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WHO宣布臺灣為瘧疾根除區,這是臺灣的驕傲。
當年這群醫界前輩如何進行瘧疾防治,如何以醫學外交與世界接軌?
「熱帶醫學」主要是研究熱帶疾病之學門。熱帶疾病包括在熱帶地區發生的所有疾病,其中以感染寄生蟲的疾病占了一半以上。而瘧疾是寄生蟲病之一,全世界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口居住在瘧疾流行地區,每年有二百萬至三百萬人死於瘧疾。臺灣曾經是瘧疾流行的地區之一,對瘧疾防治工作始於日據時代;具有規劃性的防瘧工作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展開,於1948年在屏東潮州成立「臺灣省瘧疾研究所」。歷經十七年的努力,防治成果豐碩。1965年WHO宣布臺灣為瘧疾根除區,這是臺灣的驕傲。
本書詳實介紹多位抗瘧前輩,計有:連日清博士、謝獻臣博士、陳錫煊醫師、梁鑛琪醫師及日據時代的森下薰博士等,文中亦提及許多外籍顧問及國際機構對我國的支援;此外,更介紹了對臺灣寄生蟲學之發展深具影響力的許雨階教授和高樂士(John Cross)博士。其他如彭瑞雲醫師和周聯彬博士也曾經加入抗瘧行列,二人後來轉戰於家庭計畫之公共衛生領域;同時,對范光宇博士與夫人陳櫻次女士積極推動公共衛生及婦幼保健的事蹟,本書也有所著墨。
書中進一步描述,臺灣這一群抗瘧前輩於完成任務之際,更將他們的寶貴經驗推廣至未開發國家,協助這些國家進行防瘧工作,臺灣醫療與國際交流的序幕也隨之展開。
本書的一大特點是:朱教授將每位前輩的經驗彙整後,有系統地敘述其付出之辛勞與重要貢獻,讓讀者很容易瞭解臺灣根除瘧疾的經緯,又不失史書的原味,尤其是書中所引用的資料豐富,可提供後學者參考。
未來,期盼朱教授能夠繼續不斷地為醫界、學界與社會大眾出版有關臺灣醫學史方面的好書,以促進醫學生、醫療人員及有興趣的讀者對臺灣醫學發展的認識。
長年旅美的作者朱真一醫師,多年來積極蒐集熱帶醫學相關資料,與早期醫界前輩們書信往來,力求詳實撰述。每每找尋醫史資料時,看到臺灣的成就與貢獻,他總是油然而生「與有榮焉」之感。這些令人驕傲的醫學榮耀,臺灣民眾多所不知,連醫界人士也不甚清楚,他認為有必要記錄下來,與全民分享。
朱真一寫下這些與醫學有關的歷史,另一個原因是,臺灣人應掌握臺灣醫學史的詮釋權。他從醫學院畢業後就離開故鄉,遠赴美國求學,到美國後,才益發覺得臺灣醫學史的寶貴。
本書感謝許多醫界前輩共襄盛舉,慷慨提供資料,共同寫下正確的臺灣醫學史。
作者簡介:
朱真一醫師(Jen-Yih Chu MB, Ph.D)
1940年生,新竹中學畢業,1965年臺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赴美後先在柏克萊加州大學研究,獲營養學哲學博士,後又繼續小兒科及小兒血液及癌瘤學訓練。1975年起任職聖路易(St. Louis)大學醫學院及Glennon樞機主教兒童醫院小兒科,曾任小兒血液科及繼續醫學部主任。2006年8月退休擔任名譽教授。在專業領域之外,特別關懷臺灣的歷史文化,尤其是醫學史、醫學人物故事、教育、人文及客家文化等。曾獲「賴和紀念特別獎」、「客委會客家貢獻獎」、「美國臺灣人生物科學會服務獎」、列名Marquis Who's Who in America等殊榮。除專業著作外,尚有《早期留學歐美的臺灣醫界人士》、《從醫界看早期臺灣與歐美的交流》、《看臺灣文學寫臺美人文學》等文史著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高雄醫學大學名譽教授 陳瑩霖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 韓良誠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江東亮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 張天鈞
一致推薦
