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的養成,是童年與家長、老師互動中形成的
本書舉出各種具體實例,引導孩子紓解情緒、探索自我
◎對話實例+簡潔條列重點+生動漫畫
◎全球長銷數十年,最完整、最經典工具書
◎榮獲天下雜誌、全國教師會、中小學家長會指定用書
◎全國教師十大必讀好書
「父母和老師所說的話,傳達他們對孩子的看法;他們的語氣和措辭,影響孩子的自尊與自我價值的判斷,甚至決定孩子的一生。」
──漢姆˙吉諾特博士(兒童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師)
孩子:我不會寫,我想不出來有什麼可以寫的。
師長:你一定想的出來,不要吵了,快點寫。
孩子:我討厭歷史,誰會在乎幾百年前發生的事?
師長:每個人都該了解國家的歷史。
孩子:很無聊。
師長:不會無聊。只要你注意聽,就會覺得有趣。
孩子:(反正我怎麼想都不重要,沒有人在乎我)
我們都知道要對孩子有耐心,要以循循善誘的方式教導,但現實卻挫敗不已,最後,我們最常講的話是反駁孩子,告訴他們:「你的想法是不對的,聽我說。」
為什麼他們不聽話?到底該如何帶孩子?
書中以家長、老師常碰到的具體實例,化為活潑的漫畫,呈現師生的生動對話,說明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運用技巧,協助孩子處理功課、學習問題,創造開放的環境和放鬆的情緒,讓孩子感到安心,進而提高自尊、負責任及自律,從幼兒園到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都適用。
家中與課堂上的對話實例
╳你怎麼這麼不小心,把地上弄成什麼樣子
○顏料沾到地板上了
→說出問題,不要興師問罪或命令,孩子更願意表現出負責的行為
╳你還沒寫報告?這種速度到下一世紀也寫不好
○寫報告不容易,你要自己想一想,還是和我討論?
→威脅和命令讓孩子感到無助或反感,提供選擇創造新的可行性
╳學校打電話來說你打破別人的東西,真丟臉!你這個月的零用錢沒收!
○我們很生氣,還好你不是故意的,但是打破東西我們還是要賠償,你覺得怎麼辦?
→用強烈的措詞讓孩子知道嚴重性,引導孩子思考如何彌補,代替責罵與懲罰。
╳太棒了,你是天才 (孩子:都是比利教我的,他才是天才)
○你一定很高興,這次考試前你很用功念書
→具體的讚美,避免抽象評論
╳你是個呱噪的孩子,嘴巴可以停下來嗎?
○雖然你有很多話要說,但別人也需要機會講話,所以請自己控制
→不要替孩子貼標籤,找機會賦予孩子新的形象
名人推薦
閱讀本書對我非常有幫助,相信也能讓老師和家長獲益良多。──奈桑尼爾.布雷敦╱心理學家.教師.暢銷書作者
書中淺顯易懂的實用技巧,幫助父母與老師和孩子溝通,讓孩子學會愛與寬容。──羅伯特.阿克特╱心理學家.暢銷書作者
這是一本適合家長和老師的實用好書,使我們瞭解,唯有孩子的情緒得到滿足,才能啟動學習。──勞倫斯.巴特╱教育博士.暢銷書作者
這本好書特別著重孩子情緒的疏導,提供突破性的技巧,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勞倫斯.庫特納╱家長雜誌
作者簡介:
安戴爾.法柏(Adele Faber) ,艾蓮•瑪茲利許(Elaine Mazlish)
兩位都是國際知名的親子溝通專家、暢銷書作者,並擁有豐富的授課經驗。兩位均受教於已故兒童心理學家吉諾特(Haim Ginott)博士,並曾任職於紐約市社會研究新校與長島大學家庭生活協會。除了經常在美加地區演講,亦曾受邀上「早安美國」與「歐普拉」等知名電視節目。所舉辦的演講及研習吸引數千人參加,她們的座談會教材與影帶,也獲得全球數千個親職教育團體使用。書籍作品銷售逾三百萬冊,翻譯成十餘種語言,不僅令家長獲益無窮,亦獲得專業人士大力推薦。包括《Liberated Parents/ Liberated Children》、《Siblings Without Rivalry》、《How to Talk So Kids Can Learn-at Home and School》等。
