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生之前;不說死之後。
不說過去;不說將來。
達摩禪最重要的法門是觀察:
此時、此地、此刻、當下、剎那、瞬間!
達摩禪是看清世間之後,真正認識自己。
達摩禪是體悟生命之後,當下的生活態度。
參禪悟道為的是此生能成為身心的真正主人。
於是迦葉成為禪宗的初祖。
拈花微笑便是禪宗的起源。
禪宗在一花一笑間誕生了。
佛教由東漢便傳入中國,而禪宗則是由南印度修行者菩提達摩傳至中國。最早的時候,達摩受梁武帝之邀到達首都南京,因與梁武帝針對佛法的見解不同,達摩於是渡江北上來到北魏洛陽,隨後便入駐嵩山少林寺,在少林寺後山閉關面壁九年,靜默不語,屏息諸緣。雖然禪宗重視內省實修,不立文字,認為文字不能表達達摩的心法至意,不隨文教經論,但弟子們還是把達摩的禪法心要話語記錄下來,於是便有了血脈論、悟性論、破相論、二入四行論等達摩禪法語錄,後世合稱為「達摩四論」。達摩禪法傳到六祖惠能,頓悟禪法通過溈仰、雲門、法眼、臨濟、曹洞禪門五宗發揚光大,傳承後世。
作者簡介:
蔡志忠
一九四八年出生於彰化,四歲半立志這一生都要畫圖,從此心無旁騖地朝漫畫家道路前進。十五歲時,蔡志忠將作品寄至台北集英社,接到了錄取電話後,他帶著兩百五十元台幣北上,成為職業漫畫家,四十多年來筆耕不輟。期間以多本中國典籍漫畫征服書市,創下總銷量四千萬的佳績,通行世界四十五個國家,閱讀人口上億。二〇一〇年,他發表了閉關十年的心血結晶《東方宇宙三部曲》,將畫筆的力量延伸至物理數學,以東方思維重新解讀物理公論,並以此書入圍第三十五屆金鼎獎。蔡志忠擅長以簡單而富有禪意的線條塑造人物,藉此闡述對於中國經典名著、哲學思維以及佛理的獨到見解,在幽默之中,帶領讀者體會強大的經典世界。
作者序
序:禪是什麼?
打坐的起源
大概由於古時候沒有報紙雜誌電視,很多古人沒事時便獨坐不為什麼。
而在無意中發現靜坐會引發身心細微的神妙作用,因此發展出坐禪的獨門學問。
從北歐古代遺留下來的圖畫中便可發現,早在兩千多年前,北歐便有靜慮禪坐的歷史了。
雖然早在2300多年前,莊子的著作便有一篇「顏回忘坐」描述顏回的打坐境界。
但中國的禪起源於印度的禪那,於西元527年由達摩祖師帶來中土。
禪來自美麗的傳說
二五〇〇年前,印度的聖人佛陀在靈鷲山為大眾說法,
他拿出一朵蓮花示眾,一言不發。
眾人皆困惑不解,只有迦葉尊者會心微笑。
佛陀於是對眾人說:
「我悟道的方法是:看透一切、包容一切,以喜悅的心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
這種微妙法門超越語言文字數理不能用邏輯思考,而是要用體會才能領悟的。
剛才迦葉尊者已經領悟而起共鳴,所以我將禪心傳給他。」
於是迦葉成為禪宗的初祖,
拈花微笑便是禪宗的起源。
禪宗在一花一笑間誕生了。
無有功德
菩提達摩來到中國,梁武帝請他到金陵參訪。
梁武帝問達摩說:「我造寺廟、抄佛經、度和尚無數, 請問我有多少功德?」
達摩回答說:「沒有功德。」
梁武帝又問:「佛法聖教的第一義諦是什麼?」
達摩回答說:「廓然無聖。」
梁武帝又問:「在我面前者是誰?」
達摩說:「不識。」
由於與梁武帝話不投機,達摩就離開南梁渡江到北魏,棲止於嵩山少林寺。
在少林後山山洞面閉九年,後來收慧可為弟子,傳授二入四行禪法。
參禪學佛的目的不是,預購天堂入場卷,期待死後自己能進入西方淨土。
悟道為的是此生能成為身心的真正主人,而不是為了來世的生意投資。
禪是什麼?
