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新世紀心靈導師尼爾.唐納.沃許最新力作
《與人對話》系列 第二部曲
一直以來,
人們總是花98%的時間,
做著98%不重要的事,
那麼,真正重要的2%,是什麼?
悲傷、不安、恐懼、徬徨、茫然……,人生常常浮現這樣的感受,而世上也滿是悲劇與苦難。為什麼呢? 那是因為我們花了98%的時間,做著98%不重要的事。作者尼爾告訴我們,這不是我們的錯,我們只是還沒有學會去做真正重要的事。
在這本新書中,尼爾首先精闢地解說身體,心智與靈魂之間的關係。他提醒我們,靈魂一直都知道我們所為何來;心智負責想辦法把靈魂的任務,在物質世界顯化出來;而身體幫忙在物質世界收集資料與執行。然而,一般人往往只在身體與心智層次奔忙,沒能回歸靈魂的意圖,因此經常感到人生的路途很忙碌費力,卻又有莫名的失落感。
讓我們隨著尼爾的引導,一步步窺見自己靈魂的意圖,找到此生要做的、真正重要的事。
【本書特色】
作者尼爾.唐納.沃許舊作《與神對話》是新世紀經典,曾經幫助許多追求個人靈修的人找到心靈安定的基礎。《與人對話》系列是作者在面對2012這個轉捩點,特別規劃出來為所有一般人所寫,內容更關心現實環境、更入世。除了一般人能讀,尼爾也號召新時代靈修的光行者,把這心靈法門更入世地運用出來,運用在更多層面,甚至協助旁人找到光與愛。
作者簡介:
尼爾.唐納.沃許(Neale Donald Walsch)
全球知名的心靈導師。1995年出版《與神對話》,成為全球暢銷書,影響千萬人。他隨後陸續出版了27本心靈勵志作品,被翻譯成37種語言。他同時創辦「與神對話基金會」,並建立「人道團隊」,致力推動心靈改造與提升工作。
代表性作品有:《與神對話》系列、《與神為友》、《與神對話問答錄》、《創造豐足》、《體驗全相》、《分享關係》、《荷光者》、《與神合一》、《再創造自己》、《明日之神》、《小靈魂與太陽》《生命的空白頁》、《比神更快樂》等書。2011年投入《與人對話》這個新系列的撰寫,希望除了新時代靈修者之外,更多一般讀者也能找到安身立命的工具與方法。
譯者簡介:
謝明憲
台灣宜蘭人,台科大應外系畢。現隱居彩虹山,躬耕於幸福村七彩田;農閑之餘,以翻譯心靈勵志書籍為樂,並嚮往如宇宙般的寧靜。譯有《祕密》、《祕密青少年版》、《比神更快樂》、《來自天堂的問候》、《天堂旅遊指南》、《情緒的驚人力量》(合譯)、《用心》、《按對夢想的開關》、《陰影效應》、《發現生命的禮物》、《活出奇蹟》、《與人對話1:寧靜前的風雨》、《創造生命的奇蹟》及《愛的祈禱課程》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國內身心靈名家推薦】
王季慶∕中華新時代協會創辦人
呂應鐘∕(香港)國際華人超心理學會理事長
李欣頻∕文案創意作家
周介偉∕光中心主持人
【推薦人語】
「尼爾這本書沿襲其一貫的思維,指引我們更明晰地看待人生道途的角度,書中許多精闢的提醒,比如:『所謂的天國,並非一個具體的地方,而是指一種存在狀態。』等概念,在在都值得讀者深思。──王季慶∕中華新時代協會創辦人
「這是一部對身體、心智、靈魂三者提出全新見解與詮釋的好書,可以當作生命學與生死學領域中值得細讀的一部新教材。」──呂應鐘∕(香港)國際華人超心理學會理事長
名人推薦:【國內身心靈名家推薦】
王季慶∕中華新時代協會創辦人
呂應鐘∕(香港)國際華人超心理學會理事長
李欣頻∕文案創意作家
周介偉∕光中心主持人
【推薦人語】
「尼爾這本書沿襲其一貫的思維,指引我們更明晰地看待人生道途的角度,書中許多精闢的提醒,比如:『所謂的天國,並非一個具體的地方,而是指一種存在狀態。』等概念,在在都值得讀者深思。──王季慶∕中華新時代協會創辦人
「這是一部對身體、心智、靈魂三者提出全新見解與詮釋的好書,可以當作生命學與生死學領域中值得細讀的一部新教材。」──呂應鐘∕(香港)國...
