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融會了瑞爾‧夏溥(Daryl Sharp)過去二十多年來關於分析心理學的寫作,內容涵蓋範圍從心理類型、情結以及人際關係,到個體化歷程以及精神官能症的心理動力。一直以來,他的目的就只是想呈現一份讓人容易理解的榮格心理學基本概念及其應用的介紹。
作者簡介:
達瑞爾‧夏溥(Daryl Sharp)
達瑞爾‧夏溥(Daryl Sharp)於1970年代受訓於瑞士榮格學院,他是一位資深榮格分析師,更是一位作家,著有多本榮格心理學專業書籍。他並於1980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市成立「內在城市出版社(Inner City Books)」,致力推廣榮格心理學的理解、應用與研究著作的發表,是全球唯一一家榮格心理學專業出版社。
著作:《祕密渡鴉:卡夫卡的衝突與轉化》(The Secret Raven: Conflict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Life of Franz Kafka)
更多著作請參考:www.innercitybook.net
譯者簡介:
李佳怡 (Ann Li )
李佳怡(Ann Li)於2012年初夏畢業於瑞士國際分析心理學學院(ISAP),成為台灣第一位獲得榮格分析心理學國際組織IAAP認證的榮格心理分析師。目前在蘇黎世擁有自己的工作室,任職瑞士ISAP學院講師及課程編審委員會委員,2013和2014年並兼任ISAP蘇黎世榮格演講系列委員。自2013年起,她每年回台灣兩次,逐步建立在台灣的分析工作,並於2015年起,創辦「台灣木水榮格國際研習與靜修」,引進ISAP學院非常成功的Jungian Odyssey研習靜修模式,以及IAAP督導等級的榮格分析師講課。
她的專業專長為夢的解析、童話詮釋、藝術創作圖畫詮釋、積極想像、煉金術研究、道家哲學思想及道家內丹與榮格分析心理學的關係。她分別多次在台灣以及瑞士、英國、蘇格蘭發表研究。
章節試閱
【第四章】中年危機的剖析
任何注定要潛入深坑的人,都該秉持全然的謹慎著手進行,而不是冒著倒栽墜落的危險。─榮格
精神官能症與個體化
精神官能症(neurosis)通常被視為一種疾病,個體化(individuation)則攸關健康的心理發展,將它們相提並論似乎顯得突兀,且乍看之下,它們確實是彼此陌生的親密夥伴。
然而,在這個被稱為榮格學派的思想流派眼中,個案卻很可能只是以精神官能症做為個體化歷程的前提,其原因將在稍後逐步說明。現階段,我們只需指出榮格對這兩者所做的簡短描述:精神官能症猶如和自己分裂,而個體化則是有意識地邁向精神上的完整(wholeness)。
從這個觀點看來,精神官能症其實為心理的發展提供動力與動機。如果人們相信覺知的價值,那麼,那些遭逢精神官能症「折磨」的人們實際上是幸運的,因為精神崩潰經常是一齣必要的序曲,以開啟一個更富意義且更令人滿意的生活方式。
曾經有一位在當地報社工作的年輕記者,為了一篇關於各種不同療法的報導來採訪我,他不安地說,「我不太了解榮格學派的心理學……」,他翻翻他的筆記然後說,「你們不就是那些信賴人格瓦解的人嗎?」
嗯,我從未如此考量過,但仔細想想,我發現榮格的確這麼想過:
解離並非藉由清楚區分而獲得康復,而是藉由更完整的瓦解。如此一來,所有謀求統一的力量以及所有對於自我主體(selfhood)的強力欲望,將起而反抗這股瓦解,個體於是將覺知到內在整合的可能性。他原本總是向外找尋它的蹤跡,這時候個體將在不可分割的本我中得到回報。這經常發生在個體生命的中期,我們的神奇人類本質就這樣執行推動個體生命的過渡時期,由生命的前段轉移至生命的後半段。
