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鄉民瘋傳、各國媒體熱議
德國《明鏡週刊》形容,
這是在被譯為百餘種語言的歐美知名漫畫
《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之後,
首次有人用這麼有趣的方式,點破國族偏見。
中文版獨家收錄英文版沒有的十二幅隱藏版地圖——
▌維京人捕完獨角鯨,就把獨角鯨的長牙賣給歐洲貴族,誆稱是獨角獸的角,連達文西都是埋單的二楞子之一,還精闢闡述怎麼捕抓這種珍獸。
▌穆斯林以天價拿黑胡椒當春藥販售多年之後,推銷西方基督徒客戶一款終極藥王——木乃伊。歐洲人怕馬鈴薯有毒,花了兩百年才把它擺進菜單,至於木乃伊卻是一吃就蔚為風潮!
▌瑞士最重要的發明是咕咕鐘?錯!是Helvetica這組字體,它的設計哲學是淨化現代設計,剔除所有不必要的細節,其狂熱程度足以讓所有自殺炸彈客汗顏。
▌魁北克那邊受洗的美洲原住民雖有了新歡耶穌,卻不願在守齋時拋棄舊愛「河狸肉」,教會進退維谷之下決定以「改寫分類學」的方式創造雙贏——把河狸歸類為魚類。
2009年,楊科・茨維可夫心血來潮創作歐洲諷刺地圖一幅,頓時網路熱議,鄉民瘋傳,「偏見地圖計畫」於焉成型。楊科兄拳頭一握,決心將自嗨之作化為濟世經典,執筆為劍,以揭露國族與歷史成見為己任。
消息一出,全球轟動,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包括英國大報《每日電訊報》、《衛報》及BBC Radio;義大利全國頻道Rai一台、《晚間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及《Focus》雜誌;俄羅斯《消息報》;《印度時報》;德國《南德時報》;《波蘭新聞週刊》;美國《每日野獸》、《連線》;巴西和南非《GQ》雜誌地區版;哥倫比亞《週刊》;葡萄牙《週六》⋯⋯等等,族繁不及備載。2011年,該計畫還獲德國《亮點週刊》特別號選為「年度諷刺巨作」。
在這本書裡,他為這些地圖加上文字,進一步思索人類自文明創始以來的偏見問題。文字討論雖更深刻,但也維持一貫搞笑風格,一針見血地戳破我們不可告人的劣根性:不管是碰上倒霉事,或是以為有人偷吃我們的早餐,就把自己的衰事全部怪在別人頭上。
作者犀利的點評將帶您穿越時空,看穿希臘和中國古文明的妄想,揭開中世紀迷信與偏執之大成,並對歐洲未來做出前所未聞的大膽預測,保證讓您一頁一頁欲罷不能。諷刺和地圖原本風馬牛不相及,《偏見地圖》卻把它們完美結合,而且結合得既爆笑又發人深省,堪稱神作。
作者簡介:
楊科・茨維可夫
保加利亞藝術家,以英文寫作,定居西班牙。保加利亞在一九九○年,由社會主義國家改為共和制國家。茨維可夫認為,由於他生長的文化向世界開放沒多久,這使得他對教條免疫、珍惜選擇,也讓他對未知、不尋常的事物心存好奇,而非憎惡。
自命為探險家的他,深信好奇是自己最大的資產,而畢生志業就是去滿足好奇。他於一九七六在黑海海港瓦爾納(Varna)出生,在共產主義下長大。洗腦洗得好,從小知道怕美國前總統雷根和他的核子武器。車諾比核電廠在他十歲生日當天準時爆炸,令他的青春期有個難忘的開始。三年後,連共產主義都被時局碾得粉身碎骨。他去德語學校上學,學了很多有用的德文(例如lebensmüde),後來在保加利亞海軍告別了青春期。
茨維可夫拿到電影攝影學位後,滿腔熱血追逐少年時的奧斯卡夢,無奈電影界欠缺主動、製作牛步,給他硬生生澆了一頭冷水。他悲憤之餘,獨立自主魂熊熊燃起,賣了攝影機買台電腦,瘋狂迷上修圖、繪圖、圖像設計和寫作。這段期間他取綽號alphadesigner,開了個人網站。
他曾遊歷各國,穿過濕搭搭的叢林,越過熱死人的沙漠,大都市裡的計程車也搭了不少。遊山玩水之餘,他學會四種語言,把所見所聞寫在紙上、印在腦裡。二○○九年他信手拈來一幅畫,向朋友解釋世界政局,沒想到引發鄉民瘋傳,讓他一年之內紅遍全球,從此沉浸在熱情粉絲無窮的愛裡。當然,偶爾他也會收到幹譙信。
楊科・茨維可夫的座右銘是「絕不抱怨」。他幾乎沒遵守過。
譯者簡介:
朱怡康
