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專輯是「五一三的幽靈」,收錄了七篇文章。雖然一般認為五一三事件是一場針對華人而起的種族暴動,但其實因暴動而受害的不僅僅是華人而已,還有印度人和馬來人。由於五一三事件在馬來西亞境內仍是一個禁忌的話題,雖不是完全不能說,也不是真的被忘記,但是政治的禁忌與歷史的包袱使得五一三事件造成的創傷至今無法平復,是以「五一三」幾乎以一種幽靈的狀態出沒在作者的記述與常民的回憶之間。這種幽靈的狀態反映的是官方記憶的僵硬與固著,但也突出了受害社群創痛之深重,不因官方的忽視而遺忘。這也顯示了文學作品與常民記憶或許才是歷史真實之所在。期待本專輯能突顯「馬華」離散的歷史與承擔,和解與共生,打造一條相互理解與和解的文學之道。本期還有魏簡教授的訪談,以及數篇獨立論文。
作者簡介:
編者
思想編輯委員會
本書作者
邱士杰(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榮 劍(獨立學者)
許偉恒(旅台香港學者)
曾金燕(瑞典隆德大學東亞與東南亞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黃進發(馬來西亞雙威大學傑弗瑞永續發展中心教授)
魏月萍(馬來西亞蘇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學中文學程教師)
許德發(馬來西亞蘇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
傅向紅(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社會科學院講師)
馬拉基.愛德溫.維塔馬尼(諾丁罕大學馬來西亞校區英文學院院長)
沈昆賢(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亞洲語言與文化系博士生)
郭紫薇(馬來西亞世紀大學資深講師)
劉羿宏(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李有成(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章節試閱
五一三的幽靈
李有成
黃錦樹有一篇題為〈開往中國的慢船〉的小說,情節所敘饒富寓意,對本文的論證具有啟發意義,我想就從這篇小說談起。馬來西亞華裔少年鐵牛因聽信鎮上一位老人「唐山先生」所說的故事,以為三寶公鄭和「其實在某個地方還留下了一艘寶船,在北方某個隱密的港灣,每年端午節前夕會開始出發,以非常慢的速度,開往唐山。三年或五年才會到達,抵達北京。之後再回來,在原來的港口等上船的人。」據說這艘慢船只載13歲以下的小孩。鐵牛的父親在他三歲時因在大芭伐木被大樹壓死,日後母親卻每每以其父「去唐山賣鹹蛋」一語搪塞鐵牛的詢問。鐵牛在「唐山先生」講述寶船的傳說時多方探詢,包括寶船「停泊的地點、時間、要不要船票、從那條路去等細節」。蒐集了足夠的資訊之後,有一天,鐵牛瞞着母親,帶着平日放牧的水牛,一大早「收拾了僅有的幾件衣服,沿着河,向着北方緩緩的離去。」他就在老牛的陪伴下展開尋訪寶船往唐山尋父之旅。〈開往中國的慢船〉情節詭譎,枝節蔓生,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布局想像近乎汪洋恣肆,黃錦樹刻意打破常情常理的敘事邏輯,將鐵牛尋覓寶船之旅託付魔幻寫實,並且藉市井傳說託意說事。