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臺灣第一本徹底介紹IB的書籍 4年的IB教育讓我跳脫傳統升學, 申請到世界排名第一的倫敦大學教育系, 還讓我比同學更懂得…… 我現在就讀世界排名第一的倫敦大學教育系二年級,還記得升上九年級的暑假,我原本和其他學生一樣,兢兢業業地準備國中教育會考,但面對接踵而至的考試、只有一個正解的選擇題,備考的巨大壓力使我情緒瀕臨崩潰,於是選擇踏上「IB」的教育旅程,開啟完全不同的人生景色……
或許很多學生和家長也與我一樣,想找到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學習管道,並且想問:
‧到底什麼是IB?IB是在夯什麼?
‧念完IB可以申請臺灣的大學嗎?
‧為何IB畢業生申請海外大學時,錄取率更高?
‧聽說念IB以後就不用考語言測驗,是真的嗎?
◎跳脫傳統的升學公式,其實你還有更多選擇…… IB(國際文憑)已是全球的主流教育之一,但台灣很少有相關資訊。其實,人生的升學方程式不只傳統「國中→高中→大學」這條路,了解IB能讓你和孩子開啟生命更多可能性,重新找回被低估的實力!
閱讀本書,你將走進作者的故事,看他如何從壓抑被動的學習中畢業,掌握語言、簡報、寫作能力,在評量中取得高分,成功進入全球頂尖學府!
本書特別企劃關於IB的14個常見Q&A、獨家評量資料及實用解題撇步,並生動描述5個重要科目(中文、英文、數學、歷史、視覺藝術),解開一切謎團!
◎全球認證的國際文憑,讓你百大名校錄取率高30%! IB有四個項目,分別是PYP(小學項目)、MYP(中學項目)、DP(大學預科項目)以及CP(職教證書項目),其中DP被譽為世界名校的直通車,不只受到全球百大名校認同,錄取率甚至比一般升學方式多30%以上!因為念完之後,你可以……
‧不論原本是文科笨蛋或理科白癡,都可能成功轉性。
‧把夢想套進CAS學習框架,把不可能變成日常。
‧學生不再被動學習,而是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培養孩子世界通用的7大能力,比同儕更…… 學習的真諦不是把知識往腦裡灌,而是能融會貫通、活用所學。看IB培養出的7大能力,如何讓學生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
【能力1】超越傳統與創新的「創造力」
IB的平時作業不只是常見的選擇題或問答題,而是透過「形成性評量」,培養學生創造力!
【能力2】一開口就HOLD住全場的「簡報力」
學習利用不同媒介和素材做口頭報告,甚至可以模擬總統辯論、重現綜藝節目!?
【能力3】有條理闡述觀點的「寫作力」
不論作文或論文,只要依循一定架構都能寫得有憑據、有道理。如何用6步驟寫出好文章?
其他4項能力還有……
‧怎麼在學習與玩樂之間取得「時間」平衡?
‧善用「分析」技巧,讓文章寫得更豐富!
‧學習IB遇到困境,是因為忽略「基礎」!
‧怎樣在知識這條巨河上找到「學習循環」?
◎IB的教學法,能讓孩子快速適應國外所有課程! 海外留學是許多人的夢想,但是不熟悉環境、語言、教學及評量,常令許多學子卻步或無法適應。不過,IB課程就像是留學暖身,早已替學生裝備好日後所需的一切!
【暖身1】對外語沒自信,害怕開口說怎麼辦?
IB課堂上大多採取全英文方式,讓學生在學術和生活上都能不分國界。
【暖身2】如何在課堂小組報告中,取得亮眼表現?
IB語言與文學課堂中多次進行FOA,訓練學生輕鬆進行創意報告。
【暖身3】同學來自各國家,如何建立名校中的外交?
