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當代精神醫學大師亞隆的心理小說──哲學家三部曲最新作品!
․繼《當尼采哭泣》、《淑本華的眼淚》之後,再次以心理小說的奇妙手法,探討上帝的本質、邪惡的根源。
一位是十七世紀崇尚自然的思想家,
一位是二十世紀滿懷仇恨的納粹頭子,
是怎樣的心理糾葛,讓兩位相隔三世紀的歷史人物,
有了奇妙的命運牽連?
斯賓諾莎,十七世紀理性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當時的歐洲,宗教勢力凌駕一切,他卻堅持獨立思考的精神,二十四歲被猶太教逐出教會。他在世上如此孤單,沒有家庭、沒有社群,卻寫出改變世界的書,為啟蒙時代鋪路;三百年後,他被教會重新迎回,荷蘭以他的頭像設計鈔票,以色列為他樹立紀念碑,連愛因斯坦、歌德都深深為他著迷。
羅森堡,二十世紀納粹領導人物之一,從小流露反猶太思想,他所寫的《二十世紀的神話》銷售上百萬冊,為納粹屠殺行動提供意識形態上的正當理由,最後在紐倫堡大審被判絞刑。
讓人不解的是,羅森堡如此痛恨猶太人,為何卻命令軍隊衝入斯賓諾莎私人圖書館,將一百多册書籍存放到一座祕密鹽礦中,使這些珍貴藏書在戰後才得以重見天日?
歐文.亞隆是當代心理治療、精神醫學界的超級大師,除了專業著作外,他也擅長寫心理小說,哲學家三部曲的《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眼淚》、《斯賓諾莎問題》,主角都是對當代心理學與精神分析有深遠影響的重要人物,其中《斯賓諾莎問題》以雙線進行,交織了虛構的奇想和歷史的縱深。喜歡故事的人,可以享受曲折的時代情節;喜歡哲思的人,可以沉浸於哲學和宗教的精彩對話;喜歡心理探索的人,可以看見幽微的人性與多樣的治療技巧。對歐文.亞隆而言,則是藉這部精彩小說,對斯賓諾沙這位近乎聖人的奇才,致上最深的敬意。
關於「斯賓諾莎」這個人
1.荷蘭鈔票1000頓,有「斯賓諾莎」的頭像, 使用直到2002年歐元誕生,足以見得他在荷蘭和我們的國父有同樣的地位
2. 荷蘭海牙 斯賓諾莎街上的雕像,以及斯賓諾莎故居
1670年,38歲的斯賓諾莎遷入海牙市內,居住于一位油漆匠家裡,直至1677年病逝。在此創作了《希伯來簡明語法》。完成了《倫理學》(1675年)、《政治論》(1676年)。在此期間,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到這裡造訪了斯賓諾莎。 1677年2月21日,斯賓諾莎在此病逝,11月Amsterdam出版《遺著》,既無編緝者名字也無出版地點,作者署名B.D.S.,次年6月,《遺著》被禁,直至19世紀未能重印。
斯賓諾莎雕像,位於海牙斯賓諾莎街
the Statue of Spinoza, Spinozastraat, Haag
1800年,海牙政府在斯賓諾莎最後居住的房屋附近建立了這座銅像。
雕像右邊的斯賓諾莎餐廳是一家冷清、骯髒、食物難以下嚥的土耳其餐廳,從老闆那裡打聽不到什麼與斯賓諾莎有關的東西。
斯賓諾莎路,伏爾堡,海牙
pinozalaan, Voorburg, Haag
1663年,斯賓諾莎遷至海牙市郊伏爾堡(Voorburg),在這裡繼續寫作《倫理學》,結識共和派領袖德.韋特,並創作了《神學政治論》。今天的斯賓諾莎路儼然是一片新區景象,只是路牌上寫著:斯賓諾莎路,斯賓諾莎1664-1670生活在這裡,伏爾堡。
當年斯賓諾莎居住的房屋估計早已經拆除了,遍尋斯賓諾莎路,只在沿河的草地上找到一尊拙劣的斯賓諾莎像,作者是Rudolf Ruth,創作於1988年。此外,還有一幢名為Spinoza的現代化公寓。
斯賓諾莎像,大理石,Rudolf Ruth,1988年
被阿姆斯特丹當局驅逐以後,斯賓諾莎於1660年遷至萊茵斯堡( Rijnsburg),居住在這個小屋的閣樓,開始白天磨制鏡片,夜間寫作的隱居生活。期間,與阿姆斯特丹的斯賓諾莎小組( Spinoza circle )通信指導小組成員學習哲學,1661年,英國皇家學會的首任秘書奧爾登堡( Henry Oldenburg)到此造訪了斯賓諾莎,開始與斯賓諾莎通信,並介紹哲學家與英國化學家波義耳(Robert Boyle)通信討論科學。斯賓諾莎在這裡創作了《知性改進論》( 1661冬-1662春 ),《笛卡爾哲學原理》( 1662-1663 ),以及開始寫作著名的《倫理學》( 1662 )。
這座毫不起眼的破舊的木屋,是荷蘭最偉大哲學思想成熟的地方,也是具有最重要的斯賓諾莎故居( 荷文稱它Red het Spinozahuis ),後來改為斯賓諾莎博物館(其中的兩間屋子),並用斯賓諾莎命名所在的街道( Spinozalaan )。
門口的牌子寫著:
HET SPINOZAHUIS,
哲學家斯賓諾莎1660-1663居住在這裡
另一塊牌子上用荷文寫著:
Ach! waren alle Menschen
wijs/
En wilden daarbij wel!