章節試閱
第五章
回歸根本
親愛的「甜美又溫柔」的生命……在更深入這場探索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幾個基本概念,其中包括:你在人間是一趟旅程。不過,這旅程並不是從生到死就結束了;因為這旅程的起點比你誕生前更久遠,它的終點比你死亡後更久長。
你的心智只能勉強粗略地理解,這趟自我追尋的旅程的重要性及其意涵。它可以理解……但只能粗略地。
這是因為心智無能、不能勝任嗎?不是的。真正的原因是,關於這趟旅程,你的心智所得到的信息非常匱乏。
我們只能以非常間接的方式得知這些信息;因為並不是乖乖坐好,我們的長輩或老師就會告訴我們這一切(畢竟,他們當初得到的信息也沒比我們的多),反倒是我們的藝術勝任了這個角色,而將這個空缺補滿。
人類的文化告訴我們關於自我追尋的經驗,而我們在這經驗中找到了自己。(順帶一提,這正是為什麼將音樂、戲劇、藝術之類的「文化追求」從學校教育中徹除,而讓教室滿滿的學生只著眼在我們的歷史,會嚴重破壞我們對自己是誰及我們為何存在的認識。)
我們需要文化和玄秘學(故事、歌曲、電影、戲劇、小說、詩詞及真正的優良電視節目)以更完整的方式來告訴我們關於我們本身之事。
美國詩人艾姆‧克麗兒的詩作就是如此,它捕捉到我們生命之旅的本質,她如此寫道:
我已離家久遠
認不清自己的臉龐
我打造生命之舟
開始航向
廣袤無垠的大海
我向所有人揮別
他們都知道
大海將給我順境
也將給我逆境
他們揮揮手
我開始航向
廣袤無垠的大海
我的生命之舟:
從靈魂建立,由心所造
我天真地將船一推
開始航向無垠的大海
我已離家久遠
認不清自己的臉龐
但我知道那個家
家
會記得我
。
───
《航行久遠》
@2007艾姆‧克麗兒
你的心智只能勉強粗略地理解,這趟自我追尋的旅程的重要性及意涵。它可以理解……但只能粗略地。
這是因為心智無能、不能勝任嗎?不是的。真正的原因是,關於這趟旅程,你的心智所得到的信息非常匱乏。那些寫歷史給我們看的人,對於這些信息著墨非常少;一直以來,我們的自然科學也完全缺乏真正重要的玄學或靈性的詳細研究。甚至更糟的是,它還充滿了錯誤。
這一切都將在此結束。
§
你將心智帶到這裡進行自我探索,是為了憶起三件事:(一)生命旅程的目的,(二)旅程可行的途徑,(三)旅程的目的地。
為了憶起這些,得從更基本的一些基礎開始。但首先,有個要求──從你的靈魂到你的心智:
由於這些都是「基礎」,所以接下來你所讀的東西,很多會讓你覺得是「老生常談」,因此,請保持耐心。
這要求並不嚴苛吧?
讓你重新想起已知之事,並不是件壞事;大多數人都是知而不行,這才是問題所在。也許現在喚起你的記憶,會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而且,也許有那麼一、二件小小的資料,只要一想起它們,就能改變一切,但你並不完全記得。
因此,請你保持耐心。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基本的東西。
§
你不是身體;身體只是你擁有之物。
你不是心智;心智只是你擁有之物。
你不是靈魂;靈魂只是你擁有之物。
那麼,你是誰呢?
