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繼《過度努力》之後,2022年療癒大作。
★內容簡介: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2年療癒大作。
有一種痛,我們難以述說──羞辱創傷。
而隱藏在「為你好」下的羞辱創傷,更難以辨識。
羞辱創傷,是我們教養文化裡,
最沉痛巨大的傷害。
「養你真辛苦,養條狗都比你好。」
「你是從垃圾場撿回來的。」
「你怎麼這麼笨?你真是一個很爛的人。」
這些話,我們耳熟能詳嗎?
這是我們習慣貶低一個人價值與自我的方式。
讓對方感受到羞恥、覺得自己很糟糕、不值得活。
而,我們卻往往不自覺。
有一種很深的痛楚,你難以說出口。
但它們牢牢箝制住你的人生;你無法愛人,也無法被愛。
那是羞辱創傷。
我們習慣用「羞辱」方式教養孩子
許多父母不經意脫口而出:「你怎麼這麼笨?」「你是個壞孩子。」「你做錯了,我要懲罰、羞辱你。」甚至「你不比別人好,所以我羞辱你,希望你知道羞恥,才會努力進步。」
當父母「為孩子好」,期許孩子更優秀與完美,但卻深深斲傷孩子的自我、價值與人格。孩子的心碎裂,世界崩塌。他們讓自己無知無覺,或討好,又或將父母殘忍的語言內化在心裡,不斷攻擊自己……而當他們有下一代,「要對自己殘忍,才會進步」的羞辱教養方式,成了血液裡唯一的基因。
以語言,述說創傷;以六階段,走過每回羞辱情緒重現的驚濤駭浪
在童年,也曾經歷羞辱創傷的慕姿心理師,她知曉當年老師是為她好,但卻是這份為學生好的心意,讓羞辱創傷更被隱身,也更不易被覺察。
將當時的情景說出來或寫下來,是慕姿心理師認為療癒羞辱創傷的第一步;接著,自我接納與哀悼、與唱衰魔人對話等六階段,讓我們緩緩撕下那些過往貼在身上的內在負面標籤。那些「我是不被愛的、我是不夠好的、都是我的錯……」的禁錮與牢籠,慕姿心理師陪你一起走出來。
心受傷了,我們渴求陪伴與溫柔以對,
但當孩子犯錯,我們卻對他說:「你做錯了,你表現得很糟、很差勁。
為了你好,我要懲罰、羞辱你。」
長大了的孩子,心遺失;若心仍在,也荒蕪一片。
★本書特色:
◎李崇建(薩提爾成長模式推手)、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撰推薦序。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葉丙成(台大教授)、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蘇明進(大元國小教師)療癒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李崇建(薩提爾成長模式推手):「慕姿整理了諸多概念,彙整成生命中各種情境,說出了同為創作者,我寫不出來的深刻經驗。
一般人並不大明瞭,成長中各種形式的對待,其實已達到「羞辱」的層級,有些隱形的語言傷害、以為對人好的各種安慰、那些發心善意的語言,或是照顧者本身心靈的恐懼,造成了人們日後的身心反應,都是羞辱創傷的一部分。」──摘自推薦序〈看見傷,清除恥辱的印記〉
◎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從遭受羞辱後的行為表現到邁向療癒的方法,周慕姿心理師再次發揮她過人的才華,對這個長久在許多人心中隱隱作痛的創傷議題,做了全面性的介紹。」──摘自推薦序〈重獲靈魂──心的創傷與修復〉
◎「當你翻開這本書,或許你也有類似的經驗,對象可能是父母、老師、同學、上司……
在這過程中,我想邀請你,在當時,你或許沒有機會照顧自己、站在自己這一邊,但當你現在重新經驗,甚至重新感受過往的回憶湧起、情緒升起的時候──
請你試著站在自己這一邊,對自己說:
「是很糟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這句話,我們都要記得。
我也期待這本書,有機會能讓大家留意到「羞辱創傷」對孩子、對人的長期人格與心理、生理傷害。一旦我們有機會去看見、理解,才有機會調整與改變。
而社會,就有機會變得不一樣。
走上這條療癒之路並不容易,希望我的書,能夠陪你一程。」──摘自序〈寫在《羞辱創傷》之前〉
◎面對羞辱創傷,慕姿心理師提出實用又完整的「療癒六階段」:
階段一 探究你的羞愧創傷:傷口被看見,才會被療癒。
階段二 哀悼那些你所失去的,了解不是你的錯。
階段三 撕下你的負面標籤:重述關於你的這個故事。
階段四 情緒調節的練習與重新建立──面對情緒重現,我可以怎麼做?
