台灣素有「昆蟲王國」的美譽,已知的昆蟲種類超過2萬種以上,要逐一認識這些昆蟲是不可能的,昆蟲大師朱耀沂和昆蟲科班出身的攝影高手林韋宏,特別透過專業的攝影和繪圖,以及有趣的生態行為,規劃出老少咸宜的80餘堂昆蟲課程,帶領大小讀者近距離觀察一些台灣常見或具有代表性的昆蟲。
本書全彩精印,收錄五百多幅昆蟲圖片,其中包括朱耀沂教授親自繪製的200多幅昆蟲鉛筆素描,彌足珍貴。書中並介紹16位對台灣昆蟲學界有貢獻的業餘蟲人。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朱耀沂
台灣研究昆蟲的翹楚,也是昆蟲學術界的重量級人物。1932年出生於台南,自小喜愛各種動物,大學就讀台中省立農學院植病系﹝中興大學前身﹞,在台大植物病蟲害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後歷任台大植物病蟲害學系助教、講師,並赴日取得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應聘為台大植物病蟲害學系客座副教授,後升任副教授、教授至退休,並獲選為名譽教授。其研究領域主要為水稻和果樹害蟲。退休勤於著述,著有『熱帶昆蟲學』、『午茶昆蟲學』、『黑道昆蟲記』、『人蟲大戰』、『情色昆蟲學』、『成語動物學』等書,『蜘蛛博物學』、『老鼠博物學』、『蟑螂博物學』均為大樹教授博物學系列的重量級著作。『昆蟲Q&A』是作者寫給台灣青少年的第一本著作,第二本『台灣昆蟲教室』承襲前作的親和力﹝均為天下文化出版﹞,並收錄了作者親手繪製的數百隻台灣的昆蟲,意義非凡。
【攝影者簡介】
林韋宏
台大昆蟲學研究所畢業,主修害蟲綜合防治、昆蟲分類學。曾任昆蟲系計畫助理,參與農委會害蟲防治研究計畫、國科會國家數位典藏台大昆蟲標本館數位化計畫以及佚失海外台灣產模式標本計畫、昆蟲生態推廣解說等。熱愛攝影、大自然與昆蟲。擅長生態攝影、標本攝影、網站設計製作、Flash動畫製作、Flash電子書。作品有電子書『昆蟲修業』、『昆蟲生態』;2009及2010年台大昆蟲標本館數位典藏網路特展、台大昆蟲系標本館、3D虛擬昆蟲等。
章節試閱
昆蟲教室第一堂 無變態類昆蟲Ametabola
彈尾目Collembola
彈尾蟲
昆蟲的特徵之一是胸部背板上有翅膀。大多數的昆蟲有兩對翅膀,但也可以發現一些沒有翅膀的,如跳蚤、蝨子或附在葉片、枝條上的介殼蟲等。這些昆蟲的無翅,與在此介紹的原始型昆蟲的無翅,意義完全不同。跳蚤等的無翅昆蟲在卵期末孵化之前的所謂胚胎期,仍有翅膀之類的構造,只是在孵化時翅膀已退化。然而原始型昆蟲卻始終沒有這種構造,由於牠們具有一對觸角、三對腳等昆蟲應有的特徵,因此還是屬於昆蟲類的成員。
彈尾蟲體型小,體長大多不到1公釐,大約1萬至1萬5000隻才有1公克的重量。牠們族群的數量意外地多,根據一次森林裡的調查,平均1平方公尺的林床土壤中可發現上百萬隻這類的昆蟲。彈尾蟲由於腹部、腹面與腹端有彈跳用的特殊構造,而有彈尾蟲、跳蟲的名稱。由於體型小,彈尾蟲可說是無孔不入地存在,在南極陸地,目前所知的昆蟲就只有數種搖蚊和彈尾蟲,但牠生活的場所也包括我們周遭。當我們在種植花木的花盆中加水,水溢到土表時,水面會浮現一些白色粉末,用手掌接近它,牠們卻忽然像是被風吹走般地失蹤了,那些粉末應該就是彈尾蟲,牠們是靠著彈跳逃走的。