IB鼓勵學生參加區域性和世界性活動,減輕面對國際友人時的徬徨。
【本書特色】 ‧提供外部評量的獨家解析,以及解題和應試技巧。
‧深度介紹IB的5個重要科目,讓你有如身歷其境。
作者簡介:
蘇弘曆 畢業於臺灣IB學校,現就讀倫敦大學教育系。TAE 國際教育平臺執行長、國際暑期課程總策劃。中央廣播電臺《就要讀享青春》、《青春讀力萬歲》及《21世紀酷學堂》節目主持人。第52屆金鐘獎少年節目獎、少年節目主持人獎入圍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曾燦金 臺北市議員 應曉薇 廣播金鐘主持人 施賢琴
名人推薦: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曾燦金 臺北市議員 應曉薇 廣播金鐘主持人 施賢琴
章節試閱
第1章 IB到底夯什麼?詳解世界的教育趨勢 為何IB被譽為名校試金石?一窺課程的組成與架構 IB是近年教育界的熱搜關鍵詞。有人說它是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教育模式、有人說它是訓練二十一世紀學習者的最佳利器、也有人稱它為名校直通車。 IB全名為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意即國際文憑課程,是國際文憑組織(IBO)自一九六八年起提供給全球學生的學程。起初,IB的學習系統是為了外交官子女,以及必須時常換教育環境的孩子量身打造。但是,IB的學術強度及訓練出的能力和素養,幾年後漸漸讓許多家長爭相將孩子送到IB學校。 進入二十一世紀,IB儼然成為首屈一指的教育學程,不僅比一般預科課程更容易錄取名校,在數據和學生表現上也證明其優秀的國際競爭力。舉例來說,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二○一四年的平均錄取率為七%,但IB學生的錄取率為十五%,高出八個百分點。二○一四年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的非IB學生錄取率為二六%、IB學生錄取率為五八%,也高出三二%。 ‧IB的四個項目 IB一共設立四個項目,提供三到十九歲兒童與青少年有系統且有邏輯的學習進程。這四個項目分別是: 1. PYP(Primary Year Programme — 小學項目) 以「建構全人」為目標,希望培養出能積極參與世界、關心周遭人事物,且願意終身學習的學習者。 2. MYP(Middle Year Programme — 中學項目) 是概括性極強的學術課程,引導學生連結所學與真實世界,也強化學生能在學術表現的過程中,塑造二十一世紀公民之形。 3. DP(Diploma Programme — 大學預科項目) 目標是建構學生既深且廣的知識,並強化學生的多元智慧,強調學科能力的專業,也訓練做學問必備的學術素養。 4. CP(Career Programme — 職教證書項目) 課程近似DP,特色為提供學生實習機會與就業輔導。目前僅有極少的學校實施。 IB的四個項目皆由不同的學科與核心組成。從PYP起,學生就會以探究式與概念性的學習方法,修習跨越語言、人文、科學、數學、藝術等領域的課程,並完成各課程的核心項目。其中,提供十六到十九歲學生修習的兩年DP課程最廣為人知。以下統整出五個DP課程「火紅」的原因: 1. 培養學生在高等教育中必備的能力。例如:研究、論文寫作等。 2. 訓練學生熟悉「知識、技能、創造、反饋」這四者的互動及關聯。 3. 讓學生掌握各種表達的能力。例如:寫作、口說、展演等。 4. 養成學生良好的時間管理和生活習慣。 5. 讓學生的升學更好進(錄取),也更好出(畢業)。 ‧IB的選課疑慮 從MYP四年級和五年級起(相當於臺灣的國三到高一),學生就能部分選課,例如:在設計、藝術及體育間選擇。DP的課程則是全面選課,給予學生適性選課的彈性空間。然而,選課確實也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和疑慮。 許多學生總愛問我:「有沒有簡單、保證拿高分的選課組合?」