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來是壓迫早期基督教徒的一員,他甚至從未見過耶穌本人,
然而他一手改造了耶穌死後基督宗教的體系、儀式,乃至信仰的核心,他是保羅。
早期基督宗教不為人知的教義大戰在本書揭開神祕面紗。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盧俊義牧師專文導讀
◎Amazon讀者四顆半星好評推薦
在耶穌受難後的二十年間,耶穌追隨者重新聚集並開始傳道,保羅也於此時加入傳教的行列,打開了基督宗教通向非猶太人世界的大門。然而,史學界對這二十年間的歷史幾乎一無所知。
為了重建那失落的片段,本書作者塔博翻轉新約聖經的閱讀順序,運用最古老的基督宗教文獻──保羅書信,以及其他早期基督宗教原始資料,破解其中潛藏的訊息,展開一場新約推理之旅。
根據文獻,塔博指出保羅與繼承自耶穌的耶路撒冷教會其實並非和平共處,彼此的關係甚至水火不容。保羅發展出自己所詮釋的基督,並認為他所創立並遵循的基督律法凌駕於一切之上,幾乎不顧由公義者雅各所領導的耶路撒冷教會。保羅另成一派的神學觀支配了新約聖經的內容,流傳現世的新約聖經絕大多數為保羅與親保羅派所寫,甚至刻意淡化了公義者雅各之於基督宗教的重要性。此舉終使兩派人馬分道揚鑣,雅各領導的基督宗教逐漸式微,而保羅的教義從此傳遍世界各地。
換句話說,塔博認為現代的所有教徒都是保羅的信奉者,所信仰的幾乎可說是「保羅版」而非最初始的基督宗教,甚至,保羅可說是西方人類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塑造了西方人對所有事物的想法。
本書豐富的文獻探討以及對保羅所創教義的詳細分析,塑造了保羅的真實面目,並闡明了基督宗教由猶太教衍伸出來,成為我們今日所認知的樣貌的迷人歷史,讓人更深入了解西方文明的起源。
http://paulandjesus.com/
好評推薦
沒想到聖經裡藏著這樣驚天動地的公案。這段離奇的歷史在作者的文獻追查之下,像一個完美的偵探推理故事,讓人既激動又張口結舌。
──陳穎青,老貓學出版作者
當代基督宗教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到底保羅有沒有「誤解」了耶穌?或者,用另一個角度來問:保羅有沒有「建構」了一個不同於歷史耶穌的基督圖像?本書以厚實的學術基礎提出相當大膽的立論,雖具挑戰性,但觀點清新銳利,值得對此一問題有興趣的讀者深入思考。
──鄭仰恩,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
我認為這本書是所有傳道者、神學院的師生都該仔細閱讀的一本好書,讀完,一定會使自己原本對聖經經文的認知有許多新的看法出現。這本書的特色就像前面說過的,作者幾乎都是引用聖經經文來佐證他提出的觀點,這點也是和過去有關耶穌和門徒的相關著作之作者大不相同之處。
──盧俊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塔博在說明保羅獨一無二的耶穌觀與他如何開創一則福音上,表現特別出色……他主張保羅的書信,特別是哥林多書、羅馬書,乃是據斷定寫於耶穌時代的最古老聖經時代文獻,在這一時間軸裡,我們得以探索保羅的思想,得以了解保羅的福音,了解保羅與耶穌諸使徒關係的決裂。塔博少有揣測之語,始終把焦點放在文本上……這本簡明扼要的著作給了讀者許多值得深思的東西,特別是今日大部分基督宗教徒所行的基督宗教乃是保羅的基督宗教一事。
──Ilene Cooper,「Booklist」
塔博是個一絲不苟的歷史學家,將新約聖經中遭掩蓋的最早期基督宗教的猶太教神學,細心且令人信服的展現於世人眼前……縝密但簡潔的寫作風格,讓我們對基督宗教的沿革,有了另一番為人所樂見的清楚了解。
──牧師Jeffrey J. Bütz,賓州州立大學宗教研究兼任教授
探討基督宗教的最早期歷史,手法令人耳目一新、充滿新意與洞見。那段歷史不同於千百年來我們所受教的,那遠更錯綜複雜、遠更令人振奮。詹姆斯.塔博釐清了這段歷史。
──John Shelby Spong,《Re-Claiming the Bible for a Non-Religious World》作者
這本絕妙好書用心說明了保羅的宗教與耶穌和其最初門徒的宗教有多大的差異……引人入勝的一本書,處處展現令人眼界大開的洞見。非常值得一讀。
──Barrie Wilson,約克大學人文與宗教研究教授
