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醫師30歲被診斷出高血糖、40歲罹患糖尿病,
抗糖20年,以自身慘痛經歷發現──
「先吃蔬菜養生法」竟能有效控制血糖,打敗併發症!「我40歲得了糖尿病!經歷洗腎、吞降血壓藥、白內障等10種併發症,人生曾經慘不忍賭!如果你繼續忽視糖尿病,10年後的命運,就和我一樣!」本書作者是一位醫師,長年錯誤的生活習慣,40歲罹患糖尿病,然而初期沒有任何症狀的他,雖然是醫生,卻輕忽了糖尿病的可怕,照樣大口喝酒吃肉、熬夜加班。就這樣過了10年,糖尿病的魔掌悄悄地伸向他,一點一滴奪去他的健康……。
最先爆發的是腎病變,緊接著鼻竇炎、牙根囊腫、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神經麻痺、呼吸中止症……,一連串的併發症接二連三向他襲來。先後進出醫院,接受大小手術不下十次的他,就算悔悟過來,積極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控制各項血液檢查數值,也改變不了10年前造的惡因,走上洗腎一途。
◎ 5年存活率不到一半!致命程度比癌症還可怕!腎病變、鼻竇炎、牙根囊腫、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神經麻痺、呼吸中止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白內障、牙周病、睡眠呼吸中止症、動眼神經麻痺、下肢知覺障礙,免疫力低下造成各種感染症、腹膜透析導管感染、灰指甲…。
上述全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你能想像當這些併發症「全部」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有多痛苦?
然而,這些併發症卻不幸地降臨在本書作者身上,現在他要以抗糖20年的經驗,告訴你更多關於糖尿病的驚人事實:
糖尿病不是胖子的專利,「瘦子」反而更有機會!
手腳易麻?腸胃不好?當心糖尿病已經上身!
愛吃炸雞、鹽酥雞、愛喝手搖飲料、嗜吃甜點的人,要注意!
罹患糖尿病,可能會過著「眼睛一直動手術」的日子!
◎ 一個抗糖20年醫師的血淚自白,糖尿病是比「死」還可怕的病!隨著生活富裕、飲食日趨世界化,糖尿病儼然成為國人第一大慢性病,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或屬於高危險群。對於這個「富貴病」,你認識多少?
糖尿病絕不是老人專屬慢性病,台灣糖尿病人口不但日趨年輕化,死亡率也逐年攀升,根據統計,平均每小時就有1.2人因為糖尿病而喪命,下一個,難保不是你!
可悲的是,糖尿病如此普及,我們對它卻所知甚少!糖尿病到底為什麼產生?有什麼危害?又該如何預防、控制?身為重症患者的他,最能感同身受、娓娓道來,本書將一一告訴你。
◎ 破解3大迷思,還原糖尿病致命真相你是不是太小看糖尿病了?錯誤的認知與忽視,後果將不堪設想,快檢視以下3大迷思,現在正視還來得及!
【迷思1】糖尿病不痛不癢,根本不會影響正常生活!(☓)
【迷思2】只有胖子才會得糖尿病。我這麼瘦,不可能生病!(☓)
【迷思3】只要好好控制血糖就不會發作。(☓)
◎ 糖尿病併發症多,小看它,總有一天會要你的命!讓人「不易自覺」是糖尿病最大特徵,既沒有癌症致命性高,又不像心臟病般毫無預警,老來照顧也不比中風累煞子孫,多數人因此小看了它。
其實,糖尿病才是悄悄奪走健康,讓人比死還痛苦的隱形殺手!不要以為這個病不痛不癢,沒有任何徵候就可以鬆一口氣,糖尿病惡化會導致嚴重併發症,恐怖的是這些併發症,必須等到發病後5年、10年後,才會慢慢顯現出來,在那之前,患者幾乎沒有任何自覺症狀。
前總統蔣經國因糖尿病,腳趾組織壞死、截肢;安潔莉娜裘莉飽受妊娠糖尿病所苦,甚至引發憂鬱症;秀場天王豬哥亮上台前狂吞藥,險些併發白內障……。
除了各位熟知的腎病變外,糖尿病還可能引發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牙周病、睡眠呼吸中止症、動眼神經麻痺、手腳麻痺、感覺障礙、腸胃功能不全、汗腺異常、男性性功能障礙、下肢知覺障礙、感染症、灰指甲、動脈硬化等多達數10種可怕併發症,讓你出入醫院,如同家常便飯。
忽視糖尿病,身體在短期內雖看似沒有任何不便,10年後卻注定難逃洗腎命運,甚至動脈硬化,併發腦中風,晚年只能臥床靠機器渡過餘生!這麼恐怖的疾病,絕不能輕忽!
