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大提琴組曲在生活中無所不在,潛在讀者眾多。
․本書獲得多項大獎肯定,是近年最好看、最生動的文字。
․全書仿效大提琴組曲,共分六大組曲,可搭配音樂閱讀。
․獲劉岠渭、焦元溥、張正傑等大師級老師強力推薦
獲選年度好書!榮登暢銷榜第一名! 橫跨三個世紀,一場音樂史詩探索之旅
《經濟學人》:讀完這本書,你將從此對大提琴另眼相看!
張正傑(大提琴家)、焦元溥(音樂評論家)、劉岠渭(音樂學家)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出版人週刊》《芝加哥太陽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齊聲推薦!
張正傑、焦元溥 專文推薦
榮獲:《經濟學人》雜誌年度好書
魁北克作家協會非文學類大獎
魁北克作家協會麥考斯蘭首作文學獎
入圍:總督文學獎
加拿大作家評委會非文學類獎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非文學類獎
一個寧靜的傍晚,艾瑞克.席伯林偶然地參加了一場音樂會,聆聽某位不認識的大提琴家演奏著他一無所知的作品。短短幾十分鐘後,他竟無可藥救地愛上這美妙樂音──《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他著了魔似的啟程前往歐洲,展開追尋巴赫的音樂遺跡之旅,從巴塞隆納大街、比利時豪宅、卡薩爾斯紀念館、德國二戰被炸毀的皇宮;他埋首文獻、參與巴赫研究會、循線爬梳20世紀最重要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如何與這部作品相遇。他也走訪世界頂尖大提琴家如Mischa Maisky、Anner Bylsma、Pieter Wispelwey、Walter Joachim、Janos Starker等,聆聽他們與巴赫大提琴組曲交會的感覺。最後他回到蒙特婁,拿起大提琴投身巴赫的音樂時空,在巴赫誕生三百多年後的今天,為世人揭開充滿傳奇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之謎……
書中三道主旋律相互交疊:首先,是巴赫,他的人生與家人、他的音樂與大提琴組曲手稿之謎;其次,是卡薩爾斯,從發現手稿、苦練、演出,他如何看待這部作品、為什麼不喜錄音的他願意錄下史上最好的演奏版本之一?最後,是艾瑞克.席伯林從自己的吉他與大提琴習練中,在21世紀的今天賦予大提琴組曲的詮釋。
本書將傳記和音樂史無縫融合,仿佛一幅古老的卷軸,描繪了一段音樂的熱情和探求,以及這段音樂跨越時光的吸引力。這是一場充滿懸疑和神祕感的音樂之旅,一場引人入勝的史詩探索。
作者簡介:
【關於作者】艾瑞克.席伯林Eric Siblin
加拿大知名音樂評論家。大學主修歷史,曾在《蒙特婁公報》(The Montreal Gazette)等媒體當記者。2002年轉戰電視製作紀錄片,以Word Slingers在Yorkton Short Film & Video Festival中贏得評審獎。《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他的第一本書,出版後一舉拿下魁北克作家協會「Mavis Gallant非文學類大獎」、「McAuslan麥考斯蘭首作文學獎」等多項榮譽,同時被《經濟學人》雜誌選為年度好書。
譯者簡介:
【關於譯者】吳家恆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台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先鋒派音樂宗師約翰.凱吉與禪的偶遇》、《舒伯特的冬之旅:一種迷戀的剖析》、《權力的哲人: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建築師李伯斯金回憶錄》、《關鍵音:沒有巴赫,我不可能越過那樣的人生》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推薦】
張正傑、焦元溥、劉岠渭專業推薦!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出版人週刊》《芝加哥太陽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齊聲推薦!
看完這本書,再來聆聽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豔!〜張正傑
讀這本書(最好是邊聽邊讀),你將從此對大提琴另眼相看。〜《經濟學人》
你一定會喜歡席伯林風趣、節奏明快地講述自己如何從一個聽流行音樂的人,變成巴赫大粉絲。〜《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我多年來讀過最精采、睿智、優美而且研究嚴謹的一本書。〜暢銷書《牛津解密》作者賽門.溫契斯特(Simon Winchester)
席伯林把不同的音樂形式、藝術、政治史、巴赫與卡薩爾斯的故事,以及音樂的奧妙,全寫進這本引人入勝的作品裡。〜《紐約時報》
非常好看……文字優美,研究嚴謹。〜《愛爾蘭時報》
讓我們看見巴赫不只是一台作曲機器,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衛報》
值得細細咀嚼的一本書。〜《華盛頓郵報》
強烈建議樂迷們讀這本書!〜《蒙特婁書評》
一部寫作優美、關於「熱情、想像與發現」的真實故事。〜Goodreads
一部將音樂與政治史巧妙融合的精采作品……太棒了!〜《芝加哥太陽報》
席伯林帶著充滿感染力的熱情,講述一個音樂天才的故事。〜《波士頓環球報》
非常迷人,充滿想像力……。〜《西雅圖時報》
探索的欣喜,充滿熱情的文字。〜《泰晤士報》
一部結合音樂學習、歷史研究與熱情的作品。〜加拿大《QUILL & QUIRE》雜誌
穿梭於音樂史上兩個不同的時代……席伯林的研究無懈可擊……。我們很幸運,有這本書的誕生。〜《THE WALRUS》雜誌
席伯林說得沒錯,《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走進巴赫音樂世界的最佳入口,他為這段旅程留下愉快且生動的紀錄。〜《THE WHOLE NOTE》雜誌
席伯林是一位有洞見的作者,善用文字傳達音樂的聲音與情感。〜《出版人週刊》
名人推薦:【各界推薦】
張正傑、焦元溥、劉岠渭專業推薦!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出版人週刊》《芝加哥太陽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齊聲推薦!
