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的關係,需要足夠的安全感作為基礎。
然而,培養安全感的秘密,不光只是愛或信賴,
而在於「依附風格」! 當她說:「為什麼你老是很忙,都不回我電話?」
她真正的意思是:「我希望你多陪陪我。」
當他說:「我工作一整週快累死了,為什麼休假還要陪妳出門?」
他真正的心聲是:「我需要更多自己的空間,拜託讓我喘口氣!」
維繫關係,是兩個人的事情;然而,就算是最相愛的伴侶,也不見得能參透彼此的心。當我們只在話語的表面打轉,卻沒讀懂對方的深層需求,便容易陷入反覆輪迴的磨合,結果要不是爭執不斷,就是其中一方被迫全面妥協。
事實上,在一段關係中,許多問題的癥結,都源於互相衝突的「依附需求」。
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依附風格」,導致我們對親密感、安全感有不同程度的需要。當這些需求未能受到滿足,腦內的依附系統就會啟動,促使我們做出各式各樣的行為,拚命索討愛或逃避愛;這些舉動也會觸發伴侶的依附系統,使雙方陷入無解的循環。
正確掌握伴侶和自己的依附風格,能讓我們更輕鬆看穿對方真正在意的事,也更容易覺察這段關係中的「疏離戰術」與「拉近戰術」。善用以依附原則為基礎的小技巧,就能輕易安撫彼此的依附系統,增加安全感,親密度再升級!
本書告訴你──
★ 準確判定他人依附風格的黃金法則!
☆ 哪些情況會觸發或壓抑依附系統?
★ 放心依賴對方,又不至於過度妥協的溝通秘訣
☆ 為什麼有些人進入了一段關係,就會無法控制地行為模式大轉變?
★ 面對衝突的5大原則,把吵架變成感情加溫的契機!
作者簡介:
阿米爾.樂維(Amir Levine, M.D.)
成人、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家兼神經科學家,於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任教,曾與諾貝爾獎得主艾瑞克‧肯德爾(Dr. Eric Kandel)及著名流行病學專家丹妮絲‧肯德爾(Denise Kandel)合作進行研究。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青少年腦部發展。
瑞秋.赫勒(Rachel S.F. Heller, M.A.)
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擁有社會組織心理學碩士學位,曾於數間管理顧問公司擔任顧問。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周志建/心理博士、資深諮商師、故事療癒作家
孫中興/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
密絲飄/暢銷作家
──真情推薦
極具開創性的著作,破解在親密關係中的相處之道。
──約翰‧葛瑞/兩性暢銷書《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作家
用一句話簡單來形容的話,就是一個吃了「誠實豆沙包」的作者,幾乎把你想到的所有的問題和可能,都在裡面仔細交代了。
──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依附風格是我們認識自己的絕佳入口之一。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
作為一個已婚人士,我自認為過得還算幸福,沒有必要去閱讀此類有關兩性情感話題的作品。可是當我打開了書,便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讀下去了。
──柏拉圖的背叛/豆瓣讀者
很久以前就對於依附理論很熟悉了,這對我來說不是什麼新概念。……但是,我發現這本書深深引起我的共鳴,而且徹底改變了我約會、戀愛的方式。
──G.C./亞馬遜讀者
名人推薦: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周志建/心理博士、資深諮商師、故事療癒作家
孫中興/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
密絲飄/暢銷作家
──真情推薦
極具開創性的著作,破解在親密關係中的相處之道。
──約翰‧葛瑞/兩性暢銷書《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作家
用一句話簡單來形容的話,就是一個吃了「誠實豆沙包」的作者,幾乎把你想到的所有的問題和可能,都在裡面仔細交代了。
──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依附風格是我們認識自己的絕佳入口之一。
─...