De Aard waar haar een
Paradijs/
Nuisse meesteen Hel.
斯賓諾莎像
Het Spinozahuis的屋頂、窗戶、牆壁均因年代久遠,加上環境潮濕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問題,不得不自四年前關閉至今。關於het Spinozahuis更多的資訊可以看Spinozahuis協會網站http://www.spinozahuis.nl/,該協會成立於1897年,一百年來,致力於斯賓諾莎故居的修繕和重建工作。
作者簡介:
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
1931年6月13日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父母是俄羅斯人,第一次大戰後移民美國。亞隆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也是造詣最深的心理治療思想家。早年師承新佛洛伊德學派大師蘇利文(Harry S. Sullivan),將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心理治療理論發揚光大,成為美國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並將存在主義心理學融入心理治療中。曾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目前是該校榮譽退休教授,且仍在加州派洛艾圖及舊金山執業。他的著作極受重視,包括心理治療經典作品《存在心理治療》、《日漸親近》、《生命的禮物》、《凝視太陽》等,以及廣為人知的心理小說系列《愛情劊子手》、《診療椅上的謊言》、《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眼淚》等。《斯賓諾莎問題》是亞隆最新心理小說力作。
譯者簡介:
易之新
開業醫師,文字工作者,長久以來對西方心理學、心理治療充滿興趣,也對東方傳統智慧與修行感到好奇,翻譯作品多與這兩個主題有關,代表作有《存在心理治療》、《聖徒與瘋子》、《踏上心靈幽徑》(張老師文化),以及《榮格人格類型》、《榮格心理治療》、《當下覺醒》、《生命的禮物》、《叔本華的眼淚》、《超個人心理治療》、《關係花園》、《疾病的希望》(心靈工坊)等。
章節試閱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歐文.亞隆是當代心理治療、精神醫學界的大師級人物,專業上,他是團體心理治療與存在心理治療的先驅,兩者都有經典等級的教科書著作,至今仍是這兩個領域的導師;另一特色就是擅寫深入動人的心理小說,已有數本短篇、長篇小說,不論是在心理學界,還是一般大眾,都得到很好的口碑。
擅長說故事如歐文.亞隆,就是有辦法把艱澀的觀念、散亂的案例,改寫成有趣的情節、精采的故事。亞隆述說的故事,或許可以歸類為心理小說,他總是能在故事的描寫中,呈現出人性的細膩肌理、心靈的幽微晦澀。他的故事也可說是哲理小說,因為他喜歡在長篇小說中介紹哲學奇人,不但描繪出他們可能有的內心世界,也用非常白話的方式介紹他們深刻難解的哲理。
亞隆的長篇小說多以真實夾雜虛擬的場景,構築可能的心靈樣貌,可說是心理傳記的另類呈現。他先前已經以尼采和叔本華為主角,寫出兩本心理小說,本書可說是「哲學家心理系列」的第三本。亞隆對這三位哲學家充滿興趣而深入研究,甚至寫出相關小說,是因為他深深覺得他們的哲學對當代心理學與精神分析都有深刻的影響。
