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與疏離是什麼?
過去關於孤獨的研究,大多定義為較負面的心理表現,
近些年則轉變成個人正向追尋的課題;
過去受他人影響而被動接受的疏離,則逐漸變成個人主動的體現。
孤獨與疏離,是每個時代必然存在的感受嗎?不同的階段又是什麼原因造成孤獨與疏離?如何透過文本閱讀進一步了解這兩課題呢?本書將以臺灣現代小說為例,藉由分析不同時代背景的小說,來看角色們在孤獨與疏離課題上的表現以及時代心靈如何轉變,期待提供讀者另一看待孤獨、疏離與時代心靈的視野。
本書以分析台灣現代小說中主角對孤獨與疏離的表現來透視心靈在時代的轉變,提供讀者新的小說閱讀視野。
作者簡介:
鍾文榛
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畢業
故鄉在彰化的桃園人,目前被臺東的土黏著。
閒暇時會寫一些故事,多的時間陪孩子算數。
有些編輯刊物的經驗,較擅長的是拼湊文字。
夢想是開一間咖啡屋,然後陪孩子一起寫書。
章節試閱
康來新曾在〈隨風而散―試論臺灣現代小說中的失落感〉一文中提到:二十世紀文學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孤絕與失落,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各有各的文學孤絕與失落,也各有各的形成因素。根據存在心理學家梅(Rollo Reese May)提出「人自由選擇的可能性越多,產生的焦慮也就越多」的說法,可以知道: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工商業的繁榮、文學藝術的多種運動和創新雖然給社會帶來進步,但是眾多的學術理論讓人一時難以適應,在難以找到穩定、整體和全面的觀點,且釐不清自己所以存在的最終目的,間接也會產生疏離和孤獨的狀況。臺灣所面臨的不只是西方影響所造成的迅速發展,還牽涉到一路過來的殖民背景,在東西文化衝突下的臺灣人民在孤獨與疏離兩大課題中會如何表現,以及在了解兩文化間的差異後,能如何面對未來可能遇到的孤獨與疏離,成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本研究的「概念設定」涉及的內容為「孤獨、疏離、時代心靈、臺灣現代小說」以及「正向型孤獨、負向型孤獨、高處不勝寒型孤獨、心理疏離、社會疏離、文化疏離」二概念。研究中所使用的「孤獨」(Solitude)係指個人主觀自覺與社會隔離的孤立心理狀態;本體特徵為「自主性的獨處」、「意識中沒有他人涉入」、「帶有反省性(或將觀察到的事物賦予新的意義)」;類型可分為(一)正向型(自我察覺的/主動的追求);(二)負向型(被人劃分的/被動的接受);(三)高處不勝寒型(規範程度不符個人需求)。來自孤獨的「疏離」則是指既有主體自身經驗的疏離感又含有異己概念的表現,其牽涉到的層面有三:(一)心理;(二)社會;(三)文化。
臺灣現代小說前階段所描繪的時代心靈,從早期先民橫渡黑水溝,歷經千辛萬苦到臺灣的開拓時期,離家背井、拋家棄子導致他們既無奈又無助且在工作之餘特別想念家鄉種種的心;到日本據臺的殖民時期,整個臺灣本土文化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強烈影響,小自名字的修改,大至教育思想、政治經濟接受衝擊,轉成悲傷、愁苦、抑鬱的心;一直到國民政府來臺,反攻大陸的口號頻傳,離鄉背井的沈鬱蒼涼。人民一方面剛從日本人手中脫離,一方面又得適應接手的國民政府,再者還要背負反共的使命;從日據的殖民陰影到消除再到與同族的謀合,整個臺灣前階段的心靈在膨脹的解放感和對祖國統治者的質疑與批判下,是徬徨、無助且迫切渴望明確定位的。