章節試閱
第五章與危機第六感共存:焦慮型依附風格
十七世紀著名哲學家巴魯赫.史賓諾莎(Baruch Spinoza)曾說:「我們的快樂與悲傷,全看我們所依附的人事物是好是壞。」因此,投入一段感情之前,請放聰明一點,好好選個對象,畢竟談戀愛的風險可不小,賭上的可是你的幸福呢!尤其是那些談起戀愛就很容易緊張兮兮的焦慮型戀人,談戀愛的風險特別高。如果不了解自己屬於哪種情感依附模式,很有可能會在戀愛時弄得遍體鱗傷,樂維的同事艾蜜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你的感情生活有多混亂,整個人就會有多糟糕
艾蜜莉是一位立志成為精神分析師的女孩,她原本在醫院擔任精神科住院醫生。為了達到精神分析學院的要求,艾蜜莉必須在開始修課之前,先接受精神分析,為期至少一年,每週四次。在做精神分析時,艾蜜莉得躺在沙發上,把腦海中的念頭全部說出來。一開始,艾蜜莉的表現十分優異,非常冷靜理智,她的精神分析師甚至認為,最多只要兩年,艾蜜莉就可以完成自己的精神分析了,若是如此,那可是開了先例!通常精神分析都得花上四至五年。
然而,這時艾蜜莉邂逅了大衛,很快就傾心於他。大衛是個雄心勃勃的演員,但卻不是什麼好男人。他一直不表明到底要不要跟艾蜜莉交往,那種模稜兩可的態度,不僅擾亂艾蜜莉的心思,也讓她的行為越來越詭異,連生活也大受影響。那時候,我們經常繞著中央公園的大池塘慢跑,艾蜜莉總是隨身帶著工作用的呼叫器與手機(那個年代的手機可是挺笨重的),一下子看看呼叫器,一下子摸摸手機,深怕錯過任何大衛的來電。當時網路剛開始流行,艾蜜莉常在工作時間花好幾個小時掛在網上,追查大衛的行蹤,甚至還辦了個假帳號,裝成別的女孩到大衛常去的聊天室跟他聊天。總而言之,因為大衛,艾蜜莉整個人變得神經兮兮。
艾蜜莉的精神分析師無法理解,為何自己最引以為豪的案主竟然變得如此糟糕。艾蜜莉本來是堅強又自信的女孩,但是現在卻變成「具有自虐傾向的邊緣性人格」。艾蜜莉原本可以早早完成的精神分析,看來會拖上好幾年了。
敏感的情感依附系統
但是,艾蜜莉既不是被虐狂,也沒有邊緣人格障礙,這純粹是有人觸動了艾蜜莉的情感依附系統。像艾蜜莉一樣是焦慮型的人,對於感情中的大小事都非常敏感。前幾章提過,我們腦內的依附風格機制負責追蹤依附對象的一舉一動,確保他們是否安然無恙。如果你是焦慮型戀人,一旦感情有一絲不對勁,你那敏銳的第六感會馬上察覺到威脅,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你的敏感神經都會被挑起,非得等到伴侶出現在面前,親耳聽到他/她的承諾,確認你們的感情安然無事,你才能夠安心。屬於其他依附風格的人也會有不安的時候,但是他們不會像焦慮型,一點點小事就鬧得滿城風雨。
為了確認焦慮型戀人的依附系統有多敏銳,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克里斯.法利(他是修訂版親密關係問卷的設計者),與布雷茲巴斯卡大學(位於法國克勒蒙費朗市)的教授寶拉.尼登塔爾(Paula Niedenthal)合作,用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做實驗,發現焦慮型的人特別擅於察言觀色。實驗採用「漸變電影」(morph movie)的技巧,播放一部電腦短片,一開始畫面中會出現一張憤怒的臉孔,隨著影片播放,表情漸漸轉為平靜。受測者被要求,只要發現影片中的臉部表情改變,就要按下暫停鍵。實驗發現,屬於焦慮型的人,通常比其他依附風格的人更早察覺表情改變。接著再進行反向實驗,讓影片中那張臉孔從平靜轉為憤怒,結果顯示,焦慮型更容易比別人早發現表情的變化。這些發現指出,焦慮型真的對他人表現出來的情緒比較敏感,而且正確度、對情感變化的敏銳度都較高。
