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你理解嗎?
很多時候,我們的信仰是停留在「能用就好」的階段:生活沒什麼差錯,信仰又對我有益,就將就著「信」吧。但是當我們想將生命主權更多交給這位
掌管宇宙的上帝時,開始深入讀經、認識信仰,是否會有一些疑惑(或是被以下問題絆倒)?
為何全能的上帝允許苦難的存在?苦難的道理何在?
為何以色列人進迦南要對迦南人燒殺擄掠?這聲稱自己愛世人的上帝竟是可怕的種族清洗者?
神透過十字架拯救世人,但是神自己公義嗎?這是一個父神虐待自己無辜的兒子的悲慘事件嗎?
世界末日又是怎麼一回事(如果真的有的話)?基督徒的盼望僅是靈魂上天堂嗎?
身為福音派最重要聖經學者之一的萊特博士,勇敢而坦誠地面對這些難題。萊特博士一方面謙卑地承認人的有限及侷限,坦承自己也不理解上帝行事的許多奧祕;但卻也不輕易妥協、流於盲目的敬虔,讓「信仰」排除掉「理性」。萊特博士不鼓勵斷章取義地挪用某些經文,來套進自己的理性框架;乃是忠實於聖經的世界觀,從整個聖經大故事的脈絡來看問題,處處展現出他解經的細膩和對處境的敏感度。
與其說回應了四個難解的問題,還不如說萊特幫我們上了一堂紮實的聖經神學課程,並且示範了一種「謙卑」而「理性」認識神的可能性。
不滿足於信仰「能用就好」,想要更充分認識信仰,參與在上帝宏大故事的人,千萬不能錯過!
作者簡介:
萊特(Christopher J. H. Wright),是當今福音派重量級的舊約神學家。劍橋哲學博士,聖公會按立牧師,也曾擔任萬國宣教學院(All Nations Christian College)院長,並在印度普納(Pune)的聯合聖經神學院(Union Biblical Seminary)任教。著有《宣教中的上帝》、《基督教舊約倫理學》、The Uniqueness of Jesus、Deuteronomy (New International Biblical Commentary)、《聖經信息系列:以西結書》(The Message of Ezekiel)等書。
自2001接替斯托得擔任「國際靈風合作夥伴組織」的負責人以來,持續在全球培育福音信仰新一代的領袖。2010年在南非開普敦舉行的第三屆洛桑世界福音會議(The Third Lausanne Congress on World Evangelization)當中,他更以洛桑神學工作小組主席的身分及學養,與眾多福音派神學家共同撰寫大會宣言《開普敦承諾》(The Capetown Commitment: A Confession of Faith and a Call to Action)。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萊特博士不迴避聖經難題,肯以誠實和謙遜的態度面對,因此我十分樂於推薦本書。
──斯托得
本書沒有一般這類型書所常有的反智敬虔,也不是一堆護教的口水,而是紮實思辨、勇於迎戰困難的信仰課題。這樣的態度直叫人想起斯托得。這是少有人能承擔的任務,萊特不僅完成而且成果斐然。
──Gary M. Burge,惠敦大學及研究所新約教授
讀這本書的確令人大開眼界;它劈頭就承認,對上帝我們有很多無法理解、也不可能理解的部分,但卻也不是毫不招架就退縮。萊特引領讀者探討許多上帝令人困擾不安的部分,並展示出這些棘手的問題正是我們走進「更深信靠神」的路徑。
──Carolyn Curtis James,著有《路得記的福音》
本書充滿盼望和挑戰的契機;雖以最棘手的信仰難題開展,卻以神對我們最豐厚的應許作結。對每一位想認真探究信仰以至於會去質疑的人,本書是一分絕佳的禮物。
──Andy Crouch,著有《文化的塑造》
名人推薦:萊特博士不迴避聖經難題,肯以誠實和謙遜的態度面對,因此我十分樂於推薦本書。
──斯托得
本書沒有一般這類型書所常有的反智敬虔,也不是一堆護教的口水,而是紮實思辨、勇於迎戰困難的信仰課題。這樣的態度直叫人想起斯托得。這是少有人能承擔的任務,萊特不僅完成而且成果斐然。
──Gary M. Burge,惠敦大學及研究所新約教授
讀這本書的確令人大開眼界;它劈頭就承認,對上帝我們有很多無法理解、也不可能理解的部分,但卻也不是毫不招架就退縮。萊特引領讀者探討許多上帝令人困擾不安的部分,並展示出這些棘手的...
