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莉迪亞.阜蘭
定價:NT$ 270
二手價:67 折,NT$ 180
限量商品已售完
寫給成年孤兒。
他們不會就這樣從我們的記憶裡消失。
/
每一個人,都會以各自特殊的方式,
來經歷這場喪親的情緒風暴,
而且只能自己面對。
清空死者的家,讓喪親之痛更為艱鉅。
但清空,也是為了把自己清乾淨,
將自己的面具摘下來,
讓自己宣洩出來。
/
喪禮之後,我們回到父母不在了的家。
弔詭的是,一切看來如常,除了重壓心上的空蕩。
該從何理清呢?丟了嗎?維持現狀嗎?怎樣才不會輕輕一觸,被回憶刺痛得崩潰?!
這任務如此艱辛,因這一刻,我們正經歷生命中最可怕的夢魘,卻只剩自己孤身以對。
這本書,便是由此而生──雙親過世後,莉迪亞.阜蘭動手清空父母的家,身為心理分析師,透過「清空」,她將來不及對父親道再見的遺憾、糾結等待了一輩子的母愛,與那些說不出的幽微感受,抽絲剝繭:
▌我們之中,有多少人,只是默默承受著父母親去世,而從未能道出那些隨之湧現,讓人心慌意亂或元氣大傷的強烈情感?
▌有多少人,覺得自己被一波波、經常是無法說出口的情緒浪濤給捲走?
▌那像一鍋摻雜了憤怒、壓抑、無盡傷悲、不真實感、反叛、悔恨和莫名解脫感的大雜燴,而我們就在其中載浮載沉……
喪親之痛,是全然孤獨的,孤兒們戴上各自的面具,在虛空中前行,邁向第二次長大的旅程。
而春天終會來的,那已逝的,將在我們身上重生。
名家推薦:
elish的蘇哈地(閱讀部落客)、吳佳璇(精神科醫師)、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心理師)、邱瑞鑾(法文翻譯名家)、馮以量(新馬臨終關懷推動者)、黃子欽(設計師)◎感動推薦!(依姓名筆劃序排列)
讀者共鳴推薦:
◎elish的蘇哈地(閱讀部落客):
整本書的文字有種淡然的美,冷靜中不失深情,自我剖析與往事回憶都很動人。父母逝去當下的心情、他們那充滿驚濤駭浪的過去、家族已成碎片的歷史與往事,又或者童年時期留下的回憶……整本書不厚,可感覺卻像讀了很長的故事一樣。那些字裡行間的細節真的很迷人。
《如何清空父母的家》集自我省思、家族記憶和人生體驗於一書。無論是對這類型的作品感興趣,又或者單純想看看別人的故事和想法,我都很推薦,畢竟真的寫得又好又迷人。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
作者莉迪亞‧阜蘭是猶太裔法語心理分析師,納粹集中營虎口餘生雙親的獨生女,也是法律「唯一繼承人」。
一開始,她不斷質問:「活著的時候不曾想要交給我的東西,我憑什麼可以帶走?」雙親沒有遺囑,繼承猶如不是心甘情願、出於自由意志的贈與,她拿得一點兒也不心安理得。然而,透過整理遺物、清空舊宅的漫長過程,生者梳理因亡者而起,或悲哀、或愧疚、或憤怒、甚或焦慮與無助(人不免一死)等各種情緒,並與顛沛卻堅韌不拔的祖先們重新建立連結。
作者以為,這種內在轉化過程沒有捷徑,任誰也無法逃避,因為「死是生的一部分,生命包含了死亡」。
◎黃子欽(設計師):
關於生命消失的細節,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將它刻意遺忘,而作者阜蘭決定面對這個課題,「一棟父母留下的房子,還有裡頭所有的物件」。她不請搬家公司來「處理」掉,而讓自己去面對這份「包袱」。物件中充滿了情感的未爆彈,漫長整理過程像是失戀中的療傷儀式,但這次的對象不是愛人,而是父母親。
這其實是很私密的經驗,作者用文字書寫出來,化為一種治療,關於那些遭遇、那些無可奈何、無法當下理解的生命細節,她書寫,包括已知、依然未知的,然後經由閱讀,這些也化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像是分享了一種暗室的微光。
阜蘭是比利時法語作家,她文中有著法式的直接與真摯的對話。從父母親下意識保存的物件中,得到了珍貴的關於「祖先」的資訊,那些不曾從父母口中說出來的內容……在細心地為這些微物分類、編號,擦拭後,她才能將這些物件開始送出或將之丟棄。
這整座房子的清空儀式,讓她連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東西已不在,但她彷彿在這「歷史」中找到一個新的、屬於自己的位置。在這裡,時間是永恆的。