◎ 3個好習慣,遠離糖尿病帶來的的「早死危機」作者鬼門關前走一遭後,長年實行以下3大習慣,血糖、血色素回到標準值,順利擺脫5年存活率50%、組織壞死截肢的可怕惡夢。
【習慣1】每朝量血壓,高血壓不再來!「早晨血壓」最能反映身體的危險狀況,建議各位起床如廁後立即測量,效果最好。培養量血壓的習慣,正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一般人常認為只有高血壓患者才需要量血壓,不過在這個注重預防的現代,就算沒有生病,每個人都要天天量血壓。
不須服用任何藥物,只要持續量血壓兩週,數值就會下降?原因很簡單,就是「心理作用」。如果血壓持續飆升,你還能不忌口地吃香喝辣?肯定會吃得清淡,減少鹽分、油脂的攝取吧!如此持續兩週,毫無例外地血壓至少會下降10mmHg左右,各位不妨試試。
【習慣2】早上量體重,瘦得好健康!和量血壓一樣,每天光是站上體重機,就能幫助我們控制體重。或許你也有量體重的習慣,但一天之中,什麼時候量最好呢?答案是一早起來就量。晚上的體重容易反映飲食狀況及當天的運動量,讓人容易找藉口:「今天不小心吃太多了!」早上的情形可就不一樣了!早上量體重能讓你誠實面對自己,不管你願不願意。每天早上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體重,想像自己健康的樣子,持續幾週後,你就能如願擁有健康的身體!
【習慣3】飯前「先吃蔬菜」,血糖降最快!為避免血糖急遽上升,糖尿病患者必遵守以下3項飲食習慣:
1、選擇植物性食物
2、慎選血糖值上升速度較慢的食物
3、優先攝取含大量膳食纖維的食物
而飯前大量吃蔬菜,就能輕鬆做到上述3點!方法很簡單:只要改變飲食順序,餐餐先由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開始吃,接著吃以蛋白質為中心的豆、肉類料理,填飽肚子後,最後再吃澱粉類主食即可。
如此一來不但能增加飽足感,預防高血糖,還能避免飯後血糖急遽上升,遠離腦中風等關聯性疾病。
◎本書特色1、真實經歷,血淚自白:作者不只是醫生,也是名重症患者,這本書則是他的完整自身經驗。本書詳細敘述作者發病前後,所有治療歷程,內容最真實,說理不浮誇。幾次出入鬼門關的經驗不但為罹病患者及其家屬帶來鼓舞,也是未病者及高危險群的最大警惕。
2、研究數字,醫學佐證:內容解說不僅清楚易懂,更引用大量國內外研究及統計數字、圖表,符合醫學憑據,不用偏方,確實以數字告訴你:「血糖確實下降了!」
3、方法簡單,確實有效:本書介紹的方法非常簡單,人人都可在家輕鬆實行,也透過統計及檢查數字證實的確有效。
4、身體力行,親身實證:作者不僅親身實踐3大習慣,更推廣於自身診療所內,多人實際驗證,效果顯著。
作者簡介:
內場廉Uchiba Kiyoshi
1958年,生於日本福岡縣。1985年久留米大學醫學系畢業,隔年進入該大學醫院擔任麻醉科醫師,在多家醫院累積經驗後,2000年就任長野市國保大岡診療中心所長,同時身兼東邦大學醫學系、信州大學教育系兼任講師。40歲被診斷出糖尿病開始,歷經多種併發症,幾度徘徊鬼門關,最後因為實踐3大健康習慣,糖尿病獲得良好的控制。近10年來,致力研究動脈硬化與血壓之餘,更擔任「NPO長期臥床者減半促進協會」理事一職,以減少長期臥床者為目標努力不懈。
譯者簡介:
楊孟芳
口筆譯者,輔仁大學法律學士,翻譯學研究所修畢。目前擔任UNIQLO店內POP翻譯、理律法律事務所專利審稿等。譯有《法曹倫理》、《跟誰聊天都盡興》、《35歲前一定要戒除的60件事》。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第一型糖尿病休息站版主 黃煜順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 戴東原
名人推薦:第一型糖尿病休息站版主 黃煜順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 戴東原
章節試閱
◎糖尿病威脅生命的程度,和癌症一樣可怕!
