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藝術時,像個孩子一樣大聲發問吧!
不要怕問問題,因為你以為的傻問題,往往是了解作品的好問題!
◆面對世界名畫時,你的腦袋裡是否曾經出現下列這些反應?
◆誰來告訴我,這幅畫到底厲害在哪裡?
◆救命啊,畫裡有那麼多元素,我該從哪裡看起?
◆好像只有我看不懂……還是別開口問,以免被人家笑……
◆糟糕,孩子現在問的問題,我也不知道答案,怎麼辦?
本書是為了所有長年來暗自面對上述疑惑的讀者所寫的,以「沒有藝術史基礎的讀者就如同孩子一般單純」為出發點,透過最直白、簡單的問題,解開世界名畫之謎。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也是非常適合用來引導孩子進入藝術世界、從小為藝術素養紮根的問題,即使做父母的完全不懂藝術,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發掘藝術欣賞的樂趣,從此再也不用害怕孩子天真無邪又切中要害的問題!
「藝術其實沒那麼難!」不論大人或小孩,都可以從本書找到親近藝術的角度,由衷發出這樣的結論!
█
本書特色:
◎不需要具備任何藝術史基礎1.提供藝術欣賞所需的線索,讀者完全不必具備藝術或歷史知識。
2.這不是藝術史教科書,沒有讓大家退避三舍的歷史解說或專業術語,
而是用所有人都看得懂的話來說。
3.滿足各年齡層小孩、各種程度大人的好奇心,拉近與藝術的距離。
◎隨心所欲、隨看隨懂1.收錄30幅散布世界各博物館的世界名作,每幅畫作透過分為三種程度、共15~17個的問題,
深入淺出帶你發掘欣賞畫作的線索!
2.每一篇都是獨立的存在,翻到哪裡看到哪裡,愛怎麼讀就怎麼讀!
3.有多少時間就讀多少:一次讀一篇沒有壓力,一次讀一段也有收穫!
◎讓你從此再也不害怕西方藝術1.以後遇到西方歷史上的畫作,無論什麼主題、哪個畫家或什麼時代,
都可以自己找到欣賞的重點!
2.以後不會再對當代藝術作品說出「畫得好爛」、「這個還沒畫完吧?」、
「這畫根本沒有意義」、「小孩子也畫得出來」、「這種東西誰都會畫」之類的話!
◆「名畫問與答」範例:
●范‧艾克《阿諾菲尼與新娘》畫裡的太太,才結婚就大肚子了?!她沒有懷孕。畫家把她的肚子畫得這麼大,是因為十五世紀流行這種服裝。那個時代,有的女生還會在衣服下面墊一個小枕頭!
●波提且利的《維納斯的誕生》中,為什麼維納斯是站在貝殼上? 因為維納斯在海洋裡誕生,如果畫她在游泳,就會看不清楚她的模樣;而且畫家也不想畫維納斯奮力游泳的樣子,因為奮力做什麼事的樣子實在不適合女神!貝殼是美麗的自然產物,有優美的形狀和顏色,拿來搭配「愛與美的女神」再適合也不過了!
●《提著哥利亞頭顱的大衛》裡,歌利亞不是巨人嗎,頭怎麼跟普通人差不多大?因為如果把巨人的頭真的畫很大,這個故事裡的英雄大衛不就畫不下了?所以卡拉瓦喬把歌利亞的頭畫成跟普通人一樣大小!
●《蒙娜麗莎》到底為什麼這麼有名? 因為它是全世界第一幅畫得這麼逼真的肖像畫!達文西把她的表情畫得要笑不笑的,不像其他畫家筆下的固定表情;儘管一切是靜止的,女子周遭的光線又好像跟她的表情一樣在變化。在達文西畫出這幅畫之前,沒人看過像它這樣能夠讓人感覺到時間流逝的畫,所以他一完成這幅畫,就轟動全義大利!
