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野花草、盤中果蔬到青草巷,
那些自舊時存在的寶島鄉土植物,
與它們的遙遠故鄉──拉丁美洲。數百年來,有許多自拉丁美洲「過鹹水」來台的植物,
番薯、土豆、木瓜、鳳梨、番茄、馬鈴薯、金瓜、蓮蕉花、摃破花……
這些植物都有台語名稱,跟懷舊、傳統畫上了等號,
以至於幾乎整個世代都忘了──
它們曾是道道地地的拉丁美洲原住民,在越過半個地球來到台灣後,
成為農田裡待收割的莊稼、媽媽的南瓜米粉、夜市裡的甘草芭樂、雞排與珍奶的原料、阿公嘴叼著的長壽菸、孩童玩耍的鬥草與彈弓、台語歌的《孤戀花》、
巷弄裡的草藥店鋪……是生活裡最平凡不過的「拉美」。
"《被遺忘的拉美》除了讓您重溫來自拉丁美洲植物的重要性,透過胖胖樹的文章,我們也可以一窺亞馬遜雨林、薩滿文化、死藤水、當地特色餐飲、藥草浴、蛋診等神祕又少有機會接觸的體驗。 "
──王秋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從台灣土地出發,以拉丁美洲植物為軸,縱橫了歷史、地理、文化,還有植物追追追的拉美旅遊紀實,增廣見聞也趣味盎然。"
──王瑞瑤 超級美食家主持人
"閱讀瑞閔的《被遺忘的拉美》,你會知道,原來拉美非但不遠,還滲入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傳統與鄉土的一部分。"
──洪廣冀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以熱帶雨林連結東南亞、南亞與美洲時空層面,一一圖文並茂論述,四本都是很好的台灣自然史科普著作。"
──翁佳音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被遺忘的拉美》為台灣與拉丁美洲搭起橋樑,探索我們周遭植物的前世與今生,考究深入,精彩可期!"
──陳小雀 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兼國際長
"胖胖樹,以台灣為地標,輻射出我們和世界,或說,世界和我們的關係──如同以熱帶植物寫詩,織出一幅名為台灣的真實圖像。"
──馮忠恬 前《好吃》雜誌副總編輯、資深飲食編輯
"對沒機會親身造訪南美熱帶雨林的朋友來說,本書可說是紙上的Discovery頻道。尤有甚者,本書超越一般圖鑑遊記的眼光和深情,必定能感染大家去真誠地與植物互動。"
──溫佑君 肯園與香氣私塾負責人
"感謝胖胖樹為台灣這群來自拉美的植物立傳,述說它們越洋而來的曲折身世,他鄉與故鄉間,台灣日常的植物風景,因而顯得既熟悉又陌生。"
──董景生 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組長
"市面上的拉美遊記眾多,但你絕對沒想過,與一個植物狂逛拉美雨林原來是這種感覺!"
──褚縈瑩 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一場懷舊的拉美植物之旅】
▼家常菜、夜市食、供桌果品
——縈繞日常的糧食與蔬果
過去曾被當做台灣象徵的番薯;常與牛奶打成果汁,變成知名飲料的木瓜;比原產地還要好吃,不過已經鮮少人叫它番荔枝的釋迦;象徵好運旺旺來的鳳梨,以及番茄、馬鈴薯、金瓜、皇帝豆、敏豆、藕薯等蔬果,是農村社會至今熟悉不過的家鄉味。
▼童玩、婚慶、鄉野意趣
——勾起回憶的民俗植物
在3C產品還不發達的年代,孩子玩野花小草打發時間:鬥草的鹹酸仔草、做彈弓的芭樂樹幹、草地上一摸就低頭的含羞草,看到煮飯花開,就知道該回家吃飯了。早期婚禮常見蓮蕉花、圓仔花、新娘花,舊日流行歌中的曇花,都是由拉美植物所構建的舊日記憶。
▼菸廠、青草巷、黑松沙士
——見證時代的藥用與工業植物
看看百年歷史的青草巷、青草街裡的草藥,煮飯花頭、蚌蘭、仙人掌……早就深入台灣的草藥文化。時至今日,懷舊成為一種時尚與商品,但又有多少人記得,菸廠、菸樓、沙士糖與拉美的關聯?