「我才二、三十歲,應該跟糖尿病扯不上關係吧?」
「糖尿病,不是只要控制血糖就好了?很簡單呀!」
各位,您是不是小看了糖尿病,覺得糖尿病一點都不可怕呢?
就算醫生告訴你得了糖尿病,因為不會痛,也不覺得有什麼大礙,就覺得根本不需要治療。更何況,你根本忙到沒有時間去醫院。我說的沒錯吧?我很了解,因為,我以前也是這樣,我就是那個小看了糖尿病的人!
在日本,疑似罹患糖尿病的人約為9百萬人,糖尿病高危險群粗估為1千3百萬人,兩者相加約是2千2百萬人。也就是說,日本每6人就有1人罹患或疑似罹患糖尿病,40歲以上更是每3人,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
更可怕的是,這個數字是10年前的1.6倍之多,患者數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儘管如此,在各地醫療院所接受治療的患者數,卻僅占已罹患者的10分之1而已。
▲別小看糖尿病,5年內存活率不到50%
糖尿病蔓延的情況這麼嚴重,為什麼接受治療的人卻這麼少呢?是不是因為大家都太小看糖尿病了?反正你有我也有,身旁的人都是糖尿病患者。
「每個人都有,那就不覺得可怕了。」你是不是這麼想呢?
各位一定還不了解糖尿病真正可怕的地方,糖尿病一旦惡化,就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5年內存活率不到50%,它威脅生命的程度,其實和癌症一樣。老實說,我自己就是個正面臨生死存亡關頭的糖尿病重症患者。
話說回來,「糖尿病」這名字取得實在不怎麼樣。無法讓人望文生義,一看就了解這是什麼樣的疾病。糖尿病並不是「尿液中有糖」這種曖昧不清的病,而是會導致血管脆弱、破裂的危險疾病,我認為改稱「血管脆弱病」,才更能凸顯出它的真面目。
◎我30歲就得糖尿病!「洗腎、吞降壓藥」讓人生慘不忍賭
記得第一次被診斷出糖尿病時,我才30歲。儘管我是醫生,卻對糖尿病卻一無所知,也不覺得有什麼可怕。
我的身高182公分,體重超過140公斤,糖化血色素高達7.2%。當時我還在麻醉科當實習醫生,每天在手術室裡幫病患麻醉。因為只是個小實習醫生,理所當然地得留下來輪值加班,更何況那個時代還是大家搶著加班,想盡辦法多接觸一些病例的時代。
我每週一到五早上7點就得進手術室,為當天的麻醉做準備,如果自己負責的手術提早結束,還要去支援其他耗時的手術。即便當天沒有值夜班,晚上8、9點才到家也是家常便飯。
▲愛吃油炸物、餐餐快速解決的人,都要注意!
因為實習不支薪,周末必須打工貼補家用,比較像樣的休假,只有難得出現一次的第5週週末。在這樣忙碌的生活中,若說有什麼樂趣,那就是「吃」了!我常在手術結束後,抽出5分鐘的時間衝去,再衝回來,是典型的「吃太快」的人。
傍晚回到醫務室時,常會看見1、2個沒人吃的便當。我是個大食量的胖子,看到有多的便當,自然是心懷感謝地接收。每天晚上9點過後,還會去熱鬧的地方吃飯、喝酒,享受烤雞肉串、燒肉、火鍋及中菜,再來個豚骨拉麵,為當天畫下完美的句點。直到半夜1、2點才回到家,稍微瞇一下6點就又起床,趕在7點前進手術室……。
▲肉照吃酒照喝,糖尿病?管他的!