階段五 與唱衰魔人對話。
階段六 與人互動。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周慕姿 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創辦人之一。2017誠品暢銷榜冠軍、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博客來年度暢銷TOP2《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作者,而《情緒勒索》一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泰國、越南、星馬、印尼版權。另著有《關係黑洞》、《他們都說妳「應該」》、《過度努力》三本書。除去心理師/作者身分,私底下也是民謠金屬樂團「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的主唱,以及鏡好聽PODCAST節目《周慕姿讀靈魂腳本》主持人。
從傳播到心理諮商、心理師到金屬樂團主唱,不管在哪裡,似乎都是個「非典型」角色,一路上也面臨許多考驗與自我掙扎。因此,周慕姿對自己諮商工作的期待,是希望能幫助人看到自己的選擇「是怎麼被困住」,還有「為何被困住」;而後,幫助他們看到「自己擁有的能力」與「其他的選擇」。她相信: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以及,若能以「真實的自己」面對生命,我們就能掙脫無形的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
對她而言,「接納自己,獲得自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周慕姿心理師FB:https://reurl.cc/m7pVl
心曦心理諮商所FB:https://reurl.cc/69G1M
官方網站:http://beasincere.com/
章節試閱
【內文試閱】
陸、當我們陷入羞辱創傷而過度努力:沒關係,還有我愛你──療癒六階段
這段療癒過程,
是你一路上都孤獨著自己找路的理解,
也是你一路上承擔經歷了許多的懂得。
階段一、探究你的羞愧創傷:傷口被看見,才會被療癒
你過去遭遇了什麼讓你覺得羞辱、受傷的事?
在讀了前面關於羞辱創傷的描述,你發現自己有著類似的經驗嗎?
或許,讀完了這些關於羞辱創傷的描述,你想要趕快了解的,是羞辱創傷對自己現在的影響,以及想知道要怎麼做,才能趕快「好起來」。
但我想要先請你,試著把你遭遇過,覺得受傷、脆弱,甚至帶有著羞恥感、罪惡感的經驗與記憶,寫下來,或是對著自己說出來。
為什麼一定要說出來呢?
面對羞辱創傷,當時的情景,會因為被他人對待或傷害的關係,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個汙點,自己的被羞辱記憶。但是,這個記憶是被他人「扭曲過的」。也就是說,是因為我們以他人的觀點為觀點,以他人的感受為感受,而重塑了這個記憶本身。
這個記憶本身的「訴說權」,它是什麼樣子的,而我們遭受了什麼,是怎樣的感受與情緒,就這樣,都箝制在他人的手上。
因此,去描述、理解自己到底經驗了什麼,當時是什麼樣的感受與情緒,而這又怎麼影響了我們,是一個很重要的自我療傷的階段,也是幫助自己理解:
這些經驗本身,對我們產生了什麼影響,造成我們會成為現在的自己。
當我們不說出來,我們無法擁有力量,去阻止施加創傷者。當這些是祕密,他們會以為自己仍然可以這麼做。而「祕密」,會讓這個羞恥感,繼續留在我們身上,使得我們承擔這些,變成我們性格中的一部分。
把這些羞恥感還給對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還有,這是一種「賦能」,是我們開始學會保護自己、開始給自己力量、開始去正視自己遭受過什麼,以及當時我的感受與情緒是什麼,我終於可以拿回來的證明。
「自我悲憫」,讓自己能夠前進
在韓劇《少年法庭》中有一段話,直擊我心。
「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們,在受害之後就不會再長大了,即使過了十年、二十年,那也只是時間流逝而已,而他們會被獨自拘禁在過去的日子裡……」
這段話說的是遭受家暴的孩子、遭受情緒或肢體虐待的孩子,也是在說羞辱創傷的孩子。
他們停在那裡,無法前進,也無法後退。他們是長大的人,裝著幼小的靈魂,瑟縮在角落,永遠長不成大人的樣子。只能扛著大人的面具,勉強地過著每一天。
在寫下這些事,理解這些事實,是幫助自己拿回公正的眼光,公平的對待自己;拿回自己被剝奪、不准發聲的感受、情緒與想法;還有,拿回對自己的同理心,能對自己「自我悲憫」。
然後,讓自己能夠前進。
我見過許多個案對自己極為殘忍。在描述自己的創傷記憶時,會很殘忍地對自己說:「你活該,你就是沒人愛,活該會這麼被對待!」
當我們沒有機會去重新觀看這段創傷時,我們會用當初傷害我們的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看待這些創傷記憶。我們會不小心內化了對方對待我們的方式、說的語言,而變成了自我鞭笞的動力。
要從這些傷口復原,需要練習重新探究自己的創傷記憶,並且拿回自己被別人剝奪,甚至自己封印住的那些感受與情緒,讓自己的心可以找回來。
接下來,深吸口氣,我們一起走這段療癒的路程。
路途中,不忘拍拍自己,對自己說:「你真的很勇敢,我陪著你。」
我曾經遭遇什麼?