▼薩滿、死藤水、亞馬遜森林
——回到人類與植物的原初連結
讓我們回到這些鄉土植物更早的故鄉──拉丁美洲,跟著作者胖胖樹在厄瓜多探險,遇見台灣熟悉的糧食、野花、樹木,飽覽當地奇花異草,更親自體驗薩滿儀式。在死藤水、草藥浴、苦丁茶等儀式過程裡,體會原始部落將植物做為盟友的崇敬態度,省思人類最初與植物的連結意義。以新的眼光,重新認識台灣的鄉土與懷舊植物。
【本書特色】
日常生活中的拉美
從生活裡的各層面──田裡、夜市、供桌、青草巷、童玩、台語歌、俗諺、休閒嗜好……處處可見融入其中的糧食蔬果、鄉花野草、園藝植物,自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以來,它們如何風靡台灣的民生市場、擔負經濟貿易的重任,見證幾代人的回憶。
中西文獻裡的拉美
從西方植物學至台灣歷史文獻,探尋拉美植物自地理大發現後,來台的歷史淵源、當時人們的接受情形、它們又如何融入台灣鄉土?此外也探究拉丁學名的涵義,連結到台語的命名,以及從中衍生的趣聞。
胖胖樹眼中的拉美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大家熟悉卻不一定知道來自拉美的懷舊植物,二是作者實際到拉丁美洲的見聞,從植物學家的眼光,連結起鄉土植物與拉美原鄉。文中穿插介紹80種熱帶植物,記錄其生態特性及文化應用。
作者簡介:
胖胖樹 王瑞閔
作家、插畫家暨熱帶雨林植物愛好者。座右銘「如果一輩子只能做好一件事,希望此生可以為台灣留下更多活的文化資產(熱帶植物)」。從孩提至今,夢想打造一座熱帶雨林植物園。為了實現夢想,自大學起一方面不斷蒐羅考證相關資料與文獻;一方面尋找失落的熱帶雨林植物,足跡遍布全台。同時,也將這些熱帶植物的紀錄分享在臉書與部落格「胖胖樹的熱帶雨林」。為籌措實現夢想的資金,台大森林研究所畢業後還進入房仲業工作五年。三十歲,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夢想,矢志成為作家,並在2018年完成第一本著作──十八萬字的圖文書《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之後《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悉達多的花園──佛系熱帶植物誌》、《被遺忘的拉美─福爾摩沙懷舊植物誌》也陸續出版。
﹝胖胖樹的熱帶雨林﹞
胖是半、月二字組成。樹是一種生長緩慢的生命型態。取名胖胖樹,是提醒自己人生多數時候並不圓滿,也有警惕自己不自滿的意思,並要求自己要像樹一樣有耐心,雖然慢,仍要日日學習、成長。就像這十多年來對自己夢想的承諾,也許不被了解,也許困難重重,仍舊堅持著,希望有一天兩個胖字可以成就一輪明月。
部落格:https://raywang1016.pixnet.net/blog
臉書:胖胖樹的熱帶雨林(Fat-Fat Tree Tropical Rainforest)
《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
漂洋來台的雨林植物,如何扎根台灣,建構你我的歷史文明、生活日常》
‧第43屆金鼎獎「優良出版品推薦」與「圖書編輯獎」
‧第10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創作類金籤獎」
‧Openbook 2018年度好書 美好生活書
‧博客來2018年度百大選書
《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