但是,實驗也指出一項限制:焦慮型雖然可以迅速察覺別人的情緒變化,卻常常太快下結論,誤解那些情緒變化所傳達的訊息。研究者改變規則,做了另一次實驗,這次讓焦慮型受測者在發現表情改變之後稍等片刻,得到更多訊息再進行判斷,在這種情況下,焦慮型的人才比其他依附風格的人有優勢。這對焦慮型的人是很重要的一課:不要太早下結論,只要多等一下,不要立刻下判斷,你就擁有解讀周遭事物的超強能力,你的敏銳將會真正成為你的優勢。但要是魯莽行事,只會讓自己迷失,做出錯誤判斷,甚至傷害到自己。
一旦焦慮型戀人的依附系統開關被打開了,他們滿腦子就只有一個目標:跟伴侶重建親密感。任何因這個目標而衍生的想法,都被我們稱作「拉近戰術」(activating strategies)。
所謂的「拉近戰術」,是指每個驅使你想在生理上或心理上,與伴侶增加親密感的想法或感覺。只要伴侶回應你,重建你的安全感,你就能夠冷靜下來,回到正常狀態。
艾蜜莉在跟大衛談戀愛時,依附系統一直處於活躍的狀態。艾蜜莉發現,她在上班時,大衛說他人正在外頭試鏡,實際上卻躲在家裡看了好幾個小時的A片;艾蜜莉還發現,大衛在不同的網路聊天室中與其他女生調情,對象甚至還包括艾蜜莉的假帳號。但是,即便大衛如此糟糕,艾蜜莉卻無法果斷地離開他。她不是不想分手,而是上述的「拉近戰術」讓她割捨不下這段感情,覺得大衛一定會改過自新,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等等。最後,艾蜜莉過了一年多,才鼓起勇氣斬斷這段孽緣,分手前後很長一段時間,艾蜜莉在精神分析時,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談論大衛。多年後,艾蜜莉跟一位好男人結婚,身心都恢復得非常好,這時再回顧過去的那段感情,覺得困惑極了,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浪費這麼多精神分析的時間,研究自己為什麼做出那些瘋狂舉動。如果艾蜜莉早點遇到一個好男人,一個不會一直挑起她敏感神經的人,她就不必檢測自己是否有「自虐傾向邊緣人格特質」了。
拉近戰術:驅使你向戀人尋求親密感的想法與感覺
● 滿腹心思都在伴侶身上,無法集中精神做其他事。
● 只記得對方的優點。
● 把對方當作偶像來崇拜,貶低自己的能力與才能,美化對方的一切。
● 只有跟戀人聯繫時,才能緩解自己萬分不安的情緒。
● 相信對方就是你的唯一。
● 即便過得不開心,也不願意放手。
依附系統的運作方式
如果你常常很快就開始依賴別人,神經又十分敏感,好好了解依附系統到底怎麼運作就非常重要了。許多跟艾蜜莉一樣的焦慮型人士,長期處在依附系統十分活躍的情況下,卻毫無所覺。
跟大衛談戀愛的那段日子,艾蜜莉的身心都處於危險區,像是在沒有防護網保護的情況下走鋼索,一直焦慮地想要維持情緒的平衡,但依附系統不斷處於惡性循環,長期處於活躍狀態,在少數時候會短暫產生安全感,沒過多久又掉回焦慮的漩渦中。艾蜜莉的思考、感覺、行為,完全被大衛忽冷忽熱的態度所左右,時時刻刻都可以感覺這段感情受到威脅。為了降低危機感,她不斷嘗試縮小與大衛之間的距離。只要能跟大衛在一起,不管是浪費寶貴的工作時間用假身分上網跟大衛聊天,在做精神分析時探討跟大衛的感情,或是在朋友面前滔滔不絕地談論他,艾蜜莉都願意去做。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行為與想法,其實都是「拉近戰術」,背後的目的只有一個:重建與大衛的親密關係。如果大衛能夠真正陪伴艾蜜莉,就可以在艾蜜莉的「拉近戰術」正要啟動時加以阻止,不至於讓艾蜜莉的情緒失控,這樣艾蜜莉也就不用離開「安全區」了。