知道自己遭遇的是痛苦的、不公平的事,對我們的復原之路是重要的。
我們需要去看那些過去的經驗。哪些是我們的真實,讓屬於我們的感受、想法等能夠恢復,了解到自己遭受什麼不合理的對待,並且理解那些恐懼如何影響我們。
開始第一步時,我想請你找一個讓你覺得舒適、安全、安靜的空間,你可以放置會讓你舒服的抱枕,或是在書寫時,手邊放著可以安慰你的東西。一個小玩偶、小擺飾、紓壓球、香氛精油、音樂等都可以。
當你覺得這個書寫或是回憶過程讓你覺得有些壓力,就可以觸摸、嗅聞、聆聽、觀看這些可以帶給你安全的物品,提醒自己可以慢慢放鬆,安撫你的身心。
當你開始覺得安全、舒適後,你可以拿出你的日記本、筆記本,使用書寫,或是拿出錄音器材,用說的也可以。
接下來,你可以:
(1)選擇一段曾遭過羞辱創傷的記憶,試著回憶,並寫下或說出當時發生什麼事。
(2)問問自己:當時的感受是什麼。
(3)這個經歷讓你對自己或他人產生什麼看法?(可參考負面認同與負面標籤)
(4)這些感受與看法,促使你做了什麼決定。
(5)如果你是一個旁觀者,你會想對這個過去的自己說什麼?
舉例而言:
小琴一直覺得說出自己的需求是不對的。她認為凡事就是應該靠自己,因為從她有記憶以來,她都被父母說是一個會造成別人麻煩、需求很多的小孩。
她想起(1)小時候有一次,她在放學回家的途中跌倒了。當時膝蓋出現了一個好大的傷口,一直流血。
她一邊哭著,一邊跑回家。鄰居阿姨看到她的制服沾到了血、狼狽不堪,還一直哭,想幫她包紮,但是當時媽媽還沒回家,她不敢讓鄰居阿姨幫她處理傷口,怕麻煩別人,被媽媽罵。
左鄰右舍都勸小琴讓阿姨包紮,但她還是拒絕,哭著回家等媽媽。
媽媽下班一回家,立刻氣得跳腳,對小琴說:「我剛才到家樓下,鄰居全部跑來說我女兒受傷,不讓人包紮,因為怕媽媽生氣。人家還以為我是多恐怖的媽媽,才會讓女兒受傷,怕我怕到不敢讓別人包紮,都是你不小心!」然後,小琴就被媽媽掌摑,還毒打了一頓。
她的哭叫,左鄰右舍應該都聽到了吧。
(2)小琴想起這件事,回顧當時受傷的自己,應該是又痛又害怕,怕自己傷口一直流血,但更怕媽媽生氣。
當媽媽毒打她、大聲罵她的時候,她的感受是既痛、害怕、丟臉羞恥又憤怒。媽媽讓她覺得自己做錯事了,而且重點是:不能做錯事、不能讓媽媽丟臉,至於她的傷口痛不痛,一點都不重要。
(3)於是,小琴覺得自己的感受是不被在乎的,自己是不重要的、是會給人添麻煩的;而這世界上沒有人會保護自己、會照顧或重視自己的感受,就連自己的媽媽也不會。
(4)所以,小琴下了一個決定:「我以後都要靠自己。我再也不要麻煩別人,包含我的家人。這樣,我就再也不用遭遇這種可怕的狀況,不再會因為期待而受傷,也不會因為自己受傷而遭受更大的怪罪與責備。」
小琴的委屈情緒,就被鎖在這個過去中。
打開這個羞辱創傷後,當小琴願意去感受那時候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如何形成對自己與他人的看法時,我們就開始了第一步。
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可以把自己當成旁觀者。看看那個小時候的自己,試著對他/她說些安慰的話,這就是自我悲憫的第一步。
(5)我們可以找個小玩偶,或是小代表物,當成是會讓自己想起小時候的自己的替代物。而長大後的自己,可以試著對有這個經驗的自己說:
「你一定嚇壞了吧!那時候的你,一定又痛又難過。你好希望媽媽可以照顧你,也好傷心媽媽這樣對你。可是,你知道嗎?那不是你的錯,那真的不是你的錯。」
然後,我們可以拍拍、摸摸,甚至擁抱一下小時候的自己。
這,就是開始復原、療癒的第一步。……(未完)
【內文試閱】
陸、當我們陷入羞辱創傷而過度努力:沒關係,還有我愛你──療癒六階段
這段療癒過程,
是你一路上都孤獨著自己找路的理解,
也是你一路上承擔經歷了許多的懂得。
階段一、探究你的羞愧創傷:傷口被看見,才會被療癒
你過去遭遇了什麼讓你覺得羞辱、受傷的事?