在這麼不健康的生活中,我在打工的綜合醫院發現自己得了糖尿病。
那時,醫生對我說:「讓我們一起對抗病魔吧!」我雖然嘴巴上說好,但根本沒把它當一回事。
為什麼那時我沒辦法勇敢地面對糖尿病呢?理由有好幾個:第一,我不可能因為糖尿病就請假早退。另外,糖尿病需要控制飲食,再也不能大吃大喝,這點讓我很抗拒。而且,最關鍵的因素是,雖然患有糖尿病,但我本身並沒有感到任何不便。
往後的10年,我沒有接受任何治療,對自己的飲食也毫不在意,大口吃喜歡的食物,喝酒喝到三更半夜,每天過得快樂似神仙。
然而我快40歲時,卻發現自己的身體開始出現異狀,140公斤的我沒有刻意控制飲食,體重卻不斷往下掉。
接受檢查,才發現糖化血色素竟超過10%。那時我才剛開始做胰島素治療,大概早上跟中午各4個單位。雖然糖化血色素超過10%,我也沒有任何驚嚇的感覺,因為除了口渴必須常喝茶以外,並不覺得有什麼困擾。
▲直到要「洗腎」才幡然悔悟,還來得及嗎?
這個時候開始,我才覺得自己的健康情況不佳,尿液中開始出現蛋白,一般尿蛋白要呈陰性(-)才算正常,而我卻是(2+)。
我的腎臟原本就是比較畸形的馬蹄形,學生時代醫生就曾警告過我,說我的腎功能有點差。後來糖尿病影響到腎臟,以驚人的速度急速惡化。
我很緊張,開始想控制血壓,因為維持腎功能的第一要務,就是「降低血壓」。
因此開始拚命吞降血壓藥,努力將收縮壓控制在120mmHg以下。不過卻萬萬沒想到,我的肌酸酐值會從1.2升到1.6,再飆至2.0mg/dl。
2005年10月,47歲的我有遲早必須做血液透析的覺悟。說老實話,即使到了這個節骨眼,我還是沒有太大的危機感,因為我沒料到洗腎會造成那麼大的困擾。
◎糖化血色素超過5.2%,動脈硬化就可能找上你!
胖子,終於也有比較佔便宜的時候了!因為只要瘦下來,糖尿病及其他血液檢查數值全都會跟著改善。
我研究在我的診所進行肥胖治療,43名成功減重5公斤以上患者的血液資料,發現他們的糖化血色素、血糖值、血壓及三酸甘油酯,全都獲得大幅改善。也就是說,不管是糖尿病、高血壓,還是高血脂,只要瘦下來,就極有可能變好。
但是,瘦的人就不一樣了。特別是糖尿病會因為胖或不胖,導致命運大不同。
為什麼肥胖者的糖尿病較好控制,而瘦的人卻很難控制呢?將糖尿病比喻成車子來說明的話,就是以下這樣的情形:對糖尿病來說,胰臟相當於是引擎。
胖子得糖尿病的情況,是卡車車體裝了小卡車用的引擎;而瘦子得糖尿病,卻是小卡車車體用一副故障引擎。因此,肥胖者只要減重,把車體變成小卡車的大小,就能以小卡車的引擎來驅動。
但是,瘦的人或吃什麼都不會胖的人,不管你加油還是猛踩油門,這台車都動不起來,因為引擎根本是壞的。就像是最標準的有顆脆弱胰臟的亞洲人,不管你用藥物還是別的療法,胰臟都很難分泌胰島素。瘦子的糖尿病,就是這麼嚴重。
▲糖化血色素介於5.2%~5.8%,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
在此,我們稍微來談一下「糖化血色素」。
糖化血色素由葡萄糖與血液中的蛋白質──血紅素結合形成,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越多,就越容易形成糖化血色素。
紅血球的壽命約為120天,所以,糖化血色素被認為可以反映出最近2個月的平均血糖狀態。一般來說,糖化血色素超過6.1%,就是罹患了糖尿病。
有做過健康檢查的人都應該知道,只要糖化血色素高於5.8%,就會被判斷成異常。那麼,為什麼代謝症候群健診,會把異常標準降低,設在5.2%呢?
因為代謝症候群健診的目的,就是要發現動脈硬化的高危險群,而一般健檢則是要找出疑似罹患糖尿病的人。同樣是健康檢查,因為目的不同,標準自然截然不同。
那麼,糖化血色素介於5.2%~5.8%之間的,是什麼樣的人呢?
調查糖化血色素5.2%以上的病例後發現,他們的飯後1〜2小時的血糖值,幾乎都高於180mg/dl,是飯後高血糖型患者。也就是說,糖化血色素介於5.2%~5.8%之間的人,雖然仍未罹患糖尿病,但已經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和一般糖尿病患者一樣,極有可能引發心肌梗塞及腦梗塞。
▲糖尿病高危險群,不要慶幸!你很危險!
