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認識卡森女士,不能只看她的環境啟示錄,
也要看她柔軟、深刻的文學性自然書寫。」--吳明益
文學經典•自然書寫標竿
《寂靜的春天》作者瑞秋.卡森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
她筆下刻劃的生命故事深刻雋永,
就如海風千萬年來不曾停止吹拂海岸,亙古不變。
《海風下》,是美國最偉大的自然作家瑞秋.卡森的第一部作品,寫作於1941年,比她後來家喻戶曉的環境啟示錄《寂靜的春天》甚至早了二十年,並與後來的《週遭之海》、《海之濱》並稱卡森的「海洋三部曲」。
這部充滿新鮮活力,如詩又如散文的作品,帶我們看見大海邊緣生命的流動與循環,海洋、海鳥、魚類無盡的美與神祕,這部作品隨後也成為後世自然寫作的標竿。
卡森在書中以生物的視角寫作,透過視野不斷地轉換,帶出海岸大環境以及海洋生物活潑而完整的面貌。她所寫下的生命故事深刻雋永,如同海風千萬年來不曾停止吹拂海岸,亙古不變。
唯有藝術,能模鑄出永恆的價值。晚年回顧時,瑞秋.卡森將本書視為自己一生最鍾愛的作品,她寫信給朋友說:「這書……裡面有我寫作第一本書的新鮮活力,那種新鮮,此後我再也不曾充分擁有──我不認為那個作家能再度擁有。」
在瑞秋的作品中,偏愛《海風下》的人不在少數。文學批評家賈特娜(Carol B. Gartner)建議初識卡森的讀者「從《海風下》讀起」,因為這本書「結合了形式、內容與風格的美,以文學而論,是她最成功的作品」。
作家波克說:「(比起瑞秋的其他作品,)我素來最喜歡《海風下》。它像是一個寧靜而特別的港灣,讓人在裡面儲備精力、休養生息,好再次出海,去探索外洋的奧祕。」
作者簡介:
瑞秋.卡森(Rachel L. Carson, 1907-1964)
美國最偉大的自然作家,也是最早期的環境保護主義者。她另外三本享譽甚隆的著作分別是《週遭之海》(The sea Around Us, 1951)、《在海之濱》(The Edge of the Sea, 1956)以及有環境預言之稱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 1962)。
《海風下》初版於1941年,已成為描述野生動物生活的經典之作,其後的這類作品莫不拿它作評論標準。瑞秋.卡森逝於1964年。
譯者簡介:
尹萍
著作包括《永夜.不黑:邊緣歐洲萬里浪遊》(2015)、《凝視:霍榮齡作品》(2015)、《武士家族》(2012)、《出走紐西蘭》(1996)等多部。譯作包括《故事造型師》(2014)、《超棒小說這樣寫》(2013)、《山居歲月:普羅旺斯的一年》(1993)等多部。現居紐西蘭。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這本書打開了我認識卡森女士真正的開始。她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個決意對抗龐大勢力的環境鬥士,而是因為從心智上、科學上累積的對海洋的情感,終究使得她在大地受傷時挺身而出,在這過程中,她的信念就如同文學在她體內的作用,是一種平靜、複沓、頑強如海浪的力量。也因此,我以為要真正認識卡森女士,不能只看她的環境啟示錄,也要看她柔軟、深刻的文學性自然書寫。--吳明益(作家,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大自然是無國界的。這個描述北美洲海邊生物的故事,其實在台灣的任何一個海岸,任何一個季節,也都繼續發生著;在過去,也在這時和未來。--劉克襄(自然作家)