美國教育學博士、師資訓練班講師
麗莎.奈伯格(Lisa Nyberg),羅莎琳.坦布雷頓(Rosalyn Templeton)
兩位都擁有教育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各地市區及郊區學校任教,並在教師的進修課程中擔任講師。麗莎.奈伯格曾獲1994年總統傑出科學與數學教學獎,任職於加州弗雷斯諾布雷敦小學,現居依根市。羅莎琳.坦布雷頓曾為全美教師獎候選人,是伊利諾州布拉德利大學師資訓練班講師,現居伊利諾州。
章節試閱
第一章 處理干擾學習的情緒
對於老師的記憶──包括我所敬愛及痛恨的老師,使我決定自己當老師。
我心裡早已想好許多絕對不要對學生說或做的事情,清楚地看到自己將是多麼有耐心的好老師:就讀大學的期間,我一直堅信,要以循循善的方式教導孩子。
但第一天當「真正的」老師,我簡直嚇壞了。不論我準備得多麼充分,對這三十二個六年級的孩子根本無濟於事。三十二個音量奇大、精力旺盛的孩子,在課上到一半時,開始鬧翻天:「誰偷拿我的鉛筆?」……「你擋住我了!」……「不要吵!我在聽老師說話!」
我假裝沒有聽到,繼續上課,孩子們仍然吵個不停:「為什麼我要坐在他的旁邊?」……「到底要做什麼?」「他打我!」……「她先打我!」
我開始頭暈。教室愈來愈吵,「耐心和體諒」被我拋到腦後。這一班需要能夠控制秩序的老師。我聽到自己說:
「好了,沒有人偷拿你的鉛筆。」
「你必須坐在他的旁邊,因為我說的。」
「我不管誰先打人,不要再吵了!」
「為什麼聽不懂?我剛剛才教過。」
「這一班是怎麼回事?你們像一年級一樣幼稚。坐好!」
一個男生不聽話,他離開座位,跑到削鉛筆機的旁邊,站在那裡,把鉛筆削到剩下一個小筆頭。我用堅決的語氣說:「回來,坐好!」
「你不能什麼事都不讓我做!」他說。
「放學後我們談一談。」
「我不能留下來,我要坐校車。」
「好,我打電話給你的父母,請他們處理。」
「不行,我們家沒有電話。」
到了下午三點鐘,我已經精疲力盡。孩子們衝出教室,流竄到學校外。現在是家長的責任了,我下課了。
我跌坐在椅子上,看著空無一人的課桌椅。我到底哪裡錯了?為什麼他們不聽話?我要如何帶這些孩子?
同樣的情形持續好幾個月。每天早上我滿懷希望到學校,到了下午卻挫敗不已地離去。課程沈悶而單調,更糟糕的是,我逐漸變成自己極度厭棄的老師──嘮叨、專橫、漠視學生。我的學生愈來愈不快樂,更加大膽地反抗。好不容易到了學期末,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夠撐多久。
隔壁班的老師珍.戴維斯成為我的救星。那天我對她坦誠相告,她給我一本翻爛的書《如何跟孩子說話及如何聽孩子說話》。她說:「這本書裡的技巧,使我和學生的感情更融洽,班上學生的情形也改善了。或許對你會有幫助。」
我謝過她,把書放進手提包,忘得一乾二淨。一個星期之後,我感冒了,躺在床上休息,無聊地翻開那本書。第一頁的粗體字映入我的眼睛。
孩子的情緒直接影響行為。接納孩子的情緒!良好的情緒才有良好的行為。
我躺在枕頭上,閉上眼睛。我是否接納學生的情緒?我在腦海中回想這個星期我和孩子們的對話。
學生:我不會寫。
我:胡說。
學生:我想不出有什麼可以寫。
我:你一定想得出來!不要吵了,快點寫。
學生:我討厭歷史。誰在乎一百年前發生的事情?
我:每個人都應該解國家的歷史。
學生:很無聊。
我:不會無聊。只要你注意聽,就會覺得有趣。
真諷刺。我一天到晚告訴學生,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緒,我卻反駁他們,和他們爭辯。結果我最常說的話是:「你的想法是不對的,聽我說。」
我坐了起來,努力回想。我的老師是否也是如此?高中時我因為第一次不及格深受打擊,老師想要鼓勵我:「沒什麼好難過的,麗茲,你的數理能力不錯,只是不用功。下次再努力就好了。」
他說的沒錯,我瞭解他的好意,但是,這些話讓我覺得愚蠢和不智。我看著他的鬍子上下抖動,什麼都聽不進去,等他說完我拔腿就走。我的學生對我也是同樣的感覺嗎?
