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改版更新內容,包括:近十餘年來新的風險事件與新的風險管理知識。
主要特色:
1.新興風險的影響時程與潛在衝擊
2.探討氣候變遷、自然災害對世界各國與企業組織的衝擊,並提出可行的因應對策
3.風險事件與風險知識內容更新
4.新增風險相關名詞
5.提供風險管理與保險的網路資源介紹、歐盟及101條風險管理準則
2016年高雄美濃大地震、2015年八仙塵爆事件、2014年馬航失事、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2009年莫拉克風災、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及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等,均肇致重大傷亡及損失,對於這些自然災害及人為事故,隨時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及其所致之損失,皆已深深烙印在人們的心裡。
風險管理可說是對不利於生活與企業活動不斷發生的風險,予以消滅或挑戰的知識與技巧;它能幫助你我在面臨災害時,在決策與運作上,調整既有的思考模式,改採以更具智慧的方法,減少可能之損失發生。
每天都可能產生新興的風險,我們必須持續面對新的挑戰。從社會、經濟、政治、科技到自然環境,當改變成為唯一的不變,唯有及早掌握這些重要的改變,才能為未來的風險做好準備。
作者簡介:
鄭燦堂
現職:中華民國風險管理學會常務監事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 碩士
經歷:曾任職於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組長
曾任教於政治大學、銘傳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曾任職於南山人壽、台灣人壽、中國產物及台灣產物保險公司
著作:人身風險管理
財務風險管理
企業風險認知與因應策略
永續經營-企業風險的規劃與管理
高枕無憂-人身風險的規劃與管理
怎樣置產險才保險
妙用保險的法律智慧
101條風險管理準則
多國籍企業之風險管理
企業風險管理之新課題-危機管理
企業風險管理策略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風險與風險管理
第 一 節 黑天鵝效應如影隨形
17世紀之前的歐洲人認為,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因為歐洲人從沒看過黑天鵝,所以沒有人會懷疑「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這件事。直到有一天人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黑天鵝,歐洲人的想法才有極大的轉變。這種大翻轉帶給人們極為劇烈的震盪。因為「所有天鵝都是白的」這個事實,有數萬隻的白天鵝支持它。但只出現一隻黑天鵝。就足以推翻它。它的意義在於,人們深信不疑的觀念,不一定正確。正因為我們從未懷疑過「它可能是錯的」,在完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竟然可以如此輕易造成極大的傷害,就如同只看過白天鵝的歐洲人,自然認為「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黑色天鵝」則是想都沒想過的事,心中的衝擊可想而知,這就是「黑天鵝效應」(Black Swan Theory)。
根據紐約大學教授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的定義,「黑天鵝效應」就是指那些「對全球影響極大,卻總在事前被人們忽略的突發事件。但事後看來,這些意外卻非偶然。」例如:鐵達尼號沉船事件、911事件、金融海嘯、歐元危機⋯⋯等等。塔雷伯認為「黑天鵝」之所以不斷出現,是因為無論是個人、企業或政府,總習慣將眼前的太平景象,視為理所當然,而忽略背後隱藏的結構性風險。
