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聽下港囡仔台青蕉講古
發掘你骨子裡的台灣味鄉愁
打造用一輩子的刀 帶著巨型相機上玉山跟拍 在墓仔埔放電影
青年返鄉 用青春澆灌心愛的庄腳
翻轉地方 保留古早味 迸出新滋味劉克襄 作家 專文推薦
李取中(《大誌》總編輯)
李明璁(作家・社會學家)
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服務設計師)
洪震宇(《風土經濟學》作者)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推薦
在故鄉種下青春 翻轉地方的青年團體台青蕉
娓娓訴說27道影響台灣人一生的美麗風景
《小鎮專門店》中介紹了許多留存至今的小鎮行業,以旗山為代表,娓娓訴說27道曾經影響台灣人一生的美麗風景,這些專門店不僅是過去食衣住行的生活縮影,他們不願向生活低頭、堅持不懈的職人心情,更代表了台灣人胼手胝足的打拼精神。
在書中,你會看到堅持做能用一輩子刀具的打鐵師,卻不擔心沒有生意上門;幫人拍寫真的相館老闆,背著巨大的照相機陪客戶上玉山拍照留念;開飯館的老闆,半夜有客戶上門依舊睡眼惺忪開門炒菜;做鋤頭的師傅連100克的重量差異都要斤斤計較,堅持不願量產;辦桌一次要耗費三天,包括準備材料、現炒和最後一天鄰居感謝祭;做棉被從早到晚一天只能做兩條,還有修理棉被服務;開米店最重誠信,賣米像在賭博,下手買錯現金流可能馬上就卡住。還有小鎮文化背後的故事,像是源自旗山的台灣味枝仔冰,以及下班放學必去的重要交際場合——冰果室。天氣炎熱,加上早年製冰與製糖業發達才發展出這樣獨特的文化,而這些過往可以追溯至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保護物資而產生大量低溫保存的需求。
2008年台灣香蕉外銷日本市場跌破一萬噸,曾經火紅的產業逐漸式微,而左手玩樂團、右手賣香蕉的台青蕉搖滾樂團也在這年成團。年紀輕輕就返鄉,用熱血翻轉地方,關心公共議題,用青春保存地方產業、維護昔日文化。歲月積累,這次他們用《小鎮專門店》譜一曲台灣謳歌,歡迎一同來搖旗吶喊。
本書特色:
一日古早下港人行程推薦 體驗往昔下港人的一天,吃喝走訪更有味道
旗山專門店手繪地圖 私房景點大公開,老店巡禮必備
在地珍貴資料圖像 難得一見的老照片大公開,體驗小鎮風情更夠味
作者簡介:
台青蕉
成立於二OO八年,由尊懷文教基金會志工組成,香蕉是我們的信仰,蕉農是我們的教授,土地是我們音樂舞臺,享受田野,走的是甜根植草的小徑,越過老街道的街廓,一群老街少年的草莽汗淋,讓田野作為一種音樂的開始。讓田岸成為音樂的支撐平行線,這是我們以蕉為名的城市出走,從旗山小鎮出發來種青春翻轉地方。
作者群詳細介紹
王繼維,一九八三年出生,台青蕉成員。
十歲父親告訴我不再打罵孩子,十八歲聯考死當但積極參加社區營造。二十四歲研究所念完決定返鄉,和同鄉青年成立台青蕉樂團,推廣旗山香蕉產業。二十八歲成立香蕉創意工坊,推廣農村六化產業。三十歲,投入社區老產業復興運動,以旗山為品牌,發展地方產業。
早上務農種香蕉、中午開店做蛋糕、下午行政關切公共事務、晚上創作練團,另一種有機農業正在起步著,高喊:「我的工作,由家鄉來定位」。
王繼強,一九九O年出生,台青蕉成員。從小跟著尊懷文教基金會志工行動,投入地方老產業與公民記者行動,並在旗山成立「影像交換所」空間,以影像交換的方式投注社區。
尊懷文教基金會
一九九五年,由旗山農工王中義老師和幾位社區的媽媽、家長共同成立尊懷文教基金會,希望推動家長的成長、辦理親職教育課程、關切子女教育問題、推廣人本教育而成立。自一九九八年開始,因為發現旗山社區環境問題、文化產業低落不被重視、生態環境髒亂與問題,進而從家庭與教育的關懷議題,投入社區營造、生態文化調查等工作,並於二OO八年開始培訓青年志工,並由志工成立台青蕉團隊,在旗山小鎮發展注入青年行動的力量,傳承地方文化的精神。
繪者|蔡政諭
喜歡畫圖和說故事,尤其帶著神話與童話色彩的題材,也喜歡實驗不同的插圖風格。每當開始一個新故事,總是滿懷期待地要給它一個新風格,換換材料換換口氣,也換換造型和色調。出版過繪本《希望之歌》、雙語繪本《仙國的故事(越南)》、《屏東文學青少年讀本/民間文學卷》和《兒童文學卷》,且固定在「國語青少年月刊」發表童話圖文作品。文字作品《金狐狸與長眠咒》入選九歌出版社《103年台灣童話年度選集》。
攝影|王俊翔、王繼維、連偉志
章節試閱
第壹店 走訪冰果室,品嘗農村社交
炎炎夏日的台灣,走入「冰店」或「冰果室」早已是百年來不退流行的潮流。從旗山開始電力的供應,製冰的工作就從未中斷過,而這種消費冰品點心的享受,形成工作打拚之餘的最佳調劑,這些炙手可熱的冰店,還有幾間迄立不搖,靜靜的等著後人繼續光顧,體驗這農村小鎮的冰食潮流!
