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真能平等?如何情感獨立去愛人?
人又為什麼要結婚?婚姻真是愛情的墳墓?
夫妻要是最好的知己?台灣的離婚率為何逐年升高?
如何控制自己的愛情之門?現今的兩性關係已擺脫舊式的傳統觀念了嗎?
曾昭旭教授對愛情、婚姻、兩性的關係研究、觀察已久,他從中國早期傳統兩性婚姻關係中娓娓述說,那是因經濟上的考量而結婚,但現今女性已有獨立的能力與社經地位,早已擺脫依靠男人而生存。
我們應該擺脫受古老傳統對兩性觀的束縛,思考獨立、感情獨立,才有能力去愛人,而得到真愛。
作者簡介:
曾昭旭 1943年02月02日/台灣
曾昭旭,台灣師範大學博士,曾任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所長、中央大學中文系主任,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專長領域:中國義理學、生命哲學、愛情學。著有《老子的生命智慧》、《借問成功真何價?》、《試開天眼看人生》、《論語的人格世界》、《儒學三書》、《不要相信愛情》、《解情書》、《永遠的浪漫愛》、《讓孔子教我們愛》、《我的美感體驗》等近四十部知名及暢銷著作。
章節試閱
台灣的離婚率為什麼這麼高?
現代的中國人,一半是西方的思想,不願再「嫁雞隨雞」;但另一半又是傳統的,所以丟不掉心中的責任感。
我們可以這樣說,若僅就感情的領域來講,今天可說是很奇怪的一個時代。很像《雙城記》一開始所講:「這是一個光明的時代,又是一個黑暗的時代;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個最壞的時代。」
從壞的、黑暗的方面來講,我們今天可說是活在一個感情世界完全脫序,沒有任何管道可供遵循,沒有任何原則可供信仰的時代。但若從好的一面說,則可說是在「無政府」當中,我們有了最大的自由空間,可以在這裏付出努力,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所以,在這個時代之中,是最應該好好地談感情問題的,但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只是順其自然。而「順其自然」的結果,就造成很多的不幸。
就一些最普遍的現象來說,譬如台灣的離婚率,其實已很驚人。特別是離婚率的增加率,近三十年來,高居世界第一位。以民國七十八年來說,每六對有一對離婚,這已經和美國差不多,而老早已領先歐洲了。更可驚異的是,離婚的並不都是年輕人,其中有四分之一是五十歲以上的。到民國九十五年,內政部的統計數據更表示:結婚二十五年以上的夫妻,離婚對數十年來成長了四點一倍,婚齡三十年的則成長了三點八倍。比平均數兩倍都高出甚多。顯示老人離婚確是個嚴重的問題。
年紀大的人,進入所謂的「空巢期」,兒女都長大了,兩人大眼瞪小眼,開始算總帳;這一算,就非離婚不可。有一個笑話說:有一對八十歲的老夫婦要離婚,法官很好奇,問為什麼這麼老了還要離婚?這個太太說:「我自從和他結婚那天開始就看他不順眼。」那為什麼要等到八十歲才離婚?她說:「因為我們不願讓兒女煩惱傷心,所以有個默契,要等我們的兒女全部死光了,才可以離婚。」這當然只是個誇張的笑話,但它代表了一種新觀念和舊觀念的糾纏。
若純粹是新觀念,像美國人,哪管什麼兒女,是我們自己的事嘛;中國人才會管兒女。但若真是中國人,則管兒女就管到底,不必再要離婚。現代的中國人,一半是西方的思想,不願再「嫁雞隨雞」;但另一半又是傳統的,所以丟不掉心中的責任感。這使得造成中國人離婚率高的因素變得十分複雜。
並不是中國人很開放,動不動就離婚,而是剛好相反;不是因為中國人輕易離婚,而是因為中國人太輕易結婚。歐洲人的離婚率低,是因為他們不輕易結婚;一旦結了婚,總是有那麼一點可靠。那為什麼中國人會輕易結婚呢?原來是因為有兩種婚姻觀念,在我們現代中國人的生命中「打架」所造成的。
