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從自然中成長的人生 文/柯倩華(兒童文學工作者)
1918年,西方傳記文學經典「The Education of Henry Adam」正式出版,它被公認為「Education」類型的作品樹立了最佳典範,其特色之一是內容上交織三個部份:個人傳記、教育養成(bildungsroman,指以年輕主角在道德、心理和智性上的發展為主旨的小說)及對某個時代的評論。
《少年小樹之歌》的英文原名是「The Education of Little Tree」,將此類型作品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它敘述在美國三○年代間,名叫「小樹」的查拉幾族(Cherokee)印地安小男孩,在爺爺奶奶的山間木屋中長大的故事。雖然它其實並非真實的事件,而是作者在自己的查拉幾族祖父身邊時,四處收集來的故事和教導融合而成。但書中對人物個性的刻劃,對印地安精神和智慧的闡釋,及對那個時代的同情和瞭解,會使讀者隨著像山澗般清新的文字,和不斷令人驚奇的意象,一步步進入那個森林、風和山一起歡迎小樹的世界,而發現像自然的規則、生命、愛、尊嚴一樣再真實也不過的東西。
作者在二十一個章節之中,精巧而有次序的鋪展動人的教育計劃,包括自然、社會人際、語文、數學、宗教等等。當小樹學到體會事物內在的「精神的心靈」後,他不再只模仿大人的身教示範,而開始自己親身嘗試各種鍛鍊,成功的逃避了追捕,卻又被騙走了辛苦的積蓄。在這些前進和跌倒之間,他不只變高變壯;他的心靈,對自然和人世的瞭解及尊重,也都長大了。爺爺奶奶以智慧等待他的腳步,因為教育,也因為愛。而他們知道,「愛和瞭解是完全相同的事」。
書中多處對「語言」、「文字」提出批判性的看法,值得追求真實和文明的人予以深思。這也提醒讀者,閱讀時不能急著翻閱「發生什麼事」,而要學習品嘗「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像小樹一樣去「感受內在」,像爺爺奶奶一樣沈默,因此聽的更清楚、更寬廣、更深刻。或許就能明白書中的第一首歌,而相信仁慈會給予生命的力量。
從這本書中走出來,紛擾嘈雜的心靈會像「林間的生命逐漸甦醒過來」。然後,大人對待小孩時,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大人談教育環境時,會先整理自己的內在生命人格。對小孩而言,在這個不完美的現實中,這本書讓他們經歷一段「人」的教育,或許也就能相信:成長,可以是高尚而有尊嚴的歷程。
●大自然的生命脈搏與人的生存之道 文/李潼(少年小說作家)
《少年小樹之歌》是印地安少年小樹的成長之歌,也是一支少數民族的生命詩歌。這支旋律跌宕起伏、節拍急緩有致的少數民族生命史曲調,時而如悠緩清流撫觸著人心,時而如墜崖激湍撼震性靈。在當今過度機械化的二十世紀末世界,它歌詠出的自然聲籟是超種族、超地域的,讓人不能抗拒地靜心聆聽,也在享受之餘,開拓了省思的空間。
《少年小樹之歌》描寫三○年代美國東部查拉幾山一位印地安少年孤兒的故事。
名叫小樹的少年投靠他以釀造威士忌酒為生的爺爺和「邦妮蜜蜂」奶奶。故事中,兩位有趣的老人和來去自如的叔伯們給了「小樹」最有尊嚴的愛,也以他們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敬愛自然的生活態度和玄奇無比卻千真萬確的種種往事,給了少年「小樹」成長的自信和勇氣。
在白人大量移墾美洲後而成為少數民族的印地安早住民,他們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的遭遇,有著驚人的相似。他們因敬重自然法則而樂天知命,以近乎「無為」的作為來生涯規劃,一旦面臨將世間任何有形物質與無形精神都可以商品買賣的外來新移民,簡直束手無策。
然而,少數民族以自然生態為生命法則的信念,他們洞察過人性後的寬容,其實才是寄居地球的人類能與大地萬物和諧共存、與人們共築的寶貝!「人類也像蜜蜂一樣,總是貪取多過自己需要的那一份東西,他們從別人那兒奪取,戰爭便發生了。爺爺為他認識的每一隻野獸和畜養的牲口取名字,他的朋友和晚輩也以動植物命名:「松樹比利」、「柳樹約翰」、「浣熊傑克」,這些動植物名號的友人的是非對錯、美醜善惡,爺爺也以自然生態的運作去理解與同情。因此,在《少年小樹之歌》裡,我們看見了他們祖孫三人謙卑地向自然學習,依附自然生活的日子;他們從不在春夏之際的動物交配期設陷阱獵捕,因為「世上沒人能同時兼顧追尋伴侶和為生存奮鬥,動物也是一樣。
《少年小樹之歌》對於正努力探索這世界真貌的青少年,是一本不可遺漏的人生啟蒙書,不論對於文字閱讀習慣深或淺的青少年朋友,它都同樣散發強烈的吸引力,當然,你得先翻開書的第一頁,聆聽它的第一個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