朱教授將每位醫界前輩的經驗彙整後,有系統地敘述其付出之辛勞與重要貢獻,讓讀者很容易瞭解臺灣根除瘧疾的經緯,又不失史書的原味,尤其是書中所引用的資料豐富,可提供後學者參考。
──高雄醫學大學名譽教授 陳瑩霖
近十年來,一篇又一篇、一本接一本的傑作,在朱教授的手中完成,這本《臺灣熱帶醫學人物──開拓國際交流的醫界先驅》又是一件難上加難的工作,令臺灣這批珍貴的資料,像「寶藏」般一件件出土。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 韓良誠
我一向喜歡歷史,而且享受閱讀歷史的樂趣。知道過去,並不保證眼前會過得更快樂;不知道過去,也不代表當下沒有快樂的日子。但是我們可以從歷史故事中,學到智慧和感恩。朱教授的學養豐富,筆下的醫藥衛生人物栩栩如生,讀來輕鬆愉快。對我而言,讀到那些曾經照顧過我的前輩,例如周聯彬教授和謝獻臣教授的故事,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江東亮
瘧疾的成功撲滅是二十世紀臺灣公共衛生醫學的重大貢獻之一。經由朱教授的這本書,我們就能瞭解當年前輩的努力。不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些前輩當年進入公共衛生領域的原因,以及熱心研究的態度,許多都與老師治學的精神有關。
每當給予醫學院新生入學勉勵時,許多老師都會建議學生選定一位老師作為自己的榜樣(role model)。在醫療環境愈來愈功利化的現代社會,如何成為醫學生的正面榜樣,督促他們未來對社會有所貢獻,益形重要。朱教授的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 張天鈞
名人推薦:高雄醫學大學名譽教授 陳瑩霖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 韓良誠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江東亮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 張天鈞
一致推薦
朱教授將每位醫界前輩的經驗彙整後,有系統地敘述其付出之辛勞與重要貢獻,讓讀者很容易瞭解臺灣根除瘧疾的經緯,又不失史書的原味,尤其是書中所引用的資料豐富,可提供後學者參考。
──高雄醫學大學名譽教授 陳瑩霖
近十年來,一篇又一篇、一本接一本的傑作,在朱教授的手中完成,這本《臺灣熱帶醫學人物──開拓國際交流的醫界先驅》又是一件難上加難的工作...
章節試閱
書摘1
瘧疾研究所的十三位醫師,在臺灣與歐美的交流上從事了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像他們曾分別到歐美各國留學,前往世界各地開會、考察,或是安排各種研究及實務上的合作計畫。他們不僅在臺灣與各國醫學界人士交流,日後更身體力行到國外服務。
早期在瘧疾研究所短期工作三個月的黃雲裳,後來到臺大醫院外科服務,他是戰後臺灣第一位到歐美留學的臺籍醫師,1948年到丹麥及法國留學,專攻神經外科。他與一些政治異議人士有親戚關係,雖然臺大校方保證他的安全,極力邀請他回國服務,但因警備總署反對,以致日後無法回臺,遂轉往日本京都大學外科工作。如此優秀的醫學學者,後來又因為非日本籍的緣故,不能留在京都大學繼續發展學術醫學(academic medicine),甚為可惜,過去筆者曾二度粗淺介紹過黃雲裳。