也有不少家長會問:「如果選的課本身較難,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點?」其實,在IB的選課制度及課程設計下,學生不容易偷懶。因為這套系統中沒有極難或極易的科目,且學生在選課時本該評估自己的強項。 不過,在IB圈子中還是流傳容易拿高分且較好讀的組合,例如:語言選1A1B、科學選環境科學、視覺藝術SL等。然而,在國外大學系統熟稔IB選課的情況下,多數主考官都能一眼看出選課組合背後的含義。 因此,我建議學生把分數放在第二位,把興趣、強項與未來想修習的主修放首位。另外,課程的深度及IB的核心精神,都鼓勵學生應該更開闊地認識科目,用分數以外的視角評估自己可開展的學習範圍。 第3章 DP大學預科項目,我與學術的近距離接觸 選一張夢想的藍圖,踏進愛上學習的DP旅程 「你確定嗎?」這是 MYP 接近尾聲時,我天天被問的問題。MYP五年級的第二學期是IB學生非常焦慮的時刻,所有確定繼續讀DP的學生,都要在這個時候交出選課單。 我曾將一場以DP選課為主題的演講,命名為「『選』一張夢想的藍圖」。雖然聽起來有點像廣告標語,但這麼說一點也不誇張,選課選得好確實能為自己提振士氣。然而,如何定義「選課選得好」呢?我認為是能平衡強項、興趣及未來主修。 在領好選課表的夏日午後,我迅速填上推敲超過一個月的六科組合(中文語言與文學A HL、英文語言與文學A HL、歷史SL、化學SL、數學SL、視覺藝術HL),並馬上呈交。(詳細的選課規則可參見第一章)在交出後,共有三種「內行人」齊聲問我:「你確定嗎?」 懂DP課程難度的朋友問我:「你確定嗎?兩個語言都當母語學就算了,你確定還要兩個都上 HL 嗎?」 懂我畫畫天份的朋友問我:「你確定嗎?你連火柴人都畫不好,你確定要選視覺藝術還上 HL 嗎?」 懂「我」的媽媽問:「你確定嗎?這樣壓力會不會太大?」 面對這麼多個「你確定嗎」,說我從未動搖是絕對不可能。但基於對課程的研究以及對自己的認識,我仍然做出這個選擇。這裡並不是要談怎麼選課,而是想聊聊我如何在這六個科目組合裡,度過精彩且極其享受學習的兩年時光。 對我而言,學習DP的過程從來就不是為了追求分數,這麼說可能八成的人都不相信。但是,我記得在遞出選課單前曾對自己說:「這個決定是為了讓我能開心學兩年,並在學習過程中更認識且充實自己。」 歷史課:上課前帶著辯論的心情裝備自己 在DP歷史的第一堂課中,老師拋出一個大問題:「誰該為二次大戰負責?」很顯然地,老師這個問題絕不是要我們給出「正確答案」。因為這個問題廣義來說可能並沒有正解。 課堂中我們各有所見,有人點名某個國家,也有人指出某個主義才是罪魁禍首。在一陣相互爭論後,老師告訴我們,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要我們明白何謂史觀。DP歷史其實就是呼籲我們抱持公平心態,去檢驗和統整歷史事件。 有了這個觀念,我們在爾後的課堂中多了「準備辯論」的心態。從原先一無所知的古巴政權,到國中就學過的國共關係;從富有神秘色彩的史達林,到個個權謀算計的冷戰領袖。兩年的課程讓我理解到:歷史的趣味即是觀點的激盪。 歷史科的考試則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把觀點置於評量的核心。舉例來說,外部評量的試卷二中(外部評量的詳細規則可見第四章),有一道題目是「比較非美俄兩國的任兩位政治領袖,對冷戰帶來的影響」。在應答這道論題時,學生必須充分理解年代背景及事件內容,且要能提出「他人的觀點」並進行適切討論。除了能透過閱讀課本初步認識歷史知識,老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集結史觀和交叉比較,也會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相關知識。 這個評量的難度在於,有些學生會誤以為自己的想法就是批判性思考,但實則不然。評量不鼓勵學生談及「我覺得」,而是希望能集結各學派史學家的觀點,突顯史觀產生的過程,並考驗學生的統整與總結能力。