雖然牠們體型小,但種類卻不少,已知有5千至6千種,有身體略呈圓筒型的角彈尾蟲、白彈尾蟲、粗短的姬彈尾蟲,以及呈球狀的疣彈尾蟲等。
纓尾目Thysanura
衣魚
另一種我們身邊可見的原始型昆蟲是衣魚。翻開放置一堆舊衣服的衣櫃或舊書,有時可看到身體覆蓋銀色鱗片,腹端有三支長尾毛,像小魚的小蟲子,那是衣魚,牠的名字就是從這種習性來的。牠還有紙魚、書魚、銀魚等的別名。最大型的衣魚體長約為1公分,大部分的衣魚體長約1公釐,主要的食物是澱粉,所以牠會舐食衣服上留下的手垢、汗滴或書本裝訂時所用的漿糊,並且常在書本封面上留下一些食痕,以書籍害蟲而有名。不過,書本上更常見的是深達數公分的食痕,有時從封面到最後一頁都有直徑約1公釐的深洞,造成這種洞道的元兇,不是衣魚,而是一種番死蟲的幼蟲。
要捉住衣魚得費點心思,因為牠的身體很柔軟,用力太大會捏死牠,另一方面力氣太輕,牠會從你手中溜走,只留下一些銀鱗。其實衣魚的口器並不發達,不適宜咬食東西,在此要還衣魚一個小公道。
石蛃目Microcoryphia
石蛃
石蛃是形狀類似衣魚的一種原始型昆蟲,多生活在落葉、樹皮下,鮮苔、地衣類,也有生活在白蟻、螞蟻的巢中。不像衣魚善於爬行,石蛃類彎曲腹端撃打地面而彈跳。由於衣魚、石蛃之類的器官還不大發達,雖然體長只有1分分左右,取食的食物需要經過2至3天才會排出體外。發育較慢,壽命較長者,通常有3至4年。原始型昆蟲的特徵之一是雌蟲及雄蟲不交尾而繁殖。雄蟲先把含有精子的精包排到適當之處,然後引誘雌蟲到有精包之處以腹端吸取精包,如此形成受精卵。這種生殖方法叫做間接受精。
昆蟲教室第二堂 半變態類昆蟲
蜉蝣目Ephemeroptera
蜉蝣
談到蜉蝣,會想到「朝生暮死」的成語,蜉蝣是否如此短命,待會兒再談。蜉蝣大約出現在3億5000萬年前的石炭紀後期,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有翅昆蟲。前三個單元介紹的原始型昆蟲都是沒有翅膀的,但到了蜉蝣,為何忽然出現翅膀?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專家們討論了很久,並提出數種學說,但是到現在還沒有定論,比較多人接受的說法是,蜉蝣在幼蟲期(稚蟲期)為了能在水中生活,利用體側密布氣管的氣管鰓來呼吸,其中胸部的氣管鰓特別大型,當稚蟲充分發育、爬出水面時,腹部的氣管鰓雖然消失,但是胸部的氣管鰓仍然存在,氣管部分變成了翅膀。
蜉蝣成蟲由於口器完全退化,不能取食,因此無法存活很久,不少種類的確是「朝生暮死」,只有1天的壽命。壽命長者可活2至3天,也有可活約1個星期的,期間牠們需要進行尋偶、交尾、產卵等工作,生活步調很緊湊。不過蜉蝣的稚蟲期相當長,短者1年,長者5至6年。稚蟲都生活在河川裡,取食長於水中岩礫的水藻維生,在漫長的稚蟲期,牠會隨河水往下游流,但是交尾後的雌蟲則必須逆向往上游飛翔、產卵,以免後代稚蟲被沖到海洋裡。