在瘧疾研究所工作的其餘十二位醫師,大部分也曾到國外留學。其中,首先赴國外留學者為陳錫舟,1949至1950年前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公共衛生學院(School of Hygiene and Public Health);同年彭瑞雲也去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然因生病很快折返,未能繼續學業;後來梁鑛琪(1950-1951)、陳政德(1951-1952)也先後就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陳錫煊(1952-1953)及陳萬益(1955-1956)到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公共衛生學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雙雙攻讀公共衛生碩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 MPH)學位。
謝獻臣(1954-1955)、彭瑞雲(1955-1956)及吳耀津(1956-1957)三位則到倫敦熱帶醫學暨衛生學院讀書。謝獻臣取得熱帶醫學暨衛生學證書(Diploma in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DTMH)證書,彭瑞雲表示他取得公共衛生證書(DPH),但未找到吳耀津的記錄。周聯彬1956年先到澳洲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進修,也得到公共衛生證書;莊徵華到日本進修(1956-1957);曾柏村在1950年代推卻倫敦進修的機會,但不知往後是否曾去日本或歐美進修。
周聯彬於1961至1963年就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取得公共衛生學博士;彭瑞雲於1963至1966年到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醫學院攻讀流行病學(Epidemiology),取得碩士學位。WHO或其他機構尚有短期進修課程或觀摩研習團(Study tour),不過,資料上只看到陳錫煊曾去進修高層管理課程,並和陳政德參加過WHO主辦的國外巡迴觀摩研習團;彭瑞雲曾到日本觀摩學習家庭計畫。至於其他醫師的資料不全,很可能都有類似的研習機會。
書摘2
1961年,謝獻臣應聘為WHO醫學顧問,前往中西非洲從事鉤蟲病的研究與調查,並在剛果主持國際鉤蟲病會議。1964年起,又接受WHO聘任為寄生蟲防治顧問。
之後,他先出訪WHO位於瑞士日內瓦的總部,再訪問其他歐、亞、非洲各國,並經常深入非洲及世界各地,協助防治寄生蟲疾病,把臺灣的防治經驗傳遞給全世界六十多個國家。其間,他在賴比瑞亞共和國(Republic of Liberia)主持鉤蟲病計畫為時最久(1964年2月至1971年),同時也是美國熱帶醫學基金會執行鉤蟲研究計畫的主任。
之前談到他對自己早期最滿意的二件事,第一是參加瘧疾研究所,致力於根除瘧疾外;第二是前往非洲研究熱帶醫學及從事服務工作,協助各地防治寄生蟲及瘧疾。這項非洲經驗及其他國際交流,奠定他日後在醫學行政及教育上擁有崇高的地位。
有一次,謝獻臣特地去訪問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博士,史懷哲摒棄所有的榮譽及地位,到落後的非洲行醫,受到世人的佩服和崇拜。他第一次去加彭(Gabon)時,因為工作繁忙,不克前往拜訪史懷哲;1965年第二次出訪該國時,當他前去拜訪臺灣的農耕隊,才知道史懷哲服務的醫院,離農耕隊只有二百五十公里之遠。在農耕隊隊員的陪同下,謝獻臣專程拜會史懷哲及其服務的醫院。
謝獻臣對史懷哲非常景仰,他自己也談過不少;在其他介紹謝獻臣的文章中,也都提到他訪問史懷哲的典故。不過,謝獻臣有二點評論,卻是其他文章裡很少提及的。他說,史懷哲在非洲服務近半個世紀,卻沒想過設立培育及訓練非洲當地醫療人才的教育計畫;其次,他曾觀察史懷哲對待非洲人時有著不同的臉色。由此看出,謝獻臣對於史懷哲的獨到見解。
書摘3
若論及日據時代最後二十年對瘧疾研究及實際防治工作最有貢獻的人士,筆者認為非森下薰莫屬。從早期至今寫過的相關文章中,最多人士提及森下薰,以及森下薰如何影響他們。不少人說,臺灣能成功撲滅瘧疾,多虧日據時代建立了良好的基礎,森下薰在這方面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筆者特地去研究他的醫學生涯及著作,且曾與他的義女(媳婦)森下恭子女史通信,她幫忙找到不少資料及其著作。筆者發現,森下薰不但對臺灣瘧疾及其他熱帶醫學方面,影響深遠;對醫學及科學的努力,也是從事醫學、科學研究者及公共衛生人士值得學習的對象。
