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人心,使人敢於想像不可能的事物★
★明天的答案,在你我的改變中★
│2016/11/25上映電影《明日進行曲》原著作品│
│榮獲法國奧斯卡「凱薩獎」最佳紀錄片肯定│
│席捲法國超過百萬人次觀影狂潮 在世界超過三十個國家上映│江慧儀 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總監
李根政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惠仁 《不能戳的秘密》系列導演
汪文豪 媒體工作者
林以涵 社企流共同創辦人
胡哲生 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理事長
崔愫欣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黃淑德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董事
詹怡宜 TVBS新聞部總監
齊柏林 《看見臺灣》導演
鍾子偉 關鍵評論網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熱情推薦!!!!!!
【飲食 x 能源 x 經濟 x 民主 x 教育】
環繞全世界的倡議實踐行動,人類危機的實際可行解決方案
針對最重要的五項未來生存難題一一擊破
由互不認識的人形成的思想共同體,一個全球緊密相連的明日計畫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文明正遭遇重大挑戰:
失靈的民主,愈來愈嚴重的社會貧富不均,幾近枯竭的自然資源,各謀其利的世界經濟運作模式;
造成的後果小至個人的飲食安全危機,大至資源匱乏地區的戰爭與動亂頻仍……
有研究顯示,地球的環境將在公元二○四○年至二一○○年之間急遽惡化,
而人類會在二一○○年滅絕。
雖然我們此生未必遭逢浩劫,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孩子──
卻極可能要親身經歷電影般的末日情景:
被迫成為氣候難民,身陷飢餓與貧窮,淪為國際緊張情勢之下的犧牲品,疾病流竄卻無藥可醫……
作者走遍十個國家,拜訪將近五十位科學家、社運人士、企業家、政治家,
透過走入別人的生命,他們探問五大關鍵議題──飲食、能源、經濟、民主、教育,
也看見世界各地公民行動的成果:
‧生產與獲利超越大規模農作的樸門農業
‧以碳中和為目標的都市規劃
‧讓地方安然度過全球金融危機的地方貨幣
‧由全民制定的冰島憲法
‧打破階級制度的平等社區
‧以「學生」而非「知識」為中心的教育體制……
他們記錄下來的,是一份眾人緊密相連的思想體系,也是一項充滿希望但逐夢踏實的明日計畫。
最重要的,是作者親自見證了「在全球性的議題上,個人的力量並不渺小,也不孤單」,
平凡如你我,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開始行動,便能找到夥伴,發揮實質影響力,
一起將未來打造成一個更健康、友善、永續發展的明日世界。
--------------
【飲食】
作者從基本的「食」出發,試圖探究今日的飲食體系出了什麼問題 。本書的特色在於提出實際可行的解答:奪回城市居民飲食自主權的都市農業、保護生態平衡且確保農產品質的樸門農業,這些農耕方式完全可能一個社區甚至一個城市的飲食需求,並不是天方夜譚。
【能源】
既然農業生產需要能源,那麼我們就不得不去探討化石能源的永續性。許多人以為可再生能源不夠穩定,不足以供應大規模的電力需求。然而,我們從書中便可看到,冰島、法國的留尼旺島、哥本哈根、舊金山等地,各自因應了氣候和地緣,發展出能夠有效節能的方案。
【經濟】
談完能源,我們會意識到一切作為終究會回歸到經濟邏輯上頭。如何能更節省之外,也是如何能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然而,在此我們想的是並不是一個投機客的投資天堂,而是一個能夠扎扎實實的促進地方經濟,讓地方居民能夠從中受益的發展模式。在英國有許多小鎮開始發行自己的「補充貨幣」,也就是除了英鎊之外的另一種地方貨幣,只能在小鎮裡參與該貨幣體制的商家裡使用。當參與的商家夠多,人們便有誘因使用這種地方貨幣,它可以確保居民的財富會留在自己生活的地方上消費,實際嘉惠地方經濟。這些中小企業之間的上下游與平行合作關係更緊密,當二○○八年的金融危機爆發時,這些企業也幾乎沒遭受波及。