原來有兩種婚姻觀在糾纏
中國人多半是因為傳統婚姻觀的壓力而結婚,但結了婚之後,卻是採取現代的、西方的愛情觀來要求他的配偶,來期望他們的婚姻生活。
社會上有那麼多的怨偶,有那麼多的感情不幸、外遇、離婚事件,我們要分析它的原因,可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當然事實上沒那麼簡單,但這卻是最重要、最關鍵的因素。)那就是,中國人都是在傳統與西方兩種婚姻觀的糾纏中,才導致這個問題的。中國人多半是因為傳統婚姻觀的壓力而結婚,但結了婚之後,卻是採取現代的、西方的愛情觀來要求他的配偶,來期望他們的婚姻生活。
傳統的婚姻觀是什麼呢?就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結婚之前,已承受到了傳統的壓力;特別是女生們,活到二十五歲時就感受到了。在台北市還好,越是鄉下,傳統的壓力就越明顯;三不五時就會有人問:「有沒有男朋友?」「什麼時候請喝喜酒?」……「嚇!還沒有?」這在鄰里之間就是大事,於是就有很多人瞎熱心,不斷有人介紹,拉你去相親……。就算你接受了他的介紹,事情也還沒完,他還要問進度怎麼樣?有沒有問題?有問題還會幫你出主意;反正就是要催催催……把你催進結婚禮堂,他的責任才能了結。
在這樣不斷的干擾之中,有時還真不勝其煩;為了要解除這個壓力,最後只好徇眾要求,結婚了事。不過你不要以為結婚後壓力就沒有了,它只是暫停一會兒,不久又要問你說:「生孩子了沒?」如果還沒,他又要催你生孩子。總算生了孩子了,還要看是男的是女的?女的還不算,還要再生一個。
這就是社會壓力。這個社會壓力從哪裏來?就從傳統的婚姻觀來。傳統的婚姻就是「傳宗接代」,就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男人在婚姻觀念上比女人更傳統
既然這麼重視心靈的溝通、分享、彼此共處的親密,那為什麼不在結婚以前先弄清楚,找一個願意溝通的人再結婚?
在這種壓力下,屬於西方的、現代的有關愛情的觀念,還來不及抬頭。可是等到當事人為了息事寧人而糊裏糊塗地結婚了,傳統的壓力會暫停。傳統的壓力一取消,屬於現代的、西方的那種對愛情的嚮往就會抬頭。
「愛情」是什麼意思?就是夫妻之間不能那麼陌生、不聞不問;不能只是「男主外、女主內」,一個蘿蔔一個坑,彼此各司其職,……這是不行的。一定要彼此相悅,一定要有心靈的溝通,要有生命的感動……,彼此要談心,要時常花時間相處,最好還要氣氛浪漫。尤其是女性,更有這樣的要求。那是因為不論古今中外,女性總是重視感情更甚於事業。所以女性們尤其有這樣的要求,希望溝通,希望夫妻獨處。但是在婚後,她們才發現,那個做丈夫的根本沒有意願要和妳溝通。
在女性身上,傳統的與現代的婚姻觀衝突得比較嚴重。很多的男人,比起女性來,他們是更徹底的傳統婚姻觀的實踐者。特別是學理工的男孩子,在專業上很現代化,但在感情婚姻上卻非常保守、非常大男人;還是希望妳嫁給我就不用出去做事,在家做飯帶孩子,我會養妳。普遍的傾向於結了婚後就了事一樁,沒什麼要繼續做的。
我有一個學生問我:「曾老師,有沒有什麼辦法可讓戀愛的速度加快,早一點把這件事辦完,好讓我能早一點回到研究室;我為了談戀愛已花掉很多時間了。」他的意思不是要好好談一段戀愛,而是要趕快談完,然後就可以「男主外、女主內」,不用再多花時間。
因為男生抱持這樣的態度,所以做妻子的,在結婚前還能享有一些花前月下的浪漫,結婚後就沒了。她要求和丈夫溝通,要求夫妻獨處,那個做先生的根本就不耐煩,「沒什麼好溝通的」。
有一次我在台大參加一個座談會,與李本華教授(她是楊國樞教授的夫人)座談。她故意說反話,告訴在場的女孩子,「妳們最好不要期望與先生做什麼夫妻溝通,趁早死了這條心吧!妳不要求溝通,他還多愛妳一點;妳每要求一次,他就少愛妳一點。」很多的男人,他的主要心思是放在事業上,沒有那麼多時間跟妳兒女情長。(至於婚前,那是不得已啊!)這個時候做太太的就很失望,以至於要提出離婚。