森下薰前往臺灣各地收集瘧疾的流性病學資料,他幾乎真正地「走」遍了全島,包括當時被劃分為番界的原住民地區。他們要求官方醫院、公醫、開業醫師提供瘧疾的相關資料,研究瘧疾在流行病學上的重要課題。
尤其,森下薰來臺長達二十三年多,人生的盛年幾乎都是在臺灣度過,不但與臺灣的熱帶醫學發展關係密切,對醫學及公共衛生方面更是貢獻卓著,影響不少臺灣的醫界人士。另外,他對醫學史及醫學人文的素養,也值得後輩學習,雖是日本人,同樣可成為臺灣醫界的典範。當他逝世時,追悼號特集的標題即以「巨星墜落」來形容其重要性,他的確對中日醫界、科學界及公共衛生界,做出相當卓越的貢獻。
書摘4
連日清對國際交流之廣泛及深入,是近年筆者寫過最精采的幾位醫界人物之一。他的生涯的前半段多在海外留學進修,後半段到美國在臺設立的研究機構服務,且多方與世界各國組織合作,生涯後期的國際交流,還包括到海外擔任顧問,傳授所長。
瘧疾研究所的工作非常辛苦,連日清經常需要前往各地採集蚊蟲的蟲卵、幼蟲或成蟲,有時還得捲起自己的衣袖和褲管充當誘餌,吸引蚊蟲聚集。有時得在野外搭起營帳,以便就近工作及睡覺,甚至夜間進行採集。即使後來他升任昆蟲組主任,外出採集仍是一馬當先,做得比下屬更勤快。他對下屬雖然嚴格,但他的精神感召了大家,人人都對他感到敬佩和服氣,不知不覺也加倍努力工作。在連日清的傳記裡,有好多好多同事舉出典例或評語作為見證。他在瘧疾研究所度過了將近十二年(1955年1月至1966年10月)歲月,參與了臺灣根除瘧疾的重要過程。
書摘1
瘧疾研究所的十三位醫師,在臺灣與歐美的交流上從事了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像他們曾分別到歐美各國留學,前往世界各地開會、考察,或是安排各種研究及實務上的合作計畫。他們不僅在臺灣與各國醫學界人士交流,日後更身體力行到國外服務。
早期在瘧疾研究所短期工作三個月的黃雲裳,後來到臺大醫院外科服務,他是戰後臺灣第一位到歐美留學的臺籍醫師,1948年到丹麥及法國留學,專攻神經外科。他與一些政治異議人士有親戚關係,雖然臺大校方保證他的安全,極力邀請他回國服務,但因警備總署反對,以致日後無法回臺,遂轉往日本京都大...
作者序
筆者一向對歷史及人物傳記有興趣,約二十年前偶然被人問了一些問題,譬如誰是最早到美國留學的臺灣人?誰又是最早到歐美的醫師?筆者曾請教過一些前輩,幾乎沒人知道,所以下定決心挖掘、探討早期醫學史上的人物。出乎意料之外,就在鑽研之際,不少珍貴的資料,像寶藏般一件件地出土;此外,筆者也在醫學雜誌、報刊上刊登文章及訊息,請求各界幫忙提供資料。尤其,早期留學歐美者與臺大的淵源較深,因此也曾在《臺大校友雙月刊》、《景福醫訊》等刊物撰寫文章,並廣求大家提供資料。
除了收集臺灣的資料,也尋找國外的資料。後來筆者將介紹早期留學歐美之臺灣醫界人士的文章,集結成《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界人士》一書,出版了單行本後,獲得不少的迴響,好不興奮。後來又因為讀馬偕的傳記,書中提到馬偕牧師發現肺吸蟲症,以及螃蟹如何使人類感染肺吸蟲症等內容,令筆者甚感懷疑,進而探討肺吸蟲症的歷史,愈挖掘,就愈發現許多有趣的話題、典故及人物。順帶一提,馬偕傳記的作者們對馬偕牧師如何發現肺吸蟲症,以及感染肺吸蟲症的途徑之說,都是一場誤會。
臺灣的現代醫學史,是從歐美醫界人士來到臺灣後開始算起,並在日本占據臺灣後漸漸蔚成醫學主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更是深受美國及WHO等影響。其中,臺灣的熱帶醫學更是進一步蓬勃發展,成功地撲滅瘧疾,成為全世界的模範。每當尋找資料時,看到臺灣的成就與貢獻,一股「與有榮焉」之感油然而生。這些令人自豪的醫學榮耀,臺灣一般民眾多所不知,連醫界人士也不甚清楚,總覺得有必要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關於臺灣根除瘧疾的歷史記述,之前已有不少資料,幸虧當時臺灣有這群獻身的研究學者及工作團隊,不但根除臺灣的瘧疾,維護臺灣人的健康,日後更把所學貢獻給世界。然而,很少人專門書寫這群臺灣的醫界英雄們,他們如何讓臺灣變成世界的模範,還遠赴世界各國提供人才及技術服務。