為了提高尋偶、交尾的效率,多數稚蟲會同時羽化,因此同一時間出現大量的成蟲,隻數之多甚至會影響橋樑、河邊公路的交通。1966年7月,美國明尼蘇達州密西西比河的一座橋樑上,正逢痣紋蜉蝣類似種的大發生,堆積在橋上的蜉蝣屍體高達20多公分。
蜉蝣的稚蟲,常成為水中一些捕食性昆蟲、淡水魚的主要食物,在歐美,河釣時常用模仿蜉蝣稚蟲形狀的假餌來釣魚。台灣常見的痣紋蜉蝣,成蟲較為大型,體長約為1.6公分,多出現在5月間;褐蜉蝣成蟲的後翅特別小,稚蟲多棲息於河川石頭底下。
蜻蛉目Odonata
豆娘
蜻蜓或蜻蛉是我們很熟悉的昆蟲,牠們的稚蟲(水蠆)的生活離不開水,在台灣有「田妞」的俗稱。略為用心觀察會發現這類昆蟲分為兩大群,一群是身體粗壯、飛翔得快,停息時翅膀向左、右方平排,這些是狹義的蜻蜓或蜻蛉;另一群則是身體纖細、飛翔能力差,只能飛飛停停,停息時如多數蝴蝶把左、右翅膀合起來,豎立於背上或略為向後斜立,這一群就是豆娘。
豆娘可分成珈蟌與絲蟌兩大類。不妨捉來一些蜻蜓和豆娘,看看牠們的翅膀,比較前後翅膀。一般來說,後翅比前翅大的是蜻蜓、蜻蛉,因而被稱為不均翅類。珈蟌、絲蟌前後翅的寬度相同,叫做均翅類,不過絲蟌翅膀的基部變窄,呈柄狀,從這點能更正確地區分牠們。由於珈蟌大多在清澄的河流旁活動,因此有「河蟌」的別稱。如短腹幽蟌雖是台灣特有種,但卻是溪畔最常見的珈蟌;翅膀整個透明的姬短尾幽蟌反而較少見。
絲蟌不只棲息在河畔或池塘旁的草叢中,甚至以稻田為生活場所。絲蟌體型比珈蟌小且細弱,在廣義的蜻蜓中是最不起眼的一群。
豆娘中身體最長的是分布在中南美洲的長腹絲蟌,牠的頭部和胸部合起來約有1.5公分長,翅膀長度6至7公分,比台灣所看到的絲蟌略大些,但腹部長達15公分,牠停在葉端,利用長長的腹部產卵在鳳梨類植物葉基部的積水處。
蜻蜓、珈蟌都是肉食性昆蟲,由於牠們捕食不少有害昆蟲,通常被認為是益蟲,從此有「捉蜻蜓會受天譴」等的迷信。但部分絲蟌曾被認為是害蟲,因為牠們會產卵在絲麻、黃瑞香及三椏的枝條上。過去曾利用這些植物的纖維來製造紙鈔,但絲蟌的產卵會切斷枝條上的纖維,使它不能再用於造紙,因此牠一度被視為「紙鈔害蟲」。幸好現在的紙鈔不再使用這些纖維,絲蟌的害蟲污名也不再存在了。
蜻蜓
蜻蜓在台灣是常見的昆蟲,種類不少,至今已知約170種,其中包括體長只有1.6公分的矮小蜻蜓,這已算是可以列入世界紀錄的最小型蜻蜓了,最大型的為體長11公分的無霸勾蜓,牠是許多男孩最想捕捉的那一種,但世界最大型的是分布於澳洲的古晏蜓,有15公分的體長。談到已滅絕的蜻蜓,更有體長30公分、翅開展60公分的巨蜻蜓──相較之下,翅開展不到20公分的無霸勾蜓,算是小型了。巨蜻蜓在3億多年前石炭紀末期的羊齒大森林中飛翔,後來受到全球溫度下降的影響而絕跡。體長約6公分、略小於無霸勾蜓的粗勾春蜓、烏帶晏蜓都是池塘畔常見的大型蜻蜓。
關於蜻蜓有寫不完的話題,在此僅介紹最常見的薄翅蜻蜓,牠在夏末秋初的晴天忽然成群出現,而又忽然消失,體呈桔黃色,是翅膀較寬的中型蜻蜓。牠本是熱帶性的蜻蜓,與其他蜻蜓最大的差異是生活史很短。通常蜻蜓要經過1年以上的水蠆期才能羽化,但薄翅蜻蜓的發育尤其迅速,不到兩個月即變為成蟲。為了後代的發育,牠所利用的水域範圍甚廣,陣雨後出現的積水也可作為牠的產卵場所。不過這種習性倒是讓牠產生很大的錯覺,夏天柏油路上因陽光而反光的地方,或農田裡鋪的反光塑膠布,看來都像是有水的地方,在這裡常可看到牠們產卵。當然產在這些地方的卵是不會孵化的。無論如何,蜻蜓善於利用各種有水的環境繁殖。