第一本是《當尼采哭泣》,用真實的歷史人物,加上虛擬的相遇場景,把尼采的哲學和心理治療做出精彩的結合。第二本《叔本華的眼淚》則是分兩條路線,一方面介紹叔本華的真實生活與其哲學,另一方面則以團體治療的形式批露現代人的困境,並以叔本華哲學和心理治療交會的過程,編織出深入的療癒故事。
他在這本《斯賓諾莎問題》的企圖心很大,既想介紹斯賓諾莎這個人的生活與內心世界,向他致敬;又想介紹他的理性主義哲學,以及他對宗教的觀點與深遠影響;還想介紹心理治療、精神分析的要旨與技術。書中兩位主角,斯賓諾莎與羅森堡都是歷史人物。亞隆為這兩位真實人物分別加上一位經常對話的虛擬人物,藉此探索兩人的內心世界。
斯賓諾莎是十七世紀理性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歐洲在他的時代,宗教全然滲透到政治、教育與日常生活之中,但他堅持獨立思考的精神,即使被猶太教逐出教會,仍不加入其他宗教,更不接受不能完全自由講學的教職,憑著磨製鏡片的收入維持自己不受政治、宗教左右的哲思生活。他的哲學理念雖然或受讚揚或受批評,但他偉大的精神與生活方式卻得到一致的肯定與欽佩。他不願突顯個人化的東西,內心世界更是不為人知,於是亞隆以專業心理學者對人性的了解,嘗試描繪這位倍受景仰的哲學家的幽微心理。
羅森堡是二十世紀的納粹領導人物之一,其思想與意識形態對希特勒有很大的影響,最後在紐倫堡大審被判絞刑。亞隆除了描寫他的可能心理狀態,以虛擬的精神分析師試圖治療這種製造邪惡的人,不但在過程中介紹許多心理治療、精神分析的理念與技巧,更以巧思構築羅森堡與斯賓諾莎的連結,一併介紹斯賓諾莎的哲學,使原本艱澀的哲學,成為故事中可口的點心。
對於這本很可能是歐文.亞隆最後一本著述的小說,喜歡故事的人,可以好好享受細膩曲折的心理故事;喜歡觀念的人,也可以沉浸在力圖口語化的哲學思辨、宗教論述;喜歡心理探索的人,則可以汲取故事中幽微的人性面貌與多樣的治療技巧。對斯賓諾這位近乎聖人的奇才有興趣的人,也可以藉此認識他的理念、生活與內心世界。「哲人日已遠」的他雖然不是一般大眾耳熟能詳的人物,卻是值得每一個人好好認識的「典型在夙昔」。
開場白
斯賓諾莎長久以來一直吸引著我。多年來,我一直想描寫這位勇敢的十七世紀思想家,他在世上如此孤單,沒有家庭,也沒有社群,寫出真正改變了世界的書。他預見了政教分離、自由的民主國家,以及自然科學的興起,他為啟蒙時代鋪路。他在二十四歲被猶太人逐出教會、餘生被基督徒審查的事實,一直令我著迷,這也許是出於我自己破除偶像的癖性。這種對斯賓諾莎奇怪的契合感,在我知道自己心目中第一流的英雄愛因斯坦是斯賓諾莎迷之後,更被強化了。愛因斯坦談到上帝的時候,是指斯賓諾莎口中的上帝—完全等於自然的上帝,含納所有實體的上帝,「不在宇宙中玩骰子」的上帝—他的意思是指每一件發生的事,毫無例外,都遵循有次有序的自然律。
我先前有兩本小說是根據尼采與叔本華的生活與哲學而寫成的,我也相信斯賓諾莎就像他們一樣,所寫的東西與我的精神醫學和心理治療領域非常相關,舉例來說,觀念、想法和感受是由先前的經驗造成的,情感可以用不帶情感的方式來研究,理解可以導向超越。我希望透過觀念形成的小說來頌揚他的貢獻。
但如何描寫一位如此活在沉思默想的生活中、沒有什麼引人注目的外在事件的人呢?他非常隱藏自己,他的文章裡看不見他這個人。我缺少自己會說話的素材—沒有家庭劇碼,沒有風流韻事、妒忌、有趣的軼事、世仇、惡言或重逢。他有許多書信,但在死後,他的同仁就遵從他的指示,把信中所有與私事相關的部分都移除了。他的人生沒有什麼外在的戲碼:大多數學者認為斯賓諾莎是寧靜、溫和的靈魂,有人把他的生活比擬為天主教的聖人,甚至比做耶穌。