台灣離婚率這麼高,提出離婚要求的,多半是女方。男方都覺得:我對妳很好呀!我賺的錢都給妳了,妳到底還要些什麼嘛?一點都不懂。而女方則似懂非懂,也說不清楚。
在這裏,我們要問的是:妳既然這麼重視心靈的溝通、分享、彼此共處的親密,那為什麼不在結婚以前先弄清楚,找一個願意溝通的人再結婚?那她也只好回答說:因為結婚以前來不及呀!結婚以前有壓力,總以為我們婚後再開始戀愛。我也問過他愛不愛我?他說愛呀!可是妳沒搞清楚,他說的愛和妳所謂的愛,意思不同。結婚以後才發現找錯人了,只好「因誤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離。」
歐洲人不輕易結婚,真有愛情才結婚,所以離婚率低。美國人雖然離婚率高,是因為美國社會很活潑,他們依然是只有一個「愛情」的標準:有愛情我們就結合;愛情沒了,我們就分手;也很簡單。就是中國人處在中西文化的夾縫中,承受了這個糾纏。
傳統的婚姻和現代截然不同
中國的傳統婚姻,它根本不是為了成全夫婦的愛情而設計的,而是為了維持社會秩序而存在的。而現代的婚姻,則是為了成全情人們的愛情而存在的。
可是很多人並不了解,總以為一男一女舉行結婚典禮,和古代的婚姻並沒有什麼不同;卻不曉得相同的只是形式,內容則是大異其趣。誇張點說,這根本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不同在哪裏?就在於現在和古時候的「婚姻觀」根本不同。
如果我們要避免前述的這種糾纏,就要搞清楚這兩種婚姻觀有什麼不同,然後問問自己,你要的到底是什麼?這樣我們至少可在結婚前,和對方就「婚姻」這件事做個充分的溝通。你認為結婚是怎麼一回事?你的期望是什麼?讓彼此有一個正確的訊息交換。由此至少可以找到一個婚姻觀一致的人來結婚,路就會好走多了。
今天我們談婚姻問題,首先就要弄清楚傳統與現代的這兩種婚姻觀,它們的本質如何?功能是什麼?主要內涵有哪些?我們將會發現,他們的確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世界。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可用幾句簡單的話概括一下:中國的傳統婚姻,它根本不是為了成全夫婦的愛情而設計的,而是為了維持社會秩序而存在的。換句話說,婚姻只是個工具,它的目的是在婚姻以外的,是為社會服務的。
而現代的婚姻,則是為了成全情人們的愛情而存在的。因為愛情不能有始無終,為了要充分實現愛情,所以要求結婚。結婚是戀愛的自然結果。在中國過去則不是,結婚是既定的社會責任,與愛情無關。
中國過去的婚姻中,是根本沒有愛情的成分。不但是自然的沒有,而且根本是有意的排除;讓婚姻跟愛情徹底無關。當然這樣說好像有點誇張,但在理論上的確是這樣;在個別的事例中,當然有些夫妻是有愛情的。就普遍的常態、就制度的設計而言,的確是沒有將愛情放入其中。某些夫妻間有愛情,那反而是例外,是出軌。
台灣的離婚率為什麼這麼高?
現代的中國人,一半是西方的思想,不願再「嫁雞隨雞」;但另一半又是傳統的,所以丟不掉心中的責任感。
我們可以這樣說,若僅就感情的領域來講,今天可說是很奇怪的一個時代。很像《雙城記》一開始所講:「這是一個光明的時代,又是一個黑暗的時代;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個最壞的時代。」
從壞的、黑暗的方面來講,我們今天可說是活在一個感情世界完全脫序,沒有任何管道可供遵循,沒有任何原則可供信仰的時代。但若從好的一面說,則可說是在「無政府」當中,我們有了最大的自由空間,可以在這裏付出努力...
