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能用舊的自己,換一個新的未來
當你表現得最像自己的時候,就是你最沒有創意的時候
結合最新腦神經科學和古老靜坐智慧,打開潛意識與意識的大門,
勇敢改寫大腦慣性迴路,成為不敢想的自己Phyllis(零雜物作者)
李欣頻(作家)
吳若權(作家、顧問、廣播節目主持人)
周介偉(「光中心」主持人)
張德芬(身心靈作家)
賴佩霞(魅麗雜誌發行人/身心靈老師/作家)──強力推薦
唯有當意念和情緒慣性同頻諧調時,心念所預演的未來,才會發出強大的訊息波到量子場,讓改變逐步顯化成真。
◎為何心想事不成?為何改變無法發生?因為你的意念與情緒是不一致的本書教你運用靜坐打開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大門,透過新皮層摧毀大腦記憶裡舊的自我,斷開你跟身體、環境和時間的情緒鍵結,接著改變邊緣腦中的慣性迴路,讓新經驗養成新情緒,累積成新的慣性,成為潛意識的一部分。
當意念與感受真正合一時,這時潛意識才會真正有動能發送訊息到量子力場,讓力場自然去運作,使美夢成真。
◎剝除自我設限的情緒,願望才能獲得動能,成功發送當你向宇宙下訂單,努力正向思考,你的情緒卻沒有改變,能量被圈限在舊的習慣裡。
你的願望空有意念與期待,卻缺乏相對應的情緒動能,無法發送到量子力場中,讓宇宙智慧來幫你實現。
原來許願失敗,是因為沒有按下發送的按鍵!
◎摧毀大腦記憶裡舊的自我,解除潛意識的抵抗,讓改變自動發生如果你想變得快樂,就要先停止去想那些會讓你不快樂的想法;
如果你渴望變得有錢,你要下定決心,停止做那些會讓你變窮的事情;
如果你想變得健康,你必須停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這些例子都在告訴你,無論你要改變什麼,首先都必須下決心停止做舊的自己,直到你能騰出空間給新的人格(包括想法、行動和實踐)。
◎改變,一點也不難,還有方法可循!現在,喬‧迪斯本札醫師就要教你運用「七大靜坐步驟」進入潛意識,
重新設定大腦迴路,修剪舊自我的突觸連結,消除你的內外差距。
你將學會如何反覆思考你想「成為」的樣子,預先思考及感覺未來經驗,
只要二十八天,就能讓身體漸漸熟悉新的大腦迴路,養成你的第二天性,塑造全新的自我。
◎靜坐改變大腦的原理1. 變得更熟悉自己:靜坐藉著閉上眼睛,消除外界的刺激,讓身體處於靜止狀態,你就能夠專注地覺察到自己正在想什麼,以及有什麼感覺。一旦你能意識到身心的無意識狀態,並對自己無意識的自動程式變得「熟悉」,你便從「成為自己」轉變到「觀察自己」,開始了拆除舊自我的過程。
2. 耕耘自我:靜坐的「正念專注」,能讓你耕耘出一個新的自我,只要你主動並有意識地思考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這個沉思的過程會建立新的神經網絡,神經元會開始發射,並以新的序列、模式和組合方式連接,在心靈花園中播下新思想、行為和情緒的種子。你將越來越熟悉你的新慣性,直到它成為你的第二天性,開創出新的現實。
3. 從無意識變得有意識:當我們變得有意識和覺察,熟悉且願意去採取必要的行動,來消除不想要的特質,耕耘一個想要的新自我,內外的不一致便會消失,改變,就這樣自然發生了。
◎夢,這樣做就對了有一年春天,作者的女兒開出了一長串暑期計畫的夢想:她想去義大利工作,學習和體驗新事物,造訪至少六個義大利城市,然後花一個星期待在佛羅倫斯,因為她有朋友在那兒。
於是她每天去設想暑假裡會看到什麼人、發生什麼事、去什麼地方,並去想像體驗這些事物會有什麼感覺,直到清晰真實到讓她的大腦突觸開始傳導信息,如同她正在過人生中最不可思議的暑假。因此,儘管當時才三月,她已經不得不開始「做」那個去義大利過暑假的年輕女孩。
幾個星期後,她的學校提供一個去義大利學藝術史的暑期課程,要花四千元,她有點心動,想要接受。但作者提醒女兒這與她原先設定的目標有落差,她並沒有放手讓量子場來安排。作者勸女兒要真正沉浸在義大利之旅中,最好使用義大利語來思考、感覺、說話及做夢,直到把舊的自我丟掉。