在這本叫人愛不釋卷的書中,塔博探索複雜糾葛的基督宗教起源,生動重現了耶穌的最早期門徒如何憂心忡忡極力欲維繫耶穌的教誨,以及使他長留後人心中,卻終歸徒勞……保羅老早就被公認為基督宗教的創建者,但塔博仔細研讀保羅的書信和使徒行傳——使徒行傳含有遭美化的早期基督宗教歷史和保羅宣揚自身教義的最早期活動——從中編織出一則引人入勝的故事,有力說明了為何基督宗教即保羅、保羅即基督。
──「Publishers Weekly」
《保羅與耶穌》早該問世,乃是少數有心廓清臆斷的著作之一……塔博之類學者,刨眾所認可的觀念之根……突破臆斷——甚至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臆斷——給了世人新的觀點和記述。
──「Huffington Post」
作者簡介:
塔博James D. Tabor
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校區的宗教研究系主任,擁有芝加哥大學聖經研究博士學位,專精基督教起源及死海古卷。除了《耶穌王朝》,他還獨自寫了或與人合寫了多本書,包括《耶穌發現》。除了歷史研究,他也在以色列、約旦多處遺址做過田野考古。
譯者簡介:
黃中憲
一九六四年生,政大外交系畢,現專職翻譯。譯有《從帝國廢墟中崛起》、《太平天國之秋》、《戰後歐洲六十年》、《劍橋插圖伊斯蘭世界史》、《成吉思汗—現代世界的創造者》、《帖木兒之後》、《維梅爾的帽子》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當代基督宗教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到底保羅有沒有「誤解」了耶穌?或者,用另一個角度來問:保羅有沒有「建構」了一個不同於歷史耶穌的基督圖像?本書以厚實的學術基礎提出相當大膽的立論,雖具挑戰性,但觀點清新銳利,值得對此一問題有興趣的讀者深入思考。
──鄭仰恩,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
沒想到聖經裡藏著這樣驚天動地的公案。這段離奇的歷史在作者的文獻追查之下,像一個完美的偵探推理故事,讓人既激動又張口結舌。
──陳穎青,老貓學出版作者
塔博在說明保羅獨一無二的耶穌觀與他如何開創一則福音上,表現特別出色……他主張保羅的書信,特別是哥林多書、羅馬書,乃是據斷定寫於耶穌時代的最古老聖經時代文獻,在這一時間軸裡,我們得以探索保羅的思想,得以了解保羅的福音,了解保羅與耶穌諸使徒關係的決裂。塔博少有揣測之語,始終把焦點放在文本上……這本簡明扼要的著作給了讀者許多值得深思的東西,特別是今日大部分基督宗教徒所行的基督宗教乃是保羅的基督宗教一事。
──Ilene Cooper,「Booklist」
塔博是個一絲不苟的歷史學家,將新約聖經中遭掩蓋的最早期基督宗教的猶太教神學,細心且令人信服的展現於世人眼前……縝密但簡潔的寫作風格,讓我們對基督宗教的沿革,有了另一番為人所樂見的清楚了解。
──牧師Jeffrey J. Bütz,賓州州立大學宗教研究兼任教授
探討基督宗教的最早期歷史,手法令人耳目一新、充滿新意與洞見。那段歷史不同於千百年來我們所受教的,那遠更錯綜複雜、遠更令人振奮。詹姆斯.塔博釐清了這段歷史。
──John Shelby Spong,《Re-Claiming the Bible for a Non-Religious World》作者
這本絕妙好書用心說明了保羅的宗教與耶穌和其最初門徒的宗教有多大的差異……引人入勝的一本書,處處展現令人眼界大開的洞見。非常值得一讀。
──Barrie Wilson,約克大學人文與宗教研究教授
在這本叫人愛不釋卷的書中,塔博探索複雜糾葛的基督宗教起源,生動重現了耶穌的最早期門徒如何憂心忡忡極力欲維繫耶穌的教誨,以及使他長留後人心中,卻終歸徒勞……保羅老早就被公認為基督宗教的創建者,但塔博仔細研讀保羅的書信和使徒行傳——使徒行傳含有遭美化的早期基督宗教歷史和保羅宣揚自身教義的最早期活動——從中編織出一則引人入勝的故事,有力說明了為何基督宗教即保羅、保羅即基督。
──「Publishers Weekly」
《保羅與耶穌》早該問世,乃是少數有心廓清臆斷的著作之一……塔博之類學者,刨眾所認可的觀念之根……突破臆斷——甚至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臆斷——給了世人新的觀點和記述。
──「Huffington Post」
誰開創了基督宗教?
