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開卷好書獎:最佳青少年圖書。
推薦理由:「幾近70年前出版的「老」故事,沒有炫奇的情節,但每一頁都可以讀到深厚的書寫實力。以女孩樸實的觀察角度,不凡的隱喻和細緻的意象,精準寫出布魯克林,以及人心於困頓中的幽微與寬廣,力道穿透時光,真切依然。(蔡敏玲)
愛你生活當中的一切悲歡,生命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
一部讓人笑中帶淚,淚中帶笑,20世紀最真誠的小說
․本書甫出版就造成美國轟動,六周之內銷售30萬冊
․改編電影榮獲奧斯卡劇情片大獎,並曾多次改編為音樂劇
․1996年,紐約公共圖書館評選它為「世紀之書」
․入選亞馬遜書店20世紀最佳青少年讀物,與《小王子》、《夏綠蒂的網》、《紅髮安妮》、《哈利波特》並列。
․部份篇章被選入美國中學課本。
․近年來年年都獲選美國各大書店假期閱讀推薦書單
․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人,改變了美國人閱讀方式的知名脫口秀節目主持人歐普拉說:「我想,在我成長過程中,讓我最受感動的一本書就是《布魯克林有棵樹》了。」
這是一本關於「堅強」的書,
講述閱讀如何讓生命變得鮮活,
知識是如何改變人的命運,
和家庭的力量能如何支撐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紐約的布魯克林有一種樹,有人稱它為天堂樹,
它是唯一一種能在水泥叢林成長的大樹,
不論種子落在何處,都會長出一棵樹來,
無論是在圍滿木籬的空地上,或是棄置的垃圾堆裡,
它都能向著天空,努力生長。
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的十一歲小女孩法蘭西,院子裡就有一顆天堂樹。
她喜愛閱讀,每到週末都躲在家裡防火梯上倚著樹蔭讀書,
每個禮拜六她都到圖書館去借兩本書,
她想,如果能從A到Z全部讀完,那就可以宣稱她讀完了全世界的書。
她喜歡觀察鄰居的生活,看他們的一舉一動就好像在看舞台上的一齣齣戲劇。
她也喜歡聽周遭大人們敍說自己的人生──
生活豐富多彩的西西阿姨,結過三次婚,生過十個小孩都夭折,每一位情人都被她叫做約翰、
外祖母瑪麗,雖然是文盲,卻記得一千多個故事和傳說、
外祖父羅姆內心充滿仇恨,常說"我就是魔鬼本人"、
費里曼姨爹在家裡唯一的話題就是他的馬「鼓手」今天又是如何捉弄他…
雖然,法蘭西有一顆鮮活的心靈,生活在布魯克林畢竟是艱辛的,
母親美麗嬌小有鋼鐵般的意志,但卻偏愛她的弟弟,
父親溫暖迷人,卻沒有固定工作,沈迷於酒精中。
小孩子撿破爛賺取微薄的幾分錢,只能一半自己花掉,
一半帶回家給勉強付得起房租和只買得起過期麵包的父母。
法蘭西的母親希望靠教育讓自己的孩子脫離底層,然而,生活裡的遽變與困頓讓一切變得遙不可及,
面對坎坷的人生,法蘭西如同院子裡的天堂樹般堅韌,
始終保持著尊嚴和信念,夢想著一個和過去和現在不同的未來,
最終,人生的另一扇大門為她打開!
這本書首次在美國出版後,便成了美國的超級暢銷書,讀者的信件如雪片般飛來,信首都寫著:「親愛的法蘭西…」。這本書在美國出版後,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著名的主持人歐普拉就曾說過,在我成長過程中最讓我感動一本書,就是《布魯克林有棵樹》。
作者簡介:
貝蒂‧史密斯(Betty Smith)
原名依莉莎白‧威娜(Elisabeth Wehner),生於1896年,比小說中的女主角法蘭西‧諾蘭早了五年。依莉莎白的父親是德國移民,她自幼在布魯克林的威廉斯堡長大,此地也是她在《布魯克林有棵樹》中鉅細靡遺重現的世界。
貝蒂‧史密斯並未正式完成學業,但她自學不輟,不但被允許在大學中修課,還因戲劇作品得到艾維理‧霍普金斯獎(Avery Hopkins Award)肯定,又至耶魯大學戲劇學院修習劇本寫作。
和布魯克林人喬治‧H‧E‧史密斯結婚後,依莉莎白與丈夫搬至密西根的安娜堡;喬治在密西根大學研讀法律。這位年輕的新娘很快有了兩名女兒,南西和瑪麗,因此必須等兩個女兒上了小學之後才能繼續完成她的正式教育。儘管沒有完成高中學業,自學不輟的史密斯仍被允許在大學中修課,主修新聞、戲劇、寫作和文學。她的戲劇作品得到艾維理‧霍普金斯獎(Avery Hopkins Award),成績獲得肯定,其後她又至耶魯大學戲劇學院修習三年的劇本寫作。她的第一本小說《布魯克林有棵樹》出版後,因為大受歡迎,更獲得在《紐約時代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執筆的機會。
《布魯克林有棵樹》感動了千千萬萬的美國人,許多人在提筆回信給她的時候,都把她當成是書中主角的化身,稱她為親愛的法蘭西,更告訴她,感謝她讓她們知道,無論如何,人都可以活得有尊嚴、活得燦爛,活得更加充實。貝蒂‧史密斯於一九七二年逝世。
譯者簡介:
方柏林。現居美國,在美國高校從事課程設計工作,業餘從事文學翻譯,曾譯有《河灣》、《一個唯美主義者的遺言》 、《老謀深算》、《萬靈節》、《布魯克林有棵樹》、《地之國》、《兩個世界之間:賽珍珠傳》、《另類的英雄:薩特傳》 等。他還是國內外多家報刊的撰稿人或專欄作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名人感動推薦
․吳正東(台北市內湖高中校長)、張碧娟(北一女中校長)、蔡炳坤(台北市建國高中校長),感動推薦。
․我想,在我成長過程中,讓我最受感動的一本書就是《布魯克林有棵樹》了。──歐普拉•溫弗瑞,美國知名節目主持人
․改變我生命的那本書。──賈桂琳․米察(Jacquelyn Mitchard),電影《失蹤時刻》(The Deep End of the Ocean)原著作者
․如果你錯過了《布魯克林有棵樹》,你將失去一次重要的人生體驗,這是一個深刻瞭解孩子和家庭之間關係的故事。──《紐約時報》
※來自讀者的真實感想
