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是一間得經營七、八十年的有限公司,
究竟該如何設定你的商業模式,才能永續經營、業績常紅?
股神巴菲特的「護城河」理論,就是你脫穎而出的利器!
創造富足人生,你需要商業思維!
從平民之子到職場精英的網路百萬粉絲大神,
透過親身經歷與日常實踐,
教你如何設定人生商業模式,建立核心優勢,
成為一間屹立不搖的人生績優公司。
※人生商業模式
普通的人把單位時間賣斷給一個人,厲害的人把單位時間賣給多個人,
但花錢買「厲害的人」的時間,才是最高境界。
※價值投資思維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就像滾雪球,無論是感情、人情,還是一生的事業,
都要找一個雪量豐厚、夠長、夠平緩的坡道,才能滾起一個收穫豐厚的大雪球。
而要把競爭者擋在門外,就要打造「護城河」,建立他人難以跨越的核心優勢。
※終局思考力
人生不是短線炒作的投機事業,當你利用「終局思考力」,
眼光放遠到三十年後的自己,就不會糾結於當下的恐懼和希望。
※找到第三空間
一個你與自己真正相處的時間和空間,才能讓心靈永續成長,
你能夠進行一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例如:運動、閱讀、寫作、冥想等。將目光回到自己身上,活出真我,與這個世界重新連結。
讀者熱烈迴響──
剛畢業的你來看:會對職涯有更好的規畫;
三十歲的你來看:不再對未來迷茫,安排精彩下半生;
中年焦慮的你來看:順利度過中年危機,邁向幸福人生。
用心寫成的書,讓人想說謝謝!平實真誠,像朋友一樣,一位智慧的朋友,讓人舒服,更重要是受益匪淺!
關注輝哥好幾年了,輝哥最大的優點是真實,他坦誠自己的困惑與問題,然後不斷去面對,去解決,不斷成長。跟隨輝哥的腳步,我自己也在不斷成長。
作者簡介:
張輝
公眾號百萬粉絲大神。出生於陝西關中平原,父母皆是普通工人,是家族第一代從農村走出來到城市生活的人,是家族第一代大學生。
人生經歷再普通不過,在既定的時間上大學,在既定的時間工作,在既定的時間成家。但在三十至四十歲,經歷了很多「意外」。這本書,就是對這些意外的紀錄和思考。 曾在華為、摩托羅拉做過高級工程師,在百度做過自動駕駛產品委員會主席。
這不是求職信,只是這些經歷對於大家理解這本書會有幫助。
章節試閱
◎人生商戰
把自己視為一家公司,那麼商業思維便可啟發我們的人生之路。如同一家公司,我們個人也需要有願景、戰略、價值觀、商業模式、競爭策略,並致力於打造自己的「護城河」。
「人生商業模式」決定人生結局
如果把自己比作一家公司,你是否能實現「永續經營」?