又過了幾個星期,作者接到女兒的來電,語氣興奮。她說,她在圖書館跟藝術史老師聊天,後來不知不覺就說起了義大利語,兩人都很流利。這時她的老師說:「我想起來了。我有個同事需要找人教初級義大利語,對象是今年夏天要去義大利念書的美國學生。」
當然,作者的女兒被錄用了:她可以拿到旅費與薪水,並在六星期內造訪六個不同的義大利城市,最後一週待在佛羅倫斯。她夢想的工作,還有她最初設想的每個細節都實現了。
當意念與情緒合一時,潛意識才會真正有動能發送訊息到量子力場,讓你的意念成為真實的生命經驗。大腦不再是過去的紀錄器,而是未來的地圖──你已經活在你想要的未來之中,要什麼、怎麼做、如何感受,全由你決定,你真的能擁有你想要的一切。
來自各界大師的盛譽,好評如潮~喬.迪斯本札醫生這本重新連接你心靈和情緒迴路的指南,有趣且易懂,並傳達一個簡單有力的訊息:你今天所想的一切,決定了你明天的人生。
──琳恩.麥塔嘉(Lynne McTaggart),暢銷書《療癒場》(The Field)、《念力的祕密》(The Intention Experiment)作者
本書是先進科學和現實生活應用的強大結合,交織成日常生活的完美配方。……
科學知識的層次結構告訴我們,當新發現改變了我們對原子的了解,我們對自己和腦的認識也必須改變。透過這本書簡明扼要的十四個章節,喬.迪斯本札醫生運用人生歷練,來描述我們使用大腦方法的微妙改變,在我們的身體、生活和人際關係上,如何成為確切改變我們人生的量子關鍵。這本經過仔細研究、可靠與實用的手冊,讓你會想要在個人練習時隨時擺在手邊參考。在書中,迪斯本札醫生採取了容易使用並按部就班的技術,讓每個人都有機會以自己的量子場試驗,找出對自己效果最好的方式……從找出哪些想法讓我們深陷舊信念的有效練習,到讓我們突破自我設限的簡單實踐,本書是成為人生勝利組的指南,多希望能在我們念小學一年級時就拿到了。如果你一直都明白,你該學到的知識不是幾堂生物課能給你的,卻對科學的專業術語望而生畏,那麼這就是你一直在等待的完美作品!」
──桂格.布萊登(Gregg Braden),暢銷書《無量之網》(The Divine Matrix)與《深埋的真相》(Deep Truth)作者
喬.迪斯本札醫生透過本書帶給你力量,讓你放下負面信念,擁抱正面思維。這本充滿智慧、內容充實且實用的書,將幫你成為最好、最自由的自我。這樣一來,就會如迪斯本札醫生所說的,你就可以「走向你自己決定的命運」。
──茱迪斯.歐洛芙(Judith Orloff)醫生,《讓情緒自由》(Emotional Freedom)作者
在本書中,喬.迪斯本札醫生以充分的科學基礎,探討了充滿能量的現實層面,並提供讀者必要的工具,讓他們能夠在生活中做出重要的正面改變。任何讀過這本書並應用這些步驟的人,將從他們的努力中獲益良多。這本書用任何人都能了解的簡單語言,說明最先進的內容,並提供人性化的指導方針,達成由內而外的持續改變。
──羅林.麥克雷提(Rollin McCraty)博士,心數研究中心研究總監
身為一個多年來想過很多這類問題的半退休心理學家,我不得不承認,本書可能會改變長期存在心理學領域的一些信念。迪斯本札醫生的結論有充分的神經科學背景,挑戰著我們對自己是誰的想法,以及我們的想法成為現實的可能性。這是出色且令人振奮的一本書。」
──臨床心理學家艾倫.博特金(Allan Botkin),《死後的引導溝通》(Induced After-Death Communication)作者
在個人成長上,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一個具有成效的回饋圈已經在神經科學的最新發現與靜坐的古老實踐之間成型。喬.迪斯本札醫生的新書,以「硬科學」專業且清楚地解釋了我們的頭腦和身體是如何運作的。然後,他將這些理論應用在個人根本改造的四週計畫中,展示如何透過有組織的靜坐課程,有意識地重新連接我們的神經網絡,產生創造力和真正的快樂。
──道森.丘奇(Dawson Church)博士,暢銷書《基因中的精靈》(The Genie in Your Genes)作者
喬.迪斯本札醫生帶給我們一本如何成為神聖創造者的手冊!他使腦科學變得更具實用性;他告訴我們要如何擺脫情緒,來創造幸福、健康、富足的人生,以及如何讓我們夢想的世界最終成真。我等這本書已經等很久了!
