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曲家衛斯理(Samuel Wesley)說:「風格是思想的外衣。」
英國劇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也說::「在重要的事情上,風格就是一切。」
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及居家裝潢的風格,常透露出他是什麼樣的人,或是希望別人如何看待他的價值觀:是極端前衛或堅守傳統?是波西米亞風格或古板保守?是世界主義或純真樸實?
建築師也不例外。大多數成功的建築師,都對「風格」有強烈的意識,這不只是表現在其建築設計上,也反映在他們的服裝打扮,甚至家具、汽車,還有鍾愛的鋼筆品味上。
法國現代建築大師柯比意的圓框眼鏡與其「白色別墅」,一樣經典;美國建築大師萊特的披肩及捲邊平頂帽裝扮和其「草原住宅」,同樣獨樹一幟;後現代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皺皺的襯衫與其雕塑般的畢爾包「古根漢博物館」,同樣搞怪。
在文學上,「風格」描述的,是書寫、表達或演出的方法;在建築上,「風格」形容的,是興建的方法。
然而,大多數的現代建築師卻避諱談論「風格」這個話題。柯比意甚至說:「風格就像是插在女人帽子上的一根羽毛,如此而已。」表達出大多數的現代建築師對這個話題的鄙視。本書作者魏滔.黎辛斯基則不以為然,在書中為「風格」對於藝術之母的重要性,提出了強而有力的辯護。
本書充滿了黎辛斯基銳利的觀察──形式並非追隨機能;最卓越的建築物並非超越時代,而恰恰是時代的產物;細部裝飾不只是彌補建築的不足,細部裝飾就是建築。同時,也闡明了建築、室內裝潢和時尚之間無法逃避的關係。為了清晰地突顯出這些觀點,他向我們說明,二十世紀現代建築大師──包括密斯凡德羅、貝聿銘、法蘭克‧蓋瑞、查理‧麥金、艾倫‧格林堡、羅伯‧范裘利、亨利‧諾頓等建築師,是如何表現風格和時尚,以及面對古典傳統和現代生活需求時,所做的種種探索。他幫助我們重新理解建築師的作品,並用新的眼光看待我們的環境。
作者簡介:
魏滔.黎辛斯基(Witold Rybczynski),美國最著名的建築評論家之一,筆下的暢銷書包括《螺絲、起子演化史》(One Good Turn: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Screwdriver and the Screw)、《金窩、銀窩、狗窩》(Home)、《等待周末》(Waiting for the Weekend)、《世上最美麗的房屋》(The Most Beautiful House in the World)以及《遠方林中的空地》(A Clearing in the Distance)。此外,他的著作散見《紐約時報》、《紐約客》、《時代》雜誌和《紐約書評》。目前居住費城,在賓州大學擔任「The Martin and Margy Meyerson」的都市主義教授。魏滔.黎辛斯基(Witold Rybczynski),美國最著名的建築評論家之一,筆下的暢銷書包括《螺絲、起子演化史》(One Good Turn: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Screwdriver and the Screw)、《金窩、銀窩、狗窩》(Home)、《等待周末》(Waiting for the Weekend)、《世上最美麗的房屋》(The Most Beautiful House in the World)以及《遠方林中的空地》(A Clearing in the Distance)。此外,他的著作散見《紐約時報》、《紐約客》、《時代》雜誌和《紐約書評》。目前居住費城,在賓州大學擔任「The Martin and Margy Meyerson」的都市主義教授。魏滔.黎辛斯基(Witold Rybczynski),美國最著名的建築評論家之一,筆下的暢銷書包括《螺絲、起子演化史》(One Good Turn: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Screwdriver and the Screw)、《金窩、銀窩、狗窩》(Home)、《等待周末》(Waiting for the Weekend)、《世上最美麗的房屋》(The Most Beautiful House in the World)以及《遠方林中的空地》(A Clearing in the Distance)。