․我愛故事裡的法蘭西,也愛她的家人。堅毅的媽媽、溫柔的爸爸和弟弟、有著古老智慧的外婆、開朗的阿姨、各色鄰居們,他們全活生生的如同在我眼前。這本書以誠懇的態度書寫,閱讀中,我很快認同了法蘭西,經歷她與她家人的生命,裡面有快樂、有傷痛,也與她一起自省。閱畢,我有深深的滿足,也得到了一顆自省過的新鮮的內心。──安石榴,作家
․平淡無奇的小人物故事,正低聲敘說著潛藏在社會底層最真實的世界。而每天一頁的莎士比亞與聖經故事,是怎樣的產生潛移默化的改變……。由法蘭西‧諾蘭這個11歲小女孩做為故事的引子,她的父母、她的童年、她的愛情,帶出生而為人從幻想到破滅成長的過程。於是乎,當我書本闔了起來後,想著想著,不禁哭了!──飛行空中,美術設計
․主角法蘭西在貧困、失學、面對家暴和各種不幸,但始終不改其志,熱愛閱讀,對生活充滿希望,一如法蘭西家前的那棵樹一樣,在風雨飄搖和各種巨變中,依然開枝散葉,卓然而立;本書直入人心,探索真實人性的價值,是非常值得閱讀的勵志經典。──Yahoo!奇摩社群發展部經理 施典志
․法蘭西家門前的天堂樹,就像她一樣在艱苦的環境,沒有滋養的土壤,只有惡劣擁擠的空間,但是全憑著堅忍不拔的信念,出淤泥而不染地向上成長。是否出身與貧困人家是我們所無法選擇,但無論任何的困難打擊皆選擇樂觀向上的信念更是難能可貴;貧窮或許比別人少了一點物質的享受,就算是財富也未必能買到內心的富足與快樂。──無名愛讀書共筆達人 知名部落客 蔚雲
․這本書的年份和題材完全都不是我過去會碰觸的類型,但看完後卻深深被吸引,且深受感動,難怪是經典!──劉曉樺,文字工作者
․法蘭西‧諾蘭和她的家人永遠都會留在我心中。故事的角色深刻,情節豐富,讀完這本書後我更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它讓我知道即便貧困,即便教育程度不高,也可以活得有尊嚴、活得燦爛。──美國讀者 蜜雪兒‧史朗(Michelle M. Schramm)
․近來「經典」兩字已被濫用,不管是書籍、音樂或者電影,許多冠上經典之名的作品其實都有辱此名,但這本書確實是顆珍寶。我自己五十年前讀了這本書,其後各送我女兒、媳婦一本閱讀,晚近又送了姪女一本。我們都很愛這個故事,它絕對值得收藏、分享。──美國讀者 珍妮佛‧紐威爾(Jennifer M. Newell)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一本讓人瞭解個人如何能變得更堅強、堅定、睿智的書,最重要的,它談及人生存所需的人格力量,也就成了一篇關於愛、信任與磨難的文章。正是在讀完這本書後,我平生第一次瞭解,盡管磨難是艱難的考驗,但他確實是個人所能體驗,最積極能影響人生的因素之一。──美國讀者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作者後記
我愛生活
貝蒂.史密斯 首刊於《本週雜誌》
孩提時候的我喜歡傾聽,常聽大人說:「啊,過去我也有雄心大志!」、「過去我也有夢想!」還有幾乎人人都會說的:「要是我能從頭再來一次……」我想這些人多多少少都錯過了生活的充實。
但是我不會,我不會和生活的充實失之交臂。十四歲那年我就暗下決心,在一本有些舊的抄寫本上,把我一生要做的事一條一條寫了下來,發誓要一條一條實現。
但這些計畫根本沒有實現。我成人後大部分時間都得拚命工作,養家餬口,生活的充實有不少耗在商業世界的競爭裡了。不過我還年輕,還樂觀,我告訴自己這些都是暫時的,總有一日,我的夢想都會實現。
可是一年過去,一年又來,轉眼到了中年。孩子們離開了,去了別的地方,追求自己充實的生活。我也開始想:「要是我從頭再來一次啊……」
一個雨夜,我下樓去雜貨店準備買一本平裝書,以打發睡前的時間。我拿起一本艾米爾.左拉的書,我站在那裡,拿著這書,費力地回憶很久以前曾看過的一句話,後來終於想了起來。左拉說:「所謂充實的生活,便是『養個孩子、栽棵樹、寫本書』」。
我感覺四周寂靜了下來。我意識到我有孩子……我種過一棵樹……事實上我甚至寫過一本書;不過,我肯定左拉說的「書」是種象徵,指的是任何具有建設性的誠實工作。
就這樣,根據一個偉人的信條,我有了自己充實的生活。孩子成長期間總給我帶來無限喜悅,育兒之樂雖波瀾不驚,但卻無窮無盡。二十五年前,我將一棵被人拋棄的樹苗栽下來,如今這棵小小樹苗已經長成參天大樹,高過我的屋子,給我帶來陰蔽;我的兒孫得以樹蔭下玩耍,假如天增人壽,或許我可以活到曾孫輩在樹下玩耍的時候。我甚至有幸出了一本書,書內記載了我的希望、我的恐懼、我的夢想。
所有這些都沒有寫在當初的抄寫本上,因為這些都是我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是我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例如,從意識到自己的女人之身時,我就知道自己未來會生養孩子;人們將租屋院子裡的樹砍掉的時候我流下了童稚的眼淚,但那時候我就知道,不管未來生活在什麼地方,我都會栽一棵樹;八歲時,我的作文得了「優」,我就知道有朝一日我會寫一本書。
我得出了一個結論,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結論,那就是活著、奮鬥著、愛著我們的生活、愛著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實現。生活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
名人推薦:※各界名人感動推薦
․吳正東(台北市內湖高中校長)、張碧娟(北一女中校長)、蔡炳坤(台北市建國高中校長),感動推薦。
․我想,在我成長過程中,讓我最受感動的一本書就是《布魯克林有棵樹》了。──歐普拉•溫弗瑞,美國知名節目主持人
․改變我生命的那本書。──賈桂琳․米察(Jacquelyn Mitchard),電影《失蹤時刻》(The Deep End of the Ocean)原著作者
․如果你錯過了《布魯克林有棵樹》,你將失去一次重要的人生體驗,這是一個深刻瞭解孩子和家庭之間關係的故事。──《紐約時報》
※來自讀者的真實...