於是我決定寫一本關於他內在生活的書,我個人的專業知識可能有助於述說斯賓諾莎的故事。畢竟,他是人,所以必然曾對抗過那些困擾我和數十年來我所治療的許多病人相同的基本人性衝突。他在二十四歲被阿姆斯特丹猶太社群逐出教會,必然有強烈的情緒反應。這種放逐是不能取消的命令,規定每一個猶太人,包括他自己的家人,都要永遠迴避他。再也沒有猶太人和他說話、與他交流、讀他的文章,或來到他十五英尺的距離之內。每一個人當然都有內在的生活,充滿幻想、夢想、熱情、對愛的渴望。斯賓諾莎的主要著作《倫理學》有大約四分之一都是全力討論「克服情感的束縛」。身為精神科醫師的我,深信他若沒有與自己的情感有自覺地掙扎過的經歷,是不可能寫出這段文章的。
但我仍然為難了好幾年,因為我找不到小說需要的故事,直到五年前拜訪荷蘭,終於有了轉機。我受邀演講時,向對方要求一個「斯賓諾莎日」做為報酬的一部分。荷蘭斯賓諾莎學會的祕書和一位頂尖的斯賓諾莎哲學家同意花一天時間陪我探訪所有與斯賓諾莎有關的重要地點—他的居所、埋葬的地點,還有最重要的迷人之處,萊茵斯堡的斯賓諾莎博物館。我就是在那裡有所領悟。
從阿姆斯特丹到萊茵斯堡大約要四十五分鐘車程,我帶著熱切的期盼進入斯賓諾莎博物館,尋找…什麼?也許是遇見斯賓諾莎的鬼魂,也許是一個故事。但一進入博物館,我就立刻感到失望,我懷疑這個既小又貧乏的博物館怎麼可能讓我更接近斯賓諾莎。唯一勉強與他有關的物品是斯賓諾莎的一百五十一本藏書,我立刻轉向這些書。主人允許我自由翻閱,我拿起一本又一本十七世紀的書,捧在手中,聞書的味道,我因為碰觸曾經被斯賓諾莎的手碰觸過的書而悸動。
但我的幻想立刻被主人打斷:「當然了,亞隆醫師,他的財產—床、衣服、鞋子、筆和書—都在死後被拍賣,以支付喪葬費用。書被賣掉,散居四方,所幸公證人在拍賣前把這些書詳細列冊,兩百年後,一位猶太慈善家重新收集,得到書名、版本、出版年份和出版城市都相同的大部分書,所以我們稱之為斯賓諾莎藏書,但其實是複製品,他的手指不曾碰觸這些書。」
我離開圖書室,注視掛在牆上的斯賓諾莎畫像,立刻覺得自己融入那雙巨大、哀傷、橢圓形、眼皮沉重的雙眼,近乎一種神祕經驗,我很少有這種經驗。但主人又說:「你可能不知道,但斯賓諾莎其實不是長這個樣子,這只是某個藝術家根據少少幾行文字敘述而想像出來的長像。如果斯賓諾莎在世時有畫像,也都沒有留下來。」
我疑惑地想著,也許只能寫一個純屬謎團的故事。
我在第二個房間審視磨鏡工具時(這也不是他的設備,博物館的公告說明這只是類似的設備),聽到主人之一在圖書室談到納粹。
我走回圖書室問:「什麼?納粹到過這裡?到這間博物館?」
「對,荷蘭被突襲後幾個月,ERR軍隊開著大型豪華轎車來這裡,偷走了所有東西—書籍、半身塑像和斯賓諾莎的肖像—所有東西,他們用貨車載走,然後把博物館查封、沒收。」
「ERR?這幾個字母代表什麼意思?」
「Einsatzstab Reichsleiter Rosenberg。德國領導人羅森堡的特別任務小組,就是阿弗瑞德.羅森堡(Alfred Rosenberg),他是主要的納粹反猶思想家,負責為第三帝國(Third Reich)掠奪物品,在羅森堡的指揮下,ERR劫掠了全歐洲,原先只是掠奪猶太人的物品,到戰爭後期則是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所以這些書二度被搬離斯賓諾莎?」我問:「你是指這些書必須再度被購買,第二次重新收集藏書?」
「不,這些書奇蹟似的留下來了,在戰後重返這裡,只少了幾本。」
「太驚人了!」我認為這裡有故事可說:「可是羅森堡一開始為什麼要為這些書操心呢?我知道十七世紀和更舊的書具有一些價值,可是他們為什麼不乾脆走進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扯下一幅林布蘭的畫作,就有這整套書的五十倍價值?」