這個記者的問題使我想起自己對底特律不以為然的那個時期,在我心裡,底特律這個地方代表物質財富,以及一種令我無法接受的生活方式,於是我背離底特律,並且假裝它不存在。然而儘管我這麼想,無數的汽車仍持續地
滑過生產線,人們仍然繼續購買它們。
不論我們相信與否,許多事情依然發生。人格確實會瓦解,但問題的焦點不在於是與否,而是為什麼,以及其目的為何(如果真有的話)。
如果人格的瓦解能被理解為朝向新生活的契機,而不是人生的盡頭,那麼人格的瓦解聽起來便不再那麼負面與刺耳。對一個正在通過這項經歷的個體而言,這樣的態度不僅是個安慰,它甚至意味著生與死的差別,因為它為那原本可能只是無謂的煎熬,提供可能存在的意義。在中年時期,這尤其真實,有許多人被所處的境遇擊倒,或是因為忽視自己的心靈而潰敗,多數的情況則是兩者皆具。
在中年危機裡運作的原素,實際上,難以和精神官能症的急性爆發做區分,它們的特徵都是在瞬間出現不尋常的情緒與行為。典型的情況是:某某人,他總是將一切處理得很好,有固定的工作,也許結了婚並且有小孩,然後就在某一天,他突然發現一切都不對勁了。
這樣的人,心裡懷有使人不得安寧的負面思想、猜疑與幻想,他們失去活力與企圖心,感到焦慮,覺得自己錯失了機會。他們可能將這樣的情緒歸咎於失去所愛的人、一段不稱心的感情關係、工作上的問題,或是許多其它在客觀層面上的確困難的情境。他們沒有能力應變,無法像平常一樣面對嶄新或突然的情況,心裡時常存在強烈的意識衝突(例如:該選擇對伴侶保持忠誠,還是接受第三者的誘惑),卻往往對於自身所處狀況完全無法理解。簡單地說,他們以前能夠處理的生活變遷,現在都無法應付了,生活只是一團沒有意義的混亂,他們的前景蕭瑟,他們傷心難過並且抱持自殺的念頭。
榮格學派的分析相對地甚少將注意力擺在其它學派著重的症候上,例如:焦慮、衝突、憂鬱、恐懼、罪惡、失眠等等。時間會處理這些症候,真正的問題在於個體的心理,於是,心理分析的目標是揭露個體的內在動力。如何能達成這個目標,將因個別案例而有所不同,但是,從精神官能上的煎熬轉化為嶄新健全的人生願景(如果這確實發生了),這個蛻變總是和個體的動機與內在潛能較為有關,心理分析師所說的或所做的只是其次。
在中年危機裡,最醒目且可能最具有價值的症候是衝突,榮格寫道:
這個顯然令人無法忍受的衝突,正好證明你的生命的正確性,因為一個沒有內在矛盾的生命僅只是半場的人生,或是天使專屬的天國人生。
陰影與人格面具之間的衝突經常在危機時刻浮現,那些初進心理分析且心中沒有這類衝突的個案,很快便會遇見這樣的衝突。有時就好像個案在等待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以便放心地讓自己崩潰,在這時候出現的明顯沮喪,表示個體必須明白自己並非全然是他/ 她所偽裝或希冀的那個樣子。衝突愈激烈,則愈急需在意識與潛意識之間重新建立那生死攸關的連結,重建這份連結的掙扎與努力,便是榮格所謂個體化歷程的本質。
個體化是心靈分化的過程,目標是將個體的人格發展至最大的可能。這是一個實際上難以達成的目標,它特有的可欲性使個體看不清導向目標的這份過程所具有的價值與必要性,正如榮格形容的:「這個目標只不過是個想法,真正的重點是導向這個目標的章節過程(在個體身上所下的工夫):那才是一輩子的目標。」
換言之,個體化歷程的目標不在於戰勝個人的心理或使它變得完美,而是在於熟悉它。那些經歷心理危機的人,實際上是因為遭受內在需求的箝制,渴望起程進行一段自我發現之旅。我們無法輕易逃避這一份責任,因此榮格提到歌德的《浮士德》,在文本中,梅菲斯特嘲弄厭倦生活的浮士德,因為浮士德突如其來想隱退到「簡單的生活」:
是的,有一個方法,
不需要錢財、不需要醫師、也不需要巫婆。
收拾你的東西,回到那塊土地,
你開始在那兒鬆土挖坑;
待在有限的循環裡,侷限自己的心智,
靠著最簡單的食材為生,
成為獸群的一員;還有,別忘了
用你自己的糞肥滋養你栽種的作物!