在讀了前面關於羞辱創傷的描述,你發現自己有著類似的經驗嗎?
或許,讀完了這些關於羞辱創傷的描述,你想要趕快了解的,是羞辱創傷對自己現在的影響,以及想知道要怎麼做,才能趕快「好起來」。
但我想要先請你,試著把你遭遇過,覺得受傷、脆弱,甚至帶有著羞...
作者序
【推薦序】看見傷,清除恥辱的印記
李崇建(薩提爾成長模式推手)
知道周慕姿始於《情緒勒索》。
二○一七年,「情緒勒索」成了熱門詞彙,我才注意到這是一本書,且竟然是寶瓶文化出版。好奇之下,我翻閱網路簡介,原來她擔任樂團主唱,而且是重金屬樂團。我閱讀著文字簡介,心中往事浮想連翩,我想起自己的學生山。
山熱愛聆聽死亡金屬,也擔任重金屬樂團鼓手。當年,我已經三十五歲了,聽這音樂覺得「不妥」,從歌詞到樂曲都「欠當」。我希望山不要再聽、不要再玩這種音樂了。
山反而質問我,什麼是好音樂。我裝得理直氣壯,卻支吾其詞地回答,譬如聽來舒服的古典樂。山卻告訴我「舒服」是個人感覺,審美也是個人感官。有人聽不下去古典樂,但是,有人聽了「死金」卻感動。
我知道自己有很大的侷限。
山教我怎麼聽「Slipknot」,聽那唱腔,看那華麗造型,他說自己感動得掉淚。我其實耳膜快破了,心臟也不能承受,但是,我可以懂得他的話,只是距離我非常遙遠,所以日後他到台中公演,我人雖然去為他捧場了,但是卻站在人群之外。他滿身大汗淋漓,如此投入著他的音樂,那個我不理解的世界。
山是我教育路上的導師,所以看見慕姿玩重金屬,又是專業的心理師,心裡挑起豐富的況味,我下單,成了她的讀者。我買過慕姿的書,除了《情緒勒索》、《過度努力》,還有受贈的《關係黑洞》。我深深讚嘆慕姿,她具有一種獨特能力,能將某種模糊的、難以名狀的生命狀態,清晰且有條理地歸納,印證以生活中的案例,具備說故事與分析整合能力,予人重重地衝擊與反思,引人在生活中增添覺察。
《羞辱創傷》也是這樣的一本書。
慕姿整理了諸多概念,彙整成生命中各種情境,說出了同為創作者,我寫不出來的深刻經驗。
一般人並不大明瞭,成長中各種形式的對待,其實已達到「羞辱」的層級,有些隱形的語言傷害、以為對人好的各種安慰、那些發心善意的語言,或是照顧者本身心靈的恐懼,造成了人們日後的身心反應,都是羞辱創傷的一部分。
書中有位女孩,被媽媽指為拖油瓶,女孩努力讓自己不添麻煩、努力去解決別人的麻煩,她犧牲自己、沒有需求,照顧著每個人。長大後,女孩恐懼著被拋棄,凡事都歸咎於是自己的責任,那怎麼會懂得愛自己?
我看著就想到了好多人,不都是這樣遠離自己?與自己陌生得難以靠近?
慕姿在書中提及自己的經歷,她「被欽點」選舉全校模範生代表,但因全班選她的僅有一個男同學,於是老師請全班同學輪流上台,陳述慕姿「為什麼不適合當模範生,讓她好好檢討」。
讀到這裡,我心被狠狠揪了一下。當天坐在班級裡的女孩,既承受著老師「欽點」的好意,又承受著同學輪流的批評。我感覺身體被槍枝掃射,心裡也被捅了個大洞。
這是個什麼樣的場景?
慕姿很坦然地揭露:「我想起當時的感受,那種被老師羞辱、自己不夠好的羞恥感、對同學與老師的憤怒與受傷、看著同學眼淚的罪惡感……這種非常複雜的情緒,像海嘯一下朝我淹沒,最後我感覺到的,只有麻木感、想躲起來的退縮,還有對世界與人產生極大不信任的感覺。」
我想起工作坊中,諸多成人的回溯,還有好多孩子的傷。
我也想到自己的過去:小學時候因為不寫功課,帶著彈珠到校玩耍,老師在課堂談到童玩,當場要我展示彈珠技巧,隨著又諷刺我只顧玩耍,要我到教室後半蹲。我在教室蹲了兩堂課,蹲到手腳都顫抖,蹲到同學笑著調侃。我從得意的歡樂裡,掉入羞辱無恥的深淵。中學時因物理考試考了五十九分,差一分就及格,我被老師當眾叫到台前,在頭頂剪了硬幣大的光頭,然後,一整天在學校度過,同學忍不住嘲笑著,直到回家,我剃光整顆頭。
那種恥辱的印記經年猶存,讓我對世界產生害怕,不只對世界不信任,對自己也不能相信。
長久以來,我失去愛自己的能力,我又怎麼懂得愛人?