現在,艾蜜莉再也不會卡在「危險區」,她的丈夫對艾蜜莉關懷備至,最重要的是,他能給予艾蜜莉需要的陪伴與愛。不過,艾蜜莉依然記得依附系統啟動時爆發出來的力量,萬一艾蜜莉進入另一段關係,遇到另一個忽冷忽熱的情人,艾蜜莉很有可能會重蹈覆轍。一想到這種可能性,她就冷汗直流。
無可抗拒的吸引力
我們是不是會吸引到特定依附風格的人,或是受特定依附風格所吸引?已經有很多研究探討這個問題。研究成人依附理論的兩位學者: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的寶拉.彼得羅莫內克(Paula Pietromonaco)與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凱薩琳.卡爾內立(Katherine Carnelley)發現,逃避型比較喜歡跟焦慮型交往。明尼蘇達大學學者傑佛里.辛普森(Jeffry Simpson)的研究則指出,焦慮型女士往往會與逃避型男士約會。難道,用盡一切手段保障自己自由的人,竟然會找最有可能侵犯他們自主權的人交往?難道渴望親密的人,總是愛上會跟他們保持距離的人?若真是如此,又是為什麼呢?
彼得羅莫內克與卡爾內立認為,這是因為這兩種依附風格在某些地方是互補的,他們在談戀愛時,都再次印證了自己的價值觀與愛情觀。逃避型人士的自我認知充滿防衛心,認為自己是堅強又獨立的個體,他們會在關係中印證這種自我認知,也認定伴侶想要的親密感會逾越他能接受的界線。焦慮型人士則會確認,伴侶無法滿足他們對親密感的需求,也證實了伴侶最終會令自己失望的預期。所以,從某方面來說,這兩種依附風格的人一直在重複上演相似的愛情劇本。
愛情的雲霄飛車
上述原因,焦慮型之所以會被逃避型吸引,可能還有別的緣故。以艾蜜莉為例,從大衛隱約透露的線索中,可以發現他對感情的態度很模稜兩可,也不能經常陪伴艾蜜莉,這讓艾蜜莉很沒有安全感。如果焦慮型的人跟一個逃避型約會,對於這種情況想必不陌生,甚至在交往初期時就會發生了。假如繼續交往下去,沒過多久,焦慮型就會開始感受到對方的矛盾態度,他雖然會打電話給你,卻總讓你等上一段時間;他雖然喜歡你,心卻還沒有定下來。你只能獨自瞎猜他的心思,每當你接收到矛盾的訊息,依附系統就進入備戰狀態,對這段感情的執著度也會上升。但是,他隨後就說些甜言蜜語,或是做出浪漫舉動,總讓你心頭小鹿亂撞,讓你欣喜地告訴自己,他畢竟還是喜歡你的。不幸的是,這種快樂只是曇花一現,沒過多久,對方傳遞的正面訊息又被矛盾訊息所取代,你的心情也隨之跌落谷底,像在坐雲霄飛車一樣,提心吊膽地期待他做出能讓你產生安全感的小動作,安撫你焦慮的心情。過了一段這樣的生活,你會開始出現一些有趣的舉動,慢慢習慣成自然,認為感情裡的種種焦慮、執著、迷戀、總是稍瞬即逝的快樂,就是愛情的真實面貌。其實,你只是錯把這種依附系統處於警戒狀態的感受,當成戀愛的激情。
如果你長時間處於這種焦慮與掙扎中,你注定會愛上最不可能讓你幸福的人,長期處於亢奮狀態的依附系統,只會讓你跟理想愛情越離越遠。鮑比與愛因斯沃斯提出好幾個重要論點,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為了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我們需要穩定的安全基地,這個基地可以給予我們力量與安慰。這種情況的前提是,依附系統得處在平靜又穩定的狀態。
請記住,依附系統亢奮的感覺絕對不是愛情。如果你跟某個人交往,發現在這段感情中的自己極為焦慮、缺乏安全感、過度執著,偶爾才能感受到幸福,就得告訴自己,這只是因為依附系統開始活躍而已,並不是愛!從演化的角度來看,真正的愛情應該要帶來心靈的平靜,「靜河流深」才是愛情的最佳寫照。
大數定律:為什麼遇到逃避型人士的機會比較大?