鐵牛與其老牛先是深陷猛虎和野豬出沒的原始森林,人騎着牛狂奔數十哩後來到一處河邊,之後又走到鐵路旁,走過一個又一個的馬來甘榜(鄉村),在城鎮上碰到有人示威抗議,接着「幾度穿過深林,生怕再遇上老虎,還好頂多遇見大象、野豬、狒狒、四腳蛇、眼鏡蛇、烏龜、螃蟹和其他從沒聽說也沒吃過的地上爬的動物。」等他最後來到港口時,他從沉睡中醒來發現,自己原來已經身在巨大的寶船上:
突然,他看到了,或者說他覺得自己看到了,雖然看起來沉沒已久但仍可以見它的巨大,它讓整個港猶如一片死地。堵塞在港口、傾斜着,桅杆已歪斜或斷裂,朝天伸出屍骸的手臂,褪色破爛的帆已經看不出原來是甚麼顏色。有的破布上還可以見着殘缺的漢字,殘缺的部首或殘剩的局部,在風中髒兮兮的呼呼抖動不已。風吹過船骸發出巨大的呼吼聲。上頭棲滿了烏鴉,墨點般的,哀哀不已。
就小說的題旨而言,這段文字寓意不難體會,寶船桅斷帆爛,船骸殘破,堵塞在港口中,早已不堪航行,往中國之路終究已經斷絕。〈開往中國的慢船〉因此可說是黃錦樹的解構計畫,意符斷殘模糊,符意曖昧難明,就像風帆布上的漢字,只剩下「殘缺的部首或殘剩的局部」,始源與意義顯然已不復可尋。鐵牛最後被一位開卡車回鄉的馬來人司機帶到一處偏僻的漁村,「此後他就留了下來,寄養在一戶年邁而貧困的馬來人家庭中,沒有子嗣的他們把他的到臨看成是阿拉的恩賜,在一個尋常的日午,他面無表情的被帶去割了包皮皈依了清真,且有了另一個名字,鴨都拉」。
換言之,回歸故土,落葉歸根既然已經無望,另一個選擇——不管是心甘情願或是半推半就——則是落地生根,不過鐵牛的例子較為極端,最後他竟為馬來人收養,取了個馬來名字,從此信奉真主阿拉,徹頭徹尾馬來化與伊斯蘭化。黃錦樹的頑童流浪記最後以鐵牛改名換姓,棲身異族異教劃下句點,其中寓意不言而喻。王德威因此視〈開往中國的慢船〉為華人的離散寓言,他問說:「名與實已經不符,時空已經離散。開往中國的航期何在?六百年後的華裔子弟還趕得上嗎?」張貴興則乾脆稱這艘慢船為「離開中國的慢船」,從此一去不返,再無航期。高嘉謙對鐵牛的最後命運更是憂心忡忡,他的憂慮隱藏在他的提問中:「這會不會是作者暗示『馬華』的一種出路?」
值得注意的是,鐵牛的最後歸宿發生在1969年5月13日的種族暴動——俗稱五一三事件——之後不久,在他來到港口發現寶船的殘骸之前,他親身經歷這場暴動:
金光裡,來到一個從未見過的地方。沒有甚麼樹,路很大,可是非常奇怪的是沒有車在路上走。到處都有人躺着一動也不動。地上左一窪右一窪深紅,躺着的人身上也都染了一片紅。有的房子在冒着煙。不斷的有人從街的一端跑到另一端,後頭追趕的人用布包着臉,右手長刀高高的舉起,兩個人的嘴裡都發出奇怪的叫聲。或者一聲長長的慘叫。有人在猛力撞門,或揮棒敲擊着窗子。甚麼地方有女人和小孩的哭聲。披頭散髮的人彼此追趕着。
停在路邊的〔車〕都是被打扁的,玻璃窗都被打破了,地上都是碎玻璃,牛慢慢走動踩出許多聲音。一棟棟火柴盒式的樓,一整排一整排的,掛滿了國旗和各式各樣飄揚的旗,牛頭稱仔,大粒人的大頭大齒牙。警察、紅頭兵,一群人跑出來,鞭炮聲,許多人便怪叫着倒下。紅頭兵對着跑着的人,不管是跑前面還是後面,逮到就是一棒。
上述引文雖屬小說家言,卻是馬華文學中少見的對五一三暴動某個場景的敘述。鐵牛與其老牛親歷的暴力現場過了若干時日之後竟演變為小報上的鄉野傳奇:
就在那不久之後,在許多華人村莊裡都不約而同的暗地流傳着那樣的小報:頭版上刊出一幅彩色照片,背景是大片殷紅的血和成堆的屍體,模糊的烈士銅像;前景是一頭牛和牛背上的小孩,小孩恰好把頭轉過來,夕陽餘暉把他的頭照得泛出金光,其上是幾隻烏鴉或鴿子撲翅翻飛的模模糊糊影像。間中潑灑過血痕似的斗大血紅標題:五一三暴動。
這段文字相當重要,一方面證實鐵牛親眼目睹的血腥場面確為五一三暴動,另一方面則反諷地指出歷史的弔詭與無奈:暴動過程中所留下的「殷紅的血和成堆的屍體」,在時日推移之下,早已淪為小報照片的背景,其前景反而是在暴動場景中不期路過的鐵牛與其老牛——他們的最後命運似乎才是照片的重點。經過了五一三事件,用張貴興的話說,「不管那艘船有多慢,我們已經離去」。其實不僅船已經離去,在暴動事件之後,留下來必須面對的將是新的身分與新的認同。
五一三的幽靈
李有成
黃錦樹有一篇題為〈開往中國的慢船〉的小說,情節所敘饒富寓意,對本文的論證具有啟發意義,我想就從這篇小說談起。馬來西亞華裔少年鐵牛因聽信鎮上一位老人「唐山先生」所說的故事,以為三寶公鄭和「其實在某個地方還留下了一艘寶船,在北方某個隱密的港灣,每年端午節前夕會開始出發,以非常慢的速度,開往唐山。三年或五年才會到達,抵達北京。之後再回來,在原來的港口等上船的人。」據說這艘慢船只載13歲以下的小孩。鐵牛的父親在他三歲時因在大芭伐木被大樹壓死,日後母親卻每每以其父「去唐山賣鹹蛋」一語搪...
作者序
致讀者
馬來西亞在1969年爆發513事件,導致數百人死亡。為了紀念這場悲劇,50年後張錦忠教授在高雄中山大學籌辦了「後五一三馬來西亞文學與文化表述」學術研討會,會後他選出一些論文,交給《思想》發表。對馬來西亞之外的讀者來說,「513」是一件遙遠而陌生的舊聞。但是這場血腥事件,起於族群的對立、仇視,爆發為民眾之間的街頭屠殺,所造成的傷害強化了馬國政治社會制度的扭曲,積澱在華人與馬來人的記憶中,沒有化解也無從淡忘,其幽靈在五十年後仍然在作祟。
針對這個敏感的議題,我們特別提供篇幅,讓馬國的華人與非華人有一個回憶與反思的公共空間,同時也給其他地區的華人一個吸取經驗的機會。畢竟,馬華人士是台灣社會上特別是文化領域裡一個重要的群體,我們有義務去認識他們的一段歷史。
汪暉教授堪稱當代中國最受矚目的思想家之一,在華人讀者之間如此,對西方左派他更是中國新左的代表人物,備受重視。但是他的大量著作,雖然閱讀者眾,卻少見到認真、深入、可信的解析與批評。與他的影響力相比,這種缺乏批評的狀況並不正常。成因當然很多,包括了汪暉理論文字的艱澀、糾結、冗長(其實讀他一些紀念師友的文章,你會發現他完全寫得出動情、幽雅,令人低迴的作品),但在更大的程度上,當前體制下政治思想與觀點受到的層層拘束,已經封閉了公開討論的環境。這種情況,對中國思想界的傷害固然深重,但汪暉本人只能在同溫層裡聽到附和的回聲,也會感到遺憾吧。
汪暉在2020年出版了《世紀的誕生: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是他計畫中「20世紀的中國」三卷中的第一本。這本書的主旨是說明,從近代西方的角度看,20世紀的社會主義革命在蘇東乃至於西方世界固然歸於失敗,但因此瀰漫在西方左派之間的悲觀幻滅是錯誤而且多餘的。只要轉換視角,就會看到中國革命已經成功開啟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另一條道路,締造了新的秩序與價值系統。因此20世紀非但不以社會主義失敗而告終,反而是「世紀的誕生」,這個世紀看到了一種由中國在漫長過程中摸索出來的革命政治。