許多人聽到自己是糖尿病高危險群時,都覺得還用不著緊張。我認為「高危險群」聽起來實在不太適當,給人一種「還不是糖尿病,所以可以放心」的印象。
其實一直到5〜6年前,我都還會對糖尿病高危險群患者說:「太好了!你還不是糖尿病,讓我們一起努力,避免病情惡化吧!」不過,要是以後還這樣跟患者說,說不定哪天會因此被告上法院呢!
糖尿病會造成哪些大問題呢?它容易引起微血管病變、腦中風及心肌梗塞。
最近有份研究報告,長期追蹤糖尿病與糖尿病高危險群患者,結果發現兩者導致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的機率幾乎不相上下。也就是說,從糖尿病高危險群階段,動脈就開始漸漸硬化,而且速度和糖尿病患者一樣快。
討論到這裡,各位可以看出2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第1個問題是,非肥胖者很難透過健診早期發現疾病,容易成為漏網之魚。根據某地339位民眾健檢結果顯示,非肥胖型糖尿病高危險群占了6成以上,但這些人卻沒辦法透過健診發現疾病。而且,目前的診斷標準容易使社會大眾產生誤解,以為「只要不胖就沒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糖尿病高危險群患者目前可以用的藥物不足。這些患者無法擁有足夠的醫療資源,只能一味地以飲食與運動控制血糖,還不如乾脆得糖尿病,能獲得充分的治療。因此,被診斷出是糖尿病高危險群,可不是值得慶幸的事。
◎「高澱粉、高脂肪食物」通通是糖尿病大敵!
糖尿病,顧名思義,是多餘的糖被排到尿液中的一種疾病。「只要醣類攝取量增加,糖尿病患者就會爆增。」這樣的觀念似乎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了,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資料顯示,1946年醣類平均攝取量是80.6%,但2000年卻驟減至57.5%。雖然如此,現在跟以往醣類的成分可是大大不同。以往醣類主要來自主食的穀類與薯類,大部分都是消化吸收需要花上許多時間的多醣類,因此,血糖上升較慢,胰島素的分泌也較慢。
然而,在現代生活中充斥著砂糖等精製過的醣類,以及果糖等容易吸收的醣類增加,容易造成飯後血糖急遽攀升。飯後高血糖會傷害血管,成為引發心肌梗塞、腦梗塞等大血管疾病的起因!
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則是關於脂肪的攝取量。亞洲人自古就少極少攝取脂肪,根據推測數據顯示,最近1萬年左右的每日攝取量,大概在10〜14公克之間。然而,現代亞洲人的脂肪攝取量,卻連歐美人也望塵莫及。
1946年到2000年區區50幾年間,我們每日攝取的脂肪量就增加了4倍。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正身處前所未有的脂肪風暴中。
▲糖尿病分三種,你是哪一型?
糖尿病分成兩類,第1型是無法分泌胰島素,第2型則胰島素無法發揮作用。然而我覺得第2型糖尿病,似乎可以再細分成兩種:與第1型糖尿病相當類似,胰臟β細胞被徹底破壞的類型,以及胰島素無法應付身體所需的類型。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將糖尿病大略分成下列3種:
1、幾乎無法分泌胰島素
→大部分是第1型
2、可以分泌少量胰島素,但只要稍微肥胖,就會導致胰島素作用不足
→亞洲人型第2型糖尿病
3、可以分泌大量胰島素,但是胰島素難以發揮作用
→歐美人型第2型糖尿病
原本胰臟功能就弱、胰島素分泌能力不佳的亞洲人,一遇到高脂肪食物的大量洗禮,就容易產生胰島素阻抗。這時,就算體內分泌胰島素,也無法幫助細胞吸收血糖,為了讓血糖值回歸正常,胰臟只好分泌更多的胰島素,結果就是讓胰臟疲勞過度,造成糖尿病病發。
▲為了下一代的健康,請從現在改變生活習慣
如果要分析我自己的狀況,我算是肥胖型糖尿病,也就是β細胞還活著,胰島素卻供不應求的類型,按照上述分類,屬於歐美型第2型糖尿病。
如果持續放任不管,萬一我的孩子繼承了我的基因,又學習我的生活習慣,且忽視疾病不積極治療,將來肯定也會變成大胖子。
為了守護下一代的孩子們,也為了自己今後的健康著想,我努力思考適合的生活方式,並將它們留給子孫。
◎手腳易麻?腸胃不好?小心糖尿病已經上身!