為什麼你交往或約會的對象很可能是逃避型戀人呢?不妨想想下列三點:
一、逃避型戀人向一段感情說再見的頻率很高。一項研究發現,在所有離婚後再婚的人當中,逃避型戀人的婚姻再次破裂的可能性較高。除此之外,這種人也擅於壓抑情感,能夠很快就放下對前任的感情,所以分手後,幾乎可以無縫接軌。結論:逃避型戀人比別人容易回到戀愛市場中,待在戀愛市場上的時間也比較長。
二、安全型戀人在找到讓他們願意定下來的人之前,通常也不會談很多次戀愛。一旦定下來,就會建立一段長長久久、相知相惜的戀情。結論:安全型戀人如果有了穩定交往的對象,很久之後才會回到戀愛市場。
三、研究發現,逃避型戀人不太可能跟同類型的人交往,因為同屬於逃避型的兩個人根本無法維繫感情。事實上,研究員看過很多對情侶,卻沒有任何一對同屬逃避型依附風格。結論:逃避型戀人不會找同類型的人談戀愛,他們比較可能跟不同依附風格的人交往。
現在,把上面提到的線索拼湊起來檢視。
遇到新對象時,這個人屬於逃避型的機率很高,遠高於他們所占的人口比例(逃避型只占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一是他們經常分手,容易回到戀愛市場,再來,他們也不會跟同類型的人談戀愛(即便有,也不會維持太久),加上安全型戀人大多數都已經有穩定交往的對象,所以逃避型跟安全型交往的機率自然也不高。這樣一來,他們能選擇的對象剩下誰呢?你猜對了!像你一樣屬於焦慮型依附風格的人!
當你遇到安全型戀人
假設你成功克服機率上的障礙,幸運遇到一位安全型人士,你會不會明白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還是會眼睜睜看著機會溜走?幾年前,瑞秋想要撮合好友崔佛跟鄰居克羅伊,正在唸醫學院的崔佛與交往十年的女友分手,想要尋覓新對象。從十八歲到二十八歲,崔佛就只有這麼一個女友,即便崔佛的女友總是對他不滿意,但是他從來沒有想要分手的念頭,最後是他女友提出分手。崔佛傷心了好長一段時間,終於振作起來,準備好尋覓下一段新戀情。其實,崔佛出生在一個教育程度高的富裕家庭,有一張帥氣的臉龐,幽默感十足,還是位優秀的運動員,不僅意志堅強,做事也十分冷靜理智。這樣的他,應該集所有完美戀人的條件於一身了吧?
