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珍貴古老傳統中發掘出的偉大祕密,
五個失傳已久的正確祈禱要領,重新啟動宇宙能量,
從現在起,要改變一切。 幾千年來我們都用錯誤的方式許願、祈禱,
早已忘掉最原始的祈禱語言,
這種奧妙的語言能改變我們的身體、生命與世界。
把祈禱內化成一種存在狀態,而不是一種外在儀式。
如此,我們才不會說得愈多,
願望卻離我們愈來愈遠。
如果你已經習慣願望落空,
如果你曾經質疑祈禱的力量,
就請回歸古老傳承的懷抱,
重新發掘最原始且有效的祈禱方式。
本書作者踏遍全世界尋找答案,
在隱祕部落的古老傳承裡,
在消失千年的殘篇卷帙中,
找到上帝為人類留下的線索,
那是人類失落已久的祈禱模式,
一種能讓上帝聆聽的溝通工具。
繼心靈經典書《無量之網》後,桂格.布萊登又一部撼動人心的美好作品,從最古老珍貴的典籍重新發掘出一種失落已久的祈禱模式,見證美、祝福、傷痛及智慧隱藏的力量! 飛碟電台主持人 光禹、作家 吳若權、牙醫師 李偉文、光中心主持人 周介偉、《圖解心經》作者 張宏實、賽斯身心靈診所心理師 謝明君、花博國際花卉競賽首獎設計師 藍米克
感動推薦!
………………………………………………………………………………………………………….你真的會祈禱嗎?你的祈禱有效嗎?在我們日常世界的感知能力之外,還存在著某種既神祕又令人安心的存在或力量。我們感覺得到它,相信它的存在並向它請求祈禱,你可能稱它為神為上帝;現代科學也證實了宇宙中確實存在著這樣的能量場。
古老的傳統早就教我們如何與它溝通,描述我們應該如何運用這股無形力量來療癒身體、達到願望。這種溝通的管道,就是祈禱。然而,真正的祈禱模式既不形諸語言,也不用跪拜,雙手也不需合十或有特定的外在肢體表達,而是單純地以一股清晰、強烈的感覺來傳遞,彷彿我們的祈禱已經得到了回應。透過這種無形的「語言」力量,我們的請求祝願就能產生力量,獲得回應。
本書作者從1998年至2005年間前往西藏偏遠的高山僧院,在那裡發現了一種祈禱方式,並且從珍貴的《死海古卷》、《納格哈瑪地藏書》,以及北美洲印第安古老的傳承中發掘與印證同樣的偉大祕密,提供我們五個失傳已久的正確祈禱要領,讓我們的內在意念重新穿透宇宙,與無垠的能量場連結,讓祈禱與宇宙同步感應。
重新發掘及領會祈禱本意,探討啟動祈禱神奇力量的竅門,
五個要領,讓全宇宙一起為你祝福:
要領一:不需語言,請以感覺祈禱
要領二:學會原諒,也要學會釋出傷痛
要領三:祝福是通關密碼
要領四:在不完美的生命中看見完美
要領五:創造自己的祈禱
作者簡介:
桂格.布萊登(Gregg Braden)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心靈與科學權威,經常以特別來賓身分出席國際研討會及撰寫媒體專欄,探討靈性在科技中的角色。曾任資深電腦系統設計師(Martin Marietta Aerospace)、電腦地質師(菲利普石油公司)及技術操作經理(思科),如今布萊登被視為是連結古老智慧與未來科學、療癒及和平的領導權威。
過去二十多年來,布萊登遍訪偏遠山村、僧院和古老神廟,憑藉其自然科學的深厚背景,揭露了人類與宇宙的連繫,以及永恆的祕密,並將成果陸續整理成書,先後於2004年出版《神之密碼》(The God Code)一書,揭露隱藏在所有生命DNA中古老訊息所要傳達的真實字詞;獨具開創性的《回到零點》(Awakening to Zero Point)、《穿梭異世界》(Walking Between the Worlds)及《解讀末日預言》(The Isaiah Effect)等書,則為這個世代特有的挑戰尋找出有意義的解決之道。