●《水果與龍蝦的靜物畫》裡,為什麼要把水果堆得好像隨時就快垮了?這種不安定的感覺,正是這幅畫的魅力之一!它代表兩個概念:多到快要滿出來的富裕,以及無常——暗示它就像撲克牌搭的房子一樣,隨時可能倒塌。世間萬物會坍塌、傾倒、毀滅——這就是這幅畫的含意。它告訴我們,當你享受成功的果實時,也有可能在一夕間失去所有!
●莫內的《午餐》裡,根本沒有人在餐桌旁邊吃飯呀?沒錯,畫名對這幅畫的內容來說沒有很貼切,畫的不是大家正在吃午餐的樣子,而是吃完飯後的情形。很少畫家會在畫面中央放一張沒人圍坐的餐桌,但是在莫內的筆下,那張餐桌讓人感覺到:雖然現在他們一家各自活動去了,但稍後大夥兒還是會回到桌邊!
●夏卡爾《生日》裡的人為什麼都飄在空中? 因為他們在戀愛中!這裡畫的是夏卡爾和未婚妻貝拉長久以來分隔兩地、好不容易見面的情形。他們高興得又跑又跳,心情就像小鳥一樣輕盈。夏卡爾把這種心情畫了出來。
●《哭泣的女人》是在畫誰?畢卡索為什麼把她畫得那麼恐怖? 畫中的女人是和他住在一起的攝影家朵拉.瑪爾(Dora Maar),因為父親死了,非常傷心,沉浸在痛苦中。畢卡索不想只是照著女人的臉乖乖畫下來,而是想畫出她的感情。他不是故意把她畫得這麼醜,是痛苦破壞了她的臉!
●《無題/蔚藍的單色畫》只用到一種顏料,這種畫的價格應該比較便宜吧?畫作的價格是根據作品價值來決定的,跟用幾種顏色沒有關係!如果只看單一一件作品,可能會覺得單色畫沒有什麼價值,但是它對畫家自身的創作歷程和繪畫藝術史來說,絕對有存在的價值。
◆作者簡介:
法蘭絲瓦‧芭柏-嘉勒 Françoise Barbe-Gall
法國藝術史學者,致力於解放藝術,讓沒有藝術史基礎的人也可以抬頭挺胸面對藝術作品!
法蘭絲瓦‧芭柏-嘉勒從考古學中發掘對藝術的熱情,在索邦大學與羅浮美院接受完整的藝術教育,之後成為藝術史教授。她排斥菁英主義,致力於為大眾開啟通往繪畫藝術的大門,為此創立了「如何欣賞畫作協會」(CORETA),開辦無數座談會,並出版諸多相關著作,包括《如何跟孩子談藝術》、《如何欣賞一幅畫》、《了解畫作的象徵》,以及《了解現代藝術》。
譯者簡介:
黃友玫
1974年生,畢業於日本愛知縣立藝術大學。現為專職翻譯,譯有藝術大師世紀畫廊叢書、《POST-OFFICE 辦公空間經濟學》、《形的解謎》、《不為設計而設計》、《解決100個煩惱的100種設計》、《昭和天皇:深度剖析你所不知道的裕仁天皇》、《愛與幸福的 動物園:來看旭山動物園奇蹟》、《安野光雅寫給大家的七堂繪畫課:繪畫想像力的溯源之旅》、《DSLR懂這些就夠了:寫給大家的數位單眼攝影100技》、《日本人這樣學歷史:戰國日本》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世界宗教博物館榮譽館長 漢寶德 好評推薦
名人推薦:世界宗教博物館榮譽館長 漢寶德 好評推薦
章節試閱
◆ 繪畫的欣賞方式
本章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和孩子一同欣賞繪畫的父母,無論什麼主題、畫家或時代,都能更加了解每種畫作。
在這章裡會分階段說明、解釋繪畫,以期能滿足各年齡層孩子的好奇心。
本章構成並不嚴謹,但問題和解說應該都能順應孩子或大人。全部都讀也好,選幾篇來讀也可以(每一篇都是獨立的段落,所以也可以只讀其中一篇)。從這裡的問題也能聯想到自己的問題,重要的是要能變得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裡並沒有包含所有的名畫,本書所收錄的畫作是從中世紀到現代,為了更了解多樣的繪畫世界的基礎所選出來的。這些都是美術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散佈在世界各地的美術館中,也可以在畫冊中看到它們的複製品。
◎ 5到7歲
單純地找出畫了什麼,就是很好的開始。這對大人來說,有時候也是很困難的。不要只是光看畫面整體,可以仔細看看畫中各式各樣的構成要素。
▲ 8到10歲
稍微尖銳的問題可以引導他更深入地理解,變得需要思考和時間。
★ 11到13歲
試著想一想繪畫和外面的世界有什麼關聯?除了作品在歷史上的重要性之外,也說明了畫家的意圖。
問出世界名畫大秘密:
《維納斯的誕生》
1485年
蛋彩、畫布
184.5×258.5cm
義大利弗羅倫斯 烏菲茲美術館
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
本名:Alessandro di Mariano Filipepi
1445年生於弗羅倫斯,
1510年死於弗羅倫斯。
5-7歲提問
◎ 那個女生光溜溜耶!