章節試閱
第一卷(部份摘錄)
寧靜這個詞用於紐約布魯克林恰如其分,尤其是一九一二年的夏天。沉靜這個詞大概更好些,只是對布魯克林的威廉斯堡不大合適。大草原可愛,「仙納度」悅耳,但用於布魯克林都不合適。還是只能用寧靜這個詞,特別是夏日的一個星期六下午。
下午的斜陽照在法蘭西.諾蘭家爬滿苔蘚的院子裡,把破舊的木籬笆曬得暖暖的。看著斜射下來的一縷縷陽光,法蘭西心頭湧出一種美好的感覺來。這樣的感覺,她回憶起一首詩歌時也有過;那是一首在學校裡背誦過的詩:
在這片原始森林,
松樹和鐵杉陣陣低語
苔蘚如鬚,
翠綠滿身黃昏中佇立,依稀朦朧如一個個督伊德僧侶。
法蘭西院子裡的樹既不是松樹,也不是鐵杉。樹上的綠色枝條從樹幹向四周發散,枝條上長滿了尖尖的葉子,使得整棵樹看起來如同無數把撐開的綠傘。有人稱它為天堂樹,因為不管它的種子落到什麼地方,都會長出一棵樹來,向著天空努力生長。這樹或長在四周圍滿木籬的空地上,或從棄置的垃圾堆裡鑽出來;它也是唯一能在水泥地上生長的樹。它長得高大茂盛,而且只長在住宅區。
星期天下午,你去散散步,走到一個不錯的住宅區,高雅的住宅區,看到別人家通往院子的鐵門後有這樣一棵小樹,你就知道布魯克林這一帶快變成住宅區了。樹懂,樹會打前鋒。到了後來,便漸漸會有些貧窮的外國人跑來,把破舊的褐砂石房整修成平房,把羽毛褥墊從窗戶裡推出來曬;等到此時天堂樹已經長得鬱鬱蔥蔥了。這種樹習性如此,就像窮人一樣。
法蘭西的院子裡長的就是這種樹。在她三樓的太平梯附近,樹上的小「傘」一個個蜷曲過來,讓一個坐在消防梯上的十一歲女孩覺得自己就住在樹上。夏天的每個星期六下午,法蘭西都這麼想像著。
啊,布魯克林的星期六多麼美好啊!啊,到處都是那麼美好啊!星期六是發薪日,也是個週末假日,卻又不用守星期天那些清規戒律。人們有錢出去買東西,在這一天好好吃一頓飯、喝醉、約會、做愛、熬夜、唱歌、放音樂、打架、跳舞,而且因為次日就是自由自在的一天,還可以睡個懶覺—至少可以睡到晚場的彌撒。
星期天,大部分人會擠著去參加十一點鐘的彌撒。但是呢,也有一些人,很少的一些,會去參加六點鐘那場。人們誇他們趕得早,但其實他們不配這樣的誇獎,因為他們根本是在外頭待得太久,回到家的時候都已經是早晨了,所以才去這場彌撒。他們只想趕快應付過去,趕快洗清罪惡,然後回家安安心心睡一天大覺。
法蘭西的星期六是從去垃圾回收站開始的。和其他布魯克林的小孩一樣,她和弟弟尼力會在外頭撿些碎布、紙張、金屬、橡膠等破爛,藏在地下室上鎖的箱子裡,或是藏在床底下。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法蘭西總是慢慢走,邊走邊看排水溝,希望能找到菸盒的錫紙或口香糖的包裝紙。之後她會將這些東西放在小罐子的蓋子上熔化;垃圾站不收沒有熔化的錫球,因為很多孩子會將鐵墊圈放在中間增加重量。有時候尼力會找到汽泡礦泉水的罐子,法蘭西就幫他把壺嘴弄下來,熔化出其中的鉛來,要不然垃圾站的人怕汽泡水公司的人找麻煩,不敢回收完整的壺嘴。壺嘴是好貨,化掉後能賣到五分錢。
法蘭西和尼力每天晚上都到地下室,把升降機架上當日收的破爛全倒出來。他們的媽媽是清潔工,所以兩個孩子享有這項特權,能下到地下室去。他們會把架子上的紙張、碎布和能回收的瓶子全都拿走。紙張不值什麼錢,十磅才能賣一分錢;碎布一磅兩分錢;鐵是一磅四分錢。銅是好貨,一磅能賣一毛錢。有時候法蘭西走財運,找到廢棄的煮衣鍋鍋底,就用開罐器將它掰下來,折起,錘打,再折,再錘打。
星期六早晨九點一過,孩子們就從大街小巷鑽出來,紛紛湧到曼哈頓大道這條主街上,再沿著曼哈頓大道慢慢走到斯科爾斯街。有的孩子把破爛直接拿在手上;有的則拖著用木頭肥皂盒做的推車,盒子下頭裝有穩當的木頭輪子;還有幾個推著裝得滿滿的嬰兒車。
法蘭西和尼力兩個人把他們收集到的破爛裝進一只麻袋裡,一人拎著一端在街上拖著走,沿著曼哈頓大道,路過茂吉街、滕.艾耶克街、斯塔格街,最後來到斯科爾斯街。這都是些醜陋的街道,名字倒是很漂亮。每條偏街陋巷裡都會有衣衫襤褸的髒小孩鑽出來,匯入街上的破爛大軍,一同前往卡尼的垃圾站。他們去的路上會遇到其他空手折返的孩子,這些孩子已經把破爛賣掉,賺來的錢也都花得一點不剩了。現在他們大搖大擺地走回來,還嘲笑起其他小孩。
「撿破爛的!撿破爛的!」
聽到這嘲笑,法蘭西的臉立刻就脹紅了。她知道這些罵人的人自己也是撿破爛的,可是這也無濟於事。其實過一會兒她弟弟也會和他的小夥伴們一起空著手大搖大擺地走回來,同樣嘲笑後來的人,可是這也安慰不了她,她就是覺得很害臊。
卡尼在一個搖搖欲墜的馬棚裡經營他垃圾回收的生意。轉過街角,法蘭西就看到那兩扇大門被鉤子鉤在牆邊,友善地敞開著;那個不起眼的磅秤的指針晃了一下,法蘭西暗自想像那是它對她睞了睞眼,表示歡迎。然後她看到卡尼,他鐵鏽色的頭髮、鐵鏽色的鬍鬚和鐵鏽色的眼睛就守在磅秤邊。卡尼更喜歡女孩子些,如果他伸手捏女孩子臉蛋的時候女孩不退縮,他就會多給一分錢。
因為有可能獲得這額外的好處,尼力閃到一邊,讓法蘭西獨自把麻袋拖進馬棚。卡尼跳上前,把袋子裡的東西倒在地上,然後先在法蘭西臉上捏了一把。當他將破爛堆上磅秤的時候,法蘭西眨了眨眼,好讓眼睛適應馬棚內的黑暗。她能聞到空氣中的苔蘚味和濕碎布的臭味。卡尼眼睛朝磅秤的指針瞟了一眼,然後說了兩個字,也就是他的出價。法蘭西知道他不讓人討價還價,只好點頭答應。卡尼把磅秤上的破爛掃下去,叫她等著,然後自己把廢紙扔到一個角落,碎布扔往另外一個角落,最後再將金屬挑出來。這一切
弄完後,他才把手伸進口袋,扯出一個用蠟線拴著的舊皮袋,掏出一枚枚分幣來;分幣都發綠了,本身就像破爛似的。法蘭西低聲說了聲:「謝謝您。」這時候卡尼賊賊地看了她一眼,然後又伸手狠狠捏了她的臉蛋一把。法蘭西忍住沒有退縮。卡尼笑了,又多給了她一分錢。然後他的舉止陡然一變,活力十足地大聲吆喝起來。
