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想全盤了解安迪.沃荷,只需瞧瞧我的畫作、我的影片和我本人即可。那就是我,如你表面所見,再無其他。」──安迪.沃荷
安迪.沃荷,二十世紀普普藝術大師!他說,在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成名十五分鐘,而他自己卻成名一世紀!
他留下了瑪麗蓮.夢露的性感紅唇、他遭受槍擊卻死而復生、他將毛澤東普普化……他把自己打造成虛無、迷人、極具獨特魅力的公眾人物。
他的風格與眾不同,非比尋常……從一開始就獨創一格。
然而,沃荷就像一面鏡子,鉅細靡遺映照出現代社會的空虛;而且,冷酷無情,迫使人面對人性真實醜陋的一面。
《This is 安迪.沃荷》讓讀者認識真正的安迪.沃荷,並深入其概念看似簡單,卻意涵深厚的豐沛創作世界!輔以鮮明生動的插畫,展現他精彩非凡的生平,以及他的傳奇工作室「銀色工廠」。
本書特色:
★他說,在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成名十五分鐘,而他自己卻成名一世紀!
★美術史學家凱薩琳.英葛蘭與得獎插畫家安德魯.萊伊攜手合作,結合精彩文字與插圖,生動呈現安迪.沃荷獨領風騷的一生,及其對世界的重大影響。
★深入淺出:解開沃荷商業藝術帝國之密,看他如何御繁就簡!
★簡潔扼要:十五分鐘,讓你知道沃荷如何成名,如何成為現代藝術的大師。
★犀利真誠:在商業藝術之下,沃荷冷眼旁觀的態度所映照出的人性顯像。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衛報》二○一四年度最佳圖像小說(The Best Graphic Novels of 2014)
名人推薦:
陳芳明∣作家
鄒駿昇∣波隆納得獎藝術家
廖韡∣平面設計師
媒體推薦:
身為沃荷與漫畫的重度迷戀者,當我看到巧妙結合兩者的新作,就忍不住高興地尖叫!
──Whitney Matheson,《今日美國》(USA TODAY)
英葛蘭具現了托爾斯泰的主張──藝術是展現情緒上的感染力。她生動的敘述,既富有啟發性,又精彩動人,絕非僅只於靜態的事實堆積。因此這本書極為迷人,且又易於理解。
──瑪麗亞.波波娃,拾人牙慧網站(Brainpickings)
這本書非常精彩……打開書本,讀者可以自在探索沃荷的人生、創作……不會覺得枯燥無味,且能揭開環繞在這神祕人物身上的種種謎樣傳說。
──Nara Shin,《酷搜》(Cool Hunting)
有說服力、有教育性,並且非常有趣。
──《學校圖書館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
這些篇幅短小但可愛的小書,簡潔有力又經濟實惠,風趣巧妙地交代了錯綜複雜的概念及歷史沿革。
──瑞秋.庫克,《衛報》(The Guardian)
得獎紀錄:★《衛報》二○一四年度最佳圖像小說(The Best Graphic Novels of 2014)名人推薦:陳芳明∣作家
鄒駿昇∣波隆納得獎藝術家
廖韡∣平面設計師媒體推薦:身為沃荷與漫畫的重度迷戀者,當我看到巧妙結合兩者的新作,就忍不住高興地尖叫!
──Whitney Matheson,《今日美國》(USA TODAY)
英葛蘭具現了托爾斯泰的主張──藝術是展現情緒上的感染力。她生動的敘述,既富有啟發性,又精彩動人,絕非僅只於靜態的事實堆積。因此這本書極為迷人,且又易於理解。
──瑪麗亞.波波娃,拾人牙慧網站(Brainpickings)
這本書非常精彩...