【旗山冰果室是各行各業到此社交的縮影】
全台灣最愛吃冰的小鎮,要說旗山可不為過。
這個兼具城區與農村的小鎮,幾乎每個庄頭都有冰店跟冰果室,在五十年前數量逼近三十間,目前開店超過一甲子的冰果室尚存六間,分別表現出著各庄頭的生活樣貌及客群,就像當年來糖廠工作的糖工,一定會吃上「清雅冰果室」的幾口冰品,調劑一下工作的辛勞;旗美高中七◯零年代畢業的學子,都一定去過「雪峰冰果室」約會和吃冰;旗山蕉農的換工,必點的就是旗山粉圓工場一桶一桶的粉圓冰品;五保地區回家的路隊,也一定會有零用錢去「常美冰店」點一碗冰清涼消暑;大卡車司機,在旗山北勢中午休息,也必點「永芳冰果室」透清涼的四果冰;溪州庄頭做工務農與學生族群最愛的榮美冰店等。在這些空間都能見到各行各業的身影,屬於交陪的社交場合和喘息空間。在手搖飲、咖啡店尚未出現時,冰店就代表了地方情感交融的濃度。
【旗尾糖鐵車站的轉角口清雅冰果室】
旗山糖廠位於旗尾地區,一九◯九年高砂製糖旗尾製糖所設立,就像是近代的科學園區,工廠吸引了非常大量的蔗工前來發展,也因此帶動旗尾地區的熱鬧繁榮。早年的旗尾車站,在旗尾糖廠的東側,與中興街連接,清雅冰果室就位於車站出站與旗屏路的交叉口。
「當時道路沒有拓寬連接高速公路以前,從旗尾火車站出來,除了我們冰店,還有靜樂和海宮茶室,以及華宮旅社。」清雅張老闆,仔細的介紹旗尾車站附近的景像,宛如穿過時光隧道重回當年糖廠的榮景。
提起清雅的客群,就是糖廠的蔗工及搬石頭移工,由張老闆母親林窓創立,約一九四○年開始營運,父親張伸馬在糖廠擔任煤炭火車司機,礙於同事的情宜,不少糖場的工人沒吃公司員工冰,就會前來店內消費,以冰聊天的好方法,來去除上班的工作壓力。
清雅冰果室的特色,早期店內都是使用旗山產的蔗糖製冰,後來糖廠停產才改為其他糖品製作。店內除了香蕉清冰,和以酸梅冰為基底,加上木瓜簽、葡萄乾、獨家蜜鳳梨再搭配楊桃乾的四果冰外,也有多種口味冰棒,像是桂圓米糕、紅豆牛奶,芋頭、鳳梨、酸梅冰棒等都是店內當年招牌的口味。
張老闆說,「那時學製作冰品,就是二萬元學到會,請師傅來教一個月,除了教學,還有設備的購買和施工」。以當年的物價,一棟透天街屋店面就要二萬元,學做冰根本是天價。
如今店面雖然曾休息一段時間,再重新出發,以一個休息站的概念,下了交流道往旗尾的方向,右手邊看到的店面就是清雅冰果室,或許是前往糖廠吃冰另外的選擇,感受蔗工享受的口味,一旁就是旗尾火車站的舊址,在此也可走訪舊車頭的思古散步,走訪糖業發展的旗尾老街。
【傳統與創新的技術相容—台洋合併的常美冰店】
創辦人郭李常美女士,先生是旗山知名冰店「枝仔冰城」創辦人鄭城同母異父的兄弟,在一九四五年開設雜貨店,在旗山五保橋頭文中路旁,這裡是當年旗山與內門的交通要道。一開始兼賣糖果、餅乾零嘴與涼水,後來則專做冰品,取名為常美冰店。附近老店家鄰居都說,店內的人客,除了放學回家的學子會進門光顧,也有不少從內門、台南山區來五保交易的農民、販仔在此歇腳,每到需要添購農具、風鼓機、水缸、農具五金等用品,就會有不少人到此吃冰,對於長途跋涉的販仔、農民來說,就是一個歇腳的好去處。
常美的招牌莫過於香蕉清冰,是台灣最傳統的氣味,此外傳承自日本昭和時代的製冰技術,店內冰棒以傳統的鋁製模具製作,如今換成白鐵模具。除了傳統冰品,後來阿嬤也開始研究冰淇淋,還進口義大利的冰淇淋機器自製研發,讓懷舊和現代的冰品巧妙結合。