自古以來一直很難表現出民族性格的臺灣,一直到日治後才開始出現試圖表達自己觀念和思想的「臺灣文學」,也因為文學剛萌芽,導致臺灣現代小說前階段在孤獨的表現多在正向型與負向型之間游移。整體來說,小說家著筆的重點在於個人民族意識的體現、以及個人在大環境中所感受到的變遷,所以筆下的小人物們雖然也會有自身情感所引發的孤獨(感情因素、角色扮演的責任等等),但更多的孤獨是小人物們急著想擺脫控制、脫掉歷史包袱、抗拒外來同化這種因為大環境變動所造成的(身在異鄉、西方文化衝擊、政治立場因素等等),所以很少回歸自身檢視、或企圖跳脫群體的孤獨出現。
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面對臺灣逐步現代化,以及被外國經濟文化侵略的不適應,在臺灣現代小說前階段中,可以發現有思想落差所造成的疏離(例如日治時期受日本教育,但出了學校後卻和傳統社會的觀念有落差、受西方教育後,在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產生矛盾);或因為新體制造成差距所產生的疏離(鄉下農民想著如何存更多錢過日子,都市居民想著如何花費金錢滿足自己)(文本舉例詳見第五章)。總體來說,前階段的小說中可以看見的疏離多為人際的、社會觀念轉變所造成,以及傳統與新興的利益概念間的疏離。
臺灣小說一直以來不管如何蛻變,大致都是以反映時代、社會趨勢,同時代表臺灣民眾抒發心聲,藉由描寫小市民悲歡離合的真實生活來給民眾帶來重溫生活經驗的機會。例如二十世紀五○年代小說的反共懷鄉、六○年代的西化和前衛、七○年代的鄉土化,儘管呈現的面貌不相同,但大多小說都能反映一種時代性的「共識」。到了多元化、寬容、自由的八○年代,在繁忙、多歧的現實臺灣工商業社會型態之下,物質的追求、經濟的壓力等等,看似豐富多元的社會反而更讓人有迷失的感受。有為了擺脫社會標籤束縛,轉而追求對自我的認知的人,在脫離社會規範的情況之下,與他人/團體/社會產生了疏離,導致個人感到孤獨;也有在西方思潮裡翻滾,但卻無法在傳統文化中找到平衡的疏離;更有體認到自身所需與他人不同,而游離出規範之外的孤獨出現(文本舉例詳見第六章)。整個後階段文學中可以看見的孤獨與疏離來自於「我們只要還有一天需要和別人接觸,疏離就註定存在,個體也註定是孤獨的」,這種從個體概念而起的轉變,是有別於前階段迫切想入世的。
將命題進一步運用於學校語文教育、讀者與創作者、整體社會等三方面,可以為語文教育增添新的教育內容,提供教師透過文本閱讀的引導,幫助被疏離或在團體中感到孤獨的學生了解自身與他人有距離的可能原因;又理解造成孤獨及疏離的原因,也同樣可以幫助讀者日後在面對不同文化衝擊之下,能不再感到徬徨與茫然;對作者創作來說,則可以將本研究所統整出的時代背景以及對人物心靈影響作為借鏡,思考如何讓小人物在文本中的美感不再只是文化衝突下的「悲壯美」,而進一步創作出回歸民族精氣化生「由悲轉喜」的故事;本研究的最後,利用文化五個次系統來說明西方創造觀型文化與我們氣化觀型文化本質上的差異,是希望提供學者另一個看待現代化及社會變遷的角度。文化的交流並非只是一味的仿效,在釐清本質的前提之下,才能更有效的討論文化並存或相互借鏡的可能。
康來新曾在〈隨風而散―試論臺灣現代小說中的失落感〉一文中提到:二十世紀文學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孤絕與失落,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各有各的文學孤絕與失落,也各有各的形成因素。根據存在心理學家梅(Rollo Reese May)提出「人自由選擇的可能性越多,產生的焦慮也就越多」的說法,可以知道: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工商業的繁榮、文學藝術的多種運動和創新雖然給社會帶來進步,但是眾多的學術理論讓人一時難以適應,在難以找到穩定、整體和全面的觀點,且釐不清自己所以存在的最終目的,間接也會產生疏離和孤獨的狀況。臺灣所面臨的不...
