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快易讀,最引人入勝的經濟學入門書
★一場思考世界經濟的大腦風暴
★英國《泰晤士報》暢銷書「給爸爸一點時間,我要帶妳參加一場思考世界的實驗」
最近,妳曾問我一個問題:「爸爸,世上的不公平為什麼如此之多?人類有這麼愚笨嗎?」
前希臘財長,“歐債風暴”中崛起的政治經濟學家雅尼斯.瓦魯法克斯對孩子解析當代經濟如何作?又出了什麼問題?他以故事直擊市場與資本全球化後的經濟榮景與失落
當銀行「憑空」大筆一揮,就像施展黑色魔法般,允許我們像時間旅行者,伸手拿取未來的錢到現代花用或投資時,這就稱為「貸款」。一旦越來越多人進入時間旅行,貸款循環越滾越大,再加上經濟前景不樂觀,可能的結果就是這些人無法償還貸款,陷入一種前所未有的惡性循環。
雅尼斯.瓦魯法克斯在本書中以解答女兒的問題開始,以淺顯的例子說明各種經濟用語。他在書中也會時而提出問題,讓讀者反向思考:
市場社會衍生出來的各種經濟行為,在現今社會究竟是好是壞?
國家機器要如何才能運用得當?
我們目前走在欣欣向榮的道路上,還是經濟崩跌的邊緣?
此外,瓦魯法克斯也在書中解釋經濟裡每一項你我必須知道的重點:包括它的運作方式、從何開始、何以對某些人有利也讓某些人一貧如洗。作者在譴責銀行與政客之餘,他亦解釋了國家裡不平等現象的歷史緣由,質疑「萬物皆有價格」的觀念四處充斥,並證明經濟的不穩定是一種慢性風險。
瓦魯法克斯自始自終保持專業但不神秘的寫作心態,引用齊尼亞兒時聽過的故事,以及各式各樣為人熟知的小說與電影,包括了《科學怪人》與《駭客任務》等,讓他這門經濟課引人入勝又易懂。他以家長的視角寫作,目的是教育下一代這個時代中的基本問題—並且在具備該有的知識下,能對抗現行制度的失敗與困惑,並指往一條更符合多數人福祉的經濟與民主體制替代道路。
作者簡介:
雅尼斯.瓦魯法克斯
Yanis Varoufakis
前任希臘財政部長,亦為「歐洲民主運動2025」(DiEM25)的共同創辦人。在2015年,他曾代表希臘與歐盟談判當時情勢極為嚴峻的政府債務問題,並因其強烈的個人言行與風格而有著「搖滾樂部長」、「希臘的布魯斯威利」等稱號。
但在任僅六個月,瓦魯法克斯旋於當時任命他的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is)發動「反撙節公投」結果揭曉後宣布辭職。當時瓦魯法克斯認為,立場強硬的他若退出協商,更有助於希臘與歐盟達成協議。
本書原有希臘文及德、法文等版本,並出版於希臘債務危機前,但後來也因為歐洲與世界的金融市場動盪,以致於其後希臘國內受緊縮政策的負面影響等一連串事件,作者以親歷與見證的心情重新改寫了新版。之後,他也投身政壇創立了希臘左翼政黨「歐洲現實不服從陣線」(MeRA25)。
瓦魯法克斯另著有《房間裡的大人》(Adults in the Room)、《全球牛頭怪》(The Global Minotaur)、《弱者受苦,他們該怎麼做?》(And The Weak Suffer What They Must?)等書。他曾在美國、英國與澳洲雪梨講學,也是希臘雅典大學經濟學教授。
譯者簡介:
黃書儀
畢業於英國里茲大學國際傳播研究所,曾任財經媒體記者、保險業公關、以及投信業行銷企劃,現專事筆譯。譯有《12個孩子的老爹商學院》(Cheaper by the Dozen)、《大過剩時代》(The Age of Oversupply)、《我在投資銀行的黑色鬧劇》(Straight to Hell)等,(以上皆為大寫出版)。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名家推薦│