目錄
【目錄】
第一篇 男女平等真義
戀愛不是不學而能(自序)/003
男女好比秤與砣,只是誰該當秤誰當砣?/019
春秋時代有過一次類似的爭議/022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正解/025
女子的生命比較接近純真自然/028
女子的生命也有許多委屈與限制/031
毋需抱怨為什麼男性比女性早一步啟蒙/034
女性當砣並不是命中注定/037
男女平等不是男女相等/039
要談平等先問獨立/043
首先是經濟和社會地位獨立/045
初步的男女平等其實只是男女平權/047
進一步的人格獨立首先要能獨立思考/049
更難的是感情的獨立/051
沒有人應該永遠負擔他人的生命感情/054
人格充分獨立才有能力去愛/057
強式的弱者與弱式的弱者/060
充分的男女平等才能創造愛與和諧/063
實踐的艱難要坦誠面對/066
平等相待就是把人都當人看/070
人人都是人,才能各得其所/074
讓我們一起為實現男女平等的理想而努力/077
第二篇 現代人的感情生活
台灣的離婚率為什麼這麼高?/081
原來有兩種婚姻觀在糾纏/084
男人在婚姻觀念上比女人更傳統/086
傳統的婚姻和現代截然不同/090
傳統婚姻的消極功能在排除「性」的破壞力/093
「早婚」紓解了「性」的壓力/096
傳統婚姻的積極功能在誘人成為好公民/099
在傳統婚姻中並無愛情的成分/102
傳統婚姻重視的是「名分」/105
在古時候有愛情反而會對婚姻不利/107
人格不獨立的人沒有能力談戀愛/109
乾脆封殺愛情以免徒亂人意/111
西方也只發展出愛情生活的第一步/114
開後門式的傳統愛情生活/116
傳統中國寬容同性間的親密/119
傳統中國卻鄙視男女間的感情/122
中國人很少有「伊底帕斯情結」/124
中國人的感情困結主要在婆媳關係/127
舊的婚姻功能今天該功成身退了/129
既不會談戀愛,又甩不掉傳統/131
「性」與「愛情」被錯誤地連接起來/134
應該用愛主導性,而不是用愛包裝性/137
有幾分精神親密,才該有幾分親密行為/140
門當戶對的觀念也干擾今天的愛情生活/142
「婚姻驗貨單」的荒謬/145
分手造成嚴重的尊嚴問題/148
外表冷漠、內心熱烈的「酷」/151
坦白是唯一正路/154
第三篇 人為什麼要結婚
婚姻愛情的大困惑時代/159
婚姻問題來自兩種文化的衝突/162
一般人結婚的七種理由/164
婚姻的低標準/168
以實現婚姻本身的理想為結婚的目的/170
過去沒有開發婚姻本質理想的原因/173
婚姻形式也有其本質的意義/175
今天已有條件實現婚姻的本質理想/177
婚姻本質理想的開發是劃時代的大事/180
夫婦之愛是一種道德實踐/183
道德實踐的兩重意義/185
夫妻比朋友更適合成為知己/188
夫妻是天造地設的道德實踐伙伴/191
男女相吸的本質/193
人性的整全與隱顯/196
異性間的相互開發與學習/199
婚姻高標準的實現/203
第四篇 感情世界的秩序
感情世界的秩序正在新舊交替/209
舊式婚姻是社會產物/212
舊式夫妻不談愛情/215
娶妻、納妾層次不同/217
婚姻需要雙方全面溝通/221
遵守選擇的規範/224
感情世界要尊重一對一/227
控制自己的愛情之門/229
情人、朋友的分界/232
朋友義為先,情人情為首/235
「一對一」與男女平等/238
夫妻之間勿輕言分手/240
在愛情中性應該從屬於愛/243
夫妻吵架宜遵守規則/246
感情新秩序仍在草創階段/249
【目錄】
第一篇 男女平等真義
戀愛不是不學而能(自序)/003
男女好比秤與砣,只是誰該當秤誰當砣?/019
春秋時代有過一次類似的爭議/022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正解/025
女子的生命比較接近純真自然/028
女子的生命也有許多委屈與限制/031
毋需抱怨為什麼男性比女性早一步啟蒙/034
女性當砣並不是命中注定/037
男女平等不是男女相等/039
要談平等先問獨立/043
首先是經濟和社會地位獨立/045
初步的男女平等其實只是男女平權/047
進一步的人格獨立首先要能獨立思考/049
更難的是感情的獨立/051
沒有人應該永遠負擔他人的生...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