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從電影創作中叩問,
「真正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對我來說虛構內容也是描繪一個人的人生,在作品中呈現充滿皺褶的真實感。」
──是枝裕和一本是枝裕和完全解析手冊!▸為求演員的真實表現,拍攝電影時,導演不給劇本!?
▸追求真實的演技,究竟是專業演員好?還是素人演員好?
▸電影裡頭的各式料理,原來是導演年少時期的真實經歷!
是枝裕和從拍電視紀錄片開始他的電影之路,憑藉著《小偷家族》獲得金棕櫚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被尊稱為日本國民導演的他,在這本《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當中,談及他對「電影」、「家庭」、「思考媒體」等議題的思考,以及影響他生命的66部電影,當中不僅回顧是枝裕和的個人歷史,也呈現他的創作靈光與世界觀。
本書特別收錄他從未面世的隨筆、與演員蒔田彩珠的書簡往返,以及主演《小偷家族》的樹木希林、法國影后茱麗葉‧畢諾許、電影評論家蓮實重彥等人的專文,寫下他們眼中既沉靜也熱烈的是枝裕和。書中同時附有六十餘幅珍貴照片、是枝裕和年表與作品解說。
【名家推薦】馬欣 作家、影評人
詹正德 資深影評人
鄧小樺 作家、文化評論人
鄭秉泓 影評人
龍貓大王通信
【推薦語】「本書以各種方式蒐集來自各方的觀點,帶領讀者及影迷們鉅細靡遺地認識是枝裕和與他的電影,既有深度訪談及評論,也有豐富的人情及花絮,以及拍片時的場外故事。唯一的缺憾是缺乏臺灣觀點,而是枝裕和的拍片起點跟臺灣有很大關係,如果你喜歡是枝裕和,並且對他的電影有自己的觀點,這本書是個很好的印證。」
──詹正德,資深影評人
「這本書是觀賞是枝裕和電影、理解他的創作脈絡,非常好的一個入口。我們從書中不只認識拍電影的是枝裕和,還窺看了現實的是枝裕和,一個既霸氣又謙卑、說故事和講述個人經歷同等精彩、永遠帶著批判角度的創作者,而且他絕對是不折不扣的影迷。要理解是枝裕和的電影宇宙,且讓我們一起從這裡開始吧!」
──鄭秉泓,影評人
「《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要你忘記國際影展給他的那些榮耀,剖開是枝裕和導演的經歷與作品,讓我們看到這位自稱「不是電影狂」的導演的創作理路。他電影裡那些大片空白,原來來自維克多‧艾里斯與侯麥的不言自喻;他下次想拍家庭裡的性愛關係;而得到影壇最高榮譽的他,甚至至今還不覺得有成為電影人的實感。不同於是枝那些沉默是金的電影,這本書豐富喧鬧地像場以是枝裕和為名的祭典。」
──龍貓大王通信
作者簡介:
是枝裕和
電影導演,電視製作人。1962年6月6日生於東京。從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文藝學科畢業後加入TV MAN UNION製作公司,主要協助紀錄片的拍攝。1995年執導《幻之光》正式出道成為電影導演,驚艷國際影壇。2018年5月,以《小偷家族》入選第71屆坎城影展主競賽片項目,最後獲得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是坎城影展自1955年設立金棕櫚獎以來,繼黑澤明、今村昌平後,第三位獲得該獎項的日本導演。
譯者簡介:
涂紋凰
輔大譯研所畢業。曾任職日商,現為專職譯者。
喜歡推理小說,永遠都在規劃下一次旅行。
賜教信箱:qtu2011@gmail.com
章節試閱
特別專訪
66個打造是枝裕和的作品
喜歡上電影、影像作品的過程,和我現在製作的作品完全是兩回事耶。小時候很喜歡,但現在回頭看卻疑惑「這哪裡有趣?」的也不少。這次就來聊非優等生選片方式如何?聊至今我看了哪些電影之類的。不過,大部分都是在我成為製作者之前的東西就是了。譬如那些有點無聊、電影史上無足輕重,在小學、國中、高中、大學時代受到影響的電影。
