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一本關於大陸人徒步環島的書籍
★以極具魅力的文字和照片紀錄51天、1155.03公里的台灣旅程
《亞細亞的好孩子》作者又一吸睛力作
作者認為:「如果我是臺灣人,在年輕時沒有環島的經歷,那我的青春是可恥的。」環島對他而言,既是對熱血青春盡情揮灑的暢想,也是對臺灣社會深度瞭解的欲望。
於是,在29歲生日的那一天做出決定:徒步環島臺灣!
他要用腳步丈量這個美麗島,在福爾摩沙上揮灑熱血,做為送給自己三十歲的禮物。
從就讀的東海大學出發,耗時51天、腳程1155.03公里,以極具魅力的文字和照片紀錄一路上的人事景物,以及這片土地的各種風貌。
閱讀本書,可以明顯感受到作者這位外來客對於台灣這片土地展現的澎湃熱血,以及他徒步環島沿途的社會觀察、人文情懷、風光記錄,當中還提到台灣的特色與迷人之處,包括:
(1) 公益與愛心:屏東旭海小學堂 (潘朵拉簡餐店)
(2) 創意與夢想實踐:三合院內的「騎蹟之家」車友休憩站
相信本書的出版能提升更多兩岸三地的讀者在台灣旅遊的興趣,也能帶給台灣青年追夢的勇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是一名陸生,但他並非一個純粹的學生。因為他說:「在學校內的課堂裡讀書只是我的輔修課,課堂以外的世界才是我的主要課堂。」深入瞭解臺灣這個社會,對作者而言,意義顯得更為重要。
作者自言:陸生這兩個字作為一個詞彙,在我眼裡,它的側重點是陸字,陸即為大陸,是相對於海峽兩岸而言。海峽是一堵牆,陸生是一扇窗,我始終覺得陸生的意義在於橋樑作用,而作為一個成功的橋樑,需要對兩岸都有深入的瞭解。而環島,則是深度探尋臺灣的一件利器。
作者簡介:
劉二囍
建築師,業餘寫手,咖啡館店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學士,台灣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陸生。專欄作者,曾出版《亞細亞的好孩子:—個大陸學生視野下的台灣》(九韵文化)、《十八個中國》(大旗出版)、《青春是一場春夢》(廣東花城出版社)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yam蕃薯藤執行長 潘恆旭
陸人,卻不是過客。
作者親身體驗台灣年輕人熱血環島的壯舉,融入台灣的風土民情,以細膩的文字帶領讀者重新看見台灣之美,一睹台灣各角落的風采,喚起讀者重遊台灣,領略各處之美的慾望。
名人推薦:推薦序——yam蕃薯藤執行長 潘恆旭
陸人,卻不是過客。
作者親身體驗台灣年輕人熱血環島的壯舉,融入台灣的風土民情,以細膩的文字帶領讀者重新看見台灣之美,一睹台灣各角落的風采,喚起讀者重遊台灣,領略各處之美的慾望。
章節試閱
Day 01 千里之行 始於東海
天氣:晴天
里程:24.48 km
路線:東海大學——高美濕地
夜宿:高美濕地戶外涼亭
選擇在十月一號出發,並非我的愛國情懷,這與六十四年前那天的節慶無關,作為陸生,在此岸不宜涉及政治,這是我心知肚明的。眼下,挑在這一天出發,無非是討個十月份的首映禮。
東海大學算是這次行程的起點,在學校門口駐足了一會,見到兩個門衛,我試圖請他們幫我拍張照,算是出發前的留念,站立的那位示意自己在站崗而不便,讓身邊的另一位幫忙,正在忙活著擺弄手機遊戲的他望了我一眼,說上班期間不能幫人拍照,我憤憤地瞅了他一眼,心想這上班期間不能拍照卻能玩遊戲,要不是我剛出門圖個吉利不惹是生非,非上前質問不可。