「非常易懂易讀,深剖人性,極富原創力…(這本書是)完美時間點出現的強大民主工具。」
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思想名著《No Logo》及《震撼主義》等書作者
「瓦魯法克斯以流暢的文筆與熱情,抽絲剝繭地敘述了資本主義的歷史…想更了解銀行『黑色魔法』的人,眼前這本就是最好選擇。」
蘿拉.加莫森(Laura Garmeson),《金融時報》
「充滿優雅、魅力以及愛的一本作品;透過古典神話以及現代電影,包括《浮士德》裡的邪靈乃至於《駭客任務》,看穿貨幣、機器設備與市場的秘密。」
詹姆士.蓋爾伯斯(James K. Galbraith),《不公》(Inequality)、《Welcome to the Poisoned Chalice》等書作者
「(瓦魯法克斯保證)以每個人皆懂得語言來解釋經濟,替代充斥著行話、偽科學語言的主流經濟學…(他讓)讀者開始使用新語言,戳破一個接著一個的神話。」
安娜.敏頓(Anna Minton),《衛報》
「對市場經濟具啟發性與巧妙的觀點。這本書雖易讀易懂,卻不會過度簡單……尤其是銀行那一章節運用時間旅行隱喻的方式,解釋銀行在支持生意人以及經濟成長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危險性。書裡其他段落則利用《星際爭霸戰》、《科學怪人》及伊底帕斯王…以全新觀點來檢視熟悉的觀念。」
杜諾荷(Paschal Donohoe),愛爾蘭共和國財政部長,發表於《愛爾蘭日報》
名人推薦:│名家推薦│
「非常易懂易讀,深剖人性,極富原創力…(這本書是)完美時間點出現的強大民主工具。」
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思想名著《No Logo》及《震撼主義》等書作者
「瓦魯法克斯以流暢的文筆與熱情,抽絲剝繭地敘述了資本主義的歷史…想更了解銀行『黑色魔法』的人,眼前這本就是最好選擇。」
蘿拉.加莫森(Laura Garmeson),《金融時報》
「充滿優雅、魅力以及愛的一本作品;透過古典神話以及現代電影,包括《浮士德》裡的邪靈乃至於《駭客任務》,看穿貨幣、機器設備與市場的秘密。」
詹姆士.蓋...
章節試閱
(摘錄自第一章)
第一章 世上不公平何其多
所有嬰兒都是赤裸來到這個世上,但少數孩子一出生,立刻擁有從精品店買來的昂貴衣裳穿,而於此同時的多數孩子,身上只有破布舊衣蔽體。當孩子們長大一點後,有些小孩再也不喜歡親戚或祖父母買給他們的新衣服,他們開始喜歡其他的禮物,例如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可是同時間裡,卻還有許多兒童,他們卑微的夢想只是期待擁有一雙完整的鞋子可以穿去上學。
我們的世界正是被這種不公平所劃分。從小妳似乎就可以感受到這項差異的存在,即使妳在日常生活裡,未曾真正體會過;而妳不曾真正體會過的原因,是因為妳就讀的學校裡,並不會有生活在貧困匱乏或是暴力下的孩子們,而這樣的孩子卻占了這世上的多數。最近,妳曾問我一個問題:「爸爸,世上的不公平為什麼如此之多?人類有這麼愚笨嗎?」我的答案並不能令妳滿意,就連我自己也不滿意。因此,讓我用另一個問題,再試著回答妳一次。
澳洲土著為何不入侵英格蘭?