【民主】
然而,談過經濟體系之後定會注意到,其實我們的民主體制才是幕後的操盤手。即便公民有意願以新的合作型態來進行經濟活動,終究我們還是需要一個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民主體制來讓影響力擴張出去。然而,今日的民主代議體制早已變成逐利的舞台,失去其為人民服務的本意。此章集結了如印度等地的實際作法,記錄了可打破種族及族群的生活方式,讓公民的生活與合作型態展現新契機。
【教育】
書中最後一小段篇幅獻給了影響人類未來最重要的活動:教育。唯有成功的教育下一代,我們的未來才能深刻持久的改變。作者訪問了一所芬蘭的學校,深入了解聞名全球的芬蘭教育是如何師資養成,並且實踐在教學現場上能夠達到卓越的成果。
本書記錄的是一趟追尋人類社會未來的旅程。作者走過歐、美、亞三大洲,訪問了許多在地的運動者,了解他們提出倡議行動的過程和背後的理念為何,以及這些作為如何能夠實際的改變我們目前千瘡百孔的世界。
本書集結了許多充滿理想與熱情的實踐家,行文方式主要以一問一答進行。它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我們經常會覺得個人的力量很小,根本無法改變社會,即便我們都清楚的意識到不應讓許多問題持續惡化下去。然而,本書就要告訴我們,公民其實是很有力量的,不要以為自己只是一個渺小的個體。當我們願意捨我其誰地起身做點什麼改變時,自然能吸引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來與我們合作。
作者簡介:
西席爾‧迪昂Cyril Dion
法國作家、導演、詩人及行動倡議者。自尚-佩里莫尼戲劇藝術學校(École d'art dramatique Jean-Périmony)畢業後,曾短暫從事演員一職,旋即投入人權運動。他曾舉辦過多場促進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和平的會議,並於二○○七年與皮耶‧拉比(Pierre Rabhi)共同創立非營利組織「蜂鳥」(Colibris),旨在啟發、連結及支持所有想要打造環保與人性社會的群眾。他也是法國「南方學報」出版社(Actes Sud)「可能的領域」(Domaine du Possible)書系主編,本書即是「南方學報」與「蜂鳥」友好合作下的成果。二○一○年起,他開始籌拍紀錄片《明日進行曲》(Demain),後與法國演員梅蘭妮‧洛朗(Mélanie Laurent)合作拍攝。該片在二○一五年於法國上映,創下超過百萬人次觀影狂潮,並於二○一六年獲得相當於法國奧斯卡獎的凱薩獎最佳紀錄片之肯定。《明日進行曲》在世界超過三十個國家上映,而本書即為該拍攝計畫的共同成果之一。
譯者簡介:
林詠心
曾任出版社編輯,也做過海外志工老師,直到教書方知讀書福,於是回頭啃書本,甫取得巴黎索邦大學經濟碩士學位。對於人類社會運作的一切「眉角」都充滿了好奇心,也期望透過翻譯,與更多人一起認識這個世界。譯有《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Be Stupid ! Diesel創辦人給愚人世代的宣言》等書。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二○一○年起,本書作者開始籌拍紀錄片《明日進行曲》(Demain),後與法國演員梅蘭妮‧洛朗(Mélanie Laurent)合作拍攝。該片在二○一五年於法國上映,創下超過百萬人次觀影狂潮,並於二○一六年獲得相當於法國奧斯卡獎的凱薩獎最佳紀錄片之肯定。《明日進行曲》在世界超過三十個國家上映,而本書即為該拍攝計畫的共同成果之一。
名人推薦:
◎江慧儀 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總監