榮格評論:「當然沒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擋個體選擇住在鄉間的小農舍裡,或阻擋他選擇在花園裡鬼混、吃生蘿蔔,只不過他的靈魂將嘲笑這場騙局。」
實際上,這樣簡單的生活,只供那些受到外在必然性束縛的人們作為一個生活選項,其餘的我們其實只有兩種選擇:在個體化歷程中,做一個願意並且覺知的參與者,或成為一個不幸的受害者。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榮格相信,許多個人的精神官能症狀其實和我們所處時代裡的種種問題密切相關,也就是說,那可能代表想要在個體身上解決集體問題的企圖失敗了。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我們參與了當代的主導文化潮流,並很可能將它們反映在個人的衝突裡。
不管是哪一種層面,將精神官能症描述為自我分裂(self-division)的症候最為貼切。在許多個案裡,產生分裂的原因是:他們的意識心智想要堅持道德原則,但是潛意識卻追求那些在自我眼中似乎不道德的事物。這一種類型的人們總喜歡表現一副值得尊敬的樣子,犧牲掉他們真正的自己。
但這樣的衝突也可能輕易地被反轉過來,有些人,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都是邪惡與放縱的,但這可能只是一種姿態、一副人格面具,在他們浪蕩生活的背後,其實住著落入潛意識裡的道德面向,它和道德人士潛意識裡的不道德面向一樣確切,雙方都感受到陰影的召喚。
【第四章】中年危機的剖析
任何注定要潛入深坑的人,都該秉持全然的謹慎著手進行,而不是冒著倒栽墜落的危險。─榮格
精神官能症與個體化
精神官能症(neurosis)通常被視為一種疾病,個體化(individuation)則攸關健康的心理發展,將它們相提並論似乎顯得突兀,且乍看之下,它們確實是彼此陌生的親密夥伴。
然而,在這個被稱為榮格學派的思想流派眼中,個案卻很可能只是以精神官能症做為個體化歷程的前提,其原因將在稍後逐步說明。現階段,我們只需指出榮格對這兩者所做的簡短描述:精神官能症猶如和自己分裂,而個體化則是有意識...
