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文學之父」普希金最具代表性的四部散文小說
生動地呈現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俄國社會的生活場景◎俄國文學之父普希金開啟散文小說的代表作
◎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宋雲森教授翻譯及專文導讀
◎精美盒裝四冊一套典藏世界文學必讀經典 本書選錄「俄國文學之父」普希金最具代表性的四部散文小說:充滿神秘詭譎氛圍的《黑桃皇后》,細膩地刻畫人類如何被野心支配、被隱密不堪的慾望反噬;五篇短小故事集結成的《別爾金小說集》,描寫落腳於社會各角落、各階層的人物;驚險的俠盜小說《杜勃羅夫斯基》,訴說一段以愛與妥協為終的揪心復仇;普希金唯一完成的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以全新角度詮釋普加喬夫起義,為此重大歷史事件注入了真實的溫度。
故事中,普希金塑造的人物形象與性格,生動地呈現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俄國社會的生活場景:拔槍決鬥的刺激與殘酷、狂歡豪飲的好客與奢靡、地主農奴間相互仰賴的微妙情誼、跨越階級的鬥爭與愛戀……
普希金以精準簡練的遣詞用字、多面向的廣角式敘述、精彩緊湊的情節走向,暢然敘述著人性的光輝與幽微、愛情的甜美與苦澀、生命的歡欣與遺憾;他的語言風格和編排手法多變,不斷帶給讀者驚喜;作品巧妙地交融了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開創了俄國文學的新風貌,雋永地流傳了下來。
《黑桃皇后》
◎世界上最棒的短篇小說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改編為著名同名歌劇
故事以數字:三、七、一(Ace)做為牌桌上的贏牌密碼,握有密碼的人得以贏得大量財富,但也因貪得無厭而招致落魄;藉由主角葛爾曼,普希金讓狂熱、執著的賭徒形象躍然紙上。牌桌上的秘密究竟是一夕致富的捷徑,抑或是包裹著糖衣的魔鬼低語,普希金寫出了人心對於金錢的著迷。普希金於1833年完成,時至今日,仍有許多文學愛好者投入《黑桃皇后》的研究,賦予了這篇小說多重的解讀,但它的神祕面紗卻始終未完全被揭露。
《別爾金小說集》
◎俄國現實主義小說奠基之作
普希金於1830年的秋天完成,這段多產的日子被稱為「金色的秋天」。當時的時代潮流處於浪漫主義末期,現實主義才剛展露開端,以詩作名滿俄羅斯的普希金敏銳地感覺到時代脈動的變化,開始嘗試「對現實生活做現實的描寫」,並以「樸實、簡潔、明確」的手法寫作,引導著文學潮流的走向,《別爾金小說集》以此成為俄國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之作。
首篇的〈射擊〉用兩場驚險的決鬥,對比出兩種社會階級在於良心的實踐,諷刺高尚的貴族也會因為害怕而做出不光彩的舉動,中低階層的平民則一心追求尊嚴;〈暴風雪〉中的命運之神吹散了一對相愛的戀人,陰錯陽差之下又牽起了另一條紅線,失去與遺憾竟是美好姻緣的序曲;荒誕詭異的〈棺材匠〉描述主角阿德里揚受嘲笑之後,說出氣話邀請逝者們參與他的喬遷宴會,應邀而至的死者賓客嚇壞了他,直到最後才發現原來這一切都只是夢;〈驛站長〉中塑造了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小人物」形象――老驛站長,在他美麗且能幹的女兒與鏢騎兵離開之後,生活的沉重突然變得清晰而且難堪,呈現出當時俄國社會最底層官吏的悲慘生活;〈小姐與村姑〉裡活潑聰穎的女主角麗莎扮成村姑與父親的死對頭的兒子阿列克塞相愛,她遊走在貴族小姐與村姑兩種身份之間,用這場調皮的惡作劇挑戰了不同階級之間的交往,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杜勃羅夫斯基》
◎改編自真實的故事
◎多次改編為電影。魯迅看過蘇聯時期的版本後向友人推薦表示「不可不看」,視為「最大慰藉、最深喜愛、最足紀念臨死前的快意了」
歡欣奢華的餐敘以一場毫無預兆的衝突作結,特羅耶庫羅夫的跋扈與老杜羅夫斯基的高傲讓多年的友誼變成不解之仇。父執輩的交惡使得子女的平穩生活起了波瀾:小杜勃羅夫斯基被迫落草為寇,卻在伺機復仇的過程裡愛上了仇人的女兒瑪麗亞,當他決定放下復仇的念頭,瑪麗亞卻被父親強迫嫁給年老的伯爵,被拆散的年輕戀人最終遺憾一生。故事中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折,展現了普希金高超的敘事功力;描繪19世紀貴族的生活絲絲入扣,儼然是當時貴族樣貌的浮世繪。
《上尉的女兒》
◎俄國作家果戈里譽為「俄羅斯最優秀的敘事小說」
故事背景為俄國歷史上著名的「普加喬夫起義」,普希金描寫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叛亂卻不以普加喬夫作為主角,而是用貴族子弟彼得的親身經歷與見證,側面描繪普加喬夫這位農民運動的英雄,普希金也藉此反映當時俄國貴族與農民階層的隔閡與誤解。
主角彼得在一次暴風雪中結識了普加喬夫,他的單純與慷慨令普加喬夫印象深刻。軍旅生活中彼得經歷了決鬥的痛苦與戀愛的激情,生活的磨練使他成為一位富有榮譽心的男人;戰亂中,彼得與普加喬夫又牽引在一起,叛亂的頭子普加喬夫多次解救彼得於危難之中,也成全了彼得與上尉的女兒瑪莎的愛情。普希金以平凡人彼得的角度來敘述這場轟動全俄羅斯的農民起義事件,為普加喬夫起義注入了一股真實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 1799-1837),俄國最偉大的浪漫派詩人,19世紀俄國寫實主義的先鋒,在紛亂的斯拉夫語系和繁多的文化中,奠定了俄國現代語言的基礎,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俄國第一位民族詩人」。今天俄國文學能以它的優越性與獨特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特殊地位,應該歸功於普希金。普希金的作品展現強烈民族意識,建立特殊俄羅斯風格,確立優美的俄國標準語,塑造俄國人物典型的形象,成為後世俄國許多偉大作家爭相學習的榜樣。
諷刺作家果戈里說他是「詩歌沙皇」;小說家屠格涅夫說,普希金對他而言是「半個上帝」;《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托爾斯泰稱他是「我的創作之父」。完成《罪與罰》與《卡拉瑪佐夫兄弟》等偉大巨作的杜斯妥耶夫斯基表示,「我們的一切都是從普希金開始。」