──從讀《保羅與耶穌》這本書說起
很有趣的一件事,就是有許多非基督徒的學者很喜歡研究聖經,相對的,是有許許多多的基督徒對聖經懶得去翻閱,更不用說會認真去讀。或是有讀,卻不一定懂。不過,從小在教會長大的信徒,都會聽到關於耶穌的故事,也會聽到保羅歸信耶穌的經歷,但甚少會去注意不論是耶穌或是使徒保羅所說的話,或是所寫的書信內容到底是甚麼意思。
我也常說另一件有趣的現象,就是聖經沒有寫的事,大家比較喜歡,但聖經有寫的,卻甚少人會用心或認真去細讀。就好像由伊麗莎白.克萊爾.普弗特(Elizabeth Clare Prophe)所寫的「耶穌行蹤成謎的歲月:追尋耶穌失蹤的十七年」(The lost years of Jesus : documentary evidence of Jesus\’ 17-year journey to the East)這本書一樣,裡面談到關於曾有來到印度去跟智者大師學習而有高超的智慧,到過西藏去跟高僧學習,而有過特殊的異能會致病、趕鬼等等,讀起來令人有時感到啼笑皆非,但卻會興趣盎然地一口氣就將之讀完。
但讀塔博(Dr. James D. Tabor)所寫的這本《保羅與耶穌》可不是這樣了;作者沒有太多引經據典地來說明他所論述的觀點,他幾乎都是引用聖經經文來說明他要強調的論點,在他的看法裡:使徒保羅才是真正使基督宗教發揚光大的使者,且作者幾乎全都引用使徒保羅自己所說的話。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作者將使徒保羅一生所努力的福音事工,很有條理地整理出來,讓讀者容易清楚會有今天的基督宗教,其實,就是因為有使徒保羅才有的。當初耶穌的門徒幾乎都是以耶路撒冷為活動中心,只有使徒保羅將外邦人地區看成是福音的重點,因此才會有後來基督教會成立,且日漸蓬勃發展起來,到後來成為羅馬帝國的唯一宗教。因此,他認為即使說「基督宗教即保羅,保羅即基督宗教」也不為過。
雖然作者沒有說真正影響到今天基督教會的,是使徒保羅所寫的書信,但他寫的書信迄今依舊是基督教會存在最大的基礎。因為使徒保羅的書信,不僅是幫助基督教會建構秩序的基礎,連福音書作者的思維也深受使徒保羅的影響。就是作者指出的,一般會說最早寫成的馬可福音,背後的作者是彼得,但作者認為彼得其實也受到使徒保羅影響甚巨。如果連馬可福音作者都受到使徒保羅影響,其它三本比馬可福音更晚成書的福音書,就更不用說了,因為那時早期教會已經發展出一個雛形,大家經常在閱讀使徒保羅的書信,也讀福音書,很自然地在信仰認知上,就是以使徒保羅的說法為基礎。
作者強調使徒保羅才是耶穌真正的傳承者,因為使徒保羅將耶穌的教導給予全新的解釋,而這也是福音書作者喜歡用許多隱喻的方式,說最早被呼召來跟隨的十二個門徒根本就不認識耶穌之因。然後又作者引用耶穌上山去面見摩西和先知以利亞,然後從山上下來,認為這段經文就跟摩西上山去領受上帝給予的誡命和法律一樣。而使徒保羅是用他去阿拉伯曠野的地區來比擬這段摩西、耶穌上山的經歷,然後要所有的信徒都要跟他學習,因為他就是跟耶穌學來的。從這裡也可看出使徒保羅比起耶穌其他的門徒,是絕對正統的傳承者。
在作者的看法裡,他認為使徒保羅的整個信仰思想和末日來臨有緊密的關係。他認為使徒保羅自認在去世之前,一定會看到耶穌再臨的時刻出現,而那時刻來臨,也是上帝伸手干預人類世界的時刻。因此,他強調過著潔淨的倫理道德生活,是每個基督信徒最重要的生活態度,甚至強調要對「性」這種事,採取比較嚴謹的態度,這也是為甚麼他會勸信徒,若是可以不結婚是最好之因。
不過有趣的是,是彼得等這些耶穌的門徒首先傳開要民眾信耶穌的方式,就是用洗禮來表明。使徒保羅則將洗禮給予「聖靈」化,他甚至要那些受過施洗約翰洗裡的人,都要重新來個領受聖靈的洗禮。再者,基督教會從彼得等門徒們開始的愛筵,在使徒保羅手中轉化成為用來紀念主耶穌的聖餐。因此,洗禮和聖餐就成為今天基督教會最重要的信仰記號。而這就讓使徒保羅和耶穌門徒們之間有了個隔閡。
讀這本書也會發現基督教會雖然有過要將耶穌的兄弟雅各,和耶穌門徒彼得的角色重新給予重要的定位,但顯然並沒有成功,雖然羅馬大公教會將彼得列為第一任教皇,甚至在第十六世紀初葉用蓋聖彼得大教堂欲扭轉彼得在教會中地位的重要性,但這種努力顯然並沒有成功。雖然彼得和使徒保羅都是在羅馬尼祿皇帝手下殉教,很顯然地,今天的基督教會仍舊是以使徒保羅對信仰的認知為中心。
我認為這本書是所有傳道者、神學院的師生都該仔細閱讀的一本好書,讀完,一定會使自己原本對聖經經文的認知有許多新的看法出現。這本書的特色就像前面說過的,作者幾乎都是引用聖經經文來佐證他提出的觀點,這點也是和過去有關耶穌和門徒的相關著作之作者大不相同之處。
盧俊義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台北和信醫院宗教師
名人推薦:當代基督宗教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到底保羅有沒有「誤解」了耶穌?或者,用另一個角度來問:保羅有沒有「建構」了一個不同於歷史耶穌的基督圖像?本書以厚實的學術基礎提出相當大膽的立論,雖具挑戰性,但觀點清新銳利,值得對此一問題有興趣的讀者深入思考。
──鄭仰恩,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
沒想到聖經裡藏著這樣驚天動地的公案。這段離奇的歷史在作者的文獻追查之下,像一個完美的偵探推理故事,讓人既激動又張口結舌。
──陳穎青,老貓學出版作者
塔博在說明保羅獨一無二的耶穌觀與他如何開創一則福音上,...