就算被宣告罹患糖尿病,大部分的人也是不痛不癢。若不定期健康檢查,等到發現時,恐怕已得病超過10年、20年了,就算沒有自覺症狀,疾病仍持續惡化,即使身體全是毛病,等到產生嚴重併發症時,糖尿病早已惡化得令你後悔莫及了。
其中,比較早出現症狀的是神經病變。末梢神經及自律神經病變會導致手腳麻痺、感覺障礙、腸胃功能不全、汗腺異常、男性性功能障礙等各種問題。
糖尿病患者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只要受點小傷,就會導致細菌入侵,加上末梢神經麻痺而缺乏痛覺,容易因為延遲治療而出現組織壞死,甚至到需要截肢的地步。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時常留意自己的腳趾的狀況,絕不能忽視小傷。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視網膜和玻璃體的微血管變得脆弱,受損出血的一種疾病。它會引起視網膜剝離,嚴重者甚至會因此失明,還可能併發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
腎臟腎小球中的微血管若產生障礙,就會引發腎病變。這時因為腎臟的過濾功能下降,產生蛋白尿及全身水腫等症狀,若沒有及時治療,遲早惡化成腎衰竭,最好走上洗腎的不歸路。
▲這些恐怖併發症,10年後才會陸續爆發出來
糖尿病會傷害全身血管,我將它稱為「血管脆弱病」也是原因於此。血液裡的葡萄糖濃度一高,血管內側就會受損,身體為了修補傷口,會凝固血液,導致血管阻塞。因此,血流容易停滯的微血管就會接二連三地死亡,微血管分布密集的眼睛及腎小球,之所以容易產生病變,也是因為這個緣故。
這些併發症,必須等到發病後5年、10年後,才會慢慢顯現出來,在那之前,患者幾乎沒有任何自覺症狀。因此,我們需要定期做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
此外,大血管病變也在背後偷偷進行著,動脈硬化、腦血管疾病(腦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塞、狹心症)……,這些攸關性命的重症會在出其不意時突然發病,而大血管的動脈硬化,更是從糖尿病高危險群階段就開始了。
◎做到3件事,遠離糖尿病帶來的「早死危機」
我藉由改變飲食、每天量體重和血壓,成功地將糖化血色素從11.1%降到5.0%以下,並甩掉42公斤的肥肉。原以為從此就能和糖尿病說再見,不料才高興沒多久,就發現糖尿病不是那麼容易擺脫的。
幸好那些併發症最後也穩定了,我終於逃過5年存活率50%的魔掌。我常常想,如果沒有實踐這3個習慣的話,現在的我可能早已不再人世,光想到這我就全身發涼。
我在自己的診所,推行「長期臥床者減半」活動。飲食從蔬菜開始攝取,每天量體重和血壓。就這樣人不僅變瘦,也變健康了,周圍更是越來越多人受到這股好的影響。當時保健中心的職員,7人共瘦了40公斤,營養師5公斤,主任13公斤,櫃檯小姐6公斤,護士11公斤……,大家都只有天天量體重,吃飯從蔬菜先吃起而已。
▲勤量體重血壓、飯前吃蔬菜,奇蹟就會出現
在我的診所,患者就算只是看感冒,也要測量血壓跟體重。平常沒有這種習慣的人,看到數字後都會忍不住說:「我血壓平常沒這麼高!」看到體重還會解釋:「今天穿比較厚,所以才這麼重!」。
站在預防的角度來看,測量血壓和體重可以避免血壓上升、體重增加。我常看到很多人,只靠早上量血壓,就讓血壓下降5〜10mmHg,體重是也一樣,不乏每天量,一年就減5公斤的人。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只靠測量,就讓血壓和體重下降。但實在很難想像,連量都不量的人會變正常,血壓和體重是最貼近日常生活的健康指標。
①每天早上量血壓。
②每天早上量體重。