禪不是宗教,不是哲學,
不是科學,不是心理學。
禪不是知識,是悟性;
禪不是巧辯,是靈慧。
禪即是融入當下、而不是思維空想。
舉心即錯,擬議即乖。
禪是生命的態度
禪是看清世間之後,真正認識自己。
禪是體悟生命實相之後的生活態度。
禪存在於無涯的時空之中,
世間隨時隨處都能見到禪,
問題在於我們能不能體會。
參禪不只是打坐
有位名叫薛簡的官員問六祖惠能說:「京城參禪的大德們都說,覺悟必須要坐禪習定。
請問大師有什麼高見?」
六祖惠能回答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參禪悟道不是經由打坐便可獲得成果。
六祖惠能說:「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原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磨磚不能成鏡,枯坐也不能成佛,
參禪悟道要能覺悟出真心本性,才能進入禪的境界裡。
禪即是離一切相
習禪並不是要向外求取,
而是對內心的自我省察。
法海問六祖惠能說:「什麼是即心即佛?」
六祖惠能回答說:「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
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禪。」
藉教悟宗
禪是透過佛陀的教導,
悟出禪宗的根本精髓。
禪是直接實踐佛陀言教的方式,
抵達最終的寂靜無苦智慧彼岸。
禪宗的傳道方法也非常特殊:
不立文字,
教外別傳。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不立文字
六祖惠能說: 「迷人口念,智者心行。」
禪宗重視「自力、自度、自救。」
培養特立獨行的堅強人格以至達到禪悟的境地,
欲想成就得道,就必須親自經歷種種艱苦磨練。
承言者喪,
逐句者迷。
禪宗極少使用佛教的術語,重視體證、經驗、實踐,
而不是言說、論析、理論。重要的是做,而不是講。
語言文字只是媒介,而不是真理。
禪是活生生的體驗,不存在任何的言語文字中。
禪宗講求實踐而不重視言說,禪並不依據固定的佛教經論。
教外別傳
禪宗是經論言教以外的另一支傳承,
禪宗是創造性的宗派,它不依據固定的經論,
沒有複雜的思想體系,沒有神秘的宗教儀式。
禪以一躍而入直截了當的方式,
直接傳承佛陀的心髓達致開悟。
直指人心
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
禪宗是直指人心、明心見性。
向外尋求解脫之道,便是騎驢覓驢。
禪,不是依樣畫葫蘆的鸚鵡學嘴,
禪,是用自己的心勇敢面對生命。
見性成佛
心性本淨、佛性本有、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心即是佛,佛原本即是眾生,眾生的問題在於他的心。
心佛眾生本是一體,三者無所差別。
長沙景岑禪師說:「學道之人不識真,祗為從來認識神,
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
人生的種種痛苦煩惱,緣起於我們的自心。
未悟通生命實相的凡夫,即是紅塵此岸的眾生。
佛是調御丈夫,降服自己的心而達致無苦境界,
即是抵達寂靜彼岸的佛。
生命即是無窮當下的積累
禪:
不說生之前;
不說死之後。
不說過去;
不說將來。
它最重要的法門是觀察:此時、此地、此刻、當下、剎那、瞬間!
禪 定
弟子問:「何名為坐禪?」
禪師說:「對一切好壞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六祖惠能說: 「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
無上菩提者,被於身為律,
說於口為法,行於心為禪。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老子說:「為學日增,聞道日損,損之又損,
以至於無為,無為則無不為。」
習禪並不是使人有所得,
而是為了捨棄!