卡森將溫暖的生命賦予了冰冷的海洋,開創了一個沒有人達到過的新世界,將科普教育、關懷環境的本心,和觸動人心的文學結合,使得久與社會疏離的科學和自然生態,重回人們的懷抱。--方力行(海洋生物學家)
如果卡森《寂靜的春天》是敲醒環境變遷的警鈴,在日後全球暖化帶來劇變之際,它所隱喻的寓言引發人們內省懺悔;那麼《海風下》將是帶領我們走入河流,親近大海的童話。作者以細膩而有情的敘述,探討魚族、蟹族、鳥族、蟲族生存的傳奇與智慧,引發人們自內心認同牠們是朋友,是家人,進而尊重,珍惜這美麗的世界。--陳嘉英(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閱讀力》等書作者)
經典之作……,卡森透過黑剪嘴鷗靈巧、鯖魚史康波以及鰻魚安桂臘,讓外行讀者認識海洋科學。藉著牠們,她描述了潮流、遷徙、生死循環和倖存的生命。--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美得難以置信。──匹茲堡日報(Pittsburgh Press)
這書讓我們回想起,卡森女士熱愛工咋,她的作品是親身的科學觀察,加上神秘深沉的抒情文字而成。瑞秋.卡森的精神常存,沒有人比她更好。──洛利新聞及觀察家報(Raleigh News & Observer)
瑞秋.卡森影響巨大的著作當中的第一本……。大家久已公認她是值得紀念的作家,她提醒我們大自然不斷在掙扎求存,她敲響警鐘,要我們別再毒害環境。──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瑞秋.卡森是20世紀的天賜奇人。僅僅以四本書,她就建立了此後自然寫作的標竿。其中的第一本,《海風下》,讓我們開始了解大海的神奇與神祕。--羅傑.卡拉斯(Roger Caras)
瑞秋.卡森的這本書讓我們彷彿親見不知多少世紀以來,海洋生物的疾衝、猝降、獵食、求生。……這裡有詩意,但沒有濫情。有大自然的冷酷無情,也有它無盡的美。--亞瑟.賀利.康姆頓(Arthur Holly Compton)
名人推薦:這本書打開了我認識卡森女士真正的開始。她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個決意對抗龐大勢力的環境鬥士,而是因為從心智上、科學上累積的對海洋的情感,終究使得她在大地受傷時挺身而出,在這過程中,她的信念就如同文學在她體內的作用,是一種平靜、複沓、頑強如海浪的力量。也因此,我以為要真正認識卡森女士,不能只看她的環境啟示錄,也要看她柔軟、深刻的文學性自然書寫。--吳明益(作家,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大自然是無國界的。這個描述北美洲海邊生物的故事,其實在台灣的任何一個海岸,任何一個季節,也都繼續發生著;在過...
章節試閱
第六章 春之移民
