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希望自己和孩子都有開開心心的人生,那麼不管孩子幾歲,也不管你幾歲,只要擁有正確的金錢態度和價值觀,就可以做到!
.如何教出有預算概念的孩子?
.如何提早讓孩子練習使用薪水?
.如何讓孩子學會取捨的藝術?
.孩子的教育費、自己的養老金怎麼籌備?
.全家如何齊心達成理財目標?
正確的金錢觀念,是致富的第一步,讓孩子學習到管理金錢的能力,將會一輩子都受用!
作者簡介:
蕭碧華
‧美國丹佛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畢。
‧曾任怡富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經理∕協理∕副總經理∕總經理、怡富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摩根富林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現任聯傑投資顧問公司負責人。
‧專長:企業管理、行銷業務、共同基金、投資理財。
‧她在怡和集團服務近20年,早期擔任怡和洋行總經理特助,1990年以後,陸續任職怡富投顧、怡富投信,以專業的財經背景、豐富的理財經驗,全程參與怡富投信一千多億資金的募集,並負責上百位VIP客戶,可以說是國內難得一見,資歷完整的女性經理人。
‧2002年,蕭碧華在怡富新成立的摩根富林明證券負責資源整合專案,提供客戶更多元的服務。
‧暢銷著作:《一本女人寫給女人的理財書》《一本女人寫給女人的理財書2【實戰版】》《提高身價的第一本書》(方智出版)《3000圓投資全世界》(高寶出版)。
章節試閱
part 1 小心!這些金錢態度,將影響孩子的未來
〈1 無法面對誘惑的孩子〉
大人:「只要你照著我的話做,我就買玩具給你。」
孩子:「好啊!」
只要是人,都會面臨誘惑──不管是有錢子弟或是貧窮出身。
誘惑會在任何場所出沒,如政治圈、企業圈,只要是人與人之間,都存在著誘惑。
誘惑會在各種年紀出現,因此,我們更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教他們面對誘惑。
孩子在小的時候,所面臨的誘惑來源很廣,有時候是同學之間互惠之下的結果,有時候是為了要拿到某些東西而接受誘惑;甚至有些孩子會受到類似賭博之類的誘惑,如果父母未及時察覺或引導,對孩子未來的影響是很大的。
有一次,在一個餐會上,我認識了一個人。和他聊天時,我才知道,他在求學時,就對下棋極有興趣,原本只是單純較量棋藝,卻認識了一些有心人,到後來,棋藝竟變成了博奕,也讓他愛上了這種以小博大的刺激感。
他告訴我,除了博奕外,他後來還「玩」過不少以小博大的投資,我一聽,這根本就是一種變相的賭博嘛!但是,看他說得那麼得意,我想,他大概已經很難脫離這種所謂的「賺一票」的刺激感。
果然如我所料,這位仁兄對於基金一點兒興趣也沒有,覺得報酬來得太慢;他對於理財規畫更沒興趣,覺得時間太長。
不久後,他告訴我,他真的開始在學投資,結果一聊之下,我發現,他所操作的投資工具還是不離期貨、選擇權這類一賠就很慘的高風險投資。
從他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他會選擇高風險投資,是小時候從博奕中養成的習性,父母們如果發現孩子對於賭博性玩具有極大的興趣時,真的該多多注意了!
除了平日多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外,我也會透過新聞,與孩子討論金錢態度。
近年來,有一個被報導得沸沸揚揚的事件,內容是一位台灣政治名人的親戚,常會有自動上門的好處,有些是廣告的代言,有些是別人自動捐錢給其相關的基金會或協會,有些是股票會漲的內線消息……。由於未申報稅又牽涉內線交易,最後搞到被起訴,求刑責還禍及全家。
有一天,我與女兒討論這則新聞,問她相不相信有這種天上掉下來的好處?她回答說:「我才不會那麼笨哩!天底下那有這種白吃午餐的好事?!」
其實,這一則事件,就是一個「無法拒絕誘惑」的例子,我不禁想,是否這位新聞中的主角,在孩童時候,是否有一些需求缺口未被滿足,導致今日的局面?
孩子想要的東西,在每個年齡都不盡相同,雖然我不贊成無上限的滿足孩子的要求,但也不會過度緊縮,以避免孩子面臨誘惑時,就被牽著鼻子走了。
附帶一提的是,有時候,當孩子想要某些東西時,父母不一定要用買的,而是可以尋求其他的資源,也是很不錯的方法(比如孩子如果很喜歡書,就多帶孩子到圖書館滿足他的讀書欲)。
最重要的是,父母平日若對孩子有所要求,也別用誘惑的方式來和孩子互動喔!
」
〈2 「蒐集」上癮的孩子〉
父母:「你到底要買多少本漫畫?」
孩子:「看這一套出到幾本,就買幾本!」
從速食店帶起的Hello Kitty布偶,到便利商店的磁鐵、各式公仔;從大人到小孩,都嗅到了這股蒐集風。
你家孩子,也有蒐集的習慣嗎?