「不,重點不在這裡,和錢沒有關係。ERR對斯賓諾莎有某種神祕的興趣,羅森堡的官員,親自動手掠奪藏書的納粹份子,在官方報告寫了一句重要的話:『它們包括珍貴的早期著作,對於斯賓諾莎問題的探討,非常重要。』如果你想要的話,可以在網路找到這篇報告,這是紐倫堡大審的正式文件。」
我非常吃驚的說:「納粹的斯賓諾莎問題的探討?我不懂,他的意思是什麼?什麼是納粹的斯賓諾莎問題?」
兩位主人像啞劇雙人組一樣,聳聳肩,攤開雙手。
我逼問他們:「你們的意思是因為這個斯賓諾莎問題,所以他們保護這些書,而不是燒掉,像他們在歐洲燒掉那麼多書?」
他們點頭。
「這些藏書在戰時放在那裡?」
「沒有人知道,書消失了五年,然後1946年在德國的鹽礦再度出現。」
「鹽礦?太奇怪了!」我拿起一本書,十六世紀出版的《伊里亞德》,輕撫著它說:「所以這本老故事書也有自己的故事可說。」
主人帶我看看房子其餘的部分,我很幸運,很少有訪客看過建築物的另一半,因為幾世紀以來,它被一個勞工階級的家庭占用,但這個家庭的最後一位成員最近剛過世,斯賓諾莎學會立刻買下房產,開始重建,使它融入博物館。我在建築廢料間穿梭,經過不太大的廚房和起居室,然後爬上狹窄、陡峭的階梯,進入一間小而沒什麼值得注意的臥房,我快速掃視單純的房間後,準備下樓,卻看見天花板角落有一個兩英呎見方的細小褶縫。
「這是什麼?」
老管理員爬上幾級階梯看了看,告訴我,它是一道暗門,可以進入小閣樓,兩位猶太人,一位老婦人和她的女兒,在整個戰爭期間在此躲避納粹。「我們為她們提供食物,好好照顧她們。」
外面一片腥風血雨!每五個荷蘭猶太人就有四個被納粹謀殺!但在斯賓諾莎之家的樓上,兩位猶太婦女躲在閣樓裡,在戰爭中受到溫柔的照顧。而樓下小小的斯賓諾莎博物館被羅森堡特別任務小組的軍官劫掠、查封、沒收,因為這個人相信它的藏書可以幫助納粹解決他們的「斯賓諾莎問題」。他們的斯賓諾莎問題到底是什麼呢?我懷疑這位納粹分子,阿弗瑞德.羅森堡,以他自己的方式,有他自己的理由,也在研究斯賓諾莎。我帶著一個謎團進入博物館,離開時變成兩個。
不久後,我開始寫作。
第二章
雷未爾,愛沙尼亞,1910年5月3日
時間:下午四點
地點:派特瑞綜合高中艾普斯坦校長辦公室外面走廊的長椅
十六歲的阿弗瑞德.羅森堡焦躁不安地坐在長椅上,他不確定自己為什麼被傳喚到校長辦公室。阿弗瑞德的身體瘦而結實,有著灰藍色的雙眼,勻稱的條頓臉孔;一綹栗色頭髮以優美的角度垂在前額。眼睛周圍沒有黑眼圈—以後就會有了。他高高托著下巴。他也許很叛逆,但時而緊握、時而放鬆的拳頭顯示出他的擔心。
他看起來就像一般人,卻又很獨特。他即將成人,前面有一整個人生等著他。八年後,他會離開雷未爾到慕尼黑,成為多產的反布爾什維克與反猶太記者。九年後,他會在德國勞工黨的會議聽到一場激動人心的演講,演說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退伍軍人,名叫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阿弗瑞德會在希特勒之後不久加入政黨。二十年後,他完成《二十世紀的神話》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時,會放下手中的筆,得意地露齒而笑。這本書將成為銷售百萬冊的暢銷書,為納粹黨提供許多意識形態上的根據,並為消滅歐洲猶太人的行動提供正當理由。三十年後,他的軍隊會衝入萊茵斯堡一個小型荷蘭博物館,沒收斯賓諾莎私人圖書館裡的一百五十一册書籍。三十六年後,他佈滿黑眼圈的雙眼會顯得很困惑,在紐倫堡的美國劊子手問他「你有什麼遺言?」時,搖頭表示沒有。