這是人類進入21世紀,才短短的13年間,南亞大海嘯、911紐約世貿大樓恐怖攻擊、美國卡崔娜颶風,中國汶川大地震,以及東日本311大地震等重大天災人禍就像黑天鵝,不但是絕對多數人從未想過會發生的事,損失程度更超出我們認知的範圍。但隨著重大天災的發生頻率大幅增加,有如上百萬隻黑天鵝降臨般成為常態時,我們更應做好準備,面對如影隨形的黑天鵝時代之風險社會(Risk Society)的來臨。
塔雷伯教授認為,在現代風險社會中,保持謙卑的態度肯定是受歡迎的。因為在「太平」時期,我們似乎過度信任科技的模型計算與預測能力。其實,風險社會可以透過某些機制與措施,變得更穩健。換句話說,我們可能透過風險管理,創造一個「隔絕或減少黑天鵝的風險社會」。
第 二 節 風險社會
近幾年來,臺灣歷經不平靜的風險事件,從食安風暴、造假疑雲、產品混充到知名大廠爆發環境汙染等議題,牽涉其中的,不乏產業中的標竿企業,使得臺灣的國際形象大傷。
2014年318學運,少數學生佔領立法院24天,還號召十餘萬人塞爆凱道;以及2014年5月21日台北捷運發生21歲學生鄭捷在車廂隨機殺人,造成4死24傷之慘劇事件;均造成台灣社會的焦慮與不安。對新世代年輕人的不瞭解,所引發如黑天鵝般的效應,也將如影隨行地繼續影響我們這個時代。
2014年3月8日凌晨,一架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波音777-200ER客機,從大馬首都吉隆坡起飛,目的地是中國北京,機上載有239人,但起飛約一小時後,於凌晨一時許,神秘失聯,經世界各國一個多月的搜尋,迄黑盒子電池耗盡之前,均未找到其去處,馬航事件撲朔迷離,也引起各方對這場離奇事件的諸多揣測,馬航事件似乎只是一本神秘小說的第一章,它會怎樣寫下去,端賴你和我共同搜索被埋藏在夜色裡的真相。也許每一次風險事故的發生,都會刺激人們去思考,如何吸取生命的教訓,但黑天鵝效應還是如影隨形。
2014年4月16日上午,載有476人的南韓世越號客輪在全羅南道珍島郡海域發生沉船事故,生還者只有172人,281人確認遇難,乘客中包括325名前往濟州島畢業旅行的京畿道安山市檀園高中的學生和14名教師等,此風險事故造成南韓全國政治、經濟和社會巨大的衝擊,國務總理鄭烘原以因當時政府的應及後續處理不當而請辭下台。
2011年3月11日下午1點46分,東日本發生規模9.0之大地震,造成15,843人死亡,5,890人受傷,3,469人失蹤,房屋全倒110,848間,半倒134,954半間,部分受損488,138間,經濟損失高達美金2,400億美元。(註1)
此次東日本的9級大地震,引發地、水、火、核四大災難複合式齊發,讓人怵目驚心。其中最讓人憂心忡忡的,還是福島第一核電廠機組的接連爆炸及放射性物質外洩事件。這事件既是天災,又有可能是人禍,所以引起了全球核能發電是否安全的廣泛重視。
2011年3月11日發生東日本的9級大地震,除了造成上述龐大生命財產損失外,並引發了超級大海嘯、核電廠輻射外洩、全球產業關鍵零組件供應鏈暫時中斷及經濟影響的災難。這種由強震所引起的「複合式災難」,超出先前人類日常運作所能思考的範疇,值得我們深思。
2011年311東日本大震災引爆海嘯灌進福島第一核電廠後,美國航母雷根號(USS Ronal Reagan)79名海軍,奉命趕往日本救災,但近年來,其中數十名弟兄陸續罹癌或生下缺陷兒,2014年告上美國法院,指控福島核電廠母公司東京電力公司隱瞞核災真相,求償10億美元(約301億元台幣)。(註2)
發生於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48分,規模達芮氏8級之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經統計,造成87,467人死亡,374,176人受傷,13,831人失蹤;53,295公里的公路被破壞,778.91萬戶房屋倒塌;政府投入救災金額為548.76億人民幣,經濟損失超過10,000億人民幣。此次大地震透過新聞媒體的不斷報導,引發人們對現代風險社會的焦慮與不安。