你是這三者的總合;也就是說,你是一個擁有這三者的有情生命,充滿了愛心、關懷、敏感度和慈悲。這三者中的每一個,各有其目的及功能,一起為它們三者總合的「安排事項」(agenda)服務。
在這趟自我探索中,我們會將身體、心智、靈魂三者的總合,稱為「總體你」(Totality of You)。
心智的功能是為了確保總體你的物質顯化能夠生存,直到你完成靈魂的安排事項。
身體的功能是為了從外面的物質環境收集資料,以輔助心智確保你的生存,並將無形的想法、概念及心智的決定,以具體的形式呈現在物質環境中。
靈魂的功能是為了盡可能體驗它自己的真實面向(體驗它是誰及是什麼),並以身體、心智及物質環境為工具來完成這一目的。
靈魂知道:你是身體、心智、靈魂三者的總合,它們每一個各有其目的及功能,但唯有靈魂有「安排事項」。
§
由於你的心智只被給予一點點(或者更糟,完全錯誤的)關於靈魂安排事項(亦即生命的安排事項)的信息,因此你的心智和身體往往無法為這個安排事項效力,除非它們能與靈魂結合起來一同運作。
現在,倘若你的心智不知道靈魂所知之事,那麼你將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好似被五馬分屍般,而你來人間的目的也會被迫妥協──如果這目的沒被完全忽略的話。
事實上,這正是現今大多數人的處境。
§
想要活出生命的真正目的,就必須把你的心智帶進你靈魂已知的資料庫中,如此一來,你才有辦法體驗它。靈魂保有實相的知識,心智則創造體驗。
這正是總體你會進入這物質界的原因:為了體驗總體你所完全了知之物。但如果心智的資料沒有納入靈魂的覺識,那麼,心智創造出來那些源源不絕的體驗,就不會是靈魂所知之物的展現,因此也就無法為總體你效力了。
了解這個「資料庫」是很重要的,因你可從這資料庫中建構出眼前的實相(例如,目前儲存在你內的那些信息);它存在於兩個不同的地方,分別以兩種不同的方式擷取。
然而,人們生活中的挑戰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一點;或者說,他們確實知道這一點,但卻還沒學會如何將他們的焦點,從一個「信息井」任意轉移到另一個「信息井」……更遑論將這兩者整合起來。
這裡要說的是,有關生命的資料,是保存在總體你的「記憶」裡頭;其中一種記憶是具體的,另一種是抽象的;前者稱為經驗,後者名為真知。第一種類型的記憶會產生渴望(渴求更多體驗),第二種類型則是展現意圖(渴求某種特定種類的經驗──但它是基於真知,而不是基於先前的經驗)。
§
如你所料,第一種「記憶」是保存在心智裡頭,第二種則是保存在靈魂內。心智會將身體和心智的所有經驗進行捕捉、分類、歸檔及喚起記憶。靈魂則是一切真知的寶庫,包括關於你是誰、你在哪裡、你為何會在那地方,以及永恆生命的所有其他面向。在此,真知也被稱之為覺識,這兩個詞可當作同義語使用。
如我們稍早說明的,這兩個「資料銀行」的總合,就是人類所謂的意識。你一定經常聽到「意識提昇」這個詞,它指的就是增加或擴大心智的資料庫(它有限的經驗倉庫),以納入更多靈魂的無限真知或生命的覺識。
經驗+覺識=意識。
你的意識層次,就取決於你體驗過(不僅是具體的生活體驗,也包括抽象的生活體驗)多少存在於靈魂覺識內的知識。
靈魂知道:每當你當下的體驗與當下的覺識結合在一起,心智的渴望就與靈魂的意圖合而為一。
每當你當下的體驗(亦即你現在的體驗,而不是先前某種經驗的回憶)與當下的覺識(亦即你現在要取用的覺識)結合在一起,心智的渴望就與靈魂的意圖合而為一。
心智與靈魂的結合,真可說是天作之合,而且神所匹配的,人不可分開。
第六章
再度憶起
抱歉,這開始聽起來有點像是在大學上「超級生理學」(metaphysiology)課。不過話說回來,若你想活出以唯一重要的事為焦點的生活,我們探討的這些主題,都是你會想知道的。
以下是一個你會覺得很受用的信息實例:人類的心智不可能一次就擁有靈魂所有的真知。