出了學校大門,走上的便是臺中港路,這條路作為整個城市的脊椎,它用一條以火車站為起點的主幹道貫穿整個城市,路兩側的建築群幾乎肩負了整個城市的職能,現在已經易名為臺灣大道,平白無故改了名,這種往高端大氣走的手法,似乎有貪圖虛名之嫌。
有這麼一個說法,在臺灣的城市,駕駛一輛私家車,往開闊的方向開去,一個小時內,即可見到一望無垠的大海,如果想要登高望遠,反方向開去,一個小時內,蒼山翠綠必然會出現在眼前。我不清楚,在其他的城市這條法則適不適用,但至少在臺中,可以應驗。沿臺中港路,一路向西,盡端梧棲,便是臺中港腹地。走了將近十五公里,抵達時,已近正午,躲入附近便利店歇息,剛剛走在路上的感覺還好,可是卸下背包,一陣腰酸背痛襲來,隨後,人困馬乏,趕緊用盆涼水澆醒自己,然後再上路,心想著不能被這種消極的感覺負面干擾,以免灰心喪氣。
剛再次動身,收到沉寂已久的前女友信息,非常提神。她祝我環島順利,一路平安,並追加了一段,說我在她通訊錄備註裡的名稱依舊沒變,感謝我讓她成長太多,她現在是別人口中很棒的女朋友,還順祝我幸福。我恍然覺悟,慈善可以是不知不覺中做的事,而我儼然不經意間轉型成了一個慈善家。曾經被我求婚成功的前女友,是別人口中很棒的現女友,這必然可以成為我狂奔暴走一段的理由。
往北走,是清水的方向,很快,海闊天空的景象就在眼底,這裡有臺中知名的旅遊景點高美濕地。臺中不是一個重要的旅遊城市,在旅遊景點上,似乎只有高美濕地與東海大學廣為人知了。但臺中是個宜居城市,譬如前幾天的颱風襲臺,說是二十年來最強烈的颱風,東部沿海以及南北兩端災情頗重,由於中央山脈的隔斷,太平洋的風在這裡便很難逞上威風,臺中雖做不到風平雨靜,但尚能安然無恙,民眾生命與財產不會被干擾影響。這是第二次過來了,上一次是一年前,今天高美濕地的風光依舊旖旎,我當下決定今晚露宿於此,放棄繼續北上。其實擱置之前的計畫,原因並非僅僅是風景秀美這種感性因素,除此以外,還有時間上來不及,更重要的是我的身體出了問題,由於之前沒有適度訓練與暖身,一下運動量過大,造成左腿肌肉勞損與拉傷,以致後三分之一路程我需要撐著登山杖來緩解。
高美濕地的堤壩上有著供遊客觀景休憩的涼亭,這裡成了我的最佳棲息地。坐擁廣袤風光,讓我很快忘記腿腳的隱痛。不過,饑餓感還是難以抗拒,我就跑去旅客相對集中的區域,本來只是買上一份烤魷魚,結果老闆的朋友得知我是徒步環島臺灣的大陸人後,給予免費,然後一番煙酒招待,最後,反復叮囑如果夜間堤壩上風大的話,可以過來店鋪內的桌板上睡,他會幫我清潔乾淨的。阿伯阿叔的盛情,一掃我一早在校門口遭冷遇的陰霾,我不得不給他一個大大的讚。
今天的好運還沒有完。一位朋友特地趕來探班,送來精神支撐與物質保障,在得知我腿部傷損後,帶我過去旁邊的廟裡求個平安,順便找下附近有沒有商店可以買到藥品。商店沒有問到,但是在廟門口遇見了一位活菩薩,她從家中取出專業水準的敷藥免費贈予,無以回報,我們倆個加在一起估計說了二十句謝謝。有良藥護體,希望明天不會有大礙而影響到行程。
雖說今天遭遇身體上的小障礙,但有著這麼多正能量的趣事,讓我對接下來的路更期待,絲毫不允許氣餒。
現在我一個人倚坐在堤壩的亭子內,面朝著被黑濤吞沒的大海,借著餘光,可以看到碩大的風車齒輪依舊在搖擺,而我周邊空無一人,唯有一隻流浪狗相伴,這樣的夜晚,註定會在我未來的記憶裡經久回蕩。
寫於2013年10月01日
Day 03 從海角走到山崖
天氣:晴天
里程:21.27 km
路線:大甲——三義
夜宿:僑成國小
昨天沒有露宿野外,安安穩穩地睡了個好覺。醒來後,第一時間伸縮了左腿,噴敷了朋友推薦的肌樂,經過一夜,感覺好多了。