既熟悉又陌生,那些悄然融入台灣土地的南洋植物與料理》
‧第44屆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
‧Openbook 2019年度好書 美好生活書
‧OKAPI 2019年第二季書籍好設計
《悉達多的花園──佛系熱帶植物誌:
日常中的佛教典故、植物園與花草眾相》
相關著作:《悉達多的花園──佛系熱帶植物誌:日常中的佛教典故、植物園與花草眾相》《悉達多的花園──佛系熱帶植物誌:日常中的佛教典故、植物園與花草眾相(博客來獨家簽名+限量贈品)》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文化、生態界真誠推薦】
(依姓名與首字筆畫排序)
▼王秋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我知道玉米、馬鈴薯、火龍果、曇花、釋迦、巴西橡膠樹等都是引進栽培的;從小就常看到的圓仔花、紫花霍香薊、長柄菊、土人參、百香果也都是從它們的故鄉拉丁美洲輾轉來到我們這。還有多少你不知道或根本就當作是本土的植物來自拉丁美洲呢,看了《被遺忘的拉美》,就知道您有多少錯誤的認知,且這些植物還與我們息息相關呢。
在新冠肺炎疫情越來越嚴重的現在,《被遺忘的拉美》除了讓您重溫來自拉丁美洲植物的重要性,透過胖胖樹的文章,我們也可以一窺亞馬遜雨林、薩滿文化、死藤水、當地特色餐飲、藥草浴、蛋診等神祕又少有機會接觸的體驗。
胖胖樹,與他認識不到六年以來,已因地主不再提供場地而搬了三次園子,所耗的人力、物力越來越龐大,而他不曾改變初心,為了熱愛的熱帶雨林植物,他認真工作、寫書、演講,希望能有錢買地讓他的植物可以安身立命。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拉美的植物與文化並幫助他完成他的初心吧!
▼王瑞瑤 超級美食家主持人
上次趁著《悉達多的花園──佛系熱帶植物誌》上市,我在中廣流行網專訪了胖胖樹王瑞閔,結束訪談後,忍不住偷偷問:如此認真寫植物書,到底有沒有人看?因為我知道,胖胖樹寫植物是一本接一本不打算停手。
他笑咪咪回我,每一本都再刷好幾次,而事實也證明,王瑞閔來上節目,聽眾的回應都很熱烈。
胖胖樹醉心研究熱帶植物,並熱情為各種植物發聲,他的書跟他的人一樣,平易近人所以人見人愛。《被遺忘的拉美》從台灣土地出發,以拉丁美洲植物為軸,縱橫了歷史、地理、文化,還有植物追追追的拉美旅遊紀實,增廣見聞也趣味盎然。
▼洪廣冀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作為一個環境史與科學史的教學者,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拉丁美洲一直是讓我非常棘手的一塊。那裡有全球最為豐饒的生態系,也是給洪堡德、達爾文、李維史陀等人帶來無限啟發的地方。然而,在台灣人的日常中,拉丁美洲又是如此遙遠,是個你只會在每四年的世界盃,以及當你好不容易有個長假、想規劃個一生只會一次的旅遊時,才會意識到的存在。
閱讀瑞閔的《被遺忘的拉美》,你會知道,原來拉美非但不遠,還滲入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傳統與鄉土的一部分。更讓人欣賞的,瑞閔不是以時間上的遙遠來置換空間的遙遠;我的意思是,他不是在說明「拉美一點都不遠」的同時,把拉美當成某種台灣鄉愁的投射對象。《被遺忘的拉美》還包含了瑞閔於拉美的考察日誌。於是,我們不僅透過拉美來重新認識台灣,更透過一個台灣囡仔的視角來認識拉美。謝謝胖胖樹,我們終於有了本以台灣為出發點的拉美博物誌。