我的女兒上了國中後,開始熱中蒐集漫畫書。
對於看漫畫這件事,我並不會持反對的態度,因為自己年輕時也會看漫畫,加上很多漫畫都能學到知識(如從《將太的壽司》中,可以了解如何做出美味的壽司;從《美味關係》中,又能看到法式美食的特色),我認為只要選擇得當,看漫畫並不會讓孩子變壞。
於是,我以自己的經驗值告訴女兒:「要看漫畫,到租書店看就好了,一小時六十元,速度快一點的話,一小時就可以看個兩、三本,還有飲料可以喝,蠻划算的。」
沒想到,女兒聽了我的建議後卻回答:「我看漫畫跟妳不一樣,我不但看故事情節,還會看漫畫家是怎麼畫的,兩個小時說不定才看得完一本,倒不如讓我花八十元買一本回家還比較划算。」
說的也是,每個人看漫畫的重點不同,我只看情節,愛畫畫的女兒卻連細節也看得一清二楚。基於這個原故,我同意讓女兒「以買代租」的方式看漫畫。
雖然如此,但我也沒忘了身為「零用錢提供者」該盡的責任──每次女兒買了漫畫後,我就會瞄一下,看看她都買了哪些漫畫。
三個月下來,我發現女兒會固定買某幾套漫畫,而,且這些漫畫都是還沒有完結的,這麼一來,往往讓讀者們意猶味盡,看完前一集就期待下一集出版,並恨不得一出版就趕快買到懷裡。
觀察到這個情形,有一次,當我又看到女兒捧著剛出版的漫畫在看時,也忍不住地問她:「妳要買到多少集?」
女兒一邊看著漫畫,一邊篤定地告訴我:「看這一套漫畫出幾集,我就買幾集。」
聽到女兒這樣回答,我很擔心女兒會將所有的零用錢都拿來買漫畫,變成漫畫奴,並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女兒看到很多漫畫,且不一定非得要用買的才行。
於是,在一個假日,我帶著女兒到台北市圖中崙分館的「漫畫圖書館」,這是一所專為愛看漫畫的人所設的圖書館,館內有萬冊之多的漫畫,我心想,這麼一來應該可以滿足女兒看漫畫書的興趣了吧!
沒想到,女兒在巡過館內漫畫之後告訴我:「這邊的漫畫都比較舊。」
可想而知,下一次她也不會再來了。
後來,我得知朋友讀大學的兒子也是日本漫畫迷,並買了很多的漫畫,所以就帶著女兒到朋友家。
拜訪結束後,女兒還是搖頭說:「他的漫畫是綜合月刊,有些故事我不喜歡,而且是日文,我也看不懂。」
於是,女兒的購買漫畫計畫,就這樣持續進行著。
過了幾個月後,我實在看不下去,又再度開啟金錢話題,與女兒討論她的零用錢是否用的得當。
」
「妳一個月的零用錢是四百五十元,每個月如果固定買1∼2本,也很傷!」我提醒女兒。
剛開始,女兒對於我的提醒有點不高興,但因為我數次與女兒討論相關話題,漸漸地,女兒也發現以她買漫畫的速度,真的會讓零用錢很「傷」,所以開始尋找變通的方法。
像是,蒐集還是可以繼續,但是不見得每一套都要一發行就購買,她會從五套中選出兩套來買,其餘的三套就先向同學借,並留待漫畫展有更多優惠時再買。
女兒也發現,同學們喜歡蒐集的系列不盡相同,有的人喜歡的是俊男美女的愛情故事系列,有的人喜歡酷一點的戰鬥系列,所以她也會找一套自己喜歡蒐集、但與別的同學不重複的系列,如此就可以和同學們交換看。
更妙的是,在同儕中,也有同學的家長絕對禁止孩子買漫畫,一旦發現,漫畫書就會被立刻丟掉,其中一位同學就是因為臥室沒空間可藏漫畫,最後只好以五折的方式將漫畫書賣給女兒。
孩子難免會喜歡蒐集某種東西,此時也正是教育孩子金錢觀念的最佳時刻,我的建議是不要一味地否決、也不要毫無上限地支持,前者很可能讓孩子在經濟自主、有機會自由刷卡時,就過度消費;後者會讓孩子虛索無度、胃口愈養愈大。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孩子預算,讓孩子來學習如何支配金錢。
蒐集,不見得不好,因為很多人從蒐集中學習到專業知識,甚至經營蒐集品。但如果你家孩子已經蒐集上癮,那可得小心,因為,孩子很可能已經被廠商「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了自己。
父母照過來──從蒐集看與趣
一旦發現孩子開始蒐集某樣東西時,父母們也不必立刻禁止,而是觀察一下,你家寶貝為什麼要蒐集?孩子的蒐集是否可以發展成專長?
我有一位朋友的女兒很喜歡蒐集精品,不但對於品牌的故事琅琅上口,也可以準確地說出精品特色,後來,朋友就鼓勵她的女兒去學習精品管理。
蒐集到後來,也很可能成為一種經營,就像是「袖珍博物館」中所陳列的娃娃屋,原本只是主人單純的喜好,後來因為夠多、夠精緻、夠特別,他將這些蒐集最後放在博物館對外分享並收費。
也有人蒐集成精,並具備獨特的眼光,在網路上面以高價賣出蒐集品……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的孩子一看到DIY的手工藝品材料就手癢嗎?
說不定將來,你家就有一位手工藝大師喔!
part 1 小心!這些金錢態度,將影響孩子的未來〈1 無法面對誘惑的孩子〉大人:「只要你照著我的話做,我就買玩具給你。」孩子:「好啊!」只要是人,都會面臨誘惑──不管是有錢子弟或是貧窮出身。誘惑會在任何場所出沒,如政治圈、企業圈,只要是人與人之間,都存在著誘惑。誘惑會在各種年紀出現,因此,我們更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教他們面對誘惑。孩子在小的時候,所面臨的誘惑來源很廣,有時候是同學之間互惠之下的結果,有時候是為了要拿到某些東西而接受誘惑;甚至有些孩子會受到類似賭博之類的誘惑,如果父母未及時察覺或引導,...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