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醫師許瑞云用愛與能量寫就的療癒之書。
你的身體,就是記憶的地圖;你的轉念,就是最有效的處方箋。更好的自己,
就在那個不完美的家裡。
我們的家庭,也許不是我們期待的那麼完美。
我們的家人,也許是最讓我們痛苦傷心的人。
煩惱、委屈、挫折、失落……
人生中的每一天,真的只能這樣嗎?
其實你值得更幸福,只要用對方法,我們的世界可以剎那間變得海闊天空。
原本性格溫順的孩子,為什麼越來越容易失控?
爸爸真的愛我嗎?為什麼我們總是沒話說?
媽媽的碎碎念沒完沒了,這樣的愛,不會太沉重嗎?
婆家和娘家,到底要愛哪邊比較多?
家庭是一個人生命的根源,家人同時也是成長記憶裡最親密的人,然而這樣的愛與牽絆,卻也往往成為我們心底最難割捨的掛念。
在紛擾的家事裡無法自處,年深日久,身體裡的能量受到阻塞,不僅精神越來越差,健康狀況也會越來越壞,各種身心問題接踵而來。
哈佛醫師許瑞云結合中西醫的專業研究,帶領我們從情感中釋放,靜心觀照身體與病症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原來身體的病症所反應的,其實是過往受挫、受傷、受屈、受氣的心靈歷史,而唯有誠實面對自己的心境,才能進一步透過「轉念」,與那個放不下、想不開的自己和解,改善紊亂的情緒能量。
我們也才終於明白,孩子的不安,其實是因為他們對父母執著的在意;父母的憂慮,其實是源於他們對子女長情的牽掛,而你的傷痛背後,其實蓄積著他們滿滿的關心,那些不忍觸碰的傷口,原來都是愛的痕跡。於是,在那個不完美的家裡,有這樣的一個你,越趨完整,越趨美好……
作者簡介:
許瑞云
許瑞云醫師原本主修運動神經學,因為對營養學及如何維持最佳體能狀況特別感興趣,因此繼續攻讀營養學和流行病學碩士,畢業後又至波士頓大學轉攻醫學博士,並在哈佛大學附屬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之後成為哈佛醫院的主治醫師及哈佛醫學院講師。她於二○○八年回台,目前任職於花蓮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許瑞云醫師除了西醫外,也接觸中醫,進而研究自然療法、能量醫學等不同領域。她鼓勵人們以多重角度來思考健康和飲食的問題,並且要時時懷抱著感恩的心。她也期望藉由自己的分享,幫助更多的人活得健康快樂,遠離煩惱及病痛。
●經歷: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師、哈佛麻省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哈佛醫學院附屬教學醫院「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學中心」住院醫師、私人健康營養顧問、美國老人醫學學會會員、美國內科學會會員、美國身心靈全人自然療法(ORI)會員。
●學歷: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營養學及流行病學碩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運動生理學學士。
●現任: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一般醫學主治醫師。
●許瑞云醫師部落格:happy1013.blogspot.tw
●許瑞云醫師Facebook:www.facebook.com/Drjhsu
章節試閱
放手,讓孩子學習獨立
現在社會上充斥著所謂的草莓族、啃老族,如果深入瞭解這些年輕人的成長背景,也許會發現很多人都是從小就被家人無微不至地照顧著,當他們肚子餓了,立刻將食物遞上;如果想要什麼東西,父母也總是迅速地回應他們的需求。
慶瑞夫妻就是一對相當保護孩子的父母,從元宏出生開始,什麼事都幫他打理得好好的。上了高中之後,元宏的學校離家很遠,所以慶瑞總是在上班途中先載他去車站搭車,但元宏偏偏是個超級愛賴床的孩子,每天早上都要軟硬兼施才能將他從床上叫醒;而等他起床到準備好出門往往一拖再拖,讓趕著上班的慶瑞火冒三丈,所以父子兩人在車上經常臭臉相對,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愈來愈差。