儘管人類的心智就像電路一樣神奇又精密,但如果將靈魂所知道的全部內容輸入心智,瞬間這些電路就會「燒燬」。這就好比說你把整個房子所耗用的電力,全都集中在一個電源插座上;或者,換個比喻來說,就好像想用一個海綿吸乾海水一樣。
但想想看,如果你能不時地將海綿的水擰一些出去呢?那麼,它就可以繼續吸收海水。
這是心智運作方式的一個簡單比喻。心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靈魂的泉源是無窮盡的。心智的海綿確實能夠進入靈魂的真知,也能夠「吸取」它,但它一次就只能吸收那麼多。如果吸取太多,心智就必須「自己擰一些出去」,以免超過負荷。因此,心智會「忘記」一些它曾經「知道」的東西。
這正是發生在你身上的情形。
§
你現在的狀況,就是在擷取心智曾經知道、但已遺忘或釋放掉的東西。正因如此,現在你聽到的這些(你現在「憶起」的東西),彷彿是你「似曾相識」的東西。
它會感覺「有一點新」,而你記憶的「重新恢復」將「帶給心智」那些能再次發揮功用的信息,並在你人生的此刻證實它們的價值。這是心智的另一種運作方式;它知道你現在需要什麼樣的信息、此刻需要什麼資料,而且當你有需要時,它可以進入數百萬筆記憶資料(就像電腦裡那些你已遺忘的檔案)中,將它擷取、召喚出來。
靈魂知道:你的注意力之所在,決定了你的生命品質。
因此,心智會拿出你眼前需要的東西,而將那些沒有迫切需要的東西擺到後面去。或者,再以電腦為喻,當心智這部電腦對它桌面上開啟的檔案進行處理的動作時,其他檔案就會先關閉起來,好讓操作系統能更加流暢地運作。
這就是史上有許多如假包換的天才(例如:愛因斯坦、愛迪生、史丹勒等人),有時候卻會找不到他們的眼鏡的原因。(因為那名為「眼鏡放置處」的檔案被關閉了。)他們有能力找到打開宇宙奧秘的鑰匙,卻找不到自己家裡的鑰匙。
這種情形常被巧妙地形容為「心不在焉」,也就是說,心智的某些資料不見了,而讓那些更重要的資料進駐進來。
因此,你記憶的越多,遺忘的也就越多。至於它會如何出現、影響你的日常生活,就看你選擇保留什麼資料而定。
如果你決定保留的是體育賽事的最新比分、新電影的劇情及演員陣容,或線上遊戲的最新攻略,覺得這些資料比自己靈魂的低語還更重要,那麼,你自然會保留它們而聽不見靈魂的智慧,更甭說想保留它了。
你的注意力之所在,將決定你的生命品質。
§
正由於心智的能力有限,而靈魂的能力無限,因此每當心智要檢閱靈魂的資料時,只能零零碎碎地進行。有時候,這些零碎的東西就被你稱之為「生活」。
一世又一世,心智帶入靈魂的真知並將它變成體驗,然後再把這真知變成「記憶」儲存在心智中(此心智生生世世與靈魂一起「旅行」)。
(很令人訝異嗎?等等,稍後我們再來解釋這些。)
當某人的心智從前世擷取資料(有大量證據證實這是很普遍的現象),通常這個人就會被視為「奇人」,因為他展現出的技巧、能力、智慧和洞見,都遠超乎常人的現世經驗。
§
一旦心智與靈魂在某一世合為一體,自我追尋的旅程就會變得越來越有意義,因為你是帶著更大的意識在走這趟旅程上;你的觀點會改變,視野也會變得更為寬廣。
除非你的體驗與真知合為一體,否則你的生命通常(也許往往)不會有太大的意義。若是純粹只有使用心智的資料(多數人通常都是如此),生命只會令你飽受挫折,而無法理解人生的意義究竟何在。
於是,你就四處奔波,看一本又一本的書,聽一場又一場的演講和佈道,參加一個又一個工作坊,到處參訪明師尋找答案。
好消息是,你再也不必這樣累死自己。你不必去哪裡或做什麼,因你所需的一切都在你之內,此時此地皆已具足。事實上,你從來不「需要」它,因為你本來就擁有它。你需要做的,只是去取用。
沒錯,沒錯,這我們都知道……這是新時代(及古代大師們的教誨)最常掛在嘴邊的口號:「你所追尋的一切,就在你之內。」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既然如此,為何每個人的生活還是現在這副德性?為何這世界仍然處於動盪不安的狀態?