薄翅蜻蜓的分布範圍自熱帶往北至北緯45度附近,其間的距離遠達3000餘公里。牠的卵和水蠆不耐寒,到了4℃就會凍死。既然往北遷移的薄翅蜻蜓到冬天會絕跡,那麼牠們為何作如此不歸路的遷移?至今仍是個謎。
薄翅蜻蜓能作長距離遷移,關鍵在於牠的飛翔能力,牠以貯藏在體內的脂肪為熱源,以每秒拍翅30次的搏翅頻度飛翔──這種搏翅頻度可和蜂鳥相比。此外,牠有較寬的翅膀,一口氣可以飛翔相當長的距離。根據氣象觀測船的紀錄,曾在離陸地500公里的海上觀察到薄翅蜻蜓的群飛。其實大多數的蜻蜓都是飛翔高手,也是特技能手,不但會速飛、急轉彎、定點滯飛,甚至還能往後退飛。
試著捉一隻蜻蜓,摸摸牠的翅膀,它看起來像是一張平滑的紙,翅膀上密布著許多網路──翅脈。其實一摸就可發現它並不平滑,每條翅脈依不同程度突出於翅面,形成許多凹凸的平面,這種凹凸可減少蜻蜓飛翔時產生的空氣的渦流,使蜻蜓能表現出各種特技式的飛翔。蜻蜓的翅膀雖然大,但很輕,以體長大約4公分的薄翅蜻蜓而言,一枚翅膀只有4毫克,即一個平方公尺只有10公克,這麼輕的翅膀可以減輕體重,才適合長距離的飛翔,而且每秒可搏翅40次。雖然蜻蜓被歸為原始型昆蟲之一,但牠的身體構造及功能至今仍讓人佩服。
【台灣蟲人小記1】張保信
提到台灣的蝶蛾類(鱗翅目)研究,不能不提張保信這個人。張保信1953年畢業於台北師範(今臺北教育大學前身)藝術科,其後任教於桃園楊梅國中,教授音樂、藝術、童軍等課程,課餘鑽研蝶蛾類研究。自1960年代起,張保信開始在日本鱗翅學會的會刊上投稿,共發表了14 篇, 1984 至1991年編著『台灣蛾類圖說』(共5冊),由台灣省立博物館出版,本有編寫第6、7冊的計畫,卻因猝逝而壯志未酬。在台灣的尺蠖蛾中,可見到學名Abaciscus changi (姬雙斑鋸線尺蛾)、Eustroma changi(貓目波尺蛾)、Ourapteryx changi (張氏尾尺蛾),種名的changi 就是記念他,他的名字還出現在春蜓科的Stylogomphus changi(球角春蜓)、步行蟲科的Oxycentrus changi、金花蟲科的Hemipyxis changi(小藍黑溝腳葉蚤)等的台灣產昆蟲上。他過世後,他的家人將其畢生收藏的大批(至少有5萬多件)昆蟲標本捐贈給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永久收藏。
昆蟲教室第一堂 無變態類昆蟲Ametabola
彈尾目Collembola
彈尾蟲
昆蟲的特徵之一是胸部背板上有翅膀。大多數的昆蟲有兩對翅膀,但也可以發現一些沒有翅膀的,如跳蚤、蝨子或附在葉片、枝條上的介殼蟲等。這些昆蟲的無翅,與在此介紹的原始型昆蟲的無翅,意義完全不同。跳蚤等的無翅昆蟲在卵期末孵化之前的所謂胚胎期,仍有翅膀之類的構造,只是在孵化時翅膀已退化。然而原始型昆蟲卻始終沒有這種構造,由於牠們具有一對觸角、三對腳等昆蟲應有的特徵,因此還是屬於昆蟲類的成員。
彈尾蟲體型小,體長大多不到1公釐,大約1萬...