章節試閱
架構三:神的救恩計劃(摘自第五章)
「征服」也必須被放在第三個框架中來看。我們必須要從整本聖經來看這事件。當然,征服迦南本身是一件關於審判、毀滅的殘酷故事,但它也是全部聖經故事(乃一個救恩故事,至終要帶給全人類祝福的故事)的一部分。這對我們的問題有什麼影響?
第一,它提醒我們,雖然聖經記載了戰爭,包括這一段征服故事,但它指向神最終的計畫,就是要帶給萬國平安,並要終止戰爭及任何形式的暴力。第二,當我們追溯這故事而回到創世記時,我們記得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就是要藉他賜福給萬國。所以我們要看這個長久的願景,是如何在歷史與律法中實際影響以色列民與外族的互動。最後,我們還不能忘記,舊約指向神要透過耶穌基督來完成關乎萬民的救恩計畫;這也成為萬民喜樂的根源。事實上這計畫也是給我們的,即使我們還在苦惱如何弄懂迦南的故事。
平安的願景
有一個足以平衡「征服的暴力」的方式,那便是去聆聽舊約本身所發出的另一種聲音。這聲音譴責了出於邪惡的暴力。這聲音很早就出現,從雅各斥責他的兩個兒子西緬和利未就可看出,因他們採取了完全不符合比例原則的報復行動(創卅四30;四十九5~7)。這聲音渴望要終止戰爭、渴求神的平安遍及全地。
雖然戰爭這史實被記載下來,戰事勝利被視為神的賜禮(例詩十八;廿),但戰爭中常常無可避免的過度暴力和血腥仍會受到批判。在古代,征服群雄的首領慣於把勝利歸功於其神祇,會以建殿或豎立神像來紀念。在舊約的敍事中記載了神賜予大衛勝利的戰果,因此大衛希望為他的神建聖殿,本可視為順理成章的事。
但結果卻完全相反。神意外地阻止了大衛這麼作,所給予的理由,正好就是因為他是一名充滿戰爭血腥的人。雅巍的殿將不會由暴力的人來建造(代上廿八3),也不會有這種暴力的特色。詩篇屢屢斥責暴力,無論是個人的攻擊(詩十;五十九)或社會的壓搾(卅七12~15)。凡事想訴諸戰爭並引之為傲的國家,也會受到撻伐(六十八30)。神的子民要信靠的是祂的拯救,而不是成為軍事強權(卅三16~19)。至少曾有一位詩篇作者提到他掙扎之苦,想要在喜好訴諸武力的人當中成為和平之子(一二○6~7)──這是信徒也常發現自己會碰到的狀況。
在譴責這種不公義與壓迫的暴力之外,聖經中還有一種深切的渴望,就是盼望戰爭能終止,神的平安能遍及全地。詩篇四十六篇期待那一日來臨時,神要藉著廢去一切爭戰的武器,終止一切的戰爭直到地極。
以賽亞書也有這樣的異象,他把這個「終止戰爭的期望」與「彌賽亞君王來臨的應許」相連結,彌賽亞將會來統治萬有,帶來萬國之間的平安以及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以賽亞預見,在神的統治之下萬國都要追求公義,再也不需發動戰爭,甚至不需學習戰事:
他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
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
他們要將刀打成犂頭,
把槍打成鐮刀。
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
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
──以賽亞書二章4節(亦見九2~7;十一1~9)