妳在雪梨居住長大,相信妳的學校老師已經花了許多時間與課程,讓妳與同學們了解到:百年前的「白種」澳洲人,曾對這國家的原始居民——澳洲土著,犯下了極不公平事蹟;白種歐洲殖民者踐踏原始居民的燦爛文化,已經超過了兩世紀;由於數世紀以來的暴力、竊盜與羞辱,原始居民至今仍居住在非常貧窮的環境裡。可是,妳可曾想過,為什麼是英國人入侵澳洲、佔領澳洲土著的土地,把他們幾乎滅族,而不是相反的情況?為什麼不是澳洲土著,佔領英格蘭的多佛港,迅速攻占倫敦,殺害了想要反抗的英國人,包括英女王呢?我打賭,妳們學校一定沒有老師膽敢提出這個問題。
然而,這個問題十分重要,倘若我們不假思索的回答,很可能輕率地接受了「歐洲人比較聰明且有能力」的看法——這肯定是當時殖民者的觀點——或是「澳洲土著個性溫和,因此無法成為野蠻殘忍的殖民者」的觀念。假如這是對的,後者立論成因的歸結,與前者大致是相同的:它們皆指歐洲白人與澳洲土著在本質上本來就不一樣,毋須特別解釋其成因與理由;而且,白人對澳洲土著以及其他人所犯下的罪刑,也找不出其他更好的合理化說法。
這些論點必須被壓制禁止,除非妳心裡也這麼認為,歷史的受害者是因為自己不夠聰明因而受到懲罰。
因此,回到原來的問題:「人類之間為何存在著這麼多不公平?」當這問題與其他問題交互作用了後,問題變得更複雜難解:「難道不是因為某些種族比較聰明,因此比其他種族有能力嗎?」若非如此,在雪梨的街道上,為什麼看不到妳在泰國旅行時,曾在街上看過的那種貧窮人?
市場是一回事,經濟是另一回事
妳在西方繁榮的泡沫裡長大,多數的大人會對妳說,貧窮國家之所以貧窮,是因為他們的「經濟」疲弱——無論這意味的是什麼。大人們也會對妳說,社會中的貧窮人家之所以貧窮,是因為他們沒有其他人真正需要的東西可銷售。簡而言之,亦即他們沒有東西可以提供給「市場」。
這是我決定跟妳討論所謂「經濟」的原因:在妳以及我的世界裡,關於「為什麼有些人貧窮而有些人這麼富有」的討論,甚至是「為何人類要破壞地球」等討論,其實都圍繞在「經濟」上面。而經濟與所謂的「市場」息息相關。對人類的未來而言,妳不能對上述的「經濟」或「市場」兩字,視而不見或感到嗤之以鼻。
讓我先從大家常犯的錯誤開始:他們認為市場以及經濟是相同的東西。其實這是錯誤的。市場究竟是什麼?市場就像是交易用的購物車。在超級市場裡,我們把要換取現金的物品放在購物車裡,而銷售者——超市的老闆或員工用現金來換取這些東西——之後再用這些去交換他們需要的物品。在貨幣發明之前,這些交易的進行是非常直接的:一根香蕉直接換一顆或兩顆蘋果。而今,在網路發達的世界裡,市場並不必是一個真實的地點,好比我替妳在iTunes上購買應用程式,或是在亞馬遜網站上購買黑膠唱片等。
顯然的,自我們還住在樹上、還沒有能力種植食物的遠古時代,市場即已存在。自從我們第一位用香蕉換取其他水果的祖先開始,市場交易就已經開始。但是,這並非真正的經濟體。經濟的形成,必須還有其他的條件:不僅是從樹上取得香蕉或獵捕動物的能力,而是需要人類的勞力才能存在的生產食物或設備的能力。
兩大躍進:說話與盈餘
約莫八萬兩千年前,人類創下了第一次大躍進:懂得控制聲帶來發聲、說話,取代了口齒不清的哭泣來表達自己。過了七萬年後(也就是從今往回推至一萬兩千年前),我們創下了第二大躍進:人類成功的開墾土地。人類說話與生產食物的能力——不再只有咆哮及利用自然環境中的食物,帶來了我們現在所謂的經濟。