專職譯者,守備範圍以宗教、醫療、政治與科普為主。譯有《自閉群像》、《塔木德精要》、《跟教宗方濟各學領導》、《資訊分享,鎖得住?還在抱怨盜版?可是,網路科技已經回不去了!》、《複製、基因與不朽》(合譯)等書。其他歷史、科普譯作散見於《BBC知識》月刊。
臉書專頁「靈感總在交稿後」:www.facebook.com/helpmemuse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焦元溥/音樂作家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節目主持人
林美香/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阿潑/《憂鬱的邊界》作者
沈旭暉/香港中文大學國際關係學者
沈清楷/「哲學星期五」創辦人
▌在《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之後,從來沒有人用這麼有趣的方式點破國族偏見。
——德國《明鏡週刊》
▌這不是一本「地圖集」,也不那麼認真與你較勁「偏見」。不論作者如何處處機鋒,甚至藏著些微諷刺,我們都能感受到他說故事的真摯──從自身家庭故事與經驗開始,為讀者展開的一大幅世界史。在這些歷史經驗與敘事中,他輕巧地點評,或撥開你我的自以為是,邊界/國界在他的筆下被玩弄,於是像哈哈鏡一般,成為變體的「偏見地圖」。我以為先坦然面對無知,才是認識世界的最佳取徑。
——阿潑,《憂鬱的邊界》作者
▌歐洲曾是西方文明的濫觴之地,在今天亦是不同宗教、文化與社會經濟元素匯集的萬花筒。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社群在這片土地上交流、碰撞,產生偏見是在所難免;但若能不為偏見本身所局限,轉而探求種種成見背後的歷史淵源與文化掌故,我們更有機會認識一個豐富多彩的歐洲。本書中各幅「偏見地圖」在互聯網早已備受追捧,今次地圖作者以輕鬆詼諧的語調,述說種種偏見背後的故事,為讀者認識歐洲風情,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體驗。
——沈旭暉,香港中文大學國際事務研究中心聯席主任
▌哎呀,台灣的偏見地圖也很精彩啊!像是住天龍國的都是有錢的笨蛋,三重跟艋舺的名產是八嘎冏,台中最大的餐飲集團是慶記,桃園以南就是中南部,原住民人人都是歌手,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偏見就是這回事,用偏頗資訊錯誤印象來理解這世界。這是本有趣的奇書。很實在,很荒謬,很好笑,然後你會發現,其實外國人也沒什麼國際觀…..。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節目主持人
▌當偏見化為地圖,它就無所遁形!
——林美香,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老少咸宜的絕佳地理課本。
——法國《電視全覽》(Télérama)
▌他對成見的嘲諷既令人發噱,又有助於文化理解。
——《時代週報》(Die Zeit)
名人推薦:焦元溥/音樂作家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節目主持人
林美香/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阿潑/《憂鬱的邊界》作者
沈旭暉/香港中文大學國際關係學者
沈清楷/「哲學星期五」創辦人
▌在《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之後,從來沒有人用這麼有趣的方式點破國族偏見。
——德國《明鏡週刊》
▌這不是一本「地圖集」,也不那麼認真與你較勁「偏見」。不論作者如何處處機鋒,甚至藏著些微諷刺,我們都能感受到他說故事的真摯──從自身家庭故事與經驗開始,為讀者展開的一大幅世界史。在這些歷史經驗與敘事中,他輕巧地點評,或...