我並沒有急著出發,因為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減負。考慮背包負荷過重,這樣走下去很可能把自己搞垮。有兩個選擇,要麼買個手推車,要麼精簡裝備,一想到前者雖然會大大地減輕負擔,但是會影響造型,顯得過倯(ㄙㄨㄥ)(siɔŋ´,閩南語「俗氣」之意),還是決定選擇後者。為了使重量有明顯減輕,我把所有備用的物品剔除,更狠的是我連剃鬚刀把柄都捨棄,只留下了刀片。這樣整理下來,大概減去了全部荷載的三分之一左右,蠻有成效。
走去鎮瀾宮旁邊的 7-11 便利店,把篩選出來的物品寄回學校,背著憋下去一截的行囊,如釋重負,心滿意足地出發了。
今天的行程是要走到三義,需要從海線內切到山線。往北,不一會到了乾枯的大河,從河道與縱貫鐵路海線的交接點轉彎,然後一路往東,要一直走到縱貫鐵路山線附近,這一段路,有十公里以上,佔據了全天行程的一半。沿途,漫天遍野的卵石間,幾道蜿蜒的涓涓水流,很容易讓人略過。一片廣袤的灰白,如同無垠的大漠,只有一座座高架橋穿越河道,這種粗野的景色甚至讓我覺得很有違和感,畢竟臺灣往往給人青山碧水、玲瓏精細的印象,而此時的風景,與小清新的氣質完全無關。不過,這絲毫不妨礙我對它的傾情,即便我要走的河道有冗長的十餘公里,卻絲毫沒有滋生我的視覺疲憊。倘若不是風沙太大,吹得我幾次險些倒下,固體顆粒頻繁朝我劈頭蓋臉,我很可能滯留更久。走完這段路,我也更加領會到風塵僕僕的含義;伸手一摳耳洞,掉下半斤灰。
接著要過義里大橋,橋下的這條河正是臺中與苗栗的分界線,這也算是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段路,走了三天,終於要告別臺中。這座橋沒有昨天走過的大甲溪大橋冗長和寬廣,我也沒有上一次獨自過橋的孤獨與落寞,更重要的是這裡有一個願意為我放慢速度的人,在我走到中段的時候,一輛機車追了上來,停在我身邊,一個小哥沖著我,問需不需要送我一程,我含蓄回絕。
跨過了腳下這座橋,再越過前面那座山,就是我的目的地三義鄉了。可是這並不是一時半會能完成的事,這一段路足足十公里,而較之前半段,後半程是枯燥的,一路的景色都無特色,均不入眼。我體力雖然尚足,但是經過半天的損耗,左腿的酸痛開始加劇,以致走起來有些一瘸一拐。在一個路口,一個阿叔端坐在機車上沖著我喊話,說告訴我你去哪,我來載你一下。我謝絕了他,示意自己在徒步環島,不方便坐車。在前面的一個紅燈處,我跟那個阿叔又相會了,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點頭致意,他又開嗓了,說你都累成這樣了還逞強,快上來吧。我更不好意思了,連忙擺手。其實,我真擔心,再讓他軟磨硬泡幾次,我真的從了他。
終於,走到了距離三義中心不遠的二十份,沖著十份的情義,我把它作為了落腳地。
進了一家餐館吃飯,店員一眼就識別出我是大陸人,她說她也一樣,不過是從廣東梅州來的。當得知我也出自廣東後,服務更加熱情洋溢了。問了周邊兩家民宿,客滿,於是在她的指引下,我來到了附近的一個國小校園。這裡有很特別的一點,到處都擺放著木雕,果然坐擁地理位置優勢,契合三義木雕的盛名。
這一會,我正躲在空曠校園內的架空層處,就著路燈的餘光,一個人靠著牆根,端詳著周邊黑乎乎的木雕,一個個張牙舞爪奇形異狀的,轉念一想,還挺嚇人的呢。
寫於2013年10月03日
Day 17 情迷南方澳
天氣:陰雨
里程:33.54 km
路線:蘇澳——南澳
夜宿:大南澳民宿
