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孟子》為《中華文化基本讀本》套書的第二冊,總共分十一個單元,各有主題,彼此呼應,著眼於君子人格的培養和拓展,依循讀者個人的成長歷程與生活經驗,由近而遠,層層展開,涵蓋生命中各種課題。《大學》、《中庸》合為獨立單元,著重體會君子成己成物、下學上達的精神。
孟子部分十個單元分別為:一位鐵肩擔道義的君子、我是誰?人性與抉擇、發現生命的太陽、勇氣與道德、孤獨的戰士、扛起傳統向前走、仁心與仁政、王道的開展、聖人氣象—生命的理想。《大學》與《中庸》內容包括:概說、人文教養的願景、修己治人的步驟、誠意與絜矩之道、實現真我的藍圖、圓滿人格的動力。
閱讀本書有助於與自己生命經驗對話,通過孟子、大學、中庸所指引的智慧方向,學習認識自我,關懷和理解他人,是希望提升自己人文精神的必備讀物。
作者簡介:
孫文學校
•為民間性質的自發性團體。
•致力於「深耕中華文化、弘揚孫文思想、推動兩岸和合」。
•推廣「開放、和平、共治、均富、美德」等良善價值。
•目前總校設在台灣,在台灣各地已有分院。
•以在全球各國成立孫文學校,各地成立分院,團結海內外華人共同推動理念,以振興中華,享有自由、民主、均富為目標。
•期待有志之士支持並參與,共同為理想而努力。
作者序
序:學習做個君子
隨著台灣的民主化,歷史、文化、思想教育也發生了顛覆性的巨大變化。經過三十年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現在國人應已了解,這股以「自由化」、「多元」為名的教育改革浪潮,其真正的本質是要「去中華民國化」、「去中國史化」、「去中華文化」、「去立國思想化」的政治運動。
孫文學校將出版「松、竹、梅、蘭」文史哲叢書,分別為《本國史基本讀本》(松)、《中華文化基本讀本》(竹)、《孫文思想基本讀本》(梅)、《台灣史基本讀本》(蘭)四套書,填補台灣已經逐漸失去的中華歷史觀、中華文化觀與立國思想,以期留下不致消亡的火種。
《中華文化基本讀本》這套書,分為三冊,包含了中華文化傳統中儒家、道家與佛教三個部分的最基本典籍。儒家部分以「四書」選讀為基本,分為兩冊,包括第一冊《論語》,第二冊《孟子》,內容包括《孟子》、《大學》、《中庸》。
「四書」在這個時代是存在爭議性的,批評者常說由於明清科舉就是以四書為準,這是一種封建思想的殘存,也有人說四書會壓抑多元性的思想,但我們認為無論如何,四書仍是最能傳達儒家思想,而且最為基本的精華所在。能夠讀好四書,就足以掌握儒家的精義,並且熟習中國傳統的價值觀,這對涵養中國人的基本品格,絕對重要。
眾所周知,晚至宋代,「四書」才成為經典。可見得並不因為它們出於孔子或是儒家之手,就理所當然地被當成經典。應該說,直到學者們理解到,「四書」繼承並含括了「五經」這些原始的文化經典的核心價值,並且具有一種無可取代的關鍵作用,能夠帶領並引導中國這一文化體,進入完足的「道德倫理的意義世界」,到那時候,「四書」才被推崇而成為經典,而且立刻在經典的階序中後來居上。
以「四書」作為中華文化的基本教材,自然也不是為了灌輸儒家的價值體系,而是要經由它來深刻認識中華文化的倫理思考,並與自身的生命進行對話,從而能自覺地辨識傳統文化裡的核心價值,看到傳統和現代的種種關聯。這一教育非但不希望壓抑多元性和現代性,相反地,我們認為唯有在學好這種與「核心經典」對話的能力之後,才真能學好其他的價值與文化,也才能真正認識多元價值的可貴。這就像我們必須學好母語一樣,學好了母語,不但不會影響我們學習其他語言,而且還能幫助我們更好的學習外語。一位現代的中國人,當然有必要學習各種現代文化的內涵,但請大家務必了解,只有在對傳統文化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後,我們才會更有能力去分辨其他文化的好壞呦,以及它們對我們的作用。這也是我們之所以要出版《中華文化基本讀本》的原因所在。
「四書」雖然代表了一個價值體系,但並不意味它只能與特定的歷史時空連結。其實,歷史上本來就沒有一個全然固定的儒家價值體系。如同孔子早就指出的:「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儒家價值歷代都有變化,今人對於過時的儒家價值,當然可以繼續因革損益,不必拘守。重要的是,只有當我們具備了與意義對話的能力,才真的擁有進行「損益」的資格。如果沒有文化的根,人生猶如飄盪的浮萍,即使想把握住意義,也都將是空談。
如果有人說:「學了四書就不會變壞」,那我們只能說:「把它當句廣告詞吧!」這全然不是我們的主張。可是,無論曾有多少熟讀四書的壞蛋產生,都無法改變「四書」在中華文化的世界中,無可取代的教育功能。
中國傳統思想當然並不止於儒釋道這三家,然而對形塑中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最基本的文化意識而言,大概不出於這三家,我們可以這麼說,這三家思想就是代表我國傳統的「文化母語」,它們的重要性就如同我們每個人從小學習的母語一樣,沒有它們,我們其實是無法認識陪伴著我們的整體文化環境的。
《中華文化基本讀本》的第一、二冊儒家部分,乃是根據台灣目前最傑出的一群儒學研究者,以及一群有豐富經驗與學養的高中教師所編纂的教材略作修改補充而成。這套教材可能是歷來相關教材中最富創意與水準的作品,但在編成之後,一直沒有管道向外傳播,實在非常可惜。為免珠玉橫遭委棄,我們特別取其精華,並不計成本代為發行傳播,希望能讓這群可敬編者的苦心孤詣,為世人所見,想他們也會樂於看到自己辛苦的耕耘,能夠在所有讀者心中開花結果!