那就從最初看的第一部電影開始吧!我第一次看電影是在池袋東口的戲院,還有印象的電影是迪士尼的《飛天老爺車》(1961年製作.1961年發行)。印象中應該是和《木偶奇遇記》一起上映,不過可能是我記錯,或許是不同時間去看的。電影的內容是在說奇怪的科學家發明很多神奇的東西。譬如說發明彈性很強的橡皮圈,然後貼在籃球選手的鞋底,讓選手可以跳很高進球得分之類的。應該屬於科幻喜劇類的電影吧!我當時是站著看。戲院裡有很多客人,大家一起哄堂大笑,我記得我是從人群的隙縫中看完這部片。大概是我小一的時候吧?1969年左右?我不確定是哪一年去看的。那就是電影院初體驗。還有《木偶奇遇記》我記得是被鯨魚吞進肚子裡的故事。海浪和被鯨魚吞進去的畫面讓我印象深刻。
我是個很普通的孩子。沒有什麼每週去看電影的習慣,家裡的經濟條件也沒那麼寬裕,我家並不是文化素養豐富的家庭,所以一切應該只是碰巧而已。我母親說她年輕時每週都去看電影。因為是結婚之前,所以已經是二次大戰前的事情了。我母親似乎在戰後也經常跟著哥哥去看電影,直到結婚為止。她以前在有樂町當銀行行員,銀行關門之後就想著:「那今天要看什麼好呢?」母親似乎因為雙親早逝,所以很受大哥寵愛。
雖然不能常去戲院,但因為母親喜歡看電影,所以如果有什麼節目的話,晚上就會一起在家裡看電視。那應該就是我第一次接觸電影。當時很多電影都重新配音,只有在NHK播放的時候會上字幕,其他基本上都是日語配音。
那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希區考克。母親很喜歡瓊.芳登,所以會看她主演的《蝴蝶夢》(1940年製作.1951年發行)等影片。她也喜歡英格麗.褒曼,雖然不是希區考克的劇本,但也會看《北非諜影》(1942年製作.1945年發行)。大家可能會覺得意外,不過我最初看的都是這種黑白的好萊塢老電影。《蝴蝶夢》、《深閨疑雲》(1941年製作.1947年發行)、《煤氣燈下》(1944年製作.1947年發行)、費雯.麗的《魂斷藍橋》(1940年製作.1949年發行)。我和母親一起看了這些電影。
再來印象比較強烈的就是希區考克的《鳥》(1963年製作.1963年發行)。應該是我小學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而且還因為受劇情影響太深,去上學的時候一直在注意鳥(笑)。那對小孩子來說真的很恐怖。不知道身邊的烏鴉什麼時候會襲擊自己。那部片真的具有改變日常風景的力量。總之,那部電影讓我不得不在意上學途中的風景和學校裡的遊樂設施。《鳥》算是比較近期的,小時候很多電影相較之下都滿驚人的。我小時候有很多像《火燒摩天樓》或《1975年國際機場》這類的電影。
我很喜歡科幻片,所以把電視上播映的《聯合縮小軍》(1966年製作.1966年發行)等電影全部看過一遍。
後來小學高年級的時候,迷上《人猿星球》(1968年製作.1968年發行)。這也是電視上的配音版本。畢竟那時還是小孩,完全不知道那就是地球,看到最後一幕沙灘上露出半截自由女神像的時候非常震驚。我還記得隔天還在學校問朋友:「你昨天有看《人猿星球》嗎?」
現在很難想像,但不知道為什麼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迷上卻爾登.希斯頓了。一定是他太帥了。想到那個渾身肌肉的共和黨支持者的下場,就覺得和自己格格不入,但我竟然有賀芳書店刊行的電影明星彩色相簿《電影相簿》。後面還附有採訪內容,我小時候曾經買過這種書呢。我記得我還會收集《Road Show》、《SCREEN》等外國雜誌的剪報。還有《賓漢》(1959年製作.1960年發行)和《十誡》(1956年製作.1958年發行)等電影。《賓漢》真的很震撼,那時候好喜歡卻爾登.希斯頓喔。
從這部片開始,同時代的電影進入美國新浪潮。雖然都是在電視上看的,但《虎豹小霸王》(1969年製作.1970年發行)的勞勃.瑞福、保羅.紐曼、凱瑟琳.羅斯都是當時我心目中的大英雄。最後一幕是勞勃.瑞福和保羅.紐曼衝出來之後被殺,以定格動畫的方式結束整部電影,我還把黑白電影海報貼在房間裡。片中有凱瑟琳.羅斯和保羅.紐曼騎腳踏車的場景。但凱瑟琳.羅斯已經和勞勃.瑞福在一起了。保羅.紐曼應該也喜歡凱瑟琳.羅斯,所以才會和她一起騎腳踏車。還記得背景音樂是《Raindrops Keep Fallin' On My Head》,我很喜歡這個配樂 。