年輕的阿弗瑞德聽見長廊裡逐漸走近的腳步聲與回音,然後看見他的導師兼德文老師薛弗先生,他併攏雙腳敬禮,薛弗先生經過時,只皺起眉頭,緩緩搖頭,然後打開校長室的門。但進入前,他猶豫了一下,轉身看著阿弗瑞德,用一種並非不客氣的語調輕聲說:「羅森堡,你昨晚演講時的差勁判斷,讓我很失望,我們全都很失望。這種差勁的判斷不會因為你被選為班代表而一筆勾消。即使如此,我仍然相信你並不是沒有前途。你只剩幾個星期就要畢業了,不要再當傻瓜了。」
昨晚的競選演講!原來如此。阿弗瑞德用手掌拍頭,當然了,這就是我被叫來這裡的原因。雖然全班四十位高年級生幾乎都在場(大部分是波羅的海國家的德國人,但也有一些俄羅斯人、愛沙尼亞人、北極人、猶太人),阿弗瑞德的競選語言完全針對占大多數的德國人,談論他們身為尊貴德國文化守護者的使命,煽動他們的情緒。他告訴大家:「保持我們種族的純淨,不要忘了我們的尊貴傳統,不要接受劣等觀念,不要和劣等民族結交,以免削弱尊貴的傳統。」他也許應該在那裡住嘴,但他太激動了。也許他太過分了。
十呎高的門打開時,艾普斯坦校長的宏亮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羅森堡先生,請進。」
阿弗瑞德進入,看見校長和德文老師坐在一張深色沉重的長型木桌的一端。阿弗瑞德在艾普斯坦校長面前總覺得自己很渺小,校長身高超過六呎,威嚴的儀態、銳利的目光和濃密而疏理整齊的鬍鬚,都具體呈現出他的權威。
艾普斯坦校長向阿弗瑞德示意坐在木桌末端的椅子,這張椅子顯然比另一端的兩張高背椅小很多。校長毫不浪費時間,直接說重點:「羅森堡,我是猶太後裔,是不是?我太太也是猶太人,對嗎?而猶太人是劣等民族,不應該教德國人嗎?我猜當然也不應該被提拔為校長?」
沒有回應。阿弗瑞德喘了口氣,垂下頭,試圖更縮進椅子裡面。
「羅森堡,我是否正確說出你的立場?」
「先生……呃,先生,我當時說得太倉促了。那些話只是以籠統的方式表達。這是一種選舉語言,我用那種方式說話,因為那是大家想聽的話。」阿弗瑞德從眼角看見薛弗先生陷入椅子,拿下眼鏡,揉搓眼睛。
「喔,我懂了。你用籠統的方式說話?但現在我在你面前,一點也不籠統,而是很獨特。」
「先生,我只是說出所有德國人的想法,我們必須保存我們的種族和文化。」
「那關於我和猶太人呢?」
阿弗瑞德再度沉默地低下頭。他想看著窗外,或是看著木桌,但還是憂慮地抬眼看著校長。
「對,當然了,你無法回答。如果我告訴你,我和我太太的家族都是純粹的德國人,我們的祖先在十四世紀來到波羅的海諸國,也許能讓你閉嘴了。還有就是我們都是虔誠的路德教派信徒。」
阿弗瑞德緩緩點頭。
「你卻說我和我太太是猶太人,」校長繼續說。
「我沒有這樣說,我只是說謠傳……」
「你喜歡散播謠言,為了你在選舉中的個人利益?告訴我,羅森堡,謠言是根據什麼事實?還是毫無根據?」
「事實?」阿弗瑞德搖頭說:「嗯,可能是你的姓氏?」
「所以艾普斯坦是猶太人的姓氏?所有姓艾普斯坦的人都是猶太人,是嗎?還是百分之五十?或只有一點點?或可能只有千分之一?你的學術研究怎麼告訴你的?」
沒有回答,阿弗瑞德搖頭。
「你的意思是儘管你在我們學校接受科學和哲學教育,卻不曾思考你如何知道你所知道的事。這難道不是啟蒙時代的主要課程嗎?我們把你當掉了嗎?還是你把我們當掉了?」
阿弗瑞德看起來驚慌失措。艾普斯坦先生用手指敲打長桌,接著繼續說。
「羅森堡,你的姓氏呢?你的姓氏是不是也是猶太人的姓氏?」
「我確定不是。」
「我可不這麼確定。容我給你幾個關於姓氏的事實。德國在啟蒙時代的過程中……」艾普斯坦校長停頓了一下,然後厲聲說:「羅森堡,你知道啟蒙時代發生的時間嗎?什麼是啟蒙時代嗎?」
阿弗瑞德瞥一眼薛弗先生,帶著懇求的語氣順從地回答:「十八世紀,指…理性和科學的時代。」