作者序
▌前言
從我開始為《偏見地圖》暖身,動筆挖苦各國成見之後,我遇上了不少匪夷所思的事。其中一件發生在去年,或許堪稱出版界最離奇的事之一:就在《偏見地圖》第一冊在德國出版幾個禮拜前,一家俄國出版社問我是否同意出俄文版。
這些人開玩笑吧?我心裡想。我猜這家出版社的編輯八成毫無節操,要不是假出版之名幫傳說中的俄國黑手黨洗錢,就是到處勾引有錢沒處花的土豪附庸風雅。倒底是哪個白痴會想在俄國出我的書啊?
先不說那張歐洲同志地圖好了,書裡有些段落還稍稍掃到偉大領袖普丁陛下。西方媒體不總說這兩件事是鐵幕裡的禁忌嗎?俄國不就因為這樣,才遠遠不如咱們高度文明、超級民主的自由世界?
結果現在,我收到那份邀請差不多一年之後,俄國OTV頻道幫《偏見地圖》做了個專題報導。OTV是何方神聖呢?喔,是克里姆林宮出資的官方公共電視台。
這說明兩件事:第一,我是個偏見超重的白痴;第二,西方宣傳太誇大了這塊前蘇聯王土上的言論審查。至少在我這本書的出版過程裡,完全沒人要求我修改內容(或者用政治正確點的方式來說,沒人好心勸我「適應國情」調整一下風格)。
我跟俄國出版社簽約一個月後,交涉對象換成一家美國公司。對方來頭不小,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出版集團的子公司。
第一次編輯會議過後,他們打算預付兩萬五千美元,但也提出另一個有趣的要求:
「以美國市場而言,我們認為您在德文版(和俄文版)所用的封面,恐怕無法引起潛在讀者共鳴。另一個讓我們陷入長考的問題是書名⋯⋯就美國市場來說,《偏見地圖》稍嫌刺耳,可能也難以傳達您所著重的諷刺面向。」
我搔頭搔了約莫一分鐘,然後叫他們去吃屎。
看了我的回信之後,我的經紀人——一個穩重自持、從容鎮定的標準德國人——立刻傳了簡訊給我,裡頭還赫然出現「天啊」之類的詞。有那麼一秒鐘,我覺得應該立馬換上警察制服,以違反人道罪把自己逮捕。但我恢復理智之後,我只覺得輕鬆似神仙。
這說明兩件事:第一,我還是白痴無誤;第二,我這輩子別想靠寫書發財,而且我早就覺悟也接受了。我要是真想發財,唯一的辦法大概是算計Google,讓他們別再把所有寄自奈及利亞IP的信件歸到垃圾桶。人家說那些信裡有金山銀山呢!
持平點說,這也說明當代美國文化陷入何等窘境。就是有些雞婆的守門員擋在前面,多事地把可能不好消化的東西吃乾抹淨,然後把噴塞進一票無知大眾的嘴裡,造就一群好操弄易挑撥的膝反射鄉民。
這些守門員不斷給作者提供專業意見,一直嚷嚷美國人對深一點的東西多沒耐心。美國人哪,他們說,就跟帕夫洛夫的狗似的,只有碰上外在壓力才懂得回應,只要調教一陣子,他們就會照著固定模式乖乖付錢,而分析那些模式也沒什麼難的,交給所謂「行銷專家」就綽綽有餘。
要是我真相信美國讀者跟他們講的一樣膚淺,搞不好我真的會接受他們的建議。畢竟佔呆子便宜雖不光彩,但也稱不上罪大惡極,《聖經》裡可沒有「汝不可賣破爛給二愣子」這條誡命。去他的童叟無欺!兩萬五不是小數目耶!林北𨑨迌一世人也沒見過這麼多錢!我TM真不想承認,但管他去死,要是我命中註定吃自己,黑心幹一票大的有什麼不可以!
最後,《偏見地圖》的封面好像也沒對哪個美國人造成困擾。至少沒聽人說:「靠杯,又冒出一個杜斯妥也夫斯基,塊陶啊!」
有了這次經驗,我覺得我敢肯定地說:我的潛在美國讀者就跟我一樣,看麥莉・希拉(Miley Cyrus)舔鐵鎚的美圖時該有保姆監視。容我再對那幾個行銷天才說一次:呷賽啦!