【在大溝上的朝林冰室】
一半蓋在大排上方的小店,可以說是旗山獨樹一格的街屋,這就是朝林冰果室的建築寫照。約一九四○年,劉朝林老先生以台灣土楊桃熬製楊桃湯,挑著扁擔在旗山街區販賣,是朝林的創始樣貌。
後來因為太平商場興建,開始在現址溝邊上建起木板橋、雨淋板木屋,以楊桃湯為主打,創立朝林冰果室。說到彼時楊桃湯販賣的盛況,住在太平商場的婆婆媽媽經常都要幫忙代工削大量楊桃,一邊削一邊聞楊桃湯的香氣,口水只能不斷吞入喉嚨,當時的香氣、勞力是街區對朝林冰果室的記憶。
當年冰室對面就是旗山戲院,看戲人潮都會搭配朝林的點心、水果,其中一味就是他的水果切盤、楊桃湯、綠豆湯和杏仁凍,後來老闆突發奇想,自製杏仁凍加入飲品銷售,效果出奇的好,也造就今天旗山人到店都必點將一杯「杏仁楊桃露」,成為道地美食的佳話。此外店內熬煮的古早味紅茶,也堪稱地方人喜歡的氣味。
【雪峰冰果室是老高中生的回憶,清雅冰果室是蔗工的回憶】
鄭育榮先生是雪峰冰果室的第三代,阿公鄭石龍是創店老闆,在旗尾老街興中路跟延平路的熱鬧地段買地蓋屋,開設雜貨店經營民生用品的小生意,後來兼做冰品和加工,除了銷售來糖廠當蔗工的涼品外,也兼做地方民生和學校生意,尤其在一九六七年後,旗山中學遷校旗尾,改名旗美高中,店的位置就是旗尾公車站牌所在,就成為從高屏地區來的高中生放學後,坐公車回家前,必去的約會談心地點。
清雅冰果室,因為有自己的製冰機械,除了店面小賣冰品和隔壁兼營雜貨店外,還承接辦桌冰品的批發生意。「小時候機器在做冰,因為機器設備比較陽春容易讓冷媒阿摩尼亞外洩,半夜聞到很臭的味道就要快跑出屋子,避免中毒。」鄭老闆打趣的說,這是當年他童年的趣味記憶,讓我們對於過往的製冰生活,充滿想像。
提起當年店內的招牌,鄭老闆說店內的紅四果冰,又稱「新娘冰」,是內門的刀子師出高檔菜餚,辦桌必點的冰品甜點,以蜜餞、楊桃、李子、大豆、木瓜籤組合任意四種配料,加入紅色染劑,呈現淡淡紅色酸酸甜甜的冰品,在婚宴現場色澤喜氣又美味。
而店內因為生產香蕉清冰,都會將綠豆湯、紅茶搭配清冰增加甜品的口感,這個習慣後來成為旗山老街銷售「香蕉紅茶冰」的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老闆說店內的「月見冰」是日治時代留下的飲食習慣,把生蛋黃打入香蕉冰內,並加入紅豆跟煉乳,是台灣承襲日式料理的冰品代表。店內的經營,到了冬天還兼賣關東煮,於是旗美高中同學經常糾團來店,吃冰喝冷飲配關東,這種煮冷熱雙拼的景像,則是冬季最特別的畫面。
【停電也能挫的冰!卡滋卡滋手切冰】
藏身於旗山市場內的「手切冰」是旗山人最愛的一味。
在沒有挫冰機的年代,以一把冰刀將大冰塊磨成碎冰,加入黑糖水、粉條來享用,是多麼令人著迷的點心。手切冰鄭阿姨分享,「我的手切冰從一碗二角開始,到民國六○年代的一碗二元,一年換一支冰刀」,可想而知當時生意的盛況
舀起冰內的粉條,鄭阿姨突然說,「我的父親當年是粉條、粉圓工廠老闆,那時粉圓工廠開在遠東旅社對面,大量批發粉圓,全都是農村地區訂購,準備給前來協助農忙的朋友的清涼飲品。」在那個還沒有利樂包、瓶裝飲料的年代,農村勞力辛苦,不少地主叫一桶一桶的冰,外送到各庄頭的農舍犒賞大家。當中粉條、粉圓、紅豆、花生湯,銷售的美味就是街坊的佳話。