作者序
在一九七四年秋天,某個陰沉的午後,我獨自走在蘇黎世郊外的小坡上,覺得荒涼,也替自己感到難過。突然,有個小東西映入眼簾,它靜靜地躺在小徑上,我彎下腰把它撿起來,那是一個用黑檀木雕成的小黑象。一股莫名的奧秘襲來,就在那一瞬間,我愛上它。
我將這份相遇視為榮格所謂的共時性,那是一個由外在事件呼應個體內在情境的經驗。我認為這隻小黑象和我的心理有關,在接下來的那幾年,我花了許多心力探索那可能的意義。
我到動物園去看大象;我閱讀相關書籍;我也蒐集大象,親朋好友紛紛寄來大大小小、各式材質的大象,以及許多大象塑形的物件;我畫大象;我的夢裡也都是大象。
現在,我對大象之於我的關係,以及當初為何撿到那隻小黑象,有較深刻的理解。當時,我三十八歲,斷了自己的後路,非常潦倒。我前往蘇黎世,開始在蘇黎世榮格學院受訓進修,從那時起,發生了許多的事,在隱喻上,它們絕大多數和大象有關。
譯者序
記得那是在2008年初秋的某個夜裡,我夢見自己踏進一個昏暗的空間。我定神一看,裡頭擺滿了大大小小、各式材質製作的大象物件,就連天花板上也掛得滿滿的。這個夢只有這一幕,它卻神秘得令我無法招架,我連結深刻卻毫無頭緒,只能繼續想著在夢裡思索的問題:「這是誰的房間?」
2009年春天,我拜訪一位日本籍的榮格分析師學姊Tonan Kayo。她談到自已將榮格心理學作品翻譯成日文的心得,並鼓勵我將來也一起投入,畢竟,願意親蒞翻譯工作的心理分析師不多。她一邊泡茶一邊淡淡地說:「我可以聯絡Daryl,推薦妳。」就這樣,Kayo在我和Daryl 之間牽起一條線,並且就在那幾個月之後,我赫然發現,自己很可能見到了那個大象房間的主人。
Daryl Sharp的志趣是成為一個作家,他常熟練地把玩文字,在字裡行間填塞各式片語和俚語,並且帶進許多生活上的例子。那活靈活現的筆調雖然造成非英語系國家讀者的困擾,也增加翻譯困難,但他隱藏著的用心,是希望讀者明白:榮格分析心理學就在日常生活裡。
在英文原版中,Daryl Sharp沒有安排名人先進撰寫推薦文章或導讀,中文版也決定跟進:相信並期待讀者和作者的直接接觸。就像在心理分析會談裡的接觸一樣,我們劃出一個空間,並珍惜重視來訪者、讀者的一切內在聲音。
在一九七四年秋天,某個陰沉的午後,我獨自走在蘇黎世郊外的小坡上,覺得荒涼,也替自己感到難過。突然,有個小東西映入眼簾,它靜靜地躺在小徑上,我彎下腰把它撿起來,那是一個用黑檀木雕成的小黑象。一股莫名的奧秘襲來,就在那一瞬間,我愛上它。
我將這份相遇視為榮格所謂的共時性,那是一個由外在事件呼應個體內在情境的經驗。我認為這隻小黑象和我的心理有關,在接下來的那幾年,我花了許多心力探索那可能的意義。
我到動物園去看大象;我閱讀相關書籍;我也蒐集大象,親朋好友紛紛寄來大大小小、各式材質的大象,以及許多大象塑...
目錄
自序
譯者序
【第一章】 心理類型
榮格的基本模式
四項心理功能
理性心理功能與非理性心理功能
主要功能與輔助功能
劣勢功能
兩種態度類型
潛意識的角色
類型學、人格面具與陰影
心理類型的晚宴
【第二章】了解自我
原型與情結
關於人格面具
再說陰影
衝突與轉化
永恆少年/永恆少女症候群
【第三章】未知的另一半
投射與認同
阿尼瑪與阿尼姆斯
兩性關係的挑戰
有距離的親密感
【第四章】中年危機的剖析
精神官能症與個體化
精神官能症的目的
心靈能量的流動
適應與崩潰
心靈的自我調節
【第五章】分析經驗
著手進行
著手那些被寵壞的部份
負傷的治療者
英雄之旅
夢的重要性
積極想像
【第六章】心理發展
覺知
自我認知
人格與個體化
天命、團體、膨脹
宗教向度
自序
譯者序
【第一章】 心理類型
榮格的基本模式
四項心理功能
理性心理功能與非理性心理功能
主要功能與輔助功能
劣勢功能
兩種態度類型
潛意識的角色
類型學、人格面具與陰影
心理類型的晚宴
【第二章】了解自我
原型與情結
關於人格面具
再說陰影
衝突與轉化
永恆少年/永恆少女症候群
【第三章】未知的另一半
投射與認同
阿尼瑪與阿尼姆斯
兩性關係的挑戰
有距離的親密感
【第四章】中年危機的剖析
精神官能症與個體化
精神官能症的目的
心靈能量的流動
適應...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