捨去心中種種習性:偏愛、憎惡、貪婪、仇恨、嫉妒、虛榮、自卑、 自大、驕傲。
諸相非相
金剛經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如果能以無我融入當下,所有的現前情境便是無相。
於是便達到寂靜彼岸的開悟境界。
八萬四千種情境,全由心所產生出來的。
心淨有如虛空,八萬四千煩惱便脫離身心。
坐 禪
弟子問禪師說:「禪是什麼?」
禪師回答說:「今天的月亮特別圓。」
對弟子的疑惑,
禪師總是回答以最終的情境。
雖然一生看起來很長,但每天的月亮不一樣,
每一段時間都不相同,每個當下都獨一無二。
禪,即是珍視每一時、每一物、每一剎那當下。
禪者的心像一面鏡子,永遠只反映當下現前。
禪說了什麼?
如果你問:「禪說什麼?」
表面上它什麼都沒有說。
如果你認為:「禪什麼都沒說。」
開悟者會說:「實質上它什麼都說了。」
禪是看到生命的真實:
滿目青山一任看,
雲在青天水在瓶。
一切天下萬物都以自己的本來面目,
處於自己的位置,展現該有的樣子。
凡夫妄想世界能依自己的期待化現,
開悟者沒有一個期待的自己,他只是無我地融入變化。
不受世間污染
佛陀說:
「蓮花生於水、長於水,但高出水面純潔不受污染。
人生於俗世、長於俗世,但藉著心靈的昇華,而高出俗世不受俗世污染。」
禪即是生存於紅塵,而不受紅塵的一切所污染。
開悟的禪者,永遠活在於當下!不為過去、不為將來。
因為開悟者們知道生命的實相是:
「時間是由所有無窮多數的當下所積累而成的,
任何剎那當下才是生命的真實。」
在沒有馬的國度裡,驢子被當成馬。現今世上談禪說道鸚鵡學嘴的假禪者很多。
如何分辨真假禪者?真正開悟的禪者不是用口說,他們真確地生活於禪境界裡如實而行。
禪是體悟生命實相之後的生活態度!
自己當家作主,活在每一剎那當下。
自淨其意
當我們看到小鴨、小兔、小貓、小狗、小孩的可愛模樣,都會心生歡喜,
每個嬰兒的心都純潔無暇,沒有想法,無論周邊條件如何?他都不嫌棄。
真心原本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不站在自我主觀立場,便沒有所謂際遇的好壞順逆,於是便沒有痛苦煩惱了。
達摩說:「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
若也舍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
人的自心本淨,如果能捨棄習性回歸本心,重回父母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
面對任何任情境時,無我地融入於當下,讓自己的心像潔淨的鏡子一樣如實反應現前情境,
這便是自淨其意的最高境界!
弟子問達摩說:「什麼是道?」
達摩回答說:「令心寂滅,即是道。」
達摩四論
《續高僧傳。達摩傳》介紹達摩的二入四行禪法之後,
說:「摩以此法開化魏土,識真之士從奉歸悟,錄其言語,卷流於世。 」
雖然禪宗重視內省實修,不立文字,認為文字不能表達達摩的心法至意,不隨文教經論,
但弟子們還是把達摩的禪法心要話語記錄下來,於是便有了安心法門、無心論、禪觀門、
血脈論、悟性論、破相論、二入四行論等達摩禪法語錄,後世便把後面四本合稱為「達摩四論」。
漫畫達摩禪
跋:佛是什麼?
跋。蔡志忠
人人皆有佛性
參禪求道為的是要成佛!
然而佛是什麼?
信眾禮佛拜佛的目的是什麼?
達摩說:「一切處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前佛後佛只言其心,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除此心外,見佛終不得。 」
佛就是覺悟!修行者覺悟出生命的實相,就是成佛。
想要見到佛,必須悟通自己的本心,本心就是佛。
佛是由自心所成就的,如何能離開此心往外覓佛呢?
佛不是天上金光閃閃有求必應,能施予人們賞罰的神祇!