推薦序
導論 保羅與耶穌
保羅從未和耶穌碰過面。這本書在探索這句話的驚人意涵。從事情發生的時間順序來看,這句話無庸置疑。拿撒勒的耶穌於西元三○年四月羅馬猶太省總督或巡撫本丟‧彼拉多在位期間被釘上十字架。就我們所知,直到西元三七年,也就是耶穌死七年後,保羅才說到他第一次見到「基督」顯靈,並認為那幽靈就是從死裡復活的耶穌。有人質疑他使徒的資格時,他問其追隨者:「我不是見過我們的主耶穌嗎?」(哥林多前書第九章第一節)他認為他見到耶穌顯靈一事,與那些在耶穌生前當面見過耶穌者的經驗,兩者沒有高下之分。這意味著保羅宣稱「見過」耶穌和他所說耶穌直接傳授予他的教誨,來自耶穌已死多年後,可以歸類為主觀的幻想經驗(加拉太書第一章第十二節、第十六節,第二章第二節;哥林多後書第十二章第一至十節)。這些「顯現」不是一次性的「轉意歸主」經驗,而是在保羅一生中持續出現的現象,涉及到與耶穌的言語交談,以及保羅所深信歷來只有他一人接收到的對某種本質的獨特揭露。保羅承認他不懂這些狂喜經驗的本質,說它們「或在身內,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但他深信他所聽到的人聲、他所見到的身影、他所接收到的信息,代表他與天上基督的相遇(哥林多後書第十二章第二至三節)。
耶穌去世整整十年後,保羅才在耶路撒冷首次遇見彼得(他以彼得的阿拉姆語名字稱他為磯法),且短暫拜見了耶穌兄弟暨耶穌運動的領袖雅各(加拉太書第一章第十八至二十三節)。後來保羅獨立於那些最初使徒之外走自己的路,宣講、傳授他所謂的他的「福音」,在小亞細亞又待了十年,然後於西元五○年左右回耶路撒冷一趟。就是在這時,在耶穌死了二十年後,他在耶路撒冷再次遇到雅各和彼得,首度遇到耶穌的其他最初使徒(加拉太書第二章第一至九節)。這段不尋常的時間缺口,令許多人大為意外。而這是了解保羅和他所傳之道的關鍵因素之一。
這一按時間先後描述的保羅事蹟,代表我們得想像有個「保羅之前的基督信仰」和有個保羅所宣講、發展的基督信仰。前者獨立存在於他的影響或理念之外二十多年,後者獨立於耶穌的最初信徒和追隨者之外發展,且在發展過程中,與所有認識耶穌的人少有接觸。
有許多最重要線索,明眼人都看得到,只是視而不見。這道理適用於歷史學家,一如適用於偵探,而我在為這本書做研究期間,不管是在圖書館研究晦澀難懂的典籍、走訪與保羅有關的地方,或只是重讀我希臘文版新約聖經中的保羅書信,就有多次這樣的經驗。看到什麼或沒看到什麼,注意到什麼或完全忽略掉什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心中的認定。本書在談真實存在於歷史中的保羅,但同時也揭露存在於保羅之前且大體上為我們所忽略的一種基督信仰。這兩種「基督信仰」的差異頗大,後面幾章我們會詳細探討。把保羅正確擺在這一時空環境裡,擺在此世代裡,全新且迷人的景象隨之浮現我們眼前。我們得以了解在世時真正的保羅,首度理解驅策他的那份熱情。
顯而易見的該從保羅本身開始談。他的早期書信是現存最早的基督宗教文獻,寫於西元五○年代期間,而且是第一手的記述。它們是說明保羅與耶穌所揀選最初使徒之間真正情況的最佳見證。對保羅來說,不受他所謂的「地上」耶穌與諸使徒的影響,與他們沒有瓜葛,自己獨立行事,乃是令他得意之處,且代表他的真誠無欺。他說他所傳的福音「不是由於人,不是藉著人」,語中的「人」指的是雅各和耶穌所親選、指導的最初使徒。保羅宣稱他是透過天上基督的顯現見到耶穌(加拉太書第一章第十一至十二節)。他堅稱西元五○年左右他第二次到耶路撒冷,不是應耶路撒冷諸領袖的召喚,若是那樣,他會像是他的某些對手所明白指出的那樣低他們一等。他說他是「奉啟示」而去那裡,說耶穌透過啟示告訴他去。他提到耶路撒冷教會的三位領袖,雅各、彼得、約翰,以挖苦口吻說他們是「那稱為教會柱石的」和「那些有名望的」人,但又說他們「都與我無干」(加拉太書第二章第六節、第九節)。
他自稱是最不重要且是最後的使徒,但他一心欲闡明他從天上基督那兒直接得到的啟示,比耶穌在人間時傳授的任何東西都還要重要,因而取代了其他使徒的經驗(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第九至十一節;哥林多後書第五章第十六節,第十一章第五節)。這一觀點的說服力攸關我們對保羅與他所傳福音的探查。他也得意表示他比其他使徒「格外勞苦」,即比曾親炙耶穌的其他使徒更為勞苦(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第十節)。他提到人「憑著肉體認過耶穌」的時期,把那與他本身的屬靈經驗相比較,包括他從天上基督接收到而他斷言遠更優越的信息(哥林多後書第五章第十六節;腓立比書第三章第三節)。