普希金1799年出生於莫斯科,家族是顯赫的俄國貴族,父親賽爾格・普希金喜愛文學,精通法文;伯父瓦西里・普希金是當時小有名氣的詩人,很早就看出姪子的文學才華。家裡擁有豐富的藏書,從小普希金就沉浸在文學氛圍之中,家中往來的人士多是俄國著名的作家,如卡拉姆津、詩人茹可夫斯基、詩人巴秋斯可夫,耳濡目染之下,八歲的普希金已經會用法文創作詩歌與小喜劇。
就讀沙皇村學校時,普希金結識了不少具有自由主義思想的朋友,他投入俄文詩歌的創作,在一次結業考試中,普希金朗誦詩作《沙皇村的回憶》讓主考官――詩人杰爾扎文熱淚盈眶,並預言新的詩歌天才即將誕生。畢業後在彼得堡擔任外交秘書,期間創作了《自由頌》、《致恰達耶夫》、《鄉村》等抒情詩,作品充滿自由主義色彩,關心農奴,抨擊專制。
由於批評沙皇專制,使得普希金被流放至俄國南方的高加索、克里米亞等地。流放期間,普希金接觸到南方革命黨人的活動,體驗希臘民族運動的精神,他的作品注入了異國情調的浪漫色彩,代表作有《高加索的囚徒》、《強盜兄弟》、《巴赫奇薩拉伊噴泉》等抒情長詩,此時,普基金也開始創作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詩體長篇小說《葉夫蓋尼・奧涅金》
1820年代末期,俄國文學處於浪漫主義末期,寫實主義則剛展露開端,普希金的創作開始擴展至散文小說的創作,開啟俄國寫實文學之路。1830年代是普希金創作生涯的高峰,他完成了《葉夫蓋尼・奧涅金》、《別爾金小說集》、《上尉的女兒》與《黑桃皇后》等作品。
一生浪漫瀟灑的的普希金於1831年,與當時被稱為「聖彼得堡的天鵝」的莫斯科第一美女――娜塔莉雅・岡查若娃結婚,她是普希金多篇情詩的靈感來源。活躍於社交場合的岡查若娃被法國軍官丹特斯熱烈追求,丹特斯多次逾矩的行為惹怒了普希金,忍無可忍的他向丹特斯提出決鬥的要求,在這場決鬥中普希金受了重傷,兩天後即離開人世,得年38歲,當時的報紙刊載:「俄國詩歌的太陽殞落了。」
普希金的一生創作豐富,有大量的抒情詩、政治詩和童話詩,數十部小說和散文,他的作品幾個世紀以來不斷被流傳和改編成戲劇、電影等形式。俄羅斯人為了紀念這位俄國文學之父的偉大成就,將他的生日(6月6日)訂定為俄國的「詩人節」。
譯者簡介:
宋雲森,1956年生,台北市人,國立政治大學東語系俄文組畢,美國堪薩斯大學斯拉夫語文系碩士(專攻俄國文學),俄國莫斯科大學語文系博士(專攻俄語語言學)。曾任中央通訊社記者,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教授。譯有《當代英雄》(啟明,2013)。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
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馬上就會想起這是一位俄羅斯民族詩人。他就像一部辭典,包含著俄國語言全部的寶藏、力量和靈活性。 ――果戈里
在普希金面前,我們全都是一些侏儒,我們之間已經沒有像他那樣的天才了,他的幻想多麼有力、多麼美!前不久,讀了他的《黑桃皇后》,這才叫幻想呀⋯⋯追蹤格爾曼的一切行為、一切痛苦和一切希望,到了結局陡然間讓他一敗塗地。 ――杜斯妥耶夫斯基
普希金的創作是一條詩歌與散文遼闊而光輝奪目的洪流。此外,他又是一位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結合的奠基者;這種結合賦予了俄羅斯文學特有的色調和面貌。 ――高爾基
他創立了我們的詩歌語言和我們的文學語言。――屠格涅夫
清晰地捕捉了故事的野性、殘忍和動人的愛情。 ――《觀察者》
不管以何種語言呈現,普希金的作品無疑是絕無僅有的傑作。 ――《每日電訊》
並不會因為時間的久遠而消褪了故事的刺激,普希金為情節所安排的一個個浪漫巧合,展現了它不僅僅是冒險故事,而且其中的人物都是經過精心塑造而具體真實,並非單調無聊的虛構人物。 ――《紐約時報》
普希金的作品宛如一件又一件美好的事物,值得一讀再讀。 ――《衛報》
普希金的語言豐沛飽滿⋯⋯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核心是最動人的抒情述說。 ――《華盛頓週報》
噢!這是多麼經典的一本書!如此不可思議、透徹清晰又引人入勝⋯⋯普希金自然地把普加喬夫帶到了我們眼前⋯⋯ ――Marina Tsvetaeva
《上尉的女兒》的一個輝煌特點就是: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事上演⋯⋯它是一個如謎的故事――普希金站在政治啟迪的位置,以一個非凡的角度詮釋人類歷史角力中的暴力和狂熱。 ――《每日電訊報》
故事中穩固地注入強烈的感情⋯⋯宛如特意安排的興奮劑,將令你大開眼界、並使你的心跟著情節狂熱地燃燒。 ――《西雅圖時報》
普希金創造了真正的詩體散文,絕對地清晰與客觀、不矯揉造作而具有穿透力。 ――《觀察者》
普希金在俄國文學的地位,我們可以說――就宛如歌德之於德國。他不只是俄國最偉大的詩人,也是首位在現實主義小說上具有優秀成就的作家。他的散文風格清晰而簡練,他曾寫道:「精準和簡短是散文最重要的特質,散文需要花很多很多的心思去考量,沒有了這些細心的沉思,混亂的表達是沒有意義的。」 ――《紐約時報》
故事充滿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轉折,這些奇異的轉折讓這本書成為一部高超絕妙的傑作。光是淺嚐其中一段美妙的散文便會讓你著迷,若是你在一天之內就讀完它,請別太訝異! ――亞馬遜讀者
這些故事完美地書寫與呈現,並讓我們窺見了十九世紀俄國的迷人生活。 ――Goodreads讀者
推薦序
《叛逆與忠實――宋雲森教授新作推薦序》
――蘇淑燕(淡江大學俄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文學翻譯是個很廣的概念,文學創作可以說是一種翻譯,是作家對現實、生活、自然的翻譯;讀者的閱讀也是一種翻譯行為,不同時代、不同品味的讀者對作品的閱讀、理解、接受和闡述,就是翻譯。美國文學理論家米樂(J. H. Milller)就以自己的狀況來說明,閱讀(用原文閱讀文學作品)是一種翻譯:「雖然我閱讀的是布雷和德希達的原文,卻把他們『翻譯』成我自己的用語,以利於在特定的美國大學的脈絡中來教英美文學或寫文章討論英美文學。」
如果文學創作、閱讀都是翻譯,那翻譯家從事文學作品翻譯,字斟句酌,就是最重要的翻譯行為。魯迅既是作家也是翻譯家,他的全集中有十冊都是翻譯作品,他曾說:「翻譯並不比隨便的創作容易。」;巴瑞斯(J. Paris)更為激進,認為譯作有時比創作更艱難,同時還可能優於原作:「在作者來講可能只是靈光一閃……,而譯者卻要竭其心智和感性去追求。……譯者必須在多種可能的(表現方式中)擇選一個來概括其餘,這其間便很可能使譯作優於原作,更具啟示性、更接近原來的理念。……」