③先從蔬菜開始吃,飲食以植物性為中心。
你要做的事就是這麼簡單,只要照著做,你的體質就會產生驚人的改變。
◎糖尿病已開始「年輕化」
大部分的生活習慣病都是近60年來,人們拚命吃在過去1萬年間幾乎沒吃過的食物所致。因為進化過程不同,有些食物過去沒吃過,卻在最近60年來,價格變得異常便宜,而且還很美味。
小孩們會吃得非常開心,熱量高的食品讓他們發自本能地覺得美味,於是把蔬菜擺到一旁,拚命吃肉類和脂肪。
另外,近年來女性一窩蜂地減肥,就連懷孕期,也不願意增胖。「出生時小小的沒關係,再養胖就好了。」各位媽媽們,這實在是不智之舉。於是,腹中的胎兒會覺得自己活在「飢餓時代」,自動進入節約模式。
亞洲人原本就已經是一個採節約型進化的民族,再加上生下來的孩子又是處於節約模式,,體型自然大不了,就連荷爾蒙的分泌,也都處於節約模式。
但他所出生的世界,卻是一個營養過剩的世界,出生時小小的嬰兒,因為父母親希望他頭好壯壯,所以就拚命餵食,理所當然會發生「故障」。
▲把「健康」這項遺產,傳承給下一代
目前,在急速發展中的印度等亞洲各國,糖尿病的年輕化變成國家問題。
歐洲人在進化的過程中,已經跟高脂肪食物戰鬥了數千年,培養了「就算胖也不會生病」的體質。但是亞洲人在近60年才開始與高脂肪食物戰鬥,孩子們不曉得自己正處在戰爭中最激烈的時刻。
察覺危險、提早準備,把方法和習慣傳給後代是父母的責任,我們的努力,當然會直接反映在我們這一代的健康上,不只如此,更令人開心的是,往後的孩子們不任何努力,就能獲得最基本的健康。
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健康,實現不用長期臥床的老年生活,這些成果一定能傳給下一代。如果能傳給下一代,對作父母的人來說,沒有比這更讓人開心的事了!
◎糖尿病威脅生命的程度,和癌症一樣可怕!
「我才二、三十歲,應該跟糖尿病扯不上關係吧?」
「糖尿病,不是只要控制血糖就好了?很簡單呀!」
各位,您是不是小看了糖尿病,覺得糖尿病一點都不可怕呢?
就算醫生告訴你得了糖尿病,因為不會痛,也不覺得有什麼大礙,就覺得根本不需要治療。更何況,你根本忙到沒有時間去醫院。我說的沒錯吧?我很了解,因為,我以前也是這樣,我就是那個小看了糖尿病的人!
在日本,疑似罹患糖尿病的人約為9百萬人,糖尿病高危險群粗估為1千3百萬人,兩者相加約是2千2百萬人。也就是說,日本每6人就...
作者序
前言
糖尿病讓我飽受10種併發症的折磨,這樣做,就不會步上我的腳步!
我是個醫生,但也飽受多種糖尿病併發症的折磨,你們可以叫我「史上最差勁的糖尿病患者」。
我最糟的時候,體重高達120公斤,糖化血色素則超過11%。除此之外,我現在還在做腹膜透析。
本書是一個重度糖尿病患者所寫的糖尿病健康書。不過呢,我可不是治療糖尿病的專科醫生,但也正因如此,才看得到專業人士所看不見的糖尿病的另一面。
◎了解糖尿病真相,實踐3大習慣,一定會改善!
在日本連同高危險群在內,糖尿病患者多達2千2百萬人,這個看似稀鬆平常文明病,究竟有多恐怖?我將按著親身經歷,及所掌握的最新資訊為各位解答。另外,本書也會詳細介紹幫助我逃離死神魔掌的3個健康新習慣。
拿起這本書的你,想必不是糖尿病患者,就是糖尿病高危險群吧?我不希望大家重蹈我的覆轍,所以希望各位都了解糖尿病的真面目,並儘早身體力行我每天都在實踐的3個習慣。相信這3個習慣將可幫助大家有效控制糖尿病,展開全新的生活。
內場廉
前言
糖尿病讓我飽受10種併發症的折磨,這樣做,就不會步上我的腳步!
我是個醫生,但也飽受多種糖尿病併發症的折磨,你們可以叫我「史上最差勁的糖尿病患者」。
我最糟的時候,體重高達120公斤,糖化血色素則超過11%。除此之外,我現在還在做腹膜透析。
本書是一個重度糖尿病患者所寫的糖尿病健康書。不過呢,我可不是治療糖尿病的專科醫生,但也正因如此,才看得到專業人士所看不見的糖尿病的另一面。
◎了解糖尿病真相,實踐3大習慣,一定會改善!