大部分新約讀者覺得,提及「福音」之處遍及各卷且分布平均。畢竟基督信徒已經把「福音」視為基督宗教的獨有信息,基督所帶來的救贖「好消息」。事實上,新約全書中「福音」一詞出現了七十二次,但並非照各卷所占的比重分布。保羅書信占了其中六十次,深受保羅影響的馬可福音,則含有八次。保羅把他傳的道稱作「我的福音」,而顯而易見的,這用法為他專屬(羅馬書第二章第十六節,第十六章第二十五節;加拉太書第一章第十一至十二節)。保羅使用這詞時,不把它當作意指「好消息」的通稱,而是當成「我的宣告」來用,意指那是只有他擁有的獨特信息。這一觀點的意涵極具革命性:它意味著大家普遍認知的整個基督宗教早期史必須予以重新思考。
關於基督宗教的起源,標準的「主日學」觀點或《教理問答》觀點差不多這麼說:耶穌前來傳揚取代猶太教上帝觀的新約福音和他救贖人類的計畫。耶穌將這一新信息的基本內涵傳遞給他選定的十二使徒,而這十二使徒在耶穌死後才終於完全理解它的意涵。保羅最初激烈反對這一新組成的基督教會,逮捕基督信徒送交處決,後來卻成為已升天的耶穌基督親自挑選的「第十三使徒」,最後一個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使徒。保羅的使命是向世上的非猶太人,或說外邦人,宣講救贖的福音,而十二使徒之首的彼得,則負責向猶太人傳教。猶太人和非猶太人聯合在一個基督教會裡,接受單一且統一的福音。根據這一傳說,雖有一些初期問題需要解決,但彼得與保羅兩人合作無間,相互支持。他們生時、死時都在一起,為此後延續千百年的普世基督宗教奠定基礎。
研究早期基督宗教的史學家,質疑這一認為耶穌、耶穌的諸最初使徒、保羅三方關係和諧的觀點。這觀點符合神學教義的需要,但無助於歷史真相的探求。這一說法要站得住腳,就得忽視、淡化或完全否認我們新約聖經文獻裡,特別是保羅的書信裡,反映出的尖銳緊繃關係和水火不容的差異。
作為學術研究領域,「基督宗教起源」大體上和三個議題脫離不了關係:追尋歷史上的耶穌;將實際上最有可能的他本人與他的第一代追隨者為了宣揚他們的基督信仰而塑造的他相比較;最後,探明較晚加入這運動的保羅,其宣教時是延續還是未延續耶穌本人的意圖和他最初諸使徒的意圖,以及延續或不延續到何種程度。還有個相關問題,即保羅的「福音」是否代表與猶太教完全分道揚鑣、自成一派的新宗教的確立。
今人普遍同意,生為猶太人、死亦為猶太人的耶穌,以及幾乎都是猶太教徒的他最早期的追隨者,即使相信耶穌是神所應許的彌賽亞,仍自認是猶太人。在西元一世紀的猶太—羅馬巴勒斯坦,把某人視為彌賽亞,並不稀奇。那一時期的猶太籍史學家約瑟福斯,就在耶穌之前、之後的時代裡列出另外六個彌賽亞。他們自稱彌賽亞,聚集徒眾跟隨。一如耶穌,他們全遭猶太或羅馬當局處死,無一倖免。
那保羅呢?他只是改造他的猶太教來配合他對基督的新信仰,或他拋棄猶太教,接受他眼中只他一人領受到、使摩西律法變得過時的全新啟示?
在這些複雜問題上,學界分成兩派,彼此觀點南轅北轍,而他們所持的立場,無法簡單且分明的予以歸類。有些學者認為保羅拓展耶穌和其早期追隨者的基本教誨並將其普世化,因而差異雖得到承認,卻被認為是文化上、發展上的差異。在這觀點裡,保羅既不是背叛歷史上耶穌的使徒,也不是背叛猶太教的叛教者,而是為更廣大的非猶太人世界巧妙打造出某種耶穌中心思想者。還有些學者認知到耶穌所謂的神國不久後會在人間建立的宣告和保羅得自天上基督的信息之間無法調和之處,但仍認為保羅和最初諸使徒之間存有基於現實考量達成的和諧關係。換句話說,保羅與諸使徒同意擱置彼此觀念上的歧異,認知到使他們一致之處比使他們分化之處還要多,特別是因為保羅向非猶太人傳道時得配合非猶太文化改造他所傳的道。
我的看法遠不止於此。我不只認為今日我們所知之基督宗教的「締造者」,應該是保羅,而非耶穌和其最初諸使徒,還主張他與那些最初使徒斷然劃清界限,宣傳、講述令他們覺得離譜至極的觀點。而且一反前述觀點的,我認為證據顯示,耶穌兄弟暨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雅各,以及彼得和其他諸使徒,抱持漸趨式微且因為保羅版基督信仰的完全勝出而被遺忘的猶太人版基督信仰。保羅本人的書信含有不留情挖苦且矛頭甚至直指耶路撒冷諸使徒的話語。他針對耶穌的信息提出截然不同的詮釋,包括與猶太教完全決裂之事。
這一觀點改變了我們對早期基督宗教的理解。但在基督宗教傳統、歷史、藝術裡將彼得與保羅連在一塊,乃是過去一千九百年基督教會的基礎之一。這一觀點如何成為主流?