於是,接下來我開始注意學生的情緒,並且作適當的回應:
「選擇好的題目並不容易。」
「我瞭解你的想法,你想不通誰會在乎那麼久以前發生的事情。」
有用。我立刻看到孩子們的感受有所不同。他們點頭,看著我的眼睛,告訴我更多。有一天艾力克說:「我不要上體育課,誰逼我都沒有用!」但我立刻用冷漠的口吻回答:「去上體育課或是去辦公室!隨你便!」
接納孩子的情緒很困難嗎?午餐時,我在辦公室提出問題,並且分享我所讀和思考的事情。
義工媽媽瑪莉亞.依茲為老師辯護:「老師同時面對那麼多孩子,還要教那麼多東西,怎麼顧得了每一句微不足道的對話?」
珍若有所思地說:「或許,我們小的時候,大人稍微注意他們所說的話,今天的我們便不會這麼無知。我們是過去的產物,用以前父母和老師教我們的方式教導孩子。以前我總認為,疏忽不會造成傷害,現在才知道,疏忽會造成大傷害。」
科學老師肯恩.華森不解,「我是否聽錯什麼?」他問,「我覺得都一樣。」
我想要舉出一個例子,珍先說了,「肯恩,想像你還是學生,準備加入校隊──籃球或足球。」
肯恩笑著說:「橄欖球。」
「好,」珍點點頭,「你興致勃勃地參加第一次集訓,教練把你叫到旁邊,說你被淘汰了。」
肯恩憤憤不平。
「過了一會兒,」珍接著說,「你看到導師走過來,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她。現在我是你的導師,我會用幾種不同的方式回答你。請你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肯恩笑著拿出筆,準備在餐巾紙上寫出他的感想。以下是珍的幾種反應:
否定學生的情緒──
「你庸人自擾,又不是世界末日,不要再胡思亂想了。」
說風涼話──
「世界不一定公平,你必須學會調適。」
提供意見──
「你不能被這件事情擊敗,再試試另外一支球隊。」
質疑──
「你為什麼會被淘汰?別人比你好嗎?現在你要怎麼辦?」
替別人說話──
「從教練的觀點看,他要自己的球隊獲勝,因此選擇球員時,必須有所取捨。」
同情──
「可憐的孩子,我真替你難過。你一心想加入球隊,只是表現得不夠好。現在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情,你一定覺得太丟臉了。」
非專業的心理分析──
「你被淘汰的真正原因是,在潛意識裡,你並不想加入球隊。」
肯恩停下來,「好了,夠了,我懂了。」
我請肯恩讓我看看他寫什麼。他把餐巾紙遞過來,我大聲唸出來:
「不要告訴我該怎麼想。」
「不要告訴我該怎麼做。」
「你根本就不瞭解。」
「你明知故問!」
「你只想到別人,都沒有想到我。」
「我是失敗者。」
「以後我什麼也不會告訴你。」
「天啊!」瑪莉亞說,「珍剛才對肯恩說的話,很多就像我常和兒子馬可說的話。可是除此之外,你還能怎麼說呢?」
「接納孩子的沮喪。」我很快回答。
「怎麼做?」瑪莉亞問。
我不知道該怎麼說,只好看著珍,向她求助。她轉過去看著肯恩說:「肯恩,當你充滿自信,卻發現被淘汰了,一定是很大的打擊,也非常失望!」
肯恩點頭。「沒錯,就是打擊和失望。有人解我的心情,感覺就好多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話要說。瑪莉亞承認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人接納她的情緒。肯恩問:「我們自己從來沒有過的東西,如何給學生?」顯然,我們需要更多的練習。幾天之後,我主動舉出幾個例子,說明如何在學校裡接納孩子的情緒,用漫畫的方式呈現出來。(請參看下頁的圖)
肯恩看著這些漫畫,搖搖頭。「理論上,這些都很不錯。可是我覺得,對老師的要求太多了,我們哪裡有時間處理孩子的情緒?」
