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650
二手價:72 折,NT$ 465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限量商品,即時庫存=1
《獨居時代》、《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好評前書作者 暨 NYU熱血社會學家殿堂級社科議題新作!
美國亞馬遜書店編輯精選好書
◤我們得打破緘默,去面對疫情中眾所避而不談的社會問題。◢
┤盛讚推薦├
林子倫|未來地球中華民國委員會委員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文源|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記疫」人文社會團隊推動者
陳方隅|美國臺灣觀測站主編、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陳端容|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教授
陳嘉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為什麼2020年,包含臺灣在內的一些政府能建立起官方、科學界、人民之間的信任,卻有其他國家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為何在某些地方,「口罩」會是文化、政治、肢體衝突的爭端,而在其他地區卻未受到太多反對及爭議,反而廣為民眾所接受?
❏是什麼讓社群在災害中凝聚?什麼導致分崩離析?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災變與危機,身為命運共同體的人民該如何幫助彼此安然生存?
我們得探究病毒學,才能理解導致致命COVID-19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
我們得仰賴經濟學,才能解釋何以某些經濟紓困政策比其他舉措還要有效。至於「社會」因素,則在決定誰生、誰死、
誰享豐饒、誰得挨餓、誰會身心俱疲、誰能找到新的力量等各個層面上扮演了關鍵角色。
如果說,百年大疫諸多的統計數字讓人對這種大規模死亡日漸無感,也許換個角度,
挖掘比數字更為深刻的故事與市井生命經驗,我們得以將社會的全貌與進步方向看得清晰一些。
本書作者為美國社會學者艾瑞克.克林南柏格,他在20年來的研究工作中,持續探討重大危機為社會帶來的啟示。
2020年,克林南柏格居住的紐約恰好就是全球疫病大流行的致命熱點,紐約在當時一度進入「暫停」狀態。
他利用疫情之初這段時間仔細觀察「大蘋果」的曼哈頓、布朗克斯、史泰登島、皇后區、布魯克林
這五大行政區之間的情況差異,也從每個行政區找出疫情中個人經驗可供見微知著的居民,進行深入訪談。
接受作者為本書所做訪談的幾位紐約客包括──
一位小學校長,其身處的社區是頭幾個真正意識到疫情威脅的區域;一位政府職員,她的工作是協助當地醫院取得所需資源並保護該區選民的生命安全;一位酒吧老闆,他因疫情而生計出了問題,難以讓家庭獲得溫飽;一位在疫情中建立起互助網絡的退休檢察官;還有一對維繫市政不可或缺的重點工作者(essential worker)伴侶,兩人於疫情期間為兼顧職務與照顧膝下幼子而蠟燭多頭燒。
本書有細緻的微觀經驗書寫,也放眼全球,網羅世界各地在疫情下最即時的統計資料、研究報告與實況分析。
書中各自獨立的個人生命故事與作者專業的社會學宏觀視野緊密交織、相輔相成。疫情看似逐漸遠離,但在大疫過後,
一切還有待你我努力爭取改變。人類迴避不了以下問題:是什麼讓社群在災害中凝聚?什麼導致分崩離析?
我們有沒有能力面對下一次重大危機?解開這些問題的重要性超越了疫情本身,與我們的相關性也不會僅限於2020這一年。
趁一切還來得及,我們必須作答──「疫情教會我們什麼?」
【國內推薦好評】
1995年7月芝加哥發生攝氏43度的熱浪導致739人熱衰竭死亡,社會學家艾瑞克.克林南柏格2002年專書顯示,這並非史上唯一熱浪,1930年曾發生類似事件卻沒這麼多人熱死。他發現芝加哥貧富差距與犯罪率比65年前更嚴重,以前居民夏夜常睡在房子外面乘涼,守望相助,1995年卻沒人敢這樣做。克林南柏格新作《疫情教會我們什麼?》比較1918年大流感與2020年全球疫情,揭露美國社會脆弱度惡化與政治分化的殘酷現實,值得關注疫情研究的讀者借鏡。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疫情教會我們什麼?」本書作者以七位紐約人的經歷,並旁及包括臺灣在內的各國政策相關議題,譜寫全球疫情並提出這個重要的問題。儘管疫情已緩,但殷鑑不遠,在全球緊密互動且共同承受諸多風險的當前社會,這是永不過時的重要問題。
如作者點到,臺灣在疫情初期即靠著對全球與國內公布警訊,「有效地創造出相關的公共領域」,本書深入地以個人生命交織疫情事件、政策、科學與社會爭議的公共性,譜寫紐約、美國乃至多國的疫情樣貌。
閱讀本書勾起我推動「記疫」時的許多心得與經驗。《記疫》是在疫情期間,以落實人文社會視野的公共性為核心的一項社會溝通與記錄工作。成果包括上千位臺灣各領域人社學者與公民的紀錄、分析短文與紀錄片。其中也提出許多重要問題,包括產業根留臺灣的重要性與挑戰有哪些?如何強化社會互信與團結?科學證據與災難治理的權衡之道為何?緊急救難政策的法理根據與保護人權,兩者怎麼權衡?如何降低對弱勢階層與群體的衝擊?甚至於該怎樣比較不同國家、政體或各層級政府治理的能與不能?以及最重要的:面對重大危機與爭議時,人與人、人與環境,以及人與病毒等其他物種之間如何共存?這些在在都直接或間接地呼應《記疫》中收錄的吉光片羽,更是必須持續追問、不容遺忘的課題。