看完這本書,再來聆聽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豔!〜張正傑
讀這本書(最好是邊聽邊讀),你將從此對大提琴另眼相看。〜《經濟學人》
你一定會喜歡席伯林風趣、節奏明快地講述自己如何從一個聽流行音樂的人,變成巴赫大粉絲。〜《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我多年來讀過最精采、睿智、優美而且研究嚴謹的一本書。〜暢銷書《牛津解密》作者賽門.溫契斯特...
章節試閱
第一號組曲(G大調)
前奏曲
我坐在西班牙一處濱海莊園的庭院,此地曾為卡薩爾斯(Pablo Casals)所有。一八九○年的一天下午,還是孩童的這位加泰隆尼亞大提琴家發現了這音樂。我戴著耳機,聽著音樂,花園草木繁茂,棕櫚與松樹遮去陽光,不遠處地中海粼粼的波光,與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前奏曲應和得絲絲入扣。沒有比這地方更適合聆賞這音樂了。雖然巴赫是在十八世紀初寫下《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但還要過兩百年,卡薩爾斯才讓這部作品廣為世人所知。
我知道有這部作品,是在二○○○年一個秋天的晚上。那一年是「巴赫年」,紀念這位作曲家去世兩百五十年。我坐在多倫多皇家音樂院(Royal Conservatory of Music)的觀眾席,聆聽一位不認識的大提琴家演奏我一無所知的作品。
當地的報紙登了音樂會的訊息,而我閒來無事,住的旅館又在不遠,除此之外,我沒有理由去聽這場音樂會。但我說不定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尋找著什麼。當時,我才結束了為蒙特婁的《快報》(The Gazette)寫流行音樂樂評的工作,這份差事讓我的腦袋裝滿音樂,而大部分的音樂是我並不想去聽的。排行榜前四十名的歌曲在我掌管聽覺的大腦皮層占據了太久,而圍繞著搖滾樂的文化已經越來越讓我難以忍受。我還是想讓音樂在我的生活中占據重要位置,但是要以不同的方式。結果,《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提供了一個脫離窘境的方式。
那場獨奏會的大提琴家,是來自波士頓的羅倫斯.雷瑟,曲目解說寫道,「實在是匪夷所思,長久以來,」《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被當成練習曲集。但自從卡薩爾斯在二十世紀之初開始拉奏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我們知道自己何其幸運,能擁有這些絕世逸品。然而,大部分的愛樂者有所不知,這些作品的手稿並沒有留存下來……《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並無真正可靠的來源。」
這讓我心中挖新聞的念頭開始轉:巴赫的手稿,究竟流落到哪去了?
巴赫的手稿流落何方?
據說這部《大提琴組曲》,是巴赫在一七二○年於日耳曼的小城柯騰(Cöthen)創作,並以渡鴉羽毛的墨水筆寫下。但是,原始手稿並無留存,我們要如何確定這點?大提琴在巴赫的時代地位不高,一般是被貶到背景拉著單調的低音,那麼他為何要為大提琴寫這樣一部畫時代的巨作?以巴赫經常把自己的作品改寫給其他樂器演奏,我們又如何能確定這音樂是寫給大提琴的?
