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間超英趕美 迅速躋身列強
看明治維新如何逆轉日本劣勢
打造全球絕無僅有的翻身傳奇
1973年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得主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遠東史名譽教授扛鼎之作
集結四分之一個世紀的研究成果
西方史學界探索日本明治維新的典範
比斯利的《明治維新》是一部史論結合的歷史著作。大體上按照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依次探討維新政治的各個階段。導論以簡明的方式討論至一九七○年為止,有關解釋和評價明治維新的性質、地位和歷史影響的主要學說及代表學者、著作。
第一至四章展現日本政治的中心如何從幕府政權的問題(內憂)轉向對外政策的問題(外患),而後依序討論「改革的大名」(第五章)、「不滿的武士」(第六章)、「攘夷運動」(第七章)、「攘夷的失敗」(第八章)以及「恐怖主義的失敗」(第九章),在諸多嘗試後,日本最終選擇了「維新運動」(第十章)。其後的四章探討明治新政府的主要改革。在結論部分,比斯利總結道,日本明治維新是一場「民族主義運動」。他認為,貫穿幕府末期到明治初年諸多政治事件始終的「紅線」,是從對外來威脅的意識走向國家認同的意識,並以要求國家統一和獨立的方式表現出來。伴隨這一進程的,是經濟快速發展而產生的大量出自中下級武士的「有才之人」(man of talent)進入日本的統治階級。而正是這些「有才之人」選擇了「明治維新」,主持了明治初年的改革。所有這一切等於一場革命嗎?比斯利明言他不願意使用革命一詞來描述明治維新的性質,因為在明治維新運動中,武士扮演了統治的角色,而在運動結束之後建立的明治政權中,他們仍然占據統治地位。在明治社會中,「封建主義」和「資產階級」元素,在為國家富強而奮鬥的旗號下共生共存。有鑒於此,比斯利反對把明治維新定性為「資產階級」、「農民」、「絕對主義」或「右翼分子」運動。
中國是比斯利寫作這部著作過程中不時觀望的參照對象。
它的導言也是全書的第一句話是:「在十九世紀中期的幾十年裡,中國和日本都面臨著來自西方擴張的威脅和壓力。」這些威脅和壓力使兩國都陷入政治和軍事的危局,對兩國的傳統政治文化都形成致命的挑戰。兩國對這些威脅和壓力的最初的反應也多有相似之處:「不分青紅皂白地一概敵視,文化上盲目自大,不情願地承認自身在『財富和力量』上的劣勢」。然而,這些反應在中日兩國所引發的後果卻大相徑庭。在前者那裡,對內保守主義聯手,對外節節退讓,直至王朝覆滅和革命到來;但在後者那裡,「以夷制夷」卻獲得了成功,一系列建立「現代」國家政策的實施使它最終成為一個與西方平起平坐的強國。「於是,與日趨貧困、內戰不已的中國不同,日本走向了帝國與發展工業之路」。緊接著這段話,比斯利斬釘截鐵地寫道:「明治維新乃是這一對比的核心所在。」
身在與日本、中國一衣帶水的台灣,時值這場撼動日本歷史的革新屆滿一百五十周年,本書值得讀者駐足一覽。
作者簡介:
威廉.比斯利William Gerald Beasley(1919~2006)
英國學者、作者、編輯、翻譯及日本學專家。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遠東史名譽退休教授。
比斯利在倫敦大學學院完成第一個學位後,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英國皇家海軍服役,並於1943~44年在科羅拉多州波德的美國海軍語言學校學習日語。在戰爭的最後階段,比斯利參與對太平洋島嶼日本戰俘的審訊工作。1945年9月日本投降儀式後不久,他抵達橫濱,在橫須賀海軍基地和位於東京的英國聯絡團參與盟軍對日占領工作。
由於上述的經驗影響,原來期許自己取代G•M•特里維廉(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以完成一部全新英格蘭社會史為目標的比斯利,轉向全心研究日本。
1955年,比斯利發表《日本外交政策文件選編,1853-1868》,而他於1963年出版的《日本近代史》更是在西方知識界享有盛譽。其後他選擇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主題,透過研究日本十九世紀六○年代的混亂與動盪,探討德川政府倒台、重新評價明治維新的性質,並完成本書,且於次年(1973年)獲得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
目錄
目錄
總序/
譯者的話/
致謝/
相關用法解說/
一八六○年的主要藩國/
導論/
第1章德川的政治社會/
第2章內憂/
第3章外患/
第4章不平等條約/
第5章第五章改革的大名/
第6章第六章不滿的武士/
第7章第七章攘夷政治/
第8章第八章攘外的失敗/
第9章第九章恐怖主義的失敗/
第10章第十章維新運動/
第11章維新/
第12章政府問題/
第13章新政體/
第14章財富與國力/
第15章財政與社會/
第16章結論/
附錄A:日文術語詞彙/
附錄B:人名注釋/
注釋性文獻目錄/
譯後記/
目錄
總序/
譯者的話/
致謝/
相關用法解說/
一八六○年的主要藩國/
導論/
第1章德川的政治社會/
第2章內憂/
第3章外患/
第4章不平等條約/
第5章第五章改革的大名/
第6章第六章不滿的武士/
第7章第七章攘夷政治/
第8章第八章攘外的失敗/
第9章第九章恐怖主義的失敗/
第10章第十章維新運動/
第11章維新/
第12章政府問題/
第13章新政體/
第14章財富與國力/
第15章財政與社會/
第16章結論/
附錄A:日文術語詞彙/
附錄B:人名注釋/
注釋性文獻目錄/
譯後記/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