這是一本光看目錄就讓人迫不及待想要閱讀的書。本書案例高度呼應了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的原則:將問題視為資源、靈活應用並回應變化。而面對變動、不穩定的地球環境與人類社會,書中平凡小人物以激勵人心的不凡行動印證了無論食物生產系統、綠色能源與經濟模式,我們必須改變尺度與規模,從全球化重新回歸在地,以社群為核心來行動,才能創造具有韌性的新社會。
◎崔愫欣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過去我們對明日世界的想像是一片光明,彷彿科技與開發可以讓人類的未來更好,但現實卻不是如此。人類似乎小覷自己對於地球的破壞力,如果我們這一代不負起責任踩下煞車,下一代將面臨地球資源的耗竭。本書作者以紀錄片與書籍作為理念傳播的工具,希望分享世界各角落充滿正能量的社會實踐,不論飲食、能源、經濟、教育、民主各層面,都有理論與實例證明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只是,我們有沒有勇氣去執行與推動?人類的明日是光明或是黑暗?這一切都是進行式,正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黃淑德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董事
紀錄片《明日進行曲》的導演繞著地球去拜訪著手改變自己社區的人與故事,《找尋明日的答案》這本書把電影中出現的人、做的事、轉型的城鎮或島嶼以問答方式說得更仔細。既然「代議民主並不是為了將權力交給最大多數的人而設計的」,掌權的政府是害怕改變的,如果你也想從身邊開始行動,那麼這些故事正是我們可以借用來「創造改變臺灣未來」的行動借鏡。
這些捲動轉型運動的平凡人,用熱情邀集鄰里,樂在其中創造正向的改變,從都市農園、再生能源、替代型循環經濟、社區貨幣、印度打破種姓階級的社區融入,到芬蘭「每一個學生都重要」的教育體制,正形塑一個可療癒重生的世界。這是一本可解放「老說著不可能」的主流派思維,也是地球公民們可參考的行動手冊。
得獎紀錄:二○一○年起,本書作者開始籌拍紀錄片《明日進行曲》(Demain),後與法國演員梅蘭妮‧洛朗(Mélanie Laurent)合作拍攝。該片在二○一五年於法國上映,創下超過百萬人次觀影狂潮,並於二○一六年獲得相當於法國奧斯卡獎的凱薩獎最佳紀錄片之肯定。《明日進行曲》在世界超過三十個國家上映,而本書即為該拍攝計畫的共同成果之一。
名人推薦:◎江慧儀 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總監
這是一本光看目錄就讓人迫不及待想要閱讀的書。本書案例高度呼應了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的原則:將問題視為資源、靈活應用並回應變化。而面...
章節試閱
冰島的革命:與金融對抗的公民,以及歷史上首次由人民制定的憲法
事實上,在我們先前的冰島之行中,已經遇過這場不尋常的冰島歷險的功臣們。他們詳細地跟我們述說這場平底鍋革命(La révolution des casseroles),以下列舉其過程中的主要事件:
二○○八年九月十五日,雷曼兄第銀行的破產,使得冰島這個僅有三十二萬居民的小島國從大量信用流動的新自由主義美夢中,掉入了一場被視作歷史上最嚴重的破產深淵之一。在此之前,冰島人並不滿足於依賴信用生活,他們發展出各種氣派的標準。一如這場革命的發起人托爾法森(Hörður Torfason)向我們敘述的:「自從九○年代或二○○○年間,冰島人的生活方式變得完全地瘋狂。人們不再只是消費者,生活關乎的也不再只是向銀行借貸、購買新屋、汽車、衣服或旅遊……」奧德斯朵提(Katrin Odsdottir)是一位律師,也是為了重新制定憲法而選出來的公民團體之一員。坐在她辦公室旁的一間小咖啡店裡,她微笑地向我們透露:「我們自以為很完美,以為我們超棒的民主制度使我們免於淪陷貪汙腐敗的政治中。事實上,當這個全球資本主義持續一點一滴地將我們摧毀之時,我們卻一點兒也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和世界其他地方正在發生什麼事。我們面對著眼前的電子螢幕,在世界各地旅行,掏出口袋裡的金錢,忙著做一個快樂的富人……直到某一天,我們才意識到所有曾經以為是真實的事物,其實都是假的。」