如果每個人都是一家公司,那麼我們可以用「終局」思維去看:人和人的最終差別表現在外在,例如影響力、財富、健康等,但其根源在於內在層次的原因。其中最深層次的原因就包括各自「人生商業模式」的差異。
在講「人生商業模式」之前,先來簡單地定義一下「商業模式」。商業模式說複雜了,可以寫一本書,比如入門書《獲利世代:自己動手,畫出你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說簡單了,就是「賺錢模式」。以搜尋引擎公司為例,目前最主要的商業模式為「搜索廣告」,這部分收入占據公司收入的大部分;又如手機遊戲公司,其主要商業模式可能是「道具收費」,而非按照單機版收取一次性的購買費用。最賺錢的產業之一──銀行的主要商業模式是賺取存單利差;保險公司一般的商業模式是利用保費作為浮存金(編按:在理賠還未發生前,收取的保費都是保險公司能運用的資金)來進行投資;基金公司的商業模式是賺取佣金;影視明星的主要商業模式可能是廣告代言費和片酬;作家的商業模式一般是版稅;而我們大多數人的商業模式是「出賣時間」或「出賣技能」。
商業模式為何重要?一個沒有商業模式的專案是做不長久的;一個沒有明確商業模式的公司很難生存,即使僥倖得以生存,也無法維持太久,更別提占據競爭優勢;一個沒有明確商業模式的個體是不具備超出平均值的競爭力的,也無法拿到讓自己滿意的經濟回報。
可以這樣說,良好的商業模式是高經濟回報的前提,也是幫助個體從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而個體一旦能深入地理解商業模式這個概念,就能更加清楚地規畫自己的職業道路,正確無誤地做出人生選擇。
人生商業模式大致上可分為四種:
第一,無槓桿賣時間。即單位時間只能賣一次,且只能賣給一個人,公司的雇員和小企業主(包含小型網拍店家)一般屬於這一類;
第二,有槓桿賣時間。即單位時間可以賣多次,且可以賣給多人,賣出的份數和客戶數與槓桿比例相關,槓桿比例基本受制於其個人品牌,藝術家一般屬於這一類;
第三,花錢買時間。真正的企業家屬於這一類,他們獲利的祕密在於「他人的時間和他人的金錢」,這就是企業家借貸和雇人的致富祕密;
第四,花錢買「厲害的人」的時間。像巴菲特這樣的價值投資者就屬於這一類。
大部分人辛苦一輩子,依然與財務自由無緣,根本原因不在於他們不幸運、不努力,而在於他們選擇了錯誤的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賣時間,即被雇傭。「上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安安穩穩工作一輩子」,這是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也是很多年輕人一開始就選擇的道路,但這樣的大眾之選其實有很多問題。
第一,看不到財務自由的希望,除了想方設法去賺更多的薪資,沒有其他出路。每個月都陷入「等發薪日」的狀態,所在公司可能已經很出名了,自己的努力程度也足夠,但就是賺不了太多錢,家裡可稱為「資產」的東西也不多。
第二,所有工作選擇都必須以「漲薪資」為第一標準,無論是在公司內調整還是出去尋找機會。然而,隨著年齡漸長,年薪漸高,能「繼續漲薪水」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少。自己無力改變環境,但因為離不開這份薪水只能無奈地待在原地,放棄去追求自己真正的理想。
第三,在興趣愛好上的投入捉襟見肘,雖然家人可能很支持自己發展興趣,但是每次拿出一大筆錢來購買相機、電腦以及其他電子產品時,還是會有些愧疚感。所以更多時候都是壓抑自己這方面的欲望,到最後會慢慢放棄了興趣愛好本身。
一門心思掙薪資的發展道路,會讓人在三十至四十歲時陷入嚴重焦慮,這個年齡的焦慮主要來自職業發展的「停滯」和對自己財務狀況的擔心。雖然很多人可能一直拿著相對不錯的「高薪」,但是整個家庭的財務狀況還是慘不忍睹,資產很少,存款也寥寥無幾。
你可能會問:「錢去哪裡了?」,而真相是:收入只有一份薪資,但是支出項目數不清。我們把日常生活開銷和一些大型消費累加在一起就會發現,薪資的確只夠支付這些支出。如果不刻意控制支出,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結餘。但是,嚴控支出的感覺非常差,這就像為了減肥而過分限制進食。
問題在於,我們發現自己工作已經很努力了,所在公司也不錯,收入從帳面上看也不少,但畢業十幾年後,還是很可能過著「每月等薪水入帳」的生活。