汪暉的原創論點之一是用「人民戰爭」闡釋中國革命政治的主要面向。他強調人民戰爭締造了新的「政治主體」。中國革命的主體不再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第三等級,不是傳統馬克思主義「去政治化」的無產階級,而是一種在動態的政治關係(包括土改,黨與群眾互動,生產、行政與軍事的結合,文化改革)中形成的「人民」。汪暉志在重新構築中國革命史,為陷入迷惘的中共重溫自己的歷史。
如何評價這一套複雜的論述,對該書讀者將是艱鉅的挑戰。本期榮劍先生的長文,接下了這個挑戰。他對汪暉觀點的闡釋夠不夠準確,他的嚴厲批評是不是公平、有效,讀者必須自行判斷。20世紀革命的經驗堪稱豐富而又沈重,有鑑於其代價之高昂,任何對革命的反思都有其價值。因此我們要肯定汪暉與榮劍各自的努力。話說回來,20世紀革命政治一個最關鍵、也始終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殆為這種政治的「形式」或者制度究竟是什麼面貌。畢竟,尋覓相應的制度設計與正當性條件,注定是政治思考最現實、也最棘手的任務。本刊下一期將發表與此相關的文章,讀者會有興趣的。
致讀者
馬來西亞在1969年爆發513事件,導致數百人死亡。為了紀念這場悲劇,50年後張錦忠教授在高雄中山大學籌辦了「後五一三馬來西亞文學與文化表述」學術研討會,會後他選出一些論文,交給《思想》發表。對馬來西亞之外的讀者來說,「513」是一件遙遠而陌生的舊聞。但是這場血腥事件,起於族群的對立、仇視,爆發為民眾之間的街頭屠殺,所造成的傷害強化了馬國政治社會制度的扭曲,積澱在華人與馬來人的記憶中,沒有化解也無從淡忘,其幽靈在五十年後仍然在作祟。
針對這個敏感的議題,我們特別提供篇幅,讓馬國的華人與非華人有一個回...
目錄
劉進慶與他的抵抗時代(邱士杰)
為革命召魂?:評汪暉新著《世紀的誕生》(榮 劍)
香港政治思想激進化之路:由七一遊行至反送中運動 (2003-2020)(許偉恒)
思想訪談
再論民間知識分子:對話魏簡(曾金燕)
五一三的幽靈
前言
1969馬來西亞大選是華人海嘯嗎?(黃進發)
五一三的「記憶之工」(魏月萍)
戒嚴時刻的報章表述與日常生活:中巫報章中的「五一三」敘事與官方論述的型塑(許德發)
入殮如建檔:遺體、隔離的記憶與五一三事件個體敘事(傅向紅)
1969年5月13日種族暴亂:馬來西亞的歷史創傷(馬拉基.愛德溫.維塔馬尼著沈昆賢譯)
創傷後:馬來與馬華作家對513事件的心理比較(郭紫薇著 劉羿宏譯)
五一三的幽靈(李有成)
致讀者
劉進慶與他的抵抗時代(邱士杰)
為革命召魂?:評汪暉新著《世紀的誕生》(榮 劍)
香港政治思想激進化之路:由七一遊行至反送中運動 (2003-2020)(許偉恒)
思想訪談
再論民間知識分子:對話魏簡(曾金燕)
五一三的幽靈
前言
1969馬來西亞大選是華人海嘯嗎?(黃進發)
五一三的「記憶之工」(魏月萍)
戒嚴時刻的報章表述與日常生活:中巫報章中的「五一三」敘事與官方論述的型塑(許德發)
入殮如建檔:遺體、隔離的記憶與五一三事件個體敘事(傅向紅)
1969年5月13日種族暴亂:馬來西亞的歷史創傷(馬拉基.愛德溫.維塔...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