墜落的發生是很殘暴的。在幾個月內,冰島全國失去了一半的價值;過去從不是問題的失業率一下子攀升到了百分之九;國內生產毛額開始大幅下滑,在兩年內就掉了十點。國內的三家銀行崩潰,數以千計的冰島人看到他們抵押貸款的房屋被沒收。對於烏爾法里諾(Philippe Urfalino)這位現居雷克雅維克的法籍研究員、同時也是冰島危機的專家來說,「冰島危機是源自於一場前所未見的最大金融泡沫之一,而且也是發展最快速的。在幾年之內,該國的銀行與企業所累積的債務高達全國財富的四到五倍。在二○○八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三年間,這個債務數量增加了一倍;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互相借貸有點太過簡單,沒有足夠的控管。一切都發生於一個異常愜意、快速成長與投機的體系中。很自然地,結局就是崩盤。」局勢之嚴重,促使冰島社會趕緊發動了一場戰鬥準備。如同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在二○一一年十月底的一段發言中所強調的:「冰島的徹底絕望使得一般正統的作法行不通,也讓該國有了打破規則的自由 12。」該國政府與國會採行了一項緊急計畫,等於是將國家全面關閉以自我保護:管制資本流通,拒絕將損失留待社會承擔,擴大財政部的權限。政府決定放手讓銀行倒閉,但同時拯救國內的金融活動(冰島人的存款),便很快地讓為了進行國內交易而新成立的銀行來接手。有史以來第一次(完全不同於美國所發生的情況),冰島人聚集到了銀行門前。
同時,另一場由人民發起的「革命」也在蘊釀中。「在經濟崩潰之後,社會上呈現了一片寂靜,」奧德斯多提爾回憶道。「我們可以聽到身旁的人與我們討論解決辦法。這是一次非比尋常的機會,因為所有的人都認為這種情況不該再發生,而大家必須團結起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是一個特別的時刻……大多數時候,人們會為了無關緊要的小問題起爭執,而不會意識到:將他們團結起來的力量遠大過使他們分裂的力量。」
自從二○○八年,托爾法森便決定要起而行動。「二○○八年十月六日星期一,當金融危機爆發之時,我決定在星期六的中午前往國會。我在臉書上寫訊息給那些有在關注我動態的人,詢問他們要不要加入我。我準備了兩個問題:你知道這個國家發生了什麼事情嗎?關於我們能夠為此採行的對策,你有沒有什麼想法?那一天,沒有多少人跟我去,人們說我杵在那兒是傻子的行為。然而,我還是每天十二點回到國會前,待上二十至三十分鐘。隔週的星期一,國會議員出來吃午餐時,我上前向他們提出了我的問題,但是他們不知道怎麼回答我。因此,我準備籌辦一場戶外會議,就像是古希臘時期的做法。我預約了一部車和音響器材,打電話給我的朋友們。人們都很震驚、憤怒,感覺完全地迷失了。我們看到在店舖裡某些類型的食物開始缺貨;報紙上刊登美國在一九三○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大排長龍的照片。結果在這個星期六,幾千人加入了我們的行列,我們也開始思考大家可以一起做些什麼。」
於是他們準備在下一個週六同一時間進行另一場集結活動,然後是再下一週。在托爾法森和女詩人約絲朵提(Birgitta Jónsdóttir,日後成為海盜黨的國會議員)的鼓舞之下,這個國會前的集結行動變成了每週六下午三點的例行公事,每次半個小時。抗議人士整理出了三項訴求:政府內閣總辭,銀行體系的中央當局負責人總辭,以及中央銀行的管理階層總辭。托爾法森抓著手中的揚聲筒疾呼:「這是你們想要的嗎?」「是的!」人們跟著他高喊。一個又一個星期六過去了,人群的規模也逐漸擴張。從銀行體系剛剛崩潰之時的寥寥數人,到二○○八年底變成了五千人。在國會停開院會期間結束之後,為了重新動員隨著年底節慶而消退的人潮,托爾法森組織了一場大規模的集會。「我請求所有人帶著鍋碗瓢盆回來,象徵著我們的飲食需求。這個點子來自於阿根廷。結果在那個星期一,一月二十一日,真的很多人來到了廣場上。我們從中午十二點待到午夜十二點,氣氛非常平和。然後,警察開始過來驅離民眾,過程中有一些零星的對峙,不過最後所有人都回家休息了。十二個小時之後,我們再次回來集結。」