發生於1999年9月21日規模達芮氏7.3級之集集大地震,再度喚起國人對地震之重視,此次台灣百年以來最嚴重的地震災害,造成2,415人死亡失蹤,11,000多人受傷,其中重傷4,139人,房屋全倒8,457間,半倒6,204間,直接財物損失逾新台幣3,600億元。(註3)
2001年9月11日,恐怖份子劫持了四架民航客機,其中兩架撞進了美國紐約世貿中心雙塔,第三架撞到五角大廈,而第四架則栽進了賓州西南部的一個農田裡,至少有2,973人在此次的恐怖事件中喪生。(註4)
911恐怖攻擊已屆滿12周年,但是至今仍有許多後遺症造成影響。根據美國一份最新的報告指出,因911事件吸入大量粉塵等有害物質,因而罹患癌症的人數,在過去12年間,高達1,140人,可怕的是,罹癌人數可能會持續攀升。
根據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re for Occupational Saferty and Health)報告指出,截至2013年8月止,因為911事件導致的癌症罹患人數攀升至1,140人,這些罹癌者,主要為911時,前往救援的救難人員、在世貿中心工作的職員與附近的居民。
另外,根據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Mount Sainai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也顯示,和911事件相關人員罹患癌症比率,也比一般人高出約15%。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1年1月簽署「札卓佳911健康與補償法案」(Zadroga 9/11 Health and ompensation Act),提供高達43億美元的醫療補助,提供因為911事件導致健康受損的病患醫療救助,約有50種癌症在補助之列。(註5)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南部地區,帶來50年來最嚴重水災的世紀大浩劫。山崩、橋斷、家毀、人亡;造成全台共571人死亡、106人失蹤,5千多人流離失所,農村漁牧損失高達新台幣160億元(註6)。若不是此次88水災,台灣人民很難相信幾年前電影「明天過後」的情節,會活生生地上演。被世界銀行視為水災、旱災和地震等三大災害交替發生率最高的台灣,世紀巨變恐未盡畫休止符,明天過後,我們應如何與自然災害共處,降低老天爺的懲罰?
令人震驚的311東日本大地震、台灣88水災與921大地震、世貿中心恐怖攻擊事件與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均清楚地表明,我們生活在一個風險社會中,處在風險社會中,最可怕的是我們竟不自知。
1990年代後期以來,全球政經社會領域即出現一個關鍵詞─「風險」(Risk)。這個詞開始進入歷史的日程表,主要乃是拜德國思想家烏爾利希‧貝克(Ulrich Beck)教授於1986年創發的「風險社會」(Risk Society)學說之賜。
貝克教授指出,在這個全球化的資本主義晚期時代,儘管人類的互動與福祉增加,但連動所造成的風險也同樣大增。例如,若國際政治上太過跋扈,就會有無法預測的恐怖反擊;全球持續掠奪自然資源,使得氣候異變,風雨暴雪等自然災害的頻率與規模就會增大;由於各國經濟連動增加,所謂的「蝴蝶效應」就會形成,人類對自然的擾動增多,大規模的流行疫病就更容易爆發。
這也就是說,「風險」已成了目前這個時代的生活背景,人類已進入了一個與風險共生、與災難並存的新階段。
在這個風險時代,人類已必須重新去面對許多以前疏忽掉的問題,大的如既有文明的走向、國際政經社會的重新規範、重大風險共同管理等;而在短中期方面,則是每個企業社會與政府,都必須成為新型態的「警戒式單位」─它必須有足夠的警覺心,有掌握及研判風險的能力,還要有本領對各類風險作出有效的動員,以及能有足夠的風險研究。(註8)
自從貝克教授提出「風險社會」(Risk Society)的學說後(註9),人們已愈來愈清楚地理解到,將面臨自然災害、流行疫病、恐怖組織攻擊及人類對地球生態破壞,可能引發全球暖化的天災、人禍等風險所帶來的不安全和不確定性。現代風險社會的焦慮與不安,已嚴重威脅著每個國家社會、每個行業與每一個人,因此,在這「風險社會」的時代,人們無論在決策與運作上,已必須用另一種更高規格的邏輯,才能趨吉避凶,減少牽累與受害。