白米橋是蘇花公路的起點,不過我沒有走上它,而選擇繞到南方澳。南方澳是蘇澳的一個村,距離白米橋不遠,在村後南安國小的附近,有一個陡峭的步道可以直接連接蘇花公路。單就里程數據而言,這可能算是一條捷徑,但是從臺階的坡度以及中途氣喘吁吁的次數來看,這條捷徑很艱難,並不怎麼快捷。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的,選擇南方澳只是為了南方澳。這是一個有故事的漁港,只從公路邊掛著「南方澳港口啟用90週年紀念」等字樣的條幅標語來看,它就有著足夠的內涵。走進去,果不其然,被它深深吸引。港口裡停留著密密麻麻的漁船,即便不規整無章法,也沒有絲毫不妥,恰是用無序在演繹一種凌亂美。在這裡,可以盡致地感受到港灣的溫馨與靜謐。一些船隻上有著兩端栓在桅桿上的吊床,裡面躺著船員,他們在悠閒地蕩晃著,享受著這出海前難得的清幽;幾隻緊鄰的漁船上,幾位婦人湊近著輕聲細語話家常,身邊舖開著需要晾曬的被褥;水邊幾個外勞正圍著烤爐煽火,旁邊躺著幾隻鮮魚,在爐火的正上方,一條焦黃的魚已經在散發著濃濃的魚香。我之所以被吸引,可能源於我對漁港的傾情。年少時我就有著做一個船員的幻想:以捕魚為生,以港灣為家,馳騁大江大海,水滸傳內的阮小七在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我想要成為的角色。而鄭智化的《水手》,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我那不成熟的想像。
在我眼中,南方澳的精彩不只在於港灣的溫馨與靜謐,更在於它濃郁的宗教氛圍。我們都知道,在討海人的心中,媽祖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漁村有媽祖廟是自然而然的事,尤其在臺灣這個媽祖信仰昌盛的地方。可是沒有想到一個不足萬人的小小漁村,竟然有著多處宗教空間,撇開三太子宮、城隍廟,以及基督長老教會不說,只是供奉媽祖的就有進安宮與南天宮兩個,且這兩個廟在整個臺灣都比較知名,長期香火鼎盛,吸引很多外地香客朝拜。進安宮供奉的媽祖像由珊瑚雕成,是較特別的;而在南安宮,三層建築物分別供奉著數種媽祖像:第一層是原本的媽祖像,以及從湄州迎回的五尊媽祖像、二層與三層則是玉身與金身像。這些都為南方澳的宗教屬性增色。走上南天宮的三樓,港口船隻盡收眼底,好像媽祖在鎮守著整片大海,庇護著這些漁民,讓他們出海捕魚能夠平安歸來。這多重景象的交織與契合,讓我覺得南方澳是我見過的最精彩的小漁村。
倘若今天的行程只分為兩段,那除了南方澳這部分以外,餘下的必然是蘇花公路了。對於徒步環島者而言,蘇花公路是南北走向的唯一通路,這也使得這條路成為了邂逅勝地。剛走上蘇花公路沒多久,迎面就走來了一位獨身的姑娘,即便沒看到她背著碩大的行囊也猜得到她是在徒步環島;畢竟,除了以徒步環島這個名義外,幾乎沒有人會願意在這裡步行。她的出現,猶如給我吃了顆定心丸,一個女生都已經徒步穿越了蘇花公路,一個大男人還能有什麼膽怯與猶豫呢!沒多久,這條路上忽然熱鬧起來了,因為一共四個徒步環島的人在途中扎堆相遇,後來又有兩個單車環島者加入攀談,在這空曠的山野裡,人少車多的蘇花公路上,顯得格外有帶感。當砂石車從旁邊經過的那一刻,我覺得我不再是弱勢群體,因為鑒於人多勢眾,它在主動放緩避讓。當然,分道揚鑣後,回歸常規現象,快感只有那一會。
總結了下,可以發現,現在我所處的這個群體碰面時,會有幾句例行問候語,譬如:你從哪裡出發?順時針還是逆時針?今天第幾天?那我就再回答下:我從臺中出發,順時針方向,今天是第十七天。
寫於2013年10月21日
Day 01 千里之行 始於東海
天氣:晴天
里程:24.48 km
路線:東海大學——高美濕地
夜宿:高美濕地戶外涼亭
選擇在十月一號出發,並非我的愛國情懷,這與六十四年前那天的節慶無關,作為陸生,在此岸不宜涉及政治,這是我心知肚明的。眼下,挑在這一天出發,無非是討個十月份的首映禮。
東海大學算是這次行程的起點,在學校門口駐足了一會,見到兩個門衛,我試圖請他們幫我拍張照,算是出發前的留念,站立的那位示意自己在站崗而不便,讓身邊的另一位幫忙,正在忙活著擺弄手機遊戲的他望了我一眼,說上班期間不能幫人拍照,我...