珍的眼睛閃著亮光,「找時間,早點到學校,晚點離開,午餐吃快點,不要上廁所。」
「是啊!」肯恩補充,「準備教材、改考卷、布置教室、準備開會、還要上課、更要關心學生的感受,設法以想像代替現實。」
聽著肯恩的話,我想,「對老師的要求真的太多了。」
珍好像看穿我的心事,她說,「我知道對老師的要求很多,但是我也知道,孩子多麼需要被瞭解。學生在情緒沮喪時,根本不能專心,無法吸收新的教材,這是簡單的事實。我們必須以尊重的方式,處理他們的情緒,才能讓他們的頭腦思考和學習。」
「不只在學校,還有在家裡。」瑪莉亞頗有同感。
我們轉過去看著她。「九歲的時候,」她解釋,「我們搬家了,我轉到一所新的學校,老師非常嚴格。考完算術發還考卷,老師在答錯的每一題上面都用紅筆打一個大×,訂正之後還要再交回去。上課時我非常緊張,完全不能思考,有時我甚至想抄別人的答案。考試前一個晚上,我都會胃痛。我說,『媽媽,我很害怕。』她說,『沒有什麼好怕的,盡力而為就好。』爸爸也說,『只要用功就不必害怕。』結果我更害怕。」
肯恩好奇地說:「如果你的爸爸或媽媽同理你的情緒,說『你好像很怕考試哦!』這樣是不是就好多了?」
「是啊!」瑪莉亞說,「我會告訴他們,每次當著全班的面,拿訂正的考卷給老師看,我都覺得很沒面子。」
肯恩仍然不解,「你就不會那麼緊張,算術也會更好嗎?」
瑪莉亞停了一會兒。「我想是的,」她慢慢地說,「如果我的父母傾聽我的憂慮,讓我告訴他們真正的原因,隔天我會更有勇氣去學校,更努力嘗試。」
幾天之後,瑪莉亞滿臉的笑意,從皮包中拿出一張摺好的紙條。「你們聽聽這個星期孩子們對我說的話。第一張紙條是我的大女兒安娜露絲。」瑪莉亞打開紙條唸道,「媽媽,體育老師罰我青蛙跳,因為我換衣服太慢,每個人都在看我。」
肯恩立刻接口,「你本來要說,不然你還要老師怎麼樣?鼓掌還是給你獎狀?」
大家都笑了。瑪莉亞繼續說:「現在是我的兒子馬可。媽,不要生氣,我的新手套弄丟了。」
「換我說,」珍說,「什麼?這個月你已經弄丟第二雙了。你以為家裡在印鈔票嗎?以後脫下手套,一定要放進口袋。下車時,檢查座位和地板,看看有沒有掉出來。」
「等一下,這樣有什麼不對?」肯恩問,「你在教他負責任。」
「時機不對。」珍說。
「為什麼?」
「在一個人快要淹死的時候教他游泳,那是沒有用的。」
「嗯,」肯恩說,「我再想一想……好了,換你了,麗茲。」他指著我說。瑪莉亞看著她的紙條說:「這一張也是安娜露絲。我不知道要不要留在樂隊。」
我立刻接著說:「我們繳了那麼多錢讓你學小提琴,你現在才說不要!爸爸聽到一定氣壞了。」
瑪莉亞開心地看著我們,「你們怎麼都知道我差點要說那些話?」
「很簡單,」珍說,「父母都是這樣說,我們對自己的孩子也時常這麼說。」
「瑪莉亞,」肯恩說,「不要再吊我們的胃口。你到底怎麼跟孩子說?」
「好」,瑪莉亞得意地回答,「馬可找不到新手套時,我沒有說教。我說,弄丟東西一定很難過……你的手套是不是掉在巴士上面?他盯著我,好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並且說,第二天早上要去問司機有沒有撿到。」
「安娜露絲告訴我,體育老師當著全班的面前罰她青蛙跳,我說,你一定覺得很沒面子。她說,沒錯,然後就改變話題。這並不稀奇,因為她從來不告訴我任何事情的後續發展是什麼。」
「更大的意外在後面。上完音樂課之後,她說,我不知道要不要繼續留在樂隊,我聽了差點窒息。但是我說,你有點想留下來,又有點不想。對吧?她先是沈默不語,後來才說,她喜歡拉小提琴,但是排演佔去太多時間,她不能去找朋友,現在沒有人打電話給她,大家都不理她了。然後她開始哭,我抱著她。」
「哦,瑪莉亞。」我深受感動。
「很有趣吧!」珍說,「安娜露絲在你『接納』她混亂的情緒之後,才能說出真正的困擾。」
「是的,」瑪莉亞也有同感,「真正的問題凸顯出來,她就知道如何解決。第二天她告訴我決定留在樂隊,或許在那裡可以找到新的朋友。」