第 三 節 現代風險社會的特色與風險
一、現代風險社會的特色
現代風險社會有下列九大特色,茲說明如下:(註1)
(一)變遷迅速
法國詩人保羅‧凡樂希著名的詩句:「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就是現在和過去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是因為變得快。最近5年的變化,等於過去50年。一個人年輕時所學到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快地便落伍了。不管我們年輕還是年長,都成為沒有經驗的人,而要以謙卑的態度、開闊包容的精神,不斷地學習。
(二)時間革命
傳統的時間觀念,每天24小時,區分晝夜。有工作,有休息,幾乎每件事情都有一定的發生時間,一定的操作時間。可是,自從24小時革命之後,沒有日夜的區分,不僅交通與通訊事業全年無休,各種商店、娛樂場所、銀行也都全年無休。我們在睡覺的時候,另外的地方在工作;一邊午夜正在夢中,另一邊可能股市崩盤,醒來時,一生的積蓄已化為烏有。
(三)環境主義
自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產業的發展,人類的慾望無止境的升高,資源急速的耗竭,環境遭到破壞,由而興起了維護自然生態的主張。人類逐漸明白,我們居住的地球,不僅是唯一賴以生存的空間,且為與我們以後世世代子孫所共有。所以要節制慾望,經營純潔簡樸的生活,揚棄追求成長的想法,俾使人類得以永續生存。
(四)科技進步
自1738年紡織機發明之後,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推高了生產力,一方面創造了富裕的社會,一方面縮減了勞動的時間,讓人可以享有休閒,繼續去學習。
可是科技作用於大自然,結果引發自然界的反擊。非但環境遭到破壞,資源急速耗盡,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而且還使原來只是造成傷害性的危險,擴大為毀滅性的危險。
(五)人權伸張
人權本是一個發展的概念,隨著人類的努力創造,而擴張其領域,提高其水準,豐富其內容。由傳統社會主張以生存權為中心的權利,美洲革命與法國革命爭取以自由權為中心的權利,社會主義革命以平等權為中心的權利而奮鬥,迄今開展了以環境權、和平與安全權、糧食權、個人與民族發展權、自然資源享有權、人類文化遺產共享權、人道主義救援權等新權利的追求,使集體的權利意識升高。
(六)社會壓力
在以往由於社會封閉,除了來自政府的管轄之外,並無來自民間組織干預的力量。但是在社會力釋放之後,種種非政府組織勃然興起。勞工運動、婦女運動、人權運動、環境保護運動、消費者保護運動等,莫不產生強大的力量,施壓於企業和政府。
(七)人口結構
在經過人口革命之後,人口的出生率與死亡率都大幅下降,使人口結構老化。結婚年齡推遲,不婚比率升高,婚姻穩定性喪失,離婚率急速陡升,單親家庭日眾,使戶量縮小,家庭功能不足。人口結構的改變,完全地改變了社會的面貌,左右了生活方式。
同時,也升高了人生的風險,創造出社會上新的需要。傳統的家庭本來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單位,家庭成員之間有相互保險的功能,但如今此種功能已經不再。
(八)跨越國界
在過去,任何風險都是侷限於一隅,可是如今任何一地發生之事件,都使全球受到影響。無論是技術的更新、觀念的改變、災變的發生、環境的破壞、一國的決策,都擴散及於世界。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一個改變利率的決定,全球經濟都隨之波動;烏克蘭核能發電廠的爆炸事件,連台灣嬰兒奶粉價格都會飆漲。
(九)資訊擴散
在資訊不發達的時代,危機是封閉的,消息是漸進的,可是現代社會資訊發達,通信便捷,一切都由封閉轉變為開放,侷限轉變為擴散,任何事件的發生立即傳播至全球。
媒體成了最有力的傳播者,其即時性的擴散能力,不僅支配了危機的走向,也支配了社會的反應方式。