北美大陸的東端,並不是大西洋真正的起點。就切薩皮克角(Chesapeake Capes)到鱈魚角那個肘彎(Cape Cod,在麻薩諸塞州,形如肘彎)之間而言,潮水線距離大洋還有五十哩到一百哩之遠。這距離不是說的平面,而是根據深度來計算,是由陸地到海洋的轉接緩衝地帶。初始也許是平緩的斜坡,但到達一百噚的深處,海底地形便會突降如懸崖絕壁,穿透海水的淡淡天光倏然消失,陷入一片黑暗。
在這大陸邊緣的藍色迷濛中,鯖魚一族懶洋洋地度過了冬季最冷的四個月份。一年裡的另外八個月,牠們都在上層水域中,過著熱烈刺激的生活,休息四個月也不為過。牠們躺在陸棚邊緣,夏天裡猛吃,儲存的脂肪夠牠們過冬。冬眠快結束時,牠們的身體裡便盛滿了魚子,沉重起來。
鯖魚甦醒
四月,沉睡在維吉尼亞角外陸棚邊上的鯖魚甦醒過來。也許是迴旋而下滲透休眠地的洋流,讓鯖魚朦朧獲知大洋已然變換了季節,遵循自古以來的規律,周而復始。好幾週了,大洋表面冰冷、沉重的水──冬季的水--向下沉降,與下層較溫暖的水互換。暖水上升,帶上來大量底層的磷化物和硝酸鹽。春天的陽光加上肥沃的海水,催醒了冬眠的植物,趕緊生長繁殖。春天帶給陸地嫩芽和花苞,帶給海的,則是多不勝數的單細胞植物──用顯微鏡才看得到的矽藻。也許下沉的水通知了鯖魚:上層水中滿是這種植物。靠吃矽藻過活的甲殼類飽食之下,也就會在水中塞滿牠們妖頭鬼腦的幼兒,弄得海水迷濛似霧。不多久,各種各樣的魚就會來到這春天之海,吃水表蝟集的小生物,養下牠們自己的幼兒。
也許,流經鯖魚休眠地的洋流還捎來一個訊息:冰和雪都融了,新鮮的水衝下河道,湧入海中,沖淡了苦鹹的海水,這密度低些的水,正適合魚兒產卵。不管叩門的春帶來的是什麼感覺,鯖魚迅起回應。旅行隊伍開始集結、移動,穿週微明的海水,千千萬萬的牠們出發赴上層水域。
大約離鯖魚度冬地一百哩的遠,海便脫離了大西洋深黑的底床,開始沿著大陸的泥坡往陸地爬升。在全然的黑暗和凝滯中,海要攀爬幾百哩,爬升到一哩多的深度,漆黑才逐漸淡成烏紫,烏紫轉為深藍,再轉為天青。
海在一百噚的深處攀上了峭壁,那兒恰是陸基的邊緣。自那兒起,陸棚緩緩而升;也從那裡起,海中出現了嚼食海底植物的魚羣。深海中食物難得一見,因此只偶然有一隻,或頂多三五隻瘦小的魚巡游。但這裡有很多東西給魚吃:長得像植物的水螅,靜躺在沙裡的蜆和蛤,還有遇見魚匆忙竄走像兔遇見獵犬的蝦和蟹。
肥沃沙洲
柴油動力的小漁船出海了,這裡那裡都安放了幾哩幾哩長的網子,海水自網孔間流進流出,或與攔網角力。鷗鳥的白翅又在海的上空列隊展示──鷗鳥,除了三指鷗外,都不喜歡空闊的大洋,寧可待在海的邊緣。
海上升到陸棚之上時,便會遭遇好多與海岸平行的沙洲。在這距潮水線五十哩到一百哩遠的地帶,海一定會遭到單獨或成串的沙洲阻攔,海水要從四周的海谷往上爬,爬上寬約一哩遍布貝殼的高原。過了沙洲,水又下滑,因為沙洲與海岸間是另一個谷地。高原的養分比谷地豐富,有一千多種無脊椎動物可供魚類攝食。高過沙洲的水往往特別肥,形形色色的微小動植物像移動的雲,隨海流漂浮,或稍能自主地尋覓著食物。它們是海裡的流浪者──浮游生物。
鯖魚並不順著海的地形翻山過谷。離開冬眠地後,牠們好像急著立刻來到陽光照耀的上層,從百噚深處直直攀上水表。在深海的幽冥中待了四個月,鯖魚興奮地竄上明亮的水層,鼻頭伸出水面,邊游邊看蒼穹下的浩渺海洋。
鯖魚探頭出來的地方,並無任何標誌可資識別是在大海之東或西,是在太陽升起之處或沉落之處;但魚羣不假思索,便自深藍的大海轉向岸邊,轉向那河川湧入而淡成綠色的水域。牠們要找的,是一片寬闊而不規則的水域,由西南斜向東北,由切薩皮克角南伸到楠塔基特(Nantucket,麻薩諸塞州外海島嶼)。這片水域,窄處離岸才二十哩,寬處五十哩有餘,是大西洋鯖魚自古以來產卵的地方。