戰爭是人類墮落世界的一部分,但在新創造就永遠不會再現。在墮落世界中,戰爭是神對諸國全然掌權的一部分,也是祂在歷史中公義的作為(如聖經對征服之役的觀點)。但即使如此,戰爭將來也必須被超越。和平(而非戰爭)才是神國度掌權的標記。因為神的掌權意謂著,神的靈湧流及公義正直的得勝。如以賽亞所預言的,「公義的果效,必是平安」(賽卅二17;參卅二1、15~20)。因此,如同舊約的觀念,耶穌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太五9),使人和睦的人與那些「飢渴愛慕公義」及「為公義而受逼迫」的人一起享有福份。
祝福萬國
當我們從聖經整體架構來思考征服迦南的議題時,第二個需要考量的:迦南征服是大故事中一部分,最終目的是要祝福萬國的。這個目的如此重要,連保羅都要說這是「……預先的福音」(加三8,the gospel in advance)。這個神奇萬分的好消息,即使是在這叛逆、罪惡、暴力、腐敗和驕傲著稱的世界(創世記三至十一章),神仍然一心一意要祝福地上的萬國!那是祂在創世記十二章3節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因此,我們必須把整個舊約以色列民的故事,看成是神普世救恩的大計畫中的第一步。
在舊約中的以色列歷史中,以色列百姓與其他諸國,有一個明顯的分野。以色列民是神揀選、呼召、救贖,進入與祂立約關係的百姓。其他國家那時還沒有這層立約關係。但是──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神揀選以色列民的整個目的,就是要萬國最終也能如此與祂進入約的關係。整本舊約的主軸,並非是以色列民對立萬國而存,而是以色列民為了萬國而存。
詩篇和先知書有許多篇幅談到這點,但我們可以看兩個實例:一是以色列民中也包括了有改信的外邦人,另一個是以色列的律法也顧念到外邦人。這提供了很有意思的反證,別以為以色列對外邦人只有「征服迦南」這種態度。
不過,在轉往這個正面角度之前,我們要先看一個你腦中可能早已浮現的困難問題:倘若神是計劃要祝福萬國,祂怎麼又那樣對迦南人呢?倘若以色列是神要使用來祝福萬國的媒介,怎麼又用以色列帶給迦南人這麼大的苦難?我們需要弄清楚的是,聖經並未把「對全宇宙祝福的最終目的」與「歷史進程中的特殊審判」兩者對立起來。
我們必須看到,對萬國的祝福是神在最終的(終末的)目標。這不代表無論人怎麼胡搞,神就只能一直對萬族萬民保持「好好先生」的狀態。舊約對此講得十分清楚,神仍舊是萬族萬民的道德審判者。神不斷在歷史中審判罪孽,包括罪孽的國家。正如我們所看過的,聖經對征服迦南就是做如此的詮釋。
這對以色列民也一樣真確。神長久應許的祝福與保護,並不攔阻祂對歷史中的特別世代施以懲處。因此,神最終固然要祝福萬國,但不排除祂在歷史進程中對特別的國家進行審判;就如作父母的對兒女疼愛有加,總是期望他們有美好的前途,卻不會不在必要時對子女施予管教或懲罰。
歸信以及納入的外邦人
約書亞記在開頭,就有一段歸信而非征服的故事,這頗令人詫異,但也絕非偶然。約書亞記二章中喇合的故事,無論它出現的時機、篇幅長度和重要性(亦見六17,22~25)都十分醒目。這故事講的是一個迦南人,從她的族人所聽到的風聲中,看出以色列神雅巍的大能。但不像其他迦南人,她選擇不去抗拒這位神和祂的子民,而是轉換陣營去信賴她起初所遇見的那幾位以色列人。
這決不只是本能的自我保護。喇合的一番話,顯出她有深刻的神學認知,認識這位掌權的雅巍,不管在出埃及的事件上、祂應許的地業,甚至對所有創造的權柄都有充分的權柄。迦南人喇合所相信的,是神使用了一整個世代來教導以色列民學習的事:
(喇合)對(探子)說,「我知道耶和華已經把這地賜給你們、並且因你們的緣故我們都驚慌了。這地一切的居民,在你們面前心都消化了。因為我們聽見你們出埃及的時候,耶和華怎樣在你們面前使紅海的水乾了。並且你們怎樣待約旦河東的兩個亞摩利王西宏和噩,將他們盡行毀滅。我們一聽見這些事,心就消化了。因你們的緣故,並無一人有膽氣。耶和華你們的神,本是上天下地的神。