這條看起來不錯的康莊大道,走到後來卻擁擠不堪,無比兇險。很多人會默認選擇「被雇傭」這種人生商業模式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家庭因素。家人希望你一輩子平平安安,不用大富大貴,只要過好小日子就好。一般薪水家庭的子女,自然會選擇這種模式,家庭薰陶、從小耳濡目染比基因的力量還強大。
第二,個人因素。人生來短視,尋求安全感,喜歡短期回報,喜歡算得清楚的帳,所以成為某公司尤其是大公司、著名公司的雇員,是很多人一生的願望和追求。
第三,社會因素。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大環境,為你準備的第一選擇都是尋求「被雇傭」。學校的科系按照社會上的熱門就業趨勢設置,無法找到好工作的學科被認為是無用的學科,少有人選擇,在學校也得不到重視。你還沒有走入社會,就知道房子、勞健保的重要性。被雇傭,是最簡單的獲得「身分」和這些保障的途徑。
第四,未知因素。無論是成為藝術家、企業家還是投資者,都是更難的選擇,缺少標準的道路,前途未知,而且在早期回報極少,讓人煎熬。
上述四方面,促使普通人更偏向選擇「被雇傭」的模式。在經歷了五年前的焦慮之後,我認識到「被雇傭」的模式其實是一個兇險、天花板很低、越做越難且越走越窄的模式。所以在克服焦慮的同時,我開始另闢蹊徑。
經營社群媒體,堅持寫作,是讓自己像藝術家那樣去生存;把幾乎所有閒錢都投資股票,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投資者;在工作中更加追求成為一個「合夥人」、一名合作者,並以這種心態對待老闆、同事和客戶。因為這樣的轉變,我的路越來越寬,人生的支撐點和對外的連結點也越來越多。
一位大企業老闆在一次會議上和我加了微信,有一天他突然對我說:「我很喜歡你的朋友圈內容,我是你的粉絲。」這讓我開心不已,當然,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很多次,很多本來是商場上僅一面之緣的客戶,後來因為我鮮活的朋友圈內容而成為我的粉絲和生活中的朋友。大家願意和我分享更多內心的想法。
再如尾牙上很多我不是很熟悉甚至不認識的同事拉著我喝酒,他們的第一句話都是:「輝哥,我很喜歡你寫的內容。」原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很多同事已成為我的讀者,每天看我的公眾號內容,還不斷地給我留言,探討投資、職涯發展和產品問題。
從單一的雇員,到成為藝術家、企業家以及投資者的過程,並非是一蹴而就的,突變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使發生一般都不是好事,而是源於外力的壓迫。但是,只要你從內心認識到:「被雇傭」 是一條越走越難、越走越窄、越走你的競爭對手越多(相對於機會)、越走收益與風險越不成正比的道路,你就應該放棄被雇傭的執念,選擇其他三條康莊大道中的至少一條。
當你的意識發生根本改變,即使表面上還是受雇於人,但是內心深處和行動方面,都可以往「合夥人」方向進行轉變,自己的心態會越來越積極,也會越來越不以主管老闆的想法為尊,你會更加在意客戶、同事間的滿意度。
所以,我們必須在「雇員」之外再選一種商業模式,即在「藝術家」「企業主」和「投資者」中進行選擇,並用心投入。這個選擇毫無疑問會決定你未來十年甚至更遠的人生。
◎第三空間:讓心成長
獲得自由的途徑,是重新與世界建立連結,創造一個獨立於我們所在的象牙塔之外的平行世界,發現真正的自我。
第三空間與人生要事
第三空間是指和自己相處的空間和時間。在家時我們與家人在一起,在辦公室我們和同事在一起,我們和自己在一起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我們可以引入第三空間的概念來幫自己找到這樣一個獨特的空間和時間,讓我們與自己相處。
開車上下班的時候,汽車就是我的第三空間。停車之後不會馬上下車,而是在車裡繼續待一會兒,放著音樂,不是想想事情,就是乾脆放空,這就是身處第三空間的感覺。
我最近在車內嘗試透過錄音來記錄自己想法時突然想到:為什麼第三空間一定得要是個固定的物理空間?能跟自己獨處的地方不就是第三空間嗎?這真是一個叫「優里卡」(Eureka)的時刻(優里卡是古希臘語,阿基米德在浴缸裡泡澡時突然想到計算浮力的方法,喊了一聲優里卡)。
●第三空間為什麼重要?
