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不一樣」的孩子,棒棒棒! 丁凡(均一國中小教師、作家)
終於有這樣的一本書了,我要買一大堆來送人!
雖然,這本書是為了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和過動症的孩子而寫的,但是我認為這本書的閱讀對象其實可以更寬廣,還包括了學習障礙和情緒障礙的孩子,以及任何與常模「不一樣」的孩子。
《理解發展障礙孩子的心》用明白易懂的圖文和正確的資訊,清楚而細膩的一步一步教導成人如何和這些孩子相處、如何閱讀他們的言行、如何用孩子能夠吸收的方式教育他、如何理解甚而欣賞這些獨特的孩子。
我自己的小女兒有終生不可逆的生理性學習障礙,小時候成績一塌糊塗,挫折自卑之餘,行為也變得令人搖頭。珮子老師背後叫她「鬼見愁」,好脾氣的小朱老師被她氣得哭著跑出教室。就連我這個作媽媽的也常搞不懂她在說什麼、為什麼會莫名其妙發脾氣、為什麼說了就是不聽!
最慘的一次,我挫折無望到情緒崩潰的地步,留個紙條保證三天後一定會回家,我這個媽媽就真的離家出走了!
現在,曾經竭力嘶吼:「放開我,我要去廚房拿刀殺了他!」的小流氓,已經是美麗大方、秀氣有禮、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夥伴、藝術創作一流、辦事能力一流、服務態度一流、充滿理想與幹勁的有為青年。她已經成為父母的光榮與驕傲。
這個孩子在國中時中輟兩年,然後唸了一家在我眼中簡直就像學店的商職,痛苦無比硬是熬了三年。高職畢業後,她進文藻唸了一年日文,再度休學。之後花了兩年辛苦準備,終於申請到了美國沙瓦納藝術大學的獎學金,赴美唸了四年大學。畢業時,她的學科和術科成績全部拿A!
小時候這麼困難的孩子,為什麼能成為今天這麼優秀的年輕人呢?其中的祕訣是甚麼?轉捩點是甚麼時候?是甚麼改變了她?
我會說,轉變是從她身邊的成人不再要求她照著成人期待的樣子成長,而是成人努力學習,試圖瞭解她、接受她、欣賞她的那一刻開始的。
當然,改變不會立即發生。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改變是一點一滴、經年累月逐漸發生的。這十幾年裡,我們也面對許多茫然、挫折、痛苦、擔心、懷疑、失望、不安……但我們不能放棄孩子。永遠不能!
這本書的作者顯然瞭解孩子的痛苦無助,也瞭解家長的痛苦無助,不但給了家長許多具體的建議,並且在請求家長體諒孩子的同時,也體諒了家長的困難。
書中說明了孩子大哭大鬧、不理會人、破壞東西……背後的正確解讀,並且提出成人應該採取的對應之道。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大」,與其墨守成規,不如試試新的作法,或許更有效。這樣的態度,在面對任何與眾不同的「問題兒童」時,都是很有效的:理解他、接受他、支持他、配合他、欣賞他。
要這樣做在一開始的時候確實非常辛苦,可是事情會越來越容易、越來越上手,而且,最終的結果是:「問題兒童」會變得比一般孩子更成熟懂事、更優秀、更貼心。
老實說,在有了這樣的經驗之後,我現在遇到所謂的「正常兒童」,難免覺得他們太乏味啦!這些所謂的「問題兒童」多麼有意思、有創意、有生命韌度啊!
祝福天下所有「問題兒童」,願每個人的天賦才華都得以盡情發揮!
每個生命都應該被祝福 王華沛(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因為工作上的機緣,常有機會接觸各式各樣特殊需求學生、家長和老師,對生命多樣性有深刻體驗:「生命的幸與不幸,往往不是生命狀態本身,而是人對於該狀態的詮釋。」最感到不忍的是許多家長在不知道、不瞭解與不接受的狀況下,不恰當地詮釋孩子的能力和行為,導致悲劇一再重演。
對於發展障礙兒童的深度探討與處遇,不只是兒童心智科專科醫師的專業,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使命。在台灣現階段特殊教育的服務對象中,以發展性障礙為主的族群佔絕大多數。根據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100學年度的統計,全台中小學生當中,超過六萬人屬於身心障礙學生。這些被通報為特殊需求的學童佔全體學齡兒童的2.74%。其中,智能障礙比例佔全體身心障礙學生的三成,學習障礙佔二成五,第三大族群則是自閉症(包含亞斯伯格症)約有一成,情緒行為障礙7%,其中情緒行為障礙多半是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由此可見,台灣國中小特殊需求學生之中,廣泛性發展障礙學童幾乎達到全體特殊兒童的四分之三。
以當前醫學或科技水準,發展障礙的學童確實是一群「無法預防、難以治癒、只能靠教育」的小寶貝,與孩童關係最密切的父母和老師如何看待孩子的真實樣貌,成為能否提供適性教育的關鍵。有一部印度寶萊塢電影《心中的小星星》,對於學習障礙孩童的遭遇,對於父親在無知情況下對孩子的誤解,以及無法在學習上符合期待的憤怒,有鮮活而令人唏噓的描述。這顯示在不同文化背景中,隱性發展障礙孩童的遭遇,常常如輪迴般在地球上不斷上演!唯有透過教育,尤其是成人的再教育,才能終結悲劇!