因此,理解這個評量的運作方式後,學生會明白知識的重要性,也能看出知識如何形成,進而找到另一個認識歷史知識的方法。 ‧處處皆素材、時時皆學問的歷史課 概括來說,歷史課就是學習「過去發生的事」,但我認識許多歷史老師卻喜愛在課堂上大談時事,他們認為熟稔過去更能預知未來,鑑古知今的道理在往後的大學歷史課也得到驗證。 DP歷史難度很高,每年拿七分的學生在二%以下,因為學生必須具備大量的知識,以及閱讀與寫作能力才能掌握。我的DP歷史老師除了有淵博的歷史知識,也是一位時事狂,喜歡講述歷史事件並與時事連結。課堂的運作幾乎都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再經由我們每週閱讀的相關資料,讓課堂討論更有深度。 我最喜愛的單元是「冷戰」,在這個單元中,我們跳脫只認識單一歷史人物的學習模式,開始比較不同國家、不同制度及不同領導人間的異同。 舉美國總統為例,我們從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一路談到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討論戰時策略也思考冷戰對現代民主制度帶來的影響。此時,如果我們對目前的政治局勢無所了解,便很難參透冷戰帶來的長期改變。 坦白說,DP歷史並沒有要求學生一定要徹底理解時事,但當我查詢冷戰資訊時,以如今美俄的「新冷戰」作為材料,能得到更多可供參考的資料,進而開發自己的論點。 另外,在接近美選時,老師談到法西斯主義、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希特勒(Adolf Hitler)等概念與人物時,都會連結現今的新聞畫面,搶當鑑古知今的預言家。因此,在兩年的DP歷史課中,我始終保持對時事的熱衷,因為在觀察社會現況時思考過往史實,能帶給我新觀點及方向。 在成為倫敦這座大都市的學子之後,我深深感受到,過往遙遠的國際新聞如今變成每天必知的重要信息。同樣的道理,在進入職場後,貿易戰、虛擬貨幣甚至外交戰略,可能不再只是茶餘飯後的話題,而將成為影響工作、策略甚至整個產業的關鍵。 無論是整趟IB旅程或兩年的DP都只是成長過程的一瞬,我認為如何積累能帶著走的技能,比怎麼拿高分更具意義。在DP歷史課有深度的訓練下,不僅能培養批判性思考力,也充分明白評價一件事或一個人需要做多少準備。至於DP歷史的考試有多麽「不客氣」,我將於下一章節詳細介紹。 數學課:從生日到民調都是計算的材料! 談過文科後,接下來談數學。前文中,我提過不該用傳統或非傳統來定位IB,這個說法能在DP數學科目裡得到充分驗證。DP最終還是一個「考試導向」的系統(除了某些藝術科目,所有科目都有外部評量),數學科甚至有高達八○%的評量是外部評量。 不過,高達八成的考試比重,並沒有改變我「學己所愛」的想法。在學習「機率與統計」單元時,老師如常地先用課堂的前三十分鐘教授基本概念。不同於過去在國中的數學課經驗,老師從來不以公式開場,而是從概念切入。舉例來說,教授微積分時從速率概念複習起,再循序漸進地引導出公式,讓學生能看見公式背後的全貌。 如果從考試的角度來看,觀全貌或許沒有必要,畢竟考試不太要求學生證明公式如何產生,但若在每個觀念的學習中,都能做到全盤理解,便會發現學習的速度漸漸增快。 舉例來說,我在學習基礎函數時,會調出相關考古題,觀察考題設計的脈絡。在此過程中,發現他人口中難度很高的微積分,原來只是函數的延伸,而且DP數學在函數單元中,也有教授學習微分和積分前必須習得的先備知識。 找到兩個單元之間的連接性,再加上老師從根基一層層建構的教學方法,我在DP數學開始兩個月左右,就能掌握學習的節奏。 另外,我還想談幾個比較有趣的例子,證明DP數學採用前文提到的學習循環模式。每次學完和練習完基本概念後,老師會帶領學生討論與相關概念有關的議題。舉例來說,二〇一六年適逢美國大選,民調的研究和背後的運作方式,便成為課堂討論的主題。甚至連大家的出生年月日,也能從中找到與機率有關的研究。 ‧活用數學課的統計到美國總統大選 很多人以為數學因為有固定的內容和答案,所以無法「愛你所學,學你所愛」,但事實並非如此。