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以「思想」為名的刊物,不能不強調思想的歷史性格;思想藉著歷史存活、在歷史中生長。純粹的「當下」,只是一堆莫名的事實。將當下放進歷史之中,事實才有來龍去脈、取得面貌和意義,才可能理解,思想才有立足和施展的餘地。所以,思想要生根發枝,首先要喚醒與正視歷史意識。不過,歷史意識談起來不會都這麼從容動人。上
個世紀八十年代,聯邦德國的文化界與史學界,針對納粹階段的德國史,爆發過一場激烈而重要的「史學家論戰」。論戰中間,一位保守派史學家留下一句名言:「在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度裡,誰提供記憶、塑造概念、詮釋過去,誰就贏得了未來。」──歷史具有決定性的政治功能,沒有人會否認。
在近年台灣,如何敘述和詮釋近代歷史、如何編纂歷史教科書、如何評價歷史人物,不斷引起爭議和衝突,不正足以說明歷史與政治的緊密關係嗎?面對這種狀況,「歷史意識」與政治的關係,當然值得一探。
目錄
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 吳乃德
當穆罕默德遇上言論自由 陳宜中
追蹤狡猾的非理性 約翰‧唐恩
召喚沈默的亡者:跨越國族歷史的界線 沈松僑
當代台灣歷史論述的雙重挑戰 王晴佳
歷史意識是種思維的方法 周樑楷
也論市民社會和公共領域:兼評李丁讚等所著《公共領域在臺灣:困境與契機》郝志東
期待內在批判的璀璨未來:評《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 湯志傑
百年前的台灣旅客:梁啟超與林獻堂 謝金蓉
水龍頭的普世象徵──國民黨是如何失去「現代」光環的? 鄭鴻生
台灣人文寓言:國家哲學院 陳正國
對談 去殖民與認同政治:訪談《成為「日本人」》作者荊子馨 柯裕棻
福山論「新保守主義之後」 鍾大智
施琅連續劇爭論與中國大陸政治文化 成慶
香港《二十一世紀》施密特專輯 李國維
兩位女性主義元老的生死恩怨 李樹山
密爾兩百年紀念 陳毓麟
俄國哲學史新論 彭淮棟
加拿大學者在北京教政治哲學 廖斌洲
美國學院左派的自殘 鍾大智
哈伯瑪斯談知識分子的覺察能力 魏楚陽
追尋一個消逝的年代:《八十年代訪談錄》 楊羽雯
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 吳乃德
當穆罕默德遇上言論自由 陳宜中
追蹤狡猾的非理性 約翰‧唐恩
召喚沈默的亡者:跨越國族歷史的界線 沈松僑
當代台灣歷史論述的雙重挑戰 王晴佳
歷史意識是種思維的方法 周樑楷
也論市民社會和公共領域:兼評李丁讚等所著《公共領域在臺灣:困境與契機》郝志東
期待內在批判的璀璨未來:評《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 湯志傑
百年前的台灣旅客:梁啟超與林獻堂 謝金蓉
水龍頭的普世象徵──國民黨是如何失去「現代」光環的? 鄭鴻生
台灣人文寓言:國家哲學院 陳正國
對談 去...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