在家長求知若渴的現實需求下,能以專業化、口語化、全面性和系統性介紹特殊兒童的專書確實如鳳毛麟爪。在拜讀遠流出版公司即將出版的《理解發展障礙孩子的心》一書之後,我個人發現這是一本可以為家長和老師帶來莫大助益的好書。全書以問答對話方式帶領讀者進入發展性障礙孩童的世界。重點鎖定在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和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認識與處遇。書中所傳達的觀念與做法,都是近二十年來經過臨床實證所累積的經驗和成果,在淺顯易懂的描述下,可以讓老師或家長對於孩童的學習困難有較全面與深入的理解。
我期待家中有發展障礙孩子的家長,都能從熟讀本書而獲得教養的啟發;班級中有特殊需求學生的老師,都可以運用書中建議的策略協助孩童學習與成長;普羅大眾可以從閱讀中對人類的多樣性有所認識並體諒,讓每一個生命都因為被理解而受祝福,進而創造一個全面接納的大社會!
理解,才能真心相待! 宋慧慈(中華民國激勵協進會理事長)
遠流出版公司透過中華民國激勵協進會祕書轉給我一封電子郵件,希望我能為《理解發展障礙孩子的心》寫一篇推薦文。我打開附檔的新書目錄,鉅細靡遺地介紹著「什麼是發展障礙?」、「如何與各類障礙孩子相處」的大小標題,深深吸引著我!
循著電子郵件上的電話,我找到發這封邀請函的企劃副主任葉小姐,除表達我樂見這本書的問世外,我更好奇:為什麼找我寫推薦文?
葉小姐說,她透過網路搜尋,知道我擔任中華民國激勵協進會理事長,一直努力在推動「融合與對話」的教師研習;也從網路文章讀到海內外許多家長和老師,都曾因為聽過我的教學分享,而對「如何與特殊孩子共舞」有了新的覺察與行動。所以,希望我能以閱讀者的角度,談談這本新書的實用價值。
啊!這真是說到我的痛處呀!
打從我對「融合教育精神」有進一步的信仰,對特殊孩子「不能也,非不為也!」的苦衷有深一層心疼的那一刻起,我帶著懺悔的心,開始學著接納每個學生的無助,傾聽每個家長的無奈;也帶著贖罪的心,積極把握每一場演講機會,激勵聽眾轉念看待特殊孩子的限制:「他不壞,只是有點兒High;他不壞,只是愛作怪;他不壞,只是缺少愛!」我之所以要懺悔、要贖罪,乃因過去對孩子的特殊需求(或說發展障礙)不夠理解,不能諒解,總以「故意」、「偷懶」來判定孩子的學習落後,因而出言不遜,甚至出手傷人。當我漸漸懂得「應該將發展障礙視為一種特性」時,我已經不敢回首,在我無知的教育使命下,傷害了多少無辜的孩子!
所以,在我讀完《理解發展障礙孩子的心》的初稿時,我有很深的遺憾!如果,我能早幾年認知到「什麼是發展障礙」也學習到「與發展障礙孩子相處的良好方式」,我就可以少一些愧疚;如果這一本推動融合教育的教養(教學)指南能早幾年出版,老師就可以少一些摸索,家長可以少一些坎坷,所謂「發展障礙」的孩子,更可以少受一些折磨!