受到臉書的刺激,人群開始擴張。自從一九四九年以來第一次面對這個大規模的運動,自由派政府完全停擺。受到街頭上的叫囂和其他政黨的起鬨,原本總理拒絕辭職,直到被他的主要盟友社會民主黨拋棄,中斷了雙方的結盟。一月二十三日,總理宣布將舉行人民期望的選舉,但此舉並不足以平息街頭上的怨氣:鍋瓢的音樂會持續進行。「那是很有趣的過程,」托爾法森接著說,「除了鍋子之外,如今還加上了鼓、哨子和許多的水桶,人們排列在國會前敲打這些傢伙。我們從窗戶看到了受驚害怕的議員們。不幸的是,那一天和警察之間發生了一些衝突,有些醉意的人們引燃了導火線。我趕緊打電話到電視臺,請求所有的人停止暴力,於是我們又重新恢復了秩序。大家身著橘色衣服,在警力周圍排成了人牆,以保護警察們的安全。」次日,一月二十五日星期日,一場自從所有事件展開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行動發生了。「所有的人都很安靜,空氣中瀰漫著一股不可思議的緊張氛圍。我們與所有的部會首長見面,向他們遞交大家所寫的信:你們被開除了。」一月二十六日星期一,總理帶著政府內閣總辭,而後在接下來的幾天和幾週之內,銀行業的中央主管機關和中央銀行的管理階層也仿傚辭職。抗議的訴求都獲得了滿足。
冰島歷史上的第一次,一位女性西達朵提(Jóhanna Sigurðardóttir)當選為總理,帶動了整部政治機器的大規模女性化。三家國營銀行之中的兩家是由女性掌權,爾後在二○○九年四月的全國大選中,當選的國會議員中更有百分之四十三為女性。在所有的歐洲國家之中僅次於瑞典。
冰島的革命:與金融對抗的公民,以及歷史上首次由人民制定的憲法
事實上,在我們先前的冰島之行中,已經遇過這場不尋常的冰島歷險的功臣們。他們詳細地跟我們述說這場平底鍋革命(La révolution des casseroles),以下列舉其過程中的主要事件:
二○○八年九月十五日,雷曼兄第銀行的破產,使得冰島這個僅有三十二萬居民的小島國從大量信用流動的新自由主義美夢中,掉入了一場被視作歷史上最嚴重的破產深淵之一。在此之前,冰島人並不滿足於依賴信用生活,他們發展出各種氣派的標準。一如這場革命的發起人托爾法森(Hörður Torfason)...
推薦序
推薦序──你覺得自己有力量嗎? 李根政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從事環保運動二十多年來,我和伙伴們長期在反對伐木砍樹破壞水土;反對開路,破壞良田溼地;反對山海美景讓渡給財團;反對工廠製造空污、水污、廢棄物;反對核能電廠,怕給子孫帶來萬年核廢料與可怕核災。因而,環保運動給人們的印象總是「反對」、「抗爭」。
環保抗爭有沒有用?當然有用。
若不是反核運動,臺灣的北、中、南部都會有核電廠。根據臺電公司的規劃,不只要在臺北貢寮建核四廠,也打算在雲林臺西建「核五」,反應爐將不只是現在的六座,至少是二十六座。如今,反核運動不僅讓危險的核四封存,也達成了非核家園的共識,讓政府開始推動再生能源等轉型工程。
如果不是反石化的運動,臺灣將不只有高雄的一輕到五輕、雲林六輕。而是從彰化以南的西海岸布滿大型石化工業區,日夜排放有毒空氣。因為大財團曾計畫在臺南七股蓋「七輕」、在屏東南州或嘉義布袋、鰲鼓興建「八輕」,彰化大城芳苑將有「國光石化」。這些都因為人民的抗爭而終止。
我可以再舉更多的例子告訴大家:臺灣的環保運動,以少少的人力,為國家社會創造了許多動人的改變,包括倡議許多法案制度的改變。這不僅在亞洲甚至全世界,都是傲人的成就。
然而,我們清楚知道:相較於這列邁向自我滅亡的失速列車,肯上街遊行的人們,環保團體的力量還太小。
一九九二年,憲法在第二次修憲中增修條文中寫上:經濟及科學技術發展,應與環境及生態保護兼籌並顧。這象徵臺灣開始重視環保了!二○○二年通過的環境基本法,更進一步說: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對環境有嚴重不良影響或有危害之虞者,應環境保護優先。
「環境優先」寫在基本法裡,多麼棒的宣示,臺灣應該是超級環保的國家啊!但可惜的是,這些條文並沒有被落實,否則臺灣的環境問題不會這麼嚴重!另一個可能的問題是:把「環境」和「經濟」對立的立法思維,會不會就是錯誤的?