可惜,事情沒有想像中來得順利。克羅伊依約跟崔佛見了面,卻對他完全沒有感覺。克羅伊承認,崔佛既英俊又瀟灑,但是她沒有怦然心動的感覺。這讓瑞秋十分錯愕,不明白為什麼克羅伊要拒絕崔佛。
如今,我們知道為什麼了:如果你是個焦慮型戀人,那麼你遇到安全型的反應,會跟你遇到逃避型的反應完全相反。安全型戀人總是坦承直接,不會三心二意,願意敞開雙臂擁抱親密關係,也知道自己值得被愛。他們不會拐彎抹角,不會故作冷淡,更不會釋出模稜兩可的訊息,自然也不會讓你覺得精神緊繃,或是讓你的一顆心懸在半空中。這樣一來,你的依附系統一直處在相對平靜的狀態,但因為你把活躍的依附系統當成愛情,所以你並不會覺得眼前的安全型人士是對的人,反而會覺得平靜的依附系統等於無趣、一成不變。可是,這種謬誤只會讓你與理想戀人失之交臂。
克羅伊的戀愛之路充滿重重阻礙,因為她一直錯把紊亂的依附系統誤當成愛情。最後,克羅伊和一位名叫東尼的男子結婚,東尼看上去十分自信又有魅力,卻總是輕視克羅伊。
幸好,崔佛跟克羅伊都有各自的幸福結局。崔佛並沒有單身太久,他很快就找了一個好對象,交往至今,一起環遊世界,結了婚,也有幾個可愛的孩子,崔佛是個好丈夫,更是一位好爸爸。克羅伊的情路比較坎坷,在跟東尼糾纏幾年之後,終於振作起來,學著跟安全型戀人相處,享受穩定平凡的愛情。她離婚之後,遇到跟崔佛一樣的好男人布魯斯,對克羅伊呵護備至,也願意好好愛克羅伊。
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幸福,幸福並不是完全靠運氣決定。秘訣是,不要被感情中的起起伏伏給迷惑,因此錯把依附系統亢奮的感覺當成愛情。千萬別為了無法關懷你的人心動。
第五章與危機第六感共存:焦慮型依附風格
十七世紀著名哲學家巴魯赫.史賓諾莎(Baruch Spinoza)曾說:「我們的快樂與悲傷,全看我們所依附的人事物是好是壞。」因此,投入一段感情之前,請放聰明一點,好好選個對象,畢竟談戀愛的風險可不小,賭上的可是你的幸福呢!尤其是那些談起戀愛就很容易緊張兮兮的焦慮型戀人,談戀愛的風險特別高。如果不了解自己屬於哪種情感依附模式,很有可能會在戀愛時弄得遍體鱗傷,樂維的同事艾蜜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你的感情生活有多混亂,整個人就會有多糟糕
艾蜜莉是一位立志成為精神分析師的女孩...
推薦序
關於安全感:一本解答你所有「為什麼」的書!
心理學作家/海苔熊
「這世界上已經不缺一本關於依附理論的書了。」一開始收到推薦的邀約,我內心的OS本來是這個。直到我看完了這本書,才發現這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是錯的。如果你跟我一樣,並非第一次看到「依附」(attachment)這個詞,可能會猜這本書又要從恆河猴講到陌生人情境,然後再講到父母對待你的方式會影響到你的戀愛關係等等——沒錯,這些這本書當中大多都有提到,但更棒的是它還談到更深入的其他主題。例如:
1.怎麼判別伴侶的依附風格?
2.為什麼焦慮的人和逃避的人會在一起?
3.依附風格可以改變嗎?
4.如果不能改變我該怎麼辦?
5.為什麼我想照書上說的做,但辦不到?
