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必要的不是「收納」,
而是瞭解「自己」!
從「我想要這個」,
到「有這個就夠了」,
當內心有了餘裕,
就能盛裝生活更多的美好!
整理,就是和自己重新相遇。
我們都想過著簡單的生活,卻又總是難以擺脫「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留」的欲念。日本知名生活美學家廣瀨裕子認為,該買或不買、該留或不留的判斷,在於要讓生活的空間充滿「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意識、自己的想法、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走過的歲月。
於是她的家中不做書架,把書統統裝進透明的收納箱裡;訂做同款不同色的洋裝,化妝品則統一放在籃子內,不同的日子,可以輕鬆拎到方便的地方化妝;只使用白色的杯子、灰色的面紙盒,毛巾也都用相同的款式;心情好的時候,在色調單純的房子裡,為自己插上一瓶顏色鮮豔的花……
所謂「整理」,真正獲得整理的其實是我們的「心」。我們在處理的不是物品,而是自己的人生。只有當我們捨去人生路上沉重的行李,只使用自己真心喜愛的物品,只留下生活中真正必要的東西,「帶著情感」用心打造一個能夠顯現「當下的自己」的空間,就可以讓我們輕盈自在地走向下個階段的人生!
作者簡介:
廣瀨裕子
知名作家、編輯。
重視身體和心靈,重視每天的生活和日常的飲食,重視使用的物品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珍惜所有肉眼看得到和無法看到的事物,並且用文字記錄下來。
2000年推出的《HEART BOOK》引起熱烈回響,熱賣超過100萬本。另著有《人生下半場,我想要這樣的生活》、《關於整理》、《YES》、《全新的我》(合著)、《歡迎來到這個世界》(合著)等。
作者官方網站:hiroseyuko.com
譯者簡介:
王蘊潔
譯書二十載有餘,愛上探索世界,更鍾情語言世界的探索;熱衷手機遊戲,更酷愛文字遊戲。
譯有《解憂雜貨店》、《空洞的十字架》、《哪啊哪啊神去村》、《流》。
著有:《譯界天后親授!這樣做,案子永遠接不完》
臉書交流專頁:綿羊的譯心譯意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生活器物作家】米力、【小日子雜誌發行人】劉冠吟 簡單過日子推薦!
名人推薦:【生活器物作家】米力、【小日子雜誌發行人】劉冠吟 簡單過日子推薦!
章節試閱
從「想要這個」進階到「有這個就足夠了」
整理完居住空間後,就會開始添購「有這個更理想」的物品。
「有這個就足夠了」的想法,可以讓人遠離「我想要這個,想要那個」的欲念,先擺脫「想要」的想法,就不需再耗費尋找新物品的時間,也不需要為了得到「下一個想要」的物品耗費大量勞力。
「有這個就足夠了」的想法,思考的重點在於「這裡」。對自己所擁有的物品感到滿足,思考未來和該物品共度的時間。
於是,人和物品之間就建立了新的關係。
或許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其實人和物品之間原本就應該建立「只要有了它,就感到滿足」的關係,即使一開始時並沒有這種關係。
把自己認為「有這個就足夠」的物品放在生活空間中,就會覺得它立刻完美融入了周圍的環境,好像它原本就在那裡。
生活的空間往往代表一個人本身,反映了生活在那個空間的人的想法和感覺。物品融入周圍的環境,其實就是融入那個人本身。
這種時候,人和物品之間就開始建立關係,這種感覺或許有點像終於見到了一直想見的人。有時候──我會想像只有這些物品的空間。
從某個時期開始,我希望自己能夠在看到某樣物品時,先瞭解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它。要能夠感受到「這是真正符合我需求的東西」才買回家,擺脫「先買了再說」的想法。這是我逐漸建立的兩項準則,因為我認為這才能夠漸漸培養自己覺得「有這個就足夠了」的想法。
看到物品時,能夠感受到「這是真正符合我需求的東西」時當然沒有問題,但以前沒有這種感覺時,也經常會「先買了再說」。
「先買了再說」是一種湊合的感覺。日常生活需要不停地做出各種不同的選擇,在面對無數選擇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算了,沒關係」的想法。「算了,沒關係」的情況其實也有兩種,一種是開朗豁達的「算了,沒關係」,另一種是自己也覺得「好像有點離譜」的「算了,沒關係」。
「先買了再說」會在這兩種「算了,沒關係」之間搖擺,有可能走向任何一種結果。
然而,如果「先買了再說」超過了一定的數量,就會像淤泥一樣卡住。那的確就是淤泥。當生活被「先買了再說」的物品包圍,容易造成停滯,所以我努力要求自己減少「先買了再說」的情況。
我認為這是一種習慣,其實並不是困難的事,只要養成「一旦猶豫就不買」、「下次再說」、「等到認為真正符合自己需求時再買」的習慣就好。
如今,世界上有太多物品,即使無法馬上找到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物品,很可能在不久之後就發現完全符合需求的物品。
必要的物品會在必要時出現。如果自己能夠有這樣的想法,那就太美好了──
心靈平靜的空間
走到戶外,就會發現戶外空間充斥著各種資訊。文字、聲音、影像。主要幹線道路旁有五顏六色的大招牌,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有什麼。