所幸,「它」已經在眼前了!可以讓融合教育更圓滿的一本指南:《理解發展障礙孩子的心》已經在眼前了!期待遠流出版公司的這份用心,能解開老師對發展障礙的困惑,能消除家長對發展障礙的焦慮,能引領社會大眾對發展障礙的理解,當再遇到疑似發展障礙的孩子,只要翻一翻這本書的目錄,找一找相關的議題,看一看診斷的標準,然後讀一讀與他們相處的良好方式,我相信:不論是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或過動症的孩子,都能因為被理解,而找到生命的出口。
認識發展障礙應該成為全民運動 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醫師)
依據美國疾病管理局的調查,一九九七~二○○八年兒童發展遲緩發生率為一三.八七%,其中學習障礙有七.六六%;注意力缺失/過動症有六.六九%;其他發展障礙有三.六五%;自閉類障礙症為○.四七%。看到這樣的數據,我們不得不去思考的是:認識發展障礙應該成為一種全民運動,只有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才能降低孩子因為發展上的困難延伸出更多的情緒行為問題,提升其個人能力及環境適應度,更進一步可以降低社會未來在協助有困難的孩子所需的成本,是一舉數得的好事情。
《理解發展障礙孩子的心》書中介紹了症狀學、如何做診斷、診斷之後的矯治方法及方向,這本書深入淺出,加上彩色的圖畫及量表,非常有助於理解,讓閱讀者更容易進入狀況,非常值得老師及家長們閱讀。
牽孩子的手,走更遠的路 雞肉丸子(知名媽媽部落客)
因為餡餡的關係,我認識了這群特別的孩子。
幾年前,在我還沒發現餡餡有困難的時候,我帶著她在幼兒園裡說故事,園子裡除了有像餡這種極端安靜的小孩,也有許多坐不住或一直「搶話」的小孩,那時候的我和大多數大人的想法一樣,覺得孩子還小,不必太掛心,後來,餡餡被診斷有自閉特質,漸漸地,我也聽說那些坐不住、愛搶話的小朋友被診斷為過動症或社交障礙。
我花了一些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也花了好些時間研究什麼叫作過動兒、自閉症光譜障礙,只要一有空閒時間,我抱著書猛K,如果時空不允許我讀書(像是陪小朋友睡覺而我卻睡不著的時候),那就把耳機戴著聽專家講座,企圖藉由這些方法讓我更瞭解我的孩子,進而從旁協助她。
生吞活剝地看了許多專業特教書籍之後,我才漸漸找到協助餡餡的鑰匙,這些知識讓餡餡與我之間多了諒解與瞭解,也讓我們的親子關係更加緊密融洽,同時,我也意外地發現,這些針對特殊兒童設計的教養方式其實也很適合一般孩子,甚至,其實許多大人或多或少也有這類特質,這些提高特殊孩童學習效率與組織力的方法,同樣也適用於大人,甚至我自己!
有幸讀到這本《理解發展障礙孩子的心》,這本書有別於其他討論特殊兒童的專業書籍,不僅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特殊需求的小孩,還告訴我們如何在家裡營造出組織化的情境,把療育教室裡的情境落實在真實生活裡,將孩子的適應困難降到最低。書裡提到的「TEACCH」不僅適用於孩子,更能擴展到成年人,如果家長在這群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麼「TEACCH」或許可以幫助全家人。我好像找到桃花源,可以用文明的方式,兼具效率和品質引導有特殊需求的小孩,不再像以前與孩子大動肝火,這對家長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助益啊!
《理解發展障礙孩子的心》不僅告訴我們通則性的知識,更舉出實際的例子,用插圖讓家長更容易瞭解、應用在真實生活中,對於初接觸特殊兒童的家長、老師、保母而言,這本入門書不僅涵蓋面廣,還相當實用,它一點也不需要生吞活剝,而且所提供的策略技巧非常容易消化應用,如果您無法像我這樣長時間挑燈夜戰特教類專書,或者您正與狀況外的家族成員搏鬥,希望能凝聚家庭共識一起幫助孩子,這本書非常適合介紹給您和您的家人。
記得餡餡初得診斷時,我的婆婆非常沮喪低落,而且對餡餡未來人生深感憂愁,當時我找了幾本成年亞斯伯格患者寫的自傳與她分享,婆婆因此瞭解自閉特質並非一無是處。經過療育後,餡餡明顯進步,對人的反應也變好,婆婆更是深受鼓舞。現在,我也會介紹這本易於閱讀的教養書,當她發現孫女有些能力是怎麼擺著也不會自己長出來的時候,她會瞭解並支持我們幫助她長出這些能力。
何其幸運,有了這些知識、策略與技巧之後,我們得以成為更好的大人,牽孩子的手,走更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