如今鄭阿姨在大菜市場有一個手切冰的攤位,不管是吃了五十幾年的老客人,還是腳踏車隊的年輕人,都喜歡走進菜市場,品嘗冰品手切的人情好滋味。
【旗山冰果室的今天】
旗山因為有農業城區發展的特色,因而產生的不少老冰店,由於農業型態的改變、糖廠不再製糖、農村人口外移、學校改派校車接送、卡車貨運司機變少等,目前正在慢慢的消失,除了後代接手行銷和推廣的少數冰店外,許多傳統店面距離因為在較偏遠的庄頭,都逐漸消失。
湯家粉圓工廠,變成在旗山市場的手切冰,永芳冰果室已經歇業,溪州榮美冰店則是將機器盤給元復雜貨店繼續經營,此外還有更多散落老庄頭早已不再營業。日頭一樣熾熱,冰品冷飲需求依然旺盛,而要找尋懷舊的氣味與當年的氣息,就只能從旗山現在還存有的老冰店,來體驗他走過產業發展的冰品特色了。
第壹店 走訪冰果室,品嘗農村社交
炎炎夏日的台灣,走入「冰店」或「冰果室」早已是百年來不退流行的潮流。從旗山開始電力的供應,製冰的工作就從未中斷過,而這種消費冰品點心的享受,形成工作打拚之餘的最佳調劑,這些炙手可熱的冰店,還有幾間迄立不搖,靜靜的等著後人繼續光顧,體驗這農村小鎮的冰食潮流!
【旗山冰果室是各行各業到此社交的縮影】
全台灣最愛吃冰的小鎮,要說旗山可不為過。
這個兼具城區與農村的小鎮,幾乎每個庄頭都有冰店跟冰果室,在五十年前數量逼近三十間,目前開店超過一甲子的冰果室尚存六間,分別...
推薦序
繼續在家園翱翔 劉克襄
我對旗山的好奇,應該從旗尾線消失開始。那是九O年代初,因為鐵道之故,數次走訪了失去運輸機能的老車站。
每次抵達,都會走到中山路底,觀看這間混雜著和風歐式的典雅建築。荒廢了,一度遭到火吻的木構站體,再也等不到火車前來。一邊凝望時,腦海難免有些過往的畫面。有條鐵道蜿蜿蜒蜒,順著高屏溪右岸南伸到九曲堂。然後好幾位旗山的藝文好友諸如林清玄、林崇漢等,年輕時搭乘火車遠行。還有一簍簍香蕉,運到高雄碼頭的盛世風景。
好像每次都是這樣感懷,接著再去探看不遠的石柱拱廊,吃一碗當歸鴨。酒足飯飽後,滿足地沿著老街走逛,準備散步到枝仔冰城或常美冰店。而中途那些廟寺和商家,久而久之便分外清楚,旗山的街坊悄然成為南部最熟悉的小鎮。
初時走訪,兩街風景確實有著香蕉沒落了,生意似乎停滯,跟其他城鎮一樣蕭條的況味。直到這個年代,從店家門面和招牌的琳瑯繽紛,喜悅地看到,也嗅聞著一股努力再創生的氛圍。我不禁大膽揣測,以香蕉為主體的產業應該正在回來的路上。也就在這個時候,我遇見了台青蕉。在這波浪潮上,這支年輕團隊像支活潑的陣頭,勇敢又理直氣壯的出巡了。
但它不是我想要推介的青年返鄉,這樣的案例台灣各地有太多精彩故事。台青蕉的迷人之處,不只整合既有的藝文和產業資源,展現地方創生複合式的再造魅力。更可貴的是從少年時代的養成,承傳自父執輩對地方環境的護守和認知,繼續摸索著小鎮生活永續價值的過程。
諸多媒體在介紹他們時,喜愛描述這個群組是蕉農、演唱團、老街商家,也是社區志工、環保人士,同時又具有地方文史工作者等多重身份。是的,他們最精彩的部份,正是如此多樣的打拚,但這回他們更以文字書寫者的簡單身份,豐厚地展現地方田野調查的功力,以及對一所老鎮百業待興的信念。
各行各業的職人百工,或傳統商家,或文創志業,整本書裡的小鎮,努力地包羅萬象。精彩的圖文內容,展現了這個團隊的在地熱情,還有一種對城鎮多樣規劃的視野,成熟地自書本躍出。