孩子大了,父母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替自己的行為負責。以慶瑞父子的例子來說,慶瑞大可按照自己的步調準時出門,不必為了等待元宏而讓自己陷入情緒緊繃、緊張兮兮的狀態,還跟元宏鬧得不愉快。元宏如果因為睡過頭而沒能搭到爸爸的車,就只能自己想辦法搭車去學校,即使因為遲到被老師懲罰,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問題,必須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
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忍耐力
一九六○年代任教於史丹佛大學的教授沃爾特・米契爾(Walter Mischel)曾經進行過一項著名的心理學研究--「棉花糖測試」(Marshmallow test),這個研究找來一群幼稚園學生,把他們單獨留在房間內,首先發給每個孩子一塊甜點,然後告訴他們,可以選擇馬上吃掉這個甜點,或是等待十五分鐘,等到實驗結束之後,額外獲得另一份美味的甜點。
米歇爾追蹤參與實驗的孩童直到他們長大成人,結果發現,當時願意克制自己、延遲慾望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但學業成績較優異,專注力和邏輯能力也比較強;數十年後,當他們長大成人,除了身體比較健康之外,在職場上的表現也較成功,婚姻關係更美好。
這個表面上看起來平凡無奇的實驗,帶來了深具啟發的意義。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能夠培養自我控制、耐心等待的能力,將來也比較能夠克制自己、避免衝動行事,不致於因為遇到困難就輕易放棄,在課業和工作上能有較佳的表現;此外他們在婚姻中也不會輕易放縱自己的慾望而發生婚外情,為自己和他人帶來傷害的苦果。
暢銷書《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的作者潘蜜拉‧杜克曼(Pamela Druckerman),婚後從美國移居法國,她發現美國小孩和法國小孩大不相同,以美國方式教養長大的孩子,較難做到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經常稍有不如意就耍脾氣、大聲哭鬧;尤其是在餐館用餐的時候,他們既沒有辦法好好地吃一頓飯,也沒有耐性等待家人把飯吃完,在用餐過程中不是尖叫、吵鬧、搞破壞,就是在餐廳裡到處亂跑。
這也正是美國速食文化十分普及的原因,因為有小孩的父母往往很難在餐廳裡悠閒地享受一頓美食,只好帶著孩子到速食店速戰速決。相對地,法國的孩子比較懂得自我控制,在餐廳裡不尖叫也不哭鬧,願意按捺住飢餓、乖乖地坐在兒童椅上,等待食物一道一道地上桌,學習如何從容優雅地享受愉悅的一餐。
作者親身觀察到,法國的父母雖然也很認真地養兒育女,但並不過度投入,也不會讓孩子有求必應,或因為無法完全的滿足孩子而心生愧疚、自責。他們仍然保有自己的生活步調和方式,懂得保留一些自我的時間;即使很愛孩子,卻不會凡事以孩子為中心,這樣的教養態度讓法國孩子從小就有機會學習獨立,長大後自然也較容易自處。
反觀台灣的父母,凡事都以孩子的需求為優先考量,孩子很容易缺乏同理心和抗壓性。
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對於他們日後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而孩子的耐性、抗壓性甚至怡然自得的獨處能力,從小就要從生活中慢慢培養,你無法期待一個沒有經過訓練的孩子,有一天突然開竅,變得有耐性、具有專注力,那是不可能的事。
親子關係不暢通,身心容易失衡
郁文婚後想懷孕已經好一陣子了,但半年過去,肚皮一直都沒有動靜,所以去婦產科檢查,想知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檢查之後,發現兩邊卵巢都長了巧克力囊腫,也就是所謂的「子宮內膜異位」,懷孕的機會相當渺茫。她從來沒想過自己會不孕,聽完醫生的診斷後,整個人大受打擊!