佛陀在金剛經中說得很明白: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如果把佛當成神祇,學佛、拜佛為的是有所求,
那麼便是走錯了路,抵達不了寂靜智慧的彼岸。
佛是調御丈夫,降服己心,令心不放逸邪行。
大般涅槃經說:「善男子!佛性者:不名一法、十法、百法、千法、萬法。
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一切善不善無記盡名佛性。」
能思能想能苦能樂,能照映諸羅萬象的那一顆心即是佛性。
心落入生死苦海稱之為凡夫,淨化自心修行得道即是成佛。
你自己就是佛!
有一天,靈訓禪師參訪歸宗禪師。
靈訓禪師請問歸宗禪師說:「禪師!什麼是佛呢?」
歸宗禪師對靈訓禪師說:「我告訴你,你也是不會相信的。」
靈訓禪師說:「禪師!我是誠誠懇懇地來向您問道,您的話我怎敢不相信呢?」
歸宗禪師點點頭說:「好!靠過來我跟你說!」
歸宗禪師把嘴巴貼在靈訓禪師的耳朵上,細聲地說:「你自己就是佛!」
每個人都有佛性,只是自己不知道。
每個人都是佛,只是自己不相信。
打坐不能成佛
當初馬祖道一剛進傳法院學法時,經常坐禪冥思。
他的老師南嶽懷讓禪師問他說:「你坐禪做什麼?」
馬祖說:「我坐禪是為了成佛。」
於是南嶽懷讓取一塊磚在庵前磨,
馬祖問: 「師父你磨磚做什麼?」
南嶽懷讓說:「我想磨磚作鏡子。」
馬祖說:「磨磚豈能磨成鏡子?」
南嶽懷讓反問說:「磨磚不能成鏡,坐禪又豈能成佛?」
馬祖道一無言以對。
自家寶藏、不假外求
大珠慧海到江西參馬祖時,馬祖問他說:「你從何處來?」
慧海說:「我從越州大雲寺來。」
馬祖說:「來這裡做什麼?」
慧海說:「我來求佛法。」
馬祖說:「你不往內看自家寶藏,卻到外面亂找一通幹什麼?
我這裡一物也無,你來求什麼佛法呢?」
大珠慧海立刻禮拜問馬祖說:「什麼是慧海的自家寶藏?」
馬祖說:「現在今問我的這個,就是你自家寶藏!
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覓?」
慧海一聽便明白:「自識本心,不由知覺。」
於是跪拜禮謝馬祖道一禪師。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就在汝心頭。
人人都有與生具來的佛性,佛就在我們內心,
到心外求佛求法,就如同緣木求魚騎驢尋驢。
當下即佛
佛在哪裡?
佛在法之中。
法在哪裡?
法在佛之中。
佛法在哪裡?
就在當下!
佛性本自具有,不假外求。
迷悟只在一心,頓悟只是一念。
前念迷即眾生,後念悟即是佛。
祈禱都是在背誦經文,持咒並無拯救能力,儀式無實質效用。
自淨其意,去除貪欲惡念才是正當的犧牲和真正的崇拜。
人人皆可成佛
二五〇〇年前,佛陀也是個內心充滿痛苦煩惱的紅塵此岸眾生,
經由六年修行悟道,降服自己的心,抵達無苦境界彼岸得道成佛。
因此佛陀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每個人都可以成佛。」
眾生、修心、成佛,是凡夫變成佛的次第過程。
佛與眾生無所差別,關鍵只在於我們的那顆心。
心性本淨、佛性本有。人人都具有佛性,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
凡有心者,定能藉由淨化自己的心開悟得道。
生活即是禪
有學僧問趙州禪師說:「什麼是佛?」
趙州禪師說:「洗碗去!」
又有一學僧問趙州說: 「怎麼樣才能找到自心?」
趙州禪師說: 「掃地去!」
趙州禪師一碗茶,可以開悟也可以修道成佛!