「對,正確。很好。你沒有完全錯失薛弗先生的教導。那個世紀後期,有一些把猶太人變成德國公民的措施傳到德國,猶太人被迫付錢選擇德國姓氏。如果不付錢,就會得到一些很可笑的名字,比如希慕茲芬格爾(Schmutzfinger,譯註:意為髒手指)或德瑞克雷克爾(Drecklecker,譯註:意為舔灰塵)。大部分猶太人同意付費取得較美或較優雅的姓氏,也許是花的名字,比如羅森布倫(Rosenblum,譯註:意為玫瑰花),或是與大自然有關的姓氏,好比葛林邦(Greenbaum,譯註:意為綠樹)。更受歡迎的就是與尊貴城堡有關的姓氏,例如艾普斯坦城堡具有高貴的意含,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偉大家族,它的名字常被十八世紀住在附近的猶太人選為姓氏。有些猶太人付較少的費用,採用傳統的猶太姓氏,比如利未(Levy)或柯亨(Cohen)。
「至於你的姓氏,羅森堡,也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但在一百年之間,它得到新的生命,成為祖國常見的猶太姓氏,我向你保證,如果你回祖國看看,就會發現許多人偷看你、對你竊笑,你會聽見你的血緣有猶太祖先的謠言。告訴我,羅森堡,發生這種情形時,你要如何回答他們?」
「我會以你為榜樣,先生,說出我的祖先。」
「我個人已經完成我的族譜研究,回溯好幾世紀。你有嗎?」
阿弗瑞德搖搖頭。
「你知道如何做這種研究嗎?」
再次搖頭。
「那麼,你畢業前必須完成的作業之一就是學會族譜研究的細節,實際研究你自己的祖先。」
「作業之一,先生?」
「對,必須有兩項指定作業,以消除我對你是否有資格畢業,是否適合進入科技大學的疑慮。今天討論之後,我和薛弗先生會決定另一項有教育意義的作業。」
「是,先生。」阿弗瑞德逐漸了解自己處境的危險。
「告訴我,羅森堡,」艾普斯坦校長繼續說:「你是否知道昨晚的集會有猶太學生?」
阿弗瑞德微微點頭。艾普斯坦校長問:「你是否考慮到你所說的猶太人配不上這所學校的言論,他們會有什麼感受和反應?」
「我相信我的首要責任是祖國,以及保護我們偉大亞利安民族的純淨,和所有文明裡的創造力。」
「羅森堡,選舉已經結束,不用對我說這些話。注意我的問題,我問的是你的聽眾裡的猶太人的感受。」
「我相信如果我們不謹慎,猶太民族會使我們墮落。他們很軟弱,像寄生蟲一樣,是永遠的敵人,他們與亞利安人的價值觀和文化是對立的民族。」
艾普斯坦校長和薛弗先生對阿弗瑞德的激動感到吃驚,兩人交換了不安的眼神。艾普斯坦校長更深入地探究。
「你顯然想迴避我提出的問題。容我嘗試另一種討論方式。猶太人是軟弱、寄生、劣等的渺小民族嗎?」
阿弗瑞德點頭。
「那麼,請告訴我,羅森堡,這種軟弱的民族會如何威脅我們最強大的亞利安民族呢?」
阿弗瑞德還在思考如何回答時,艾普斯坦先生繼續說:「告訴我,羅森堡,你在薛弗先生的課堂學過達爾文嗎?」
「有,」阿弗瑞德回答:「除了薛弗先生的歷史課,還有華納先生的生物課。」
「你對達爾文知道些什麼?」
「我知道物種的演化和適者生存。」
「啊,對了,適者生存。你在宗教課當然詳細讀過舊約聖經,有嗎?」
「有,慕勒先生的課。」
「好,羅森堡,我們來看看這個事實,聖經提到許多種族和文化,幾乎全部都滅絕了。對嗎?」
阿弗瑞德點頭。
「你可以說出一些滅絕的民族的名稱嗎?」
阿弗瑞德有點語塞:「腓尼基人,摩押人……還有以東人。」阿弗瑞德瞥見薛弗先生在點頭。
「很好,但他們全都消失了。除了猶太人。猶太人生存了下來。難道達爾文不會說猶太人是所有民族中的適者嗎?你懂我的意思嗎?」
阿弗瑞德以快如閃電的方式回答:「但不是透過他們自己的力量。他們一直是寄生者,妨礙亞利安民族成為更偉大的適者。他們的生存只是藉由吸取我們的力量、黃金和財富。」
「啊,他們不是公平競爭,」艾普斯坦校長說:「你在暗示大自然的偉大架構有公平的容身之地。換句話說,高貴的動物在努力求生存時,不應該利用偽裝或暗中獵取?奇怪,我不記得達爾文的著作談過任何與公平有關的事。
阿弗瑞德困惑地默默坐著。