這個時期我應該也看了《畢業生》(1967年製作.1968年發行)和《我倆沒有明天》(1967年製作.1968年發行)之類的電影。 《午夜牛郎》應該是我長大一點之後才看的,不過當時就已經受到美國新浪潮的洗禮了。
不知道為什麼我最著迷的是《日為吾兄 月為吾妹》(1972年製作.1973年發行)。這可不是美國新浪潮的電影,而是義大利電影。這應該是我在小學六年級或國中一年級時看的電影,是一部描繪聖方濟各亞西西這位聖人的傳記電影,由法蘭高.齊費里尼擔任導演。在迷上這部電影之前,我看過法蘭高.齊費里尼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應該是在那個時候喜歡上奧莉薇.荷西。因為奧莉薇.荷西我注意到導演,所以看了導演的另一部作品《日為吾兄 月為吾妹》。這部電影描述出生在放高利貸商家的兒子,上戰場回來之後改變了人生觀,把父親家裡從貧苦人家搜刮來的大量衣物從窗戶丟出去,最後裸著身體創辦了托缽修會。這是一種對天主教極權化、搜刮信徒財物的反動,他們不建教堂,而是托缽到每戶人家乞食。聖方濟各亞西西在日本也很受歡迎。在那很久之後,羅伯托.羅塞里尼的《聖方濟之花》(1950年製作.1991年發行)把聖方濟各這個角色塑造得更加有趣,我知道他拍得更好,但我是因為法蘭高.齊費里尼才注意到這個角色的。《日為吾兄 月為吾妹》這部片裡唐納文的歌非常好聽,一出DVD我馬上就買了,直到現在我都很喜歡。我小學的畢業紀念冊裡,喜歡的電影應該就是寫《日為吾兄 月為吾妹》。大概是把滿身肌肉的卻爾登.希斯頓和托缽修會的《日為吾兄 月為吾妹》都一起寫上去了。
同時期我更迷電視。譬如放學回家之後的傍晚,日本電視台重播的青春偶像劇系列。剛開始應該是和姊姊一起看的。像《What's the Youth?》(1965〜66年)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看,應該是因為這樣迷上連續劇,後來我自己愛看的是《給媽媽》(1975〜77年)和《滿是傷痕的天使》(1974〜75年)。啊,在那之前我應該先迷上了東芝日曜劇場才對。我是很罕見每週都準時收看東芝日曜劇場的小學生。那些內容對小學生來說並不有趣,簡而言之是不怎麼紅的家庭劇。因為大家都去看《太陽的微笑下》(1972〜87年)。當然,我也有看《太陽的微笑下》,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東芝日曜劇場。應該是因為在那之前看過《謝謝你》(1970〜75年)、《蘿蔔花》(1970〜77年)、《大膽媽媽》(1968〜72年)這類的家庭劇。所以我是在沒有注意到作家的情況下,遇見向田邦子的作品。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會喜歡這種電視劇。當然我也很喜歡《時間到!》(1970〜90年)和《寺內貫太郎一家》(1974〜2000年)等久世光彦先生的系列作品,只不過更喜歡非常保守的東芝日曜劇場就是了。
其中有幾部作品我還有印象。譬如《拖曳賽馬》(1973年),這是一部以北海道拖曳賽馬為題材的電視劇,小林桂樹和八千草薰演夫妻,是個很棒的故事。八千草薰很可愛。那應該是我國中的時候吧?這個時期,有個名為HBC北海道放送的地方電視台,該電視台以倉本聰的劇本定期製作單集電視劇。應該是正逢倉本先生在東京和NHK有爭執,中途離開正在拍攝的大河劇,之後移居札幌的時期吧。正好碰上他逃到北海道的時候。這個時期製作的單集電視劇很有趣。《拖曳賽馬》就是其中一部。我還依稀對內容有印象。雖然還有《啊!新世界》、《當氣球上升時》等名作,但之後重新再看一次也不覺得有什麼,以作品的品質來說可能比較差,但同時代我看完還留下印象的只有《拖曳賽馬》。
接著,由八千草薰和大瀧秀治主演的《我家老爺》(1975〜81年)系列是以北海道警察為主角的連續劇,這一部我也很喜歡。