答案似乎既令人吃驚又再清楚不過。保羅的勝利幾乎全然是書面上的勝利,且新興的神學正統進一步鞏固他的勝利。這一神學正統在君士坦丁皇帝(西元三○六~三三七)之後受到羅馬政治當局的支持。這一鞏固不是完成於保羅在世時,而是隨著親保羅的著作在正統新約聖經正典裡取得支配地位而出現。就連新約聖經諸卷的順序和安排,都反映了保羅觀點的支配性地位。別種觀點和主張漸趨式微,特別是雅各和早期耶路撒冷教會的那些觀點和主張。「猶太教」成為異端,成為被新契約取代的過時宗教。異端不再只是供選擇的另一種見解,而是種罪行。我們在保羅書信中,且令人意外的,甚至在大部分人認為與保羅沒什麼關係的新約諸福音書中,找到這一過程的開端。
保羅的書面上勝利,有賴於三大支柱:(一)在馬可福音,即現存對耶穌生平和死亡最早的記述裡,保羅的思想占了其神學內容上很大分量;(二)兩卷本著作,路加福音—使徒行傳,大大擴展馬可福音所述的故事,且以保羅在羅馬宣講他的福音作結;(三)掛保羅之名但寫成於保羅死後的後來六封信,提出更為通俗化的保羅,而這樣的保羅為教會所樂見,且使他所傳的道不再讓人覺得那麼激進(這六封信是歌羅西書、以弗所書、帖撒羅尼迦後書、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
保羅書面上勝利的最大功臣是使徒行傳。該書卷作者刻意隱藏自己名姓,匿名發表著作。他想讓讀者以為他的著作寫於更早時,而匿名發表之舉,正是表明這一意圖的第一個跡象。他以保羅在羅馬受軟禁為此書卷作結。他肯定知道保羅喪命的事,但不交代這一段,讓讀者以為他的書寫於保羅遭處決的尼祿皇帝在位期間。這一切全是別有用心的安排。
按照傳統說法,使徒行傳被認為是路加所寫,而路加既是保羅的傳道同伴,且據說親眼目睹該書卷中某些重要事件。列出自己的同工或助理時,保羅附帶提到一位姓路加的人(腓利門書第二十四節)。在後來兩封歸於保羅名下但並非他所寫的信中,又提到兩次路加,「親愛的醫生」,很有可能和前述路加是同一人(歌羅西書第四章第十四節;提摩太後書第四章第十一節)。新約聖經的定稿編輯想支持掛他名字的那部福音書和使徒行傳都是路加所寫的傳統說法,於是有可能添加了提及他名字的這些字句。提摩太後書的作者說路加與保羅一起身陷獄中,且讓保羅要提摩太「帶馬可來」,還有他「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是那些皮卷」。這位作者清楚暗示,馬可與路加這兩位據稱寫下福音書者,都是保羅的工作同伴,親眼目睹了使徒行傳中許多事,且有機會看到他們從保羅那兒得到的文件。
學者通常推斷路加福音—使徒行傳寫於西元九○年代,但更晚近,有些學者主張寫於西元二世紀,而此說頗令人信服。
誰都看得出使徒行傳以保羅為主角,甚至把這部著作稱作「保羅行傳」或許還更貼切。使徒行傳中有一些關於其他使徒的初步評論,彼得和其他使徒出現於頭幾章,但就此很少再出現。作者的主要用意乃是推崇保羅,視其為將基督信息帶到羅馬的使徒。使徒行傳中保羅的敵人是猶太人,不是羅馬人或他碰到的其他非猶太人。使徒行傳是明顯親羅馬的一卷,其作者所暗指的時空背景,反映了羅馬人摧毀耶路撒冷城(西元七○年)多年後的一個時期。羅馬人這一毀城行動使猶太人的民族希望、彌賽亞希望破滅,使最早的耶路撒冷教會分散(路加福音第十九章第四十一至四十四節,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三至二十四節)。
這不表示使徒行傳缺乏歷史價值。首先,它是現存這方面唯一的文獻。它涵蓋了從耶穌死亡到保羅赴羅馬這段關鍵時期(西元三○~六○年)。因此,儘管作者的立場極偏保羅,它仍可以作為重建早期基督宗教那「失落的數十年」的原始資料。事實上,一旦我們把從保羅書信和從某些我們新近發現的其他原始資料知道的事納入考量,使徒行傳所揭露的真相就遠超過其作者可能想揭露的。使徒行傳作者想淡化耶穌兄弟雅各的影響,且他似乎有機會看到寫於雅各領導耶穌運動時,某些耶路撒冷教會時代的資料。他筆下破綻畢露,因為我們從保羅那兒得知此事的另一面,甚至從雅各那兒得知此事的一小部分。
令人遺憾的,鮮少人以批判角度閱讀使徒行傳。它表述的事,世人通常未深思即照單全收,而該卷中呈現的保羅形象已成為主流敘述。如果人對保羅有什麼了解,那了解很可能來自他人對使徒行傳的講述或他們自己對使徒行傳的閱讀。
想想這可能帶來的結果。我們建構基督教會起源所倚賴的主要原始資料,出自某位匿名的保羅信徒之手,且那人寫這份資料時,距他欲敘述的那些事已有數十年。有些學者甚至稱使徒行傳是「掩蓋真相」的大作,而誠如後面會看到的,這個評斷或許還嫌客氣了些。有沒有可能這位匿名作者已在無意間成為過去兩千年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以背離史實的方式塑造了我們對耶穌和早期基督宗教的看法?誠如後面會提到的,路加福音—使徒行傳的作者完全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他刻意模糊原版的「保羅之前的基督信仰」,乃是我們一大文化損失。只要使徒行傳中對保羅的描繪占上風,我們就看不清楚耶穌和他最早期追隨者所建構的那種基督信仰。