國際媒體好評:
在父母逝世的傷痛與他們沉默的過去之中,本書誕生了。這微小的光明奇蹟,使得我們在這般的旅途中,能重新認識自己。這本書指引了我們在摯愛的人逝去後,如何繼續活下去,以及如何重生。──《Les Inrockuptibles雜誌》
我們總有一天會成為孤兒,而本書便是寫給所有為人子女者。它的文字精準地將我們推進了「喪親之痛」這個人生必經的艱困時期,在樸質、優美、流暢、敏銳且動人的寫作風格下,面對父母去世這樣的人生經驗,進行了犀利而冷靜的心理剖析。──《自由書評》
沒有人比莉迪亞.阜蘭更懂得如何用文字描寫生命中的不同季節與風暴,她以其獨特的聰慧、敦厚和幽默,來體現這些令人痛苦徬徨的人生經驗。──瑞士《Payot-L’Hebdo雜誌》
這是本溫柔且敏感的小書,在情感風暴的雷電中,各個物件低語訴出它們的祕密。而喪親之痛,才能因此而稍微容易地度過。──《責任報》
這本美好的書,既溫柔又嚴肅,一頁接著一頁,愈來愈令人心碎,這樣的「繼承」過程喚起了記憶,撼動了一切的情緒、記憶與錯綜複雜的親情牽扯。──《法國十字報》
作者書寫了那些難以言說的。──《時代報》
作者不僅挑戰禁忌,觸碰死者與喪禮的問題,也觸及了文學的基本功用:傳達無法言說之事。透過簡單的文字與毫無雕琢的句子,莉迪亞.阜蘭成功地深入我們的潛意識,她將不可告人的那些顯影出來,而這種自由感必須以雙親的逝去做為代價,唯有自罪惡感的沉重中解放,悼亡,才得以開始。──《瑪莉安妮雜誌》
莉迪亞.阜蘭有一種真摯懇切、通俗且靈巧的個人風格。她的書皆從個人經驗出發,但根植於一個更普世化、更具理論性的文字之中。──《週報》
作者筆調清新,對人類情感的刻劃更是入木三分。──《法國快報》
本書特色:
◎作者以女兒情感之筆、心理師分析之眼,精準刻劃「成年孤兒」內心翻攪的憤怒、壓抑、無盡傷悲、不真實感、反叛、悔恨,甚至莫名解脫感……為我們心中那把剪不斷理還亂的亂麻,抽出一絲可能的整理方向。
◎譯成英、德、日、韓、義、西、波蘭、荷蘭等十五種語文,國際媒體動容盛讚。
◎摘自本書〈情緒風暴〉:一個人需要時間來慢慢沉澱,才能和生命中的已逝者和好,讓回憶得到安寧。如果我們能夠穿越過這場情感的風暴,而未曾排斥其中任何一種情緒;如果我們對從心底湧現的那些東西都可以接受的話,到頭來還是會釋放出一種平靜,就像洪水後的重生,就像自我又找回了春天。
◎作者莉迪亞.阜蘭:「每一個人都會深陷進去,但哀傷有時,喜樂亦有時……一直把自己鎖在憂鬱裡並不好。我並不打算在這本書的最後畫下句點。」
作者簡介:
【心理分析師/作家】
莉迪亞.阜蘭(Lydia Flem)
她是知名法語作家、專業心理分析師,也是比利時皇家學院法語文學院院士,以及造型藝術攝影師。
一九五二年出生於比利時布魯賽爾,猶太裔人。一九八六年因《佛洛伊德的日常,與他的病患》一書,成為暢銷作家。
她擅長書寫親子間的關係,以敏銳且細微的觀察,為許多讀者道出深藏內心卻不易言說的情感,著有《情書遺產》等多部散文、小說,筆法細膩深入,在國際間引起廣大迴響。瑞士《Payot-L'Hebdo》雜誌視之為「法語文學一個獨特的聲音」,並讚譽「沒有人比莉迪亞.阜蘭更懂得如何用文字描寫生命中的不同季節與風暴」。
《如何清空父母的家》已售出德文、英文、義大利文、波蘭文、荷蘭文、西班牙文、日文、韓文等十五國語文版權。本書動筆於她成為成年孤兒之後,那翻騰的繁複感受,化為敏銳觸角,將內心所依戀、衝突的每一個微細分子,全都揭示了出來。而從首篇〈情緒風暴〉至尾篇〈走過喪親之痛〉,慰藉了讀者的是:
每一個人都會深陷進去,
但哀傷有時,喜樂亦有時。
譯者簡介:
金文
專業譯者。譯有《如何清空父母的家》(寶瓶)、《卡繆札記Ⅰ 1935-1942》(麥田)、《新郎禮服》(二魚)等書籍。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作者:莉迪亞.阜蘭
二手價:67 折,NT$ 180 NT$ 270
限量商品已售完
寫給成年孤兒。
他們不會就這樣從我們的記憶裡消失。
/
每一個人,都會以各自特殊的方式,
來經歷這場喪親的情緒風暴,
而且只能自己面對。
清空死者的家,讓喪親之痛更為艱鉅。
但清空,也是為了把自己清乾淨,
將自己的面具摘下來,
讓自己宣洩出來。
/
喪禮之後,我們回到父母不在了的家。
弔詭的是,一切看來如常,除了重壓心上的空蕩。
該從何理清呢?丟了嗎?維持現狀嗎?怎樣才不會輕輕一觸,被回憶刺痛得崩潰?!