作者序
常常,會覺得跟不上別人的腳步。夢境與生活皆如此。
在大多數時候的夢境裡,除了慘澹的黑白光影之外,他人的身影總是和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可以清楚聽見對方叨叨不斷的話語,告誡著我應該要更合群一些或是要遵守什麼遊戲規則之類的,隱約知道自己想要反駁些什麼,往往卻只有感覺到自己在內心裡很抗拒,實際上卻說不出任何一句話來,只能很努力的癟住嘴唇讓自己不發出絲毫聲音。是這般連作夢都可以感覺到自己被什麼東西排除在外,一直被推開又不被接受般的孤伶伶,連自己都感到匪夷所思。
其實自己並不特別,就和大多數人一樣,朝九晚五的工作、閒暇時刻就聚會談些不著邊際卻也不影響生活的話語,然而這般沒有太多脫序演出的自己,很容易在人群中突然陷入放空的情境;也不是不專心聽別人講話,只是很容易覺得自己像旁觀者在看無聲電視一樣,別人的嘴開開闔闔的說著些什麼,而自己的思緒卻天馬行空的翱翔去了。過去只覺得自己好像不太對勁,可是到底哪裡出了狀況導致自己會這樣,卻又說不上來。
後來,在著手進行孤獨與疏離在臺灣現代小說中存在的可能這一課題的研究後,我才知道自己只是在孤獨的情境裡游移,因為想要符合社會所賦予的角色期望(當個好孩子,做著一份看似穩定的工作,與他人分工合作讓社會變得更美好之類的),又想要做自己(想大聲喧鬧就放開心去做,想體驗什麼就去經驗,不需要顧慮他人眼光或社會可能的評價),在這二者間來來去去還沒能拿捏到分寸,也尚未能滿足自我內心的情況下,才會這樣感到矛盾,以及與他人有所疏離。
僅以本書獻給與我有同樣經驗或對孤獨與疏離兩課題有興趣的你。
也許,能幫助您了解一些什麼也說不定。
常常,會覺得跟不上別人的腳步。夢境與生活皆如此。
在大多數時候的夢境裡,除了慘澹的黑白光影之外,他人的身影總是和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可以清楚聽見對方叨叨不斷的話語,告誡著我應該要更合群一些或是要遵守什麼遊戲規則之類的,隱約知道自己想要反駁些什麼,往往卻只有感覺到自己在內心裡很抗拒,實際上卻說不出任何一句話來,只能很努力的癟住嘴唇讓自己不發出絲毫聲音。是這般連作夢都可以感覺到自己被什麼東西排除在外,一直被推開又不被接受般的孤伶伶,連自己都感到匪夷所思。
其實自己並不特別,就和大多數人一樣,朝九...
目錄
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其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孤獨與疏離
第二節 現代小說中的孤獨與疏離
第三章 孤獨相關的課題
第一節 孤獨的界定
第二節 孤獨的本體特徵
第三節 孤獨的類型
第四章 疏離的來源與面向
第一節 疏離的界定
第二節 疏離來自孤獨的概況
第三節 疏離的三種面向
第五章 臺灣現代小說前階段所透顯的孤獨與疏離
第一節 臺灣現代小說前階段中的時代心靈概況
第二節 負向型孤獨與正向型孤獨的綜合體現
第三節 心理疏離與社會疏離的交錯展演
第六章 臺灣現代小說後階段所透顯的孤獨與疏離
第一節 臺灣現代小說後階段中的時代心靈概況
第二節 正向型孤獨與高處不勝寒型孤獨的相衍體現
第三節 心理疏離與社會疏離的紛繁展演
第四節 文化疏離的內化與迴圈呈示
第七章 相關研究成果的運用途徑
第一節 為語文教育增添新的內容
第二節 提供讀者認知及作者創作的借鏡
第三節 作為學界重振自我所屬文化系統的憑藉
第八章 結論
第一節 要點的回顧
第二節 未來研究的展望
參考文獻
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其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孤獨與疏離
第二節 現代小說中的孤獨與疏離
第三章 孤獨相關的課題
第一節 孤獨的界定
第二節 孤獨的本體特徵
第三節 孤獨的類型
第四章 疏離的來源與面向
第一節 疏離的界定
第二節 疏離來自孤獨的概況
第三節 疏離的三種面向
第五章 臺灣現代小說前階段所透顯的孤獨與疏離
第一節 臺灣現代小說前階段中的時代心靈概況
第二節 負向型孤獨與正向型孤獨的綜合體現
第三節 心...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