在日本連同高危險群在內,糖尿病患者多達2千2百萬人,這個看似稀鬆平常文...
目錄
前言 糖尿病讓我飽受10種併發症的折磨,這樣做,糖尿病一定有救!
健康小常識 糖尿病,其實是一種「血管脆弱病」!
第1章 小看糖尿病,老來一身全是併發症!──一個醫師罹病25年的慘痛自白
糖尿病威脅生命的程度,和癌症一樣可怕!
40歲就得糖尿病!「洗腎、吞降血壓藥」讓人生慘不忍賭
腎衰竭最嚴重時,「先食蔬菜療法」救我一命
可怕!腎病變、白內障、神經麻痺,原來都和糖尿病有關!
「早期治療」很重要!10年後才覺悟,難逃洗腎命運
3個健康習慣,讓我順利活到今日
第2章 糖尿病不是胖子的專利,瘦子更要小心!──你不可不知的致命真相!
你以為只有胖子才會得糖尿病?瘦的人其實更有機會!
「年輕人」得糖尿病的事實,正悄悄萌芽中
糖化血色素超過5.2%,動脈硬化就會找上你
你認為「正常」的飲食習慣,卻是惡夢的開始!
「高澱粉」、「高脂肪食物」,是糖尿病大敵!
第3章 糖尿病,其實比癌症更可怕!──默默逼近的隱形殺手,如何奪走你的健康?
每天正常飲食,為什麼還是得了糖尿病?
「第2型糖尿病」是亞洲人的宿命?
餐後血糖遲不降,得心血管疾病機率多2倍
手腳易麻、腸胃不好?小心糖尿病已經上身
發現血糖有點高,就該改善生活習慣!
存活率不到一半!糖尿病是「比死還痛苦」的病
第4章 只是胖了點,動脈卻加速硬化中!──造成腦中風的危險因子,竟是糖尿病!
糖尿病會「滴水穿石」,逐步破壞你的血管
別小看高血壓,每天10萬重擊,血管不壞也難!
7大測量指標,了解你的動脈「硬化」狀態
20年後你會很健康?還是很常生病?全由你的「飲食習慣」做主!
「動脈硬化」是瞬間決定命運的疾病
只要符合一項條件,就會引起「腦中風」
不改變生活習慣,糖尿病會讓你求死不能!
第5章 3個好習慣,救我脫離鬼門關──量血壓+量體重+先吃蔬菜,糖尿病還有得救!
做到3件事,遠離糖尿病帶來的「早死危機」
[習慣1]每朝量血壓,高血壓不再來!
[習慣2]早上量體重,瘦得好健康!
[習慣3]飯前「先吃蔬菜」,血糖降最快!
「先食蔬菜飲食法」,究竟有什麼魅力?
不吃米飯主食瘦身效果佳?小心弄壞身體!
第6章 改善糖尿病,靠自己最好!──如何和菸酒、藥品相處,善用健檢維持健康
糖尿病沒有神醫,只能靠自己!
戒酒吧!別苦了家人,才能快活享受人生
糖尿病患者抽菸,會極速縮短「存活率」
認識「糖尿病用藥」,穩定控制病情
80%的人忽視健檢,無預警倒下。你是不是下一個?
提高社會健康水準,擺脫「臥床不起」
第7章 預防「久病不起」,老來不怕病來磨──實現「幸福臨終」理想,傳承子孫「健康遺產」
保健血管,預防「久病臥床」的老年生活
達到「無病無痛、自然死亡」的理想目標
糖尿病已開始「年輕化」
後記 與糖尿病一同奮戰,打造安穩人生
前言 糖尿病讓我飽受10種併發症的折磨,這樣做,糖尿病一定有救!
健康小常識 糖尿病,其實是一種「血管脆弱病」!
第1章 小看糖尿病,老來一身全是併發症!──一個醫師罹病25年的慘痛自白
糖尿病威脅生命的程度,和癌症一樣可怕!
40歲就得糖尿病!「洗腎、吞降血壓藥」讓人生慘不忍賭
腎衰竭最嚴重時,「先食蔬菜療法」救我一命
可怕!腎病變、白內障、神經麻痺,原來都和糖尿病有關!
「早期治療」很重要!10年後才覺悟,難逃洗腎命運
3個健康習慣,讓我順利活到今日
第2章 糖尿病不是胖子的專利,瘦子更要小心!─...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