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財報,等於不懂經營!
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執業數十年大會計師張明輝
不藏私拆解台積電等知名企業的財報三大表,帶領
經營管理者》抓出藏在龐雜事業體下的魔鬼
散戶投資人》找到上市櫃公司的投資真價值
以為帳面數字有賺錢就好,卻不清楚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
只看消息面卻對數字冷感,不知道高EPS不等於高投資價值?
如果你閱讀財報就像看天書,看完繼續憑著經驗和直覺管理公司、做投資,可就令人捏把冷汗了!曾任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資誠(PwC)所長、執業數十年的大會計師─張明輝,查核過無數上市櫃公司,執業三十多年來看到不少企業主或專業經理人,因為不懂財報數字的意義而吃大虧,許多投資人誤觸財報地雷而血本無歸。
現為EMBA和CEO學院名師的他,以超清楚的邏輯、宏觀及微觀的角度,深入解讀台積電等知名上市櫃公司近年財報,讓你對數字馬上有感,看懂好企業應該要具備的:
乾淨的「資產負債表」
具結構性獲利能力的「損益表」
高品質的「現金流量表」
會計,不是一堆生硬的數字,財報的意義更不是帳面數字有賺錢就好。本書作者告訴你,解讀財報數字就算不用加減乘除,一樣能從:
資產負債表——評估企業的真實身價
損益表——判斷公司在產業內的競爭力
現金流量表——檢視真賺錢,或只是帳面數字好看?
特別收錄——企業做假帳的7特徵、6警訊
千金難買的「投資早知道」,剖析歷年來股市假交易、掏空案等上市櫃公司的真實財報,幫助投資人預先看出財報地雷,及早趨吉避凶。
◎本書特色
1. 最具權威的大會計師現身說法
作者張明輝曾任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長,並任教於EMBA,實務經驗豐富、學理素養更充足。他不藏私分享透過財務指標及產業知識,搭配優良企業的財報釋例,讓讀者對財報上的數字有「深刻的感覺」,更能理解財報背後的經營及投資意涵。
2. 最接地氣、最即時的財報書
3大表×6大概念‧超清楚邏輯‧看到數字馬上有感立即察覺企業獲利停滯的呻吟聲、資產縮水的哭泣聲……書中分析的財報數字,皆是讀者熟悉的台灣企業個案,讀起來更為熟悉及應用性更高。基本架構不變,卻大幅(八到九成)改寫、引入不曾提出的新觀點,同時以2022、2023的財報佐證、分析。
作者簡介:
張明輝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會計碩士、台灣大學商學系會計組。曾任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Chairman & CEO, PwC Taiwan)、資誠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並曾任台灣大學、中正大學兼任教授,並在東海大學專任教授。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任內,有鑑於企業永續議題的重要性,特別設立資誠永續發展服務(股)公司;接掌資誠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後,持續貢獻其專長,協助台灣在會計、審計、税務、公司治理及永續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工作,為台灣培育國際化人才,提升台灣爭力。
另著有《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商業周刊出版)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Jenny JC財經觀點創辦人
鄭丁旺 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海英俊 台達電董事長
邱純枝 東元電機董事長
陳忠瑞 瑞展產經董事長
財報狗 台灣最大的基本面投資平台
名人推薦:◎專業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Jenny JC財經觀點創辦人
鄭丁旺 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海英俊 台達電董事長
邱純枝 東元電機董事長
陳忠瑞 瑞展產經董事長
財報狗 台灣最大的基本面投資平台
章節試閱
【摘錄1】_改版序
看外在美,更要看內在美
當《商業周刊》出版部告訴我,《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這本枯燥乏味講解會計的書,4年之間歷經50幾刷,銷售量超過5萬本時,說我內心沒有一點小得意是騙人的!但是當商周希望我對此書進行改版時,我就有些愕然與隨之的茫然了!