作者序
1997年屆齡退休後不久,門生陳建志教授引薦游主編紫玲小姐來找我,為一本日文翻譯書的審訂做善後工作。工作完成後,游主編邀我寫一本附圖的昆蟲書,從此開始了我退休後的筆耕生活。轉瞬間過了十餘年,此間受到她的甜言唆使及讀者反應的鼓勵,出版了十餘本書及數十篇的短文,畫了數百張素描圖;除了昆蟲,還畫了其他的動物、植物,甚至卡通畫等,當然還是以台灣產的昆蟲居多。這本『台灣昆蟲教室』延續著我寫作之初的熱情和畢生對昆蟲的執迷,為了讓讀者更能瞭解昆蟲王國台灣分佈的昆蟲,我挑選了一些種類,以扼要的文字及素樸的鉛筆圖繪略加介紹。
我畫的是铅筆圖,不夠生動多彩是必然的,用生態照片彌補此缺憾是絕佳的點子。但我連出國旅遊也不帶相機,遑論從事昆蟲攝影。幸好蟲友林韋宏先生不但擅長昆蟲攝影,還樂意提供多年來拍攝的昆蟲照片,讓本來了無生意的黑白圖片和文字增色不少。
不善攝影的我沒資格評論昆蟲照片的優劣,但我深知用鉛筆畫昆蟲有它的優點。因為鉛筆畫要畫得逼真,必得先對昆蟲有一番詳細的觀察,例如觀察頭寬與複眼直徑、前胸長與體長的比例,六隻腳每隻的長度,翅上的翅脈分佈情形,條紋、斑點的位置、形狀,何處有多少支刺、長毛、叢毛等都不可忽略,如此可能比攝影要花上更多的時間。但在這些觀察測定的工夫中,可以深入瞭解該種昆蟲的身體構造,從此得知牠生活中的一些行為。例如畫蝗蟲時必定注意到牠粗壯的後腳,從而瞭解到牠善跳的原因就在此。相反地,蟋蟀、螽蟴之類,後腳不像蝗蟲般粗壯,跳躍能力自然比不上蝗蟲,但觸角呈絲狀,從此可知牠們以長絲狀的觸角摸索四周的環境而行動。蜻蜓、螳螂等具有大眼晴,無疑表示牠們是狩獵高手。這些昆蟲生活上的特色,經過畫圖這道手續,就不容易忘記。再者,對自己畫過的昆蟲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這也是踏入昆蟲世界的另一途徑。
當然開始畫第一張圖時,一定非常吃力又畫不好,但萬事起頭難,再用心接著畫第二張、第三張…,就會愈畫愈好了。只是要畫得更好,必須遵守兩件事;第一要專心,專心觀察昆蟲的特徵,才能詳實的將牠畫出來,否則再怎麼畫也畫不像!第二是絕不可急,急忙中畫不出一張好圖。若是時間不夠,就先停筆,等到有足夠的時間再完成。如此來說,畫昆蟲好似一種修練,但苦中也有樂,不信你試試看!