我們要再次說的是,這是因為世上有九成八的人,將九成八的人生歲月耗在無足輕重的事情上。他們根本對自己靈魂的智慧視若無睹,因他們要不是沒覺察到它(沒「覺察到他們的覺識」),要不就是不知如何在必要的時候取用他們覺察到的東西。他們很會「紙上談兵」,但真要去做,就不是那一回事了。
如果你正是上述的兩種情形之一,那麼現在,這情形不會持續太久了。若是你完全沒有這種情形,那麼很快地,你將憶起自己靈魂的智慧,並幫助那些一直困在此種情形的人。
顯然,這就是你會來到這裡的原因。
第五章
回歸根本
親愛的「甜美又溫柔」的生命……在更深入這場探索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幾個基本概念,其中包括:你在人間是一趟旅程。不過,這旅程並不是從生到死就結束了;因為這旅程的起點比你誕生前更久遠,它的終點比你死亡後更久長。
你的心智只能勉強粗略地理解,這趟自我追尋的旅程的重要性及其意涵。它可以理解……但只能粗略地。
這是因為心智無能、不能勝任嗎?不是的。真正的原因是,關於這趟旅程,你的心智所得到的信息非常匱乏。
我們只能以非常間接的方式得知這些信息;因為並不是乖乖坐好,...
作者序
作者的話
關於生命及生命如何呈現在世人面前,《與人對話》系列叢書有其明確的特殊觀點,並廣集各方對此觀點的各種想法及評論,來促進人類重寫自己的文化內涵。
顯然,不論是集體或個人,對我們大多數(或接近大多數)人而言,目前我們在地球上所活出的文化內涵根本行不通。
如果我們希望改變每個人這輩子的日常生活體驗,那麼開始專注於那唯一重要的事將會有莫大的助益。這一點是《與神對話》系列叢書(本書的內容即奠基於此)一再強調的,其中的訊息還包括:本書的內容是你帶來給自己的,只不過你用了玄學的「戲法」,使它看起來好似是由「別人」寫成的。
若你想與自性的這個更大部分(它形成地球上所謂的人類族群)持續互動,可以每天上這個網站:
www.cwgtoday.com
在這網站中,你將有機會針對本書所探討的主題,每天與世界各地的朋友展開生動的全球性對話,並透過人類團隊的努力,一起創造出世界一體的體驗;透過「與神對話自學計劃」(CWGforParents home school program)分享本書這些改變生命的訊息;透過「與神對話基金會」及「與神對話村」的種種方案,來學習更多關於將與神對話的信念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法。
也許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正面臨人生的重大挑戰或困境,那麼你也可在這網站立即找到靈性上的協助或指引,只要找一下與神對話全球擴大服務組織「與神對話療癒社群」(CWG Healing Community)即可。
數年前,我們有一本書叫《與神談生死》(Home With God)。神在這場對話中,主要是在談論關於此生的肉體生命結束時及死後會發生的事,但其中有提到一個問題:當所有人都更仔細地去看,我們內在深處所知道的那些關於自身及生命的真相時,這世界「看起來」將會是什麼樣子?