布萊登的作品探索了超越傳統科學與靈性追尋的疆界,為我們打開通往最大可能性之門,同時喚醒每個人內在的潛能、熱情與良善,提供工具使我們能夠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他在心靈經典書《無量之網》(橡實文化出版)中探討人類超越自我,與宇宙能量場域連結的最大可能性;而在《找回祈禱的力量─讓全宇宙一起為你祝福!》(Secrets of the Lost Mode of Prayer)一書中,這些特質更為明白、淺顯且容易採行。
譯者簡介:
達娃
美國西華盛頓大學環境科學系畢。曾任出版社編輯、荒野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及國際事務部主任。現從事口譯及筆譯工作,譯有《手斧男孩》、《發燒地球200年》、《失控的進步》、《哺乳動物圖鑑》、《自行車聖經》、《松林少年的追尋》、《追蹤師的足跡》、《草原狼導師》、《我一直看見天使》、《戒掉忙碌,懂得少做才是贏家》等二十餘冊書籍。於2007年前往美國追蹤師學校修業,學習美國印第安原住民的原始生活技能及其靈性生活,於2008年成為印第安之成年禮,以及成人藉以與自我重新連結的「靈境追尋」(vision quest)的引導者。目前與同為追蹤師的夫婿旅居美國新墨西哥州。
章節試閱
知識是通往過去的橋樑
透過詩篇,魯米與聖方濟都表達了某種超越日常平凡經驗的事物。他們用當代的語言,提醒我們古人稱之為宇宙最強大的力量,就是那股讓我們與宇宙結合的力量。今日,我們稱此力量為「祈禱」。聖方濟在闡釋祈禱時簡單表示:「生命是祈禱的結果。」他說祈禱為我們帶來生命,因為「它灌溉了大地和心靈」。
知識是橋樑,讓我們得以與每位先人連結。我們經過一個又一個的文明,從一人的一生到另一人的一生,各自貢獻出個人的故事,累積成為集體的歷史。然而,不論我們將過去的資訊保存得有多好,在我們為這些故事賦予意義之前,故事中的言語不過是「資料」而已。而為故事賦予意義,正是我們應用對過去的知識,使之轉化為今日智慧的方式。
譬如幾千年來,前人保留了祈禱、祈禱為何有用,以及我們可在生活中如何運用等知識。我們的祖先在無數的廟宇和隱藏的墳塚中,透過至少五千年來幾乎不變的語言和習俗,保存了祈禱的強大知識。然而,祈禱的祕密不在於禱詞本身。正如電腦程式的力量,不只存在於撰寫程式的語言一樣,我們必須更深入搜尋,才能找到祈禱時等待著我們的真正力量。
或許神祕主義者喬治.葛吉夫窮其一生追尋真理,找到的正是這股力量。他從寺廟到村莊,跟隨過一位又一位老師,追尋著古老線索多年後,來到深藏於中東山區一座祕密的僧院。僧院中一位大師給了他一段鼓勵的話,使他的追尋有了價值,大師說:「你已經找到了能使心的渴望成為你存在現實的條件。」我不得不相信祈禱是葛吉夫發現的條件之一。
要釋放出聖方濟所謂的內在「美麗又狂野的力量」,並找到能使心的渴望成為現實的條件,我們必須先瞭解我們與自己、世界和上帝的關係。透過來自過去的語言,我們已得到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知識。紀伯倫在《先知》(The Prophet)一書中提醒我們,他人無法教導我們自己已知的事物。我們的內在理所當然已潛藏著一股必要力量,以便與成就我們之所以存在的那股原力溝通。然而,要做到這點,我們必須先認識自己實際上是誰。
世人共有的兩個疑問
人類學先驅路易士.李基有回被問及,為何尋找人類存在的古老證據對他來說如此重要。他回答:「缺乏對我們是誰、從何而來的瞭解,我不認為我們能真正地進步。」我相信李基所言不虛,而且真確到讓我把成年生活大都花在追尋我們是誰,以及瞭解過去的知識如何能幫我們成為更好的人,創造更好的世界。