▼翁佳音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我萬萬沒想到胖胖樹在這三、四年內這麼用心,幾乎每年一本,包括現在這本新書,先後系統將台灣新舊外來「移民」植物,即花草、果樹,甚至是盤中飧菜蔬類,以熱帶雨林連結東南亞、南亞與美洲時空層面,一一圖文並茂論述,四本都是很好的台灣自然史科普著作。
就如人文歷史,台灣有眾多原住民,以及後來不斷移入落地生根的外來族群,自然史的植物也一樣,有土著、有落難或入侵的外來種。外來植物中拉丁美洲種類又佔相當高的比例,讀者不妨就看看胖胖樹如何妙筆生花告訴我們這個事實,以及跟著他如身歷其境般回到拉丁美洲原鄉進行驚奇探險。
▼陳小雀 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兼國際長
拉丁美洲是一座神祕的植物園,玉米、番薯、馬鈴薯、番茄、酪梨、辣椒、可可、香草、菸草等植物,在大航海時代隨著探險家四處移植,進而改變世界各地的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沒有可可,就少了今日最具浪漫意義的巧克力;沒有辣椒,那麼串燒鐵定會少一味;沒有番茄,冰果室裡的水果切盤可能會更單調;沒有番薯,台灣人不會自稱番薯仔;沒有馬鈴薯,歐洲的飢荒時期也許會更加雪上加霜。還有,台灣農民精心改良的鳳梨、釋迦、芭樂,其前世也來自拉丁美洲,《被遺忘的拉美》為台灣與拉丁美洲搭起橋樑,探索我們周遭植物的前世與今生,考究深入,精彩可期!
▼馮忠恬 前《好吃》雜誌副總編輯、資深飲食編輯
因工作之緣,認識不少飲食專業者,但唯有胖胖樹,能以植物學觀點,帶給我食物上的新啟發。他不只是植物學家,也是個食客,當看到他寫「青椒跟辣椒是同個物種,在烤青椒串上灑辣椒粉,應該比照親子丼,稱為兄弟串燒」時,忍不住笑了出來(好有意思的觀點)。當大家討論著花生屬堅果還是豆類時?胖胖樹說,花生跟所有豆科植物一樣,都有兩片果殼,植物學上稱之為莢果,給了一個植物學家的眼界與答案。
胖胖樹愛雨林植物也愛台灣,然而這兩者的關係是如此緊密幽微隱而不顯,他抽絲剝繭,讓我們看見台灣的多元與混雜,在歷史洪流裡,鳳梨、花生、番薯、芭樂……都和拉美有關,卻也是真實的台灣滋味。
原生與否已不重要,回首來時路,看見真實的樣貌,繼續喜歡自己。胖胖樹,以台灣為地標,輻射出我們和世界,或說,世界和我們的關係——如同以熱帶植物寫詩,織出一幅名為台灣的真實圖像。
▼溫佑君 肯園與香氣私塾負責人
胖胖樹是一個把熱帶雨林背在身上的人,我有幸與他同遊厄瓜多,親身體驗了本書所描述的精采故事。那趟旅行因為有他在,每一個團員都好像擴大了感知維度,在大家分享交流時,看到他拍的植物,便會有人感嘆,「我們去的是同一個地方嗎?」旅途中,有的團友把當地景觀傳回台灣,竟被吐槽「能不能拍一些不像台灣的照片!」其實這也說明,我們有多麼輕忽台灣的雨林潛力。對沒機會親身造訪南美熱帶雨林的朋友來說,本書可說是紙上的Discovery頻道。尤有甚者,本書超越一般圖鑑遊記的眼光和深情,必定能感染大家去真誠地與植物互動。
▼董景生 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組長
您是否想過,我們所熟悉的台灣土生蔬果,多數都不是本地種?
鳳梨、地瓜、花生、木瓜、玉米、番茄、芭樂…….,青草巷裡從小喝大的青草茶,路邊尋常的家庭園藝,許多與台灣人生命息息相關的常見植物,竟然來自拉丁美洲?