第三空間是一個你與自己真正相處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做一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包括:運動、閱讀、寫作、畫畫、冥想、投資理財等。
很多對人生重要的事情,都屬於上述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位於時間管理的第二象限。這些事情平時找不到時間去做,第三空間恰恰是為第二象限的事情而生,這是第三空間之所以重要的根本原因。
●什麼是第三空間?
第三空間就是那些讓你能獨處的空間和時間。那麼反過來問,能讓自己獨處的空間和時間是不是第三空間呢?
咖啡廳是,汽車是,家是不是?是不是有時候家也可以成為第三空間?上下班的路上是不是也可以成為第三空間?甚至在計程車上、地鐵上是不是也有可能發現自己的第三空間?
我們要不斷地學會發問,問題不見得有答案,但問題能啟發你思考,發問是寶貴的習慣。回到問題本身,我們進一步定義:在特定時段能讓自己獨處的時空即第三空間。這裡有幾個要點:
第一,特定時段。代表這個空間是與時空相關的,而不僅僅是一個固定的物理空間。比如,你覺得咖啡廳是第三空間,但咖啡廳非常吵的時候就不是;又如你覺得家不是第三空間,但在家裡你獨自早起、無人打擾的時候,就是第三空間。
第二,與自己獨處。這是第三空間的必要條件,如果不是自己獨處,那一定不是第三空間。
上述定義中,第三空間不再是一個固定的物理空間,任何一個空間,只要能有特定時段讓自己獨處,就成了第三空間,這是第三空間的虛擬化。
時間管理的四個象限中,第二個象限是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在其他條件(包括家庭、天資等)差不多、努力程度類似的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很可能取決於在第二象限的時間投入。
我之前的苦惱是每天都很忙,但忙碌的時間都是花在家庭和辦公室。剩下就是睡覺、吃飯和通勤時間。在時間管理的四個象限中,一、三、四象限的事情都找到了安身之所,有對應的時間和場所,唯獨第二象限沒有著落。
但第三空間虛擬化的想法徹底打開了我的思路。按照這種思路,我可以很輕易地在家、辦公室、通勤路上、旅途中、旅館裡找到自己的第三空間。
舉幾個例子,比如我早晨六點多起床跑步,這一段時間是無人打擾的,這就是我的第三空間。每天晚上家人睡覺之後,我還可以看三十分鐘書,這也是我的第三空間。如此一來,開車路上、走路的時候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第三空間。這段時間無法寫東西、看東西,但是可以聽音訊。所以,聽書或用錄音筆錄自己的想法,都可以讓這個第三空間變成現實,變得充實。 像是聽音樂、一個人哼唱,也都是在享受屬於自己的第三空間。
在公司,每天午飯後有一小段時間可以午休,便能用於獨處。沒有會議和其他人的干擾,這個時間也可以成為自己的第三空間。
我的願望就是每天有三個三十分鐘:第一個三十分鐘用於運動,第二個三十分鐘用於寫作,第三個三十分鐘用於閱讀。之前我為三十分鐘運動已經找到了固定的時段,而頓悟之後,三十分鐘的寫作和三十分鐘的閱讀時間也找到了。
很多時候我們困惑、著急、焦慮,表面上是因為時間不夠,但根本原因在於缺少獨處空間。電腦演算法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叫「以空間換時間」,意思是可以調整演算法,拿更多的儲存空間換更快的執行時間。以空間換時間這個概念,對於時間管理也是有效的。
很多時候,你按照日程表坐在那裡,打算做一個重要的PPT,做一個關鍵的提案,但是你的心無法靜下來。你轉而去上網閒逛,或者刷FB、IG,一晃三十分鐘過去了,然而你計畫的事情一件也沒有做。假使有一個與這些任務匹配的第三空間,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對於我們人生發展至關重要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找到固定的空間和時間,每天去做。這就是為關鍵的少數事情,創建固定、舒適的第三空間,這一點是時間管理的關鍵。而精力管理理念強調我們應該去管理精力,而不是單純地管理時間。我發現充分利用第三空間可以很好地實踐精力管理的理念。
對於那些需要靜下心來全力以赴、花大片時間來完成的事情,一定要配上一個合適的第三空間,一個能讓你靜下來、不受干擾、與自己相處的時空。它不是固定的時間,也不是某一個固定的物理空間,是時間和空間的組合,是時空組合。
●如何創建自己的第三空間?