找尋明天的答案──創造型的運動
簡單地說:同樣是飲食,可以選擇不傷害地球的飲食方式,而不是為了保護環境大家就一定要餓肚子,我們不是在環境和經濟的兩個端點做選擇,而是找尋一個友善的經濟體系,改造當前走向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找尋明天的答案》從「飲食、能源、經濟、民主、教育」這五個環環相扣的面向,引介全球各地令人振奮的真實案例,證明人類可以把創造力拿來造福人類,也照顧這個星球。
例如:生態農業足夠養活全世界人口,採取多樣化耕種的小塊耕地,單位生產力比單一大規模耕種來得更高。在法國,使用樸門農藝的一千平方公尺(相當於臺灣的一分地)土地上,一年可以創造出五萬六千歐元(約是臺幣一百九十萬元)的收入。這顯示,只要能夠改變農業型態,建立利於生態農業的法規制度,就可能餵養更多人口的同時,使生態系統重生。
德國投資銀行二○一一年發表一項研究顯示:為了減少建築耗能,德國從二○○八年推出的建築翻修計畫耗資了四十七億,但為國庫帶來八十八億的盈收。另一方面,由於幾十萬的工作機會被創造出來,政府也省下了四十億的失業救濟金與社會安全支出……總體收益因此要比投資數目多達三倍。
舊金山的目標是在二○二○年之前達到百分之百的回收垃圾,或是製成堆肥。在二○一四年,整個大舊金山區已經達到百分之八十,其中包括了家戶垃圾、公共工程與企業的廢棄物,而且相較於垃圾掩埋和焚燒,回收和堆肥活動能創造出十倍之多的工作機會。這就是目前臺灣垃圾危機的解方,廚餘回收,好好分類,短期可以減少焚化量,最終可以達成零廢棄。
在法國,一間製造信封的企業,原本虧損累累,把有毒物質埋入地下,內部問題重重,後來卻透過循環經濟的模式,打造不再排放污染的水和空氣的製程,讓新植的樹木大於木材的消耗,打造了既能舒服工作也對生物好的生產環境,很值得臺灣正在尋求轉型的工業參考。
答案是:我們不反對經濟,人類可以創造出新的經濟模式,創造有尊嚴的就業機會,打破犧牲環境成就短命經濟的宿命。關鍵在於有沒有決心開始改變!
打破金權政治,從地方開始
當前人類的發展困境多數來自政治決策,想要促成改變也是。政治決策會決定補貼化石燃料,還是再生能源;工業化的農業或生態農業;不斷開路滿足汽車無限成長,或是投資大眾運輸;決定了考試繼續領導教學,或教育改革;呼吸髒空氣還是好空氣……
正是因為這樣,環保運動也不斷鼓吹關心政治,參政的重要。二○一六年初我和一群傻子參與了國會改選,做為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的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想要進入國會,從源頭直接去面對這個問題。但最後只拿到百分之二‧五三,三十萬八千張政黨票,未能跨過百分之五的門檻,無法進入國會。原因除了自己的條件和努力不夠之外,根本的原因在於選舉制度的不公平,從不分區立委的得票門檻,到高額的選舉保證金,競選期間超高的宣傳費用和人事支出,都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參與的野蠻金錢遊戲。在這個惡質體系中得以握有權力的人,一旦當選,通常制定出來的政策就會向財團傾斜,這就是今天困擾全世界多數民主國家的問題。
人民好不容流血流汗爭取來的民主,卻被財團偷走了。書裡呈現的研究報告顯示:失竊的民主──導致所有的西方國家中,民眾最不信任的組織都是政黨。然而,取得政治權力又是如此艱難的挑戰,如果沒有足夠的社會壓力,站在既得利益的政黨,不會輕易改變對他們有利的選舉制度。
在此之前,我們該怎麼辦呢?