魚的隊伍
四月後半,鯖魚不斷自維吉尼亞角的外海升起,急忙往岸邊跑。大海裡騷騷然,因為春季大移民開始了。魚的隊伍有的比較短,有的寬一哩、長達好幾哩。白天,海鳥注視著魚羣,看牠們像黑雲飄過綠海,向陸地移動;但在夜間,卻因牠們攪擾起萬億個會發光的浮游生物,而使牠們看起來像熔解的金屬傾瀉入海。
鯖魚沒有發聲器官,不會作聲,但牠們通過時會在水中激起很大的波動,玉筋魚和鯷魚一定都老遠就感覺到有魚羣匆匆過來了;蟄伏於水底淺灘上的各種動物,像穿行於珊瑚間的蝦和蟹、盤踞在岩石上的海星、行動詭秘的寄居蟹,以及那淡色花朵般的海葵,一定也都察覺了。
鯖魚急匆匆往岸邊游去的時候,是層層疊疊地成行成列。那幾週裡,散落在陸棚邊緣與海岸之間的暗沙,常因魚羣經過而黑黑沉沉,情景類似另一種生命之雲──旅鴿隊伍──飄過時,在地面上投射出的暗影。
疾奔的鯖魚及時趕到沿岸海域,卸下牠們的重擔:卵和精。牠們的身後遂出現一片透明水晶,是極其微小卻無以數計的生命延展開來的河,其壯觀唯有流經天際、萬點光芒的銀河可堪比擬。每平方哩海水中的魚卵數估計上億,一艘漁船一小時能航經蘊含十億顆卵的水域,而整個產卵區,有好幾百兆顆卵。
卵與精都排空後,鯖魚轉向新英格蘭外海,食物豐富的區域游去。牠們一心一意要去那片熟悉的海域,知道那裡有一種叫做Calanus的小型甲殼動物,在水中成羣游動像紅色的雲。鯖魚的下一代,大海會照顧,就像照顧所有的魚、蚌、蟹、海星、水母以及藤壺的下一代一樣。
第六章 春之移民
北美大陸的東端,並不是大西洋真正的起點。就切薩皮克角(Chesapeake Capes)到鱈魚角那個肘彎(Cape Cod,在麻薩諸塞州,形如肘彎)之間而言,潮水線距離大洋還有五十哩到一百哩之遠。這距離不是說的平面,而是根據深度來計算,是由陸地到海洋的轉接緩衝地帶。初始也許是平緩的斜坡,但到達一百噚的深處,海底地形便會突降如懸崖絕壁,穿透海水的淡淡天光倏然消失,陷入一片黑暗。
在這大陸邊緣的藍色迷濛中,鯖魚一族懶洋洋地度過了冬季最冷的四個月份。一年裡的另外八個月,牠們都在上層水域中,過著熱烈刺激的生活...
目錄
目次
1941年原著首版前言 瑞秋‧卡森
1994年中文初版譯序 尹萍
■ 第一部 海的邊緣
第一章 潮汐
第二章 春日翱翔
第三章 集結在北極
第四章 夏末
第五章 向海之風
■ 第二部 鷗鳥飛處
第六章 春之移民
第七章 鯖魚降生
第八章 獵食浮游生物
第九章 港灣
第十章 航線
第十一章 海上秋暖
第十二章 曳網
■ 第三部 溯本歸源
第十三章 奔流入海
第十四章 寒冬天堂
第十五章 歸返
附錄:名詞解釋
瑞秋.卡森年表
目次
1941年原著首版前言 瑞秋‧卡森
1994年中文初版譯序 尹萍
■ 第一部 海的邊緣
第一章 潮汐
第二章 春日翱翔
第三章 集結在北極
第四章 夏末
第五章 向海之風
■ 第二部 鷗鳥飛處
第六章 春之移民
第七章 鯖魚降生
第八章 獵食浮游生物
第九章 港灣
第十章 航線
第十一章 海上秋暖
第十二章 曳網
■ 第三部 溯本歸源
第十三章 奔流入海
第十四章 寒冬天堂
第十五章 歸返
附錄:名詞解釋
瑞秋.卡森年表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