基於以上解釋,尋找自己的第三空間就不是難事,甚至只要你帶上一個降噪耳機,在鬧區裡你也能找到自己的第三空間。這裡有幾個具體的建議如下:
1.把你人生最重要的一至三件事列出來。注意,一定是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比如健身、寫作和閱讀。一開始可以是一件,但不要超過三件,超過三件你就很難去完成了。
2.找到那些與自己獨處的時間。比如早起後、下班路上或者睡覺之前。
3.一定不要影響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第一空間是你的家庭,第二空間是你的工作場所或學校。不要讓第三空間影響你的家庭生活或工作、學習,這個是大前提,如果為了強調第三空間而本末倒置,會引起家庭關係和工作績效方面的問題。
4.每一個第三空間只匹配一件具體的、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在這個第三空間裡要對這件事情全心投入。比如我的運動第三空間就是早晨六點至六點三十分的家中,寫作的第三空間就是早餐後在家中大約四十分鐘的時間。每一個第三空間只安排一件事情(寫本書時,我的寫作第三空間為工作日早上六點至七點半的家中,周末早上六點至十一點的家中)。
5.採用合適的工具。我們需要有合適的工具來輔助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比如上下班路上,用聽和說的方式和自己相處比較好。這時候有一支簡單的錄音筆或在手機配上防風的微型麥克風,都會讓你有更好的感受。
6.每個階段都要做一個總結。比如每周末把這一周的第三空間經歷整理總結一下,看看自己在第三空間的產出和體驗如何。
7.一定要多寫多記錄。不管你的寫作能力如何,一定要鍛練寫作,寫作是思想的催化劑,寫作能讓你的頭腦更加有序,更加有創造力。要把自己與第三空間相處的經歷寫下來,以此不斷提升第三空間的使用效率。
8.一定要為第三空間取個名字。當你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時,一定要為它取名字。像是我的三個第三空間分別是「寫作第三空間」 「運動第三空間」和「閱讀第三空間」,很樸實直接,卻帶來了儀式感。在相應的第三空間,我會被暗示要去做對應的事情,而且只做與這個第三空間名字相符的事情。
我經常會在早晨的寫作第三空間內寫作,最快只用三十分鐘就能寫一千字,效率很高!從今天起,各位就去嘗試發現自己的第三空間,為自己人生最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找到安身之所。
◎人生商戰
把自己視為一家公司,那麼商業思維便可啟發我們的人生之路。如同一家公司,我們個人也需要有願景、戰略、價值觀、商業模式、競爭策略,並致力於打造自己的「護城河」。
「人生商業模式」決定人生結局
如果把自己比作一家公司,你是否能實現「永續經營」?
如果每個人都是一家公司,那麼我們可以用「終局」思維去看:人和人的最終差別表現在外在,例如影響力、財富、健康等,但其根源在於內在層次的原因。其中最深層次的原因就包括各自「人生商業模式」的差異。
在講「人生商業模式」之前,先來簡單地定義一下「商業模式」。商...