但文學翻譯在台灣一路走來篳路藍縷,翻譯所得微薄,譯文不受重視,很少人可以單靠翻譯維生。如果不小心翻譯作品紅了,紅的是原著作者,而不是譯者。有幾位記得《哈利波特》的譯者是誰?但是你卻很清楚知道J.K.羅琳的生平、電影裡的男女主角名字。你可能認識村上春樹,用中文閱讀過他的《海邊的卡夫卡》、短篇小說集《遇見100%的女孩》、《螢火蟲》,卻鮮少有人知道其作品有哪些譯者或譯本?盧基揚年科的巡者系列在台灣大紅,卻沒人關心譯者是誰。台灣很少人將譯本視為文學的再創作,或是文學作品,除非作家本身從事翻譯工作(譬如楊牧、余光中、胡品清、鍾肇政、李昂、劉墉、簡媜等人),他們的譯本方才受到重視。我們也沒有翻譯文學的概念(將譯本視為一種獨立存在的文學文本),好像翻譯家的責任就只是忠實地傳達原作的意義,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譯者的視野和對作品的態度不該出現在他的譯本中,他本身應該是透明、不添自我思想的存在。這大概就是我們長期對文學翻譯的看法,和對翻譯者的歧視。這種看法重重壓抑了台灣學界對翻譯的意願,大家寧可埋首於研究、教學,也不願意花時間從事文學翻譯,一個吃力不討好,又賺不了錢之事。但是在德法美俄日等國,莫不將文學翻譯視作文學研究對象 ,學術界和大學實務工作對翻譯異常重視,例如莫斯科大學的比較文學系和研究所課表,將翻譯理論、翻譯史、翻譯流派、比較不同譯本視為比較文學之重要工作,相較之下,台灣對翻譯的重視程度實在是天差地遠。
宋雲森教授明知文學翻譯之孤獨、文學翻譯之不受重視,仍在退休之際,投向了這個苦差事。他花了兩年時間譯成四本普希金大作:《杜勃羅夫斯基》、《別爾金小說集》、《黑桃皇后》和《上尉的女兒》,向國人推薦俄國人最喜歡的大文豪普希金。我曾問過他,這樣的翻譯工作辛苦嗎?他告訴我,慢條斯理的翻譯工作讓他與普希金更為接近,更為契合,彷彿靜靜的閱讀,才可以貼近普希金的心靈。「那種感覺很奇妙。教了幾十年俄語,讀了一輩子俄國文學,過去卻從未有這種體驗。過去為了學位、為了工作、升等、稿債而閱讀、而動筆。現在為的只是喜歡,卻發現文學具有更深沉、更開闊、更跨越時空的偉大能量。這是我做翻譯的最大收穫。」至於稿酬?他揮手一笑:「真的很微薄。」
這樣不為稿酬,只為興趣而翻譯,就是宋教授的工作動力。而經過他細細品嚐後的文學之美,全在他的譯本中傳達出來。如果你仔細地、慢慢地閱讀,不疾不徐,就可以發現那種深沉、開闊的文學力量,和那醉人的典雅,如同飲了一杯美酒,醉人而芳香。
這四本作品的原作者普希金是俄國最偉大的詩人,一生中散文作品不多,他最偉大的傑作都是詩歌,被譽為俄國詩歌中的太陽、俄國文學之父,他的文學光環也在於此。但是普希金的散文作品文采優美,簡潔有力,樸素自然,被認為表現和展示了俄文的優美和典雅,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四篇譯作中,《別爾金小說集》是普希金第一個完成的散文作品,此書寫於1830年,創作時間並不長,約莫一個半月,從9月9日到10月20日,內容包含五則短篇:〈棺材匠〉(9月9日)、〈驛站長〉(9月14日)、〈小姐與村姑〉(9月20日)、〈射擊〉(10月14日)、〈暴風雪〉(10月20日)。不過《別爾金小說集》編排上的先後順序,並不是按照成書先後,而是作家自行決定,依序為:〈射擊〉、〈暴風雪〉、〈棺材匠〉、〈驛站長〉、〈小姐與村姑〉。至於詩人為何作此安排,眾說紛紜,並無定見。譬如,俄國評論家亞力山大‧別雷(Александр Белый)認為普希金將首先寫好的〈棺材匠〉放在第三篇,剛好是五篇之中。「放在中間位置是為了隱藏此篇是其它幾篇小說的起源。……第三個故事對讀者來說是最重要的,……它是開啟所有其它故事的鑰匙,這個故事強調的是良心,……而整個《別爾金小說集》就是圍繞在人類良心存在與否的討論。」不論作者原本意欲為何,小說集的收錄順序卻一直延用至今。
五則短篇故事中,最有名、影響力最大的是《驛站長》,小說敘述某個小站的驛站長,經常受來往大官的呼來喚去和任意斥喝,唯一的心靈寄託是他美麗又貼心的女兒,杜尼婭(Дунья),但是杜尼婭卻被路過的有錢驃騎兵所拐,到了彼得堡當他的情婦。驛站長為此千里尋女,徒步走到彼得堡,期待能找回被愛情沖昏頭的女兒。但是在彼得堡他遭到驃騎兵難堪侮辱,只能傷心離去。回來工作崗位的驛站長,失去所有生活目標,開始酗酒,很快就死了。故事用第三人稱的角度,淡淡地敘述了驛站長的轉變:從充滿精力的壯年人,到一蹶不振的老頭,和他一輩子的屈辱。小說的敘述口吻沒有呼天搶地的哀號,只有淡淡的悲愁和輕輕的哀嘆。
這個故事塑造了俄國小人物的一個新典型:小官吏的悲歡離合。在歐美或中國文學,小人物通常指的是社會底層,譬如妓女、窮人、流浪漢、農夫等等,但是俄國的小人物,卻是從小官吏開始。台灣讀者大概很難將小官吏和小人物聯結起來,對我們來說,不管是多小官階的公務員,都是大家擠破頭想當的好差事,摔不破的鐵飯碗。但是在帝俄沙皇時期,小官吏處在官僚制度的底層,薪資微薄,只能勉強餬口,不能奢望豐厚的物質享受。不管如何認真工作,也無升遷機會,卻處處被大官所壓迫。他們一輩子就是在屈辱中渡過,人性尊嚴對他們來說遙不可及,而他們對幸福的微小寄望,往往都被任意扼殺(譬如小說中原來幸福和樂的家庭和純潔的女兒,被驃騎兵所毀。小說雖未明白寫出,但已經暗示了杜尼婭的未來:她在人老珠黃之後,會被驃騎兵所拋棄)。普希金所開創的「被欺負的小官吏」形象,後來被果戈里所繼承,成為俄國寫實主義文學的一大特色。
宋老師的第二篇譯作《杜勃羅夫斯基》(Дубровский)比《別爾金小說集》晚三年寫成,此書性質有點類似中國的遊俠小說,敘述的是貴族青年杜勃羅夫斯基遭受鄰居有錢有勢地主特羅耶庫羅夫掠奪所有家產,一無所有,於是集結了一幫農奴展開報復行為。他們打家劫舍、劫富濟貧,深獲人心,地方官員和警察局對他們卻束手無策。除了遊俠故事,小說還揉雜了愛情成分:杜勃羅夫斯基為了報復特羅耶庫羅夫,潛入他家中,不料卻愛上了仇人之女瑪莎(Маша),打消復仇計畫。他以家庭教師身分混入特羅耶庫羅夫家裡,與瑪莎相戀。雖是浪漫愛情故事,卻不是大歡喜結局:特羅耶庫羅夫為了自己利益,硬逼瑪莎嫁給一位老貴族。瑪莎向杜布羅夫斯基求援,但是救援行動沒有成功,瑪莎最後嫁給了老貴族。杜勃羅夫斯基於失敗之後心灰意冷,解散同夥,到國外隱居去了。
小說故事源頭據說來自於作家友人那索金(П.В.Нащокин)對普希金所講的故事:「一位貧窮貴族奧斯特洛夫斯基(Островский)因與鄰居官司訴訟,最後輸了田產,淪為盜賊,打家劫舍,先是打劫政府官員,然後擴及其他人。」這個故事引發了普希金興趣,回去之後便開始醞釀寫作。在書寫過程中,主角名字從奧斯特洛夫斯基改成杜勃羅夫斯基,故事時間變成1820年的俄羅斯,時間跨度一年半,並加入了作家所喜愛和擅長的愛情線索,鋪張成現有之格局。但是小說並未完成,普希金沒打算出版,因此未替小說取名。在普希金手稿裡,封面上沒有標題,只有時間「1832年10月21日」,這是作家寫作的起始點,小說最後一章標示的時間是1833年6月2日。現有小說篇名是1842年出版時,由出版社自行加上的。