──約書亞記二章9節(粗體為筆者所強調)
結果,迦南人喇合及她的家人,都因她信了以色列神雅巍而獲救。申命記第七章說得很清楚,迦南人的問題不是種族因素(這也是我反對使用「種族屠殺」這字的緣故),而是拜偶像的緣故。喇合見證了一件事:有人因摒棄迦南之神、轉而敬拜真神,便因此得救。也因此證明,倘若迦南人願意做出選擇的話,他們其實有免於毀滅的機會。到底有沒有其他的迦南人也選擇信靠雅巍,但沒有以色列探子為其作見證呢?有暗中的信徒嗎?這我們當然無從得知,但我們的確知道另有一些民族,例如基遍人,就得以存活並被以色列人接納(後來甚至獲得以色列保護,免受其他迦南人的侵犯),雖然他們是以欺騙的手段得逞的(書九)。
但我們的確可以這麼說,在征服迦南的敍述中,最先遇上的迦南人,竟然是一個獲救的歸信者。這一段歸信的救恩故事,含義十分深刻,在新約中就出現三次。喇合本身竟然進入了彌賽亞的家譜中(太一5);她又被寫入信心的典範中(來十一31);更成了把信心付諸行動的模範代表(雅二25)。
除了喇合,我們還可以提到的人是乃縵(王下五,尤其是15節),撒勒法的寡婦(王上十七,特別是24節),以及路得──路得的歸信,因其文學修辭上及情緒上的能量(得一16~17),超越了舊約所有其他人的故事。這些都是外邦人,因歸信以色列神而獲得祝福,正如耶穌在祂家鄉的那段爭議談話中所指出的(路四24~27)。
接納外邦人的例子還不只是一些個人,舊約有提到整族人成為與神立約子民的例子。這也十分令人驚訝。像耶布斯人,他們一向被列在需要被以色列人毀滅的迦南諸國名單中(例,申七1)。然而,他們明顯沒有被完全消滅,因為即使到約書亞晚年時,我們還讀到「猶大人不能把他們趕出去,耶布斯人卻在耶路撒冷與猶大人同住,直到今日」(書十五63)。
舊約中眷顧外邦人的律法
毀滅迦南的故事還有另一個平衡的力量,也就是舊約律法中有許多關心外邦人的實際措施。許多外邦人(無論是之前的迦南居民或移民人口)都被吸納而成為「寄居的異族」(resident alien)。但一般而言,外邦人總是處於弱勢,因為缺乏家族與土地的天生保障。律法中顯示出對他們福祉有強有力的關切。
舊約律法對外邦人有哪些關切呢?一大堆。倘若你讀下列的幾段經文,我想經文中的主軸一定令你印象深刻,也會大大修正你光讀征服迦南故事所得的印象。對寄居的外人,舊約談到從一般的壓迫中獲得保護(出廿二21;利十九33),免除不公的審理(出廿三9;申十17~19;廿四17~18);他們也享有安息日(出廿9~11;廿三12;申五12~15)並有分於逾越節時的敬拜與禮儀(出十二45~49),年度的節慶(申十六),贖罪日(利十六29),參與重新立約的儀式(申廿九10~13;卅一12);每三年享有十分之一的經濟利潤(申十四28~29;廿六12~13),以及在農作收成時可以進入禾場拾穗的權利(利十九9~10;申廿四19~22);在律法前享有本地人同等的地位(利十九34)。
綜合所有這些實施條例,可以歸納成一條簡單的命令,那就是出現過兩次的:要愛寄居的人。在申命記中,這條誡命是以神自己為榜樣。雅巍本身就顧念有需要的寄居者──這是以色列民在寄居埃及時,刻骨銘心的記憶:
他為孤兒寡婦伸冤、又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所以你們要憐愛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
──申命記十章18~19節(粗體為筆者所強調)
在利未記中,這個命令反映自同一章稍前的「要愛鄰舍如同自己」的經文(利十九18)。