雖然數學最後仍有八○%的比例是考試,不像文科有那麼多的彈性發揮空間,但如同前文中不斷強調,在學習過程裡「自娛」,能夠高度提升學習的速度和品質。 我在學習「統計」單元時,適逢川普(Donald John Trump)和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競逐美國總統。雖然課程內容與這場選舉毫無關係,老師也沒在課中做出任何比較,但當老師說:「民調和統計相關」,便激起我繼續研究的興趣。 於是,我花一個週末的時間研究如何做民調,也找出過去一些選舉的民調數據比較選舉結果。與此同時,分析在美國幅員廣闊且採選舉人團制度的情況下,如何在紅州(傾向共和黨)、藍州(傾向民主黨)、紫州(搖擺州)之間計算和加權。 做完這一系列的研究後,十足證明「數學其實滿有用的」,因為很多在社會中實用的理論或模式,都是建立在數學的基礎概念上。 所以,我常建議討厭數學的學生先跳脫考試,看看單元是否能與有趣或實用的事物連結。舉例來說,喜歡建築的學生若從設計的角度認識三角函數,或許就不會學得那麼生疏。
第1章 IB到底夯什麼?詳解世界的教育趨勢 為何IB被譽為名校試金石?一窺課程的組成與架構 IB是近年教育界的熱搜關鍵詞。有人說它是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教育模式、有人說它是訓練二十一世紀學習者的最佳利器、也有人稱它為名校直通車。 IB全名為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意即國際文憑課程,是國際文憑組織(IBO)自一九六八年起提供給全球學生的學程。起初,IB的學習系統是為了外交官子女,以及必須時常換教育環境的孩子量身打造。但是,IB的學術強度及訓練出的能力和素養,幾年後漸漸讓許多家長爭相將孩子送到IB學校。 進入二十...
作者序
前言 轉身走向IB,來自回顧與前瞻的感動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的某個早晨,一封來自英國大學申請系統(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 UCAS)的信件映入眼簾。我依照指示登入系統查看最新更動。「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倫敦大學倫敦學院,以下稱為倫敦大學)三個大字伴隨「Congratulations」(恭喜)出現在屏幕上,我恍了三秒的神後才意識過來:「哇,我被錄取了!」 倫敦大學在二〇一八年排行世界第七,而我主修的倫敦大學教育學系(Education Studies)則在教育相關科系中排名世界第一。我申請大學時,把倫敦大學當作遙不可及的名校,接到正式通知時心中實在難掩喜悅,立刻將這個消息告訴家人、老師及大學顧問,與他們共享快樂。 在歡樂之餘,我反思把自己能帶進世界名校的原因,答案很簡單,就是IB國際文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然而,在臺灣IB的資料稀少、較少人熟悉,因此我和TAE團隊成員在二〇一八年的夏天,舉辦全臺首場三日大型活動「國際暑期課程」(International Summer Course)。 我們邀請四位來自世界各地的IB高分畢業生,指導DP課程裡熱門的七門科目(中文、英文、商管、歷史、數學、經濟、化學),我也擔任講師授課。關於組成TAE的故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本書的專欄五,而此處僅簡單說明組成TAE、舉辦國際暑期課程的三個重要原因: 1. IB在臺灣及世界正迅速興起。 2. 家長和學生(甚至政府),對IB感到好奇與茫然。 3. 我和團隊成員深深受益於IB,對教育心懷熱忱。 ‧備考中突如其來的崩潰,被迫直面潛藏的脆弱面 說起我與IB的緣分,不得不提我即將升上九年級的暑假。當時,我理應在臺灣教育體制下,兢兢業業地準備國中教育會考(每次和英國同學談起這段經歷,我都用不堪回首形容),但面對接踵而至的考試,以及每天「朝七晚六」的備考生涯,我實在深感疲乏。 