在胖胖樹率領下,《被遺忘的拉美》打開台灣植物的新視野,彷彿怕不夠傳真,讀者隨之啟程中南美洲,遠渡重洋進行拉美植物尋根,在市場、叢林乃至神祕的薩滿儀式下,進行一場又一場民族植物的探險,猶如台灣拉美植物的原鄉風物志。
感謝胖胖樹為台灣這群來自拉美的植物立傳,述說它們越洋而來的曲折身世,他鄉與故鄉間,台灣日常的植物風景,因而顯得既熟悉又陌生。
▼褚縈瑩 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從胖胖樹出版第一本書起,我就經常在他的文字間,尋找關於拉美植物的蛛絲馬跡;得知他即將進行厄瓜多之旅,作為忠實讀者的我,就不時敲碗,希望能讀到一本專屬於拉美植物的書,如今終於實現。
讀此書,像是與一個充滿熱情與好奇心的博物學者一同旅行:他會在車後座大喊停車,要摸不著頭緒的旅伴們下車看蟻塔;讓所有旅人感到困擾的罷工行動,他卻注意到,路障用的是號角樹和冰淇淋豆;碰到全員下車、拖行李步行穿越雨林的麻煩,他反而開心可以近距離觀察植物。
市面上的拉美遊記眾多,但你絕對沒想過,與一個植物狂逛拉美雨林原來是這種感覺!
名人推薦:【文化、生態界真誠推薦】
(依姓名與首字筆畫排序)
▼王秋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我知道玉米、馬鈴薯、火龍果、曇花、釋迦、巴西橡膠樹等都是引進栽培的;從小就常看到的圓仔花、紫花霍香薊、長柄菊、土人參、百香果也都是從它們的故鄉拉丁美洲輾轉來到我們這。還有多少你不知道或根本就當作是本土的植物來自拉丁美洲呢,看了《被遺忘的拉美》,就知道您有多少錯誤的認知,且這些植物還與我們息息相關呢。
在新冠肺炎疫情越來越嚴重的現在,《被遺忘的拉美》除了讓您重溫來自拉丁美洲植物的重要性,透過胖胖樹的...
作者序
我在亞馬遜邂逅台灣鄉土植物
──胖胖樹 王瑞閔
你的懷舊有多舊?你的傳統是從何時開始的傳統?你知道嗎?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我們熟悉的食物、童玩、草藥、傳說、傳統產業、歷史建築、祭祀與婚禮、觀賞植物——記憶中農村的美好,柑仔店中的懷舊點滴,看似最道地的台灣味,其實都與拉丁美洲植物有關。這些由拉美植物構築的傳統,有的在阿公的阿公那時就存在,有的可能是從阿公小時候才開始建構。而這些拉美植物經過漫長的時間,早已在我們這塊土地落地生根,連台語名稱都有,以至於多數人都不清楚,它們最初是來自距離我們最遙遠也相對陌生的拉丁美洲。
從小我就對植物圖鑑裡原產地的欄位感到好奇,為什麼我們這塊土地有那麼多原產地不是台灣的植物?究竟是誰,在何時將它們帶來?為什麼帶來?大學後我開始從圖書館不斷蒐集資料,了解這些植物的身世。赫然發現,原來我從小在農村生活所接觸並認識的植物們,有相當多都不是台灣原生。
時至今日,數以百計的拉丁美洲植物,以雜糧、蔬果、花卉、藥品、精油、加工食品等形式,充斥在我們生活中。我迫不及待想告訴大家,原來拉丁美洲不只是遙遠而陌生的區域,也是我們最熟悉的生活風景,俯拾即是。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一整個世代,不再想起這些植物的原產地,甚至這些拉美植物在台灣三、四百年來所建構的傳統也即將被遺忘。而這一切,便是我心中尋尋覓覓「被遺忘的拉美」。
記得在千禧年來臨前,全球刮起一陣懷舊旋風。不知道是擔心將被新世代遺忘,還是整個舊世代害怕自己會忘記,又或者是人類到了一定年紀後都會如此。大家不約而同開始蒐集那些外觀已泛黃或斑駁的時光小物,甚至復刻一部分舊有的生活方式。在這波懷舊風潮中,許多老照片被翻出,經典老歌被重新傳唱,懷舊風格的餐廳、小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甚至連老電影都被修復。懷舊,突然間成為了一種日常。那麼,我們生活中由無數植物所建構的農村風光與懷舊感呢?