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利未記十九章34節(粗體為筆者所強調)
因此,在以色列的律法中,有一種強而有力的立法動機,就是蓄意要保護居住在他們中間的外人,關心他們的福祉。當然,這一點兒也無法磨滅或減輕我們在征服迦南故事中所感受到的暴力,但的確可以看出在以色列立法條例中的制衡力量,也可證明這種征服是有限的歷史必要(limited historical necessity),而不會持續成為以色列民對待外人的態度或行為典範。當保羅告訴基督徒「客要一味的款待」時,那是深植於聖經根基的教導。3希伯來書十三章1~2節也有類似的勸勉,顯然也是源自舊約先前的教導。在這節經文裡,philoxenia(好客)與philadelphia(弟兄/姊妹相愛的心)緊緊並列。
架構三:神的救恩計劃(摘自第五章)
「征服」也必須被放在第三個框架中來看。我們必須要從整本聖經來看這事件。當然,征服迦南本身是一件關於審判、毀滅的殘酷故事,但它也是全部聖經故事(乃一個救恩故事,至終要帶給全人類祝福的故事)的一部分。這對我們的問題有什麼影響?
第一,它提醒我們,雖然聖經記載了戰爭,包括這一段征服故事,但它指向神最終的計畫,就是要帶給萬國平安,並要終止戰爭及任何形式的暴力。第二,當我們追溯這故事而回到創世記時,我們記得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就是要藉他賜福給萬國。所以我們要看這個長久的...
推薦序
※中文版序
很高興拙作《我不理解的上帝》中文版得以出版。在此謹向譯者黃從真女士及台灣校園出版社致上誠摯謝意,因著他們的努力這本書才能夠在華人弟兄姊妹前問世。
在不少的基督徒中有一種普遍的信念,認為對於任何人提出的難題都應該有正確無疑的答案。然而,我們卻也心知肚明,有些難題十分棘手,即使引用聖經也沒有辦法解決。有時候,聖經本身就引發問題。
我寫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世上本來就有許多事是永遠不可能全然理解的。畢竟,我們只是有限的人類,有時候甚至不理解自己、不理解那些我們相識相愛的人。那麼,我們又怎麼可能完全理解上帝的所是和其所作所為呢?不過,有許多關於上帝的事不能理解,甚至這些事令人困惑痛苦,並不代表我不認識神,不愛神,不信靠神。不是的。我十分愛祂、信靠祂。
因此,我一方面試著坦誠面對那些神按祂智慧選擇不啟示我們的(因此我們必須接受有時候我們沒有答案,而沒有答案可能事件好事);另一方面,儘可能將上帝在聖經中有所教導的試著講清楚,避免讓坊間流行的錯誤觀點影響我們。
最後,我盼望本書能夠幫助讀者增強對上帝的信心,有更大的確據知道神是可以信靠的,即使有時我們必須在黑暗緊握祂的手向前行。
克里斯.萊特
二○一二年十二月
※英文版序
當我告訴幾位朋友,我正在寫一本書,名為《我不理解的上帝》時,他們都挑起雙眉來。可能是和他們知道我有三本著作、書名都是以「認識上帝」開頭的有關1──萊特是不是落入旁門左道或開起信心倒車了?我解釋說,這代表一種健康的平衡。
我每一日活在認識和信靠神的喜樂中(我期待本書也如此顯明),但認識和信靠,並不等於「理解」。認識某人多年,並不一定就完全瞭解他;即使最甜蜜的伴侶,也可如此作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就是常常要信賴一些人,即使我們根本還不理解他們是怎樣的人?就像我每年都要繳稅給國稅局一樣。同理,認識神、全心全意地愛祂、信靠祂,並不就等於理解祂的所有作為。因為神自己也提醒我們,
上主說,
「……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