「過來,」他對下一個男孩喊道,「把鉛拿出來!」他等著孩子們發笑,「我可不要什麼破銅爛鐵啊!」孩子們十分配合地笑了起來。這笑聲聽來有如迷失羔羊的咩咩叫喚,不過卡尼似乎心滿意足了。
法蘭西走出去,向弟弟報告成果:「他給了我一毛六,還有捏臉給的一分錢。」
「那一分錢歸你。」他說。這是兩人之間很早就有的協定。
法蘭西將一分錢放進洋裝的口袋裡,餘下的交給弟弟。尼力才十歲,比法蘭西小一歲,不過他是男孩,所以錢的事情歸他管。他將這些分幣小心翼翼地分好。
「八分錢放進存錢筒。」這是規定。他們不管在哪裡賺到錢,都要將一半存入存錢筒裡。存錢筒是個錫罐子,釘在衣櫥裡最陰暗的角落。「四分錢歸你,四分錢歸我。」
法蘭西把歸存錢筒的錢用手帕包好,打上結。她看著自己的五分錢,很高興這些錢能換成一個五分硬幣。
尼力把麻袋捲起來,用手臂夾著,衝進查理廉價雜貨店;法蘭西跟在他身後。查理廉價雜貨店是一家廉價糖果店,緊挨著卡尼的垃圾回收站,是專門為了垃圾站這邊的生意而開的。星期六結束後,糖果店的錢筒裡就會裝滿發綠的分幣。根據某個不成文的規定,這店只有男孩才能進去,所以法蘭西並沒有進去,而是靠在門口。
查理廉價雜貨店並不便宜,老闆也不叫查理。只是他用了這個名字,而且店門口的遮陽棚上也是這麼說的,所以法蘭西就這麼信了。在查理的店裡,你出一分錢,查理就讓你抽獎。櫃檯後頭有塊木板,上頭掛著五十個鉤子,分別標有數字;每個鉤子上都掛有獎品,有些獎品還不錯,像溜冰鞋、棒球手套、頭上有真頭髮的布娃娃等等;別的鉤子上則掛著記事本、鉛筆等用一分錢就可以買到的東西。法蘭西在一旁看著,換尼力付錢抽獎了。他從破信封裡拿出一張髒兮兮的卡片來。二十六號!法蘭西滿懷希望地看了看抽獎板,結果尼力抽到的是一個一分錢的橡皮擦。
「要獎品還是糖果?」查理問他。
「當然是糖果,要不然咧?」
每次都這樣,總是這種結果。法蘭西還從來沒看到有人贏過一分錢以上的獎品。確實,那溜冰鞋的輪子都生鏽了,布娃娃的頭髮上也蒙了一層灰,這些東西似乎都在那裡等候了很長的時間,就像是小藍孩的玩具狗和小錫兵一樣。但法蘭西暗自下定決心,等有朝一日自己有了五毛錢,她一定要把所有的獎全摸下來,把板子上的獎品全部贏走。她想這一定很划算:溜冰鞋、棒球手套、布娃娃和所有東西,統統只要五毛錢!說起來,光是溜冰鞋就值這個價錢的四倍啊!到了那偉大的一天,尼力也要一起來,因為女孩子很少光顧查理的店。沒錯,星期六也會有幾個女孩子過來……但都是膽大、性急、早熟的那種女孩。
法蘭西回到家的時候已經十二點。不久,媽媽提著掃把和水桶進來了,砰一聲扔到角落。這一聲說明她要到星期一才會再去碰這些東西。
媽媽二十九歲,黑色頭髮,褐色眼睛,心靈手巧,身材也好。她是清潔工,負責把三棟出租公寓打掃得乾乾淨淨。誰會相信媽媽是靠擦地板養活了他們一家四口呢?她總是那麼漂亮、那麼苗條,開朗風趣又活力十足。她的手因為老是泡在加了蘇打的水裡所以紅腫龜裂,可是這雙手還是很美,手形還是漂亮;橢圓形的指甲彎彎的,模樣甚是可愛。人人都說像凱蒂.諾蘭這樣美麗的女子出去擦地板真是可惜了;不過,嫁給了她那樣的丈夫又能怎麼樣呢?儘管他們也承認,不管怎麼看,強尼.諾蘭都是個帥氣、可愛的傢伙,是整條街上最好看的男人,但他終歸是個酒鬼。他們說得沒錯。
法蘭西讓媽媽看著她將八分錢裝進存錢筒裡。她們花了整整五分鐘開心地猜著小存錢筒裡現在裝了多少錢。法蘭西覺得應該有一百美元了,不過媽媽說八美元還差不多。
媽媽然後叮囑法蘭西去買午飯:「從那個破杯子裡拿八分錢去買四分之一塊猶太黑麥麵包,要確定是新鮮的喔!然後再拿五分錢去索爾溫的鋪子買塊舌根肉。」
「可是那要有交情才能買得到耶!。」
「你就跟他說是你媽媽說的。」凱蒂寸步不讓地說。她又想了一想,「我在想我們要不要買個五分錢的甜麵包,還是把錢存起來?」
「好啦,媽媽,今天是星期六耶!你一整個星期都說我們到星期六就能吃甜點的。」
「好吧,那就買些甜麵包吧!」
這家小小的猶太熟食店裡擠滿了前來買猶太黑麥麵包的基督教徒。在她的注視下,店裡頭的人將她的四分之一條麵包裝進紙袋裡。這麵包的皮又脆又嫩,下頭則是粉嘟嘟的。法蘭西想,要是新鮮的話,這麵包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當選為世界上最可口的麵包。接著她不大情願地走進索爾溫的鋪子。索爾溫先生有時候好說話,有時候又很強硬。在這兒切成片的舌頭一磅要賣七毛五,有錢人才買得起。不過等舌頭都賣完後,有時候花五分錢就能買到舌根肉,但是這就要看你和索爾溫先生的交情了。當然了,舌根那裡的舌頭肉很少,主要是些軟軟的、小小的骨頭,還有一些軟骨組織,只能勉強說是肉。
今兒個碰巧是索爾溫先生好說話的日子。「昨天舌頭賣完了。」他告訴法蘭西,「但是我給你留了這個,因為我知道你媽媽喜歡吃舌頭,而我喜歡你媽媽。記得告訴她我這番話,聽到沒有?」
「好的,先生。」法蘭西低聲說。她眼睛看著地板,覺得自己的臉在發燙。她討厭索爾溫先生,才不會把他的話告訴媽媽。
在麵包店裡,她仔細挑了四個甜麵包,都是糖粉最多的。她在店外碰到尼力,尼力往袋子裡瞄了一眼,一看到甜麵包就高興地跳了起來。儘管他這天早上已經吃了四分錢的糖果,但還是餓,便催促法蘭西一路跑回家。
爸爸沒有回家吃飯。他的職業是餐廳演唱的侍者,沒有固定的雇主;換言之,他不是經常有工作做。他通常星期六早上都會去工會總部等工作上門。
法蘭西、尼力和媽媽一起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每個人都吃了厚厚一片「舌頭肉」、兩片氣味香甜、塗了無鹽奶油的黑麥麵包、一個甜麵包,還有一杯又濃又熱的咖啡,咖啡旁還放有一匙加了糖的煉乳。