愕然是書都已經賣這樣了,還有潛在的讀者群嗎?那還需要改版嗎?商周認為,這本書的很多觀念很有教育性,所以可以並且應該繼續出版,但是觀念的解說宜與近年來全球經濟、產業、會計及財務發展相結合,並佐以企業近期的財報內容來印證。經濟方面例如伴隨美國利率的提升,如何造成壽險業假賺錢、股東淨值真大減的會計迷霧。產業方面例如台積電2021年宣布3年1,000億美金的大擴產與隨之的歐、美、日設廠行動,如何影響其成本結構、負債比率與股息政策。會計思維方面例如IFRS16租賃會計公報的發布與適用,深深影響通路、餐飲以及航運等產業的財務狀況,如何讓不明究裡的人誤以為這些產業財務狀況變差了。財務方面例如巴菲特居然投資股東權益已成負數,而且金額逐漸增大的HP,並且認為HP很值得投資。而2022年景氣反轉導致的存貨打呆問題,造成部分大廠獲利大減,也引起產經媒體廣泛的報導與檢討。所以在基本架構及觀念不變情況下,我將本書的講解與說理內容做了大幅度的改寫,並且引入一些之前不曾提出的新觀點。同時也以2022年及2023年年中的財報數據來佐證。
另一方面在《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這本書改版前,一些企業經營者甚至一些有志從事投資的朋友曾問我,為何不多著墨損益表反而花大量篇幅在資產負債表上?我正好在此利用序文來解釋原因。
不可否認的是,不論是從事企業經營還是從事投資工作,了解反映企業經營績效的損益表是最重要的。但是單單只著重損益表是很危險的,因為損益表只能表現出企業的「外在美」、企業過往的績效,而資產負債表卻能反映企業的「內在美」、資源配置適當與否、經營者經營理念、管理能力、以及真正的獲利能力,甚至要看企業的獲利是否健康,還要進一步了解它的現金流量表。
損益表之所以被我比喻為「外在美」,是因為損益是可以被修飾的。第一種方法是會計政策選擇,例如面對轉投資損益會因為選擇的會計政策不同,可大致分為當下立即承認損益,當下不承認損益但認列為股東淨值加減項,以及不用承認損益也不用承認股東淨值差異等三種。第二種方法是修改會計政策,例如格芯(Global Foundry)2021年在美國上市時,將設備的折舊年限由5 - 8年延長至10年,Microsoft 在2022將資料中心的聯網及伺服器的折舊年限由4年延長至6年。這種延長對往後每年損益的影響都有數十億美金之巨。第三種方法是承認收入或費用期間的選擇,例如2022年下半年起很多企業有庫存過大導致的損失問題,面對存貨損失問題,有的公司會選擇在2022年提列損失,有些公司則能拖就拖,至2023年第三季還在猶豫如何見公婆。第四種是比較少發生,但一發生就會上媒體顯著版面的「做假帳」。這些狀況單看損益表幾乎都看不出來,但是在資產負債表上往往會留下軌跡!這就是為什麼本書很強調看懂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量表的原因。
此外本書改版內容上,筆者也提到一些台灣企業值得檢討的現象。例如由於缺乏適當的會計以及財務知識,台灣很多經營者雖然能訂定好企業願景與使命,妥善應對ESG要求,並且把產(品)、(行) 銷、人 (資)、(研)發等管理工作做好,但唯獨在財會管理上有所缺失。這一缺失是讓我們的國民GDP不如歐美國民的因素之一。
什麼缺失?
我曾經問過一些上市櫃公司CEO一個很普通的問題,「辛苦經營企業的目的是什麼?」,回答的方向大多數是「讓公司賺錢」。這個答案當然沒有錯,但問題在格局不夠,露骨一點的話是沒有吃透歐美資本主義的核心精神!在歐美,企業經營目的是在「讓股東賺錢」。「讓公司賺錢」的觀念使台灣很多企業的負債比率嚴重偏低,甚至未有舉債,並且美其名叫做穩健經營,我也看到有些不需舉債但卻舉了債的公司,其實是為了套利(台灣借款利率遠低於海外理財的報酬率)。而「讓股東賺錢」的觀念讓很多歐美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看起來很清爽,不會瓶瓶罐罐一堆,甚至會出現如HP這種淨值是負數的「績優公司」,並且為巴菲特所喜好。
最後,依據會計師職業道德規範及諸多審計公報的規定,我在此再次聲明:
一、本書所列之財報皆非本會計師查核。
二、本書內容之相關資訊主要取材自公開資訊觀測站,或報章、雜誌、網路之報導,少部分取材自個人執業生涯經驗者,亦經過改寫,以確保不會洩漏客戶機密。
張明輝
2023.9
【摘錄2】_第一章 對數字有感
根據我多年的觀察,初學者想要讀懂財報,會遇到兩個障礙。第一,不懂會計的基本原則跟架構,也就是不了解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這三表所顯示的意義是什麼。第二,即便懂得這三個表,但是上面的數字就像是看天書,腦袋一片空白,無法理解這些數字隱含的意義是什麼。
譬如,台積電和鴻海的營業項目和營收都有很大的不同,兩者近年來報表上也大多保有超過1兆的現金,但是1兆多的現金,對台積電和鴻海卻代表著完全不同的意義!