諷刺的是,只要看看保羅的書信,就能找回對他與雅各、彼得、耶路撒冷教會(後人所謂的猶太基督教)之關係更貼近史實、更可靠的記述。用心讀保羅七封最早的信(帖撒羅尼迦前書、加拉太書、哥林多前後書、羅馬書、腓立比書、腓利門書),就可看出此關係全貌。大部分學者認為這七封信的確出自保羅之手,較少受到後人的篡改。在總數兩百七十五頁的一般印刷版英語新約中,它們只占五十頁,但它們的內涵卻影響深遠。在本書中,我盡可能相信保羅所說的話。當他得以發表個人看法,且對早期基督宗教的基本統一性沒有預設的看法時,結果既非常清楚,毫不含糊,但也很令人震驚、引發爭議。
倚賴這些真正出於保羅之手的書信,我們也能最穩當的重建保羅生平最基本的梗概。保羅自稱是希伯來人或以色列人,說他生為猶太人,出生第八天行割禮,屬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腓立比書第三章第五節;哥林多後書第十一章第二十二節)。他曾是法利賽人一員,說他在猶太教中比許多同歲的人更有長進,極熱衷於他猶太教的傳統(腓立比書第三章第五節;加拉太書第一章第十四節)。他曾極力迫害耶穌運動(加拉太書第一章第十三節;腓立比書第三章第六節;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第九節)。西元三七年前後,保羅見異象,說在異象中「見到」耶穌,耶穌傳給他福音,還要他當使徒,赴非猶太人的世界傳道(哥林多前書第九章第二節;加拉太書第一章第十一至第二章第二節)。保羅未婚,至少在他當使徒期間是單身(哥林多前書第七章第八節、第十五節,第九章第五節;腓立比書第三章第八節)。他遠行期間靠做手工養活自己(哥林多前書第四章第十二節,第九章第六節、第十二節、第十五節;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二章第九節)。此外,使徒行傳還提供了許多保羅生平細節,其中有些細節可能真有其事,但有些細節已受到挑剔學者質疑。我在附錄〈追尋歷史上的保羅〉裡處理這些問題。就方法上來說,我選擇以保羅說及自己的話為切入點,以便從他自己口中了解保羅。
保羅的基督信仰塑造了他思想的主要特徵,從而塑造了我在本書所述內容的主要特徵,而我根據真正出於保羅之手的書信,在保羅的基督信仰中抽離出六大要素。在詳細探討每個要素之前,先對它們做個概述,會有助於讀者掌握此書精神:
一、一個新的靈性身體。對保羅來說,耶穌已從死裡復活這信念,乃是基督信仰的主要且基本元素之一。他以有力口吻表示:「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第十四節)他對救贖的全盤理解,完全取決於他所認定的一樁天大事件,即耶穌從死裡復活一事。但保羅的耶穌復活觀,不是今人普遍理解的那種復活。它與屍體的甦醒毫無關係。保羅想必認為耶穌被人根據當時的猶太埋葬習俗,安然長眠於耶路撒冷某個墓裡。他甚至知道有關耶穌下葬的傳統說法,但未詳細交代(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第四節)。
二、宇宙性家族和天國。據保羅所述,耶穌是這一新靈族的「長子」,而這一靈族則是一更大型宇宙家族的一部分(羅馬書第八章第二十九節)。保羅深信耶穌是一女子所生,是有血肉之人,是大衛王的王族後裔,因此,稱他是猶太人心目中的「地上」彌賽亞當之無愧。但在保羅看來,耶穌身為大衛王族後裔一事,遠不如他身為神的長子、得榮耀一事來得重要。保羅如此說道:「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羅馬書第一章第四節)這意味著身為造物主的神開啟了一個讓他藉以複製自己(產生一個「神家族」)的過程。耶穌自此搖身一變為天上得榮耀的基督/彌賽亞,是一個神族後裔大群體的長子。用保羅愛用的措詞來說,凡「屬於基督」或性靈上「在基督裡」的人,都已被聖靈充滿,且一如小小的屬靈胚胎,漸漸成長為基督的形像,直到他們從血肉之人轉「生」為叫人活的靈這一刻到來為止。誠如保羅所說:「但與主聯合的,便是與主成為一靈。」保羅把「兩個靈」的這一聯合比喻為男女的聯合,屆時「兩人要成為一體」(哥林多前書第六章第十七節)。
三、與基督的神祕聯合。為迎合他那些皈依主、說希臘語的非猶太人,保羅徹底改造了洗禮、聖餐的作為和對洗禮、聖餐的認識。以水淨身的儀式,在猶太教裡很常見,包括施洗者約翰和耶穌所做過、意在表示悔罪的浸水儀式,但保羅改造洗禮一事,不只具有儀式上的意涵。洗禮帶來與保羅所謂的基督的「靈性身體」的神祕聯合,是人藉以領受聖靈充滿的作為。