當然,因為她才剛生出來啊!旁邊年輕的女生正要幫她穿衣服。這不是一般的誕生,是女神的誕生。傳說裡面,維納斯生出來的時候就是大人了。
◎ 她的爸爸媽媽在哪裡?
畫裡面沒有畫出來,他們也不是人類;在神話裡面,維納斯的父母是大海和天空。畫裡面的維納斯剛從海裡冒出來,可以看到風吹過海面產生波浪,所以維納斯也被稱為從海浪生出來的女神。
◎ 為什麼她要站在貝殼上?
如果畫維納斯在游泳,就看不清楚她的樣子;畫家應該也不想畫維納斯奮力游泳的樣子吧(因為奮力作什麼事情的樣子實在不適合女神)!所以畫家想讓女神坐在像船一樣的東西上面。貝殼是美麗的自然產物,有纖細的形狀和顏色,和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再適合不過了!
◎ 拿衣服的女生是誰?
她是服侍維納斯的三女神之一Grace,她的衣服和身旁有數不清的花朵,是因為維納斯誕生於春天。她伸長了手,好像怕來不及;舉起右手要幫維納斯披上披肩。
◎ 另外兩個人是天使嗎?
這不是基督教的宗教畫,所以他們不是天使。有翅膀是因為他們住在天上,男的叫Zephyros、女的是Aura,他們是風之神;他們吹著風將女神輕輕地送往岸邊,畫家把他們的吹氣畫成一道細小白線。Zephyros的吹氣比Aura強,把維納斯的頭髮和Grace拿的披肩都吹起來了。
8-10歲提問
▲ 畫裡面的花是什麼花?
維納斯旁邊畫的是玫瑰花,因為玫瑰是愛與美的象徵,所以都會畫在維納斯的身邊。據說維納斯一踏上土地,她走過的地方就長出玫瑰花。因為是春天,也畫了矢車菊;而Grace衣服上的圖案是冬天也常青、象徵永遠的生命的紫薇。
▲ 為什麼兩個風神的皮膚顏色不一樣?
畫家為了表現兩種不同強度的風,把一個畫成男生、一個畫成女生。傳統上會把男生畫成好像曬過太陽那種黝黑的皮膚,女生通常是畫成沒曬太陽、白皙的皮膚,所以看起來溫柔纖細又柔弱。
▲ 這種貝殼為什麼叫做「聖雅各之貝」?
在中世紀,基督教最重要的巡禮就是訪問位於西班牙孔斯波特拉的聖雅各的聖地。根據傳說,西元44年在耶路撒冷被殺的雅各,遺體就是埋葬在這裡。為了證明花了好幾個禮拜走巡禮之路、沒有半途放棄,大家都會沿路在海邊收集貝殼,後來這種貝殼就被叫做「聖雅各之貝」。
▲ 維納斯好像在想什麼事情想得出神
維納斯沒有特別在看什麼,一副心不在焉的表情,看起來好像在想遠方之前待的地方。畫家說這個想事情想到出神的表情,並不足以表現維納斯的美貌。她的美是屬於另一個世界的,那個世界都像她這麼完美,是我們不知道也不能理解的世界。
▲ 海浪看起來不像真的
大自然的景象並不是這張畫的主題,所以沒有必要畫得很逼真。海面上有小小的波浪,雖然看起來不自然,它是在表現動態。
▲ 為什麼維納斯只用單腳站?