而今,也就是在人類「發明」農業的一萬兩千年後,我們依然認同這真是歷史性的一刻。因為這是人類首次不必再依賴大自然的餽贈;人類在努力之下,學習著生產食物、自給自足。然而,當時的人類是帶著開心、高興的心情開墾土地嗎?一點也不!人類學習開墾土地的唯一理由,是因為他們快要餓死了。一旦他們用高超的獵食技巧把多數獵物都捕殺殆盡,再加上從樹上摘下來的果子也迅速增加,食物自然開始不夠,因此人類自然急需適應與學習新的方式來開墾土地。
就像所有的科技革命,農業的誕生也是人類無意間展開的。只要可以避免,人類當然就會避免,就像是澳洲,自然環境提供了足夠糧食供人類食用,因此至今還有許多原始的地方。因此農業誕生的地方,反而是在人類即將衰敗滅亡之處。慢慢的,透過實驗以及觀察,科技讓我們可以更有效的耕作,但在這個過程裡,在我們發展種植食物的方法時,人類的社會也出現巨大的變化。農作物的出現,創造出一個真實經濟體裡最基本的元素:盈餘。
什麼是盈餘?一開始,盈餘僅係指土地產出的作物在餵飽我們自己後所剩餘的部分,取代先前用來種植的種子。換言之,盈餘就是讓我們得以儲存下來,可供未來使用的多餘部分,例如存下來供「雨天」食用的小麥(萬一下一批作物被冰雹砸壞了),或是用來當作來年耕種播種使用的額外種子,未來的產量就可增加,來年也會有盈餘。
這裡妳要記住兩件事。首先,狩獵、捕魚以及採摘天然生長的蔬果,絕不可能有生產過剩的情況,即使這些農夫、漁夫以及採集者的生產力很高。不同於穀物——玉米、稻米以及大麥等可以保存——魚類、野兔以及香蕉都會迅速腐壞或變質。第二,剩餘的農作物,創造出了後續一連串的奇蹟,而這些奇蹟永遠改變了人類文明:文字、債務、貨幣、國家、官僚制度、軍隊、神職人員、科技,甚至是首種類型的生化戰爭。以下讓我一一的來解釋。
文字
從考古學家們的研究得知,人類最早的文字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現在的伊拉克與敘利亞)。但是他們究竟記載了什麼?是每位農夫在共用的穀倉裡,存放的穀物數量。這是唯一合理的解釋:因為每個農夫要各自建造一間穀倉來存放剩餘的作物,這是一件困難的事;反倒是一間只需一位守衛看守的共用穀倉,每位農夫皆可使用,這反而容易些。不過,這個制度需要某種像是收據的東西,例如,一張寫著納博克先生在穀倉裡存放一百磅穀物的單據證明。的確,文字是第一種發明,人類才能開始記帳——每個人才能證明自己在共同穀倉裡存放了多少糧食。在不需要發展農業的社會裡——像是弱肉強食、核果與莓果從不短缺的地方,例如澳洲土著社群以及南非的原始部落裡,目前都只見音樂及繪畫,仍未見到文字的發明;這絕對不是一種巧合。
債務、貨幣以及國家
記載我們的朋友納博克先生在穀倉裡存放穀物數量的單據,是債務與貨幣的濫觴。我們從考古文獻中得知,統治者支付給工人勞資的方式,是在貝殼上記載工人應得的穀物磅數。由於這些貝殼上的穀物數量,通常尚未收成,因此這些貝殼代表的是統治者積欠給工人們的債務。同時之間,這些貝殼也是貨幣的一種形式,因為工人們可以拿這些貝殼,去交換其他人所生產的東西。
金屬貨幣的出現,應該是最有趣的發現。多數人相信,它的發明是為了交易使用,但事實並非如此。至少在美索不達米亞,在帳簿上,是以從未真實存在過的金屬貨幣,來表示農夫被統治者所積欠的債務數量。舉個例子,帳簿裡這麼寫的:「納博克先生收到了價值等同三塊金屬貨幣的穀物」,這些金屬貨幣尚未鑄造,甚至很多很多年後也都不會動工鑄造。也就是說,這些用來幫助交易所使用的想像貨幣,都是虛擬貨幣。因此,當有人對妳說:「現今經濟因為數位科技興起帶動了虛擬支付方式,與古代的經濟非常不同」,此時,妳可以大聲告訴對方:「這種支付方式其實一點也不新穎,早在一萬兩千年農業革命發生,人類開始有剩餘的食物,產生了經濟體時,就已經存在了。」