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
「天怎樣高過地,
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
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以賽亞書五十五章8~9節
我寫過的書中,這本書算是最個人的,字裡行間不時會浮現自己的掙扎。我原以為這本書談的不是神學,後來發現錯了。它固然沒有系統神學的架構,但試圖把聖經教導、個人信仰、折騰人心的難題和生活體驗綜合一起,那不就是神學所要處理的嗎?我期待在如此探索的過程中,能保持「誠實」(對於我所不懂的部分)和「清晰」(對於我覺得我們應該、也能去理解的部分)兩方面的健康平衡;也有「聖經真理」和「基督徒謙遜」的平衡。至少我會不斷地為此禱告。
許多人曾為本書出力。要謝謝Zondervan出版社的Stan Gundry以及靈風文字部主任(也是我的出版經紀人)Pieter Kwant;他們主動談起,並鼓勵我將這幾個當時在腦海中仍雜亂無序的題目彙整成書。Katya Covrett是我所共事過最周到又能鼓舞人心的編輯之一,謹在此致謝。也感謝倫敦靈風坊萬靈堂教會的教區長帕爾默(Hugh Palmer),允許我在二○○七年九月起,以本書名為題作了系列講道,讓我一部分的反思先有暖身的機會。內子和家人都深曉,我每日為著神將他們賞賜給我而感恩,這也是超越我所能理解、在我生命中恩典的明證。
謹將本書獻與葛敦及安‧麥可班恩(Gordon & Ann McBain)夫婦,我們兩家享有彼此多年的情誼和甜美的團契;和葛敦之間的對談引發了這個寫作的想法,如今才有本書的完整面貌,我為此感激。
※中文版序
很高興拙作《我不理解的上帝》中文版得以出版。在此謹向譯者黃從真女士及台灣校園出版社致上誠摯謝意,因著他們的努力這本書才能夠在華人弟兄姊妹前問世。
在不少的基督徒中有一種普遍的信念,認為對於任何人提出的難題都應該有正確無疑的答案。然而,我們卻也心知肚明,有些難題十分棘手,即使引用聖經也沒有辦法解決。有時候,聖經本身就引發問題。
我寫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世上本來就有許多事是永遠不可能全然理解的。畢竟,我們只是有限的人類,有時候甚至不理解自己、不理解那些我們相識相愛的人。那麼,我們又怎...
目錄
第一部 邪惡與苦難的問題 025
第一章 邪惡的奧祕 031
第二章 邪惡的攻擊 053
第三章 邪惡的潰敗071
第二部 迦南人的問題 097
第四章 迦南人──三條死胡同 101
第五章 迦南人──三種架構 115
第三部 十字架的問題 147
第六章 十字架──WHY與WHAT?151
第七章 十字架──HOW?175
第八章 十字架──照聖經所說 199
第四部 世界末日的問題 219
第九章 狂想與爭議 223
第十章 最高峰 239
第十一章 新的開始 269
第一部 邪惡與苦難的問題 025
第一章 邪惡的奧祕 031
第二章 邪惡的攻擊 053
第三章 邪惡的潰敗071
第二部 迦南人的問題 097
第四章 迦南人──三條死胡同 101
第五章 迦南人──三種架構 115
第三部 十字架的問題 147
第六章 十字架──WHY與WHAT?151
第七章 十字架──HOW?175
第八章 十字架──照聖經所說 199
第四部 世界末日的問題 219
第九章 狂想與爭議 223
第十章 最高峰 239
第十一章 新的開始 269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