──阿貝托.維洛多(Alberto Villoldo),《啟動你的腦》(Power Up Your Brain)與《薩滿、治療師與聖人》(Shaman, Healer, Sage)作者
作者簡介:
喬‧迪斯本札醫師(Joe Dispenza, DC)
曾就讀於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主修生物化學。他也擁有神經科學專業的學士學位,並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生活大學(Life University),獲得脊骨神經醫學博士學位。
迪斯本札醫生的博士後研究,聚焦在神經內科、神經科學、腦功能和腦化學、細胞生物學、記憶形成,以及衰老與長壽等領域。他是美國Who’s Who的受邀會員,全國脊骨神經醫學考官委員會的榮譽會員,生活大學卓越醫病關係臨床能力表揚獎的得主,以及國際脊骨神經醫學榮譽協會Pi Tau Delta的會員。
過去十二年間,迪斯本札醫師踏遍六大洲,在二十四國授過課,幫助了許多人了解如何通過科學已證明的神經生理學原理,來重新規畫自己的想法。他的第一本書《進化你的腦:改變心智的科學》(Evolve Your Brain: The Science of Changing Your Mind)探討了「改變的生物學」,將思想和意識的主題,與腦、心智和身體連結起來。換句話說,當我們真正改變我們的心智,在腦中就會有改變的實體證據。
迪斯本札醫師是獲獎影片《當心靈遇上科學》(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裡出現的科學家之一,也在本片的導演剪輯版以及加長量子版DVD《兔子洞裡到底是什麼》(What the BLEEP Down the Rabbit Hole)中現身;他也在紀實電視劇《人與幻覺狀態》(The People vs The State of Illusion)中客串。另外,他也是《探索!》(Explore!)雜誌的編輯顧問。
官網:www.drjoedispenza.com.
譯者簡介:
謝宜暉
史丹佛大學電機暨工管雙碩士,曾任職科技業,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打破做自己的習慣,離開舒適圈。目前兼職中/英、英/中翻譯。
章節試閱
【摘文1】
●你的想法確實會影響你的人生
為什麼你會被這本書所吸引?極可能是你過去在人生中努力做的那些改變,包括身體上的、情緒上的或精神上的,仍然無法幫你達到你想要的那個完美的自己。為什麼這些努力會徒勞無功?比起其他因素,最主要的失敗原因,跟你對於生活的信念──為什麼你的人生會是如此──有很大的關係,包括缺乏意志力、沒有時間、勇氣不夠,以及欠缺想像力。
一如既往,為了改變,我們必須要重新認識自我及世界,以接受新的知識和擁有新的體驗。
這就是閱讀本書的目的。
你過往的缺失,追本溯源可以歸咎於一個主要的疏忽:你並未致力於信守這樣的一個真理──你的想法影響如此深遠,造就了你的現實狀況。
事實上,我們是得天獨厚的,傾盡全力後都能收穫成果。我們無需安於現況,只要願意,隨時都能開創新局。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因為不論好壞,想法確實會影響我們的人生。
我確信你以前也曾經聽過:想法確確實實會影響我們的人生;但我懷疑大多數人是否打從心裡相信這句話。假如你真心接受這種見解,難道不會起心動念地想要排除任何你不想要的經驗?難道不會試著把注意力傾注在所希冀的事物上讓它成真,而不是不斷地沉淪在問題裡面?