「好,不管這件事,」校長說:「我們來談另一件事。當然了,羅森堡,你一定同意猶太民族曾孕育許多偉人。比如主耶穌就是猶太人。」
阿弗瑞德再度快速回答:「我讀過耶穌在加利利出生,不在猶太人所在的猶太地區。雖然有些加利利人後來信奉猶太教,但他們沒有一丁點兒真正的以色列人血統。」
「什麼?」艾普斯坦校長攤開雙手,轉向薛弗先生詢問:「薛弗先生,這些觀念是打哪兒來的?如果他是成人,我會問他是不是喝醉了。這是你在歷史課教的嗎?」
薛弗先生搖搖頭,轉向阿弗瑞德,「你從哪裡得到這些想法?你說你讀過,但不是在我的課堂上。你讀的是什麼書,羅森堡?」
「一本高貴的書,先生,《十九世紀的基礎》(Foundation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薛弗先生用手掌輕拍額頭,垂坐在椅子上。
「那是什麼書?」艾普斯坦校長問。
「赫斯頓.史都華.錢伯倫(Houston Steward chamberlain)的書,」薛弗先生說:「他是英國人,現在是華格納的女婿。他寫出想像的歷史:也就是他一路發明出來的歷史。」他轉向阿弗瑞德說:「你怎麼會看到錢伯倫的書?」
「我在叔叔家讀了一部分,然後到對街的書店買了一本。他們沒有書,但為我訂了一本。我上個月一直在讀它。」
「這麼熱情!我真希望你對課堂的教科書也這麼有熱情,」薛弗先生揮手,指向校長辦公室牆上書櫃排列的精裝書。「即使只是一本也好!」
「薛弗先生,」校長問:「你熟悉這本書、這個錢伯倫?」
「就像我對任何偽歷史學家一樣熟悉。他是讓法國種族主義者亞瑟.葛畢諾(Arthur Gobineau)廣為人知的人,他關於亞利安民族優越性的著作影響了華格納。葛畢諾和錢伯倫都過度宣稱亞利安人在偉大的希臘和羅馬文明中的領導地位。」
「他們以前很偉大!」阿弗瑞德突然插嘴:「直到混雜了劣等民族,有害的猶太人、黑人、亞洲人。然後各個文明就衰落了。」
艾普斯坦校長和薛弗先生都嚇了一跳,學生竟然膽敢打斷他們的談話。校長瞄了薛弗先生幾眼,好像這是他的責任。
薛弗先生轉而責怪學生:「如果他對課堂也有這種熱情就好了。」他轉向阿弗瑞德:「羅森堡,我對你說了多少次?你似乎對自己接受的教育很沒興趣。我嘗試了多少次,鼓勵你參加我們的讀書會?然後今天突然在這裡發現你被一本書激起熱情。你要我們如何接受這種情形?」
「也許是因為我以前不曾讀過這種書,談到我們種族尊貴性的事實,談到學者一直如何錯寫人類發展的歷史。事實是我們的種族創造了所有偉大帝國的文明!不只是希臘和羅馬,還有埃及、波斯,甚至印度。每一個帝國都在我們的種族被周圍的劣等種族污染後滅亡了。」
阿弗瑞德看著艾普斯坦校長,盡可能恭敬地說:「若我可以說話的話,先生,這是我對你先前問題的回答。這就是我為什麼不擔心幾個猶太學生覺得受傷的原因,或是斯拉夫學生,他們也很劣等,但沒有猶太人那麼有組織。」
艾普斯坦校長和薛弗先生再度交換眼神,兩人終於了解問題的嚴重性。這位學生不只是個胡鬧或衝動的青少年。
艾普斯坦校長說:「羅森堡,請到外面等候。我們要私下談一談。」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歐文.亞隆是當代心理治療、精神醫學界的大師級人物,專業上,他是團體心理治療與存在心理治療的先驅,兩者都有經典等級的教科書著作,至今仍是這兩個領域的導師;另一特色就是擅寫深入動人的心理小說,已有數本短篇、長篇小說,不論是在心理學界,還是一般大眾,都得到很好的口碑。
擅長說故事如歐文.亞隆,就是有辦法把艱澀的觀念、散亂的案例,改寫成有趣的情節、精采的故事。亞隆述說的故事,或許可以歸類為心理小說,他總是能在故事的描寫中,呈現出人性的細膩肌理、心靈的幽...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