這任務如此艱辛,因這一刻,我們正經歷生命中最可怕的夢魘,卻只剩自己孤身以對。
這本書,便是由此而生──雙親過世後,莉迪亞.阜蘭動手清空父母的家,身為心理分析師,透過「清空」,她將來不及對父親道再見的遺憾、糾結等待了一輩子的母愛,與那些說不出的幽微感受,抽絲剝繭:
▌我們之中,有多少人,只是默默承受著父母親去世,而從未能道出那些隨之湧現,讓人心慌意亂或元氣大傷的強烈情感?
▌有多少人,覺得自己被一波波、經常是無法說出口的情緒浪濤給捲走?
▌那像一鍋摻雜了憤怒、壓抑、無盡傷悲、不真實感、反叛、悔恨和莫名解脫感的大雜燴,而我們就在其中載浮載沉……
喪親之痛,是全然孤獨的,孤兒們戴上各自的面具,在虛空中前行,邁向第二次長大的旅程。
而春天終會來的,那已逝的,將在我們身上重生。
名家推薦:
elish的蘇哈地(閱讀部落客)、吳佳璇(精神科醫師)、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心理師)、邱瑞鑾(法文翻譯名家)、馮以量(新馬臨終關懷推動者)、黃子欽(設計師)◎感動推薦!(依姓名筆劃序排列)
讀者共鳴推薦:
◎elish的蘇哈地(閱讀部落客):
整本書的文字有種淡然的美,冷靜中不失深情,自我剖析與往事回憶都很動人。父母逝去當下的心情、他們那充滿驚濤駭浪的過去、家族已成碎片的歷史與往事,又或者童年時期留下的回憶……整本書不厚,可感覺卻像讀了很長的故事一樣。那些字裡行間的細節真的很迷人。
《如何清空父母的家》集自我省思、家族記憶和人生體驗於一書。無論是對這類型的作品感興趣,又或者單純想看看別人的故事和想法,我都很推薦,畢竟真的寫得又好又迷人。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
作者莉迪亞‧阜蘭是猶太裔法語心理分析師,納粹集中營虎口餘生雙親的獨生女,也是法律「唯一繼承人」。
一開始,她不斷質問:「活著的時候不曾想要交給我的東西,我憑什麼可以帶走?」雙親沒有遺囑,繼承猶如不是心甘情願、出於自由意志的贈與,她拿得一點兒也不心安理得。然而,透過整理遺物、清空舊宅的漫長過程,生者梳理因亡者而起,或悲哀、或愧疚、或憤怒、甚或焦慮與無助(人不免一死)等各種情緒,並與顛沛卻堅韌不拔的祖先們重新建立連結。
作者以為,這種內在轉化過程沒有捷徑,任誰也無法逃避,因為「死是生的一部分,生命包含了死亡」。
◎黃子欽(設計師):
關於生命消失的細節,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將它刻意遺忘,而作者阜蘭決定面對這個課題,「一棟父母留下的房子,還有裡頭所有的物件」。她不請搬家公司來「處理」掉,而讓自己去面對這份「包袱」。物件中充滿了情感的未爆彈,漫長整理過程像是失戀中的療傷儀式,但這次的對象不是愛人,而是父母親。
這其實是很私密的經驗,作者用文字書寫出來,化為一種治療,關於那些遭遇、那些無可奈何、無法當下理解的生命細節,她書寫,包括已知、依然未知的,然後經由閱讀,這些也化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像是分享了一種暗室的微光。
阜蘭是比利時法語作家,她文中有著法式的直接與真摯的對話。從父母親下意識保存的物件中,得到了珍貴的關於「祖先」的資訊,那些不曾從父母口中說出來的內容……在細心地為這些微物分類、編號,擦拭後,她才能將這些物件開始送出或將之丟棄。
這整座房子的清空儀式,讓她連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東西已不在,但她彷彿在這「歷史」中找到一個新的、屬於自己的位置。在這裡,時間是永恆的。
國際媒體好評:
在父母逝世的傷痛與他們沉默的過去之中,本書誕生了。這微小的光明奇蹟,使得我們在這般的旅途中,能重新認識自己。這本書指引了我們在摯愛的人逝去後,如何繼續活下去,以及如何重生。──《Les Inrockuptibles雜誌》
我們總有一天會成為孤兒,而本書便是寫給所有為人子女者。它的文字精準地將我們推進了「喪親之痛」這個人生必經的艱困時期,在樸質、優美、流暢、敏銳且動人的寫作風格下,面對父母去世這樣的人生經驗,進行了犀利而冷靜的心理剖析。──《自由書評》
沒有人比莉迪亞.阜蘭更懂得如何用文字描寫生命中的不同季節與風暴,她以其獨特的聰慧、敦厚和幽默,來體現這些令人痛苦徬徨的人生經驗。──瑞士《Payot-L’Hebdo雜誌》
這是本溫柔且敏感的小書,在情感風暴的雷電中,各個物件低語訴出它們的祕密。而喪親之痛,才能因此而稍微容易地度過。──《責任報》
這本美好的書,既溫柔又嚴肅,一頁接著一頁,愈來愈令人心碎,這樣的「繼承」過程喚起了記憶,撼動了一切的情緒、記憶與錯綜複雜的親情牽扯。──《法國十字報》
作者書寫了那些難以言說的。──《時代報》
作者不僅挑戰禁忌,觸碰死者與喪禮的問題,也觸及了文學的基本功用:傳達無法言說之事。透過簡單的文字與毫無雕琢的句子,莉迪亞.阜蘭成功地深入我們的潛意識,她將不可告人的那些顯影出來,而這種自由感必須以雙親的逝去做為代價,唯有自罪惡感的沉重中解放,悼亡,才得以開始。──《瑪莉安妮雜誌》
莉迪亞.阜蘭有一種真摯懇切、通俗且靈巧的個人風格。她的書皆從個人經驗出發,但根植於一個更普世化、更具理論性的文字之中。──《週報》
作者筆調清新,對人類情感的刻劃更是入木三分。──《法國快報》
本書特色:
◎作者以女兒情感之筆、心理師分析之眼,精準刻劃「成年孤兒」內心翻攪的憤怒、壓抑、無盡傷悲、不真實感、反叛、悔恨,甚至莫名解脫感……為我們心中那把剪不斷理還亂的亂麻,抽出一絲可能的整理方向。
◎譯成英、德、日、韓、義、西、波蘭、荷蘭等十五種語文,國際媒體動容盛讚。
◎摘自本書〈情緒風暴〉:一個人需要時間來慢慢沉澱,才能和生命中的已逝者和好,讓回憶得到安寧。如果我們能夠穿越過這場情感的風暴,而未曾排斥其中任何一種情緒;如果我們對從心底湧現的那些東西都可以接受的話,到頭來還是會釋放出一種平靜,就像洪水後的重生,就像自我又找回了春天。
◎作者莉迪亞.阜蘭:「每一個人都會深陷進去,但哀傷有時,喜樂亦有時……一直把自己鎖在憂鬱裡並不好。我並不打算在這本書的最後畫下句點。」
作者簡介:
【心理分析師/作家】
莉迪亞.阜蘭(Lydia Flem)
她是知名法語作家、專業心理分析師,也是比利時皇家學院法語文學院院士,以及造型藝術攝影師。
一九五二年出生於比利時布魯賽爾,猶太裔人。一九八六年因《佛洛伊德的日常,與他的病患》一書,成為暢銷作家。
她擅長書寫親子間的關係,以敏銳且細微的觀察,為許多讀者道出深藏內心卻不易言說的情感,著有《情書遺產》等多部散文、小說,筆法細膩深入,在國際間引起廣大迴響。瑞士《Payot-L'Hebdo》雜誌視之為「法語文學一個獨特的聲音」,並讚譽「沒有人比莉迪亞.阜蘭更懂得如何用文字描寫生命中的不同季節與風暴」。
《如何清空父母的家》已售出德文、英文、義大利文、波蘭文、荷蘭文、西班牙文、日文、韓文等十五國語文版權。本書動筆於她成為成年孤兒之後,那翻騰的繁複感受,化為敏銳觸角,將內心所依戀、衝突的每一個微細分子,全都揭示了出來。而從首篇〈情緒風暴〉至尾篇〈走過喪親之痛〉,慰藉了讀者的是:
每一個人都會深陷進去,
但哀傷有時,喜樂亦有時。
譯者簡介:
金文
專業譯者。譯有《如何清空父母的家》(寶瓶)、《卡繆札記Ⅰ 1935-1942》(麥田)、《新郎禮服》(二魚)等書籍。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