其中,令筆者最有興趣的主題「臺灣與國際的交流」,更是精采。這些醫界前輩先到國外留學進修,在臺灣推廣熱帶醫學有成後,進一步到世界各地擔任顧問,或以各種方式傳授經驗、技術與知識。同時,積極與世界各地專家及衛生組織展開合作,熱絡地參與國際交流,促使熱帶醫學成為臺灣與國際交流最頻繁的領域,且是雙向交流,既深入又富意義。一方面,他們到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貢獻所長,另一方面,對於先進國家如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也廣納臺灣人參與知識與技術的發展,最終能對美國及世界做出貢獻,令臺灣人倍感光榮。
筆者一向對歷史及人物傳記有興趣,約二十年前偶然被人問了一些問題,譬如誰是最早到美國留學的臺灣人?誰又是最早到歐美的醫師?筆者曾請教過一些前輩,幾乎沒人知道,所以下定決心挖掘、探討早期醫學史上的人物。出乎意料之外,就在鑽研之際,不少珍貴的資料,像寶藏般一件件地出土;此外,筆者也在醫學雜誌、報刊上刊登文章及訊息,請求各界幫忙提供資料。尤其,早期留學歐美者與臺大的淵源較深,因此也曾在《臺大校友雙月刊》、《景福醫訊》等刊物撰寫文章,並廣求大家提供資料。
除了收集臺灣的資料,也尋找國外的資料。後來筆者將...
目錄
推薦序
從人物闡述臺灣熱帶醫學之發展
/高雄醫學大學名譽教授 陳瑩霖
「臺灣夢」的終生追逐者──朱真一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 韓良誠
加油,朱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江東亮
讀史以明智,鑑古而知今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 張天鈞
自序
感謝/朱真一
戰前臺灣的熱帶醫學發展
蚊子博士──連日清的奮鬥傳奇
史無前例的「蚊子外交」
寄生蟲學老前輩──許雨階教授
瘧疾研究所──寫下臺灣熱帶醫學輝煌史
瘧疾研究所醫者群像
瘧疾研究所草創元老──陳錫煊醫師
成功撲滅瘧疾的首位關鍵人物──梁鑛琪醫師
臺灣熱帶醫學之西方推手──高樂士(John Cross)博士
帶領高雄醫學院脫胎換骨──謝獻臣教授
謝獻臣投身寄生蟲學貢獻全球
熱帶醫學典範──日籍學者森下薰教授
偉大的Organizer──返日後的森下薰
森下薰與日據時代的瘧疾防治
公衛先驅──范光宇博士與陳櫻次女士伉儷
始於抗瘧,終於推廣家庭計畫──彭瑞雲醫師
從抗瘧到打響「3.3.3.33」家庭計畫──周聯彬博士
附錄
好書展讀:《蚊子博士連日清──抗瘧大師的傳奇一生》
推薦序
從人物闡述臺灣熱帶醫學之發展
/高雄醫學大學名譽教授 陳瑩霖
「臺灣夢」的終生追逐者──朱真一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 韓良誠
加油,朱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江東亮
讀史以明智,鑑古而知今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 張天鈞
自序
感謝/朱真一
戰前臺灣的熱帶醫學發展
蚊子博士──連日清的奮鬥傳奇
史無前例的「蚊子外交」
寄生蟲學老前輩──許雨階教授
瘧疾研究所──寫下臺灣熱帶醫學輝煌史
瘧疾研究所醫者群像
瘧疾研究所草創元老──陳錫煊醫師
成功...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