當人曾受羞辱創傷,面對不同的觀點,面對未滿足的期待,可能都會挑起心中的傷口,在反應上出現不當慣性,對於自身出現的情緒,也可能不知如何應對,讓這些傷害延續下去。
慕姿列出的這些狀況,陳述的這些畫面,都很深刻挑起人的經驗。在這些概念與案例裡,讀者很容易重新看見自己,這是一種覺察的方式,也是療癒的開始。慕姿更進一步,在書的最後部分,提供了很多方法,邀請有如此經驗的人,可以如何面對自己,一步一步走上療癒之途。
我想起當年玩團的山,他鍾愛聆聽與演奏「死金」,不僅挑起我複雜的感受,我們在觀點上的差異甚大,也不符合我對他的期待,但是,我最終接納了他。是因為當年我已進入學習,學習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瞭解自己的過去,如何面對我的家人、學生與朋友們。如今,慕姿這本《羞辱創傷》,正如我當年參與的學習,以這麼貼切誠懇的闡釋,帶領讀者認識自己,學習懂得愛自己。
很感謝慕姿的創作,那是我能力難及之處。因為她的出現,讓很多不易表述的面貌,清楚、簡單地呈現在眼前,為人們帶來更多的看見。
【推薦序】重獲靈魂──心的創傷與修復
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
從遭受羞辱後的行為表現到邁向療癒的方法,周慕姿心理師再次發揮她過人的才華,對這個長久在許多人心中隱隱作痛的創傷議題,做了全面性的介紹。
羞辱是親密關係的殺手,這在臨床中,幾乎是隨處可見的現實。當它被用來對待孩子的時候,它所帶來的創傷回憶會讓人受困在童年的時光。一種身體即便長大了,仍無從對自己的生命經驗客觀看待的停滯現象。其最致命處,在於使人無從尋獲自身的意義,它是一種被完全擊敗的體驗,因而使人置身於黑暗中。
飽受此經歷所苦惱的當事人,有時甚至會表達自己似乎失去了「靈魂」,因此無從感受到日常生活的神聖性,或者體驗到那些基本的生存意義。
換言之,當事人失去了對整體性(wholeness)的感知,從而變得支離破碎。沒有能力抵禦羞辱的孩子會因為羞愧與自責,而失去了這樣的能力,從而造成情感與事實之間的「分裂」,並讓我們產生作者在書裡所描述的各種僵化的自我防衛機制。而用神話的語言來說,就是讓人身陷地獄。
但丁在《神曲》中用過這麼一段話描述地獄之門:「進來此處的人們,你們必須把一切希望拋開!」為什麼?因為受創者的人格核心已經被層層防衛給包裹,完全失去了可以選擇的自由。沒有自由,就無所謂希望。
在我的經驗裡,遭受羞辱創傷的當事人不僅會在腦海中重複播放事件發生時的場景,甚至還會用相同的語言來自我羞辱。他們自厭、自毀、對類似的情境過度防衛,從而讓自己在人生的種種可能性面前裹足不前。
他們在另一半面前總是缺乏自信,覺得自己沒資格升遷,自己的成就只是運氣好。他們過分地謙卑了,或者反過來,總是表現得像一個自大又不懂得同理他人的混蛋。
羞辱不僅如書中所說的是一種懲罰,也常常被當成一種武器,在所有權力不對等的情境下攻擊和傳播,例如:親子、師生、職場以及網路。後者最常以匿名羞辱的方式來貶低他人的人格,從而造成程度不一的創傷。這點,尤其值得社會大眾注意。
在阿拉伯著名的傳說文本《一千零一夜》中,冒險英雄辛巴達就曾遭遇這個令人絕望的創傷處境。故事描述他的妻子去世,根據當地風俗,他必須和去世的妻子一起被丟進地底的巨大屍坑中等死。那個不見天日的黑暗之處將會扭曲我們的時空感,使自我永恆地停留其中。辛巴達必須孤單地面對自己的創傷。