疲乏的原因很多,可能是選擇題考試與我的完美主義起衝突,或者是自認有創造力的心思被標準答案桎梏。在暑輔進行未半的某個中午,我竟然在與導師談話的過程中崩潰了。 我突如其來的淚崩嚇壞兩年多來對我疼愛有加、抱有期待的導師,以及從小只希望我適性發展的母親,更讓我意識到自己從沒靜心反思的脆弱面。 過去的我習慣無視壓力,用盡一切心力與它並存。但面對這種突如其來(不改變的話可能成為常態)的情緒波動,心裡有聲音告訴我必須想辦法解決問題。與父母交心深談後,我決定再次向導師請益,而那次請益成為改變我高中生涯、甚至一生的重大轉折。 導師告訴我學校將在九月開學時引進IB課程,宗旨是鼓勵探究、思考、創造且跳脫傳統考試。探究與創造等詞彙,在當時充斥著A++、精熟(國中教育會考的最高得分等級)的聽覺裡,顯得格外甜美及光亮,深深地吸引我。在導師的鼓勵下,我選擇轉身踏入IB。 ‧不畏酸言酸語,在IB找到改變人生的鑰匙 多年後回頭看當時的決定,實在非常佩服自己的勇氣。IB雖然是目前國際的教育主流之一,當時臺灣卻幾乎無人知曉,更別說一所剛引進IB的小學校。因此,我耳邊的揶揄從未間斷,像是:「他只是為了逃避會考」、「『哀逼』是什麼鬼」、「成績不是很好嗎」等等。這些酸言酸語也成為我卸下考試壓力之後,重新裝載的心理壓力。 雖然只有短短四年,但在九到十二年級的IB歲月中,著實是建構、培養及成就我的核心。這個教育體制教會我很多東西,不論是學科還是生活。 學科上,我做學問的功夫有相當大的躍進,不僅讓我重新認識「學術」這個詞彙,也培養我習慣以探究作為學習方法,並開始從概念性的大方向學習。此外,IB也為我的生活帶來不少變化:小至時間管理、大至反思和全盤檢視事物。這段緣分實在讓我覺得既精彩又神奇。 除此之外,IB也為我的學生生活添加許多色彩,不論是透過IB框架參選及連任學生會長、首次舉辦校園歌唱比賽,或是在生活中找到學術的材料(例如:用偶像劇和流行歌曲當作分析文本等),替我的四年IB經驗譜出一段繽紛且深刻的旋律。 在這四年當中,「我」、「我身處的地方」、「IB」起了缺一不可的化學反應。踏入IB雖然可說是誤打誤撞,但我在過程中看見自己逐漸清晰的方向與目標,也在成績表現與大學申請上嘗到甜美的果實。 進入大學之後,我仍堅持用IB養成的習慣處理作業、準備考試。曾自認不善於考試的我,竟然在大學第一年夏季考試取得意外的高分。仔細想想,能拿高分其實並不意外,因為無論從備考到應試,我都很有邏輯地運作。而且,大學時期的考試證實一件事:IB是能複製成功的經驗。 坐在倫敦的某間咖啡廳裡,我思考著該如何將IB給我的種種化為感謝,於是決定講一個和學習有關的故事,勾勒自己在IB中學習的點滴和感動,敘述這段從未知走向熟稔、最終進入名校的成長路程。 本書將以IB為核心,透過親身經歷,分享世界教育趨勢系統。第一章到第四章先從高中學習IB的經驗切入,第五章到第六章討論在倫敦大學時觀察到的IB蹤影。書中介紹IB的運作模式、IB作業與評量方法,也對比IB與大學的異同。這些異同顯現出IB培養的學術能力,也清晰展示為何IB在國際間有如此高的競爭力。 對初識IB的讀者而言,本書將提供全新的思考方式,用突破現狀的教育思維,讓各位理解國際課程與國外教育的運作。對熟識或正在修習IB的讀者來說,本書則提供前瞻視角,用過來人的親身經歷,幫各位化解面對學術時的未知。
前言 轉身走向IB,來自回顧與前瞻的感動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的某個早晨,一封來自英國大學申請系統(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 UCAS)的信件映入眼簾。我依照指示登入系統查看最新更動。「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倫敦大學倫敦學院,以下稱為倫敦大學)三個大字伴隨「Congratulations」(恭喜)出現在屏幕上,我恍了三秒的神後才意識過來:「哇,我被錄取了!」 倫敦大學在二〇一八年排行世界第七,而我主修的倫敦大學教育學系(Education Studies)則在教育相關科系中排名世界第一。我申請大學時,...