作者序
【自序】
我其實不敢稱自己為人生導師,只是希望把自己這一路走來的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與諸位分享,如若其中一兩節內容或者某段話給你一些啟發,對你未來的生活產生一定影響,那麼我會非常開心。這並非過分謙虛,因為我看過很多書,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書其實不多,值得我反覆去看的書更少。一本書之所以被我記住,全然在於其中有隻言片語提醒了我,不經意間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我對這種書感激涕零。如果我的書和部分讀者產生了這樣的緣分,那真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這會激勵我繼續寫下去,不斷與諸位分享。
為什麼會有這本書?十年前,我在《程序員》雜誌發表了一篇回顧自己畢業十年經歷的文章,有出版人看到此文,就希望約我出一本書。無奈我當時並沒有累積太多作品,幾經折騰,最後放棄。但自那之後,我心中偶爾會覺得:人生有機會還是要出本書的。之後的歲月裡,我依次經歷了感情危機、財務危機和職業危機。經歷這些危機時,我的人生陷入了巨大痛苦中,後來,我一點點爬出來。這個過程回過頭來看卻是值得慶幸的:若不是這些危機,我哪裡知道自己有什麼問題,該從什麼地方去提升自己?可以說,正是這些巨大的人生危機,給了我今天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
我有寫作的愛好。說是愛好,其實有點慚愧,從二○○○年大學畢業到二○一六年期間,我所寫的所有文章加起來也湊不齊百篇。但我的特點是,越到人生危難的時候我越喜歡寫作,寫作彷彿是一種靈丹妙藥,總是救我於各種苦難之中。
三十五歲時所遭遇的危機給我帶來了巨大的焦慮,這次焦慮持續一年有餘,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我開始經營微信公眾號「改變自己」,並且在二○一五年建立了一個原創微信公眾號「輝哥奇譚」。回顧當初,經營公眾號就是為了能記錄自己的心聲,不為流量,不為利益,就為自己。
剛開始經營時打算以投資理財為主題來寫,寫沒多久,正好碰上股價騰飛、股市紅火,我的寫作熱情高漲。但好景不長,二○一五年初夏,股市上下起伏,最後轟然落地,我的微信公眾號更新也戛然而止。二○一六年九月,又有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刺激了我,我決定恢復公眾號更新。重啟寫作的第一篇文章折騰了我四、五天,寫完之後覺得真是痛苦極了,這樣的文章醜陋極了,真是不堪入目。但最後還是克服了內心的障礙,把文章發了出去。結果文章被轉載數百多次,給我帶來了五千多名粉絲。我這才發現,我們寫作的最大障礙並非技巧不夠,而是我們內心對自己的否定。
後來我的寫作頻率越來越高,從兩周一篇、一周一篇,到一周兩、三篇。在二○一七年工作最忙碌的時候,我碰巧在一個小長假連續寫了三篇,當我寫第四篇時就在想,何不立個「目標」──連續更新一百天?這次每日更新計畫不僅改變了我的寫作習慣,更改變了我的人生。
那次日更計畫的起點,恰是我在職場最辛苦、最艱難的一段時間。當時我每天的睡眠不足六小時,每天早晨爬起來要在七點多趕到二十公里之外的公司,每天晚上十點多到家後,還要處理工作。就在這種情況下,我依然利用極為有限的個人時間堅持寫作。這種堅持給了我一根「吸管」,讓我能呼吸到外面的新鮮空氣,也讓我明白,儘管工作辛苦,但生活依然在我掌握之中,我並不因為外界的壓力而放棄做自己。
當我完成第一個一百天日更計畫後,我在二○一八年元旦開始繼續每日更新挑戰,這次挑戰是連續更新三百六十五天,寫下這篇序言的時候,我已經連續每日更新四百多天了。二○一八年開始,從職業到個人生活,我的一切都在好轉,我必須把這種狀態歸功於堅持自我的態度和行為,而堅持每日更新則是堅持自我的日常動力來源。
從我第一次有寫書的念頭到現在寫序言,有八年時間。期間經歷了很多坎坷,雖然站在歷史長河的角度來看,實在是微不足道,但是也把我折騰得夠嗆。透過記錄下來的文字,我發現這八年內的快樂多於痛苦,成長多於消沉。如果不是有這些文字記載,我很難相信這樣的話不是在麻痺自己。
希望我的紀錄能讓大家體會到,人生的痛苦和快樂往往是相關的,但不見得是相伴的。改變一百萬人的生活態度,是我的畢生追求。希望這本書,能幫我完成一℅的心願。
最後,借此書出版,特別感謝我的愛人和父母;感謝饒宏、李明遠、陸奇、李想;感謝幫助此書出版的出版人姚新軍和他的團隊。感謝我所有的讀者,與你們互動給了我無盡的靈感和不竭的動力──這是一本活著的書,也是一本不斷更新的書。
感謝每一個我沒有提及名字但在成長道路上幫助過我的貴人。
【自序】
我其實不敢稱自己為人生導師,只是希望把自己這一路走來的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與諸位分享,如若其中一兩節內容或者某段話給你一些啟發,對你未來的生活產生一定影響,那麼我會非常開心。這並非過分謙虛,因為我看過很多書,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書其實不多,值得我反覆去看的書更少。一本書之所以被我記住,全然在於其中有隻言片語提醒了我,不經意間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我對這種書感激涕零。如果我的書和部分讀者產生了這樣的緣分,那真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這會激勵我繼續寫下去,不斷與諸位分享。
為什麼會有這本書?十年前...