當然也有人提出質疑,這三個表真的有這麼「神」嗎?曾有企業家告訴我,他不懂會計、不懂財報,同樣把公司經營得很好,只因為我是執業會計師,所以才說懂財報很重要?為了解除大家的疑慮,我引述兩位經營大師對於會計與企業經營的看法。這兩位經營大師都是讀理工的,並不是會計,而且企業在他們的帶領下,經營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甚至起死回生。這兩位大師,一位是「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另一位是「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
稻盛和夫帶領京瓷(Kyocera)、國際電信電話(KDDI)走向世界500強企業,他的名言之一就是「會計是經營的中樞核心,不懂會計,就不會經營」。他創立及經營京瓷期間從來沒有虧過錢,後來更受日本政府之託,帶領並改造日本航空(JAL)走出破產危機,因此又被稱為日本的「改造之神」。理工背景出身的他,翻轉企業的本領,憑藉的就是會計。
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2011年在獲頒「台灣最佳聲望標竿企業獎」的頒獎典禮上,花了數十分鐘暢談企業基本面的重要性。他對於何謂數量化管理、乾淨的資產負債、結構性獲利能力、穩定的現金流量等企業經營的會計精髓,做了精闢的闡述。以這些觀念來管理公司,讓台積電成為全球獲利前百大的企業。
魔鬼,藏在細節裡。究竟稻盛和夫與張忠謀,是如何從財務數字中,發現龐大事業體底下的魔鬼在哪裡?
稻盛和夫:不懂會計,就不會經營
稻盛和夫認為,欲運用會計協助企業步上正軌、永續經營,有四個步驟。第一步,財報必須能真實呈現實際經營狀況;第二步,經營者必須對會計數字有感覺;第三步,經營者要對會計追根究柢;第四步,進行變形蟲(阿米巴)經營管理。
第1步:財報必須真實呈現實際經營狀況
稻盛和夫在其著作中提到:「經營的數據必須毫無作假,能夠真實呈現實際經營狀況的資料,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等所列的項目與詳細的數字,必須是任何人審閱都完善無缺,毫無任何錯誤,百分之百正確顯示公司的實際狀況。」
很多人看到這段話,直覺反應就是,本來就應該如此不是嗎?但是就我執業多年的實務經驗來看,很多企業光是這一點就做不到。
許多企業在景氣不好、經營不善時,會要求會計部修飾一下帳面數字,把帳面「做」得好看一點,自己騙自己;到了景氣好、有獲利的時候,也會為了儲備存糧,而稍微「藏」一下帳面數字。又或者,台灣很多中小企業有內帳與外帳,給股東看的稱為內帳,給銀行及國稅局看的是外帳。但我發現大多數有兩套帳的公司,通常內帳也是「烏鴉鴉」,完全無法真實呈現實際的經營情況。
有些中小企業經營者認為:「反正我們不用給會計師查帳,也不用對投資人交代,人工修飾一下也無妨。」但是依據稻盛和夫的本意是,公司帳應該連改都不能改,給任何人看的報表都一樣,因此光是要做到「能夠呈現真實經營狀況的報表」,很多人在第一關就不及格。
第2步:經營者要對會計數字有感
何謂對會計數字有感?稻盛和夫說:「閱讀結算報表時,必須能夠立即察覺獲利停滯不前的呻吟聲,或是資產縮水的哭泣聲。」我認為經營者必須具備兩個素質才能做到這一點,其一是了解會計的本質,其二是對數字有敏銳度。以「資產縮水的哭泣聲」來說,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有時會累積一些呆滯的存貨,或是遲遲收不回來的應收帳款,這些其實都會讓公司資產縮水。偏偏有些經營者視而不見或拖延不立即處理,還自我安慰這些狀況會慢慢改善。
我經常受邀擔任公司治理相關獎項的評審,發現台灣部分服飾、鞋類公司的存貨非常之高,即便不再生產或採購,現有存貨再賣個一年以上也綽綽有餘。我曾經詢問某公司負責人,為什麼存貨這麼多?他回答,由於款式與尺寸需有充足的備貨,所以庫存高,又說「就算今年沒賣掉,明年還是可以繼續賣,而且毛利很高,沒有快速賣掉也無妨。」
但是就我的經驗,一般經營服飾、鞋類以及皮包等流行商品的歐美外商,他們的存貨大多低於台灣同業。他們降低庫存的作法是,每逢換季就會進行降價大拍賣,以出清存貨換取現金,更極端的會將庫存銷毀掉,這些作法顯示他們對於流行性商品的存貨管控非常嚴謹。這樣的做法可以把營運資金變小,而且不會因為存貨過高,必須在未來大幅降價而造成更大的損失。反之,台灣的服飾業卻常常因為存貨過高而造成經營危機,甚至因此倒閉。