事實上,即使這些金屬貨幣已鑄造完成,它們也因為重量太重而無法流通。因此納博克先生被積欠的穀物之價值,是以一大塊鋼鐵的重量比例來表示。納博克先生的口袋,從未攜帶過這些金屬貨幣——他身上只攜帶著貝殼欠據,而貝殼上寫著穀物的磅重,或是一大塊無法移動的鋼鐵重量比例。
虛擬貨幣以及這些欠據要能夠真正發揮其作用,需要的是信心。納博克先生必須擁有信念,要相信穀倉的管理人有意願以及能力,把他被積欠的穀物歸還給他。納博克先生為了建造茅舍,因而用這些貝殼欠條再與其他人交換石油與鹽巴,而其他人在與納博克先生交換之前,也要對這些欠條擁有信心。這就是「信用」(credit)的起源:這個字來自於拉丁文credere,是「相信」的意思。
人們要擁有這樣的信念,且願意給予這些貝殼(例如貨幣)這樣的價值,心理上必須清楚明白,這些貝殼是受到某些人或某些重要的東西所擔保。他們可能是上帝降臨的統治者、擁有皇家血統的威武國王,甚至到了以後,可能是代表國家或政府的某樣東西:某種可以被信賴的權力,在未來可以償還納博克先生所持有某比例的穀物,即使是在統治者已經死亡。
官僚制度、軍隊、神職人員
債務、貨幣、信念以及國家,彼此的關係都是密不可分。若沒有債務,管理多餘的農作物就會變得很複雜。而債務出現後,貨幣的使用開始盛行;但是貨幣要擁有價值,就有賴於可靠的組織機構、國家。當我們談到經濟,這些也就是我們所要討論的:盈餘在社會中所造成的複雜關係。
當我們檢視這些關係時,很清楚的是,若沒有所謂的盈餘,國家組織難以形成,因為國家需要有官員來管理公眾事務,需要警察維護大家的財產權利,需要有較高生活水準需求的統治者,無論好或壞。而上述這些人並不需要在農田裡工作,因此需要大量的農作盈餘養活這些人,所有秩序才得以形成。若沒有盈餘,一個有系統的軍隊也無法存在——沒有軍隊,也無法施展統治者的權力與延伸國家組織,而社會中的這些盈餘將會變得脆弱不堪,成為外在的一種威脅。
農作的盈餘讓官僚體系及軍隊得以存在,也接著創造出了人們對官僚制度與軍隊的需求。同樣的,神職人員也是。神職人員?是的,農作的盈餘也締造出有組織的宗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原因是什麼。
從歷史來看,所有來自農業社會的國家,為了社會、政治以及軍隊權力擁有者的利益,都會蠻橫不公平的分配農作盈餘。但即使這些統治者如此強大,他們也無法打敗廣大的貧窮農夫;這群農夫如果集結起來,可能在數小時內即可推翻這個剝削人民的政權。如此一來,這些統治者要如何維持自己的權力?如何能夠依照自己而非眾人的喜好來分配農作盈餘?
答案是:建立起一種意識型態,讓眾人打從內心相信,唯有統治者有統治的權力;讓眾人認為,他們已經居住在世上最好的地方;讓眾人認為,所有事情都是生而如此;世間的情況局勢反映了神界秩序;讓眾人認為,對統治者的反抗,等於破壞神界秩序,會讓整個世界失序。
(摘錄自第一章)
第一章 世上不公平何其多
所有嬰兒都是赤裸來到這個世上,但少數孩子一出生,立刻擁有從精品店買來的昂貴衣裳穿,而於此同時的多數孩子,身上只有破布舊衣蔽體。當孩子們長大一點後,有些小孩再也不喜歡親戚或祖父母買給他們的新衣服,他們開始喜歡其他的禮物,例如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可是同時間裡,卻還有許多兒童,他們卑微的夢想只是期待擁有一雙完整的鞋子可以穿去上學。
我們的世界正是被這種不公平所劃分。從小妳似乎就可以感受到這項差異的存在,即使妳在日常生活裡,未曾真正體會過;而妳不曾真正體會過...