「太好了!」我說。
「是啊!」瑪莉亞皺了一下眉頭,「我只告訴你們好的事情。我還沒有說馬可討厭彼德森老師。」
「哦……很麻煩吧!」我說,「去年你不是帶彼德森老師的班?」
瑪莉亞似乎很痛苦。「他是非常好的老師,」她低聲說,「非常用心。」
「我就是這個意思,」我說,「你很為難。你要支持兒子,同時又非常肯定彼德森老師,不願意批評他。」
「不只是彼德森老師,」瑪莉亞說,「我還是認為,孩子批評老師是不對的。」
「支持你的兒子,」珍說,「並不一定要否定彼德森老師。」她很快地舉出以下幾種孩子對老師典型的抱怨,我們一起想想該怎麼回答。既不能附和孩子,也不能貶低老師。(請參看下頁的圖)
上課鈴響,肯恩拿起餐盤說:「我還是不太懂。父母可能做得到,但是,我覺得老師只要喜歡孩子、專注自己的學科及教法就夠了。」
「不夠,」珍跟著他一起走出去,「學生在情緒上準備好聽和學,你才能教。」
我跟在後面,欲言又止。那天下午開車回家時,我回想那個星期的許多對話,新的觀念逐漸形成。
我想告訴肯恩:
身為老師的目標,不只是傳達事實和資訊。
如果希望學生體諒別人,我們要先用體諒的方式回應。
尊重孩子,以身作則,讓他們更有尊嚴。
如果我們要孩子尊重自己和別人,就要從尊重他們開始。尊重他們的感受,否則都是空談。
這些是我想告訴肯恩的話。
第一章 處理干擾學習的情緒
對於老師的記憶──包括我所敬愛及痛恨的老師,使我決定自己當老師。
我心裡早已想好許多絕對不要對學生說或做的事情,清楚地看到自己將是多麼有耐心的好老師:就讀大學的期間,我一直堅信,要以循循善的方式教導孩子。
但第一天當「真正的」老師,我簡直嚇壞了。不論我準備得多麼充分,對這三十二個六年級的孩子根本無濟於事。三十二個音量奇大、精力旺盛的孩子,在課上到一半時,開始鬧翻天:「誰偷拿我的鉛筆?」……「你擋住我了!」……「不要吵!我在聽老師說話!」
我假裝沒有聽到,繼續上課,孩子們...
作者序
序章 本書緣起
本書緣起於我們還是年輕的父母親時,參加由已故的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漢姆.吉諾特博士(Haim G. Ginott)所指導的父母成長團體;課程中學到的溝通觀念與技巧,效果非常好 如果在從事兒童教育工作之前,能夠先具備這些技巧就好了。我們一個任教於紐約市立高中,另一個在曼哈頓社區之家任職。
二十年來,我們為父母所寫的書,發行近兩百五十萬冊,被翻譯成十數種語言。我們到全美各州及加拿大各省演講,吸引無數熱烈的聽眾;五萬多個成長團體使用我們的視聽教材,遠至尼加拉瓜、肯亞、馬來西亞和紐西蘭;二十年來,我們不斷聽到老師提及,聽完我們的演講,上過我們的課程,或看過我們的書之後,學生在課堂上的改變情形,並且催促我們繼續寫類似的書。
密西根有一位特洛依老師來信:
二十幾年來,我教過許多具有破壞性、危險性的學生,我很高興在你的書裡提供許多技巧。目前我在學校的輔導室服務,我所任教的學校,即將全面制定新的訓導制度。我認為你書中的觀念,是很好的參考架構。你是否考慮寫一本專門給老師看的書?
密蘇里州一位學校社工人員來信:
最近我為學區內的家長舉辦「如何跟孩子說話」的成長課程。有一位本身是老師的家長,把這些技巧應用在課堂上,發現學生行為偏差的情形顯著減少。原本校長在考慮要加強學校的懲戒和督導,她注意到這一班的改變,感到很驚訝,要我為全體教職員開一期同樣的課程,效果非常戲劇化。體罰、缺課、留校察看的情形驟減,整個學校的自信心都提高了。
紐約市有一位督學來信:
愈來愈多的學生攜帶槍械到學校,我感到非常憂心。加強守衛或購買金屬探測器都於事無補,老師需要的是更好的溝通技巧,幫助這些以暴力發洩憤怒的孩子。請您為老師、校長、義工媽媽、助教、校車司機及學校秘書寫一本書好嗎?