四十年前,一條旗尾線的結束,彷彿要讓旗山放棄香蕉產業。那是像斷了線的風箏,不知會飄往哪裡的失落。但這本書似乎是個宣揚,斷了線,仍然繼續挺在空中,也知道要往哪個方向飛去。
繼續在家園翱翔 劉克襄
我對旗山的好奇,應該從旗尾線消失開始。那是九O年代初,因為鐵道之故,數次走訪了失去運輸機能的老車站。
每次抵達,都會走到中山路底,觀看這間混雜著和風歐式的典雅建築。荒廢了,一度遭到火吻的木構站體,再也等不到火車前來。一邊凝望時,腦海難免有些過往的畫面。有條鐵道蜿蜿蜒蜒,順著高屏溪右岸南伸到九曲堂。然後好幾位旗山的藝文好友諸如林清玄、林崇漢等,年輕時搭乘火車遠行。還有一簍簍香蕉,運到高雄碼頭的盛世風景。
好像每次都是這樣感懷,接著再去探看不遠的石柱拱廊,吃一碗當歸鴨。...
目錄
推薦序 繼續在家園翱翔 劉克襄
作者序
第壹店 走訪冰果室,品嘗農村社交
第貳店 又老又美更年輕,美瑩時裝是台灣產業轉型的方程式
第參店 小鎮的紡織產業鏈,多種賣布方法大公開
第肆店 看農具專門店演變,打鐵老店的永豐生活
第伍店 來去大和座,遊溪州戲院的光景踏尋
第陸店 手作皮箱,拎起一生的幸福
第柒店 米絞仔在小鎮的特別關係
第捌店 釘根蕉城的寫真館,來自基督的恩典
第玖店 放映一甲子!看洪新改的戲院人生
第拾店 洋牌樓在溪州廟口的醫生館
第拾壹店 分秒不差,喚人把握光陰的鐘錶職人
第拾貳店 新樂園戲院崛起,造成雙戲院威秀的旗山市街
第拾參店 紙與竹的傳統工藝,是宗教跟人味最多的作品
第拾肆店 來趟腳踏車的風雲變化,阿賢伯的腳踏車店
第拾伍店 從南林到新化興,嚐一口醬油的百態細膩
第拾陸店 淬鍊一甲子的刀與火,吉豐鐵店的新生
第拾柒店 來去新優美理髮廳,頂著復古髮型走清朝老街
第拾捌店 過度色彩的戲院,是到圓潭移民的短暫享受
第拾玖店 飯桌仔中的辦桌刀子師,小鎮的辦桌公司
第廿店 漢藥文化的延續,就是乾元的老配方
第廿壹店 美麗的樣貌,洋裁手工女裝的小鎮風光
第廿貳店 農村庄頭的大飯店:東南飲食部
第廿參店 該打的棉被,讓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跟它舒適相處
第廿肆店 小鎮的四大天王,搖擺著過往的特色產業
第廿伍店 傳承百年詩意與文學記憶的心影印房
第廿陸店 看戲人生,配商店街與冬瓜茶才有味道
第廿柒店 戰後老產業廊道,旗山太平商場大溝頂的故事
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小鎮經營——台青蕉的專門店行動
一日下港人旅遊路線建議
旗山專門店地圖
推薦序 繼續在家園翱翔 劉克襄
作者序
第壹店 走訪冰果室,品嘗農村社交
第貳店 又老又美更年輕,美瑩時裝是台灣產業轉型的方程式
第參店 小鎮的紡織產業鏈,多種賣布方法大公開
第肆店 看農具專門店演變,打鐵老店的永豐生活
第伍店 來去大和座,遊溪州戲院的光景踏尋
第陸店 手作皮箱,拎起一生的幸福
第柒店 米絞仔在小鎮的特別關係
第捌店 釘根蕉城的寫真館,來自基督的恩典
第玖店 放映一甲子!看洪新改的戲院人生
第拾店 洋牌樓在溪州廟口的醫生館
第拾壹店 分秒不差,喚人把握光陰的鐘錶職人
第拾貳店...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