作者序
前言
這本書的誕生可回溯於2013年,當時有間希臘出版社邀請我撰寫一本給年輕人閱讀的經濟學書籍。我之所以允諾,是因為我堅信經濟制度非常的重要,並非只限於經濟學家們研究的學問。
假如我們要建造一座橋梁,最好把這項工作交給工程師等專家們;倘若我們要進行手術,最好找外科醫師來操刀。但是,在美國總統帶頭公開爭奪科學資源以及孩子們也迴避科學的世界裡,能讓科學普及於各地的書籍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讓大眾都能普遍重視科學知識,反倒可以對科學界形成保護,進而為社會締造出更多所需要的專家們。不過,本書卻與眾多目的為了普及科學而出版的書並不相同。
身為一名經濟學教師,我一直認為,若不能用年輕人的話語解釋、說明經濟,我將是一名非常無能的老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發現一項與我的專業相互矛盾的現象,這讓我更覺得毫無頭緒:當經濟模型變得愈科學,這些模型與現存於經濟制度中的現實之關聯性,就變得愈低。這個現象與物理、工程學以及其他科學領域正好相反,因為在物理、工程等科學領域裡,只要愈是精密、複雜的科技,愈能反映出真實世界的運作。
正因如此,我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要讓經濟學變得普及:這本書若能成功大賣,讀者應該可以慢慢掌控並改善自己的經濟,同時亦將會明白,只要了解經濟制度後,就會發現體系裡這群自以為專家或經濟學家的人,幾乎都是錯誤的。讓人人都能對經濟暢所欲言,是一個健全且真正民主社會的前提與必備條件。可是經濟的起伏表現,卻支配著我們的生活;它的力量,對我們的民主反而是一種嘲諷;它觸及到我們的靈魂深處,改變我們的希望與期待。假如我們把決定的權利都讓給這些專家,就等於是把所有重要的決策權交給他們。
我同意撰寫此書,還有另一個原因。我的女兒齊尼亞幾乎在我的生活裡缺席,她居住在澳洲而我住在希臘,我們一直相隔兩地,即使有時間見面,相聚的時間也十分短暫。因此這這本書像是在有限的時間裡與她說話聊天,一直讓我意猶未盡。撰寫本書是一件開心的事;這是我所寫過唯一一本不需要註釋、參考資料或與學術或政治相關的書籍。與那些「嚴肅正規」的書不同的地方是,我以我的母語撰寫此書。事實上,我只是坐在愛琴娜(Aegina)島上的家裡,望著薩羅尼克灣(Saronic Gulf)以及遠方的伯羅奔尼薩山脈(Peloponnese)隨興書寫—沒有任何計畫、暫定的內容目次或是依循的藍圖草稿。我總共只花了九天時間完成,中途偶爾游泳、划船休息一下,或是在傍晚陪著個性寬容且非常支持我的伴侶黛安外出。
當這本書在希臘出版一年之後,我的生活整個改變了。希臘與歐洲經濟體的瓦解,讓我坐上了財政部長的位置,而這個位置正處於我的選民以及全球寡頭政府嚴重衝突的暴風中心裡。同時,也正因這個新職位,這本書被翻譯成數種語言,我的理念在法國、德國、西班牙以及其他各地獲得許多回響。唯一沒有翻譯的主要語言是英語。
如今,衷心感謝雅各.莫(Jacob Moe)的協助將本書從希臘語翻譯成英文,以及英國企鵝出版社(Penguin Random House)的工作人員,特別是威爾.漢蒙(Will Hammond),將此書以我慣用的寫作語法,呈現在讀者面前。
2015年我異常痛苦的撰寫完另一本書《房間裡的大人》(Adults in the Room)—真實記載該年與歐盟、歐洲央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痛苦的談判與過招過程,之後我立即投入本書的重新編輯。把這本書重新以英語出版是一段非常療癒的過程:讓一個陷入破碎與沉淪經濟漩渦的人,能從試煉與苦難中逃離。 這段過程讓我重新找回已長久迷失、曾經平心靜氣寫作的自己;沒有媒體持續不斷的攻擊騷擾,得以從事我一直所熱愛的事:為發現自己的真實想法而盡所能的自我挑戰與反駁。
我們往往在對資本主義的問題不夠了解的情況之下,就對此議題進行辯論,這是我們日常中常見的問題。因此2017年六月,當我在進行本書的英文編輯的某一周裡,同樣是在愛琴娜島上,同樣望著相同的海洋與山脈,我決定放棄英國脫歐、希臘脫歐、川普、希臘以及歐洲經濟危機等議題,轉而開始與我女兒討論抽象的資本主義。因為,若未能好好認識這個支配影響我們生活的怪物,根本說不過去。
看過本書內容的讀者們,或許會對於書中完全沒有提及「資本」或「資本主義」而感到驚訝。我決定捨棄這些字眼,並非這些字有錯,而是因為這些字眼過於沉重,會妨礙我們了解事情的本質。因此,我不使用資本主義等詞彙,而採用「市場社會」(market society)等字語;捨棄了「資本」後,讀者會看到更多像是「機器」(machinery)以及「生產的生產工具」(produced means of production)等一般用語。若可以避免,又何必要使用艱澀的行話呢?