試想:如果你確實明白這個道理為真,你會願意錯失機會去創造你夢寐以求的未來命運嗎?
【摘文2】
●如果想法能讓我們生病,是否也能讓我們痊癒?
我先前解釋過,人們可以單靠想法就啟動壓力反應。我也提到一個科學事實:與壓力相關的化學物質會創造嚴峻的細胞外環境來觸發基因,從而產生疾病。有此可證,我們的想法確實可以使我們生病。如果想法能讓我們生病,那麼有沒有可能也能讓我們痊癒呢?
比方說,有一個人在短時間內經歷了某些事,令他感到氣憤難平。他的潛意識對這些事件的反應,讓他牢牢記住這些痛苦。因應這種情緒的化學物質充斥了他的細胞。幾個星期後,他的情緒變成心情;這種心情再持續了幾個月,就變成了氣質;而這種氣質持續好幾年,就形成了一種強大的、稱為忿恨的人格特質。事實上,他將這種情緒記得這麼牢,一直重複著回想和感覺、感覺和回想的週期,年復一年後,身體比意識心更加明白憤恨的感覺。
現在你應該知道,情緒是經驗表現在外的化學印記,倘若一個人抓住忿恨不放,他的身體會做出反應,彷彿仍然在經歷著很久以前造成他這種情感的事件。此外,假如身體對這些忿恨化學物質的反應破壞了某些基因功能,長久下來,就會號令這些基因以相同方式做出回應,那麼有沒有可能會讓身體最終發展出具體的病症,比如癌症?
倘若如此,一旦他能忘記這種持續忿恨的情緒,不再去想那些會製造忿恨感覺的想法,也不再去感覺會創造忿恨想法的那些感受,是否身體就能從情緒的奴役中獲得解放?久而久之,他就能停止以相同方式去號令基因?
最後,我們假設他開始以新的方式去思考和感覺,到了某種程度後就會發展出一個具有新人格特質的理想自我。當他進入這種新的存在狀態,有沒有可能會以有利的方式號令基因,在身體真正回復健康之前,就先調節身體提前進入高昂的情緒狀態?他能否單靠想法就做到這樣的程度,使身體開始改變?
我剛剛簡單描述的過程,其實就發生在我的一個學生身上,他戰勝了癌症。
五十七歲的比爾是屋頂承包商,他的臉上出現病變,皮膚科醫生診斷為惡性黑色素瘤。雖然比爾接受手術、放射線治療和化療,但癌症仍舊復發在脖子上,然後是身體側面,最後蔓延到了小腿。每一次,他都接受了類似的治療過程。
自然,比爾也經歷了「為什麼是我?」的時刻。他雖然明白過度日曬是危險因子,但他也知道同樣曝曬過度的其他人並沒有罹患癌症。他一直覺得老天待他很不公平。
在做完左側腹的癌症治療後,比爾反省是否自己的想法、情感和行為也是得病的原因。在自我反省的時刻,他意識到三十多年來,他一直深陷在憤恨的情緒中,總覺得他一直為了別人而不得不放棄他想要的一切。
例如高中畢業後,他想成為職業音樂家。但是,當他父親受傷而無法工作時,比爾不得不進入自家的屋頂建設公司。他習慣性地重溫他被告知要放棄自己願望時的感受;某種意義來說,他的身體還活在過去,這也造成了他的夢想一直往後推遲,無法實現。每當有事情不如他意時,比如他剛擴展業務,房市就冷清下來,他就把責任歸咎在某人或某事上。
比爾把痛苦的情緒反應模式牢牢記住,以至於讓痛苦主宰了他的個性,成為潛意識程式。他的存在狀態號令了某些基因這麼久,久到讓這些基因創造出現在折磨他的疾病。
比爾再也不願意再被環境控制(他人生中的人事物以及造成的影響,一直支配著他怎麼思考、感受和行動),他發覺要打破舊自我的桎梏、重塑一個新自我,必須要離開熟悉的環境。於是他在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待了兩個星期,遠離他熟悉的生活。