二、現代風險社會面臨的風險
工業革命後,由於人類大量使用石化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全球溫室效應已日趨嚴重。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2008年溫室氣體公報》,工業革命以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幾乎不曾變化,但工業革命後,每年卻以2ppm的速度迅速增加。科學家預測,若不採取任何防治措施,2100年時,地表溫度將較目前增加1℃至3.5℃。值得注意的是,過去1萬年中,地球平均溫度也不過上升2℃。
人類在短短200多年之中,已經為地球帶來相當大的風險。科學家研究,溫室效應對地球帶來的風險,主要可分為三點:
(一)生態破壞
氣溫增高使水氣蒸發加速,使熱帶地區產生乾旱,其他地區雨量大增,造成動植物生存環境改變。
(二)海面上升
氣溫增高使南北及冰層加速融化,造成海面上升,大量農田及城市有被淹滅的疑慮。全世界約三分之一的沿海人口,將居無定所。
(三)疾病蔓延
氣溫增高會傷害人體的抗病能力,若再加上全球氣候變遷引發動物大遷徙,屆時將促使腦炎、狂犬病、登革熱及黃熱病的大規模蔓延。
由於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避免溫室效應所帶來的風險,二氧化碳排放的議題已經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1992年,世界各國領袖齊聚「里約地球高峰會」,催生《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各國同意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穩定在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人為干擾的水準上。由於該項規範寬鬆,幾乎所有聯合國會員都簽署了。
基於《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幾乎沒有規範具體義務,1997年,世界各國領袖再度齊聚日本研擬《京都議定書》,明訂2008到2012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需較1990年降低至少5%。然而,由於美國未能加入《京都議定書》,中國則因為被列入開發中國家而未負減碳義務,這都是《京都議定書》「美中不足」的地方。
鑑於《京都議定書》第一階段承諾期於2012年屆滿,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全球192個國家的15,000名代表,又齊聚丹麥哥本哈根討論減碳議題。雖然會議結束後,各國僅協議全球暖化升溫應控制在2℃以內,但是除歐盟提出減碳承諾外,五大排碳國包括中國大陸、美國、俄羅斯、印度及日本亦紛紛跟進,顯見近年來氣候異常現象,已經撼動世界各國。這種危機無法由單一國家單獨面對,需要世界各國共同解決,打破過去零和遊戲式的國際關係模式。
第一章 風險與風險管理
第 一 節 黑天鵝效應如影隨形
17世紀之前的歐洲人認為,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因為歐洲人從沒看過黑天鵝,所以沒有人會懷疑「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這件事。直到有一天人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黑天鵝,歐洲人的想法才有極大的轉變。這種大翻轉帶給人們極為劇烈的震盪。因為「所有天鵝都是白的」這個事實,有數萬隻的白天鵝支持它。但只出現一隻黑天鵝。就足以推翻它。它的意義在於,人們深信不疑的觀念,不一定正確。正因為我們從未懷疑過「它可能是錯的」,在完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竟然可以如此輕易造成極大的傷...