本書所收錄的第三篇譯作是《黑桃皇后》(1834),這個故事與前兩個差異極大,加入了卡夫卡式的魔幻寫作風格,敘述德裔軍官葛爾曼妄想透過神奇的三張牌一夕致富,為此不擇手段。男主角偶然得知有關三張牌的故事,內心痛苦、恍然若失,為了接近知道秘密的老伯爵夫人,決定採取迂迴方式,透過追求她的養女麗莎,進而接近老伯爵夫人。麗莎在他的情書攻勢下,陷入情網。某天夜裡兩人秘密私會,但是葛爾曼卻未赴約,而是潛入了隔壁老伯爵夫人的房間,企圖逼迫她說出深藏多年的秘密。老伯爵夫人因此嚇死,而麗莎也清楚了葛爾曼的真正意圖,傷心欲絕。老伯爵夫人下葬後,鬼魂來到了葛爾曼家裡,告訴他三張牌的秘密,並要求他娶麗莎。憑著三張牌的威力,葛爾曼在賭場上連戰皆捷,前兩場都是大贏,但是到了第三場他卻輸了,當他翻開手上的牌,愛司(黑桃A)變成了黑桃皇后(黑桃12),讓他輸光了所有家當。葛爾曼驚嚇地看著手上的牌,此時黑桃皇后變成了老伯爵夫人的臉,對他做鬼臉……賭局結束,葛爾曼瘋了,而麗莎繼承了老伯爵夫人所有的錢,成為有錢人。
普希金在《黑桃皇后》裡闡述了「罪」與「罰」的概念:葛爾曼不擇手段追求財富,引誘麗莎、嚇死老伯爵夫人,這是他所犯的罪。每次犯罪後他都有罪惡感產生,但是罪惡感總是稍縱即逝,很快就被更重要的事情轉移了注意。譬如,害死老伯爵夫人的罪惡感和惶然不安感,在鬼魂告訴他三張牌的秘密後,立刻被贏錢慾望給取代,完全消失無蹤。因為對自己的罪行沒有懺悔,沒有心靈愧疚,沒有經歷痛苦心靈的折磨,他的罪就無法洗清,無法獲得救贖,勢必得到處罰:於是最後葛爾曼所有金錢,還有他的神智。魔鬼代替了上帝,處罰了被錢迷失心性的男主角。
葛爾曼的著魔,並不是從老伯爵夫人鬼魂的出現開始。早在他得知三張牌密祕,決定不擇手段獲得此密祕時,他的心裡就住進了魔鬼。一旦葛爾曼決定利用麗莎,開始寫情書給她,每封文情並茂的書信裡,都藏著魔鬼的誘人魅力;在他拿著手槍走入老伯爵夫人的房間時,他的心是陰暗的;與老伯爵夫人的對話,每個字都透漏了他對金錢的飢渴,和他不擇一切手段的決心。他將心交給了魔鬼,與魔鬼交易,從交易中得到好處,但是任何的好處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他得到了金錢,也失去了金錢,失去他生命中最珍視的東西,最後心智一併被奪去。歷來文學作品中,與魔鬼交易,最後都沒有好下場,浮士德如此,葛爾曼也如此。葛爾曼獲得了作者給予他最嚴厲的處罰,對普希金來說,發瘋是最可怕之事。在他生命晚年,歷經沙皇對他的打壓、處在極端敵視他的環境裡,他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上帝,不要讓我瘋掉……」(Не дай мне бог сойти с ума…),失去心智、失去思考能力比任何的痛苦都還要巨大,還要可怕。普希金用勇氣和毅力戰勝了瘋狂,而葛爾曼卻迎來了瘋狂……
第四篇《上尉的女兒》(1836)是部歷史小說,描述1773到1774年普加喬夫起義事件。故事以回憶錄的方式呈現,由故事主角格里尼約夫(Петр Гринёв)以第一人稱,回憶自己所經歷的普加喬夫起義事件,從他沒沒無聞開始,於暴風雪夜幫迷路的主角趕車,到後來起義、勢如破竹地攻陷白山要塞、圍城奧倫堡,最後兵敗被俘,絞死於彼得堡。除了歷史線索,小說中還有愛情主題,描述格里尼約夫和要塞司令女兒瑪莎間忠貞的愛情。但是愛情故事與歷史主題比起來,相對蒼白許多。故事中最生動的人物形象,不是身為主角的格里尼約夫,不是上尉的女兒――瑪莎,而是普加喬夫。普希金創造了一個人物性格強烈、愛恨分明的哥薩克人:一方面嗜血、殺人不手軟,但是一方面又感恩圖報、有情有義、豪邁爽朗、力大無比。男主角於他仍籍籍無名時,慷慨大方地贈送了野兔皮上衣當作帶路的報酬。當他攻佔要塞,準備吊死所有不願意歸降反抗軍的守城將官時,發現了男主角,想起贈衣之情,於是赦免了他。這時他是知恩圖報之士。然而償還贈衣之情後,普加喬夫還進一步發現格里尼約夫性格的優點:真誠。普加喬夫於赦免主角死刑後,希望男主角投效於他,被拒絕;於是他接著詢問,格里尼約夫是否可以保證不再與他為敵?男主角也誠實回答:「莫可奈何」。普加喬夫因為他的勇氣和真誠而喜歡上他,對他另眼相待。於是當格里尼約夫第二次落到他手上,知道男主角的未婚妻被逼婚,普加喬夫親自帶著他,坐著馬車,前往要塞解救瑪莎。普加喬夫原已償還了格里尼約夫贈衣之情,卻仍決定繼續幫他,因為他欣賞他,敬重他的誠實性格。當施瓦布林在要塞裡揭穿了瑪莎的真實身分(前要塞司令女兒,她的父母親都被普加喬夫殺死),試圖讓普加喬夫遷怒,但是他仍然原諒了男主角的欺騙行為,並且釋放兩人,讓男女主角有情人終成眷屬。從這些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出普加喬夫的優點:對於喜歡、欣賞之人,都會竭盡心力幫助,不管男主角幾次欺騙他(騙他奧倫堡沒有飢荒、瑪莎是神父的姪女等等),都加以原諒,並且仗義援助,玉成他人好事。
普希金透過男主角,傳達了自己對普加喬夫的好感。格里尼約夫因為與普加喬夫屬於敵對陣營,無法與其深交,也不能共事。兩人之間總共只有四次的交會(最後一次在普加喬夫的行刑場上),前三次嚴格來說,都是普加喬夫幫助了格里尼約夫,在最需要的時候給予他援手:於暴風雪夜晚幫他帶路、赦免他的死刑、解救他的未婚妻。所以他對普加喬夫的感覺與其他人都不同,沒有因為他兩手沾滿血腥、殺人無數而厭惡,也沒有因為他當時的權勢而害怕。格里尼約夫一直以「你」稱呼普加喬夫,彷彿兩人平輩一般,彷彿兩人的關係從第一次見面後,從來不曾改變過:是軍官與農民,而不是統治者和被俘者。其他被俘者或歸降者都震懾於普加喬夫的威嚴和殘暴,尊稱他為「您」,對他戰戰兢兢,唯唯諾諾。
他們之間有過兩次深入對談:一次是男主角從絞刑場上被釋放後的隔天,普加喬夫召他過來,希望勸他歸降;第二次則是兩人坐在馬車上前往白山要塞,想去解救被逼婚的瑪莎,途中談到了老鷹和烏鴉的隱喻,說明普加喬夫的志向:寧為老鷹展翅高飛,也不願如烏鴉般茍延殘喘,為此被殺頭也在所不惜。這兩次的深入對談,讓格里尼約夫更加了解普加喬夫;而普加喬夫的仗義援助,讓他感念在心,對他的好感不斷孳生,最後變成深深的同情,暗暗地希望可以解救這個被大家稱為強盜的壞人,免於失敗、免於死刑。小說於兩人第二次分手,有一段主角內心的描述:「這樣一個可怕的人物,除了我以外的每個人都把他看作惡魔,看作凶犯,在與他分手的一刻,我心中的感觸非筆墨所能形容。……此時此刻,我對他充滿強烈的憐憫。我熱切地希望能拉他一把,讓他脫離他所領導的賊窩,趁還來得及的時候,保住他項上人頭。」
歹徒、強盜、惡魔,這些形容普加喬夫的負面字眼,恰與他對格里尼約夫的一切作為,成為極大對比,「惡徒的謝恩」、「惡魔無私的幫忙」――普希金透過這樣鮮明、矛盾的對比,讓具有愛恨分明的普加喬夫形象躍然紙上,成為小說中最富魅力的人物,也成為俄國女詩人茨維塔耶娃(Марина Цветаева)最喜歡的故事主角。她在〈普希金與普加喬夫〉(Пушкин и Пугачев)這篇隨筆裡曾提過,當她在八歲閱讀此書時,就深深被這個歷史人物所吸引。對她來說這不是一部敘述上尉女兒的故事,而是有關普加喬夫的傳奇。
「當我現在說著書名時,我只是機械式的唸著,……這裡既沒有上尉,也沒有女兒。我讀著:《上尉的女兒》,心裡想著卻是:《普加喬夫》。……整部小說只有一個主角――普加喬夫,所有的一切都因為他的鈴鐺聲而鮮活。」
閉上眼睛,我們看到普加喬夫駕車疾駛而過,朝這邊恣意地大笑,他的鬍子飄了起來……
*****
宋教授這四本譯作中有兩個主要特色:
(一)重視音調:
宋老師在翻譯過程中,不只逐字、逐句推敲琢磨,對音調也下了一番苦心。在未拜讀大作前,我便已聽聞他正在從事翻譯工作,特意邀請他來系上分享翻譯心得,那次的工作坊,主題就是如何將音調應用在翻譯上。此題目對我來說非常新穎,原以為音調只應用於會話,而文學文本是書寫語言,怎有音調問題?經宋教授講解後,方徹底了解音調對文學文本和翻譯之重要。文學作品雖用文字書寫,但是裡面有人物對話,這些對話反映了人物性格、出身、口音還有情緒,不同情緒使用不同音調來表示。但是在閱讀時,往往忽略了音調之重要,忽略了說話者的情緒起伏。在俄國,文學文本不只可以用眼睛閱讀,還可以用嘴巴朗誦,或是變成舞台劇,在舞台上演出劇本裡的句子。音調是文學文本裡重要一環,透過對音調的分析和了解,可以幫助譯者徹底了解原文意義,讓譯本達到最高之準確度。而宋教授就是如此對待他的翻譯工作,仔細咀嚼每個句子的音調,推敲不同調性之意,找出對的音調,並據此得出最好之譯句。
(二)人名翻譯的簡化:
除了重視音調,宋教授譯本還有一個重要特色,就是讀者取向。因為面向台灣讀者,為了不造成閱讀大眾之混亂,他特地在譯文裡大幅地簡化了俄文原文裡的人名。俄國人名使用複雜,光組成就有三部分:「名‧父名‧姓氏」。譬如《杜勃羅夫斯基》裡的男主角杜勃羅夫斯基,這是姓氏,全名為弗拉基米爾‧安德烈維奇‧杜勃羅夫斯基,尊稱時要稱名和父名,朋友間互稱其名,暱稱時則用小名――瓦洛甲、瓦洛季卡等等不一而足(老杜勃羅夫斯基對兒子就是使用暱稱)。不同交際場合使用不同稱呼,表達相應的交際意義:尊敬、溺愛、親近、仇視、疏遠等等。如果要呈現如此精細和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其所衍生之人名稱呼,勢必得在前面加上一張人名表,羅列同一名主角的不同名字,和其所代表之意,讀者方能知道此名指的是誰。但是逐字逐句的翻譯法徒增讀者負擔,減低閱讀樂趣,況且不見得能忠實傳達其中所隱含之人際關係。宋教授譯文中簡化了一切複雜的人名結構,只在主角一開始出現時,提到全名,之後便全以姓氏來稱呼。最明顯的例子是特羅耶庫維夫,他的全名只出現在小說一開始,其他地方一律只寫出姓氏。而男主角比較複雜,有些地方譯出姓氏,有時則是名字。例如,第三章男主角一出場時,宋教授譯出了全名(原文只有名和姓氏),之後接下來有時候是名加姓,有時是名,有時只有姓氏。
如要表達不同之人際關係,則是透過中文讀者所熟悉的關係詞彙,例如:老爺、少爺、小姐等來表示。例如,《上尉的女兒》有一段對話,譯者就是用「少爺」,來表達農民與貴族的身分差距,「『老頭,我會不會換酒喝,』我這位流浪漢說道,『這就不用你操心了。你們家少爺把他的皮襖賞賜給我,這是他少爺的心意,你這做奴才的不用多辯,聽命就是了。』」
所有這一切,我們可稱之為「創造性叛逆」,是譯者對作品的詮釋和更動,譯者不只應該忠實地反映出原著精神,還可以用自己的詮釋和理解,找出最好翻譯方式,以符合閱讀大眾之品味。美國比較文學大師威斯坦因(Ulrich Weisstein)曾說:「在翻譯中,創造性的判逆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日本學者大冢幸男也說:「對於這種創造性叛逆,原作者應予以尊重。豈但尊重,原作者還得致以謝意。」
除了人名翻譯的簡化、人際關係的中文化,這些譯文裡的對話用語也都有考究。譬如《杜勃羅夫斯基》中的故事發生於1820年,人物對話有時是貴族和貴族,農奴對貴族,為了表達農民的純樸,宋教授在翻譯農民對話時,使用了特定用語,來呈現過去時代的氛圍。譬如,奶媽寫給男主角之信,「你,我們的少爺,弗拉基米爾,――咱,你的老奶媽,決意向你報告你爹的健康狀況!」這裡的用詞用語,充分體現了一位不識字鄉村婦女說話口吻,並符合了她所處的時代――19世紀初,此用語與現代人的講話口氣全不相同,讀者不會產生時代混淆之感。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一群人可以透過原文閱讀文學作品,譬如我自己,譬如前面所提到的米樂教授,但是對外國文學的推廣和介紹,我們這群人所能起的作用非常小。任何大規模的文學交流,都必須透過翻譯作品方能為之。只有文學譯作,才可能普及國外優秀作品,讓一般社會大眾認識和接受新的國外作家,讓原作作品延續新的生命力。每個譯本的完成都是時代重要事件,是一個文學作品新生命之誕生,新的存在形式,它們的影響無遠弗屆。只要翻開書,都會因此認識一個新的外國作家,終而受到影響。我衷心歡迎它們的出現。
讓我們開始閱讀吧!尋一個僻靜的角落,也許在咖啡廳裡、也許在捷運站上,或在家裡的客廳,坐下來,點一盞燈,泡一壺茶,翻開書,靜靜地、靜靜地閱讀。
名人推薦:推薦
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馬上就會想起這是一位俄羅斯民族詩人。他就像一部辭典,包含著俄國語言全部的寶藏、力量和靈活性。 ――果戈里
在普希金面前,我們全都是一些侏儒,我們之間已經沒有像他那樣的天才了,他的幻想多麼有力、多麼美!前不久,讀了他的《黑桃皇后》,這才叫幻想呀⋯⋯追蹤格爾曼的一切行為、一切痛苦和一切希望,到了結局陡然間讓他一敗塗地。 ――杜斯妥耶夫斯基
普希金的創作是一條詩歌與散文遼闊而光輝奪目的洪流。此外,他又是一位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結合的奠基者;這種結合賦予了俄羅斯文學特有的...
章節試閱
暴 風 雪
飛馬奔,過山岡,
馬蹄達達雪深深……
猛抬頭――
道路旁,
只見神廟孤零零。
……
乍然間――
風暴起,
滿山遍野雪紛紛;
雪橇上,烏鴉飛,
振翅盤旋聲嗖嗖,
哀鳴凶兆音淒淒!
鬃毛立,馬急急,
驚然遠眺黑漆漆……
――茹科夫斯基
於一八一一年底,一個值得我們紀念的年代,善良的加夫里拉‧加夫里洛維奇居住於自己位於涅納拉多沃村的莊園。他的殷勤好客在當地相當知名。鄰居們不時登門吃吃喝喝,陪他太太打打波士頓牌,每局五戈比,不過,也有人是為了要看看他們的女兒――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一位亭亭玉立、面色白淨的十七歲閨女。在很多人眼中,如此待字閨中的富家女,自然是迎娶進門的好對象,不是為自己,就是為兒子。
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受到法國小說薰陶,於是,理所當然地,她陷入了愛河。她青睞的對象是一位回鄉度假的貧窮陸軍准尉。年輕人對她同樣是熱情如火,這自不在話下,不過,女方父母看出男女雙方的綿綿情意,於是不許他們交往,要閨女對這年輕人想都甭想。這位年輕人在他們家所受的待遇簡直比退休的陪審員都還不如。
我們這對戀人於是靠著書信互通款曲,並且每天偷偷會面於松林裡或是老教堂邊。在那兒他們彼此海誓山盟,悲歎命運弄人,並盤算種種主意。如此這般他們或是魚雁往返,或是喁喁私語,於是他們(這是再自然不過的)獲致以下結論:既然我倆失去對方,彼此都無法呼吸,而父母卻是這樣鐵石心腸,阻礙我們的幸福,難不成我們非得依賴他們的意志過活不行?