▌航向海平線(節錄)
在世界史上,1492是非常忙碌喧鬧的一年,光是開場就曲折離奇直逼鄉土劇。
這一年連片頭曲都等不及播完便匆匆進入高潮:一月才過到第二天,伊比利半島最後一個穆斯林國家就宣告不治,格拉納達王國(Emirate of Granada)揮一揮白旗,向天主教大軍舉手投降。這支軍隊來頭不小,當家的是鼎鼎大名的亂倫二人組——卡斯提爾(Castile)女王伊莎貝拉一世(Isabella I)和亞拉岡(Aragon)國王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譯注:兩人都是卡斯提爾國王約翰一世曾孫,依教會法為亂倫】。我們今日所知的西班牙,就是由這對夫婦聯手奠定基礎。
對那些有幸觀賞受降典禮的人來說,一定覺得自己掉進卡斯提爾的終極春夢裡。巍峨的阿蘭布拉宮(Alhambra Palace)高高掛著基督的十字架,摩爾王穆罕默德十二世( Muhammad XII)緩緩走進,畢恭畢敬地將城池的鑰匙交給他的征服者,眼看就要親吻他們的手表示投降。
可是等等——典禮流程突然九十度大轉彎。原來穆罕默德的母親想幫兒子留點顏面,不忍見他消沉一生,請求兩位天主教君王破格寬待,省去那道卑躬屈膝的吻手禮。這座城已是陛下囊中之物,繁文縟節可否開恩從簡?伊莎貝拉和斐迪南爽快地答應了。
這厚道之舉讓群眾大為感動,他們流下喜樂的淚水,自動唱起天主教萬年金曲〈吾等讚頌主〉(Te Deum)。據說那天連天主都撥開雲層偷看典禮,要不是祂大發慈悲以聖水敷拭那些人的淚腺,他們恐怕會因嚴重脫水而死。
傳說穆罕默德十二世踏上流亡之路,抵達城外一座山丘時,回頭望了他摯愛的宮殿最後一眼。傷心和失落感湧上心頭,他悲不自勝,淚眼潸潸。他的母親倒頗有穆斯林娘娘之風,安慰他說:「你沒法像個漢子一樣守住這裡,就別像個娘兒們一樣為這裡哭。」
在歡天喜地的基督徒裡,有個叫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的熱那亞水手,他高興的理由不只是穆斯林王朝倒台而已。兩位天主教陛下已同意給他資助,讓他往西探索到印度的新路線。如果成功,以後與印度貿易就輕鬆得多,不必擔心被穆罕默德十二世這種異教徒阻撓,也能避開他勢力更大的教親——君士坦丁堡的鄂圖曼蘇丹。
大多數人認為哥倫布不是嗑藥嗑到頭殼壞去,就是徹底瘋了。可是伊莎貝拉和斐迪南不太在意。就當是資助三艘船去執行自殺任務好了,不成功也沒什麼損失。但要是真有這麼一條路,卡斯提爾可就出運了,別說能把西邊那個野心勃勃的葡萄牙甩在後頭(喔,對了,他們不也拚命往東找去印度的新航路嗎?),就連東邊錢淹腳目的鄂圖曼帝國,搞不好都能蓋它一記火鍋。
進入我們理性時代之後,很多人都把哥倫布當成心高志大的探險家,而他揚帆千里的原動力,正是出於旺盛的好奇心和對未知世界的熱情。
嗯⋯⋯其實並不盡然如此。
(中略)
很多人以為當時的人相信地球是平的,而哥倫布得費盡唇舌說服他們——根本沒這回事。事實上,古代人很清楚行星是圓的,亞里斯多德早在公元前330年就想出證明方法,大家至少從那時起就知道這件事了。
有歷史學家說:「古人認為地球是平的」這種說法,是十九世紀演化論支持者刻意散布的謠言,目的是抹黑天主教會,讓大家以為教會比實際上更落伍。但事實上,無論是教會或哥倫布時代受過教育的人,都沒人堅持地球應該像塊鬆餅,底下有大象撐著。諷刺的是,這種搞笑的想法在人類史上是後來才出現的,由此可知:在科技進步和人類愚蠢之間,顯然沒有直接的關係。