前五天的每個早晨,比爾會細心觀察當他感到不滿時,心裡是怎麼想的。他成為他的想法和感受的量子觀測者,開始意識到他的潛意識心。接下來,他開始注意到他以前無意識的行為和行動。他決定停止任何不愛自己的想法、行為或情緒。
經過第一週的自我警覺之後,比爾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因為他已經從憤恨的情緒成癮中解放了自己的身體。他有意識地去抑制曾經主導他行為的熟悉想法和感受,在某種意義上,等於他阻擋了身體發出的求生情緒的信號。於是他的身體釋出能量,用來為他自己設計一個新的命運。
接下來的一週裡,比爾的情緒變得非常高昂,他思考了想要成為的新自我應該是什麼樣子,以及他將如何回應先前控制他的人事物和影響。例如他決定,每當他的妻兒表達他們的希望或需求時,他會用仁慈和慷慨來回應,而不是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負擔。簡單來說,他把重點擺在:重新面對過去考驗他的情況時,他要如何思考、行動及感受。由此,他創造了新的人格、新的想法,以及新的存在狀態。
比爾開始將他坐在墨西哥海灘時心裡所想的,一一付諸實踐。返家後不久,他發現小腿上的腫塊已經剝落了。再一個星期左右,當他去看醫生時,癌症已經從他身上消失了。
透過用新方式啟動大腦,比爾在生物上和化學上徹底地自我更新。於是,他以新方式號令新基因;而那些癌細胞再也無法與他的新想法、新的內部化學及新的自我共存了。曾經,他被過去的感情困住;而現在,他活在新的未來之中。
【摘文3】
●靜坐加上行動:一位治療師走出匱乏的心路歷程
在研討會上,我經常會邀請與會者分享他們人生改變的驚奇故事。最近,一位來自魁北克省蒙特婁市的治療師莫妮可,描述了她自己的非凡體驗。
在她大半的成年生活裡,莫妮可曾經無意識地生活在一個持續不斷的匱乏狀態下:沒有足夠的錢,沒有足夠的精力,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做自己想作的事。如今,她正在經歷一個特別煎熬的時期:她辦公室的租金漲得太高(她自己的房子無法容納一個辦公室),她和丈夫無法負擔讓兒子上他所選擇的大學,家裡的洗衣機已經該換了,加上大環境的經濟情況不穩定,迫使好幾個客戶不再光顧。
一天,在(你將會在本書中學到的)靜坐時,莫妮可仔細思量自己的人生選擇,意識到她不能再繼續平時的作為──彎下腰,用假裝正面「啊,我真不幸,但事情本來可能會更糟」的心態來承受各種風雨。她認識到,自己總是以匱乏的角度來作決定,或者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時間不夠、錢不夠、精力不夠。她已經記住了那樣的存在狀態;匱乏成了她的個性。簡言之,她傾向於「不管後果如何,由它去吧。」但諷刺的是,莫妮克曾幫助她的客戶克服這些一模一樣的特質,讓他們變得更加主動,更少被動狀態。
懷抱著極大的決心,她決定改變自己的個性。她再也不要被生活踐踏,被動的讓事情發生在她身上。