打從國中開始,郁文每次生理期都會經痛,不過她以為每個女生多少都有這樣的困擾,因此也不以為意,從來沒想過要找出原因,徹底治療,總想著忍耐幾天就好,真的痛到受不了時,就吃止痛藥來緩解不舒服的症狀。但是隨著年紀漸長,經痛愈來愈嚴重,每次遇上生理期,她乾脆不管痛不痛都先吞兩顆止痛藥再說。為了減輕經痛問題,她更是老早就不碰冰涼生冷的飲品。
我幫郁文做了能量測試之後,發現她的情況有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和父母的關係不暢通。郁文告訴我,雖然父母很愛她,也很關心她,但一直以來都是採取傳統「上對下」的亙動方式,如果她和父母的意見相左,雙方很快就會起爭執,她覺得既然彼此的觀念落差這麼大,多說無益,還不如減少接觸以避免衝突,所以她有半年都沒有回家了。
由於郁文身體裡的氣堵塞得厲害,我教她練習開通氣場的能量動作,幾天後她告訴我,雖然正逢生理期,竟然沒有感覺到經痛,這是她人生初潮至今,第一次沒有生理痛的困擾,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因為生理上的疼痛有了明顯的改善,她決定試著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對於懷孕一事,抱持著隨緣的態度;此外她也告訴自己,無論有沒有小孩,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不再動不動就哀聲嘆氣。結果就在看完診的五個月之後,傳來了懷孕的好消息,這讓她又驚又喜,當孩子順利出生後,她終於一圓當媽媽的夢。
有了孩子之後,郁文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和父母的關係,過去她因為不認同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所以敬而遠之,和父母的距離也愈來愈遠。
我告訴郁文,人和人之間的理解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上,我們無法改變他人的想法,也無法控制他們的思想,但是父母對於孩子的管教,出發點大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即使父母的觀念和我們不一樣,也要能夠理解他們對子女的愛,絲毫沒有影響。
若是與父母在想法觀念上落差大,需要時間和耐心去溝通。如果我們選擇的路是正向的,那麼我們的心就會愈來愈平靜祥和,充滿愛、慈悲和同理,父母看到了,自然會漸漸地認同與接受。但如果我們因為父母不支持而變得無情、冷漠、抗拒或生氣,那父母怎麼會認同我們的選擇呢? 與其責怪已發生的事實,不如靜下心來反思自己是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父母是生命的支持者
父母是一個人的生命源頭,如果和父母不相往來,就好像刻意驅離生命源頭,這樣一來,人很容易失去生命的動力,也會愈來愈難接納自己。父親會影響一個人事業和財富的能量,母親則和人際能量有關,當這兩股能量被截斷的時候,生命就容易卡住,工作很難順利,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身體健康容易出問題,也很難變得富有。
很多開悟的證者都再三強調:「要好好供養家裡的兩尊菩薩。」指的就是與其求神拜佛、誦經修行,不如好好孝順父母,感恩父母。我們身體的能量、DNA都得自於父母,父母是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持者,我們必須常常記得,自己的生命是受到宇宙和父母支持的,要感恩爸爸媽媽讓我來到這個世界,即使生命有時會出現難以承受的痛苦,但正因為處在痛苦之中,我們才會想要尋找出口,進而帶來成長。
天底下沒有完美的父母
唯真父母親的感情一向不好,爸爸的脾氣很壞,總是和媽媽因為錢吵架,兩人動不動就把離婚掛在嘴邊。她和母親的關係也很疏遠,身為長女的她,從小就要照顧弟弟妹妹,而媽媽為了賺錢,到處打零工,完全不管孩子的死活,也從來不關心他們吃飽了沒?衣服穿得夠不夠暖?在學校有沒有好好上課?