這咖啡是諾蘭家的獨家創意,也是他們的一大奢侈享受。媽媽每天早晨都會燒滿滿一大壺咖啡,午餐時加熱一次,晚餐時再加熱一次,如此一天下來,咖啡就越燒越濃。其實壺裡水多咖啡少,不過媽媽在裡頭放了一大塊菊苣,使得咖啡喝起來又濃又苦。家裡每人每天可以喝到三杯加了牛奶的咖啡,黑咖啡則可以隨時去喝。有時候一個人在家,家裡什麼吃的也沒有,外頭又下雨,但只要想到還有東西喝就會覺得寬慰許多,就算只不過是一杯又黑又苦的咖啡。
尼力和法蘭西都愛咖啡,但是喝得並不多。和往常一樣,今天尼力還是將黑咖啡放在旁邊沒有動,將煉乳塗到麵包上。但出於禮貌他還是啜了一小口咖啡。媽媽也還是幫法蘭西倒了咖啡,加進牛奶,儘管她知道她不會喝。
法蘭西喜歡咖啡的香味,也喜歡咖啡那熱騰騰的感覺。在吃麵包吃肉的時候,她總用一隻手握著咖啡杯,享受著咖啡的溫暖;她時不時還去聞一下那又苦又甜的味道,那滋味比把咖啡喝下去還好。飯後,這杯咖啡就會被倒進水槽裡。
媽媽有兩個姊妹,西西和艾薇。兩人常常來公寓,每次她們看到媽媽把咖啡倒掉,都禁不住要數落一頓她的浪費。
媽媽解釋說:「法蘭西和家裡其他人一樣,每一餐都可以喝一杯咖啡。如果她覺得倒掉比喝了好,那也只好隨她了。我自己是覺得,像我們這樣的人家偶爾能有點東西浪費也不錯,好歹也能體會體會手頭有錢、不用東拼西湊是個什麼感覺。」
這種奇怪的想法媽媽很滿意,法蘭西也很滿意。這讓他們這種一貧如洗的窮人家和奢華的有錢人家有了共通點。這個小女孩覺得,即便她比任何威廉斯堡的人都窮,但在某種意義上她也比他們都更富有。因為她有得浪費,所以她富有。她慢慢地吃著甜麵包,不想一下子就失去那甜味,而那咖啡也慢慢變得冰冷。她很享受把咖啡倒進水槽排水管的感覺,這時候她總覺得自己很瀟灑、很奢侈。接下來她就要動身去
羅許麵包坊採買全家下半週要吃的過期麵包。媽媽告訴她,她可以拿五分錢買塊過期的餡餅,只要餡餅沒有碎得太嚴重就好。羅許麵包坊是附近社區商店的麵包供應商。這裡的麵包不用蠟紙包裹,所以壞得很快。羅許會從商家那裡收回過期麵包,再用半價賣給窮人。麵包坊的店面緊鄰烤房,一面是又長又窄的櫃檯,另外兩邊則排著同樣又長又窄的長椅。櫃檯後頭有兩扇對開的大門,現在正敞開著,讓烤房的貨車可以倒車進來,直接把麵包卸在櫃檯上。麵包五分錢兩塊,一卸下人們就一窩蜂擠上來搶著要買,很快就搶購一空。有時候,大家得等卸完三、四車後才買得到。由於價格低,包裝紙顧客得自己帶。來這兒買麵包的大多是兒童,有些小孩會直接把麵包夾在胳膊下,毫無顧忌地走回家,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貧窮;一些自尊心強一些的孩子則會把麵包包起來,有的用舊報紙,有的用乾淨的或髒的麵粉袋;法蘭西帶來的是只大紙袋。
法蘭西不急著立刻就把麵包買到手。她坐在長椅上,看著十幾個小孩互相推擠,衝著櫃檯大喊。對面的長椅上有四個老頭在打瞌睡。這幾個老頭都是家裡「吃閒飯的」,不是被使喚來跑腿,就是幫忙帶孩子,這些事是威廉斯堡這些風燭殘年的老人家唯一能做的事情了。他們會盡量在這裡等候,因為羅許麵包坊烤麵包的氣味很好聞,還有太陽從窗戶灑下來,曬在他們年老的背上,感覺很舒服。他們會幾個小時幾個小時地在那裡坐著打瞌睡,打發時間。在這短短的等候時間內,他們覺得生活又有了意義,甚至覺得自己又有些用處了。
這時候,櫃檯後頭的大門砰一聲開了,麵包車倒了進來。一個男的跑過來,站到櫃檯後頭。卡車司機開始將麵包向他扔過來,他就將麵包接住,堆在櫃檯上。聽到卡車把門撞開的聲音後,街道上的孩子全跑了過來,在法蘭西周圍推來擠去;而這時候法蘭西已經到了櫃檯前。
「我要買麵包!」法蘭西叫喚。一個大塊頭女孩猛推了她一下,想教訓教訓她,讓她知道她算哪根蔥。「別急!別急!」法蘭西告訴她。「我要六塊麵包,還要一個餡餅,不要太碎的。」她喊。
她堅定的態度讓櫃檯後的人注意到她,忙將六塊麵包和一塊最完好的回收餡餅向她推過來,收下她的兩毛錢。她從人群中往外擠,不小心弄掉了一塊麵包,可是人潮實在太洶湧,她蹲不下去,根本沒辦法撿。
出來之後,她坐到人行道上,把麵包和餡餅放進紙袋裡。一個女人推著嬰兒車從她身邊經過,嬰兒的腳露在車外頭搖啊搖的。但法蘭西看到的不是嬰兒的腳,而是那雙龐大舊鞋子裡的臭腳丫。她又驚慌起來,趕緊一路跑回家。
家裡沒人。媽媽和西西姨媽一起買了一毛錢的一般票,現在已經穿好衣服,出門去看日間戲了。法蘭西將麵包和餡餅拿出來,將紙袋折好,以備下次再用。她進到她和尼力共用的小臥房裡,坐到自己的小床上。房裡沒有窗戶,她在黑暗之中等著,讓那驚恐的潮水退去。
過了一會兒,尼力進來了,爬到自己的小床下頭,掏出一只破舊的棒球手套。
「你要去哪裡?」她問。
「去外邊打球。」
「我能不能一起去?」
「不行。」
她跟著他走到街上,他的三個朋友已經在外頭等他了。這幾個孩子一個拿球棒,一個拿棒球,第三個什麼都沒有拿,不過倒是穿了條棒球褲。他們朝靠近格林龐特的一片空地走去。尼力看到法蘭西跟在身後,但是也沒說什麼。一個男孩用手肘撞了他一下,說:「喂!你姊在跟著呢!」
「是啊!」尼力回答。那男孩子轉過身,對法蘭西大吼:「滾蛋吧!」
「這是自由的國家。」法蘭西昂然說。
「這是自由的國家。」尼力也向那男孩重複這句話,之後他們就不再去管法蘭西。她繼續跟著他們,反正她也沒有什麼事情可做,要等到下午兩點鐘,社區圖書館重新開門後她才有地方好去。
他們到了空地,空地上有個被腳踩出來的簡陋菱形球場。一隻黃色蝴蝶從野草上飛過。男性大概是有種看到東西在動就要追的本能,不管這東西是地上跑的、天上飛的、水裡游的還是四處爬的,所以他們開始追起蝴蝶來,人還沒有跑到,破帽子倒是先扔了過去。尼力抓住蝴蝶,男孩們稍微看了一會兒,但沒多久就失去興趣,開始玩起自己發明的四人棒球賽。