仔細回想,從阿公家到夜市,從拜拜到台語歌,從柑仔店到校園,無論城市或鄉村,過去曾有許多植物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然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網路發達,短短幾十年這些元素便消失大半,甚至連熱愛植物的我也快不記得了。直到一個契機,我開始逐漸想起這一切的一切。
我想,從遺忘到懷舊的過程,或許大同小異吧!還記得小時候總希望趕快長大,長大之後,特別是出了社會,我們卻頻頻回頭望。可能是失去太多,所以生怕忘記;可能是煩惱太多,所以懷念幼時無憂無慮。然而,時間越久遠的記憶,想起來的頻率就會越來越低,慢慢就不再想起了。直到某個事件的觸發,所有被塵封的記憶逐漸昇華成懷舊的情緒。
二○一九年,我有幸走訪一趟位在拉丁美洲的厄瓜多。在那個地球彼端遙遠的國度裡,或許是因為亞馬遜的雨林太美,或許是因為空氣新鮮,我的思緒無比清晰。不但打開身上所有感官,許多塵封的記憶也通通被召喚回來。
每天每天,在我身旁出現各式各樣的植物,從餐桌到市場,從安地斯山城到亞馬遜雨林,一直一直刺激我,讓我聯想到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經驗。例如餐桌上的爆米花、亞馬遜叢林步道旁的土芭樂、安地斯山上的類炕窯、如牛墟一般什麼都有什麼都賣的露天市集……明明是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國度,卻一直將我拉進舊時光裡。
返台後生活回到常軌,但是在查詢拍攝植物名稱的過程中,照片仍持續勾起我腦海中許多兒時記憶——有些甚至幾乎遺忘。一種莫名的感覺油然而生,這趟遙遠的旅程與過去的種種經驗之間,彷彿有種特殊連結。
在一次又一次自我回顧之中,抽絲剝繭,不斷解構再建構。終於,我在拉丁美洲與台灣的傳統文化之間,找到了一座名為「懷舊」的橋梁,《被遺忘的拉美》一書在腦海中逐漸清晰。我開始整理、集結鄉土植物中來自拉丁美洲的元素。藉由大家最熟悉的夜市、傳統宗教、傳統產業、傳統文化,加上個人的學習經驗,跟大家分享,我們的歷史文化與拉丁美洲之間的特殊關聯,甚至當中有一部分植物的台語名稱,都可能是源自拉丁美洲當地語言。
除此之外,在書中第二部,我將在厄瓜多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有十分獵奇的薩滿經驗、微冒險故事,以及吃喝玩樂的趣聞,並且跟第一部同樣連結到台灣的民俗或我個人的回憶。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從小我就在你的身邊,你卻從來不曾問過,也不知道我的故鄉在哪裡!這本書既是全新的創作,同時也跟我之前三本書有類似的架構,連書名都是一樣的邏輯。由衷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記得那些屬於台灣農村或舊時代的風景,並認識到建構這些傳統的植物故鄉在拉丁美洲。