儘管紐約、臺灣兩地脈絡不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從疫情帶來的全球鉅變、各國因應調適,乃至於後疫情時代開啟的全球新地緣政治,本書諸多面向都有助於反思本地社會當年的恐慌、爭議與激情。謹此推薦讀者參照閱讀,必能有更多體悟。
──林文源/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記疫」人文社會團隊推動者
Covid-19疫情衝擊全世界人們的生活,在臺灣的我們所受到的影響程度「相對」是比較輕微的,但也引起了很多的震盪。本書帶我們來看受到巨大衝擊的美國是如何面對這樣的危機,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各個機構都必須面對與病毒之間貨真價實的「戰鬥」。書中除了從小人物的視角出發來描寫整個社會怎麼因應危機外,也討論了其他國家的做法,而臺灣正是屬於被高度讚揚的一類。這一波疫情過去,但我們隨時必須要準備好面對下一個未知的危機,這是屬於全民的公衛基本功。而本書正是透過社會學家精采的文筆,提供不可或缺的紀錄、批判,以及省思。
──陳方隅/美國臺灣觀測站主編、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本書通過不同人物在COVID-19疫情中的親身經歷,生動地展現了環境變動對個人生活的深刻影響。這是一本不可錯過的佳作,深入探討健康與社會之間的緊密聯繫,帶領讀者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結構。
──陳端容/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教授
2020年起的新冠疫情,對於社會局勢發展以及人群生命處境有什麼影響?這個歷史事件又可以帶來哪些啟發?這是社會學家克林南柏格在這本書裡面想要告訴讀者的兩件事情。他讓個人的微觀經驗與社會的巨觀分析交織進行,藉以勾勒出疫情發展以來的各種大小面向。本書內容雖然有美國中心的格局限制,但臺灣、澳洲、英國等地的衛生策略也在書中現身,豐富了比較視野。本書真切且深入,再次強調了作者對於社會團結的關注。這些創見,對於我們思考如何可能讓社會在災難後浴火重生,非常重要。
──陳嘉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各界好評】
艾瑞克.克林南柏格透過七名歷經2020年世界性大流行病的紐約人切身經驗,藉以探討這場瘟疫的意義和影響,他的成果就是這本既有人性的親密感又不失廣博的著作,揭示了社會團結的重要性及其脆弱性。
──伊麗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普立茲獎得主、《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克林南伯格針對動蕩的2020年蒐集到精采的「社會驗屍」報告,其中調查了機構、社會和政治領導層是如何崩解潰散的……這部對COVID-19當下混亂和災難的優秀探討之作,能與勞倫斯.萊特(Lawrence Wright)的《大疫年》(The Plague Year)並駕齊驅,都是此一主題的必讀作品。希望2020年的經驗讓我們在往前行的同時,具備透徹的清醒、決心和團結精神。
──《書單》(Publishers Weekly)星級好評
經過嚴密的研究......[克林南伯格]藉由七個人物的側寫,向人們面對可怕困境時所展現的韌性和慷慨致敬......這本書令人入迷,捕捉到新冠大流行所特有的那種揮之不去的不確定性,同時評估了其全球影響力,以及未來我們可能面臨的挑戰。這本重要著作有其廣度。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星級好評
文筆優美,研究透徹。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作者簡介:
艾瑞克.克林南柏格 Eric Klinenberg
社會學者;紐約大學海倫.古爾德.薛珀德(Helen Gould Shepard)教授及公共知識中心主任。前作有《紐約時報》暢銷書《救救我的羅曼史》(Modern Romance)(合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Palaces for the People)、《獨居時代》(Going Solo)、《熱浪》(Heat Wave)(暫譯)和《為空氣而戰》(Fighting for Air)(暫譯)。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雜誌》、《滾石》、《連線》等刊物。現居紐約市。
相關著作:《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運用「社會性基礎設施」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
譯者簡介:
孟令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所碩士,譯作散見於科技、文化、財經領域。譯有《五感之外的世界》、《悲傷的大腦》、《你聞到了嗎?》、《我是賽伯格」──彼得2.0》等書(以上皆由臉譜出版)。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二手價:72 折,NT$ 465 NT$ 65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限量商品,即時庫存=1
《獨居時代》、《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好評前書作者 暨 NYU熱血社會學家殿堂級社科議題新作!