他們玩得很起勁,一面玩一面不停飆髒話,出了一身臭汗,還互相打來打去。只要一有人遊手好閒經過此地並逗留,他們的動作就特別誇張,賣弄起自己的技巧。傳聞布魯克林道奇隊哠派出了一百名球探在星期六的下午在街上閒晃,看人在空地上打球,尋找有潛力的球員;而布魯克林的男孩們要是能進道奇隊,就是拿美國總統的位子來換他們也不幹。
過了一會兒,法蘭西看膩了。她知道他們會一直玩玩打打、賣弄身手直到晚飯的時候。現在已經兩點,圖書館員應該已經吃完中飯回來了。她帶著愉快和期盼,回頭往圖書館走去。
2
圖書館又小又破,但是法蘭西覺得它很漂亮。她對圖書館的感覺和她對教會的感覺一樣。她把門推開,走了進去。她喜歡館裡舊皮套、漿糊和新鮮的書戳油墨混雜在一起的氣味,她覺得這比大彌撒上點的薰香還好聞。
法蘭西認為這個圖書館裡應該收藏了全世界的書,而她計畫把全世界所有的書都讀遍。她按照字母順序,一天讀一本,連枯燥乏味的書也不跳過。她記得她讀的第一本書的作者就叫「亞培」(Abbott)。她一天一本書的計畫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現在她已經讀到B 了。到目前為止,她讀完了關於蜜蜂(bees)、水牛(buffaloes)、百慕達(Bermuda)假期和拜占庭(Byzantine)建築的書。儘管她很有熱誠,她還是得承認有些B開頭的書真是難啃。不過法蘭西天生喜歡讀書,逮到什麼就讀什麼:垃圾作品她讀,經典作品她也讀,就連時刻表和雜貨店的價目表她都讀。有些書她讀得很愉快,像路易莎.奧爾科特的書就不錯。她打算等把Z字頭的書也讀完了,就回頭從A再看起。
星期六是個不一樣的日子,她會犒賞自己,不按字母順序讀書。這一天,她會請圖書館員推薦一本書給她看。
進了門,法蘭西輕輕把門關上──這是圖書館的規矩──她飛快看了一眼圖書館員放在桌子一端的金褐色陶罐。看罐即可知時節。秋天的時候,罐子裡會放幾束白英;到了耶誕節左右,裡頭會插上冬青。要是裡頭放的是貓柳,她就知道春天近了,哪怕地上還有積雪。今天是一九一二年的一個星期六,季節是夏季,這罐裡放的是什麼呢?她的眼神慢慢望去,看到幾株綠色的細莖,和幾片小小的、圓圓的葉子,然後她看到的是……金蓮花!紅色、黃色、金色、象牙白。這美麗的景象讓她的兩眼間都發疼了。這景色她一輩子也不會忘掉。
「等我長大了,」她想,「我也要買個褐色的碗,在炎熱的八月裡在裡頭放滿金蓮花。」
她把手放到光滑的桌面上──她很喜歡這光滑的觸感。她看著削好的鉛筆整整齊齊地排在桌上,還有乾淨的綠色記事本、裝著漿糊的白色大肚罐、疊得平平整整的卡片、等著放回書架的書籍。那枝筆尖上方有日期戳神奇鉛筆正孤零零地放在記事本邊上。
「是的,等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不要豪華的椅子,不要蕾絲窗簾,而且絕對不要假盆栽。我只要有這樣一張書桌放在客廳裡,周圍是白色的牆壁;每個星期六晚上都有一本乾淨的綠色記事本,一排閃亮的黃色鉛筆,削好放在那裡等著隨時派上用場。還要有個金褐色的碗,裡頭總放著一朵花、一些葉子或是漿果,還有書……書……書……」
她給自己挑一本星期天要看的書,書的作者必須姓「布朗」(Brown)。法蘭西猜自己看布朗的書大概已經看了幾個月了。就在她認為她快看完B時,就發現下一排架子上放著「布朗恩」(Browne)的書,再接著是「布朗寧」(Browning)。她呻吟了一聲,恨不得能早點看到C,這樣就可以開始看瑪麗.科雷利的書了。這書她以前翻過,精彩到她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她有看到這本書的一天嗎?或許她應該每天看兩本,或許……
她在桌子前站了好久,圖書館員終於肯招呼她了。
「要什麼?」那位女士沒好氣地問。
「這本書,我要這本。」法蘭西將書推上前。她把書的封底翻開,從裡頭的小封袋裡抽出卡片。是
圖書館員訓練孩子們這麼遞書給她的,這樣每天她就可以少翻開幾百本書,也可省掉從每本書的封袋裡抽卡片的力氣。
她將卡片拿過來,蓋好戳,放入書桌的一道槽裡。然後她將法蘭西的圖書卡蓋了戳,推回給她。法蘭西接過來,但是沒有離開。
「還要什麼?」圖書管理員看也不看她就接著問。
「可不可以給一個女孩推薦一本好書呢?」
「幾歲的女孩?」
「十一歲。」
每週法蘭西都提出同樣的要求,可是圖書館員每週也還是回問同樣的問題。卡片上的名字對她毫無意義,再說她也不看孩子的臉。法蘭西每天都來借一本書,星期六借兩本,但就算她跑得這麼勤,圖書館員還是不認識她。館員的微笑對她來說意義重大;如果她能友善地對她說句話,那法蘭西更是會開心地飛上天。她愛圖書館,也一心景仰圖書館員,可惜圖書館員總想著別的事,而且她根本很討厭小孩。
圖書館員伸手去桌子下頭拿書的時候,法蘭西興奮得都發抖了。書拿出來的時候,她看到書名是《一夜春夢》;作者「麥卡錫」。棒極了!上週是《格勞斯塔克的貝芙麗》,兩週前也是這本;麥卡錫這本她只看過兩回。圖書館員將這兩本書翻來覆去地推薦了好多次,或許她自己只看過這兩本書;或許這兩本被列在什麼推薦書單上;也或許要推薦十一歲的小女孩這兩本書準沒錯。
法蘭西把書緊緊抱著,一路跑回家。路上她總想著找個臺階,坐下來就讀,可是她還是將這個衝動克制住了。
終於到家了,坐在消防梯上看書是她盼了整整一個星期的事。她在消防梯上墊了個墊子,從床上拿來枕頭,靠在欄杆上。冰箱裡還有冰,太幸運了!她倒了杯水,鑿了一小塊冰放進去,又將早上買的粉白色薄荷威化餅放進小碗裡。小碗有些裂了,但是那藍藍的顏色還是很賞心悅目。她把杯子、碗和書排排放到窗臺上,然後爬上消防梯。一到消防梯,她就像住在樹上一樣。樓上的、樓下的、左右兩邊的人都看不見她,可是她可以透過葉隙,將一切盡收眼底。