這種姿勢叫做「對置」(contrapposto),讓身體和腿部的流暢曲線更顯眼,看起來比雙腳站在地上更優美。這種姿勢在古代雕刻經常見到,許多畫家也因此得到靈感。直到現在,時尚走秀或廣告照片的模特兒也會把重心放在單腳,用這種方式站立。
▲ 維納斯的頭髮和手擋住了身體
傳統上維納斯是不能太暴露的,維納斯的這種動作是來自從古代雕刻「含羞維納斯(Venus Pudica)」。她擋住的範圍也只不過是比基尼可以擋住的地方而已,但是手臂動作讓她有了生命,畫家在現實的位置畫了她的手。描寫維納斯正在盤起沾濕的頭髮,也具有同樣的效果。
★ 11-13歲提問
★ 為什麼這張畫裡面沒有影子?
為了表現維納斯超越常人的美貌,整張畫都使用明亮柔和的顏色。她的皮膚顏色讓人聯想起珍珠,這裡描寫的是發光的維納斯,還有因為這亮光而產生變化的世界。畫面右邊雖然比較暗,整體上來看就好像維納斯把黑暗趕走了一樣。
★ 維納斯在畫裡面都是裸體嗎?
因為維納斯是女神,所以都畫成裸體,不會因為抓癢抓傷或很冷受到影響。因為她是美的女神,所以體型必須很完美(正確描寫人體對畫家來說很重要,所以畫裸體就變成畫家展現技術的藉口了)。在波提且利的時代,美與女神、真實是分不開的。維納斯的畫除了描寫身體以外,也描寫了精神上的美。
★ 這些人看起來好像貼在背景上
這是因為強調人物的輪廓才會這樣,好像可以沿著輪廓線切下來似的。用清楚的線條牢牢圍起來的身體,就好像關靈魂的監獄一樣;這樣的思想是來自波提且利的委託人麥第奇(Medici)家族親近的新柏拉圖主義學者,在十五世紀的弗羅倫斯很盛行。波提且利經常和這些哲學家在一起,受到他們很多影響,或許維納斯無精打采的表情也是因為這樣的背景。靈魂從像容器一樣的身體唯一的出口,只有視線而已。
★ 這幅畫很有名嗎?
這是美術史上最有名的畫之一,讚揚展現在世上的美。但是這幅畫除了想表達的主題以外,還包含了許多涵義。越是看起來簡單的東西,更是用單純的形狀來表現對美的敬意,就好像音樂一樣流過。在這之前畫中的女性裸體就只有夏娃,不是描寫被蛇引誘就是被神趕出伊甸園的情景;夏娃的裸體和原罪的羞恥被劃上了等號。從這幅畫開始,才畫出了完全相反的裸體,維納斯閃閃發光、充滿了生命力,波提且利的訴求是思考心和身體的協調。
◆ 認識二十世紀的畫作
@@什麼是抽象畫?
眼睛看得到、實際存在的東西,卻不照它的樣子畫出來──這就是抽象畫。它的內容是經過設計的形狀或顏色配置,看不出人物、場所或具體物件(不論是實際存在或虛構的)。
抽象畫不是想要表現什麼事物,它本身就是一種表現。對許多畫家來說,傳統認定的具象畫和抽象畫之間的差別並非逕謂分明的,兩者都是根據某樣實際看得到的東西(或是某種情緒、感覺)而畫出來的,即使不像照片那樣精細,畫面的某個地方也仍保有這一份現實;我們經常在同一幅畫中,看到抽象表現手法和具象元素並列,例如培根《佇立蘇活街頭的伊莎貝爾‧羅桑》(本書畫作29)裡那名模特兒腳下的水漥。
另外也有畫家認為具象畫和抽象畫完全不同,而世界上第一幅抽象畫,是俄國畫家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完成於1910年的水彩畫,目前收藏在巴黎的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Musée Nationale d'Art Moderne)。更廣義來說,所謂「抽象主題」是指與自然萬物型態無關的表現形式(例如伊斯蘭藝術),或是其他同樣與現實世界無關的裝飾性藝術形式。
@@什麼是單色畫?