美國亞馬遜書店編輯精選好書
◤我們得打破緘默,去面對疫情中眾所避而不談的社會問題。◢
┤盛讚推薦├
林子倫|未來地球中華民國委員會委員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文源|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記疫」人文社會團隊推動者
陳方隅|美國臺灣觀測站主編、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陳端容|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教授
陳嘉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為什麼2020年,包含臺灣在內的一些政府能建立起官方、科學界、人民之間的信任,卻有其他國家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為何在某些地方,「口罩」會是文化、政治、肢體衝突的爭端,而在其他地區卻未受到太多反對及爭議,反而廣為民眾所接受?
❏是什麼讓社群在災害中凝聚?什麼導致分崩離析?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災變與危機,身為命運共同體的人民該如何幫助彼此安然生存?
我們得探究病毒學,才能理解導致致命COVID-19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
我們得仰賴經濟學,才能解釋何以某些經濟紓困政策比其他舉措還要有效。至於「社會」因素,則在決定誰生、誰死、
誰享豐饒、誰得挨餓、誰會身心俱疲、誰能找到新的力量等各個層面上扮演了關鍵角色。
如果說,百年大疫諸多的統計數字讓人對這種大規模死亡日漸無感,也許換個角度,
挖掘比數字更為深刻的故事與市井生命經驗,我們得以將社會的全貌與進步方向看得清晰一些。
本書作者為美國社會學者艾瑞克.克林南柏格,他在20年來的研究工作中,持續探討重大危機為社會帶來的啟示。
2020年,克林南柏格居住的紐約恰好就是全球疫病大流行的致命熱點,紐約在當時一度進入「暫停」狀態。
他利用疫情之初這段時間仔細觀察「大蘋果」的曼哈頓、布朗克斯、史泰登島、皇后區、布魯克林
這五大行政區之間的情況差異,也從每個行政區找出疫情中個人經驗可供見微知著的居民,進行深入訪談。
接受作者為本書所做訪談的幾位紐約客包括──
一位小學校長,其身處的社區是頭幾個真正意識到疫情威脅的區域;一位政府職員,她的工作是協助當地醫院取得所需資源並保護該區選民的生命安全;一位酒吧老闆,他因疫情而生計出了問題,難以讓家庭獲得溫飽;一位在疫情中建立起互助網絡的退休檢察官;還有一對維繫市政不可或缺的重點工作者(essential worker)伴侶,兩人於疫情期間為兼顧職務與照顧膝下幼子而蠟燭多頭燒。
本書有細緻的微觀經驗書寫,也放眼全球,網羅世界各地在疫情下最即時的統計資料、研究報告與實況分析。
書中各自獨立的個人生命故事與作者專業的社會學宏觀視野緊密交織、相輔相成。疫情看似逐漸遠離,但在大疫過後,
一切還有待你我努力爭取改變。人類迴避不了以下問題:是什麼讓社群在災害中凝聚?什麼導致分崩離析?
我們有沒有能力面對下一次重大危機?解開這些問題的重要性超越了疫情本身,與我們的相關性也不會僅限於2020這一年。
趁一切還來得及,我們必須作答──「疫情教會我們什麼?」
【國內推薦好評】
1995年7月芝加哥發生攝氏43度的熱浪導致739人熱衰竭死亡,社會學家艾瑞克.克林南柏格2002年專書顯示,這並非史上唯一熱浪,1930年曾發生類似事件卻沒這麼多人熱死。他發現芝加哥貧富差距與犯罪率比65年前更嚴重,以前居民夏夜常睡在房子外面乘涼,守望相助,1995年卻沒人敢這樣做。克林南柏格新作《疫情教會我們什麼?》比較1918年大流感與2020年全球疫情,揭露美國社會脆弱度惡化與政治分化的殘酷現實,值得關注疫情研究的讀者借鏡。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疫情教會我們什麼?」本書作者以七位紐約人的經歷,並旁及包括臺灣在內的各國政策相關議題,譜寫全球疫情並提出這個重要的問題。儘管疫情已緩,但殷鑑不遠,在全球緊密互動且共同承受諸多風險的當前社會,這是永不過時的重要問題。
如作者點到,臺灣在疫情初期即靠著對全球與國內公布警訊,「有效地創造出相關的公共領域」,本書深入地以個人生命交織疫情事件、政策、科學與社會爭議的公共性,譜寫紐約、美國乃至多國的疫情樣貌。
閱讀本書勾起我推動「記疫」時的許多心得與經驗。《記疫》是在疫情期間,以落實人文社會視野的公共性為核心的一項社會溝通與記錄工作。成果包括上千位臺灣各領域人社學者與公民的紀錄、分析短文與紀錄片。其中也提出許多重要問題,包括產業根留臺灣的重要性與挑戰有哪些?如何強化社會互信與團結?科學證據與災難治理的權衡之道為何?緊急救難政策的法理根據與保護人權,兩者怎麼權衡?如何降低對弱勢階層與群體的衝擊?甚至於該怎樣比較不同國家、政體或各層級政府治理的能與不能?以及最重要的:面對重大危機與爭議時,人與人、人與環境,以及人與病毒等其他物種之間如何共存?這些在在都直接或間接地呼應《記疫》中收錄的吉光片羽,更是必須持續追問、不容遺忘的課題。