目錄
前言:轉身走向IB,來自回顧與前瞻的感動 第1章 IB到底夯什麼?詳解世界的教育趨勢 為何IB被譽為名校試金石?一窺課程的組成與架構 IB與臺灣教育的異同1:「政策」如何影響課綱? IB與臺灣教育的異同2:「學習」的主體是誰? 課外活動不課外,CAS讓夢想不再是嘴巴說說! 重新思考知識的本質,ToK幫你上一堂哲學課 【專欄1】把「中國好聲音」搬進校園的音樂旅程 第2章 從生活到學術,IB 教授的7大能力 如何透過日常評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不只是創意!學好IB不可忽視的「基礎力」 全世界都是我的文本,IB養成的「分析力」 知識是一條巨河,賦予學習邏輯的「循環力」 如何兼顧玩樂與學業?超越學術的「時間管理力」 一開口就Hold住全場,如何在FOA發揮「簡報力」 怎麼有條理寫文章?融合論點與想法的「寫作力」 【專欄2】走一條迷你政治路,我的學生自治會經驗 第3章 DP大學預科項目,我與學術的近距離接觸 選一張夢想藍圖,踏進愛上學習的DP旅程 語言與文學課1:不只「學會」還要「會用」! 語言與文學課2: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街訪之旅 歷史課:上課前帶著辯論的心情裝備自己 數學課:從生日到民調都是計算的材料! 視覺藝術課:藝術不只要會畫畫,還要…… 【專欄3】天啊,我竟然當了兩年的藝術家! 第 4 章 全城戒備的五月考季,如何攻略外部評量? DP最關鍵一役!外部評量的基本認識 如何在英文測驗文思泉湧?熟讀文本外還要…… 數學測驗怎麼拿高分?超獨家歷屆試題分析! 文筆不好也有救!5步驟成功攻略中文測驗 歷史申論題如何面面俱到?不NG的應考4步驟 全球平均最低的化學測驗,掌握2技巧消除緊張 離夢想更進一步!各科命題特色與海外成績落點 【專欄4】考試不是人生全部,我一心二用的備考生涯 第 5 章 從不安到如魚得水,處處充滿IB的大學旅程 帶著IB走入人生下一站,倫敦大學的見面禮 坐在世界學術舞台,看見教授建構的「IB觀點」 沿用DP傳授的4大技能,擺脫對學術的迷茫 這就是商業與管理課!課堂及研究中有DP影子 從研究到論文寫作,在大學找到進化的DP經驗 選題是一門藝術,如何用IB飛躍的思考力精準命中? IB與非IB學生的第一手觀察,彼此借鏡5大優缺點 【專欄5】「跨」一步海闊天空,我的TAE創業之路 第 6 章 名校裡的外交,從朋友圈看世界 身邊都是全球Top 1%,與菁英思想激盪的Seminar 用IB培養的國際情懷,聽見經驗談之外的人生觀 與中國大陸學生相處,看見世界趨勢與學術發展 在新加坡與香港學生身上,瞭解何謂世界頂尖 從英國當地學生的多元性,拓展更寬闊的視野 【專欄6】聽各國學生經驗分享,建立反思與批判性思維 後記 感謝IB,讓我相識生命中的貴人
前言:轉身走向IB,來自回顧與前瞻的感動 第1章 IB到底夯什麼?詳解世界的教育趨勢 為何IB被譽為名校試金石?一窺課程的組成與架構 IB與臺灣教育的異同1:「政策」如何影響課綱? IB與臺灣教育的異同2:「學習」的主體是誰? 課外活動不課外,CAS讓夢想不再是嘴巴說說! 重新思考知識的本質,ToK幫你上一堂哲學課 【專欄1】把「中國好聲音」搬進校園的音樂旅程 第2章 從生活到學術,IB 教授的7大能力 如何透過日常評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不只是創意!學好IB不可忽視的「基礎力」 全世界都是我的文本,IB養成的...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 ,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 ,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