四、已開始但還未完成。保羅的行事帶有濃烈的末日啟示論觀點,那觀點影響了他的所有言談或作為。他很篤定的認為他和他的追隨者會在有生之年看到基督從天上復臨。世間的生活會繼續,但持續不了多久。世間一切會在不久後改頭換面。在這同時,現實生活又讓人覺得一切如舊,沒有改變。保羅努力闡明這些觀念的倫理意涵與社會意涵時,極力抵抗時間、歷史的真實性。保羅強調「時候減少了」,勸他的追隨者不要結婚,不要開啟新事業,勸追隨者,如果是奴隸的話,不要憂心,因為世上的一切即將顛倒過來,所有的社會關係都將結束。一直到死時,他都認為會在有生之年看到這件大事發生,他所謂的「降臨」(希臘語parousia,或譯「臨在」),也就是天上基督顯現於天上雲朵裡,宣告最後審判的到來。他鼓勵他的追隨者抱著這個新的屬靈轉變好似已降臨的心態過日子,始終知道這一轉變尚未完全實現。世間的生活具有性與婚姻、生與死、民族認同與社會認同這些無可爭辯的現實面,世間生活的緊繃,並不是你把這些現實面當成已不再發揮作用後,就可輕易化解。口頭上說人「在基督裡」後,這種種區分即消失,是一回事,要在這種種區分仍沒消失的世界裡實際過日子,則是大不相同的另一回事。
五、在基督的律法之下。保羅身為猶太人,卻斷然背棄了西奈山上神所啟示予摩西的律法(摩西律法),背棄該啟示裡的所有法律、習俗、傳統。換句話說,保羅拋棄了他的猶太教。但他大概不會這麼說,因為他把他所提倡的宗教稱作使第一版猶太教過時,新且真的猶太教。他主張原來的律法如今已被新的基督律法取代(加拉太書第三章第二十三至二十六節)。他從未否認派耶穌下來、把耶穌高舉為神子的那個以色列神,曾透過摩西和諸先知講話。他所堅持的,乃是在那位以色列神之旁,有位被提到天上的主耶穌,整個宇宙都將遵從於他。他也深信他以第十三使徒的身分領受到的新啟示,使此前的一切相形失色(哥林多後書第三章第七至九節)。對保羅來說,摩西律法所應許給以色列人的東西(繁榮、康樂、和平這些具體可感的福惠),與那些注定成為這個新宇宙性天上家族(由得榮耀的神兒女組成的家族)之一員的人,如今被應許的無與倫比屬靈榮耀,不能相提並論。這個宇宙誕生過程,構成一個新的屬靈「以色列」、一個新約、一個新的律法,取代了舊以色列、舊約、舊律法。
六、使徒交鋒。保羅以使徒自居,誠如他自己所說,是「最後但非最不重要」的使徒,且認為他的使徒角色,在神欲透過基督拯救世界的宇宙計畫上,扮演不可或缺且關鍵的一角。他為自己先前反對、迫害耶穌運動表示痛心,強調他連當使徒都不配,但他仍深信他受召當使徒是獨特且非比尋常的一件大事(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第九至十節)。其他使徒是在耶穌於加利利開始傳道時就被耶穌選為使徒,而與這些使徒不同的,保羅深信他還沒出生時,仍在母腹裡時,神就讓他有別於他人,施恩召他(加拉太書第一章第十五節)。由這點看,不妨說保羅不是最後一個使徒,而是比其他所有使徒更早就被選上。於是,他的「皈依」純粹繫於神一心,也就是說當神斷定揭露保羅使徒身分的使機已到,神即予以揭露。誠如保羅所說,神選擇「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裡」(加拉太書第一章第十六節)。這使他具有與諸最初使徒大不相同的職責,因為他知道他「第十三使徒」的職責,乃是把有關基督的信息帶到非猶太人世界。他深信他必須在末世降臨前完成這一特殊使命。一如基督奉派到他自己的族人,猶太民族,以證實該民族祖先所收到的應許,保羅,作為某種「第二基督」,奉派到整個世界(羅馬書第十五章第八至九節)。他深信以賽亞已預告他身為「派赴外邦的使徒」所肩負的特殊職責,深信他身為「受苦的僕人」,也將和基督一樣,傾瀉出他的血作為供物,進而「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欠缺」(腓立比書第二章第十七節;歌羅西書第一章第二十四節;以賽亞書第四十九章第一至六節)。在此,保羅顯然深信,耶穌受苦,加上他的受苦,乃是實現神的世界計畫所必需。
導論 保羅與耶穌
保羅從未和耶穌碰過面。這本書在探索這句話的驚人意涵。從事情發生的時間順序來看,這句話無庸置疑。拿撒勒的耶穌於西元三○年四月羅馬猶太省總督或巡撫本丟‧彼拉多在位期間被釘上十字架。就我們所知,直到西元三七年,也就是耶穌死七年後,保羅才說到他第一次見到「基督」顯靈,並認為那幽靈就是從死裡復活的耶穌。有人質疑他使徒的資格時,他問其追隨者:「我不是見過我們的主耶穌嗎?」(哥林多前書第九章第一節)他認為他見到耶穌顯靈一事,與那些在耶穌生前當面見過耶穌者的經驗,兩者沒有高下之分。這意...
目錄
序 發現保羅
導論 保羅與耶穌
第一章 保羅之前的基督信仰
第二章 重新思考死人復活
第三章 從保羅的角度解讀福音書
第四章 最後但非最不重要
第五章 宇宙性家族和天國
第六章 與基督的神祕聯合
第七章 已開始但還未完成
第八章 基督的律法
第九章 「使徒交鋒」
附錄 追尋歷史上的保羅
序 發現保羅
導論 保羅與耶穌
第一章 保羅之前的基督信仰
第二章 重新思考死人復活
第三章 從保羅的角度解讀福音書
第四章 最後但非最不重要
第五章 宇宙性家族和天國
第六章 與基督的神祕聯合
第七章 已開始但還未完成
第八章 基督的律法
第九章 「使徒交鋒」
附錄 追尋歷史上的保羅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