小時候,唯真很羨幕同學的媽媽放學會來校門口接送,回家後還有媽媽準備的點心可以吃,但自己的媽媽卻只忙著賺錢,除了偶爾心血來潮,會帶著唯真和弟弟、妹妹去買文具和衣服,平常很少在家。每天放學回家後,看到家裡冷冷清清的,總是讓她覺得很難過。
因為從小一直渴望媽媽能常常在家,所以唯真當了媽媽之後,就立刻辭掉工作,專心在家帶小孩,希望讓孩子一回到家有東西吃,有媽媽陪在身邊。
一心想當個好媽媽的唯真幫孩子打點生活中的一切,對於孩子的課業和人際關係也很關心,一有什麼狀況,就會出面幫他們解決。此外她覺得孩子功課壓力大,只要求他們把自己的書讀好,其他什麼都不用管,所以一手包辦了家中所有的雜務,結果導致孩子上了大學後,什麼家事也不做,放假只會在家裡打電動,整個人懶懶散散的。
唯真的大兒子今年大學畢業,卻每天待在家裡不去上班,好不容易在她的三催四請之下找到一份還不錯的工作,結果上了幾天班之後就因為和主管鬧脾氣而離職。
唯真愈想愈生氣,之後動不動就教訓他,指責他好吃懶做、遊手好閒,但孩子並不覺得自己有錯,所以常常和她頂嘴吵架。唯真實在不明白,跟自己的媽媽比起來,她已經很努力做個好媽媽、不犯下媽媽曾經犯過的錯,為什麼孩子還是不懂得她的辛勞付出和一番苦心呢?
心中有愛,才能夠體會別人的付出
每個世代都有不同的背景與想法,唯真父母的那個時代,光是想要平安的生存下來,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加上當時不懂避孕,孩子普遍都生得多,想要餵飽家裡的每一張嘴,真的不容易。
當年唯真的父母感情不好,讓唯真媽媽對於婚姻很沒有安全感,所以才會拚命賺錢。她曾經跟先生吵架後,告訴唯真,有一天要帶著她和弟弟妹妹一起離開;而自己努力工作,都是為了萬一離婚所做的準備。
一個孩子能夠長大成人,表示父母一定盡了許多心力養育他們,倘若父母沒有餵養孩子、幫他們把屎把尿、讓他們穿衣保暖,孩子又怎麼能平平安安地長大呢?雖然媽媽沒能陪伴著唯真一起長大,但仔細想想媽媽的處境,她應該可以體貼媽媽的用心和犧牲才是。
唯真怪罪母親沒有用心地呵護、照顧自己,但是從小就扛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讓她學會了什麼是獨立自主。相反地,唯真當媽媽之後,放下工作,全心全意地照顧和陪伴兩個孩子長大,卻讓他們依賴心重,沒有責任感,甚至還回過頭來埋怨唯真。事實上唯真也的確過於寵溺孩子,因為小時候沒有讓孩子學習分擔家務,只要負責讀書就好,長大之後當然不會幫忙做家事,也不喜歡做,因為對他們來說,做家事一直是媽媽的事。
如果一個人覺得父母不夠愛自己、對自己的付出太少,一旦成為父母的時候,很可能矯枉過正,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深恐給予孩子的關愛不夠,所以什麼事都盡可能地幫孩子完成,替他們作決定、事事為他們出頭,唯恐孩子會受到傷害。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出來的孩子習慣凡事倚賴父母,常常無法獨立,也不敢獨立,而且很容易因為遇到困難和挫折而氣餒,甚至怪罪別人。
父母對孩子的愛往往是不計代價、不求回報的,但愛是需要學習的,一個人心中沒有愛,也很難感受到他人的愛。如果我們不懂得付出愛和感恩,反而一味地向外索求,覺得別人對自己的愛是應該的,那麼就會愈來愈缺乏愛。
每個人都是宇宙中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寶貝,都值得被珍惜、值得被愛。我衷心祝福,祈願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也祝禱每個孩子都能懂得感恩和體諒父母,在這一世珍惜億萬年難得的相會,讓彼此結下美好的因緣。
別陷入「比較」、「計較」的框架
育婉和明凱每年都會安排帶小孩子出國走一走,原本今年兩人想趁著寒假帶小孩去東京迪士尼樂園遊玩,但是準備訂機票和飯店時,卻因為要不要帶各自的爸媽同行而吵了起來。