這則故事象徵性地描繪了創傷倖存者的心境,它猶如內在配偶的喪失(用榮格心理學的語言來說,就是阿尼瑪或阿尼姆斯),當事人卻在還沒來得及完整哀悼時就被社會給拋棄,只能在屍坑中等待死亡。其實我們周遭並不必然只有惡意的眼光,但羞辱帶來的愧疚感,卻讓我們成為了自身假想情境的孤兒,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被愛、我很糟糕、我不值得。
周慕姿心理師因此在書中提出了「療癒六階段」,在我看來,其要點在於處理那個被我們給內化的加害者。如果不能從內部中止那個壓迫自己的對象,自我狀態的穩定、健康的內在對話與人際關係就很難建立起來。
對創傷倖存者的心理教育,是重要的。這一點,這本書對羞辱所造成的創傷反應提供了極為全面的介紹。但是,社會支持的提供,也同樣重要。因此我們應該對他人抱持著健康的依賴,在行有餘力之時,也努力地成為他人可以健康依賴的對象。
在但丁遍遊地獄之時,是詩人維吉爾陪伴他層層下降;當他離開時,則是愛人貝緹麗彩帶他前往天堂。從故事分析的角度來看,正是社交網絡對當事人的接納,緩和了他們的痛苦。
我不想在此處奢談創傷後的轉化,因為治癒的過程其實更仰賴行動的介入。當事人試著重建社交網絡的同時,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也可以試著讓自己變得更加寬容,因為一個有愛的社會才能接住每個受過傷的孩子與大人。
正如你可能聽過的林投姐傳說那樣,女主角李昭娘最終在無人幫忙的孤獨處境下,掐死了自己的孩子,自縊於林投樹上,從而成為厲鬼。
這則傳說訴說的,是創傷經驗往往會汙染整個人格,那是人在與「惡」過於靠近所帶來的後遺症。
羞辱會藉由代間傳遞或權力運用,重新施加在任何一個孩子或無辜者身上。阻斷它,不僅是為完善這個社會付出了一份心力,同時也常會涉及個人陰影的收回以及對內心情結的認識。而這一切不是榮格心理學所追求的「個體化」,又是什麼呢?
行文至此,讀者或許會好奇辛巴達最後怎麼逃離這個巨大的屍坑吧。在那裡待了不知多長的年月,辛巴達才終於在一隻動物的帶領下,找到了山壁上的出口。在童話故事裡,動物往往是靈魂的象徵。失去靈魂、無法言語、置身黑暗的創傷倖存者,終於在漫長的迷失之中,修復了自身,潛意識為他送來了一隻代表靈魂的動物。在這個原先沒有出口的黑暗,辛巴達終於找到了通往大海的門。
願所有因各種形式的羞辱而背負創傷之苦的人們,都能因為這本傑出的作品,再次與自己的靈魂相遇,再次通往自由的大海。
【自序】
【序】寫在《羞辱創傷》之前
寫《羞辱創傷》這本書時,不免自己、身邊人的過往創傷經驗,像走馬燈一樣跑進我腦海。
在我寫到「教師霸凌」時,剛好許多人和我分享這類的經驗,而這類羞辱創傷所造成的自我懷疑與痛苦,很多時候對我們的影響極為深遠。
我自己曾有個經驗:
小時候學鋼琴時,遇到了一個很嚴厲的鋼琴老師。當然,在那個時候,許多父母都會跟老師說:「如果我的孩子不乖,請盡量教、盡量打。」現在想來,這樣的說法,除了與「不打不成器」的文化有關之外,也是父母想要讓老師知道:「我是一個明理的父母、會好好教小孩,不是那種會為了溺愛小孩而不管他的父母。」
也就是說,父母說出這段話,代表的是自己很負責任、捨得讓孩子「吃苦」,以換得更好的未來,而不會溺愛小孩,造成別人的困擾。
所以,我媽媽不免俗地也對老師這麼說,而老師也沒客氣。當時我報考的英國皇家鋼琴檢定,在聽力相關的主題上要求很高。如果你沒有絕對音感,幾乎是無法通過。同時間有一個孩子與我前後上課,他是一個很認真、琴彈得非常好的學生,但因為沒有絕對音感,在聽力的練習上,非常吃力。
我印象很深刻,每一次,老師讓我們一起做模擬測驗時,答不出來的他總被老師「修理」:用尺打、把琴譜摔到他身上、推打他、辱罵他……那過程對於還是小學生的我來說,是非常可怕的,即使我只是一個旁觀者。如果連我都覺得那麼可怕,那對於承受的他來說,是多麽令他恐懼的經驗?