單色畫(monochrome)就是用單一顏色畫成的抽象畫。俄國畫家馬列維奇(Kasimir Malevich,1878-1935)完成於1918年的《白上之白》(Carré blanc sur fond blanc),是世界上第一幅單色畫,現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單色畫本身沒有任何目的,只是一種手段,藉此逼使觀者(第一個觀者就是畫家本人)面對繪畫的極限。隨著畫家和時代的不同,單色畫作品可以傳達各式各樣的概念,從表現一幅畫作的絕對物質性,到暗示宇宙的無限虛空都有。單色畫沒有絕對意義,永遠在繪畫的死亡與重生這兩種概念之間擺盪(本書畫作27)。
@@為什麼有些作品的標題和內容無關?
我們都很習慣看到古老畫作搭配明確的畫名/標題(不論是畫家自訂,或藏品目錄上所登載的),因此覺得許多二十世紀畫作的標題下得莫名其妙。不要誤會,設定這樣的標題不是為了捉弄看畫的人。
事實上,標題有各式各樣的作用,除了用來識別作品內容,也可以用來表示畫作的緣由(賦予靈感的人或物)、提供解釋這幅畫的線索、表示某種心境,或是賦予畫作一種詩意或幽默的觀點等。很多時候,標題不是為畫作下定義,它和畫作本身具有同等重要性,是作品的一部分。
@@為什麼有很多畫作是「無題」?
沒有下標題的作品,是因為認為即使不為它命名,也已經有足夠強大的表現力。對某些畫家而言,為畫作下標題反而有削減作品意義的危險。這種情況下,標題讓人覺得沒有必要、矯情,甚至會造成妨礙;如果沒有標題,畫作就能從語言的限制得到解放,與文字無關,不受文字意義妨礙。事實上,它選擇忽略意義,甚至,更進一步取代文字意義。
還有些時候,「無題」也是一種形式的標題,尤其是一系列的作品(例如無題No.1、無題No.2等),就像音樂的樂曲一樣(協奏曲No.1、No.2……),促請觀者理解該系列作品的藝術性表現手法。
@@為什麼有許多畫家重複畫同樣的題材?
很多人以為,重複畫同樣題材的畫家,是為了撈取商業上的暴利,或是藉此掩飾無法在藝術上有所突破的窘況等。雖然不是不可能,但這些說法忽略了兩個關鍵:第一,畫家也需要討生活——連雷諾瓦自己都承認,如果他沒畫那些漂亮的靜物畫系列,肯定會餓死。就算畫家重複畫同一種題材,那也是因為「需要」影響「供給」的緣故。畫家不是聖人,如果沒有富裕的家世在背後支持,多畫一些賣得出去的畫也是理所當然的。
第二,這種指責大多沒有根據。許多畫家為了追求意味上的些微差異,刻意選擇在一定的範疇內作畫;這些看起來類似的作品不是單純的重複,而是一種勞心又勞力、追求微妙差異的藝術。在一個受流行趨勢左右的現代社會裡,這種孤注一擲的畫家讓我們看到令人欽羨的獨立性。他們自由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世界,在那裡找到他人無可質疑或置喙的深度(本書畫作27)。
@@「畫得好爛!」
這純粹是誤會,因為我們期待在現代繪畫中看到跟經典名作一樣高超的繪畫技巧、同樣的表現方式。但這就像看到一個穿牛仔褲的女性,卻指望她呈現像穿著蓬蓬裙的貴族女士一樣的線條。
看起來「畫得很爛」,或是缺乏立體感和均衡感、讓人覺得野蠻粗暴或遲疑躊躇,不表示畫家的技巧拙劣,而是因為畫家想透過這種方式來傳達他的意念。繪畫用的不是敘事邏輯,慌亂、孤獨、純真、狂喜或記憶的朦朧效果等,也不像電影那樣可以用「演」的來表現,而是用顏色和形狀的律動來表現(本書畫作28)。