為什麼焦慮依附和逃避依附會在一起
以第二個問題來說,許多不同的專家眾說紛紜,我過去自己比較認同的說法是:「因為他們在彼此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不敢夢的那種勇敢。焦慮依附會想,為什麼有一個人可以這麼瀟灑,如此不在意別人喜歡或者是不喜歡他;逃避依附會想,為什麼有人這麼勇敢,願意冒著終究有一天會失去的風險,仍然奮不顧身地去抓住一個人?兩個人相當不同,卻因為這個不同,而互相崇拜吸引;當然,也開啟了後續的許多爭執和痛苦。」
不過,這本書提供的另外一個我覺得非常有趣的觀點——這兩個人會在一起,是因為某種程度上,對方驗證了自己內心的假設。對逃避依附者來說,之所以會跟焦慮依附在一起是源自於「防衛的自我認知」(defensiveself-perception),因為他們原先就不喜歡伴侶太靠近自己,當伴侶做出這樣的事情時,他們一方面會覺得被淹沒,另外一方面又會覺得:「你看吧,我就說吧,只要進入感情總有一天會被淹沒!」所以他們努力把對方推開,一方面證明自己和對方比起來是「夠獨立、不需要依靠別人」的人,另外一方面又可以指著對方責罵他缺乏安全感,把焦點放在對方的過度粘膩身上,好遺忘自己身上的問題。
焦慮依附者也是走類似的路徑,不過細節上有所不同。焦慮依附的人經常會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我次都說再也不要跟逃避依附的人在一起了,但每次都還是遇到他們呢?」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然而,作者用兩個觀點解釋了這個問題——
1.一般來說,逃避依附者的戀情比較短,並且很快就會尋覓下一個對象,如果用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擇偶市場上面單身的人之中,逃避依附比較多,你遇到的機率比較大。
2.如果你是焦慮依附,想像你遇到一個安全的人,和一個逃避依附的人,你會被誰吸引呢?前者聽起來好像很不錯,可能很多時候相處起來風平浪靜,但同樣地不論你怎麼抓狂或者是情緒起伏,對方都不會有太多的閃躲反應,這跟你以前「經歷過」的感覺有點不一樣,所以你會不習慣。相較之下,如果跟逃避依附在一起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他會和你一起演出你所習慣的劇本(你追他跑),做出那些「讓你懷疑是不是他不愛你了」的行為,你「才能夠」有各種擔心、各種查勤,每天活在緊張和刺激當中,甚至有些人還會誤以為,這才是愛。
說穿了,這兩種人明明不想在一起卻又在一起,只有兩個原因:習慣和犯賤。他們都習慣了過往被不當對待的方式、習慣了他們自己腦袋當中的劇本,然後一方面愛得很辛苦,另外一方面又因為對方的表現符合劇本,心中出現「你看吧!我就知道!」的感覺,光是這種感覺,就會帶來一小部分的爽,這個我把它叫做犯賤。
逃避的人其實只是壓抑感受
(目前)身為一個逃避依附,這幾年來有一件事情漸漸清晰:我好像看起來漫不在乎、怎麼樣都無所謂,但心裡面有一部分我其實是恐懼而且害怕失去的,所以當我有這些感受的時候,就會閉起眼睛不去看他、或者是出現一些緊張的反應、身體的緊繃等等。
作者引用了一個實驗來證明「逃避依附的人也是感覺得到的」,例如讓他們對一些螢幕上面呈現的字詞做出反應的時候,他們對於「需要」、「糾纏」等等字詞反應比較快,但對於「失去」、「分手」等反應比較慢。一般來說我們會對於比較熟悉的東西反應快,可見他們注意力都是放在對方給的「壓力」之下,並且逃避去思考有關於分開的事情。換句話說,逃避的人內心的OS可能是:「其實我也是害怕分開的,但我不想要表現出我的害怕,所以我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太黏』身上。只要把矛頭指向你,就可以忘記我自己的恐懼。」(這個實驗的第二個研究更揪心,有興趣可以看這本書裡面的描述。)
這些我都知道,但我就是做不到
這本和其他書一樣,都會在指出你的「病情」之後,告訴你一些SOP該怎麼做,以及舉出真實的案例,告訴你他們就是這樣成功的。但不一樣的是,書中還提到了很多你在執行時內心遇到的「為什麼」、種種「真的嗎?」的懷疑、沒有辦法成功的原因等等,甚至告訴你,你之所以已經下定決心要改變了,但還是很快就會重蹈覆轍,是因為對方的回應也影響了你。
從這個觀點看來,我覺得這本書很務實,不會一直在打高空,只是列舉出幾個要點告訴你說:「做到這些就好了噢,你就變安全了噢!」而會告訴你關係是需要「互動」出來的,只有你一個人努力改變,大概效果也很有限。倘若你就是書裡面談到的這種「一廂情願」的案例,那麼作者也花了一個章節的篇幅,和你討論是否該放下這段關係。然後如同作者一直以來的習慣,也會告訴你放下的做法、你真正去實行的時候會遇到的困難,為什麼你看了書之後仍然無法放下等等。
總而言之,對於剛接觸依附理論的人來說,這本書可以從頭告訴你一些其他的書也會告訴你的事;但對於已經對這個理論有所了解的人來說,這本書在許多觀點和後續的討論上,仍然會讓你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用一句話簡單來形容的話,就是一個吃了「誠實豆沙包」的作者,幾乎把你想到的所有的問題和可能,都在裡面仔細交代了,而且他給的答案並不只是心靈上的安慰,還有許多是用研究來支持的,具有知識性的結果——儘管有些結果知道之後並不會比較開心,但你可能會更懂自己。
標籤底下的你:願不願意和過去做不一樣的事?