一個對數字敏銳度夠高的經營者,可以比別人更早發現問題,從而提高公司的勝率。2022年年初的一場球敘中,台大電機系高材生神基董事長黃明漢告訴我,他發覺公司財報上的存貨太高、甚至整個電子業的存貨都普遍偏高。後來2022年整個電子業甚至其他外銷產業果然爆發庫存問題。事後我查看神基的財報,發現神基的存貨問題在2022年第三季已恢復正常,比整個電子業提早半年就解決掉存貨問題。更厲害的是,相較於2022年整個電子業大打存貨損失,神基整個2022年沒有提列任何存貨損失,甚至還認列8,000萬的存貨回升利益。
再就「獲利停滯不前的呻吟聲」來看,有些公司在獲利期,即便獲利衰退,但經營者卻認為,反正現在仍有獲利,無須擔心,而沒有立刻去找出獲利衰退的原因,慢慢的就像溫水煮青蛙,整個公司的營運逐漸走下坡。
以張忠謀的標準來說,獲利成長率必須高於營收成長率。如果獲利成長率低於營收成長率,就代表公司正在失去獲利的動能。有些公司帳面上的營收與獲利皆成長,若再細看,會發現這些公司要不是毛利率下跌,就是營業費用失去控制,這些細節其實都是經營上的警訊。
以鴻海及電子五哥(廣達、和碩、仁寶、英業達及緯創)為首的台灣電子組裝業為例,就因為市場競爭激烈而淪為毛利率3%-6%的紅海產業,營收雖然年年成長,但是獲利不見增加,Covid19爆發後因為work from home(居家上班)的需要,讓產業出現一段復甦期,Covid19之後,產業又回復為紅海產業。電子組裝業為了增加營收、改善獲利,除了維護暨有業務外,各自選擇進入合理毛利率超過10%的汽車電子市場,與可以大幅增加營收甚至有機會提高毛利率的汽車代工,以及AI 伺服器等市場。唯其成效尚有待觀察。
第3步:經營者要對數字追根究柢
看到數字不對的時候,要追根究柢。稻盛和夫說:「我對實際結算數據不同於自己的預估時,就會立即要求承辦的會計人員詳細說明。我想知道會計的本質與應用原理,而非稅務的教條式說明。」很多人一聽到這句話,認為會計數字與預估不符的時候,本就應該追根究柢,但事實上,我擔任會計師時,卻發現很多公司的實際營運根本不是如此。
比如某公司開董事會,會計人員在董事會報告說:「今年第一季獲利不如去年第一季,原因是今年第一季適逢春節,營收減少。其次,我們第一季提列較多呆帳,以致獲利也受到影響。」我聽到這樣的說明,忍不住滿臉問號。
試問,今年第一季逢春節假期,難道去年第一季沒有過年嗎?今年呆帳增加,但是造成呆帳增加的原因是什麼?會計人員並沒有說明,只是一句話帶過。所以這場報告基本上就是在敷衍董事會上的所有人。但我卻發現,現場其他人沒有任何反應,更遑論追根究柢。
反觀,當稻盛和夫發現財務數字異常時的作法是:「遭遇各種會計或稅務等問題時,我都依照個人的經營哲學,毫不逃避,正視處理。對於具體事例,我一定尋根究柢直到完全理解。」對於會計與財務現況,以及會計管理的應有態度,並非所有經營者都能像他一樣,勇敢面對、積極處理,也因此無法得到稻盛和夫從財務數字中自我領悟的經營之道。
第4步:進行阿米巴管理法
稻盛和夫之所以被外界稱為經營之聖,主要是他創造了「阿米巴」(Amoeba)的經營管理模式。阿米巴就是「變形蟲」的意思,其核心的經營理念就是「利潤中心」,把一個公司切成各種利潤中心來管理,而管理這些利潤中心的骨幹就是財務數字。
他運用阿米巴管理法把京瓷集團經營得有聲有色,也是用這個方法把日本航空救起來,這究竟是如何辦到的?
稻盛和夫回憶,他剛進去日本航空公司的時候,發覺這家公司完整的業績報告最快也要3個月後才能出來,也就是說,經營者手上拿到的數字,都是3個月前的經營結果。於是,稻盛和夫要求會計部門必須在1個月之內提出完整的業績報告;此外,業績報告必須細分到各部門,甚至各條航線的損益數字。當這樣的要求一提出來,會計人員都要昏倒了,公司內部經過一番大地震後,終於產出稻盛和夫要看的結果。
為什麼稻盛和夫要求會計人員3倍速運轉?舉例來說,如果飛台灣的飛機有從日本羽田機場到台北松山及桃園機場這兩條航線,那麼經營者應該要在最快的時間看到這兩條航線的盈虧,如果賺錢,可否增班?如果虧損,有沒有改善的方法?而且無論是加開航班或是整併航線,都有明確的財務數字做為依據,以利經營者做出最適決策。
接著,他運用這個模式與內部員工溝通,把每一條航線都變成一個利潤中心,航線上的機師、空姐與相關人員都是創造這條航線財務數字的一份子,這條航線是否賺錢也跟每個人的績效連動。以前,機師或許覺得,我每天只要負責開飛機就好,乘客多少、票價多少都跟我沒關係;但如果航線賺錢與否會影響自身績效,那就大有關係了!