這是個陽光燦爛的下午,一陣懶洋洋的暖風吹過,帶來了溫暖的海洋氣息,樹葉在白色枕頭上映出變幻的圖案。院子裡一個人也沒有,真是不錯!要不然院子通常都被一樓一個店老闆的兒子占著。那男孩沒完沒了地玩著一種喪禮遊戲。他會挖一個小墳,將活捉來的毛毛蟲放進火柴盒裡,埋起來,替牠舉辦一個非正式的葬禮,然後在那小土丘前豎塊小石頭當墓碑。遊戲過程中他還一直假哭,哭得胸膛一起一伏。不過,今天這個憂鬱的男孩出門去本森赫斯特看姨媽去了,他不在家,法蘭西開心得就像收到了生日禮物一樣。
法
蘭西呼吸著暖暖的空氣,看著樹影舞動,讀著書,吃著零食,喝著涼水。
如果我是國王,我的愛人啊,
啊,如果我是國王……
法蘭索瓦.維庸的故事她越讀越覺得有意思。有時候她擔心書會在圖書館裡弄丟,她就再也看不到,所以她曾花兩分錢買了本筆記本抄寫這本書。她一直想擁有一本書,實在買不起就這麼抄一本也行。不過,這些鉛筆寫出來的紙張看起來終究不像圖書館裡的書,聞起來也不像,所以她後來便放棄了。她發誓長大後一定要努力工作,好好存錢,將喜歡的書全都買下;這個想法給她無比的安慰。
就這樣,她拿著一本好書,守著一碗零食,獨自一人在家,看著樹影搖曳,任下午時光溜走,與世界和諧共處;對小女孩來說沒有比這更開心的事了。大約四點鐘,法蘭西家對面的出租公寓開始活躍起來,透過樹葉,她看著那些沒有窗簾的窗子,看到人們拿著啤酒壺出去,又裝著滿滿的帶泡沫的冰啤酒回來。孩子們跑進跑出,往來於肉鋪、食品店和麵包店之間。女人拿著鼓脹的當鋪包裹回來,男人星期天要穿的西裝又贖回來了,等到了星期一再送回當鋪,放上一週。光是每週的利息就夠當鋪發財了,不過這對西裝也不壞,它們會被擦乾淨,掛起來,放入樟腦丸防蟲蛀。西裝星期一進去,星期六出來,提米大叔收一毛錢當利息,這抵押和贖買的循環一週一週周而復始。
第一卷(部份摘錄)
寧靜這個詞用於紐約布魯克林恰如其分,尤其是一九一二年的夏天。沉靜這個詞大概更好些,只是對布魯克林的威廉斯堡不大合適。大草原可愛,「仙納度」悅耳,但用於布魯克林都不合適。還是只能用寧靜這個詞,特別是夏日的一個星期六下午。
下午的斜陽照在法蘭西.諾蘭家爬滿苔蘚的院子裡,把破舊的木籬笆曬得暖暖的。看著斜射下來的一縷縷陽光,法蘭西心頭湧出一種美好的感覺來。這樣的感覺,她回憶起一首詩歌時也有過;那是一首在學校裡背誦過的詩:
在這片原始森林,
松樹和鐵杉陣陣低語
苔...
作者序
就像其他許多受人喜愛的名作一樣,《布魯克林有棵樹》表現出故事情節所能發揮的極限,在它將近五百頁的故事中,並未真正發生什麼重大的事件—當然,這麼說也不對,所有在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在故事中都發生了:從出生到死亡,從婚姻到重婚,都囊括在故事裡面;但是這些事件都像現實生活一樣,以一種緩慢、確實而曲折的方式一一發生,並非用個簡單的「然後」就一下跳到某件事上。
世上有許多對讀者和作者來說都一樣既煩人又過度簡化的問題,其中之一便是:「這個故事是在講述什麼?」若有人這樣問起《布魯克林有棵樹》,你不會說這是關於一個戀童癖在樓梯間攻擊小女孩,或是一個男人沉溺於飲酒作樂導致失業,或是一個女人在出租公寓當清潔工的故事。《布魯克林有棵樹》並不是一本可以簡述劇情的小說,最好的答案是這是個講述「生而為人的意義」的故事。
當這本書首次於一九四三年出版時,喜歡這本書的書評將其稱為一本「誠實的書」,這個形容也算適切;但更貼切的,應說這本書「有著最深刻、無法抹滅的真實」;誠實是在你自身的親身經歷上投下一束明亮的光芒,而真實的光芒卻是反映在所有事物之上。這也是為什麼《布魯克林有棵樹》在一出版就成為暢銷書的六十年後,仍持續被各個國家、各個階層的讀者所閱讀。
在它爆炸性的成功早期,這本書被認為是在描述城市生活、貧窮困苦和美國移民的掙扎,但這些其實都不過是故事背景而已,它的主題實際上更為深遠:它要講的是家庭、是愛情有其限制、是純真的喪失,是知識的誕生。
這一些都發生在法蘭西.諾蘭的生活之中。故事在一九一二年的夏天展開,十一歲的法蘭西住在沒有電梯的三樓公寓,院子裡長著一棵堅韌的都市椿樹,而這種樹是「唯一能在水泥地上生長」的樹,就像窮人一樣。故事在頭幾頁便很快進入了亂烘烘又栩栩如生的社區場景,這裡的人艱苦度日,小孩子靠撿破爛換取幾分錢;賺來的錢一半自己花掉,一半帶回家給勉強付得起房租和買麵包的父母──買的還是店裡隔天就會壞掉的麵包。
法蘭西的母親身材嬌小、美麗動人,同時也堅忍不拔,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她的父親溫暖迷人但卻不負責任,最糟的是,他有酗酒的毛病。所有像史密斯這類人和生活的刻板印象,都真實地令人無法否認,但在一個小女孩眼中卻並非如此;書中以小女孩的視野,簡單明瞭地講述種種生活瑣事:法蘭西的母親用舊罐子做了一個存錢筒,釘在衣櫥裡,好存錢買一小塊地、她父親當伴唱侍者時穿在舊禮服下的漿襯衣、替小孩子蓋借書卡從來不抬頭的圖書館館員、堅持法蘭西只能寫美和寧靜,不准寫真實生活的老師;這些鉅細靡遺的細節和生活時刻無一不讓我們想起自己的生活。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這並非一本引人注目的書。書中並沒有充斥隱喻、明喻或作者的聲音。這本書真正的出色之處是在於它清清楚楚、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場景和人物。當諾蘭搬家時,他們空蕩蕩的公寓看起來像「近視眼沒戴眼鏡看到的景象一樣,霧濛濛的」;當小孩子看著爸爸喝酒,他們「尋思著一杯睡前酒能開什麼眼界呢?」;法蘭西按照老師期許寫下富麗堂皇的文章,她看著自己的文字卻下了個結論:「這些話聽來有如罐頭食物,新鮮味都已經給煮掉了。」