本書中印度賤民市長依朗哥帶來的民主經驗,值得臺灣學習,這是一個從地方層級開始改變,形成典範,再擴及其他城市的作法。或許,臺灣的社會力還不足以支撐一個真正進步的全國性政黨,並取得國會席次,但從地方選舉扎根是最可能的出路,議員選舉是多席次的選區制,鄉、鎮長的選區範圍小,只要有夠好的候選人,夠勤勞努力,不斷以理念爭取選民支持也會有機會當選,長期而言,這也才能推動扎實的社會改變。
您覺得自己有力量嗎?在從事環保運動二十年之後,這是我認為能否解決環境問題的核心。
全球氣候變遷等課題是如此的巨大,一個渺小的個人如何能扭轉這世界?專業的環境破壞者,政府和財團力量如此龐大,人民如何與之抗衡?
本書中的潘和瑪麗,在「不可思議的食物」 ──推動都市植栽從景觀轉向食用作物,他們說:「當人們在自家後院或路邊種菜,而且這個行動感染了所有社區的人,人們就會組織起來、分享所有,信心也會隨之恢復。這些人會重新相信自己,感覺他們有能力做任何事。」
你看,就只是開始種菜,最後他們翻轉了整個城市的植栽政策,人們開始在都市裡生產蔬果,也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另外,我們從底特律汽車製造業崩盤後,市民自行發展出的都市農業運動;或是為了對付計畫性報廢(obsolescence programmée)的自造者(Makers)運動,都展現了社會運動的多元化。
臺灣在第三次政黨輪替後,正面臨能源、產業與社會各種轉型工程,人民是否能夠開展有創造力的行動,主動參與公共事務更為重要。不要再等待別人為我們做事了,讓我們一起想想從生活中,怎麼做是對人和地球都好的事,也許就可以找出行動的方法,重點是要吆喝一群人一起來做。
相信小民行動也能帶來改變,不斷地堅持下去
我曾經熱情地投入藝術創作,「創造力」正是檢視藝術家很重要的指標。今日,也成為科技不斷快速翻新的源頭。但是,從事環保運動以來,我深刻地反省「創造力」這件事,因為,當代絕大部分的創造力,是為了服務資本家而創造出更多不必要的新產品,無所不在的廣告創意,更是以高明的視覺、聽覺心理推波助瀾打動人心,這些都是為了刺激消費者購買新東西──不一定需要的新東西。
我的夢想是:有愈來愈多的人們和企業,把創造力轉移到對地球、人類真正有益的方向,如此一來,大規模的改變就是可能的。
創造力的轉移,有行動力的人民,涉及到教育體系的改造。芬蘭的經驗值得我們參考,書中提到的兩點特別打動我。他們把「學生」放在教育體系的中心而非「知識」;選任適格教師的標準是基於對教學和陪伴孩童成長的興趣,而非基於對教學科目的熱情……
臺灣的教育還停留在升學競爭,我們沒有把學生放在中心,而褻瀆了知識。學生沒有機會在教育體系中尋找自我,只能自我摸索,白白浪費了最富創造力的青春時刻。尤其看到大專院校拼命灌輸學生如何成為「企業家的好員工」,更令人毛骨悚然。
幸而,臺灣民間的力量,在解嚴之後的三十年間大量地爆發,許多人們擺脫了體制的束縛,追求另類的生產和生活模式,隱隱帶領著一股新風潮。但可惜的是,握有大量資源的企業,通常是為了迎合國際先進的規範才願意著手改變,臺灣落伍的法制,讓他們即使不負責任,一樣可以賺大錢。
希望「明日」這本書可以打動許多想要改變的企業,下定決心動手做,給自己和下一代一個機會。
至於政府,就讓我們開始學習當國家的主人,用各種方法告訴他們該怎麼做吧!