此後,機師和空服人員不僅更加積極投入工作,甚至還會主動思考,怎樣才能讓航線賺錢。
過去,日航員工沒有成本概念與改善獲利的決心,現在透過利潤中心制,每個員工被培養成有意識的生意人,變成經營者,自己就是老闆,看著會計部門提供的即時數字,每個人也都清楚部門目前所處的狀況,以及自己可能的績效。
稻盛和夫透過培養有經營者意識的人才,讓員工產生生存的意義與成就感,並激發對工作的使命感。經過 2年 8個月的重整,讓原本全年虧損超過1,208億日圓、負債總額高達 2.3兆日圓,已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狼狽下市的日航,連續3年均獲利超過1,800億日圓,在 2012年重新風光上市。
【摘錄1】_改版序
看外在美,更要看內在美
當《商業周刊》出版部告訴我,《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這本枯燥乏味講解會計的書,4年之間歷經50幾刷,銷售量超過5萬本時,說我內心沒有一點小得意是騙人的!但是當商周希望我對此書進行改版時,我就有些愕然與隨之的茫然了!
愕然是書都已經賣這樣了,還有潛在的讀者群嗎?那還需要改版嗎?商周認為,這本書的很多觀念很有教育性,所以可以並且應該繼續出版,但是觀念的解說宜與近年來全球經濟、產業、會計及財務發展相結合,並佐以企業近期的財報內容來印證。經濟方面例如伴隨美國利率的...
推薦序
一本精彩的財報分析書
──鄭丁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由於美中貿易戰,今年第一季H公司三率齊降」
「本公司EBITDA今年已全年轉正」
「由於IFRS 16今年實施,本公司期初資產、負債分別增加XX億元及XX億元」
「5G開放後,各電信公司又將有一波CAPEX」
以上這些經常在商業雜誌或電視財經頻道看到的詞彙,都跟財務報表的解讀有關,卻不是一般人都看得懂的,尤其是沒有會計背景的人,更難了解其意涵。
會計界一直在思考,如何使財務報表對使用者更有用,卻也一直困惑於到底有多少人看得懂財務報表?會計界認為財務報表是企業對利害關係人溝通的主要工具,既是溝通工具,就必須講求效果及效率。因此會計準則制定機構一直在檢討財務報表表達及揭露的內容、結構、完整性及連結性,力求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經營結果。但是無可諱言,隨著經濟活動複雜度的增加,要想反映經濟活動的結果,財務報表的複雜度亦跟著增加。沒有受過會計專業訓練的人,要想捕捉財務報表中所傳遞資訊的真意並不容易。財務報表既然是一種溝通工具,必須編製者和使用者均了解此「共同語言」,否則溝通必產生障礙。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張明輝會計師,會計專業出身,執行會計師業務三十多年,以其深厚的會計功力,用深入淺出以及生活化的比喻,詳細解析會計報表的內容、結構以及每一項目所代表的意涵,是筆者所見最精彩的財報分析入門書,值得所有想一窺財務報表堂奧的人仔細閱讀。
筆者很同意明輝兄在書中提出的見解:研讀財務報表必須要有對數字的敏感度。不過這一點並不容易做到。也因此筆者不建議讀者憑一招半式走天下。因為許多財務報表中的數字往往是相互關聯,有些是「此消則彼長、此長則彼消」,有些則是「此消彼亦消、此長彼亦長」,因此必須做整體考量,綜合判斷,才能避免見樹而不見林。就此而論,希望明輝兄能夠再寫一本進階的財報分析的書。
筆者很少一口氣讀完一本新書,明輝兄的這本大作算是少數的例外。看到出版社寄來的電子檔,打開以後即被書中的內容和風趣幽默的文筆所吸引,深以能先睹為快。謹在此向讀者鄭重推薦。
局勢越亂 越要具備穩健的財務控管能力 海英俊
──海英俊/台達電董事長
近年來全球經濟情勢詭譎多變,為企業經營構成極大的挑戰。為了兼顧成長與安定,企業經營者必須比過去更有想像力,也要更加謹慎。