作者序
推薦序——yam蕃薯藤執行長 潘恆旭
陸人,卻不是過客。
作者親身體驗台灣年輕人熱血環島的壯舉,融入台灣的風土民情,以細膩的文字帶領讀者重新看見台灣之美,一睹台灣各角落的風采,喚起讀者重遊台灣,領略各處之美的慾望。
推薦序——外景節目主持人 惟毅
跟著作者的腳步和眼睛一起環島,可以感受到一些身為台灣人平常不曾注意到的角度,不論好與壞,都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家鄉的機會!
隨著文字跋山涉水、淋雨流汗,1155公里的景色彷彿就在眼前那麼真實,看著看著,竟然不自覺的默默開始拿筆計劃下一次的環島之旅了!
自序——我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
明年的今天,我三十歲。
這兩年,我總是習慣對別人說,我還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但是,當步入三十歲後,我知道我將不再年輕氣盛,即便我依舊擁有一顆年輕的心。雖然我不是很認同「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因為我知道瘋狂的事情會在我的整個生命中持續發生,可我還是想趁著在二十多歲的年紀,多做一些瘋狂的事情,譬如徒步環島。
環島作為臺灣人的一種集體夢想,如今也已輻射到對岸,很多陸客對環行臺灣充滿寄情,蠢蠢欲動,紛紛將此列為行程。兩岸自由行開通以後,不少人利用短短的十五天完成了單車環島;而一些交換生或陸生,也利用課餘檔期實現了環島旅行。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環島之中,以致環島成了一個媚俗的夢,然而,即便它遍及眾生,卻依舊值得追影隨蹤。環島,在乎的不僅是沿途的一片片風景,而且是一段段不期而遇的故事,更是一種在路上燃燒激情的心情。環島已經遠超越了簡單意義的觀光旅行,它被賦予了熱血、勵志與夢想的內涵。而環島行,也成了青春與夢想的縮影。
我想,如果我是一個臺灣人,在年輕時沒有環島的經歷,那我的青春是可恥的。
而今,作為一位陸生,得幸久居於臺灣,我不僅要珍惜,更要利用。倘若問我在臺灣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兩個字:環島。看不了日月潭,進不了博物院,登不了阿里山,我可以做到無悔憾,但是如果缺少了環島,我會覺得在臺灣的這段時間是虛枉光年。只是,曾經在單車與機車之間徘徊不定;後來,索性選擇步行。這也算一個脫俗的方式,即便有不少大陸人實現了環島,卻沒有人能夠以徒步的方式完成,這給了我成為第一個徒步環島臺灣的大陸人的機會。既然瘋狂,那不如更瘋狂些,就讓挑戰、刺激與未知,來得更猛烈些吧。
我雖是陸生,但是我並非一個純粹的學生。在學校內的課堂裡讀書只是我的輔修課,因為我堅信,在臺灣,課堂以外的世界才是我的主要課堂。深入瞭解臺灣這個社會,對我而言,意義顯得更為重要。陸生這兩個字作為一個詞彙,在我眼裡,它的側重點是陸字,陸即為大陸,是相對於海峽兩岸而言。海峽是一堵牆,陸生是一扇窗,我始終覺得陸生的意義在於橋樑作用,而作為一個成功的橋樑,需要對兩岸都有深入的瞭解。而環島,則是深度探尋臺灣的一件利器。
一邊是對熱血青春盡情揮灑的暢想,一邊是對臺灣社會深度瞭解的欲望,於是環島對我而言,成為了一件必須要完成的事情。我慶幸,我雖不芳華正茂,卻依舊有著充裕的時間;我慶幸,我雖不身強體壯,卻依舊有著足夠的活力;我慶幸,我不朝氣蓬勃,卻依舊有著一顆年輕的心。
在二十九歲生日的這一天,我做出一個決定,徒步環島臺灣,我將用腳步丈量這個美麗島,在這座福爾摩沙上揮灑熱血,綻放第二春。這是我二十九歲的生日願望,也是我送給自己三十歲的禮物。從十月份起,我會集中用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在海岸線上漂晃。我不需要詳盡的路線與細微的規劃,我想,只要有一顆堅定的心,以及一雙健全的腿,這一圈一定可以成功。
我深信,只要我踏過這段路,生命中就會上演一部精彩的電影,而我就是影片中的主角。我需要這部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電影,它是我生活的必需品。