相對於地球的形狀,十五世紀的人比較苦惱的是:這非洲,到底繞不繞得過去啊?到那時為止還沒人確認過這件事(因為沒那個需要),大多數思想家也樂得腦補。
有些人認為非洲遙遙向南伸展,整片大陸環繞印度洋,另一頭與亞洲相接,所以從大西洋出航,怎麼樣也不可能在印度上岸。也有人主張地球分成好幾個氣候區,不可能過得了赤道。這一派認為赤道區陽光太強,可以把海水煮沸。跑來這裡是自找倒楣,看你不被煮熟才怪,別說去印度了,變成人肉木頭濃湯還快一點。
除了地理問題之外,航海技術的挑戰也不小。當時主要是沿岸航行,沒什麼人敢直接航向外海。羅盤那時相對來說還是新發明,而歐洲人很依賴北半球的星相辨識方向。可是很多條件也逐漸成熟。在哥倫布堂堂登場時,伊比利諸國已發展出歐洲最先進的造船技術。
沒變的是人們的想像力。一成不變的黃金、香料老故事,刺激起一成不變的貪婪與野心,從亞歷山大大帝到馬可・波羅等一個又一個的傳說,要說的其實都是同樣一件事:印度超、級、有、錢。
▌前言
從我開始為《偏見地圖》暖身,動筆挖苦各國成見之後,我遇上了不少匪夷所思的事。其中一件發生在去年,或許堪稱出版界最離奇的事之一:就在《偏見地圖》第一冊在德國出版幾個禮拜前,一家俄國出版社問我是否同意出俄文版。
這些人開玩笑吧?我心裡想。我猜這家出版社的編輯八成毫無節操,要不是假出版之名幫傳說中的俄國黑手黨洗錢,就是到處勾引有錢沒處花的土豪附庸風雅。倒底是哪個白痴會想在俄國出我的書啊?
先不說那張歐洲同志地圖好了,書裡有些段落還稍稍掃到偉大領袖普丁陛下。西方媒體不總說這兩件事是鐵幕裡的禁忌嗎...
目錄
1 前言
2 很久很久以前
我奶奶眼中的世界1932
3 航向海平線
克里斯多福・哥倫布認知的「發現美洲」1492
巴耶濟德二世眼中的歐洲1500
維京人眼中的歐洲1000
太空探險2013
4 歐洲,未完待續
荷蘭眼中的歐洲2013
瑞典眼中的歐洲2013
盧森堡眼中的歐洲2013
羅馬尼亞眼中的歐洲2013
挪威眼中的歐洲2013
塞爾維亞眼中的歐洲2013
匈牙利眼中的歐洲2013
英國保守黨眼中的歐洲2013
5 東西方之間
普丁眼中的歐洲2014
西方眼中的俄羅斯2015
澳洲眼中的世界2015
中國眼中的亞洲2015
印度眼中的亞洲2015
印尼眼中的亞洲2015
伊朗眼中的亞洲2015
日本眼中的亞洲2015
6 爬出青春期
幼齒地球創造論者認證的板塊運動
7 歡迎光臨歐拉伯
安德斯・布雷維克眼中的歐洲2024
8 民主、暴政與藝術
9 迷失在轉譯之間
第一次看愛因斯坦相對論就上手
10 飲食失調
歐洲恐怖食物地圖2013
法國眼中的歐洲食物地圖2015
義大利眼中的歐洲食物地圖2015
11 「我」世代
臉書用戶眼中的世界
12 閒話&感謝
1 前言
2 很久很久以前
我奶奶眼中的世界1932
3 航向海平線
克里斯多福・哥倫布認知的「發現美洲」1492
巴耶濟德二世眼中的歐洲1500
維京人眼中的歐洲1000
太空探險2013
4 歐洲,未完待續
荷蘭眼中的歐洲2013
瑞典眼中的歐洲2013
盧森堡眼中的歐洲2013
羅馬尼亞眼中的歐洲2013
挪威眼中的歐洲2013
塞爾維亞眼中的歐洲2013
匈牙利眼中的歐洲2013
英國保守黨眼中的歐洲2013
5 東西方之間
普丁眼中的歐洲2014
西方眼中的俄羅斯2015
澳洲眼中的世界2015
中國眼中的亞洲2015
印度眼中的亞洲2015
印尼眼中的...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