以一個企業經營者的觀點,不論企業走到了哪個階段,穩健的財務控管能力都不可或缺,舉凡:優於競爭者的存貨週轉天數、收款及付款天數、資金運用效能、投資報酬率,都是財務控管能力的具體表現。正確的財務報表資訊只是建立財務控管能力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經理人能不能充分理解財務報表所傳達的訊息。
在經營管理上,不只是財會主管,企業裡的每一位專業經理人最好都要具備對財務報表數據的理解能力,才能更全面的從企業整體的角度,做出對企業最有利的判斷與決策。
要建立對財務報表的理解能力並不困難,即使挪不出時間參加專業課程,也可以在坊間找到很多教導如何看懂財務報表的書籍來自修。張明會計師的這本著作《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增訂版‧全新案例】》具體說明如何理解財報數字代表的意涵,進而看懂經營的本質,最特別的是張會計師以真實企業的實際財報數據做為印證,讀來更容易有所啟發。對於有心了解或精進企業經營者來說,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工具書。
找回會計資訊的真正價值
──邱純枝/東元電機董事長
一早翻開報紙,看到「提列減損,如興指非營運損失」的相關報導,文中提到金管會要求如興因為認列 11億元的商譽減損,必須重編 2018年度財報,公司方面表示商譽價值因為併購產生有主觀判斷的考量。不過,主管機關則認為目前貿易戰,將影響商譽的價值而要求提列減損。
這則消息引起我個人的注意,其實是因為,我正在拜讀張明輝會計師新著《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增訂版‧全新案例】》一書。
本書第二章〈評估企業的真實身價—從宏觀角度看資產負債表〉,提到如何檢視資產負債科目的品質,並以如興公司為例,說明該公司 2018年的資產負債表共有 263億元資產,但因為 2017年的併購,帳上計有「無形資產(商譽)」 80億元,又增加同業少見的「其他應收款」、「預付款項」、「待出售非流動資產」共 41億元,也就是,有接近 50%的資產,其經濟價值如何?確實存在若干主觀的判斷與精算,實在不是一般外部人可以輕易了解,因此只好依賴會計師的審查。
張會計師在本書中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讀者可以輕鬆的掌握財報數字的關鍵意義,及其背後所代表的經營訊息。以作者的看法,就投資人角度而言,資產負債表結構越單純,投資人越容易判斷公司的營運(獲利率、存貨水位、應收應付帳款天期)是否符合該行業的常軌,是否有足夠的本錢(流動性、現金流量、舉債能力)對應外部風險。簡言之,本書有如投資人趨吉避凶的參考書,值得推薦!
近年來,財務會計準則不斷增修,企業被要求提供更多且更複雜的資訊,光是一個簡單的長短期投資,已經被分成三、四個不同會計科目,有些損益要計入當期損益,有些要計入其他綜合損益,更有些直接作為股東權益調整項,林林總總改變,除了增加公司會計工作的負擔及困難度,對於讀者而言,究竟提供多少更有價值的資訊?我常感慨,連我這個會計背景的公司負責人,都快要看不懂財報了,投資人又有多少人因為財報揭露日益深奧而受惠?很高興,本書作者,秉持「 Simple is beautiful.」(簡單就是美)的原則,引導讀者判斷報表中有用的資訊,不必受到一 些冗長而不知其意的會計科目所困惑。看完書,對於學會計的我來說似乎上了堂溫書課,也從中找回了我所認知的會計資訊的真正價值。
也許,作者著作的目的只是幫助讀者解讀財報,但是,文中所提到的許多觀點,對於經營者而言,也有如警鐘。例如,大量策略不明的投資不論產生原因如何,外界必定質疑公司聚焦經營的能力。過去,國內企業發展歷史悠久者留下的「瓶瓶罐罐」,後人不予梳理者有之,企業經營因為人情而共襄盛舉者有之。多角化經營或許是時代的產物,但誠如作者提醒,隨著產業越發競爭激烈,企業實應以核心競爭力專注於單一事業的擴張。
這樣的論點,未必人人都認同,但,面對全世界獨角獸贏者通吃的趨勢,經營者思維是否也該有所轉變?
本來以為,閱讀會計書籍是件苦悶的差事,未料,每天上下班途中翻閱,很輕鬆的看完,也再次印證我對於「會計資訊能夠反映經營實質」的想法,相信無論是懂不懂會計的讀者,都能從本書中有所收穫!