好像光聊東芝日曜劇場時間就要結束了呢。之後山田洋次先生還寫了幾部東芝日曜劇場的戲,應該是我小時學的時候,有一部由渥美清主演的《放蕩一代子》(1973年),是以落語為主題、單集完結的電視劇。這也是一出DVD我就馬上去買了。我沒有看「阿寅」的習慣,所以第一次認識渥美清是因為《放蕩一代子》這部戲。這部戲真的非常有趣。
這部戲大概是在國中的時候看,到了高中、大學便開始追向田邦子、山田太一、倉本聰等三位作家,此時影響我最深的就是山田太一《早春素描簿》(1983年)和《打造回憶》(1981年)。這大概已經是上大學的時候了。從這個時間點往回推,記得還看了《岸邊的相簿》之類的作品,但這不是同一個時代的電視劇。我偶爾會看《岸邊的相簿》,但沒有全部看完。每個禮拜讓我為了看劇而回家的戲,就是國中時期由中村雅俊主演的《前程錦繡》(1975〜1976年)。這是鐮田敏夫撰寫的劇本,那是國中生非常憧憬的大學生青春故事,而且以吉祥寺為舞台背景非常貼近生活,所以我一直都有收看。
向田邦子過世前,我明確知道她作家的身分而觀看的作品並不多。其實《夥伴》(1980年)和《宛如阿修羅》(1979〜80年)這類作品對高中生來說沒什麼感覺。向田邦子過世之後,其他編劇以她留下的手稿為基底撰寫劇本。久世先生在新春特別劇還是終戰紀念之類的時段,打造由田中裕子主演的兩小時電視劇,之後回想起來對我助益良多。其中,有一集叫做《天空之羊》(1997年),由小林薰飾演落語家,內容非常精彩。我一直想和田中裕子、小林薰合作,可惜都沒實現。久世先生搭配田中裕子的戲都非常精采,這應該是導演和演員最理想的相遇方式吧!電視的情況差不多就是這樣。
上大學之後,我為了消磨時間開始去電影院,剛開始是迷上費里尼。這件事我已經到處講過,早稻田旁邊有一座名為ACT小劇場的電影俱樂部,只要繳交年費一萬日圓就可以每天去看,真的很棒。播放的作品有限,所以同一部電影能重複看很多次。不過那好像是違法經營的樣子。因為之後不知道為什麼,小劇場就倒了。應該是未經許可就播放影片吧?事實上到底怎麼樣我也不清楚。我在那裡開始用愛森斯坦特輯、費里尼或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特輯、法國新浪潮等以前沒注意過的電影製作手法觀點看戲。算是慢了很多拍。一開始我先從有英格麗.褒曼和卻爾登.希斯頓演出的戲看起,之後則是看編劇選片,直到上大學之後才開始思考導演到底是什麼。我因此看了費里尼的《大路》(1954年製作.1957年發行)和《卡比利亞之夜》(1957年製作.1957年發行)這兩部片。但當時我心想:「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很有趣吧!那時候除了這兩部之外,還看了什麼呢?小劇場播的東西還滿多的。「阿寅」之類的電視劇我也是在那裡看完的。
再來就是池袋的文藝坐和銀座的並木座、三鷹奧斯卡三大戲院。我在這些戲院看了很多作品,這應該就是我從事電影工作的起點。
雖然有點不好意思,不過我是在十幾歲的尾聲才在並木座看了黑澤明的《生之慾》(1952年)和《美麗的星期天》(1947年)這兩部電影。應該是十九歲的時候吧!我記得是入學之後沒多久的事情。這件事在各種層面上來說都具有很強烈的意義。我在並木座看完小津安二郎、成瀬巳喜男、溝口健二的作品。從這時候開始,我也會去電影資料館,但最常去的還是並木座。不過電影底片都很破舊。彩色底片會褪色,黑白底片則是傷痕累累,有時候還會因為雜訊跳過一整幕,但是我覺得非常有趣。我那時候第一次想好好看日本的電影。那應該就是一開始的起點。現在覺得成瀨的作品很有趣,但當時最喜歡的還是黑澤明。日本電影不知道為什麼通常都很無聊,但黑澤明的作品很有趣。不過那和我現在的拍攝風格沒什麼關係就是了。
小栗康平《泥之河》(1981年)應該也是大學的時候看的。我很喜歡這部戲。直到現在也很喜歡,應該是說我只要一看就會哭。我想可能是因為我很喜歡宮本輝這位作家。經營賣春船的商家裡有一對姊弟,姊姊銀子在橋墩下的小餐館吃飯。那是藤田恭子和田村高廣經營的餐館。銀子說把手放進米桶就有幸福的感覺,因為自己家裡沒有像樣的飲食。那一段非常淒涼,表現得很好。