但是,父母並不清楚這個過程。當他的父母來接他時,總是謝謝老師認真的教導;希望老師可以對他再嚴格一點,因為父母希望他未來可以出國學音樂。
某次,在他答錯問題,老師辱罵著他:「你是豬啊!」「你怎麼那麼笨,這麼簡單的東西都不會。我教狗,狗都會了!」「彈琴好有什麼用,耳朵根本是廢物!」一邊說著,又一邊推了他,「砰!」地一聲,他摔到地上,就在我的面前。
我正要去扶他,他自己站了起來,一滴淚也沒掉。
我看著他的臉,那是沒有靈魂的表情。
現在想起,或許那就是在巨大的羞辱創傷之下,他關掉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沒有感受、像傀儡一般,讓自己忍過這段時間;努力生存下來。
讀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說:「這老師根本不適任、他有問題,應該要換掉他才對!」又或者會好奇,為什麼這老師的學生,包含被傷害的他、與我,我們都沒有跟父母說過這個老師教學的情況?
我猜,對他與對我來說,我們都以為:做錯事被傷害、被羞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那是老師在花力氣「教我們」。如果跟父母說,父母可能不會站在我們這一邊,還會責怪是我們沒做好、而且「不懂得老師的用心」。
於是,我們都閉嘴不說,以免再遭受一次不被理解、被指責是「你的錯」的羞辱創傷。
這其實就是世代累積的羞辱創傷所造成的「約定俗成」──社會共同忽略他人的感受,「感受」僅為上位者、有權力者服務。而在這個創傷經驗中遭遇過的傷痕與羞恥,就這樣埋藏在我們心中,成為啃噬我們自我、懷疑自我能力與價值的養分。
現在的我,看著這個老師,或許他也是羞辱創傷的受害者,或許他以前學鋼琴時,也是被這樣對待,所以他認為這麼做是為我們好、是正確的。
也許他有他的理由;也或許,這的確是文化造成的,是一個共犯結構。
但此時,我只想對著那個曾被傷害過的孩子說:
那真的不是你的錯,你沒有做錯任何事,值得被這樣對待。
當你翻開這本書,或許你也有類似的經驗,對象可能是父母、老師、同學、上司……
在這過程中,我想邀請你,在當時,你或許沒有機會照顧自己、站在自己這一邊,但當你現在重新經驗,甚至重新感受過往的回憶湧起、情緒升起的時候──
請你試著站在自己這一邊,對自己說:
「是很糟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這句話,我們都要記得。
我也期待這本書,有機會能讓大家留意到「羞辱創傷」對孩子、對人的長期人格與心理、生理傷害。一旦我們有機會去看見、理解,才有機會調整與改變。
而社會,就有機會變得不一樣。
走上這條療癒之路並不容易,希望我的書,能夠陪你一程。
註1:提醒大家,書籍只是輔助,當你讀了這本書,發現使用裡面的方法時,仍然難以跳脫被拉回過往羞辱創傷的情緒重現經驗時,建議你尋求專業的心理協助,對你的幫助會更大。
註2:本書所有案例皆大量改編,並經過本人同意。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推薦序】看見傷,清除恥辱的印記
李崇建(薩提爾成長模式推手)
知道周慕姿始於《情緒勒索》。
二○一七年,「情緒勒索」成了熱門詞彙,我才注意到這是一本書,且竟然是寶瓶文化出版。好奇之下,我翻閱網路簡介,原來她擔任樂團主唱,而且是重金屬樂團。我閱讀著文字簡介,心中往事浮想連翩,我想起自己的學生山。
山熱愛聆聽死亡金屬,也擔任重金屬樂團鼓手。當年,我已經三十五歲了,聽這音樂覺得「不妥」,從歌詞到樂曲都「欠當」。我希望山不要再聽、不要再玩這種音樂了。
山反而質問我,什麼是好音樂。我裝得理直氣壯,卻支吾其詞...
目錄
目錄
009【推薦序】看見傷,清除恥辱的印記/李崇建(薩提爾成長模式推手)
014【推薦序】重獲靈魂──心的創傷與修復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
019【序】寫在《羞辱創傷》之前
壹 傷與痛,是最難忘記的
035是什麼,讓我們失去愛自己的能力?
037我們愛著那些會傷害自己的人
038創造一個「虛假的自己」
羞辱創傷的傷害
041什麼是羞辱創傷?
042「羞辱」大多「有目的性」
043為什麼要談「羞辱創傷」?
046「羞辱」比你、我想像的還常見
047當羞辱像「抓交替」般……
048所以,羞辱是一種懲罰?!
050我們批評著那些和我們不同的人
052羞辱別人,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強
053社會充斥要我們合理化或忽略自己感受的「名言錦句」
056屬於自己的咒語,需要自己才能解開
貳 羞辱創傷的樣貌
「羞辱創傷」引發的症狀
065情緒重現
068情緒調節困難
069過度警覺
071退縮麻木
074慣性羞恥
078自毀與自我傷害:身體與心理
080自厭懲罰──自我批評/自我怪罪
082「自我批評/自我怪罪」與「自省」的不同
085羞辱創傷最直接的表現:否定自己
父母的羞辱創傷
089為什麼當別人(孩子)與我們想的不同時,我們就要攻擊他?