本書加上我先前三本著作,我一直想藉由植物溯源,帶大家從東南亞、南亞、拉丁美洲,認識這些地方跟台灣的關聯,最後串聯起整個地理大發現後,植物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重要角色。這本書除了介紹植物,也有很多我從亞馬遜返台後獲得的許多啟發。感謝大家陪著我從第一本書一路走來,這四年透過書寫既是與讀者對話,也是與自己內在的對話。從植物到歷史文化,從空間到時間的轉換。我不斷不斷追溯,追溯這些植物來台的歷史,追溯知識的本源,最後甚至在追溯我自己,重新認識我自己。希望這本書也可以喚起大家更多回憶,更多認識自己。
感謝老天爺總是不斷幫我實現願望,感謝肯園公司與溫佑君老師邀請我一起前往厄瓜多,很幸運我在那裡找回了童年的記憶,也找到了現階段的人生目標。
感謝王秋美博士、王瑞瑤小姐、洪廣冀老師、翁佳音老師、陳小雀老師、馮忠恬總編、溫佑君老師、董景生博士、褚縈瑩老師的推薦。感謝王秋美博士、田碧鳳老師、陳煥森老師、李毅提供珍貴的照片。感謝顏定滄先生與顏定儀先生借我土地與水電、感謝好友偉成協助裝設自動灑水系統、感謝好友阿蛋總是替我張羅,讓我可以安置植物、安心去厄瓜多,並在回國後寫作這本書。
感謝我的經紀人蘇菲、家駒與外編子揚再次替我校稿。感謝Bianco再次設計這本書,以及雅云協助排版;感謝辛苦的編輯采芳,再一次替我完成了最困難的新書編輯工作。感謝總編貝羚在編輯過程提供許多寶貴建議。也要特別感謝淑貞社長再次給瑞閔機會,完成這本書。最後要感謝我的母親跟家人,總是在背後支持我。
我在亞馬遜邂逅台灣鄉土植物
──胖胖樹 王瑞閔
你的懷舊有多舊?你的傳統是從何時開始的傳統?你知道嗎?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我們熟悉的食物、童玩、草藥、傳說、傳統產業、歷史建築、祭祀與婚禮、觀賞植物——記憶中農村的美好,柑仔店中的懷舊點滴,看似最道地的台灣味,其實都與拉丁美洲植物有關。這些由拉美植物構築的傳統,有的在阿公的阿公那時就存在,有的可能是從阿公小時候才開始建構。而這些拉美植物經過漫長的時間,早已在我們這塊土地落地生根,連台語名稱都有,以至於多數人都不清楚,它們最初是來自距離我們最遙遠也相對陌生...
目錄
緒論 找尋被遺忘的拉美──生活中的拉丁美洲典故與植物
▲第一部 被遺忘的拉美──懷舊風潮裡的拉丁美洲植物▽
from LATIN AMERICA to TAIWAN
一、大航海時代開始
去荷蘭啦!──台灣栽培拉丁美洲植物的濫觴
奔跑吧!阿波卡──從馬雅印加看拉丁美洲植物對世界的影響
二、打開塵封記憶的番麥──來自拉美的糧食作物
農村最美的風景──番薯
開啟塵封的記憶──玉米
朱元璋的土豆──花生與蔓花生
阿嬤的古早味祕方──太白薯
來一份珍奶加雞排──樹薯
你一定吃過的拉美薯──豆薯與馬鈴薯
三、夜市到供桌──來自拉美的蔬菜水果
夜市攤位遇到豆──四季豆與皇帝豆
夜市買不到的媽媽味──南瓜
兄弟串燒──青椒與辣椒
夜市的古早味水果切盤──番茄
港澳僑生看不懂的夜市招牌──芭樂
台中夜市的標準配備──木瓜
夜市最佳配角、鄉野奇談與耶穌基督──百香果
東大門夜市的原住民野菜──晚香玉、佛手瓜、野莧、刺莧、千年芋