我對人類過去奧祕的追尋,讓我的足跡遍布在地球的每一大洲,除了南極洲之外。我從開羅和曼谷這般龐大的城市,旅行到祕魯與玻利維亞的偏遠村落,從西藏喜馬拉雅山區的古老僧院走到尼泊爾的印度廟宇。在體驗各種文化的期間,我發現了一個主要訊息,那就是這個世界的人們已經受夠了以磨難和不確定性為主流的二十世紀生活。他們已準備好迎接和平及明天會更好的承諾。
儘管表面上,我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各自不同,但深入來說,我們都在追尋相同的事物,也就是一片可稱之為「家」的土地、能養活家庭的方式,以及對自己和子女更好的未來。在這同時,各個文化的人們一而再地直接或透過翻譯,追問著我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很簡單:「這個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第二個問題是:「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改善現況?」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就藏在我們對今日的祈禱傳統以及過去最古老珍貴的精神傳承之中。
四百年前,在北美洲的西南部沙漠高原上,納瓦霍族的智慧守護者在面對來自地球、自然及周遭部落的考驗時,透過值得大家永久典藏與終身學習所經歷的乾旱、烈日及饑荒,理解到他們必須學會駕馭自己內在的痛苦,才能忍受外在世界的嚴酷環境。他們若要生存,就必須學會這麼做。
他們深刻經歷過最痛苦的磨難後,也發現到同樣的考驗也揭露了他們最大的力量。存活下來的關鍵在於:完全投入生命的挑戰,而且不在經歷中迷失自我。他們必須在內心找到一個「錨點」─能為內在帶來力量以承受考驗,以及對更好的日子終將來到的信念。他們從這個力量所在出發,帶著信心去冒險、改變生活,並試圖瞭解他們所在的世界。
我們今日的生活,或許與美國建國前幾世紀漫遊在北美西南部沙漠高原的勇者相去不遠。雖然物換星移,情勢有所改變,但我們仍處在各種使信念動搖的情境中,測試著我們情感的極限,挑戰我們要克服傷害我們的一切。在這個充斥著無意義的憎恨,以及不可勝計的失敗關係、破碎家庭與威脅整個社會存活條件的世界裡,在這個許多人描述為「幾近崩潰」的世界裡,我們的考驗是要在每一天找到能在和平、喜悅和秩序感中生活的方式。
納瓦霍族以古老智慧特有的說服力,描述了一種生命觀─勇於承受與擔當即將發生在我們身上的苦難或事物。這份禱詞稱為「美的祈禱」,確實用詞在每份紀錄、每個故事中各有不同版本,但我們可以透過三行簡短的詞句來分享祈禱的精神。納瓦霍族的長老透過短短不到二十個字,傳遞了他們精進的智慧,提醒我們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的連結,而這是現代科學才剛開始認知到的。
禱詞分為三個部分,每一部分都為我們改變身體的化學作用及影響世界量子可能性的力量,提出洞見。這份禱詞透過最簡約的形式,所要表達的已不言而喻。納瓦霍語說道:「Nizhonigoo bil iina.」粗略翻譯如下:
與之而生的美,依之而生的美,藉之而生的美。
雖然禱詞的作者早已不可考,但透過這些禱詞的單純性,似乎能讓人在一切幾盡無能為力時還擁有重生的希望。在除了文字、別無他物的禱詞中,藏著解決人類最大謎題的關鍵,而那謎題就是:我們該如何在生命的傷痛中存活下來?與其消極地躲開一切能為每天帶來意義的情境,美的力量與祈禱的力量讓我們能縱身投入所經驗的一切,明白我們可能承受的傷痛是暫時的。納瓦霍族透過「美的祈禱」,找到了面對世間苦難時需要的力量、慰藉與方法。
當我們與世界的關係日漸偏離時,像美國西南部的納瓦霍族、西藏僧侶等古老的傳統中究竟還保留了哪些讓我們得以保全的祕密?他們的時代具備了怎樣的智慧,可用來幫助我們在這個時代成為更好的人,創造出更好的世界?