它的答覆,有很多是直接與本書的內容相關,於是我們就將神用祂的話語告訴我們的這些神聖智慧,引用在這篇後記裡頭;它回答了像你這樣的讀者所經常會提到的問題。「這些我全都聽過了,」人們說。「告訴我新的東西吧。」
我們從《與神談生死》中引用的這些內容,正是用人與神進行對話的形式,來針對這一問題作出答覆。
首先,神說……
現在你可以說這些你全都聽過了,然而,你並沒有去身體力行。這就是為什麼你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訴自己這些。
如果我真的身體力行,那會怎麼樣?倘若我真的了解這一切,而不再需要這對話不斷地告訴我那些我「認為」自己已經知道的事,那麼我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
第一,你心中再也不會有負面的思想。
第二,就算真的有負面思想溜進來,你也能立刻排除。你會刻意去想別的事,而轉變你的心思。
第三,你不僅會開始了解你真正的本來面目,而且還會將它展現出來,彰顯它的榮耀。換句話說,你會從你的「所知」邁向你的「體驗」,而這正是衡量你進化程度的指標。
第四,你會全然愛你現在的樣子。
第五,你會全然愛每個人他們現在的樣子。
第六,你會全然愛生命現在的樣子。
第七,你會寬恕任何人做的任何事。(現在我們還要加上:而且根本沒有寬恕任何人的必要。)
第八,你永遠不會故意在身體或情感上傷害任何人,更甭說以神的名義做這些事。
第九,你再也不會因某人的死去而哀傷,甚至連一秒也不會。你或許會因為自己失去這個人而感到難過,但絕不會是因為他們的死亡。
第十,你永遠不會恐懼死亡,或因自己的死而感到哀傷,甚至連一秒也不會。
第十一,你會覺察到,其實萬事萬物都是振動,一切都是。於是你會更加注意自己吃的、穿的、看的、讀的、聽的,以及最重要的,你所想的、說的及做的一切的振動頻率。
第十二,當你發現,你在自己周圍創造出來的那些生命能量及你自身的能量頻率,無法與你對自己的本來面目的最高理解及你所能想像的最大體驗起共鳴時,你便會盡一切所能去對它們進行調整。
很抱歉,不過,這種事怎麼可能呢?比方說,我怎麼「知道」某件衣服或菜單上的某道餐點的「振動頻率」?更甭說明白自己所想、所說及所做之事的振動頻率了。
其實非常簡單。你只要聆聽自己的感覺。
我可以想像,現在可能已經有人在喊,「哇,還真是深奧的新時代術語呀,聆聽你自己的感覺!」
那些將它視為深奧術語的人,就會體驗到它是深奧的術語;而那些將它視為智慧的人,將打開一道通往全新的世界的大門。
要如何才能做到這樣,祢有任何的建議嗎?
這不過是關注的焦點問題。多數人的大部分時間,都把焦點放在那些根本微不足道的事情上;然而,他們每天只要花一點時間在那真正重要的事情,他們的生命就會全然改觀。
(二○一二年補註:好幾年前,以上的對話就已告訴我們這一點!)
你的身體是個了不起的工具,它是高度敏感的能量接收器。信不信由你,你不必碰觸自助餐上的食物,而只需伸出手,從它們上方約六英吋的高度掃瞄過去,便能馬上知道它們是否對你有幫助。同樣的,當你打開衣櫃想挑選今天穿的衣服,或是在服飾店考慮想買什麼樣的衣服時,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方法。
與他人在一起時,如果你能停止傾聽自己的思緒,而開始去聆聽自己的感覺,那麼你與他人的溝通品質將會迅速提升,你們之間的關係品質也會大幅改善。
當你感到茫然困惑而尋求宇宙的解答時,如果你能關閉自己拼命渴望求得解答的部分,而開啟自己那知曉一切答案的部分(如果你能停止自己想要去決定做什麼,而開始選擇你希望成為的是什麼),你會發現困境消失了,而且答案會像魔術般出現在你的眼前。
至於如何衡量思想或言語的振動頻率,事實上,幾乎沒有人是無法辨別自己在思考或講話時的感受是輕鬆或沉重的,大部分人都能很快做到這一點。
是的,不過(這就是問題所在)很少人會去付諸實踐。至少,就我的觀察是如此。天曉得!我自己當然也還做得不夠。
那麼,你可以期許自己開始身體力行。
因為你說得沒錯,很少人會在思考、說話或做事之前,使用他們的直覺及心靈能力來深入內在,並聆聽自己的感覺;事實上,甚至連事後會這樣做的人也並不多見。若你能做到這一點,你將會因這種輕鬆自在而感到滿足;你將不再與任何沉重的振動頻率有任何瓜葛;不論是你所觀察、創造、體驗及展現的一切,你都會想讓它們的振動頻率輕盈起來(lighten)。你會把它稱之為「開悟」(enlightenment),並在極短的時間內看見驚人的成果。
這是你會清清楚楚大聲聽見的希望,也是你在這段引文中帶來給自己的訊息。
願此生的每一天,你都能體驗到神的祝福源源不絕地流向你、充滿你!