@@「這個還沒畫好吧?」
能夠決定一幅作品到底完成與否,只有畫家本人而已;其他人對這件事,完全沒有置喙的餘地。我們或許不能理解為什麼畫家在某個時間點停下來,但是畫家的動機是屬於另一個次元的。在繪畫的世界裡,其實沒有所謂的「完成」這種要求。這種想法和歷史有很大的關連。覺得現代繪畫看起來好像沒有完成,完全是因為觀者從落伍的基準來評斷。
許多現代畫作故意讓人看到「未完成」的狀態,給人一種「現在只是暫時中斷,日後還會繼續畫下去」的印象。這樣的作品透露了它對現狀的不滿足,以及持續不懈的奔放活力。
@@「這種東西,小孩子也會畫!」
美術館裡確實也展示那種看起來「連小孩子都會畫」的作品。不過,大部分孩子不論在情感上、知性上,都沒有成熟到足以畫出那樣的作品。孩子雖然會出於本能地畫圖或著色(就像唱歌、跳舞那樣),畫家卻是有意識地完成一幅畫。
想畫出像孩子塗鴉一般的畫,最困難的是畫家必須運用他所有的經驗、視覺與情感上的成熟,卻不能失去童趣的美感。畫家追求的不是已然失去的赤子之心,而是年幼時頭一次有能力向外界傳達的那一份強有力且完整的情感。
@@「這幅畫根本沒有意義!」
如果你對某幅畫沒有特別的感受,不代表它完全沒有意義;覺得它沒意義,或許只是因為你還沒理解它而已。說某件事物「沒有意義」,等於是用「看不懂」為理由來否定它。
換個方式來說,當別人用你聽不懂的語言說話時,不表示他說的內容沒有意義,只是需要有人翻譯罷了。繪畫也構成一種語言,有時候,承認自己還沒掌握到翻譯的內容也是很重要的(本書畫作26)。
@@「這種東西,誰都會畫!」
這種話不成立,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在畫畫。或許,當我們面對一幅畫,上頭只有一條線或幾點顏料時,會不禁產生這種感覺……技術上來說,確實是誰都能畫出單色畫;但是從知性上來說,只有極少數藝術家擁有創作出那種畫作的天賦。藝術家得花上許多年時間,才能說服自己公開這樣的畫作,勇敢面對世人「誰都會畫這種畫」的誤解。就算有人能夠模仿這種畫作,也不表示他已經理解,而且也不算「具有創造性」。
但我們看重的就是這一份創造性,以及一個成熟的藝術家在某天、某地創作出那種作品的事實。畫畫和成為畫家,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畫得很好不代表就能成為藝術家。畫畫還必須是他的存在方式,是讓他和這個世界進行交流的空間,很顯然,不是每個人都能作出這樣的抉擇。
@@經典名作還比較容易理解……
這是不正確的。古老繪畫作品的構成要素確實比較容易辨識,但光是這樣還不夠,我們還必須從這些要素掌握到主題才行。歷史、文學、宗教、神話等充滿謎題的主題,會讓觀者想更深入了解更多。但只是了解主題,也不能算是理解那幅畫,例如我們都知道《蒙娜麗莎》畫的是一名女性,但這樣就可以說自己理解這幅畫嗎?在過去,我們必須知道一些「密碼」才能理解一幅畫,例如想完全了解烏切羅的《聖喬治屠龍》(本書畫作3),必須具備「騎士象徵善、龍象徵惡」的知識;想理解《維納斯的誕生》(本書畫作4),必須知道維納斯是愛與美的女神,是在海裡誕生的。
想理解現代繪畫,則需要掌握出自現代史脈絡的不同參考資料。它描述的是現代的經驗,例如對虛無的恐懼、從渴望到超越,以及嘲諷、反叛和慾望,感官知覺或反射作用等。有時候,即使不刻意補充資訊,我們也能馬上理解畫作內容。
@@當代所謂的「藝術品」,根本就不是藝術!