接著,莫妮可製作了一張表,列出她想要成為誰、她想要怎麼思考,以及她想要感受什麼。她想像自己是一個以充足的精力、時間和金錢,做出所有決定的女人。最重要的是,她成為這樣一個人的目標,和她明確的願景一樣堅定。她知道自己不想再做怎樣的人,並擁有新自我應該如何思考、感覺和行為的明確計劃。
當我們做出那樣強烈的決定,並擁有對新現實樣貌的明確意念,這些想法的清晰度和同調性會產生出相應的情緒。如此一來,我們內在的化學將發生改變,我們的神經組成也會改變(我們修剪舊突觸連接,並萌發新的),甚至我們的遺傳表現也會變得不一樣。
莫妮可開始從擁有足夠的錢、足夠的精力,並且每一個需要都被滿足的角度來過生活。她感覺好極了。當然,並非所有她憂慮的問題都消失了,但她卻因為不同的心態,生活越過越好。
時間來到她下定決心的幾個星期後,莫妮可正在會見她那天的最後一個客戶。這個女人從小在法國長大,回憶起過去,她的父母每個月都會買一張法國彩券,這個傳統,她仍然繼續保持。
那天晚上,當莫妮可開車回家時,她並沒有想到彩券。她從來沒有玩過,因為她覺得以她有限的財力,這樣的支出太過輕佻。在停車加油時,她走進去付錢,看到櫃檯上有各種彩券。認識到新的莫妮可生活豐足,有財力能夠碰碰運氣,一時衝動下,她買了一張。
當莫妮可從附近的披薩店外帶晚餐回到家的時候,她已經忘了彩券這回事。拿起披薩,她才發現一些油漬滲透了披薩盒,黏住了彩券,也沾到了乘客的座椅上。她把披薩盒放上餐桌,彩券就黏在盒邊,然後告訴家人先開動,她則到車庫裡清理車上的油垢。當她正在擦洗時,她的丈夫跑了過來。
「妳不會相信的!妳的彩券中獎了!」
現在,回想一下,量子場會以一個無法預測的方式回應。也許你在想,當然啦,她贏了上百萬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並不盡然。
莫妮可贏了五萬三千美元。她開心嗎?說吃驚比較貼切。這對夫妻的信用卡債和汽車貸款,總共剛好是五萬三千美元。
莫妮可在告訴我們這個故事時,傳達了她的興奮之情,但她偷偷承認,下一次,與其抱著她所有的需求能得到滿足的意念,她會選擇想像這些需求都被滿足後,再多一些些。
莫妮可的故事所展現的,是創造新存在狀態的力量。她無法只通過想像新的自我就達成這些事;她必須把新的自我轉化成行動。舊的莫妮可不會去買彩券;她的新個性與行為一致,來符合她的目標,而量子場會以完全出乎意料,但又十分恰當的方式回應。
因為莫妮可發展出一種能夠把握機會並採取不同行動的新個性,於是體驗到她人生中全新且更好的結果。新的個性,就是新的個人現實。
你當然不需要中獎來改變人生。但是,你的確必須做出不再做你舊自我的決定,進入這些無意識程序所存在的操作系統中,然後制定一個新自我的明確計劃。
【摘文1】
●你的想法確實會影響你的人生
為什麼你會被這本書所吸引?極可能是你過去在人生中努力做的那些改變,包括身體上的、情緒上的或精神上的,仍然無法幫你達到你想要的那個完美的自己。為什麼這些努力會徒勞無功?比起其他因素,最主要的失敗原因,跟你對於生活的信念──為什麼你的人生會是如此──有很大的關係,包括缺乏意志力、沒有時間、勇氣不夠,以及欠缺想像力。
一如既往,為了改變,我們必須要重新認識自我及世界,以接受新的知識和擁有新的體驗。
這就是閱讀本書的目的。
你過往的缺失,追本溯源可以歸咎於一個主...