作為一個寫手,在這期間,我會用圖片與文字記錄整個行程,最終會以一本書的形式呈現。你以為我在玩,其實我在工作;你以為我在工作,其實我在玩。把玩玩出意義,把工作做成樂趣,這一直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
寫於2013年8月20日
後記——起點臺中 終點臺中
這段時間我歸隱在校園,比起環島路上奔波與疲憊,現在完全是切換了節奏,像是生活在了另一個世界,每天,看看書寫寫字散散步聊聊天,偶爾上上課,過著風輕雲淡的生活。雖然環島結束只有兩周,並不是太久遠,卻像是自己的前世一樣。那五十天,就像是一場夢境,而夢裡夢外是兩個時空,僅一步之遙,卻又萬里之遠。
歸來後,我會頻頻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徒步環島的意義。我借用一句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人類最沒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追求意義;人類最有意義的事就是把各自的人生變得有意思。」很多時候,我不過是想著帶著年輕的朝氣與義無反顧的勇氣把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思些而已。
環島遠不止是一場旅行,它更像是一場修行。這期間,要不斷地面對與孤獨的抗爭,與疲憊的博弈。而一個人在途中,會有充足的時間讓腦袋去天馬行空,有對未來的預想,有對過去的反思,自己與自己在內心深處會情不自禁地對話。某一瞬間會大笑不已,因為覺得發現了一個新的自己。而很可能第二天,就否定了昨天的那個自己,然後嘲笑他真是傻逼。起初會抱怨渾身酸痛與嫌棄背包太重,後來轉換了思維,把傷痛與負重當作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結果自己把自己洗腦成功,當麻木以後,負面情緒也便煙消雲散。就像這樣,很多時候一系列的現實會把自己變成一個哲人,看淡很多問題,悟出很多道理。
倘若要為徒步環島選取一個關鍵詞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堅持,因為堅持到最後成功就會水到渠成。我慶幸我用腳堅持到了最後,同時我也慶幸用手堅持到了最後。白天,疲於奔波,到了晚上,人困馬乏,卻要強迫自己寫下當天日誌。一些時候,文思枯竭,難以下筆,這會催生一種很強抗拒感,想要擱置它,然而每一次經過痛苦掙扎後,最終還是硬生生逼自己完成任務,只是完稿後時間已經到了半夜三更;一些時候,過於睏倦,寫著寫著便進入了睡眠狀態,於是,第二天一早要迫使自己提前起床去續寫未完成的部分。不誇張地講,某些瞬間,我都被自己感動到了。倘若徒步環島成功稱得上是一種榮耀,那我可以自以為是地說我獲得了雙重榮耀。在環島的同時,可以做到每天更新一篇日誌,在走到終點的時候,便幾乎促成了一本書,這對我而言同樣是一種榮耀。第二個堅持所為我帶來的隱痛,不亞於第一個,這點我心知肚明,這也可能只有我才能貼切體會到。
環島是有缺憾的,即便我選擇了最慢節奏最接地氣的方式,可是依舊無法深入到這個社會,它並不像我當初的預想一樣。雖說,我沿著臺灣走了一圈,足跡踏過了很多城鄉,但是我並沒能深入其間,很多時候陷入到此一遊的窘況。白天在趕路,晚上疲憊不堪,雖然在很多地方夜宿過,但並沒有富餘的時間和體力穿街走巷,以及結識更多的在地民眾,路過以後對一些地方仍然知之甚少。當然,這一圈下來,我確實有深入了解了臺灣,但是這只是相對的,這種深入得益於我的淺薄,因為在此之前我作為一個外人對臺灣很多地方的了解度趨近於零。
對於目前這個深度,我是不滿意的,所以我要彌補這個缺失,為此我有了個新的想法,想要寫一本新書,這是在環島路上忽然閃現的靈感。人永遠是社會的核心,也是深度了解的便捷窗口,我需要更多地與人的接觸。臺灣有十七個縣市,五個直轄市,我希望可以在這二十二個地方尋找到二十二個不同背景的人,他們願意當作我的約訪對象。鎖定人選後,我將會集中一段時間,再一次走遍臺灣,踏訪每一個地方,走近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家庭,了解他們的生平與世界,以及他們眼中的臺灣與大陸,後面會用文字將每一個他呈現,彙集成一本書。他們每一個人都將成為臺灣社會的標本,通過不一樣的他們,一定可以對這個社會有著更深度與更真實的認知。這會有些理想主義的色彩,落實起來難度應該不小,但是我還是願意去嘗試。這是我想要做的,也應該是很多熱愛這塊土地的人想要做的,所以我想這本預先勾勒的書有它存在的意義。