尼爾,唐納‧沃許
奧勒崗州愛旭蘭市
二○一二年九月
作者的話
關於生命及生命如何呈現在世人面前,《與人對話》系列叢書有其明確的特殊觀點,並廣集各方對此觀點的各種想法及評論,來促進人類重寫自己的文化內涵。
顯然,不論是集體或個人,對我們大多數(或接近大多數)人而言,目前我們在地球上所活出的文化內涵根本行不通。
如果我們希望改變每個人這輩子的日常生活體驗,那麼開始專注於那唯一重要的事將會有莫大的助益。這一點是《與神對話》系列叢書(本書的內容即奠基於此)一再強調的,其中的訊息還包括:本書的內容是你帶來給自己的,只不過你用了玄學的「戲法...
目錄
第一部
第一章 靈魂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第二章 你相信嗎?
第三章 知道自己知道什麼,是很重要的
第四章 你將成為作者
第二部
第五章 回歸根本
第六章 再度憶起
第七章 超越「噢,拜託!」
第八章 關於身體與心智的驚人內幕
第九章 雪花與樹
第十章 憶起更多
第十一章 人生最重要的問題
第十二章 「圓滿」的完整解釋
第十三章 進化永無終止
第十四章 過程、道路及目的
第十五章 這一切的運作方式
第十六章 消除生命的複雜性
第十七章 綜觀全貌
第十八章 地圖
第三部
第十九章 人真的該花一生的時間來滿足自己的渴望嗎?
第二十章 哪些不是靈魂的道路
第二十一章 一體的渴望及靈魂道路上的行動
第二十二章 你是誰,而我又是誰?
第二十三章 從作者到作者的挑戰
第二十四章 鼓起勇氣
第二十五章 自由意志的展現
第二十六章 該是讓掙扎結束的時候了
第二十七章 強大的力量在你手上
第二十八章 擴大挑戰──自願
第二十九章 情緒是可以選擇的嗎?
第三十章 認識工具與運用工具是兩碼子事
第三十一章 最大的抉擇
第三十二章 其他的禮物及工具
第三十三章 目標有多高呢?
第三十四章 最後的工具
第三十五章 心靈的空白
第三十六章 保持心智與靈魂的連結
第三十七章 第一個禮物
第三十八章 再談本性
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個問題與答案
第四十章 聽你的靈魂說話
後記
第一部
第一章 靈魂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第二章 你相信嗎?
第三章 知道自己知道什麼,是很重要的
第四章 你將成為作者
第二部
第五章 回歸根本
第六章 再度憶起
第七章 超越「噢,拜託!」
第八章 關於身體與心智的驚人內幕
第九章 雪花與樹
第十章 憶起更多
第十一章 人生最重要的問題
第十二章 「圓滿」的完整解釋
第十三章 進化永無終止
第十四章 過程、道路及目的
第十五章 這一切的運作方式
第十六章 消除生命的複雜性
第十七章 綜觀全貌
第十八章 地圖
第三部
第十九章 人真的該花一生的時間來滿足自己的渴...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