1997年屆齡退休後不久,門生陳建志教授引薦游主編紫玲小姐來找我,為一本日文翻譯書的審訂做善後工作。工作完成後,游主編邀我寫一本附圖的昆蟲書,從此開始了我退休後的筆耕生活。轉瞬間過了十餘年,此間受到她的甜言唆使及讀者反應的鼓勵,出版了十餘本書及數十篇的短文,畫了數百張素描圖;除了昆蟲,還畫了其他的動物、植物,甚至卡通畫等,當然還是以台灣產的昆蟲居多。這本『台灣昆蟲教室』延續著我寫作之初的熱情和畢生對昆蟲的執迷,為了讓讀者更能瞭解昆蟲王國台灣分佈的昆蟲,我挑選了一些種類,以扼要的文字及素樸的鉛筆圖繪略...
目錄
推薦序 6
作者序 7
昆蟲教室第一堂 無變態類昆蟲 8
彈尾目 9
彈尾蟲 10
纓尾目 12
衣魚 13
石蛃目 14
石蛃 15
昆蟲教室第二堂 半變態類昆蟲 16
蜉蝣目 17
蜉蝣 18
蜻蛉目 20
豆娘 21
蜻蜓 25
昆蟲教室第三堂 不完全變態類昆蟲 32
蜚蠊目 33
蜚蠊 34
直翅目 38
蝗蟲 39
蟋蟀 43
螽蟴 46
等翅目 50
白蟻 51
螳螂目 53
螳螂 54
竹節蟲目 58
竹節蟲 59
革翅目 61
蠼螋 62
紡足目 64
紡足蟻 65
嚙蟲目 66
嚙蟲 67
食毛目和蝨目 69
羽蝨和蝨子 70
半翅目 72
椿象 73
食蟲椿象 78
水黽 81
蟬 84
吹沫蟲 89
角蟬 91
飛蝨 92
葉蟬 94
木蝨 96
粉蝨 98
蚜蟲 99
介殼蟲 101
昆蟲教室第四堂 完全變態類昆蟲 103
脈翅目 104
草蛉 105
長翅目 107
舉尾蟲 108
鱗翅目 110
鳳蝶 111
粉蝶 116
輪紋蝶 120
挵蝶 124
蛺蝶 128
斑蝶 132
小灰蝶 134
小翅蛾 136
鹿子蛾 138
夜盜蟲 140
大水青蛾 142
皇蛾 143
天蛾 145
家蠶 148
毒蛾 150
鞘翅目 155
虎甲蟲 156
步行蟲 158
芫菁 160
隱翅蟲 162
螢火蟲 164
埋葬蟲 166
番死蟲 168
龍蝨 169
麵包蟲 171
吉丁蟲 173
叩頭蟲 175
瓢蟲 178
金花蟲 182
天牛 185
糞金龜 190
獨角仙 191
長臂金龜 196
鍬形蟲 197
擬鍬形蟲 201
象鼻蟲 202
球背象鼻蟲 204
捲葉象鼻蟲 206
膜翅目 209
葉蜂 210
寄生蜂 213
狩獵蜂 218
刺人蜂 220
授粉蜂 225
螞蟻 226
雙翅目 229
黃果蠅 230
果實蠅 232
家蠅 234
黑蠅 235
寄生蠅 237
捕食虻 239
吸血蠅 243
蚊 244
大蚊 247
蚤目 248
跳蚤 249
後記一 251
後記二 252
中名與學名對照表 253
推薦序 6
作者序 7
昆蟲教室第一堂 無變態類昆蟲 8
彈尾目 9
彈尾蟲 10
纓尾目 12
衣魚 13
石蛃目 14
石蛃 15
昆蟲教室第二堂 半變態類昆蟲 16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