章節試閱
安迪.沃荷在兩組拍立得照片中亮相:笨拙的小夥子搖身一變成了紐約大紅人,戴著墨鏡,頂著一頭銀髮,一臉酷樣。相機不停自動狂拍,沃荷則胡搞瞎鬧,將座椅調高又調低,在鏡頭前搔首弄姿。他一如往常,刻意跟我們保持距離:在其中六張照片中,他躲在又黑又大的墨鏡後;當他拿下墨鏡,又用手遮臉,或別開臉不看鏡頭。
這組自拍照儼然是含括普普文化的前衛藝術。拍攝地點是在地鐵站和購物中心到處看得到,「拍四張只要二十五分」,主打便宜照片的自拍亭。即拍即棄的搶眼照片幾近四方形,捕捉連續的定格畫面,表現出時間進程,沃荷也挖掘出箇中之美。
沃荷只替相框的內容背書:「若你想全盤了解安迪.沃荷,只需瞧瞧我的畫作、我的影片和我本人即可。那就是我,如你表面所見,再無其他。」然而,光亮滑溜的表面卻撼人心弦。不少人認為沃荷就像一面鏡子,鉅細靡遺映照出現代社會的空虛。
茱莉亞
茱莉亞和安德烈的第一個孩子是名女孩,全家尚未移居美國前,便因故夭折。安迪是三個兒子中的老么,最為體弱多病,似乎也最受關照。正如茱莉亞所說:「安迪是我的寶貝。我的另一個寶貝女兒在我丈夫離開⋯⋯時過世,如今我的寶貝就是安迪。」
茱莉亞是極具天分的藝術家。她從家常手工藝做起,化廢棄物為藝術品,用熱蠟和刺繡織物裝飾復活節蛋。她老是在畫畫。老二約翰說:「我們全都會畫畫。」一九五四年,茱莉亞出版了畫冊《聖貓》(Holy Cats),畫的全是奇特的貓咪和天使。她也寫得一手好字,字體獨具一格,兼做平面設計的她,替月犬* (Moondog)設計的唱片封面字體還獲了獎。安迪早期廣告上的字體設計全都出自茱莉亞之手。
雖然母親很有藝術天分,卻老讓沃荷沒面子,她總愛自稱是「老農婦」。多年後,茱莉亞搬到紐約住時,安迪還曾試圖改造她頭巾農婦的形象,帶她去梅西百貨血拼。在他們紐約的豪宅中,沃荷將茱莉亞安置在「樓下」,似乎不想讓她跟來客打照面。
繭居生活
八歲時,安迪得了風濕性舞蹈症,又稱舞蹈症,臥病在床長達十週。大病一場後,他飽受後遺症之苦,不僅會神經性顫抖,臉頰長了塊紅斑,陰囊也遍布傷痕,據他的醫生說,他相當引以為恥,害怕脫衣服露出身體。接下來兩年的夏天,他又生了病:「我老是在放暑假第一天發病。我搞不懂這是什麼意思。整個夏天我只能聽收音機度過。」安迪並未在外頭跟小朋友玩耍,而是由他的兩位哥哥坐在他床邊,教他描摹、畫畫。茱莉亞也會讀他最喜歡的漫畫書給他聽。他的床頭邊掛了許多漫畫英雄及好萊塢明星海報,當時的他,簡直就像活在名流、英雄環繞的幻想世界中。
一九四二年,安德烈在工地喝到毒水,不幸驟逝,當時沃荷才十四歲。哀慟欲絕的他,躲在床底,拒絕去看開棺供人瞻仰遺容的父親。茱莉亞決定不讓他出席父親葬禮,理由是他患有「神經上的疾病」。沃荷長年對疾病及死亡戒慎恐懼,死亡也是潛伏在他作品下的洶湧暗潮。
商業作品
沃荷飛黃騰達,成了商業藝術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和《魅力》雜誌合作,接著所有重量級時尚雜誌都成了他的客戶,包括《時尚》(Vogue)及《哈潑》(Harper’s Bazaar)。安迪有股孩子氣的魅力,客戶都稱他為邋遢安迪(Ragged Andy),因為他老是穿著T恤和斜紋布褲,模樣十分邋遢。他總會提著紙袋去開會,紙袋裡頭裝著自己的作品,也因此得了另一個小名:紙袋安迪。他遲早會打扮入時,跟麥迪遜大道上其他的潮人一樣,穿上訂製西裝及義大利皮鞋。但沃荷深知邋遢安迪的形象影響力不容小覷,儘管穿著講究,卻故意帶點邋遢風,還慫恿他的貓咪在皮鞋上撒尿,好讓鞋子看起來老舊。
當時的廣告大都華而不實,沃荷的作品卻令人耳目一新。他運用塗印技巧,做出的成品質感粗糙而純樸。但矛盾的是,這種信手拈來的作畫手法其實技巧相當複雜。沃荷會先用自來水筆描繪出簡單的畫,趁墨水未乾時複印原作,以此手法,便可製造出許多副本。
藝術嚴肅的一面
一九五○年代晚期,沃荷開始較常思索「嚴肅」的一面:純藝術。當時藝術圈正經歷巨大變革,各路藝術家紛紛質疑起當道多年的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認為表現主義畫家太過著重於心靈探索,與現實及日常生活體驗脫了節。色彩陰鬱、重心靈洗滌是表現主義典型的風格,卻令新一代畫家感到啼笑皆非。