作者序
八版序
人類進入21世紀,才短短的10餘年間,南亞大海嘯、911紐約世貿大樓恐怖攻擊、美國卡崔娜颶風、中國汶川大地震,以及東日本311大地震與近年來極端氣候變遷及恐怖攻擊活動,肆虐世界各地等重大天災人禍,就像黑天鵝,不但是絕對多數人從未想過會發生的事,損失程度更超出我們認知的範圍。但隨著重大天災的發生頻率大幅增加,有如上百萬隻黑天鵝降臨般成為常態時,我們更應做好準備,面對如影隨形的黑天鵝時代之風險社會(Risk Society)的來臨。
在這個風險社會時代,人類已必須重新去面對許多以前疏忽的問題,大的如既有文明的走向、國際政經社會的重新規範、重大風險共同管理等;而在短、中期方面,則是每個企業、社會與政府,都必須成為新型態的「警戒式單位」─它必須有足夠的警覺心,有掌握及研判風險的能力,還要有本領對各種風險作出有效的動員,以及能有足夠的風險研究。
這也就是說,「風險」已成了目前這時代的生活背景,人類已進入了一個與風險共生、與災難並存的新階段。
本書自2010年6月大幅修訂再版後,每年均配合實際風險事故之案例予以更新,其間劇烈氣候變遷造成極端氣候及恐怖攻擊活動,肆無忌憚摧殘世界各地,造成重大財物損失與人員傷亡,人們對於如黑天鵝似的極端氣候之威脅,也顯得束手無策。
近幾年來,臺灣也歷經不平靜的風險事件,從食安風暴、造假疑雲、產品混充,到知名大廠偷排放汙水造成環境汙染,被勒令停工等議題,牽涉其中的不乏產業中的標竿企業,使得臺灣的國際形象大傷。
本書此次修訂,即針對上述議題,將近年來新的風險事件與新的風險管理知識予以深入研討並更新,尤其是極端氣候對世界各國與企業組織的衝擊與可行的因應對策,亦是本次改版修訂的重點。
本書雖然力求內容完善及易懂,但錯誤之處在所難免,誠盼產、官及學界先進,不吝指正。
鄭 燦 堂 謹識
2016年7月
八版序
人類進入21世紀,才短短的10餘年間,南亞大海嘯、911紐約世貿大樓恐怖攻擊、美國卡崔娜颶風、中國汶川大地震,以及東日本311大地震與近年來極端氣候變遷及恐怖攻擊活動,肆虐世界各地等重大天災人禍,就像黑天鵝,不但是絕對多數人從未想過會發生的事,損失程度更超出我們認知的範圍。但隨著重大天災的發生頻率大幅增加,有如上百萬隻黑天鵝降臨般成為常態時,我們更應做好準備,面對如影隨形的黑天鵝時代之風險社會(Risk Society)的來臨。
在這個風險社會時代,人類已必須重新去面對許多以前疏忽的問題,大的如既有文明的走向...
目錄
八版序
再版序
第一章 風險與風險管理
第一節 黑天鵝效應如影隨形
第二節 風險社會
第三節 現代風險社會的特色與風險
第四節 風險的定義
第五節 風險的特性
第六節 風險四要素
第七節 風險的分類
第八節 風險的相關名詞
第九節 風險的要件及性質
第十節 風險的管理
第十一節 風險的成本
第十二節 突發風險發生的肇因與回應
第二章 風險管理的基本內容
第一節 風險管理的回顧
第二節 風險管理的發展
第三節 風險管理受重視的原因
第四節 風險管理的意義及其重要性
第五節 風險管理的特質
第六節 風險管理的目標
第七節 風險管理的範圍
第八節 風險管理的原則
第九節 風險管理與其他管理的比較
第十節 風險管理的貢獻
第十一節 風險管理的實施步驟
第三章 風險管理實施的步驟(一)── 認知與分析損失風險
第一節 風險管理的管理面與決策面
第二節 風險管理實施的步驟
第三節 風險管理實施步驟一:認知與分析損失風險
第四章 風險管理實施的步驟(二)── 檢視、選擇與執行風險管理策略
第一節 風險管理實施步驟二:檢視各種風險管理策略的可行性
第二節 風險管理實施步驟三:選擇最佳的風險管理策略
第三節 風險管理實施步驟四:執行所選定的風險管理策略
第四節 風險管理實施步驟五:監督及改進風險管理計畫
第五節 風險管理的成本與效益
第五章 風險管理計畫的建立
第一節 風險管理計畫的目標
第二節 風險管理人的基本職責
第三節 風險長的職責與挑戰
第四節 風險管理計畫的組織
第五節 風險管理資訊系統
第六節 風險管理計畫的管制
第七節 風險管理政策說明書與風險管理年度報告
第六章 財產損失風險的分析
第一節 財產損失風險的意義與種類
第二節 有損失之虞的財產價值
第三節 財產損失的風險事故
第四節 財產損失的評估標準
第五節 遭受財產損失的法律個體
第六節 財產損失風險的發現方法
第七章 淨利損失風險的分析
第一節 淨利損失風險的意義與種類
第二節 有淨利損失之虞的價值
第三節 引起淨利損失的事件
第四節 遭受淨利損失的法律個體
第五節 淨利損失的財務影響
第六節 淨利損失風險的發現方法