儘管紐約、臺灣兩地脈絡不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從疫情帶來的全球鉅變、各國因應調適,乃至於後疫情時代開啟的全球新地緣政治,本書諸多面向都有助於反思本地社會當年的恐慌、爭議與激情。謹此推薦讀者參照閱讀,必能有更多體悟。
──林文源/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記疫」人文社會團隊推動者
Covid-19疫情衝擊全世界人們的生活,在臺灣的我們所受到的影響程度「相對」是比較輕微的,但也引起了很多的震盪。本書帶我們來看受到巨大衝擊的美國是如何面對這樣的危機,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各個機構都必須面對與病毒之間貨真價實的「戰鬥」。書中除了從小人物的視角出發來描寫整個社會怎麼因應危機外,也討論了其他國家的做法,而臺灣正是屬於被高度讚揚的一類。這一波疫情過去,但我們隨時必須要準備好面對下一個未知的危機,這是屬於全民的公衛基本功。而本書正是透過社會學家精采的文筆,提供不可或缺的紀錄、批判,以及省思。
──陳方隅/美國臺灣觀測站主編、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本書通過不同人物在COVID-19疫情中的親身經歷,生動地展現了環境變動對個人生活的深刻影響。這是一本不可錯過的佳作,深入探討健康與社會之間的緊密聯繫,帶領讀者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結構。
──陳端容/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教授
2020年起的新冠疫情,對於社會局勢發展以及人群生命處境有什麼影響?這個歷史事件又可以帶來哪些啟發?這是社會學家克林南柏格在這本書裡面想要告訴讀者的兩件事情。他讓個人的微觀經驗與社會的巨觀分析交織進行,藉以勾勒出疫情發展以來的各種大小面向。本書內容雖然有美國中心的格局限制,但臺灣、澳洲、英國等地的衛生策略也在書中現身,豐富了比較視野。本書真切且深入,再次強調了作者對於社會團結的關注。這些創見,對於我們思考如何可能讓社會在災難後浴火重生,非常重要。
──陳嘉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各界好評】
艾瑞克.克林南柏格透過七名歷經2020年世界性大流行病的紐約人切身經驗,藉以探討這場瘟疫的意義和影響,他的成果就是這本既有人性的親密感又不失廣博的著作,揭示了社會團結的重要性及其脆弱性。
──伊麗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普立茲獎得主、《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克林南伯格針對動蕩的2020年蒐集到精采的「社會驗屍」報告,其中調查了機構、社會和政治領導層是如何崩解潰散的……這部對COVID-19當下混亂和災難的優秀探討之作,能與勞倫斯.萊特(Lawrence Wright)的《大疫年》(The Plague Year)並駕齊驅,都是此一主題的必讀作品。希望2020年的經驗讓我們在往前行的同時,具備透徹的清醒、決心和團結精神。
──《書單》(Publishers Weekly)星級好評
經過嚴密的研究......[克林南伯格]藉由七個人物的側寫,向人們面對可怕困境時所展現的韌性和慷慨致敬......這本書令人入迷,捕捉到新冠大流行所特有的那種揮之不去的不確定性,同時評估了其全球影響力,以及未來我們可能面臨的挑戰。這本重要著作有其廣度。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星級好評
文筆優美,研究透徹。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作者簡介:
艾瑞克.克林南柏格 Eric Klinenberg
社會學者;紐約大學海倫.古爾德.薛珀德(Helen Gould Shepard)教授及公共知識中心主任。前作有《紐約時報》暢銷書《救救我的羅曼史》(Modern Romance)(合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Palaces for the People)、《獨居時代》(Going Solo)、《熱浪》(Heat Wave)(暫譯)和《為空氣而戰》(Fighting for Air)(暫譯)。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雜誌》、《滾石》、《連線》等刊物。現居紐約市。
相關著作:《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運用「社會性基礎設施」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
譯者簡介:
孟令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所碩士,譯作散見於科技、文化、財經領域。譯有《五感之外的世界》、《悲傷的大腦》、《你聞到了嗎?》、《我是賽伯格」──彼得2.0》等書(以上皆由臉譜出版)。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