育婉的妹妹因為抽不出時間陪媽媽出國玩,這次願意全額支付媽媽的旅費,請她帶媽媽一起去。對育婉來說,能夠帶媽媽一起出去散心又不用出錢,自然覺得很高興,心想明凱應該也很樂意這麼做。
沒想到當育婉一提出這個要求,明凱馬上就拒絕了,理由是如果只帶岳母同行的話,他的爸爸、媽媽會不高興。他對育婉說:「如果要帶岳母同行,那麼爸媽也要一起去,否則就統統都不要去。」問題是,如果公公、婆婆同行的話,旅費可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育婉不明白,在沒有額外支出的情況下,讓媽媽一起去為什麼不行?但好說歹說,明凱就是堅持不同意。這讓育婉很生氣,想到以前他們曾經帶著公公、婆婆去香港玩了四天三夜,為什麼現在帶自己的母親出國一個星期就不行,無論如何,這次一定要帶媽媽同行,也因此和明凱吵得不可開交。
將心比心,維持伴侶和諧的關係
育婉因為執著於之前曾經單獨帶公婆出國玩,所以下定決心,這次一定要帶自己的媽媽出國才公平,卻沒有顧及明凱的難處。
由於岳家和婆家兩家人住得很近,平日經常互相走動、串門子,要是公公、婆婆發現自己的兒子和媳婦竟然只帶岳母出國,心裡一定很不是滋味。比較好的方式,其實是邀請公公、婆婆一起同行,如果負擔他們的旅費有困難,也不妨坦白告知,在經濟能力許可的情況下,大家各自分擔一部分,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
如果育婉為了賭一口氣,寧願兩邊的家長都不帶,反而錯失了和媽媽一起出遊的機會。父母年紀大了,能陪伴他們的機會愈來愈少;如果現在出國玩都不帶父母,孩子看在眼裡,以後也很難指望他們長大會願意帶著父母一起出去玩。
育婉的不滿,不僅讓自己掉進了「比較」和「計較」的框架裡,也反應了她對另一半缺少體諒的心。
談戀愛的時候,為了讓對方開心,我們往往樂於付出,也會因為對方所做的一點小事情而感動半天,享受著兩人世界的甜蜜滋味。但大多數人在交往或結婚一段時間後,就會把對方為自己所做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也沒有動力再去為對方做些什麼。這時候「比較」和「計較」的意念愈來愈強,感情因此漸漸變淡,當批評、生氣、不滿、抱怨……等情緒不斷地累積,最後一觸即發時,將導致彼此的關係惡化、破裂。
在婚姻中想要和伴侶維持良好的互動,有三件事是我們必須努力做到的:一是付出愛和關懷,不求回報;二是感恩對方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三是真心地讚美、欣賞和尊重對方。如果可以做到以上三點,彼此的感情會更穩固,婚姻更幸福美滿。不僅是對待伴侶如此,如果與朋友、家人來往亙動時也能這麼做,相處時也會更加和諧融洽。
母親對孩子的付出因為沒有比較與計較,就算付出再多,依然充滿愛與喜悅的感受。所以,「比較」與「計較」的痛苦,完全是自找的。婚姻關係是需要經營的,如果凡事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量,懂得尊重彼此的差異,即使意見不同,也不會強求對方必須和自己一樣。再者,成熟理性的伴侶也不會斤斤計較,誰做的多、誰做的少,誰付出的多、誰付出的少,誰賺的多、誰賺的少,讓生活陷在輸贏勝負的對立之中。
放手,讓孩子學習獨立
現在社會上充斥著所謂的草莓族、啃老族,如果深入瞭解這些年輕人的成長背景,也許會發現很多人都是從小就被家人無微不至地照顧著,當他們肚子餓了,立刻將食物遞上;如果想要什麼東西,父母也總是迅速地回應他們的需求。
慶瑞夫妻就是一對相當保護孩子的父母,從元宏出生開始,什麼事都幫他打理得好好的。上了高中之後,元宏的學校離家很遠,所以慶瑞總是在上班途中先載他去車站搭車,但元宏偏偏是個超級愛賴床的孩子,每天早上都要軟硬兼施才能將他從床上叫醒;而等他起床到準備好出門往往一拖再拖,讓趕著上班...