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及賈斯培.瓊斯(Jasper Johns)便是改朝換代的代表人物,其逼真的作品多半以周遭事物為題:勞森伯格擷取真實物件入畫,包括牙膏污漬、被子、舊報紙,甚至死鳥,而瓊斯筆下則多為日常事物,像是信件、靶子、國旗等。沃荷的好友藝術代理商艾彌爾.德.安東尼歐(Emile de Antonio)是勞森伯格和瓊斯的死忠支持者。德.安東尼歐會跟沃荷閒聊,分享自己在「巨大的美國國旗及史上第一幅靶子畫、數字畫」前,與勞森伯格和瓊斯共進晚餐的軼事。身為追星族的沃荷聽了心花怒放:「對我來說,光是想到那幅場景,就夠令人興奮了。」據沃荷說,兩人漫不經心的閒扯淡是磨練他技藝的良方。
垮世代(Beat Generation)是一群戰後美國作家,也提供了另一個重要的時代背景。他們筆下的美國,同樣也是真實、現代的寫照。在詩作〈嚎叫〉(Howl)中,詩人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引人進入嗑藥狂歡、夜夜笙歌的世界,跟沃荷銀色工廠中的景象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一九六○年代,垮世代詩人會集聚在安迪的銀色工廠廝混,安迪還替金斯堡及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拍攝短片。
沃荷自成品牌
從商業藝術家變成前衛玩家,形象也得改頭換面。數年來,超現實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以他異想天開的噱頭和稀奇古怪的形象取悅紐約客。沃荷生活風格的轉變卻更加複雜,如文化理論家亞瑟.丹托指出:「(他)汲汲營營想打進兩個世界——藝術圈和同志圈。」新藝潮先鋒、本身也是出櫃同志的瓊斯和勞森伯格,在沃荷身邊很是彆扭。他「太潮了」。作家弗瑞德. 勞倫斯. 吉勒(Fred Lawrence Guiles)說:「儘管一九四九至一九五○年間,同志地下社會仍不為法律接受,但圈內人必須循規蹈矩⋯⋯你的身分取決於你的性癖及穿著打扮──皮衣是給性虐愛好者穿的,當時才剛打進同志圈,還沒大為流行⋯⋯男子氣概的休閒服是給像安迪那樣尚未出櫃的人,以及那些想看起來『正常』的同志穿的。」
沃荷以地下時尚裝扮自己,太陽眼鏡、皮衣、高跟切爾西短靴及牛仔褲成了他的招牌打扮。後來,他又添上那頂刺硬的銀色假髮。壞男孩的形象依舊是「潮」,從他的小名「德拉(Drella)」便可見一斑,德古拉(Dracula)和仙杜瑞拉(Cinderella)合稱德拉。一九六○年代,德拉成了酷炫的極致,甚至還擁有自己的搖滾樂團。他代理地下絲絨,樂團不但在工廠演奏,還為他錄製了唱片《獻給德拉的歌》(Songs for Drella)。樂團關鍵成員約翰.凱爾(John Cale)透露,「安迪.沃荷什麼都沒做」;錄唱片時,他會坐在他們的工作室,驚呼:「哇喔,聽起來棒極了。」不過他倒是用印上香蕉的紙,替他們設計了經典的黑膠唱片封套。發行的專輯初版超級有趣:香蕉皮其實是貼紙,撕開後果肉便露出來。他還跟地下絲絨一起舉辦了「塑料爆發是一定要的」。這場破天荒的活動主打五光十色的狂野燈光秀和地下絲絨的演出。有時傑拉德.馬蘭加(Gerard Malanga)還會登台大秀搖擺舞,或是安迪會播放他前衛的電影。
作家史蒂芬.沙維羅(Steven Shaviro)認為:「沃荷最傑出的作品就是他本人;他把自己打造成虛無、迷人、極具獨特魅力的公眾人物。」沃荷的撲克臉已達爐火純青的境界,受訪時他會故意裝傻,回答多半不脫「哇」和「嗯」。安迪深諳沉默的力量:「我寧願保持神祕,我不喜歡透露我的背景。」據他所言:「大家老是稱我是一面鏡子。」沉默寡言、如名牌商品般被行銷的他,什麼事都守口如瓶。的確,重點不在內容物,而是炫目的外表。沃荷這個品牌代表了與眾不同,酷炫非凡。
安迪.沃荷在兩組拍立得照片中亮相:笨拙的小夥子搖身一變成了紐約大紅人,戴著墨鏡,頂著一頭銀髮,一臉酷樣。相機不停自動狂拍,沃荷則胡搞瞎鬧,將座椅調高又調低,在鏡頭前搔首弄姿。他一如往常,刻意跟我們保持距離:在其中六張照片中,他躲在又黑又大的墨鏡後;當他拿下墨鏡,又用手遮臉,或別開臉不看鏡頭。
這組自拍照儼然是含括普普文化的前衛藝術。拍攝地點是在地鐵站和購物中心到處看得到,「拍四張只要二十五分」,主打便宜照片的自拍亭。即拍即棄的搶眼照片幾近四方形,捕捉連續的定格畫面,表現出時間進程,沃荷也挖掘出箇...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