目錄
第一章 人生是間有限公司
人生商戰
「人生商業模式」決定人生結局/警惕競爭/忘記揚長補短/「熱愛」是最好的天賦/勇做少數派/人生不設限/終身成長最重要
人生定位
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什麼才是對的事/一輩子做對的事
終局思考力
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優勢/活在未來/遠眺未來三十年/著眼長期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卓越」
第二章 三種收入才穩固
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的要義/超越死薪水
「八小時」之外的平行人生
三種收入從何而來/我把一份時間賣了一萬次/閒暇孕育財富
工作歷練
年輕人應該去什麼樣的公司/別做被大公司毀掉的年輕人/「高年薪」還是「高時薪」/理想工作三要素/如何面對職場競爭/如何在工作中提升認知能力/職場的核心技能──預期管理/職場之困:不可替代還是可被替代
第三章 活出真我
第三空間:讓心成長
第三空間與人生要事/與世界重新連結/清理暗空間/永遠追求命定領域
活出自己的精彩
真我的價值/忠於自己的內心/沒人在乎你是誰
升維思考
升維思考,降維攻擊/逆向思考的力量/警惕沉沒成本/遠離單點支撐/衡量人生的另一種維度/接納的力量
第四章 連結今日與未來
正視自己
跳出舒適的盒子/在更高層次努力/要三思,不要糾結
覆盤機制:如何把每一次意外和跌倒都當成機會
覆盤機制/意外的意義/請感謝年輕時的坑/在錯誤與意外中成長/如何面對壓力/如何面對全新的挑戰/與焦慮共處
每日踐行:思行合一才能快速前進
神奇的每日踐行/停止討論,請動手/快速閱讀的方法/人人可寫作/堅持每日閱讀、寫作和運動
終身學習:人生最重要的能力
沒有激勵機制的學習都會落空/就要不安分/高頻遠勝於大量/收斂的能力
第五章 多維人生,多重喜悅
悅納自己:這是給你的唯一恩賜
我想「不務正業」一輩子/還有什麼比快樂更重要/真正的幸福感從哪裡來/永保青春,從改變觀念做起
多維人生:你的人生有更多種可能
人生可以有兩面/留心方能感悟人生意義/人生如同一部電影
第六章 讀者問答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特立獨行的底氣/「乖孩子」最痛苦/停止對自己的苛責/努力的目標並非超越他人,而是讓自己無悔/真正的好友無需刻意聯繫/「大齡剩女」還要折騰嗎
人生不止於謀生
成年人的生活本該無聊嗎/如何戰勝無力感/怎麼培養自己的洞察力
第一章 人生是間有限公司
人生商戰
「人生商業模式」決定人生結局/警惕競爭/忘記揚長補短/「熱愛」是最好的天賦/勇做少數派/人生不設限/終身成長最重要
人生定位
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什麼才是對的事/一輩子做對的事
終局思考力
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優勢/活在未來/遠眺未來三十年/著眼長期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卓越」
第二章 三種收入才穩固
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的要義/超越死薪水
「八小時」之外的平行人生
三種收入從何而來/我把一份時間賣了一萬次/閒暇孕育財富
工作歷練
年輕人應該去什麼樣的公司/別做被大公司...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