推薦序
許瑞云醫師融化了我和媽媽冰凍多年的關係
何芯儀
許瑞云醫師在《哈佛醫師心能量》一書中提到:「生命的能量來自父母,和父母的關係是健康之源」,這兩句話好像種子般深植我心,幾經思量後,我決定鼓起勇氣帶著媽媽踏上花蓮的土地。從小到大,總是聽媽媽抱怨身體不舒服與人際相處的問題,常常帶給我無形的壓力。但媽媽只看了許醫師的門診二次,就讓我感覺到她的明顯轉變:鑽牛角尖、悲觀、負面的想法漸漸地離開她,臉上綻放好久不見的笑容。在她身邊我不再感到沉重和無力,不需要大聲說話她也能聽得進去,第一次發現媽媽的愛不是負擔而是溫暖,我們開始可以好好聊天和溝通,沒想到十幾年都不太說話的母女倆,竟然因為許醫師而莫名其妙的破冰。
醫病更醫心,是許醫師最讓人尊崇的。即使頂著高學歷高知名度的光環,她依然親切耐心的看診,專業智慧又溫柔的診療通常在當下就能解除患者的不適。從新竹到花蓮的求診之路,原本只是單純想處理媽媽身體的病痛,卻意外成為我們的破冰之旅;因為我和媽媽的關係一直很緊繃,往往講不到三句話就飄火藥味,溝通結果經常是不愉快收場,為了減少衝突,我變得沉默,冷淡成為我們的相處模式。可是許醫師不僅醫治媽媽的身體,也同時療癒她的心,我和媽媽的愛得以重新開始流動。
生命原來是可以靠自己改寫的!這是拜讀許醫師著作所得到最大的驚喜,它給了我改變的動機,每當碰上難題心裡過不去時,在書裡總能找到可依循的方向,而我原本驕縱的大小姐脾氣,也變得平易近人許多,更懂得待人接物的道理。
真的很不可思議~許醫師對問題一針見血的剖析,諄諄善誘的雋語,彷彿春天的陽光,一點一滴把冰封的大地逐漸融化。誰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呢﹖只要有心,沒有做不到的事。
美滿幸福的家庭會令人充滿能量,如果你也希望家人相處更輕鬆自在,不妨翻開此書-看看許醫師怎麼說,感受字裡行間的溫度,相信無論是家家難唸的經或是難解的結,都能迎刃而解,讓家人成為亙相支持的力量。
愛與能量是最好的治療
Netenma
我有兩個女兒,一個今年十歲,一個今年八歲。
姐姐在大班以前,是個不太會說話的人,她跟先生的關係一直都不太好。同樣一件事,姐姐做了會被先生罵,妹妹做了就沒事。我一直不明白為何父女倆的衝突會這麼大,姐姐是先生一直期待要生的女兒,而且在姐姐在嬰兒時期,先生每天晚上都會起來泡夜奶給孩子喝,也會幫孩子洗澡的,會陪孩子玩,為何姐姐長大後,先生跟姐姐之間的關係是如此的不和諧?我一直很苦惱不知道要怎麼辦,也曾試著跟先生溝通,但每次溝通完後,先生說:「好,會改進。」但過沒有多久,父女的衝突又來了。
因為朋友的關係,我知道了許醫師,上網看了許多關於許醫師的文章,我感覺到許醫生是一位很特別的醫生,她不開藥,用能量就可以治療病人,在她的文章中,我可以感受她的慈悲心及愛,以及對病人的用心。於是我下了一個決心,我上網掛許醫師的門診;帶全家去花蓮,到了花蓮慈濟醫院,我跟許醫師說明女兒與先生的問題,許醫師先後幫姐姐及先生做能量測試。沒想到卻在姐姐身上發現其他男人的能量,而問題其實在我身上。許醫師問我,我與先生是否為第一段婚姻,聽到許醫生這麼問,我當下嚇到了。不知道許醫生為何如此發出這個疑問。我回答說是,這是我的第一段婚姻。許醫生說:「那就奇怪了,我在姐姐身上看到其他男人的能量。而這能量不是屬於妳先生的,以至於姐姐與妳先生的衝突才這麼大。」