奮發與豁達—我所認識的張明輝
──陳忠瑞/瑞展產經董事長
困苦的童年,是激勵明輝奮發向上的原動力;資誠( PwC)的養成,成就一位貧困家庭小孩成為大會計師及所長;平凡的出身,無法掩蓋一位非凡企業領袖的誕生。
我和明輝從彰化高中二年級同班,認識至今超過 40個年頭,明輝無疑是我們班上最優秀的同學之一。明輝傳承及樹立資誠所長選舉民主化制度變革後,自我選擇放下,為資誠樹立典範,如今,明輝把他在商周 CEO學院及大專院校教學心得,寫成《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增訂版‧全新案例】》一書,兼具活潑生動又專業務實的闡述三大財務報表及財務指標,不只會計同業、財務主管、投資人必看,更是企業主必須熟讀的一本「傳承的工具書」。
火車之子 奮發向上
明輝出生於彰化市南郊的「湳尾」,單看地名就知道是個極 度荒涼落後的地區。父親是火車駕駛員,母親是菇菌化學調配員,家庭微薄的收入,必須養育家中四男一女,食指浩繁。明輝是家中老么,但他並沒有因為是么子而特別好命,就讀國小前要到工廠糊紙袋以貼補家用,因此從小就培養出堅毅及奮進的精神,好學進取。
在當時高中仍然是「能力分班」的制度下,和明輝高二同班時,他的功課就非常優秀,之後一舉考上台大商業系會計組,這在窮鄉僻壤及貧困環境中,也算是一個勵志的典範。
正宗學院派與務實派
明輝在台大商業系會計組受的教育,當然是正宗學院派,尤其是台大會計系名師如雲,以明輝勤奮的求學態度,自然扎下深厚的學術根基。明輝在大學時代,除了會計名師薰陶之外,他特別喜歡跟經濟及歷史相關的課程,從經濟與歷史的視野中,薰陶出宏觀的心胸,更讓他領悟到人生不只是單純的對或錯,更多時候是選擇題而不是是非題,史觀領悟培養了明輝往後對職場和人生的務實態度。
1984年,明輝進入資誠工作。
對於出生貧寒的明輝而言,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是初入社會最務實的選擇。至於基層會計師的苦差事,對於從小就到工廠工作的明輝,根本不以為苦。他花了五年時間幫忙還清家中債務,同時存下一筆出國深造的資金,克勤克儉就是想要更上一層樓,之後再拿到資誠的獎助學金,遠赴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攻讀碩士,不僅考上美國會計師執照,同時也拿到在美執業的資格,真的是名符其實的學院派加務實派。
資誠的養成與傳承
明輝學成歸國後,即奉派至中壢開設中壢分所,之後歷任審計部門、風控長、審計部營運長、執行長,並在 2013年 7月升任為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登上事業頂峰。在資誠一路以來的養成,是明輝一生中最感恩的事。
資誠是台灣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而且資誠不像其他事務所是靠著合併而擴大,而是自生成長。台灣資誠由台灣大學朱國璋及東吳大學陳振銑兩位教授共同創立,創辦人及後續領導人在業界具有極度權威和聲望,造就了資誠的菁英領導文化,直到前任薜明玲所長才逐漸改變,至明輝擔任所長之後,更立下民主 選舉所長的自由文化與制度,並將所長退休年齡由 58歲延至 60歲。
然而,明輝自己在第一任所長任期結束時尚未到達 60歲,他毅然退下所長位置,交棒給周建宏所長,立下最高典範,其捨下與傳承精神令人敬佩。此外,明輝每逢過年過節都會帶領同仁拜訪兩位創辦人的眷屬,更常常教誨資誠同仁,兩位創辦人對於「公益及社會責任」的初心,不但傳承了資誠的企業文化,並樹立了資誠民主化的里程碑。
與人為善 專業服眾
明輝的個性溫良謙讓,跟同學、同仁的感情非常好,又樂於助人、與人為善,所以天下之大幾乎沒有敵人,全是朋友。這種自然孕育而成的領袖氣質,在人才濟濟的事務所中更顯光芒,也因此毫無背景及關係的火車駕駛員之子,逐步在會計界成為一位傑出的領導人。
優秀的明輝, 2016年當選彰化高中傑出校友,還曾擔任彰中 67級同學組成的「華陽會」會長,充分展現他擅長組織、溝通的領袖氣質,並常常分享他的會計專業給周遭好友,成為大家免費的顧問。在闡述會計專業時,他深入淺出、引經據典的解說,其熱忱及專業折服所有好友,有同學如此,實人生一大榮幸。
捨得放下 豁然天人
明輝於 2017年卸下所長重任,專任資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後又退休,友人問他接下來要做什麼?他半開玩笑說,「就是什麼都不做。」這種完全放下、捨棄權位的風範,在眷戀權位、以利益導向的社會,更形彌足珍貴,令人敬佩。
當然,深懷專業及經驗如明輝,念茲在茲的資誠精神就是—會計師是「公益事業」。退休以後,他致力於傳承這個崇高的精神,常常受邀至各大學如東海、中正、台大等,傳承其專業與理念,尤其對於「保護投資人」這部分,更是不遺餘力宣導。現在明輝把他三十多年的專業實務經驗,寫成《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增訂版‧全新案例】》一書,實為讀者之福也。
目前明輝跟著眾多同學、好友,一起旅遊、打球,學習投資,並花很多時間陪伴家人、小孩。身為老同學,衷心祝福一路走來,始終勤奮如一的明輝,得以享受未來。
「大會計師的投資財報套書」是投資、管理人必讀的好書
──Jenny/JC財經觀點創辦人
「大會計師」系列的兩本書,是我認為投資、管理人必讀的兩本好書!以往財報相關書籍都是著重於理論,但張明輝老師的書將理論與實務完美結合。《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以護國神山台積電為範例,剖析三大財務報表如何串聯,從數字中檢視經營本質,進而從報表中預測未來,再延伸至個別產業之應用。
股神巴菲特認為投資人應以經營者的角度去評估公司,擁有閱讀財報的能力讓我們可以具備商業思維,做出正確的決策。有別於過去大家對於財報是落後指標的迷思,事實上看財報的目的是評估公司未來能否獲利,以及獲利是否具可持續性?