至於我的影響與資料來源,我承認:撰寫這本書猶如行雲流水,只花費了短短九天便完成,這本書裡充滿了諸多我有意及無意間所借來、掠取的觀念、段落、理論以及故事;而這些想法及文章,從1980年代早期便開始形塑我的思維,並且幫助我作為教學教材,讓學生及聽眾免於昏昏欲睡。我雖不可能一一列出完整的書籍名單,但腦海中確實想到了幾本重要著作。文中提到的幾本文獻與詩集,以及科幻電影,若沒有這些著作,我覺得很難去理解現狀;除此之外,這裡我還要提及四本書:第一本是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所著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它是本書第一章中,用來解釋社會不公平、最終造成種族刻版印象的故事基礎。理查.提姆斯(Richard Titmuss)的《禮物關係》(The Gift Relationship)中對於血液市場的討論,強化了在卡爾.波蘭尼(Karl Polanyi)的名著《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The Great Transformation)書中,首度被提出的觀念。海爾布魯諾(Robert Heilbroner)的《俗世哲學家》(The Worldly Philosophers),以及小說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的《債與償》(Payback),尤其是後者,或許是對債務描述最棒、最有趣的書籍,我毫無保留的推薦。
最後,無庸置疑的是,我得再次提到馬克思、還有古代雅典時期的悲劇作家們、凱因斯對所謂「合成謬誤」(fallacy of composition)的剖析、以及近代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的諷刺與見解。他們的故事、理論以及令人念念不忘的思維,縈繞在我的每個想法裡,也展現在本書的字裡行間內。
前言
這本書的誕生可回溯於2013年,當時有間希臘出版社邀請我撰寫一本給年輕人閱讀的經濟學書籍。我之所以允諾,是因為我堅信經濟制度非常的重要,並非只限於經濟學家們研究的學問。
假如我們要建造一座橋梁,最好把這項工作交給工程師等專家們;倘若我們要進行手術,最好找外科醫師來操刀。但是,在美國總統帶頭公開爭奪科學資源以及孩子們也迴避科學的世界裡,能讓科學普及於各地的書籍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讓大眾都能普遍重視科學知識,反倒可以對科學界形成保護,進而為社會締造出更多所需要的專家們。不過,本書卻與眾多目的為了普...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世上不公平何其多
第二章 市場社會的誕生
第三章 債務與利益的結合
第四章 銀行的黑色魔法
第五章 兩個自我應驗的市場
第六章 令人焦慮的科技
第七章 非政治貨幣的危險魔力
第八章 愚蠢的病毒?
結語
前言
第一章 世上不公平何其多
第二章 市場社會的誕生
第三章 債務與利益的結合
第四章 銀行的黑色魔法
第五章 兩個自我應驗的市場
第六章 令人焦慮的科技
第七章 非政治貨幣的危險魔力
第八章 愚蠢的病毒?
結語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