這些故事片段不需要太多裝飾,它們的力量就在於它們可以喚醒全世界共通的簡單感情。為了上學,法蘭西必須先去衛生中心打預防針,除了對針頭的恐懼之外,她還必須承受醫生和護士討論她有多骯髒的恥辱。她的階層和出身良好的醫生,以及和她相同出身卻沒有對她伸出援手的護士中間隔著天大的鴻溝,但最後打完針、包紮好手臂後,法蘭西依舊勇敢地說出:「我弟弟是下一個,他的手臂和我一樣髒,所以請不要吃驚。你不用跟他說,跟我說就夠了。」
門關上後,她聽到醫生吃驚的聲音:「我真的不知道我說這些話她居然都聽得懂。」
其實生活周遭大部分的事情小孩子都能理解,法蘭西只是其中之一。成長會讓生活從像萬花筒般多采多姿變成乏味無趣,而書中描述法蘭西進入青春期的段落更是此類描述的佼佼者:長大後,法蘭西突然發現世界原來骯髒污穢,瑕疵百出;她的父母只是平凡人,而非無所不能;她過去深愛的戲劇原來也不過是情節老套的陳腔濫調。她和弟弟小時候若家中食物匱乏,他們母親會跟他們玩一個遊戲,假裝他們是在北極探險,被暴風雪困在洞穴裡,終於有一天她質問母親:「探險者挨餓受苦總有個理由,最終能做成大事;他們發現了北極。但是,我們這麼餓為的是什麼?」凱蒂.諾蘭哀傷地回答:「讓你瞭解『代價』兩字。」
法蘭西個性敏銳、對閱讀孜孜不倦、瘋狂寫作,夢想著一個和過去和現在不同的未來。相信讀者在閱讀這個撼動人心的故事前,就已經看過這樣子的小女孩,《小婦人》人中的老二,喬、著名的《清秀佳人》中的安,還有貝西.瑞所著的貝西—泰西系列小說都是。但是法蘭西.諾蘭和《布魯克林有棵樹》卻揭露出這些故事內在的弱點,這些故事因缺乏現實性而被視為青少年讀物,而《布魯克林有棵樹》卻是一本成人小說。
在法蘭西鍾愛的布魯克林裡,有強暴犯在走廊和樓梯間內鬼祟出沒,未婚媽媽被羞辱甚至攻擊,垃圾回收站的老好先生原來並非小孩可以獨處的對象。《小婦人》中的馬區姊妹雖然窮,但是他們的窮困卻有種尊貴的格調;貝西.瑞下定決心要成為作家,最終結局也得償所願。但是,法蘭西家的窮困是粗鄙的、是會啃蝕靈魂的,而她想成為作家的可能性最終也化為幻夢,因為她無法繼續升學,必須到工廠和辦公室上班幫忙家計。當法蘭西去戲院看戲,劇情安排英雄角色在最後一刻突然現身,付清貸款,解救了女主角,但法蘭西卻瞧不起這樣的高潮轉折。「假如他被耽擱了,無法及時出現怎麼辦?」她自問;而她也用她唯一知道的答案回答自己:「他們會活下來,」法蘭西冷冷地想著,「死沒有那麼容易。」
書中還描述了法蘭西深愛的父親因酒精中毒引發震顫性譫妄而哭喊不已、她的老師在她不寫蘋果園、高山茶這類文章,而大著膽子寫她生活中恐怖的實際經驗時只給她「丙」的成績,有了這些情節,為什麼這還不算一本黑暗冰冷的小說?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知道法蘭西最終會戰勝一切,情節中處處迴盪著一種睿智、審慎的聲音,作者貝蒂.史密斯的聲音,肯定地告訴我們法蘭西會隨著年歲漸長,個性越來越平靜、穩定。這無庸置疑是個傳記式小說,史密斯開始是想寫成一本回憶錄,後來被編輯和出版社要求改寫為小說。史密斯自己曾說,第一版和隨後的版本出版之後,在如潮水般湧來的信件中有五分之一的開頭都是「親愛的法蘭西」。
就算我們不懷疑法蘭西長大後不只會成為作家,還會是個出色的暢銷作家,在小說的結尾我們也已經看到這些可愛的角色們有了個更好的未來和寧靜的生活:在他們迷人卻又沒用的父親死後才出生的妹妹,將來會過著比法蘭西和尼力輕鬆許多的生活;當法蘭西在替尼力燙襯衫上的工會標章時,她也即將離鄉背井,前往遠方念大學。她是要離開了,但是是滿載她在這個極度貧窮卻也極度富有的地方學到的一切離開。在深富情感的結尾,法蘭西的目光穿過院子對面那棵被砍下卻依然蓬勃生長的樹木,看到一個小女孩,並對自己低語:「再見了,法蘭西。」
在故事的結局,我們道別的只是法蘭西嗎?當然不是,否則這本書早就為世人遺忘。這本書描寫的不僅僅是一世紀前的一個城市,也不是其時美國窮困人家的生活;不管某些評論的說法,這也不是一本關於社會議題、階級奮鬥、工會成員和窮人的義務教育的故事;這不是一本社會小說,裡頭的角色只是牽線木偶,一言一行都被當時的議題牽著走。在生活中,這些議題只能透過人類具現化,而它們得以成為故事的一部分,也是因為角色在其中經歷了蔑視、拯救或傷害。
相反的,《布魯克林有棵樹》中一切稀奇和歷久彌新的事物我們都能夠認同,不管我們的背景為何。法蘭西並不是和那些出租公寓或悲劇說再見,她道別的是她過去的自己、她曾有過的幻想,和她過往的生活。
安娜.昆德蘭(Anna Quindlen)
普立茲獎得主、電影《親情無價》原著 One True Thing 作者
就像其他許多受人喜愛的名作一樣,《布魯克林有棵樹》表現出故事情節所能發揮的極限,在它將近五百頁的故事中,並未真正發生什麼重大的事件—當然,這麼說也不對,所有在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在故事中都發生了:從出生到死亡,從婚姻到重婚,都囊括在故事裡面;但是這些事件都像現實生活一樣,以一種緩慢、確實而曲折的方式一一發生,並非用個簡單的「然後」就一下跳到某件事上。
世上有許多對讀者和作者來說都一樣既煩人又過度簡化的問題,其中之一便是:「這個故事是在講述什麼?」若有人這樣問起《布魯克林有棵樹》,你不會說這...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