當然這個幸福的念頭先是浮現在少年郎心頭,但對充滿浪漫情懷的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也是正中下懷。
寒冬降臨,也打斷了他們的約會;但彼此魚雁往返更為熱絡。弗拉基米爾‧尼古拉維奇於每封信中都央求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委身於他,兩人偷偷成婚,躲藏若干時日,然後再投身雙親腳下,於是,想當然爾,雙親終將為小倆口如此堅貞不渝、而又艱辛多難的愛情所感動,必定會對他們說道:「孩子們!回到我們的懷抱吧!」
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猶豫許久,多少次計畫私奔,卻又被她推翻。後來她終於首肯,在兩人說好的日子,她將藉口頭疼,不用晚餐,就躲回自己房間。她的侍女也參與這項計謀;兩人必須經由後門台階走到花園,花園外早已備妥雪橇,她們登上雪橇,駛出涅納拉多沃村,走上五俄里路,便會來到扎德里諾村,再直奔教堂,到時弗拉基米爾將在此處等候她們。
在決定命運的日子前夕,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徹夜難眠。她收拾行裝,打包衣裳,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信給自己的閨中密友――一位多愁善感的小姐,另有一封信給自己的雙親。她與父母告別,用字遣詞感人肺腑,她也為自己的不軌之舉解說一番,只怪自己感情一發不可收拾;在信的結尾她又寫道,有朝一日她若蒙允許拜倒在至愛至親的爹娘腳下,她將視為是此生最幸福的一刻。兩封信她都用圖拉印章印封,印章上還畫著兩顆燃燒的心,並附上一句優美的題詞。之後,便臥倒在床,此時天將放亮,她在迷迷糊糊中睡去,卻又不時在惡夢中驚醒。一下夢到她才登上雪橇要去結婚,父親卻已攔住她,並迅雷不及掩耳地將她拖行在雪地上,再把她拋入一片黑暗、深不見底的地洞……她快速往下飛落,一顆心不知怎地竟停頓了;一下又看到,弗拉基米爾倒臥在草地上,面色慘白,滿身鮮血。弗拉基米爾雖已奄奄一息,仍以悲戚的聲音苦苦哀求她,趕快跟他成婚……還有其他怪誕的、毫無道理的幻象,一個接一個在她眼前閃過。她終於起身,臉色比平常蒼白,並且這次頭疼不再是裝出來的。父親和母親都看出她的焦躁不安,於是對她又關心,又體貼,不停地問道:「妳怎麼啦,瑪麗亞?妳該不會生病了吧,瑪麗亞?」這一切讓她心都碎了。她努力地安撫雙親,想裝出一副快樂的模樣,卻又裝不來。黃昏降臨。一想到這是她待在家裡的最後一天,心中不禁一陣酸楚。她顯得無精打采,暗暗和家中所有的人道別,以及身邊所有的一切。
晚餐端上,她的心開始激烈地怦然跳動。她顫聲說道,她吃不下飯,要父母原諒她先行離席。父母親吻了她,並一如往常地祝福她,她差點就哭了出來。回到房間,她一股腦兒地投身在沙發,淚水狂飆而出。侍女好說歹說地安撫她的情緒,並讓她打起精神。一切準備妥當。再過半個小時,瑪麗亞就要永遠作別爹娘的家門,作別自己的閨房,作別寧靜的少女生涯……戶外刮著暴風雪,風聲蕭蕭,窗板搖搖晃晃,劈劈啪啪作響。一切對她而言都是如此森然恐怖,似乎是不祥之兆。很快,家裡一切便陷入沉睡,四下無聲。瑪麗亞裹上披肩,穿上溫暖的大衣,提起首飾盒,來到後門台階。侍女緊跟身後,手提著兩個包袱。她們走下臺階,來到花園。風雪未曾停息,狂風迎面刮來,彷彿在阻攔這位年輕女孩犯下不軌之舉。她們費好大的勁才走到花園盡頭。路上已有一輛雪橇在等候著她們。馬兒都凍得不住踢動蹄子,弗拉基米爾的馬車夫在車轅前走來走去,不時拉住躁動不安的馬兒。他將小姐和侍女扶上雪橇,擺好包袱與首飾盒,抓起韁繩,馬兒便飛奔而去。我們這就把小姐交待給命運之神的安排,以及馬車夫杰列什卡的駕車本領,暫且看看我們那位熱戀中的少年郎吧。
這一整天,弗拉基米爾都忙著四處奔走。早上他先來到扎德里諾村找神父,好不容易才和他說好;然後前往鄰近的地主之間尋找證婚人。他第一個找上的是年紀四十歲的退役騎兵少尉德拉文,德拉文欣然同意,並表示這種風流韻事讓他回想起往日時光,以及驃騎兵時代的那些瞎搞胡鬧。他說服了弗拉基米爾留下來吃午飯,並保證說,另外兩個證婚人根本不成問題。果然,午餐剛過,就來了一位臉上留著小鬍子、足蹬著馬刺皮靴的土地測量員,名叫史密特,以及縣警察局長的兒子,一個年約十六歲、剛加入槍騎兵不久的少年。他們不但一口答應弗拉基米爾的請求,甚至發誓就算為他犧牲性命,也在所不辭。弗拉基米爾欣喜若狂地擁抱他們,這才回家作準備。
天色早已昏暗。他對忠實可靠的杰列什卡可是千叮嚀、萬交代,才讓他駕著三頭馬拖拉的雪橇前往涅納拉多沃村;而只叫人給自己備妥一輛小雪撬,套上一匹馬,然後連馬車夫都免了,一個人便直奔扎德里諾村,約莫兩個小時之後,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也會到來。這趟路他是再熟悉不過了,路程頂多二十分鐘。
豈知弗拉基米爾才一走出村莊來到原野,便刮起一陣大風,頓時暴風雪大作,他什麼也看不清楚。剎那間道路沒入雪中,四周一切消失在黑暗、昏黃的混沌世界,只見簇簇白色雪花漫天飛舞,天與地連成一片。弗拉基米爾陷入原野之中,他力圖重回大路,卻是白費力氣。馬兒四處瞎闖,不是一下子撞進雪堆,就是一下子跌落深坑;或者有時雪橇翻覆得車底朝天。弗拉基米爾一心只想不要迷失方向,哪知感覺已過大半個小時,卻還未走到扎德里諾村的樹林。約莫再過了十來分鐘,還是不見那一片林子。此時弗拉基米爾走在溝渠縱橫的原野,風雪未見稍歇,天空一片朦朧。馬兒已漸疲乏,儘管他時不時陷入深及腰際的雪中,他卻汗如雨下。
終於他看出方向不對。弗拉基米爾於是停了下來,開始思索、回想、推敲――最後斷定,應該往右方路走。他取道向右。這時馬兒舉步維艱。他在路上已走了一個多小時。扎德里諾村應當不遠了。豈知,他走啊,走啊,原野卻不見盡頭。滿眼盡是雪堆與坑窪。雪橇不時翻覆,他也不時將雪橇再翻起。時間不斷流逝,弗拉基米爾開始大感心慌。
終於,見到路一邊有什麼黑壓壓的一片。弗拉基米爾轉向那兒奔去,走近一瞧,原來是一片樹林。感謝上帝,他心想,現在就要到了。他挨著林邊走去,希望馬上就能走回熟悉的大路,或者繞過樹林,樹林後面馬上就是扎德里諾村。很快他摸到大路,驅馬走在幽暗的林木間,冬寒肆虐後的枝枒是光禿禿的。風在這兒已不再猖狂,路是一片平坦,馬跑起來特別帶勁,弗拉基米爾也安心了。
可是他走啊,走啊,卻不見扎德里諾村,樹林仍是無止盡。弗拉基米爾極目張望,心中一陣驚恐,原來他走進的是陌生的樹林。他心中感到絕望,便使勁抽打馬兒。可憐的牲口才剛開始全力奔馳,卻又很快將力氣放盡了,一刻鐘過後,已是一步挨著一步走著,苦命的弗拉基米爾再如何奮力一搏也都枉然。
漸漸越走,林木越見稀疏,於是,弗拉基米爾穿出樹林,卻不見扎德里諾村。該是午夜時刻了。淚水不禁奪眶而出。他驅馬瞎闖。這時,風雪已歇,烏雲散去,眼前一片平原,平原上鋪著波浪起伏的白色地毯。夜色明朗。他見到不遠處有一個小村子,才不過四、五戶人家。弗拉基米爾朝村子奔去。來到第一戶農舍,他跳下雪橇,跑到窗前便敲了敲。幾分鐘過後,木製窗板掀了起來,一個老頭兒探出他的白鬍子。「啥事?」「扎德里諾村離這兒遠嗎?」「扎德里諾村遠不遠,是嗎?」「沒錯,沒錯!遠不遠呢?」「不遠呢,十來俄里唄。」聽到這回答,弗拉基米爾一把扯住自己頭髮,一動也不動,宛如被判死刑。
「你打啥地方來的?」老頭兒接著問道。弗拉基米爾無心答話。「老人家,可否給我弄幾匹馬,把我送到扎德里諾村?」弗拉基米爾問。「咱們這兒哪來的馬?」這位莊稼人答道。「那我能否找個人帶路?錢我付,他要多少都行。」「等會兒,咱叫兒子去,他給你帶路,」老頭兒說著,並放下窗板。弗拉基米爾等了起來。一分鐘不到,他又敲起窗板。窗板掀開,白鬍子又出現。「啥事?」「你兒子怎樣了?」「這就出來啦,正穿鞋呢。怎麼著,你凍壞了?進來烤個火唄!」「謝謝,叫你兒子快出來吧。」
大門吱的一聲,走出一個漢子,手拿著木棒,逕自往前走去,一會兒指東指西,一會兒在四處雪堆中找路。「什麼時候了?」弗拉基米爾問。「很快就天亮啦。」年輕漢子答道。弗拉基米爾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了。
直到雞啼處處,天色大亮,這時他們才來到扎德里諾村。教堂大門深鎖。弗拉基米爾付了錢給帶路人,便到院子找神父。院子裡已不見他那三馬雪橇。這還會有什麼好消息等待他呀!