知識是通往過去的橋樑
透過詩篇,魯米與聖方濟都表達了某種超越日常平凡經驗的事物。他們用當代的語言,提醒我們古人稱之為宇宙最強大的力量,就是那股讓我們與宇宙結合的力量。今日,我們稱此力量為「祈禱」。聖方濟在闡釋祈禱時簡單表示:「生命是祈禱的結果。」他說祈禱為我們帶來生命,因為「它灌溉了大地和心靈」。
知識是橋樑,讓我們得以與每位先人連結。我們經過一個又一個的文明,從一人的一生到另一人的一生,各自貢獻出個人的故事,累積成為集體的歷史。然而,不論我們將過去的資訊保存得有多好,在我們為這些故事賦予意...
作者序
前言
在開始祈禱之前
我們的內在擁有既美麗又狂野的力量。
─聖方濟
聖方濟的這句話,描述了存在於每個男人、女人和孩子之內與生俱來的奧祕與力量。蘇菲教派詩人魯米更進一步將這股力量的強度比喻成大槳,讓我們得以在生命中推進。「如果你和我一起用靈魂來推動這支槳,」魯米說,「創造宇宙的力量將進入你力量的根源,而這股力量不是來自你的肢體之外,而是來自存在於我們內在的一個神聖境域。」
前言
在開始祈禱之前
我們的內在擁有既美麗又狂野的力量。
─聖方濟
聖方濟的這句話,描述了存在於每個男人、女人和孩子之內與生俱來的奧祕與力量。蘇菲教派詩人魯米更進一步將這股力量的強度比喻成大槳,讓我們得以在生命中推進。「如果你和我一起用靈魂來推動這支槳,」魯米說,「創造宇宙的力量將進入你力量的根源,而這股力量不是來自你的肢體之外,而是來自存在於我們內在的一個神聖境域。」
目錄
目次
在開始祈禱之前
011 知識是通往過去的橋樑
013 世人共有的兩個疑問
017 傷痛、祝福、美與祈禱
019 祝福是釋放,美是轉換器
021 找回與宇宙連結
023 行天使的作為
第一章
要領一:不需語言,請以感覺祈禱
027 失落的祈禱模式
030 感覺就是祈禱
033 來自過去的神聖教誨
036 祈「雨」
041 以神之心夢想
043 不說謊的鏡子
045 意識具有創造力!
048 運用我們所知
053 世界是一面鏡子
第二章
要領二:學會原諒,也要學會釋出傷痛
059 上帝哪兒去了?
062 我們能承受多少傷痛?
064 平衡:並非眾人稱頌的那樣
068 從高潮中的高潮到低潮中的低潮
072 靈魂的暗夜:察覺觸動點
076 最大的恐懼
078 我們為何死亡?
080 我們是永恆不朽的奇蹟
083 傷痛會致命?
085 第一個百年最艱難
088 我們必須感覺才能愛
090 將傷痛轉變成智慧
第三章
要領三:祝福是通關密碼
095 我們是地上的天使
098 空無空間的奧祕
102 祝福:情緒的潤滑劑
105 祝福的定義
107 在祝福之前……
108 一把古老的鑰匙
110 指引
116 不斷祝福!
119 在失去中祝福
124 轉身不看也沒用
第四章
要領四:在不完美的生命中看見完美
132 美的奧祕
135 美存在於你允許之處
141 選擇觀看的角度
145 一份奇特的美
147 美的力量
148 在他人遍尋不得之處找到美
第五章
要領五:創造自己的祈禱
153 每個片刻你都在祈禱
155 當祈禱不再有效時
160 憶起我們的力量
164 整合
169 創造自己的祈禱
目次
在開始祈禱之前
011 知識是通往過去的橋樑
013 世人共有的兩個疑問
017 傷痛、祝福、美與祈禱
019 祝福是釋放,美是轉換器
021 找回與宇宙連結
023 行天使的作為
第一章
要領一:不需語言,請以感覺祈禱
027 失落的祈禱模式
030 感覺就是祈禱
033 來自過去的神聖教誨
036 祈「雨」
041 以神之心夢想
043 不說謊的鏡子
045 意識具有創造力!
048 運用我們所知
053 世界是一面鏡子
第二章
要領二:學會原諒,也要學會釋出傷痛
059 上帝哪兒去了?
062 我們能承受多少傷痛?
064 平衡:並非...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