此外,他的著作散見《紐約時報》、《紐約客》、《時代》雜誌和《紐約書評》。目前居住費城,在賓州大學擔任「The Martin and Margy Meyerson」的都市主義教授。魏滔.黎辛斯基(Witold Rybczynski),美國最著名的建築評論家之一,筆下的暢銷書包括《螺絲、起子演化史》(One Good Turn: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Screwdriver and the Screw)、《金窩、銀窩、狗窩》(Home)、《等待周末》(Waiting for the Weekend)、《世上最美麗的房屋》(The Most Beautiful House in the World)以及《遠方林中的空地》(A Clearing in the Distance)。此外,他的著作散見《紐約時報》、《紐約客》、《時代》雜誌和《紐約書評》。目前居住費城,在賓州大學擔任「The Martin and Margy Meyerson」的都市主義教授。
譯者簡介:
楊惠君
政治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從事翻譯工作多年。譯作豐富,包括《建築的故事》、《莫斯科》、《雅典》、《里斯本》、《城堡》、《金字塔》(以上皆由木馬文化出版)、《世界建築七十奇蹟》、《20世紀的書》等。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出版人周刊》:「黎辛斯基…建築寫作者中的佼佼者,…以一種令人愉悅的方式傳遞豐富的訊息。這本書既破除了專業界因襲的成見,而且又十分好讀。」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1.本書是紐約公共圖書館與牛津大學出版社邀請黎辛斯基所做的系列演講,集結而成的書。內容豐富,卻少了許多晦澀難懂的行話、術語。黎辛斯基用愉悅、平易近人的語調,直指建築專業界一向忽視的「風格」問題以及建築與室內裝潢和時尚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提出新穎、具啟發性的見解。2.關於許多著名的建築-如紐約曼哈頓布萊恩公園一帶的摩天大樓、美國建築師范裘利為其母親所蓋的小住宅等-作者提出珍貴的第一手真實體驗與其時代背景的脈絡訊息,是建築愛好者不容錯過的入門書。3.本書運用許多建築師的歷史軼事、繪畫研究和作者親訪案例
得獎紀錄:《出版人周刊》:「黎辛斯基…建築寫作者中的佼佼者,…以一種令人愉悅的方式傳遞豐富的訊息。這本書既破除了專業界因襲的成見,而且又十分好讀。」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1.本書是紐約公共圖書館與牛津大學出版社邀請黎辛斯基所做的系列演講,集結而成的書。內容豐富,卻少了許多晦澀難懂的行話、術語。黎辛斯基用愉悅、平易近人的語調,直指建築專業界一向忽視的「風格」問題以及建築與室內裝潢和時尚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提出新穎、具啟發性的見解。2.關於許多著名的建築-如紐約曼哈頓布萊恩公園一帶的摩天大樓、美國建築師范...
章節試閱
時尚與過時
布萊恩公園(Bryant Park)位於曼哈頓中城,一年兩度的服裝秀就在這裡舉行。一年有兩次,記者、攝影師、編輯和知名的來賓,把偌大的白色帳棚擠得水洩不通,模特兒穿著設計師的商品走上伸展台。布萊恩公園也是個觀賞建築時尚的好地方。一排一九二○年代的優美建築,沿著公園南側的四十街一字排開。
首先是伊萊•康(Ely Jacques Kahn, 1884-1972)設計的「法國文藝復興式」辦公大樓,最早是《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的總部。這棟大樓的鄰居是莊嚴的「古典工程師俱樂部」(Classical Engineers Club)。接下來是一棟顯得年輕叛逆的建築物,雷蒙•胡德(Raymond Hood, 1881-1934)的「美國暖爐大樓」(American Radiator Building, 1924),其鑲金邊的黑磚在這條街獨樹一格。查理•李奇(Charles Rich, 1855-1943)的「布萊恩公園大廈」(Bryant Park Studios, 1901)是鍍金時代末期一座優雅的遺跡,位在四十街和第六大道的交叉口。面向北方的大片窗戶和鑲上玻璃的閣樓,讓我們不禁想起,這棟大樓原本是為藝術家而設計的。