《論語》、《孟子》兩書總共二十四個單元,是在同一個架構下設計的。而這個架構的基礎,是我們嘗試著將《四書》貫串起來的一項原則:君子之學。
「君子」這一課題,本來就是《論語》一書的主軸,更是孔子終身關懷與實踐的目標。孔門師弟子的所有討論與指點,幾乎都環繞著如何成就君子。對現代學生來說,「君子」這一名詞並不算流行,但君子的人格,其實還是他們容易感受,也可以納入生命實踐的典型。所謂君子,最基本的特質,就是胸懷坦蕩而懂得自重的人。只要喚起每個人的共鳴,打從心底願意真正認識自己、看重自己並且引導自己,就足以成為君子之學的開端。用這樣的主軸來認識《論語》,無疑是順適妥當的。基於這個考量,《論語》也自然要成為本讀本的起點。
這個原則貫串到第二冊《孟子》時,適不適合呢?由於時代因素,孟子作為一位游士的領袖,周旋在列國的廟堂之上,經常以滔滔雄辯來勸說各國國君行使仁政,「君子」似乎並沒有成為他論述中一貫的主題。但是這個問題不難解決,事實上,宋明理學家早已為我們鋪平了這條路。他們指出,孟子關於人的本心與性善的啟發,乃是對孔子論「仁」的詮釋和提煉,因此,也為君子人格的人性基礎與養成方法,作出深刻而有理論性的詮釋。所謂「孟子十字打開」,其意在此。此外,孟子對時代責任的承擔,對「仁政」和「王道」的闡發,既是君子人格的推拓擴充,也是仁心善性的關懷實踐,都屬於君子「成物」之學的內容。因此,以《孟子》接續《論語》,共同作為教材的主體,是順理成章的事。
在《論語》與《孟子》之後,我們先選讀《大學》,再討論《中庸》。誠如許多學者所指出的,《大學》指出來的「大人之學」是一套「成德之教」的整體規模,這套規模的基礎很寬,似乎可以適用在不同立場的儒家義理進路中。其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成己之學」的次第;「齊家」、「治國」、「平天下」,則為「成物之學」的拓展。而且,「明明德」和「親民」已經指出了這兩個面向。兩方面結合起來,與君子的「成己」、「成物」之學吻合無間。在學過《論語》和《孟子》之後,讀《大學》有如提綱挈領的回顧,並藉著「大學之道」再次提醒生命之學所含有的廣大而全面的關懷。
《中庸》放在最後,可以展現君子「下學而上達」、由生命內在通貫到意義世界的學問理想。《中庸》由「誠」出發,在「庸言庸行」上著力,這是君子「成己之學」的起步;由此直接相契於超越的天道,則作為成德之教所嚮往的最高境界。對這種「極高明而道中庸」的認識理解,是很特別的挑戰。然而,個人生命與永恆意義的連結,無疑是許多人深有所感、無可迴避的價值議題,這種感受不拘於時代的古今和年歲的老少,許多青少年的心中也會存在著這樣的盼望和疑惑。因此,我們嘗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運用現代生活世界的例證,表達給學習者了解。希望可以提供現代的學習者一個以君子人格為核心,與傳統經典進行意義對話的學習模式。
《中華文化基本讀本》第三冊分為「道」與「佛」兩個部分。道家的部分,則選錄了老子與莊子的部分篇章。以老子與莊子來代表道家思想,乃是學者的基本共識,道家思想在中國傳統中的作用,與儒家作為中國社會基本價值觀或有不同,道家思想更多的部分是在傳統中國人的人生觀上,扮演著一種潤滑的作用,使我們可以用更自在的觀點來面對人生的曲折起落,這也是道家思想最重要的作用。
佛教的部分,基本選錄了釋迦牟尼佛在阿含經的一些根本說法,以及流傳於中國社會最廣為人知的經典,希望以此使讀者能對影響中國社會巨大的佛教思想,有一基本的認識。佛教思想雖然是外來的,但傳入中國兩千年,它早已與中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融為一體,也早已成為我國文化內在的一部分。認識基本的佛教思想,對於每位中國人的基本品格而言,也是有其重要性。
《中華文化基本讀本》是我們孫文學校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對傳統文化所表達的一點心意。文化命脈原本如長江大河,浩浩湯湯,本不是任何人所可輕易摧折,但我們還是不忍心看到這時代一些跳樑小丑的魯莽滅裂,還希望我們這一點點微薄的努力,終能在更多中華兒女的心中播撒下文化的種子,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能「不廢江河萬古流」!
