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高等學校中文系、社會學系、新聞學系等相關專業的本科教材,也可供一般讀者學習社會語言學這門新學科。
教材共分十章,內容兼括狹義和廣義的社會語言學、國外和國內的社會語言學。
基本內容如下:社會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語言變異與語言變體、雙重語言和語言忠誠、言語交際、漢語與華人社會、語言接觸、語言競爭、語言與文化、語言規範等。
其中部分內容較為專門,可供有興趣的同學課外閱讀,也可供研究生參考。
作者簡介:
鄒嘉彥
1941年生,祖籍廣東南海,哈佛大學碩士、加州大學(伯克來分校)博士。現任香港大學語言和亞洲語言講座教授、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今任下列出版物編委:《中國語文》(北京)、《自然語言處理》(日本)、《計算語言學和漢語處理》(臺北)、《東方語言電腦處理》(新加坡)、《語言研究》(武漢)、《語言學論叢》(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地圖集》。曾任或現任下述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客座教授、顧問教授或榮譽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法國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復旦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加州大學(伯克來分校)、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Chulalorngkorn大學(泰國)、東北大學、北京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中心。2001年被選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海外院士。近年來在社會語言學、計算語言學等領域有深入研究和專著。先後執教社會語言學、粵語方言學等課程。
游汝傑
1941年生,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溫州人,1981年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碩士研究生畢業,畢業後留校工作。曾任國際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今任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社會語言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方言學和社會語言學。出版專書十多種,其中主要有:《方言與中國文化》(主著)、《漢語方言學導論》、《中國文化語言引論》、《西洋傳教士漢語方言學著作書目考述》、《上海市區方言志》(語法部分)。發表論文三四十篇,刊于《中國語文》、《方言》、《民族語文》等。另有幾種譯著。先後執教下述課程:社會語言學、現代漢語研究、漢語方言學、漢藏語系概要、專業英語、語音學等。曾獲10多項省部級以上的優秀學術成果獎。其中主要有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1986年)、全國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1979-1995)二等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多次到歐美、日本、港臺訪問、工作、講演。
鄒嘉彥簡歷
1941年生,祖籍廣東南海,哈佛大學碩士、加州大學(伯克來分校)博士。現任香港大學語言和亞洲語言講座教授、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今任下列出版物編委:《中國語文》(北京)、《自然語言處理》(日本)、《計算語言學和漢語處理》(臺北)、《東方語言電腦處理》(新加坡)、《語言研究》(武漢)、《語言學論叢》(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地圖集》。曾任或現任下述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客座教授、顧問教授或榮譽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法國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復旦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加州大學(伯克來分校)、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Chulalorngkorn大學(泰國)、東北大學、北京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中心。2001年被選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海外院士。近年來在社會語言學、計算語言學等領域有深入研究和專著。先後執教社會語言學、粵語方言學等課程。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社會語言學的邊界和研究對象
第二節 社會語言學的誕生和經典研究成果
第三節 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 社會語言學在中國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章 語言變異與語言變體
第一節 語言變異
第二節 語言變體 語言變項 社會變項
第三節 社會方言
第四節 語言分化與語言轉用
第五節 語言演變的社會、文化原因
第三章 雙語言現象和語言忠誠
第一節 雙重語言和雙層語言
第二節 民系、方言與地方文化
第三節 語言忠誠和語言態度-香港個案分析
第四章 言語交際
第一節 言語社區和言語交際能力
第二節 會話和語碼轉換
第三節 語言或方言的可懂度研究
第五章 漢語的形成、發展和華人社會
第一節 漢語的歷史源頭和地理擴散
第二節 語言演變和社會、文化的關係
第三節 海外漢語分佈和華人社會
第六章 基於語料庫的社會語言學研究
第一節 各地中文異同比較和共時語料庫
第二節 中日及滬港語言互懂度研究
第三節 當代漢語新詞的多元化趨向和地區競爭
第四節 報刊辭彙和社會文化演變
第七章 語言接觸
第一節 語言同化和文化同化
第二節 語言接觸和辭彙傳播
第三節 語言融合
第八章 社會發展與語言競爭
第一節 香港的語言競爭
第二節 臺灣的語言競爭
第三節 大陸的語言競爭
第四節 新加坡的語言競爭
第九章 語言與文化
第一節 語言與文化共生、共存
第二節 親屬稱謂的文化背景
第三節 語言與民間心理
第四節 人名和地名的文化內涵
第十章 社會語言學的應用
第一節 語言計畫
第二節 語言教育和教育語言
附錄 英中對照社會語言學術語
推薦閱讀書目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社會語言學的邊界和研究對象
第二節 社會語言學的誕生和經典研究成果
第三節 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 社會語言學在中國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章 語言變異與語言變體
第一節 語言變異
第二節 語言變體 語言變項 社會變項
第三節 社會方言
第四節 語言分化與語言轉用
第五節 語言演變的社會、文化原因
第三章 雙語言現象和語言忠誠
第一節 雙重語言和雙層語言
第二節 民系、方言與地方文化
第三節 語言忠誠和語言態度-香港個案分析
第四章 言語交際
第一節 言語社區和言語交...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本商品資料由TAAZE會員提供,TAAZE並已依據現貨及一般人之認知對其進行審核;TAAZE對其正確性不負連帶責任。若對商品資料有疑義請聯絡TAAZE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