「布萊恩公園大廈」的建築風格,原本叫作「現代法國風」(French Modern),現在一般稱為「布雜藝術」(Beaux-Arts),表彰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巴黎布雜學院(Ecole des Beaux-Arts)。從理查•亨特(Richard Morris Hunt, 1827-95)開始,十九世紀下半葉,許多美國最傑出的建築師都是「布雜學院」的畢業生。亨利•李察遜(H. H. Richardson, 1838-96)和他的門生查理•麥金(Charles Follen McKim, 1847-1909),還有麥金的助理,約翰•卡里爾(John M. Carrère, 1858-1911)和湯瑪斯•哈斯汀(Thomas Hastings, 1860-1929),也都是該校的校友。
「紐約公共圖書館」(New York Public Library, 1911)俯瞰布萊恩公園的東側,正是卡里爾和哈斯汀這兩位建築師的作品。狹長的窗戶象徵一排排的書架,書架上方的九扇浴場式窗(thermal window),顯示出寬敞的閱覽室。
按照典型的「布雜風格」,建築立面要極力顯示出雄偉的氣派和冷靜的理性,只不過牆壁高處有一排很古怪的小門,不但沒有陽台,連欄杆都沒有,直接通往半空中。在圖書館工作的一位朋友表示,這些奇怪的高空出口是為了把員工給丟出去,為這個宏偉的大理石立面提供了一個異想天開的註腳。
我沒辦法搞清楚「紐約公共圖書館」牆壁高處的小門之功能。這些門可以打開,但如果說是為了通風或是配合未來的擴充,這種解釋就不具有說服力。
在公園西側的第六大道,矗立了一排一九七○年代簡單俐落的辦公大樓。其中最巨大的就是「紐約電話公司大樓」(New York Telephone Company Building, 1923),以灰色調的玻璃和垂直的長條大理石構成的立面,看起來平淡無味,占據了從四十一街到四十二街的街區。
公園北側最醒目的建築物是「SOM(Skidmore, Owings & Merrill)建築師事務所」的哥登•班夏夫特(Gordon Bunshaft, 1909-90)在一九七二年設計,高達五十層樓的「葛利斯大廈」(W. R. Grace Building, 1974)。
陡斜的石灰華立面似乎是受到了巴西利亞(Brasília)的建築物所啟發。毫無特色的鏡面玻璃塔樓,以及「磚石與殖民地風格鑲邊」的箱形建築,掩蓋了這一點靈光一閃的熱帶氣息。這些商業辦公大樓興建的時間相隔了五十年,但同樣對建築抱持著可悲的「機能主義」取向,只有發展商才會喜歡這種根本是現成的建築物。
從布萊恩公園也可以遙望曼哈頓兩棟最顯眼的摩天大樓:「克萊斯勒大樓」(Chrysler Building, 1930)和「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 1931)。「克萊斯勒大樓」當初原本是一棟投機型的辦公大樓。一九二七年,美國建築師威廉•凡艾倫(William Van Alen, 1883-1954)受到不久前的「巴黎裝飾藝術展」影響,以後來稱為「裝飾藝術」(Art Deco)的風格,設計了一棟摩天大樓。
在平面圖完成,但尚未動工之前,汽車業鉅子華特•克萊斯勒(Walter P. Chrysler, 1875-1940)把設計圖和建築基地一併買下。克萊斯勒想用這棟大廈當作他公司的告示牌。凡艾倫樂得再加上鷹頭滴水嘴(是根據車蓋上的裝飾)、有翅膀的水箱蓋、鋼轂蓋的雕帶以及讓人聯想到汽車踏板的黑磚塑形。大樓最獨樹一格的特徵,就是不
時尚與過時布萊恩公園(Bryant Park)位於曼哈頓中城,一年兩度的服裝秀就在這裡舉行。一年有兩次,記者、攝影師、編輯和知名的來賓,把偌大的白色帳棚擠得水洩不通,模特兒穿著設計師的商品走上伸展台。布萊恩公園也是個觀賞建築時尚的好地方。一排一九二○年代的優美建築,沿著公園南側的四十街一字排開。首先是伊萊•康(Ely Jacques Kahn, 1884-1972)設計的「法國文藝復興式」辦公大樓,最早是《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的總部。這棟大樓的鄰居是莊嚴的「古典工程師俱樂部」(Classical Engineers Club)。接下來是一棟顯得年...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