事實上,就算是兩個焦慮依附的人,也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所以不論你在這本書裡面獲得了多少測驗或者是多少標籤,那些都只是虛名而已(一個佛系的概念)。真正重要的並不是你獲得了什麼標籤,而是書中有些句子說中你的時候,內心的感覺是什麼?以及,你會想要為自己、為這段關係多做點(甚至是不再多做)什麼。這個改變並不容易,過往的習慣就像是困住你的腳鐐,讓你一方面覺得這樣的感覺讓自己和對方都很痛苦,另外一方面又放不下原先已經適應的舊有模式。
是啊,這的確非常非常難,但也因為如此困難,每一次你舉步維艱,在眼淚裡面往前,都是在面對自己的恐懼,實踐真正的勇敢。
關於安全感:一本解答你所有「為什麼」的書!
心理學作家/海苔熊
「這世界上已經不缺一本關於依附理論的書了。」一開始收到推薦的邀約,我內心的OS本來是這個。直到我看完了這本書,才發現這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是錯的。如果你跟我一樣,並非第一次看到「依附」(attachment)這個詞,可能會猜這本書又要從恆河猴講到陌生人情境,然後再講到父母對待你的方式會影響到你的戀愛關係等等——沒錯,這些這本書當中大多都有提到,但更棒的是它還談到更深入的其他主題。例如:
1.怎麼判別伴侶的依附風格?
2.為什麼焦慮的人和逃避的人會在一...
目錄
推薦序關於安全感:一本解答你所有「為什麼」的書!
緒論成人依附模式的新科學
第一章戀愛行為解密
第二章依賴不是壞事
第一部你的感情工具箱:了解依附風格
第三章第一步:我屬於哪一種依附風格?
第四章第二步:破解伴侶的依附風格
第二部生活中的三種依附風格
第五章與危機第六感共存:焦慮型依附風格
第六章與愛保持適當距離:逃避型依附風格
第七章自在地拉近距離:安全型依附風格
第三部依附風格的衝突
第八章焦慮型遇到逃避型的感情陷阱
第九章擺脫焦慮逃避的感情陷阱:焦慮型與逃避型情侶如何找到安全感
第十章當異常成為常態:給不同依附風格的分手指南
第四部安全型戀愛:提升相處技巧
第十一章有效溝通,確實傳遞想法
第十二章解決問題:面對衝突五原則
後記
推薦序關於安全感:一本解答你所有「為什麼」的書!
緒論成人依附模式的新科學
第一章戀愛行為解密
第二章依賴不是壞事
第一部你的感情工具箱:了解依附風格
第三章第一步:我屬於哪一種依附風格?
第四章第二步:破解伴侶的依附風格
第二部生活中的三種依附風格
第五章與危機第六感共存:焦慮型依附風格
第六章與愛保持適當距離:逃避型依附風格
第七章自在地拉近距離:安全型依附風格
第三部依附風格的衝突
第八章焦慮型遇到逃避型的感情陷阱
第九章擺脫焦慮逃避的感情陷阱:焦慮型與逃避型情侶如何找到安全感...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