這些電影有很多都影響我至今,不過我一開始最喜歡的還是義大利電影。畢竟我是從費里尼開始接觸電影的。我在ACT 小劇場看了羅伯托.羅塞里尼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1945年製作.1950年發行)和《戰火》(1946年製作.1949年發行)。除此之外,也很喜歡《德國〇年》1948年製作.1952年發行)。我應該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喜歡有小孩演出的電影。
說起那個時候的義大利,就會想到塔維亞尼兄弟,應該是七〇到八〇年代吧!我還記得《聖洛倫佐之夜》(1982年製作.1983年發行)和《我父我主》(1977年製作.1982年發行)這兩部電影。
除此之外,還有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我很喜歡《公路之王》(1957年製作.1959年發行)。
特別專訪
66個打造是枝裕和的作品
喜歡上電影、影像作品的過程,和我現在製作的作品完全是兩回事耶。小時候很喜歡,但現在回頭看卻疑惑「這哪裡有趣?」的也不少。這次就來聊非優等生選片方式如何?聊至今我看了哪些電影之類的。不過,大部分都是在我成為製作者之前的東西就是了。譬如那些有點無聊、電影史上無足輕重,在小學、國中、高中、大學時代受到影響的電影。
那就從最初看的第一部電影開始吧!我第一次看電影是在池袋東口的戲院,還有印象的電影是迪士尼的《飛天老爺車》(1961年製作.1961年發行)。印象中應該是和《木偶奇...
目錄
特別專訪
打造是枝裕和的66部作品
對談
Lily FrankyX是枝裕和 一生中必定要和情色對峙一次才能死──從《第三次殺人》到下一部作品
今野勉X是枝裕和 伊丹十三與電視
前田航基X是枝裕和 隔著《奇蹟》這個難關
飯島奈美X川內倫子 在是枝團隊工作這件事
特別撰稿〈日本〉
重松清 令人不自在的舒適感
樹木希林 溫和的照片
想田和弘 是枝電影中的紀錄片手法
松浦壽輝 電影的奇蹟
長谷正人 聰慧的作家是枝裕和
葛西薰 生命只是以它原有樣的樣子躺在那裡而已
特別撰稿〈海外〉
茱麗葉.畢諾許 眼神的深處
米歇.龔德里 是枝的電影是我的摯友
托尼.賴恩斯 引起觀眾共鳴的原因
奉俊昊 給是枝導演的一封信
麥克.米爾斯 美麗的矛盾
梁時榮 讓我了解能活著看電影其實很「幸福」的作品
陳哲藝 是枝與我……短暫的相遇
訪談
與談人.島森路子
1雙方隔著攝影機成長
2紀錄片與虛構電影互相交錯
3以「憲法九條」為線索撰寫日記
與談人.佐高信《花之武士》
與談人.金澤誠《空氣人形》
與談人.戶田桂《我的意外爸爸》
與談人.武田砂鐵《比海還深》
未發表日記
日常的每一天 二○一七年六月二日(五)~七月十日(一)
往復書簡
是枝裕和←→蒔田彩珠
評論
大久保賢一 「不存在的」他們的豐富世界
蓮實重彥 在這部「兒童電影」中,一群少年少女撐起「大人電影」的脈動──是枝裕和導演的《奇蹟》
散文
長田弘 心、血和寓言
詩
谷川俊太郎
單行本未收錄散文
與其感動,不如思考
面對動搖日常基礎的世界,我想描繪成為父親的自己
作品簡介選粹
是枝裕和 《花之武士》/《海街日記》/《比海還深》
工作現場介紹
分福大小事
我眼中的是枝導演 西川美和/砂田麻美/其他分福全體成員
作品經歷
概略年譜
特別專訪
打造是枝裕和的66部作品
對談
Lily FrankyX是枝裕和 一生中必定要和情色對峙一次才能死──從《第三次殺人》到下一部作品
今野勉X是枝裕和 伊丹十三與電視
前田航基X是枝裕和 隔著《奇蹟》這個難關
飯島奈美X川內倫子 在是枝團隊工作這件事
特別撰稿〈日本〉
重松清 令人不自在的舒適感
樹木希林 溫和的照片
想田和弘 是枝電影中的紀錄片手法
松浦壽輝 電影的奇蹟
長谷正人 聰慧的作家是枝裕和
葛西薰 生命只是以它原有樣的樣子躺在那裡而已
特別撰稿〈海外〉
茱麗葉.畢諾許 眼神的深處
米歇...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