除了真切地生活以外,沒有其他別門禪法!
開悟即是成佛
當初悉達多在菩提樹下開悟成佛,
到底他悟通了什麼?
佛陀悟通痛苦煩惱產生的次第過程緣起法(苦生),
和永遠消除痛苦的無我法門(苦滅)。
佛陀說:「生命只在呼吸間,就在現前。」
佛陀悟通了當下才是生命的實相!
無論我們的壽命還有多長,我們只能兌現當下這一瞬間,
生命像火花,方生、方滅,一剎那、一剎那,生生相續。
只在現前
過去一瞬間,不存在現在未來。
現在一瞬間,不存在過去未來。
未來一瞬間,不存在過去現在。
如果我們能悟通生命的實相,
便能無我地融入此時此地此刻。
不追憶過去,不記掛未來。永遠活在剎那瞬間。
沒有自己,也沒有外物,只有當下現前。
成佛境界
自從我出版很多漫畫佛經與漫畫禪宗故事以來,有很多人來問我學佛參禪的要領。通常我會直接了
當的問他們:「你學佛的目的為的是什麼?」一般而言大都跟梁武帝的境界一樣, 信佛禮佛是為
了此世能得善報或死後的西方淨土。奉行眾善是為了求取功德。我說:「學佛不是做生意,投入成
本希望能獲利。學佛的真正目的是使自己能成佛!成為身心的主人能當家作主,成為自己的上帝!
學佛不是為了來世,而是為了此時此世。」
學佛的目的是什麼?過去七佛對佛弟子的共通教誡講得很清楚,
揚州高旻寺的大雄寶殿門口四根大柱上明白的寫著這十六個字:
諸惡莫做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學佛除了不要幹壞事要做好事之外,最重要的是改變自己過去不正確的習性和錯誤的觀念,淨化自己的心不受紅塵世間所誘惑,處於任何情境心如同潭面不因為月影穿潭底而波動。這樣一來我們面對任何際遇時便能辦到: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這便是過去開悟的成就者們所教導我們的。成佛的境界如何?
唐朝的懶瓚禪師說: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臥藤蘿下塊石枕頭;
不朝天子豈羨王侯?
生死無慮更復何憂?
佛不是站在對面讓我們企求的對象,
而是我們要通過修行使自己成為佛。
讓我們傾聽寂靜彼岸的開悟者所傳來的歌唱:
「我成為自己身心的主人,不再為紅塵俗世的貪欲渴望所左右,
我是自己的主,我掌握自己的心自己的身,走出自己的人生之道。」
序:禪是什麼?
打坐的起源
大概由於古時候沒有報紙雜誌電視,很多古人沒事時便獨坐不為什麼。
而在無意中發現靜坐會引發身心細微的神妙作用,因此發展出坐禪的獨門學問。
從北歐古代遺留下來的圖畫中便可發現,早在兩千多年前,北歐便有靜慮禪坐的歷史了。
雖然早在2300多年前,莊子的著作便有一篇「顏回忘坐」描述顏回的打坐境界。
但中國的禪起源於印度的禪那,於西元527年由達摩祖師帶來中土。
禪來自美麗的傳說
二五〇〇年前,印度的聖人佛陀在靈鷲山為大眾說法,
他拿出一朵蓮花示眾,一言不發。
眾人皆困惑不解,只有迦葉尊者會...
目錄
《漫畫達摩禪》
目次
序:禪是什麼?
楔子 祖師西來
1:達摩血脈論
2:達摩悟性論
3:達摩破相論
4:達摩二入四行論
附錄:
5:達摩安心法門
6:達摩無心論
7:達摩禪觀門
跋:佛是什麼?
《漫畫達摩禪》
目次
序:禪是什麼?
楔子 祖師西來
1:達摩血脈論
2:達摩悟性論
3:達摩破相論
4:達摩二入四行論
附錄:
5:達摩安心法門
6:達摩無心論
7:達摩禪觀門
跋:佛是什麼?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