092要靠比較,才能知道夠好
參 羞辱創傷的形式
外貌、性格、能力與價值否定
098包裹在「為你好」的羞辱,最難以被辨識
100「逗弄」是隱微且不易辨識的羞辱
肢體、精神暴力
103體罰
105心理控制
110當孩子心裡,裝的是父母的感受與需求……
112並非要責備父母
霸凌
115教師霸凌
118唯一一張沒有給媽媽看的獎狀
119孩子隱微、難以辨識卻又常見的羞辱創傷
肆 羞辱創傷的影響
自我防衛機轉
126戰、逃、僵
127討好
129否認
132「感恩」與「創傷知情」能同時存在
「為什麼是我?」──自我歸因與投射性認同
136我會被父母羞辱,是我的錯
137負面的自我認同:用以解釋自己會被這樣對待的理由
139孩子用「虛假的自我」,求得生存
我該怎麼做,可以不再被傷害?──僵化的防衛機轉與因應的生存策略
148僵化的防衛機轉:用於面對難以忍受的狀態
159相信完美才會被愛:隱藏真實的、不夠好的自己
166當「討好」成為一個生存策略
171上癮行為:用以代替情緒調節、自我撫慰與連結
覺得這個世界/他人很危險:對世界的負面看法
176容易攻擊別人/自覺被攻擊
178不想跟世界產生關係
178沒有同理心
這世界有可以相信的人嗎?有人愛我而不傷害我嗎?──對關係的不安全感
181我害怕站在自己這一邊/怕欠別人
185害怕被拒絕
186靠羞辱別人來抬升自己
伍 我不喜歡我自己:從羞辱創傷到自我厭惡,怎麼發生?──關係中羞辱創傷的影響
做自己,為什麼那麼難?
193做自己被懲罰的情緒重現
195避免強化「內在的負面標籤」
因為羞辱創傷形成的內在負面標籤
197一 我是不被愛的、被拋棄的
201二 我是不重要的、比不上別人的
204三 我是不夠好的、犯錯是不被接受的
206四 我的感覺與想法是不對的、不重要的
209五 都是我的錯
212六 我很糟糕
內在負面標籤、羞恥感與假我的關聯
215使用「假我」,很難避免「說謊」
216失去感覺愛與連結的能力
因為羞辱創傷而造成的「重複性生命腳本」
218犧牲自己換取關係──愛情創傷
225你是否會讓我失望?──權威創傷
陸 當我們陷入羞辱創傷而過度努力──沒關係,還有我愛你
階段一 探究你的羞辱創傷──傷口被看見,才會被療癒
236「自我悲憫」,讓自己能夠前進
237我曾經遭遇什麼?
241淡化與合理化的影響:停止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而是自己身上
階段二 哀悼那些你所失去的,了解不是你的錯
245哀悼的步驟
247學習自我悲憫
階段三 撕下你的負面標籤──重述屬於你的這個故事
階段四:情緒調節的練習與重新建立──面對情緒重現,我可以怎麼做?
261情緒重現造成的關係傷害與信任重建:重新當自己的父母
階段五 與唱衰魔人對話
266平等、尊重地跟唱衰魔人對話
268很多時刻,唱衰魔人是想保護我們
270建立「自我安撫」與「溫柔的講話方式」
階段六 與人互動
271與他人的關係──建立親密
272當我們失去學習建立親密的機會……
277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學會建立界限與尊重彼此
當我有羞辱創傷,怎麼做,才不會延續?
289當我發現內在的負面標籤──練習與覺察
291當我發現我將羞辱創傷丟到別人身上
一起把內心那個「好的自己」找回來──你知道嗎?這不是你的錯
目錄
009【推薦序】看見傷,清除恥辱的印記/李崇建(薩提爾成長模式推手)
014【推薦序】重獲靈魂──心的創傷與修復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
019【序】寫在《羞辱創傷》之前
壹 傷與痛,是最難忘記的
035是什麼,讓我們失去愛自己的能力?
037我們愛著那些會傷害自己的人
038創造一個「虛假的自己」
羞辱創傷的傷害
041什麼是羞辱創傷?
042「羞辱」大多「有目的性」
043為什麼要談「羞辱創傷」?
046「羞辱」比你、我想像的還常見
047當羞辱像「抓交替」般……
048所以,羞辱是一種懲罰?!
050我們批評著那些和我們不同的...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