第八章 責任損失風險的分析
第一節 責任損失風險的意義與種類
第二節 責任與賠償型式
第三節 企業的民事責任
第四節 過失責任主義、無過失責任主義與抗辯
第五節 損害賠償的結構與基本原則、方法及範圍
第六節 現代企業幾個重要責任問題
第九章 人身損失風險的分析
第一節 人身損失風險的意義與種類
第二節 影響人身損失風險的因素
第三節 人身損失風險事故的特色
第四節 人身損失風險的特性
第五節 家庭(個人)人身風險的認知
第六節 家庭(個人)人身損失的財務影響
第七節 企業人身風險的認知
第八節 企業人身損失的財務影響
第十章 家庭(個人)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
第一節 人生與風險
第二節 家庭(個人)理財與風險管理
第三節 家庭(個人)人身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
第四節 家庭(個人)財產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
第五節 家庭(個人)責任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
第十一章 企業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
第一節 企業經營與風險管理
第二節 企業之保險規劃
第三節 企業財產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
第四節 企業人身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
第五節 企業責任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
第六節 企業淨利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
第十二章 多國籍企業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
第一節 多國籍企業的獨特風險
第二節 多國籍企業的特質
第三節 多國籍企業風險的認知
第四節 多國籍企業風險的衡量
第五節 多國籍企業的風險管理策略
第六節 多國籍企業風險管理策略的執行、監督與檢討及改進
第七節 認可與非認可的保險
第八節 條款差異性保險
第九節 專屬保險
第十節 多國籍企業國際保險計畫的擬定
第十一節 風險管理在多國籍企業的運用
第十三章 危機管理
第一節 企業危機與風險管理
第二節 危機與危機管理的意義
第三節 危機的發展階段
第四節 危機發生的原因與結果
第五節 危機管理的步驟
第六節 危機管理的目標
第七節 危機管理計畫
第八節 危機管理計畫的共同要項
第九節 危機管理策略
第十節 危機管理是風險管理的一環
第十一節 危機調查實證分析
第十二節 企業危機案例分析
第十四章 新興風險管理 ── 整合性風險管理
第一節 傳統風險管理VS.新興風險管理
第二節 整合性風險管理概念的興起
第三節 整合性風險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四節 整合性風險管理的功用
第五節 整合性風險管理的要素
第六節 整合性風險管理的實施步驟
第七節 有效整合性風險管理的關鍵要素
第八節 建構風險智能企業的九大原則
第九節 整合性風險管理有效的必要條件
附錄一 風險管理和保險全球資訊網資源
附錄二 歐盟風險管理準則
附錄三 101條風險管理準則
附錄四 企業「風險管理」問卷調查表
附錄五 企業風險(靜態)管理因應策略分析表
附錄六 八大行業可保風險類別分析表
索 引
八版序
再版序
第一章 風險與風險管理
第一節 黑天鵝效應如影隨形
第二節 風險社會
第三節 現代風險社會的特色與風險
第四節 風險的定義
第五節 風險的特性
第六節 風險四要素
第七節 風險的分類
第八節 風險的相關名詞
第九節 風險的要件及性質
第十節 風險的管理
第十一節 風險的成本
第十二節 突發風險發生的肇因與回應
第二章 風險管理的基本內容
第一節 風險管理的回顧
第二節 風險管理的發展
第三節 風險管理受重視的原因
第四節 風險管理的意義及其重要性
第五節 風險管理的特質
第六節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