一聽到許醫生這麼說,我的內心非常震驚,這未免太神了。我跟許醫生坦承,在結婚後,我有出軌的經驗,直到懷了姐姐才徹底結束那段關係。許醫生說:「難怪在姐姐身上看到別的男人能量。」當下許醫生要我跟那個男人和解,謝謝他們來到我的生命中,同時也謝謝他們愛我。
做完許醫生所說的這些,我們離開了醫院,在從花蓮回台中的路上,神奇的事發生了,先生與女兒之間的緊張氣氛不見了,他們很和平的相處。現在姐姐跟先生常一起去騎腳踏車,有說有笑,會互想抬摃,姐姐也會跟先生撒嬌。這一切,真的很感恩許醫生。
謝謝許醫師,讓我真實感受到愛
尚樺&惠玲
打從心底就感恩許醫師對我與母親的支持,一路陪伴我們走過傷痛,讓我們學習面對難題,並與它好好相處。也許緣分就是如此恰如其分,誠實的面對了,一切困境便會有所改善。
二○一四年,我第一次遇見了許醫師,是媽媽推薦我去看長期過敏的症狀,一直以來,從小鼻子就有很嚴重的過敏,只要季節轉換或是天氣很涼的時候,就會不斷的打噴嚏與鼻塞,因此掛了許醫師的診。
醫生跟我說因為我有很多的悲傷,由於「肺主心傷」,所以心輪便有如巨石壓著般的難受,之後傷心也卡在鼻子了,且體內寒氣過多,阻礙了情緒與能量的流動,才會一直不適,在治療之後,醫生也交代我回家要好好排寒氣,並警覺自己的身心靈狀況,回到家我覺得我好了很多,從那時候我開始學會如何善待自己。
一年間,我陸陸續續都有回診,分別是不同的問題,但都與我傷心和壓抑的慣行有很大的關係。去年,我與母親一同出國旅遊,才驚覺到長時間我與母親之間的關係早有了斷層,由於我總是感受不到來自媽媽的愛,甚至我覺得在盡力之後也無法達成她對我的期待,而備受挫折,當時我並不明白與母親之間曾發生了什麼事,自從母親離開家裡之後,便無安全感,而有被丟棄的感覺。而後幾次的治療便是著重於我與媽媽的關係,許醫生跟我說:「我們沒有辦法干涉或改變其他人要如何成為她自己,我們只能夠尊重,而也必須把力量放回到自己身上,好好對待自己。」當時,我希望我能夠給予媽媽成為自己的權利,並由衷地感謝母親能夠生下我,而我也能好好對待我自己。
近日,我終於能夠從心裡真實地感受到來自母親的愛,媽媽說:「你永遠是我的孩子」,我看到媽媽走向了我,也許在位置上應是我走向母親,但我想這是我們母女關係改善的第一步吧!
真的十分謝謝許瑞云醫師一直提醒、支持我們,讓愛能夠被看見、重新流動,並充滿我們的生命。謝謝許醫師,也希望每一個徬徨的生命能夠因為愛而有不一樣的品質。
許瑞云醫師融化了我和媽媽冰凍多年的關係
何芯儀
許瑞云醫師在《哈佛醫師心能量》一書中提到:「生命的能量來自父母,和父母的關係是健康之源」,這兩句話好像種子般深植我心,幾經思量後,我決定鼓起勇氣帶著媽媽踏上花蓮的土地。從小到大,總是聽媽媽抱怨身體不舒服與人際相處的問題,常常帶給我無形的壓力。但媽媽只看了許醫師的門診二次,就讓我感覺到她的明顯轉變:鑽牛角尖、悲觀、負面的想法漸漸地離開她,臉上綻放好久不見的笑容。在她身邊我不再感到沉重和無力,不需要大聲說話她也能聽得進去,第一次發現媽媽的愛不是負擔而...