能創造長期成長的公司更有機會帶來股價估值上漲,投資人透過財報抓出關鍵成長驅動力,除了為你帶來超額報酬,更重要的可以避開重大地雷,保護投資組合不受重大傷害。
書中張明輝老師就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與現金流量表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透過流暢的文字完美串連三大財務報表,強化讀者對數字的敏感度,將直覺與經驗進行量化,對內與對外都能提升管理品質。
資產負債表所呈現的是一家公司的內在美,檢視公司的資產品質是真扎實還是假灌水,還必須用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來衡量公司的營運效率,可以更貼近公司的「經營本質」,檢視巴菲特最重視的一項能力:管理者是否能高效進行資本配置,為股東創造更多價值。這讓我想到之前有幸專訪張會計師時,討論到台股與美股公司之間的主要差異就是股東權益報酬率,在以績效導向的市場使美股公司 ROE更高,市場給的估值也會更高。
損益表則是揭露公司的營運表現,營收與獲利彰顯公司的獲利能力,但張明輝老師提醒讀者:損益表僅是公司的外在美,可以靠裝飾來掩蓋潛在風險,若只看損益表的每股盈餘來判定公司表現,很有可能會有盲點。
把現金流量表當作獲利品質的照妖鏡,也能判斷公司是否具備投資未來成長與持續支付股息的能力,投資報酬是資本利得與股息收益的總和,兩者不可偏廢,唯有兼具成長與穩健特性的公 司,才有辦法在產業中占據競爭優勢,帶來穩健收益。
張明輝老師的線上課程「用財報做對決策:大會計師給你的 13堂數字經營學」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平庸的管理者善用制度,高明的帶隊者善用數字」。投資人善用財報發覺投資機會,管理者善用財報打造企業,但我認為財報並不僅局限於少數領域,本書所述的財報知識也可以應用在人生各個領域,為我們帶來更美好的人生。
一本精彩的財報分析書
──鄭丁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由於美中貿易戰,今年第一季H公司三率齊降」
「本公司EBITDA今年已全年轉正」
「由於IFRS 16今年實施,本公司期初資產、負債分別增加XX億元及XX億元」
「5G開放後,各電信公司又將有一波CAPEX」
以上這些經常在商業雜誌或電視財經頻道看到的詞彙,都跟財務報表的解讀有關,卻不是一般人都看得懂的,尤其是沒有會計背景的人,更難了解其意涵。
會計界一直在思考,如何使財務報表對使用者更有用,卻也一直困惑於到底有多少人看得懂財務報表?會計界認為財務報表...
目錄
推薦序 一本精彩的財報分析書 鄭丁旺
推薦序 局勢愈亂 愈要具備穩健的財務控管能力 海英俊
推薦序 找回會計資訊的真正價值 邱純枝
推薦序 奮發與豁達──我所認識的張明輝 陳忠瑞
作者改版序 看外在美,更要看內在美
CH1 對數字有感──經營管理不能只憑直覺和經驗
CH2 評估企業的真實身價──從宏觀角度看懂「資產負債表」
CH3 抓出數字背後的魔鬼──從微觀角度看懂「資產負債表」
CH4 具備結構性獲利能力──從「損益表」判斷產業內競爭力
CH5 真賺錢,還是帳面好看?──「現金流量表」是獲利品質照妖鏡
CH6 預先看出財報地雷──企業做假帳的7特徵、6 警訊
推薦序 一本精彩的財報分析書 鄭丁旺
推薦序 局勢愈亂 愈要具備穩健的財務控管能力 海英俊
推薦序 找回會計資訊的真正價值 邱純枝
推薦序 奮發與豁達──我所認識的張明輝 陳忠瑞
作者改版序 看外在美,更要看內在美
CH1 對數字有感──經營管理不能只憑直覺和經驗
CH2 評估企業的真實身價──從宏觀角度看懂「資產負債表」
CH3 抓出數字背後的魔鬼──從微觀角度看懂「資產負債表」
CH4 具備結構性獲利能力──從「損益表」判斷產業內競爭力
CH5 真賺錢,還是帳面好看?──「現金流量表」是獲利品質...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