推薦序──你覺得自己有力量嗎? 李根政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從事環保運動二十多年來,我和伙伴們長期在反對伐木砍樹破壞水土;反對開路,破壞良田溼地;反對山海美景讓渡給財團;反對工廠製造空污、水污、廢棄物;反對核能電廠,怕給子孫帶來萬年核廢料與可怕核災。因而,環保運動給人們的印象總是「反對」、「抗爭」。
環保抗爭有沒有用?當然有用。
若不是反核運動,臺灣的北、中、南部都會有核電廠。根據臺電公司的規劃,不只要在臺北貢寮建核四廠,也打算在雲林臺西建「核五」,反應爐將不只是現在的六...
目錄
作者序──致臺灣讀者 西席爾‧迪昂
譯者序──公民團結,奪回命運自主權 林詠心
推薦序──你覺得自己有力量嗎? 李根政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前言
1. 啟程
2. 史丹福大學:衝擊之下
3. 與莉茲‧哈德利和東尼‧巴諾斯基的會面
4. 與萊斯特‧布朗的會面
一、為了不滅絕的「飲食」
1. 昨日的歷史:與奧利維耶‧德書特的會面
2. 生產重新在地化:都市農業的探險
底特律
陶德摩登
3. 另一種生產:樸門永續設計的奇蹟
4. 農業的一頁新史
二、成功達到「能源」轉型
1. 昨日的歷史:與泰瑞‧薩洛蒙的會面
2. 可再生的島嶼
冰島:地熱和水力發電
留尼旺島:太陽能農場
3. 哥本哈根:全球第一座二氧化碳中和的首都
4. 馬爾默:未來的生態街區
5. 與揚‧蓋爾的會面
6. 一個沒有垃圾的城市:舊金山的不凡事蹟
三、為了明日的「經濟」
1. 昨日的歷史:與皮耶‧拉比的會面
2. Pocheco:以環保的方式生產會更經濟
3. 貨幣:從單一性到多樣性
與貝爾納‧李塔爾的會面
WIR:六萬家中小企業成立了屬於他們的銀行
布里斯托:市長促成地方貨幣交易
4. 在地優先
與米雪兒‧隆、麥可‧休曼、妮基‧席爾維斯翠和茱迪‧維克斯的對談
5. 修補、再利用、自己動手做:自造者的運動
6. 邁向一個分權化的經濟:與傑若米‧瑞夫金的會面
四、重新創造民主
1. 昨日的歷史:與大衛‧馮雷布魯克的會面
2. 冰島的革命:與金融對抗的公民,以及歷史上首次由人民制定的憲法
3. 庫坦巴坎姆:由公民自我治理
4. 與范達娜‧席娃的會面:遵循更高的法則
五、教育的一頁新史
1. 昨日的歷史
2. 每一個學生都重要:芬蘭的教育
六、如何開始行動
1. 與羅伯‧霍普斯金的會面
結語
作者序──致臺灣讀者 西席爾‧迪昂
譯者序──公民團結,奪回命運自主權 林詠心
推薦序──你覺得自己有力量嗎? 李根政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前言
1. 啟程
2. 史丹福大學:衝擊之下
3. 與莉茲‧哈德利和東尼‧巴諾斯基的會面
4. 與萊斯特‧布朗的會面
一、為了不滅絕的「飲食」
1. 昨日的歷史:與奧利維耶‧德書特的會面
2. 生產重新在地化:都市農業的探險
底特律
陶德摩登
3. 另一種生產:樸門永續設計的奇蹟
4. 農業的一頁新史
二、成功達到「能源」轉型
1. 昨日的歷史:與泰瑞‧薩洛蒙...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