作者序
轉念,創造美好的家庭能量
每個人都希望家庭幸福和樂,但卻有很多人因為家庭問題而受苦。我在診間經常看到許多病人被家庭問題所擾,導致身心能量卡住,引起各種症狀或疾病。
我遇過一些個案,案主都是年輕的孩子,初見時往往帶著疏離的眼神和冷漠的表情,一開始總是呈現對世界的無情或與人隔絕的傾向,經常不願意多作溝通。但只要深入了解他們,就會發現這些孩子心中埋藏很多無法表達的愛以及難以發洩的恨。由於不斷討愛又不斷累積怨恨的感受實在太痛苦,所以到最後這些孩子只好變得冷漠無感,封閉自己,斷絕跟他人的連結,以減輕痛苦。
如果能夠耐心疏導這些孩子,真心給予關愛,其實是可以幫助他們活出正面可愛的人生。孩子只有在感到被愛的時候,才能學習如何愛自己和愛他人,可惜的是,大多數的父母因為被迷思卡住,往往無法給出純淨的愛,總是對孩子充滿要求、期待、批評、失望、討厭,或是不耐煩。許多父母以為只要努力工作賺錢,讓孩子的物質充裕,就算是盡了責任,覺得自己為孩子作了許多犧牲,因此當孩子沒有乖乖聽話,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就會對孩子感到失望生氣,甚至會瞧不起自己的孩子。
其實孩子最需要的並不是物質享受,而是支持、關懷、愛與被認可。但是父母經常覺得孩子做得不夠,總是要他們去寫功課、去讀書,或是叨唸他們不要一直看電視、滑手機、用電腦,有些父母自己卻反而一直看電視、滑手機、用電腦。一味的批評不但無法表達對孩子的愛與關懷,還讓孩子感到被否定,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對,變得缺乏自信。
孩子真正需要的東西很簡單,其實父母都給得起,重點是父母要能擺脫被社會框架限制的迷思,不再以為愛孩子就是給他最多的物質享受。
診間也處理過不少幼年時曾被父母傷害,心中充滿怨懟的成年人。父母親的錯誤行為,自然是父母親該負的責任,我們應該把父母的責任還給父母,而子女則要如實的接受父母本有的樣貌,因為我們的父母很可能小時候就是這樣被養大的,所以他們只懂得用一樣的方法來處理親子關係。
痛苦往往來自我們期待父母應該有所不同、應該改變、不應該這樣對待我們,一旦我們的期待跟事實有落差,就容易感到痛苦不滿足。當我們可以看清事實,接受事實,內心自然會平靜下來,處理事情才有智慧。
我們如果不陷入想法的迷宮,就能慢慢做出改變,但如果不從自己做起,只是努力的想改變別人,既看不清楚狀況,又抗拒當下的事實,就很容易陷入情緒障礙裡,最後反而拉大彼此的距離,深化彼此的痛苦。
書裡我分享了許多個案(基於保護病人隱私,文中細節及姓名皆予以更動),從別人的問題裡,我們可以得到啟發和成長。轉念,並不光是用一個想法取代另一個想法,而是懂得用更寬廣的角度看事情,讓身心得以更自在,家庭更和諧,生命更美好。這也是我撰寫本書《轉念,與自己和解》希望能帶給大家的禮物。
轉念,創造美好的家庭能量
每個人都希望家庭幸福和樂,但卻有很多人因為家庭問題而受苦。我在診間經常看到許多病人被家庭問題所擾,導致身心能量卡住,引起各種症狀或疾病。
我遇過一些個案,案主都是年輕的孩子,初見時往往帶著疏離的眼神和冷漠的表情,一開始總是呈現對世界的無情或與人隔絕的傾向,經常不願意多作溝通。但只要深入了解他們,就會發現這些孩子心中埋藏很多無法表達的愛以及難以發洩的恨。由於不斷討愛又不斷累積怨恨的感受實在太痛苦,所以到最後這些孩子只好變得冷漠無感,封閉自己,斷絕跟他人的連結,以減輕痛苦...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