不過,我們還是再回到涅納拉多沃村那兒善良的地主一家吧,瞧瞧他們有什麼事發生。
竟是安然無事。
老倆口一覺醒來,就出到客廳。加夫里拉‧加夫里洛維奇頭戴尖頂睡帽,身穿厚絨短襖;夫人普拉絲柯維雅‧彼得洛芙娜穿著棉布睡袍。茶飲端上,加夫里拉‧加夫里洛維奇便叫一名小丫頭去問問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看她身體可好,夜裡睡得如何。小丫頭回來稟報,小姐說睡得不好,不過現在好些了,馬上就來客廳。果真,門打了開來,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走上前來向親愛的爹娘請安。
「頭痛好些了嗎,瑪麗亞?」加夫里拉‧加夫里洛維奇問道。「好些了,爹!」瑪麗亞答道。「瑪麗亞,想必妳是昨天瓦斯中毒了。」普拉絲柯維雅‧彼得洛芙娜說道。「大概是吧,娘!」瑪麗亞回答。
白天平平安安過去,但是到了夜裡,瑪麗亞就生病了。地主一家派人到城裡請大夫。他來到時是第二天傍晚,這時病人已在胡言亂語。她害的是嚴重的熱病。可憐的病人有兩週的時間都掙扎在生死邊緣。
有關私奔未遂一事,家裡都沒人知道。她私奔前夕寫的那兩封信已燒毀;她身邊的侍女深怕老爺與夫人生氣,對誰也沒漏口風。神父、退役騎兵少尉、小鬍子土地測量員,以及小槍騎兵,都很小心謹慎,也沒必要說出。馬車夫杰列什卡更是從不多嘴,就算喝醉酒時也是如此。就這樣,祕密竟然讓超過半打的共謀者保守住了。豈知,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本人不停地胡言囈語,倒是洩漏了自己的祕密。不過,她的話說得沒頭沒腦的,讓守在床頭寸步不離的母親理解為,女兒痴心地愛上弗拉基米爾,想必愛情就是她患病的原因吧。她於是和丈夫,以及幾位鄰居商量,最後大家獲得一致意見:看來,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命該如此;姻緣天註定,你想逃都逃不掉;貧窮不是罪惡;不是和財富過日子,而是和人過日子等等。在我們對自己的行為想不出什麼可以自圓其說時,這些具道德意味的俗語可就特別派得上用場。
這時小姐病情漸漸好轉。加夫里拉‧加夫里洛維奇家中卻很久不見弗拉基米爾上門。老是受到冷落,已讓他嚇壞了。於是老夫妻決定派人去找他,並向他宣佈這項意外的喜訊,也就是他們同意這樁婚事。但是,結果卻讓涅納拉多沃村這對地主夫妻錯愕不已,答覆他們盛情的竟是一封半似瘋顛的回信!弗拉基米爾表示,他的腳將不再踏進他們家門,請他們忘記他這位不幸的人,這時他唯一的心願就是一死了之。幾天過後,他們獲知弗拉基米爾回到部隊去了。這是一八一二年的事。
有關此事家裡很久都不敢告訴尚未完全康復的瑪麗亞。她對弗拉基米爾從來也是隻字不提。數月之後,瑪麗亞在博羅季諾戰役立功並重傷者名單中發現他的名字,一度昏厥過去,家人本來擔心她的熱病又要復發,不過,感謝上帝,昏厥過後就沒事了。
豈知,另一樁傷心事又降臨在瑪麗亞身上:加夫里拉‧加夫里洛維奇過世了,讓她繼承了全部家產。但是這份遺產未能撫慰她的心靈,她真真切切地分擔可憐母親的憂傷,並發誓永不離母親而去。於是母女倆搬離涅納拉多沃村,這個讓她們睹物傷情的地方,遷居到另一個地方的莊園。
來到這兒,這位可愛多金、待字閨中的小姐又被追求者包圍。不過,誰都未能獲得她一絲絲的青睞。母親有時會勸勸她,何妨給自己物色個情郎,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總是搖搖頭,便陷入沉思。弗拉基米爾已不在人世,他在法軍入城的前夜死於莫斯科。對瑪麗亞而言,弗拉基米爾是她的神聖回憶;至少,她珍藏著能讓她睹物思人的一切,包括:他讀過的書籍、他畫的圖畫、他為她抄寫的樂譜與詩歌。附近的人得知這一切,不免驚嘆她那堅貞不移的愛情,但也好奇地拭目以待,何方英雄最後將能征服這位貞潔的亞緹米絲那顆傷感而守節的心。
這時,戰爭光榮結束。我們的軍隊從國外凱旋歸來,百姓紛紛奔走相迎。樂隊演奏著俄軍征服擄獲的歌曲:Vive Henri-Quatre、提洛爾華爾滋,以及《喬孔達》 中的幾段抒情調。那些軍官當年從軍時還是少年郎,歷經戰爭的磨練,如今歸來已長成健壯的漢子,個個胸前掛滿了十字勳章。士兵們彼此愉快閒聊,言談間不時夾雜著德文與法文的用詞用語。這一刻真是讓人難以忘懷!這是光榮、歡欣的時刻!只要提到「祖國」這一詞眼,俄羅斯人的心都是如此猛烈狂跳!久別重逢的眼淚又是如此甜美!對人民的驕傲與對沙皇的愛戴,大家又是如此同心一志地把它們連結一氣!對沙皇而言,這是多美妙的時刻啊!
當時,我們的女性,我們俄羅斯的女性,簡直是美得不能再美了。她們平日冷落冰霜的容顏消失得無影無蹤。她們歡迎勝利者歸來,高聲吶喊著:「萬歲!」她們那種欣喜若狂的樣子真是讓人心醉神迷。
就連花頭巾都拋到半空中 。
當時的軍官哪一個不承認,俄羅斯女性是他們最美好、最珍貴的獎勵……?
在這光輝燦爛的日子,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和母親住在外省,未能目睹兩大京城慶祝大軍凱旋歸來的盛況。不過,在縣城與鄉村,人們歡欣之情或許更為熱烈。軍官出現在這些地方,才是真正的風光得意。只要有軍官在場,就連穿著燕尾服的情郎都得退讓三分。
我們已經說過,儘管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冷若冰霜,她始終被追求者包圍。但是,當負傷的驃騎兵上校布爾明出現在瑪麗亞家中時,眾多的追求者便都該知難而退了。布爾明胸前鈕扣上掛著聖喬治十字勳章,並如當地小姐們所言,面露迷人的蒼白。他約莫二十六歲。他回到自己的領地休假,他的領地剛好位於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村莊的隔壁。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對他可是另眼相看。只要有他在場,瑪麗亞就不會像平日那樣若有所思,而顯得格外活潑。說她在對布爾明眉目傳情,還談不上;但是,哪個詩人留意到她的舉止,準要說:
Se amor non è che dunque?
布爾明確實是個非常討人喜歡的年輕人。他恰好擁有那種能贏得女性歡心的智慧:他彬彬有禮,又善於察言觀色,他一無所求,卻又帶著一股啥事都滿不在乎的揶揄。他與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的交往顯得灑脫、自在;但無論瑪麗亞說些什麼或做些什麼,他的心思與眼神總是與瑪麗亞長相左右。他個性看似沉靜、穩重,但傳聞又言之鑿鑿,說他曾幾何時還是一個浪蕩不羈的花花公子。不過,這並未損害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對他的評價,她和所有年輕女士一樣,很樂意原諒調皮的行為,因為這正表現出勇敢與熱情的個性。
然而,除了這一切――除了他的溫柔、除了愉快的談話、除了迷人的蒼白、除了緊纏繃帶的手臂――年輕驃騎軍官對自己的心跡諱莫如深,這最能勾起她的好奇與遐思。瑪麗亞不得不承認,布爾明對她很有好感,不用說,以布爾明的聰明與經驗,想必已察覺她對布爾明也是另眼相看;但是,何以至今她還未見到布爾明拜倒在自己腳下?何以還未聽到他對自己的真情告白?什麼事讓他裹足不前?這是真愛而生膽怯?還是心高氣傲?還是情場老手欲擒故縱的挑逗?這對瑪麗亞來說簡直是一團謎。瑪麗亞左思右想之後斷定,膽怯是唯一的理由,於是決定鼓勵一下布爾明,方法是給他更多的關懷,甚至視情況,再加上一些柔情。她設想著一個最讓人意外的結局,並迫不及待地等待著浪漫告白的一刻。祕密,無論是哪一類的,總是讓女人心煎熬難耐。她的戰略行動獲得預期的成功,至少布爾明陷入沉思,他那烏黑的雙眼燃燒著熱火,不時落在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身上,似乎,關鍵的一刻迫在眉睫。左鄰右舍都在談論他們的婚姻大事,好像一切都已成定局。善良的普拉絲柯維雅‧彼得洛芙娜心中也大樂,自己的閨女終於找到足堪匹配的如意郎君。
這一天,老太太一個人坐在客廳,正攤開紙牌算命,布爾明走進屋裡,馬上就問起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她在花園,」老太太答道,「找她去吧,我在這兒等你們。」布爾明離去,老太太在胸前畫了畫十字,心中暗想:但願今日好事會成定局!