走進商店內,都會聽到大音量的音樂,隔壁店家播放不同的音樂。走出家門,眼睛和耳朵會在無意識中接收到各種資訊。
無論是好是壞,人都具備了適應能力。即使一開始對這些事感到煩躁,之後就會漸漸麻木……
我認為日常生活的空間必須遠離那種地方,只接收對自己有用的資訊,不必要的資訊只會擾亂內心的平靜。
在住宅的問題上,我曾經看過有人寫過一篇「家是為家庭中脆弱的人打造的空間」的文章,文章中提到,家和空間必須是「休憩的場所」,必須讓身體和心靈都能夠充分休息,這一點非常重要。外在的空間和內在的空間不一樣。
我在日常生活中,會盡可能減少生活用品的顏色,在生活中盡可能減少文字的出現。具體來說,家中的物品顏色都只使用三、四種顏色,所有能夠撕下的標籤都撕掉。這並不是為了追求時尚,而是為了在生活中減少資訊。當生活空間中有鮮豔的色彩,目光就會情不自禁被吸引;當出現文字時,就會忍不住仔細看,這樣會讓自己很疲累。
只要自己瞭解「那是什麼」就好,知道廚房的瓶子裡裝的是洗碗精,洗衣機旁的容器中裝的是洗衣精就沒問題了。
如果有好幾個家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只要所有人都瞭解,不需要文字說明也沒有問題。如果有需要,可以換成自家的容器,自己在上面寫字。只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就可以調整在生活中吸收的顏色和資訊,減少疲累。
我喜歡白色、灰色和米色,生活空間也都採用這幾種顏色。喜歡明亮色彩的人可以選用明亮色彩,重要的是,居住環境必須能夠讓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心靈平靜。
抬眼可見的自由
整理家中的物品,該丟的丟,該收的收是整理空間的方法之一,也可以藉此呈現「個人風格」。清爽的空間固然舒服,但如果能夠從居家環境的佈置中感受到「個人風格」,就可以增添魅力。
有一樣東西,我特地放在外面,沒有收進壁櫥內。那就是行李箱,而且不是兩、三天旅行用的小行李箱,而是長途旅行用的大行李箱。
我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希望「隨時可以出門旅行」。這是很久很久之前就開始有的想法,也許從小時候就這麼想。行李箱就代表了想法,所以,無論住在哪裡,無論居住的空間如何,我都會把行李箱放在可以看到的地方。
雖然實際生活中很難做到「隨時出門旅行」,但這是「心情」的問題,我不希望自己忘記隨時想要出門旅行的想法。除此以外,我還希望自己「簡單過日子」,隨時都能離開(搬家)。
這種「簡單過日子」是我整理的原點。我希望自己搬家的時候,能夠在一天之內打包完成。雖然實際上可能無法在一天之內完成,但我從來沒有在搬家時,為整理打包的問題煩惱。
搬了幾次家之後,就會發現有些東西一直收著沒用。住在之前的房子時就沒用過,住在這個房子期間也沒用過,但即使這樣,仍然想要帶去新家。其實這只是把東西搬來搬去而已。
當我意識到這件事後,就決定要捨棄這些東西。在下一個空間內,自己希望生活在怎樣的風景中──這也成為判斷是否要帶著走向下一步,帶去新房子的簡單標準。
最初的「簡單生活」在繞了一圈之後,成為目前的「簡單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帶著「希望可以這樣」的想法行動,結果往往會自然而然地走向這個方向。
「隨時可以出門旅行」。
每次看到行李箱,行李箱就會告訴我,什麼是我的自由和簡單生活。
從「想要這個」進階到「有這個就足夠了」
整理完居住空間後,就會開始添購「有這個更理想」的物品。
「有這個就足夠了」的想法,可以讓人遠離「我想要這個,想要那個」的欲念,先擺脫「想要」的想法,就不需再耗費尋找新物品的時間,也不需要為了得到「下一個想要」的物品耗費大量勞力。
「有這個就足夠了」的想法,思考的重點在於「這裡」。對自己所擁有的物品感到滿足,思考未來和該物品共度的時間。
於是,人和物品之間就建立了新的關係。
或許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其實人和物品之間原本就應該建立「只要有了它,就感到滿...
目錄
為什麼現在想要這麼做?
第一章 面對
從「想要這個」進階到「有這個就足夠了」
買什麼,什麼時候買
保留的物品
自己目前需要的物品
沒有也無妨
每天必做的事
掃地
使用撣子
必須瞭解自己
珍惜的感情打造出生活空間
第二章 整理
整理日
整理的目的
等待時機
成為那個人
用身體看
透過整理
留白的收納
後退幾步審視
打造舒服自在的空間
累積
心靈平靜的空間
用心
資訊也要空氣流通
第三章 持續
流動和通風
緩慢活動
桌上不放任何東西
旅行的準備
改正「姑且」病
以後拿去跳蚤市場
重染
多也好,少也罷
充分發揮的房子
抬眼可見的自由
因為自己動手
和他人相遇,共度的時光
該買或不買,該留或不留
後記
為什麼現在想要這麼做?
第一章 面對
從「想要這個」進階到「有這個就足夠了」
買什麼,什麼時候買
保留的物品
自己目前需要的物品
沒有也無妨
每天必做的事
掃地
使用撣子
必須瞭解自己
珍惜的感情打造出生活空間
第二章 整理
整理日
整理的目的
等待時機
成為那個人
用身體看
透過整理
留白的收納
後退幾步審視
打造舒服自在的空間
累積
心靈平靜的空間
用心
資訊也要空氣流通
第三章 持續
流動和通風
緩慢活動
桌上不放任何東西
旅行的準備
改正「姑且」病
以後拿去跳蚤市場
重染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