目錄
●第1部 認識科學上的你
第1章 從原子到量子,從物質到能量
一旦你的思想和感受一致,就會像同調波一樣產生強大的作用力。當你懷抱著清晰的目標、專注的想法,並投注強烈的熱情,你正在傳送的是一個強大的電磁信號,引領你走向你所想要的那個潛在實相。
第2章 境由心造,你必須克服的內外在環境
由於經常跟外在世界的各種刺激互動,而活化各種不同的大腦迴路。這種類似自動回應的結果,會讓我們開始用習慣的方式思考和反應。因為外在環境引導我們這麼思考,而腦中熟悉的神經細胞網絡將會啟動相對應的過往經驗。
第3章 擺脫身體為主的存在模式
我們可能有意識地想要快樂、健康和自由,但多年的受苦經驗,以及一再循環的傷痛和遺憾所產生的化學物質,已經下意識地調節身體成為一種慣性狀態。於是我們無意識地倚賴習慣生活,不再意識到我們的所思所為所感。
第4章 擺脫過去,活在一個不可預期的未來
我們帶著這個身體活了數十年後,身體記住了我們的好惡、感受、行為及反應。事實上,我們的身體已經在潛意識中被設定了如何生活,於是你才會每天心不在焉地過日子。
第5章 活得越像自己,越缺乏創造力
我們都是「某人」,別人眼中定義的你,跟你熟悉的自己,都在反覆過著制式的生活,但那些都不是真正的自我。因為我們不僅是實體的存在,還是一種自由的能量形式,而當你受困在身份認同的圈囿中,你就會認命地順服現實。
●第2部 你的大腦與靜坐
第6章 我們都有三個腦:思考、實踐與存在
要打造一個全新的自己,你需要養成一些新習慣,有意識地控制那些已經成為無意識的自動反應。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創造一種思考、實踐與存在的新方式。幸運的是,我們的腦神經具有強大的可塑性,我們同時有三個腦在工作。
第7章 我是誰?假面與真我
我們表現在外的樣子,是我們投射到世界的假面。這個我,是為了塑造出自己的特定形象,並呈現給別人看、想要別人如何看待我們的一個偽裝。而那個被隱藏起來的自我,知道我們真正的感受,會在我們不那麼忙著「生活」時跑出來。
第8章 靜坐,幫那個老舊的自己解套
想要更健康,就必須停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擺脫貧窮、病痛、厄運,就要停止做那些會讓你變成這樣的事情。只有當你決定停止做那個熟悉的自己,你才能騰出空間幫自己填進新個性。要做到這些,有個簡便的方法:靜坐。
●第3部 邁向你的新命運
第9章 進入靜坐前的準備工夫
一個不受干擾的環境、一段安靜自主的時間,還要一顆能夠跨越常態思考、沉澱安靜的心,以及一個能夠受你掌控馴服的身體。這些都是幫你快速進入靜坐狀態的前置作業。
第10章 打開通往創造狀態的大門
進入靜坐的幾個引導技術,幫你進入一個感官/感覺模式,從分析性的β狀態,轉移到α的感官狀態。
第11章 修剪舊習慣,面對它,觀察它,處理它
你想改變的是你自己的哪個部分,好讓你能在現實中逃開不必要的傷痛和苦難?比如放下你熟悉的個性,或改變你制式化的思考模式,或修整你常規性的生活方式……只要找到源頭坦誠面對,就能改寫既定的命運。
第12章 摧毀舊自我的記憶
當你能夠停止下意識的情緒反應,就選擇了將自己從舊自我中拯救出來,不再以局限的方式思考和行動。當你能夠有意識地控制那些可能受到環境刺激而活化的記憶或聯想,你就能阻止相同的情境一再重現。
第13章 為你的新未來創造新的心靈
現在的你已經淘汰了舊自我的許多層面,體會了如何有意識地去思考、行事及感受。清空老舊迴路的大腦,建置了許多新迴路,這樣一個重新開機的大腦會為你帶來一個全新的心靈新視界。
第14章 迎接一個嶄新的人生
開始學習「透明」地生活,讓你的生活和心靈同步,你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真正的你。從現在起,你就是你的人生,而你的人生就是你的反射。因為當你的人生自我重組後,外在環境就會是你心靈活動的物質化體現。
致謝
作者簡介
●第1部 認識科學上的你
第1章 從原子到量子,從物質到能量
一旦你的思想和感受一致,就會像同調波一樣產生強大的作用力。當你懷抱著清晰的目標、專注的想法,並投注強烈的熱情,你正在傳送的是一個強大的電磁信號,引領你走向你所想要的那個潛在實相。
第2章 境由心造,你必須克服的內外在環境
由於經常跟外在世界的各種刺激互動,而活化各種不同的大腦迴路。這種類似自動回應的結果,會讓我們開始用習慣的方式思考和反應。因為外在環境引導我們這麼思考,而腦中熟悉的神經細胞網絡將會啟動相對應的過往經驗。
第3章 擺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