布爾明在池塘邊的柳樹下,找到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她手拿一本書,身穿一襲白色長衫,簡直就是小說中的女主角。閒話幾句之後,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故意不再多談,如此一來,讓彼此更顯尷尬,這時只有下定決心,來個突如其來的真情告白才能擺脫尷尬。故事就這樣發生:布爾明感到情勢窘困,於是說道,他一直有意找機會向瑪麗亞吐露心跡,並請求她費心聽他表白。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闔上書本,垂下雙眼,表示同意。
「我愛您,」布爾明說道,「我狂熱地愛著您……」(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兩頰泛紅,頭垂得更低。)「我行為不慎,讓自己沉湎於甜美的習慣,習慣每天都要看看您的樣子,聽聽您說話……」(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想起了聖‧普樂的第一封情書。)「現在要違抗我的命運,已經太遲了。對您的回憶,您那美麗、脫俗的容顏,今後將會是我生命中的苦痛與喜悅。但是,我還有一項沉重的義務未了,必須向您揭露一項可怕的祕密,並在我倆之間設下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障礙始終都存在的,」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連忙打岔,「我一直都未能成為您的妻子……」「我知道,」布爾明輕聲答道,「我知道,您曾經愛過,但逝者已矣,又經過三年的悼念……善良、親愛的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可別剝奪我最後的慰藉――也就是,那絲奢望,奢望您本來會同意成就我的幸福,要不是……別說,看在上帝分上,千萬別說。您把我撕裂了。不錯,我知道,我也感覺到,您本來是我的,但是――我是最不幸的人……我結過婚了!」
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大吃一驚,看了他一眼。
「我結過婚了,」布爾明接著說道,「這是我結婚的第四個年頭了,卻不知道,我的妻子是何許人,她身在何處,我們何年何日會不會再見面!」
「您說什麼呀?」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驚聲叫道,「這可奇了!您繼續說吧,我待會兒再說……您就繼續說,請吧!」
「這是一八一二年初,」布爾明說道,「我正趕往維爾納,我們部隊就駐紮在那兒。有一天我來到驛站,天色已晚。我本已吩咐儘快備馬,豈知突然刮起可怕的大風雪,於是驛站長與馬車夫都勸我不妨等等再走。我聽從他們的意見,但是我沒來由地感到焦躁不安,好像有誰在推著我般。這時暴風雪未見稍息,我按捺不住,於是再度吩咐備馬,便頂著暴風雪上路。馬車夫一時心血來潮,走到河道,這樣可以給我們縮短三個俄里的路程。沿河兩岸都已被冰雪覆蓋,在該跑上大路的地方,馬車夫卻給錯過了。如此一來,我們便身陷陌生的地方。暴風雪仍未停息,我看到有燈火,於是吩咐往燈火奔去。我們來到一個村子,燈火處是一座木造教堂。教堂大門敞開,圍牆外停著幾輛雪橇,教堂門前台階有幾個人走動著。『往這兒!往這兒!』幾個聲音吶喊著。我叫車夫把雪橇趕過去。『行行好吧,你磨蹭到哪兒去了?』有人衝著我說道,『新娘不醒人事了,神父也不知該如何是好,我們都準備打道回府了。快下來吧!』我默默跳下雪橇,走進教堂,教堂裡點著兩、三隻蠟燭,光線微弱。教堂黑暗角落的長凳上坐著一位少女,另有一位姑娘正給她揉搓太陽穴。『感謝上帝,』姑娘說,『您總算趕到。您差點沒把小姐急死。』一位年邁的神父走到我跟前問道:『您要開始了嗎?』『開始吧,開始吧,神父。』我隨口答道。有人把小姐攙扶起來。我覺得她長得還不錯……這種輕佻之舉真是莫名其妙,也真是不可原諒……我就和她並排立於讀經台前,神父一陣忙碌;三個男子與一個侍女攙扶著新娘,一心一意只在照料她。我們完成結婚儀式。『新郎、新娘親吻。』我們聽人說道。我的妻子向我轉過她那張蒼白的臉。我正想親吻她……她大叫起來:『哎呀,不是他!不是他!』――就昏倒過去。證婚人都盯著我看,眼中充滿驚恐。我轉身便走出教堂,一路暢行無阻,跳上雪橇,吆喝一聲:『走!』」
「我的上帝!」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叫了起來,「那您不知道您那可憐的妻子後來怎樣了?」
「不知道,」布爾明答道,「我不知道我行結婚大禮的那個村子叫什麼名字;也記不得從哪個驛站去的。這種胡鬧是犯罪的,但是,那時我卻沒把它當作一回事,因此,我一出教堂,倒頭便睡,醒過來時已是第二天早上。當時跟著我的那位聽差後來死於軍旅中,所以,被我如此殘酷作弄、而今又如此殘酷回報於我的那位小姐,我再也沒有希望找到了。」
「我的上帝呀,我的上帝!」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一把抓起他的手,說道,「原來這就是您哪!難道您認不出我來嗎?」
布爾明臉色發白……便撲倒在她腳下。
暴 風 雪
飛馬奔,過山岡,
馬蹄達達雪深深……
猛抬頭――
道路旁,
只見神廟孤零零。
……
乍然間――
風暴起,
滿山遍野雪紛紛;
雪橇上,烏鴉飛,
振翅盤旋聲嗖嗖,
哀鳴凶兆音淒淒!
鬃毛立,馬急急,
驚然遠眺黑漆漆……
――茹科夫斯基
於一八一一年底,一個值得我們紀念的年代,善良的加夫里拉‧加夫里洛維奇居住於自己位於涅納拉多沃村的莊園。他的殷勤好客在當地相當知名。鄰居們不時登門吃吃喝喝,陪他太太打打波士頓牌,每局五戈比,不過,也有人是為了要看看他們的女兒――瑪麗亞‧加夫里洛芙娜,一位亭亭玉...
目錄
第一冊《黑桃皇后》
〈譯者序〉
〈叛逆與忠實——宋雲森教授新作推薦序〉
〈關於黑桃皇后〉
〈黑桃皇后〉
〈俄國文學之父——普希金及其創作生涯〉
〈普希金年表〉
第二冊《別爾金小說集》
〈關於別爾金小說集〉
〈別爾金小說集〉
一、 出版者前言
二、 射擊
三、 暴風雪
四、 棺材匠
五、 驛站長
六、 小姐與村姑
第三冊《杜勃羅夫斯基》
〈關於杜勃羅夫斯基〉
〈杜勃羅夫斯基〉
第四冊《上尉的女兒》
〈關於上尉的女兒〉
〈上尉的女兒〉
一、 禁軍中士
二、 帶路之人
三、 邊關要塞
四、 決一生死
五、 兒女情長
六、 偽帝之亂
七、 大軍壓境
八、 不速之客
九、 臨別依依
十、 叛軍圍城
十一、亂賊營寨
十二、伶仃孤女
十三、牢獄之災
十四、對簿公堂
附錄、刪略一章
第一冊《黑桃皇后》
〈譯者序〉
〈叛逆與忠實——宋雲森教授新作推薦序〉
〈關於黑桃皇后〉
〈黑桃皇后〉
〈俄國文學之父——普希金及其創作生涯〉
〈普希金年表〉
第二冊《別爾金小說集》
〈關於別爾金小說集〉
〈別爾金小說集〉
一、 出版者前言
二、 射擊
三、 暴風雪
四、 棺材匠
五、 驛站長
六、 小姐與村姑
第三冊《杜勃羅夫斯基》
〈關於杜勃羅夫斯基〉
〈杜勃羅夫斯基〉
第四冊《上尉的女兒》
〈關於上尉的女兒〉
〈上尉的女兒〉
一、 禁軍中士
二、 帶路之人
三、 邊關要塞
四、 決一生死
五、...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