我們認真考慮這些建議,最後的結論是,我們並非在職的老師,沒有能力為老師寫一本書。
然而,羅莎琳.坦布雷頓和麗莎.奈柏格的來電,促成了關鍵性的決定。麗莎在奧勒岡州的布列顛小學教三、四年級,羅莎琳在伊利諾州布雷德利大學負責準教師的培訓工作。對於學校使用高壓政策和懲戒規範孩子的行為,她們不約而同地表達反對的意見,希望找到適當的教材,使老師可以幫助學生變得自動自發與自律。她們要求我們寫一個適合老師的版本。
經過深入的討論之後,發現她們的經驗非常廣泛。兩個人都擁有教育博士學位,曾經在全國各地的市區及郊區學校任教,並且在教師的進修課程中擔任講師。猶豫多時的顧慮突然變得可行。我們自己的授課經驗及二十年來蒐集自許多教師的素材,再加上這兩位教育工作者豐富的經驗,只好義無反顧了。
羅莎琳和麗莎不遠千里而來,我們一見如故,共同討論新書呈現的方式與大綱。我們決定讓一位用心求好,努力把學生教得更好的年輕老師現身說法。她的經驗是我們幾個人的綜合,配合漫畫、疑問解答與經驗分享。
我們都一致認為,父母是孩子第一個,也是終生的教師。有心的父母和老師應該互相合作。雙方都應該解哪些話對孩子能發揮激勵的作用,該孩子擁有高自尊,且樂於學習。
這一代的孩子暴露在殘酷的現實中,他們親眼看到許多問題用打罵、子彈或炸彈解決。這一代的父母必須以身作則,讓孩子瞭解,坦誠及尊重的溝通,將使結果大不相同。這是我們讓孩子對抗暴力與衝突最好的保護。當無可避免的挫折及憤怒發生,孩子不會去拿武器,而會想到老師及父母所說過的話。
我們達成共識以後,開始著手進行,三年後,終於寫成初稿。我們用具體的實例、態度及語言,說明在學習的過程中,如何創造開放的情緒及環境,讓孩子對於不熟悉的事物感到安心,更能夠肯定自己、負責任及自律。
我們衷心希望本書的觀念,幫助你鼓舞生命中的年輕孩子們。
本書的主角
我們為這本書創造一個主角 麗茲.藍德老師,她一心求好,努力幫助學生,是我們年輕時的縮影和寫照。她就是書中的「我」。
序章 本書緣起
本書緣起於我們還是年輕的父母親時,參加由已故的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漢姆.吉諾特博士(Haim G. Ginott)所指導的父母成長團體;課程中學到的溝通觀念與技巧,效果非常好 如果在從事兒童教育工作之前,能夠先具備這些技巧就好了。我們一個任教於紐約市立高中,另一個在曼哈頓社區之家任職。
二十年來,我們為父母所寫的書,發行近兩百五十萬冊,被翻譯成十數種語言。我們到全美各州及加拿大各省演講,吸引無數熱烈的聽眾;五萬多個成長團體使用我們的視聽教材,遠至尼加拉瓜、肯亞、馬來西亞和紐西蘭;二十年來,我們不...
目錄
第一章 處理干擾學習的情緒
摘要
父母和老師的疑問與經驗分享
第二章 七種讓孩子合作的技巧
摘要
父母和老師的疑問與經驗分享
第三章 激發自律代替懲罰
摘要
父母和老師的疑問與經驗分享
第四章 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的六個步驟
父母和老師的疑問與經驗分享
第五章 具體的讚美與批評
摘要
父母和老師的疑問與經驗分享
第六章 幫助孩子撕下被定型的標籤
摘要
父母和老師的疑問與經驗分享
第七章 家長與老師的關係
摘要
父母和老師的疑問與經驗分享
第八章 夢想守護神
第一章 處理干擾學習的情緒
摘要
父母和老師的疑問與經驗分享
第二章 七種讓孩子合作的技巧
摘要
父母和老師的疑問與經驗分享
第三章 激發自律代替懲罰
摘要
父母和老師的疑問與經驗分享
第四章 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的六個步驟
父母和老師的疑問與經驗分享
第五章 具體的讚美與批評
摘要
父母和老師的疑問與經驗分享
第六章 幫助孩子撕下被定型的標籤
摘要
父母和老師的疑問與經驗分享
第七章 家長與老師的關係
摘要
父母和老師的疑問與經驗分享
第八章 夢想守護神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