本書的出版,承謝大寧教授、段心儀老師及多位學術界好友協助甚多,特此致謝。
孫文學校總校長
張亞中 謹識
序:學習做個君子
隨著台灣的民主化,歷史、文化、思想教育也發生了顛覆性的巨大變化。經過三十年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現在國人應已了解,這股以「自由化」、「多元」為名的教育改革浪潮,其真正的本質是要「去中華民國化」、「去中國史化」、「去中華文化」、「去立國思想化」的政治運動。
孫文學校將出版「松、竹、梅、蘭」文史哲叢書,分別為《本國史基本讀本》(松)、《中華文化基本讀本》(竹)、《孫文思想基本讀本》(梅)、《台灣史基本讀本》(蘭)四套書,填補台灣已經逐漸失去的中華歷史觀、中華文化觀與立國思想,以期留下不...
目錄
目 錄
序:學習做個君子 i
第一單元 一位鐵肩擔道義的君子 1
第一節 願學孔子:孟子的成長背景 3
第二節 仁者無敵:孟子的政治思想 10
第三節 舍我其誰:孟子的承先啟後 16
第二單元 我是誰? 27
第一節 為什麼會自我迷失? 29
第二節 向內開發自己的力量 33
第三節 成為你自己 39
第三單元 人性與抉擇 45
第一節 告子的主張:食色性也 47
第二節 孟子的反駁和主張 55
第三節 孟子的抉擇:本善的天性與道德的生命 65
第四單元 發現生命的太陽 77
第一節 把失去的本心找回來 79
第二節 一步一步走出心的大道 86
第三節 君子的快樂方程式 94
第五單元 勇氣與道德 103
第一節 不動心:不疑不懼 105
第二節 浩然之氣:道德勇氣的培養 115
第三節 知言:明辨言辭的是非 123
第六單元 孤獨的戰士 131
第一節 仁者不憂 133
第二節 進以禮、退以義 143
第三節 智以取捨 148
第七單元 扛起傳統向前走 159
第一節 體認傳統 161
第二節 扛起傳統 170
第三節 創新傳統 177
第八單元 仁心與仁政 185
第一節 王者之心 187
第二節 仁政的力量 197
第三節 仁政的藍圖 209
第九單元 王道的開展 219
第一節 民貴君輕 221
第二節 君臣之義 231
第三節 王霸之辨 240
第十單元 聖人氣象─生命的理想 249
第一節 尚友古人 251
第二節 與人為善的大舜 260
第三節 集大成的孔子 266
第十一單元 《大學》與《中庸》 279
第一節 《大學》與《中庸》概說 281
第二節 《大學》一:人文教養的願景(三綱領) 288
第三節 《大學》二:修己治人的步驟(八條目) 292
第十二單元 《大學》與《中庸》 299
第一節 《大學》三:誠意與絜矩之道 300
第二節 《中庸》一:實現真我的藍圖 308
第三節 《中庸》二:圓滿人格的動力 317
目 錄
序:學習做個君子 i
第一單元 一位鐵肩擔道義的君子 1
第一節 願學孔子:孟子的成長背景 3
第二節 仁者無敵:孟子的政治思想 10
第三節 舍我其誰:孟子的承先啟後 16
第二單元 我是誰? 27
第一節 為什麼會自我迷失? 29
第二節 向內開發自己的力量 33
第三節 成為你自己 39
第三單元 人性與抉擇 45
第一節 告子的主張:食色性也 47
第二節 孟子的反駁和主張 55
第三節 孟子的抉擇:本善的天性與道德的生命 65
第四單元 發現生命的太陽 77
第一節 把失去的本心找回來 79
第二節 一步一步走出心...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