指著某件作品斷言它「不是藝術」,等於在說:我們知道怎麼清楚為藝術下定義,它應該具備技術與美學上的雙重完美,而且不論歷史如何動蕩變化,這個雙重完美性都不能有所動搖……但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
早從史前時代起,藝術即在社會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古代人從幾百公里外的礦床採來含礦的泥土、搗碎成粉末。這些色粉和武器同樣重要。對他們來說,畫畫是為了留下自己活過的證據,不是拿來裝飾用的。
藝術連接了畫家的內心與外在世界,表現畫家感受到的、憧憬的、期盼的、恐懼或拒絕接受的一切。雖然在好幾世紀間,藝術傳達了人類對「美」懷抱的理想,但這些不能統括藝術的功能。我們只能說對美的追求是常見主題,但是繪畫(或廣義的藝術)不僅是這樣而已。
◆ 繪畫的欣賞方式
本章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和孩子一同欣賞繪畫的父母,無論什麼主題、畫家或時代,都能更加了解每種畫作。
在這章裡會分階段說明、解釋繪畫,以期能滿足各年齡層孩子的好奇心。
本章構成並不嚴謹,但問題和解說應該都能順應孩子或大人。全部都讀也好,選幾篇來讀也可以(每一篇都是獨立的段落,所以也可以只讀其中一篇)。從這裡的問題也能聯想到自己的問題,重要的是要能變得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裡並沒有包含所有的名畫,本書所收錄的畫作是從中世紀到現代,為了更了解多樣的繪畫世界的基礎所選出來的。這些都是美術史上...
作者序
前言
「雖然喜歡畫作,卻不知道要看哪裡,也不知道該怎麼看……」
對於這樣的人,當他們想欣賞畫作,或是和孩子分享欣賞畫作的喜悅時,本書可以提供相關的幫助。
本書只提供藝術欣賞時需要的線索,讀者完全不必具備藝術或歷史知識,也不需要有教學經驗。這不是美術史教科書,完全沒有經常讓大家感到挫折的歷史解說或術語這一類內容。
即便如此,大家可能還是覺得繪畫的世界很難親近。簡單的提問,其實意外地很難說出口,畢竟,要承認自己不懂大家都說好的畫到底好在哪裡,是需要勇氣的。那些自然而然浮上心頭的疑問,我們以為只有自己不懂,又不好意思問,結果就一直不知道答案。但是事實上,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有這類的疑問。本書希望能夠盡量清楚且仔細地回答這些疑問。
本書顛覆了以往親近藝術的方法,沒有劈頭就提供時代或背景、畫家、題材等資料性訊息,而是讓讀者一翻開書,就看到畫作本身。一切就從這裡開始。這個方式非常合理,因為對孩子和外行的大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畫作本身,而不是那些資料。我們的目的是,直截了當將畫作呈現在讀者眼前,不讓他們受那些可能抹煞好奇心種子的開場白或題外話阻撓。重要的是:你看到了什麼?為什麼?怎麼用我們每天在使用的語彙來表達?
本書適用於任何情況,例如去美術館之前,或是去參觀教堂、逛跳蚤市場、甚至看畫冊時,孩子突然提出某個問題……總之,用你需要的方式來自由使用本書!
滿足好奇心或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太一樣。隨著時間長短或心情的不同,讀者可能有時會覺得說明的篇幅太短,有時又覺得一次讀一段就夠了。你可以翻到哪裡看到哪裡,可以帶在身邊以便隨時掏出來看,甚至可以從後面開始讀!只要大家最後能覺得「藝術……其實沒那麼難嘛」,這樣就夠了!