從火車站到供桌──鳳梨
在供桌上開創藍海──仙桃
供桌上的愛老虎油──酪梨、人心果、山刺番荔枝
上不了供桌的台東名產──釋迦
四、同在捷運板南線上的松菸與青草巷──藥用與工業用的拉美植物
艋舺巷弄裡的世界地圖──仙人掌等
古早味紅茶的祕密香氣──決明子與望江南
送你一朵煮飯花──紫茉莉
只剩文創中心的夕陽產業──菸草
製藥業的祕密起點──古柯
從新潮到懷舊的沙士糖──墨西哥菝葜
《海角七號》的包裹──瓊麻與銀合歡
五、婚禮、台語歌與童玩──民俗文化中的拉美植物
傳統婚禮不傳統──蓮蕉花、圓仔花、新娘花
和月娘做伴的《孤戀花》──曇花與火龍果
郵票、學校與童玩──紫花酢醬草、含羞草、大王椰子
老派植物之必要──九重葛等
摸魚的日子──布袋蓮與水蘊草
△第二部 虛實中的亞馬遜──厄瓜多的薩滿文化與植物探索之旅▼
from TAIWAN to LATIN AMERICA
六、千里之外──厄瓜多的交通與住宿
我在亞馬遜遇見台灣
叢林計程車與快艇──厄瓜多的交通工具
意料之外的石油危機──厄瓜多的抗議事件
不想結束又想回家翻書的悸動──厄瓜多的住宿經驗
七、既熟悉又陌生的厄瓜多料理與蔬果
帕查曼卡大地之鍋──安地斯山的傳統料理
相約在米薩瓦利──亞馬遜風味餐
洪堡德的生命之樹──阿瓜耶與棕櫚象鼻蟲
八、台灣夜市構築的亞馬遜夢──厄瓜多植物朝聖之旅
夜市構築的亞馬遜夢
尋寶手冊第一項──空氣鳳梨與積水鳳梨
安地斯山的大雨傘──蟻塔
快俠樹懶的最愛──號角樹
遠離洪水──著生植物
字都不識幾個就開始栽培的當紅炸子雞──天南星
花藝與宮廟的拉美──赫蕉、竹芋與閉鞘薑
性感紅脣、亞馬遜肌樂與殺手──嘴唇花、大葉寶冠木、亞馬遜咬人貓、綺麗蔓澤蘭
值得滑一跤──網紋草與梅恩秋海棠
輕輕地落在水面,卻讓心中起了大大漣漪──輕木
以台灣為名──台灣胡椒
你在找我嗎?──塔木
會走路的椰子──高蹺椰與鐵棕櫚
水草原鄉──寬葉太陽草
九、薩滿與台灣傳統信仰──薩滿儀式與厄瓜多民族植物
人類不完美──植物盟友
預知危險的苦丁茶會
宮廟問事般的死藤水
你的一切蛋知道──蛋診
亞馬遜三溫暖──戰士草藥浴與接生儀式
薩滿、民族植物與台灣傳統信仰──吉貝木棉
十、從航海王到失落的世界──拉丁美洲的探險與植物大發現
今天的天氣很亞馬遜,名稱很奧雷亞納
既陌生又熟悉,那些新世界植物大發現史
失落的世界
大明王朝古書《職方外紀》裡的美洲動植物
跋 永難忘懷的拉美
附錄 懷舊系拉美植物表
緒論 找尋被遺忘的拉美──生活中的拉丁美洲典故與植物
▲第一部 被遺忘的拉美──懷舊風潮裡的拉丁美洲植物▽
from LATIN AMERICA to TAIWAN
一、大航海時代開始
去荷蘭啦!──台灣栽培拉丁美洲植物的濫觴
奔跑吧!阿波卡──從馬雅印加看拉丁美洲植物對世界的影響
二、打開塵封記憶的番麥──來自拉美的糧食作物
農村最美的風景──番薯
開啟塵封的記憶──玉米
朱元璋的土豆──花生與蔓花生
阿嬤的古早味祕方──太白薯
來一份珍奶加雞排──樹薯
你一定吃過的拉美薯──豆薯與馬鈴薯
三、夜市到供桌──來自...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