這樣我也將變相實現再一次環島,但這應該不會是最後一次,我希望多年以後,在年過半百的時候,可以再來一次環島,成為一個徒步版的不老騎士。
直到前幾天,我才合算出這一圈究竟走了多少路,從起點到終點,從臺中到臺中,耗時51天,腳程1155.03公里,這兩個數據從此在我生命中不再只是枯燥的數字,而具備了非凡的意義。
寫於2013年12月04日
推薦序——yam蕃薯藤執行長 潘恆旭
陸人,卻不是過客。
作者親身體驗台灣年輕人熱血環島的壯舉,融入台灣的風土民情,以細膩的文字帶領讀者重新看見台灣之美,一睹台灣各角落的風采,喚起讀者重遊台灣,領略各處之美的慾望。
推薦序——外景節目主持人 惟毅
跟著作者的腳步和眼睛一起環島,可以感受到一些身為台灣人平常不曾注意到的角度,不論好與壞,都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家鄉的機會!
隨著文字跋山涉水、淋雨流汗,1155公里的景色彷彿就在眼前那麼真實,看著看著,竟然不自覺的默默開始拿筆計劃下一次的環島之旅了!
自序——...
目錄
推薦序
自序──我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
Day 00 前戲
Day 01 千里之行 始於東海
Day 02 其實很想走 其實不想留
Day 03 從海角走到山崖
Day 04 台13線
Day 05 你所悔憾沒有被拓長的時光
Day 06-1 「未遂」 在路上 我不是一個人
Day 06-2 從這裡跌到 從這裡出發
Day 07 鄉野風光很風光
Day 08 多伸拇指 少豎中指
Day 09 台北今日無雨
Day 10 忠孝東路走九遍
Day 11 每一個縣市都至少一夜情
Day 12 今晚與神同在
Day 13 水蕩東北角 青春逗陣走
Day 14 最浪漫的邂逅
Day 15 你知道黃聲遠麼
Day 16 菊花開在蘇花前
Day 17 情迷南方澳
Day 18 走出宜蘭 蘇花已半
Day 19 太平洋的風
Day 20 花蓮是一個褒義詞
Day 21 下半場開始
Day 22 青春是一場暴走
Day 23 瑞玉沃土魚米鄉
Day 24 每個人都是陶淵明
Day 25 從綠稻走到黃榖
Day 26 是山是海 是月光也是焚風
Day 27 冷雨澆滅不了熱血
Day 28 翻版蘇花
Day 29 遺漏了阿朗壹古道
Day 30 旭日之海
Day 31 國境之南
Day 32 無樂不作
Day 33 一路向北
Day 34 每一個騎跡都可能是奇蹟
Day 35 高雄比台北更能代表臺灣
Day 36 不期而遇是一種緣
Day 37 光陰變遷 光景不變
Day 38 走就對了
Day 39 一個行善得不到實現的社會是可怕的
Day 40 神愛世人
Day 41 最正確的事
Day 42 這麼長 又那麼短
後記──起點臺中 終點臺中
推薦序
自序──我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
Day 00 前戲
Day 01 千里之行 始於東海
Day 02 其實很想走 其實不想留
Day 03 從海角走到山崖
Day 04 台13線
Day 05 你所悔憾沒有被拓長的時光
Day 06-1 「未遂」 在路上 我不是一個人
Day 06-2 從這裡跌到 從這裡出發
Day 07 鄉野風光很風光
Day 08 多伸拇指 少豎中指
Day 09 台北今日無雨
Day 10 忠孝東路走九遍
Day 11 每一個縣市都至少一夜情
Day 12 今晚與神同在
Day 13 水蕩東北角 青春逗陣走
Day 14 最浪漫的邂逅
Day 15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