前言
「雖然喜歡畫作,卻不知道要看哪裡,也不知道該怎麼看……」
對於這樣的人,當他們想欣賞畫作,或是和孩子分享欣賞畫作的喜悅時,本書可以提供相關的幫助。
本書只提供藝術欣賞時需要的線索,讀者完全不必具備藝術或歷史知識,也不需要有教學經驗。這不是美術史教科書,完全沒有經常讓大家感到挫折的歷史解說或術語這一類內容。
即便如此,大家可能還是覺得繪畫的世界很難親近。簡單的提問,其實意外地很難說出口,畢竟,要承認自己不懂大家都說好的畫到底好在哪裡,是需要勇氣的。那些自然而然浮上心頭的疑問,我們以為只有自...
目錄
▇目次
8 前言
10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12 坦率、自由、開放的態度
14 開心參觀美術館的祕訣
17 和孩子一起享受藝術的樂趣:各年齡層會注意畫作的哪些重點?
18 5~7歲的孩子
20 8~10歲的孩子
22 11~13歲的孩子
24 了解這些當然有幫助,但不知道也沒關係
27 畫作與美術館
31 畫家
36 二十世紀的畫作
42 宗教藝術
45 肖像畫
49 神話、歷史、譬喻
52 風景畫
54 風俗畫與靜物畫
56 畫作的價格
58 世界名畫這樣看!
62 1.《聖告圖》/安基利訶修士(Fra Angelico)
66 2.《阿諾菲尼與新娘》/范‧艾克(Jan van Eyck)
70 3.《聖喬治屠龍》/烏切羅(Paolo Uccello)
74 4.《維納斯的誕生》/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
78 5.《聖安東尼的誘惑》/波希(Hieronymus Bosch)
82 6.《蒙娜麗莎》/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86 7.《戶外讀書的聖傑羅姆》/巴特尼葉(Joachim Patenier)
90 8.《查理五世的英姿》/提香(Tiziano Vecellio)
94 9.《有溜冰者與補鳥網的冬景》/老布勒哲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98 10.《提著哥利亞頭顱的大衛》/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102 11.《拿著梅花A的老千》/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
106 12.《阿波羅活剝馬西亞斯》/里貝拉(José de Ribera)
110 13.《水果與龍蝦靜物畫》/黑姆(Jan Davidsz de Heem)
114 14.《所羅門王的審判》/普桑(Nicolas Poussin)
118 15.《情書》/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122 16.《巨人》/哥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
126 17.《窮詩人》/史匹茨韋格(Carl Spitzweg)
130 18.《雨、蒸氣和速度——大西部鐵道》/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34 19.《午餐》/莫內(Claude Monet)
138 20.《燙衣婦》/竇加(Edgar Degas)
142 21.《臥房》/梵谷(Vincent van Gogh)
146 22.《生日》/夏卡爾(Marc Chagall)
150 23.《機械工》/雷捷(Fernand Léger)
154 24.《紅、黃與藍的構成》/蒙德里安(Pieter Cornelis Mondriaan)
158 25.《哭泣的女人》/畢卡索(Pablo Picasso)
162 26.《三號作品/老虎》/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66 27.《無題/蔚藍的單色畫》/克萊因(Yves Klein)
170 28.《祖魯王》/巴斯基亞(Jean-Michel Basquiat)
174 29.《佇立蘇活街頭的伊莎貝爾羅桑》/培根(Francis Bacon)
178 30.《奧爾摩少女II》/巴塞立茲(Georg Baselitz)
182 圖片來源
▇目次
8 前言
10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12 坦率、自由、開放的態度
14 開心參觀美術館的祕訣
17 和孩子一起享受藝術的樂趣:各年齡層會注意畫作的哪些重點?
18 5~7歲的孩子
20 8~10歲的孩子
22 11~13歲的孩子
24 了解這些當然有幫助,但不知道也沒關係
27 畫作與美術館
31 畫家
36 二十世紀的畫作
42 宗教藝術
45 肖像畫
49 神話、歷史、譬喻
52 風景畫
54 風俗畫與靜物畫
56 畫作的價格
58 世界名畫這樣看!
62 1.《聖告圖》/安基利訶修士(Fra Angelico)
66 2.《阿諾菲尼與新娘》/范‧艾...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