我坐在皇家音樂學院音樂廳的聽眾席,看著這孤單的形影以如此節制之質,發出這般宏偉的音聲,似乎在挑戰著音樂的可能性。就只有單一樂器,而且是音域固定在那麼低的大提琴,與此重任似乎並不相稱,彷彿有個至高的作曲家構思了一部企圖心過大的作品,一個理想的文本,卻對於承載任務的樂器未經琢磨漠不關心。
看著羅倫斯.雷瑟熟練地演奏這些組曲,我對他的樂器如此龐大感到印象深刻。這樂器以前稱之為violoncello,簡稱cello,讓我聯想到來自中世紀弦樂王國的某個笨手笨腳的農夫,粗野而原始,與它發出的精練樂音相差十萬八千里。但靠近細看,可以看到精工雕刻的渦狀琴頭和線條優美的音孔,形似某些精緻的巴洛克時代簽名。從這些音孔中傳出的音樂,比我所聽過的都要來得粗獷而狂喜。我任由心緒漫溢。這音樂在一七二○年聽起來會是什麼模樣?不難想像大提琴在戴著撲粉假髮的貴族面前展現身手,吸引他們的注意。
但如果《大提琴組曲》是如此魅力獨具,為什麼在卡薩爾斯發現它們之前卻沒什麼人聽過?在這組作品完成之後近兩百年間,只有少數專業音樂家和研究巴赫的學者知道有這麼一部史詩般的音樂。他們認為這組作品更像是技巧練習,而不適合在音樂廳裡演奏。
這六首組曲的故事,不只關乎音樂而已。音樂由政治所形塑,從十八世紀普魯士的尚武精神,到百年之後宣揚著巴赫名聲的德國愛國運動都是如此。當歐洲的獨裁統治在二十世紀猖獗之際,卡薩爾斯卻把音符化為反抗法西斯的子彈。過了幾十年後,羅斯托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在柏林圍牆的斷垣前面演奏《大提琴組曲》。
在卡薩爾斯讓世人注意到大提琴組曲之後(這在他發現這音樂許久之後才發生),它的魅力就無可抵擋了。唱片目錄上已有超過五十個錄音版本,超過七十五個大提琴演出版本。其他如長笛、鋼琴、吉他、小號、低音號、薩克斯風、班究琴的演奏家發現他們可以改編《大提琴組曲》,還有更多人嘗試進行改編,結果大為成功。
對大提琴家來說,這六首組曲變成了一切,成了一場在時間中推移的儀式,一座演出曲目的聖母峰——或者說,是富士山。二○○七年,義大利大提琴家馬里歐.布魯奈洛(Mario Brunello)爬到標高接近海拔三七五○公尺的富士山頂,拉奏《大提琴組曲》的選曲,因為他認為「巴赫的音樂最接近絕對與完美」。
第一號組曲(G大調)
前奏曲
我坐在西班牙一處濱海莊園的庭院,此地曾為卡薩爾斯(Pablo Casals)所有。一八九○年的一天下午,還是孩童的這位加泰隆尼亞大提琴家發現了這音樂。我戴著耳機,聽著音樂,花園草木繁茂,棕櫚與松樹遮去陽光,不遠處地中海粼粼的波光,與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前奏曲應和得絲絲入扣。沒有比這地方更適合聆賞這音樂了。雖然巴赫是在十八世紀初寫下《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但還要過兩百年,卡薩爾斯才讓這部作品廣為世人所知。
我知道有這部作品,是在二○○○年一個秋天的晚上。那一年是「巴赫年」,紀...
目錄
第一號組曲—G大調
◆ 前奏曲
巴赫的手稿流落何方?
從馬友友到雲門舞集
一本不只是給古典音樂發燒友看的書
◆ 阿勒曼舞曲
巴赫沒那麼嚴肅,至少有二十個小孩
我不斷活在惱火、嫉妒和迫害之中
◆ 庫朗舞曲
收拾起悲傷,投入樂器學習
罵人家「吃了蔥之後吹低音管」……
第一次萌生創作獨奏大提琴作品的想法
這就是旋律,隨之起舞吧!
貴族氛圍下,持續創作的一年
◆ 薩拉邦德舞曲
像禪師一般的音樂家誕生
未來的演奏巨匠被大提琴音征服
◆ 小步舞曲
音樂在想像中成形,樂譜中的感性從腳底充滿到指尖
他的樂器,是不是有精靈住在裡面?
被學校教授瞧不起,到成為「國家榮耀」
再次出走!追求國際演奏生涯
音色燦爛,技巧與感性兼備,是天選之人
◆ 吉格舞曲
讓古典音樂走出博物館
當「巴赫音樂節」碰上「愛爾蘭搖滾天團演唱會」
塞在鞋盒塵封近三世紀的優美旋律
第二號組曲—D小調
◆ 前奏曲
溫泉地避暑歸來,不祥預感浮上心頭
微小而孤單,一個破碎的和弦
這門藝術已死,但我仍看到它活在你身上
◆ 阿勒曼舞曲
柏林失之東隅,巴赫得之桑榆
《布蘭登堡協奏曲》誕生
◆ 庫朗舞曲
巴赫的第一本傳記
誰點燃巴赫身後的榮耀?
緩慢的「巴赫復興」過程
◆ 薩拉邦德舞曲
不再為人伴奏的音樂家
沉睡近兩百年的大提琴組曲重現
這不是在演奏,是讓音樂復活!
專屬於卡薩爾斯的曲目,直到天使接手
一心拋開生命中「最不快樂的事」
◆ 小步舞曲
成立卡薩爾斯管弦樂團
最親的母親撒手人寰
◆ 吉格舞曲
意外造訪大提琴家麥斯基
組曲像顆鑽石,以不同的切面反映光線
沒有大提琴的勞改歲月
巴赫組曲是麥斯基的聖經
第三號組曲—C大調
◆ 前奏曲
祕密追求年輕宮廷歌手
為愛人創作《小鍵盤曲集》
◆ 阿勒曼舞曲
兄長離世的哀傷與思考
◆ 庫朗舞曲
西班牙婦女第一次投票
以〈快樂頌〉告別和再會
每天都在必殺名單上
◆ 薩拉邦德舞曲
將發自內心的音符送進「鐵怪物」
在空襲之下拉奏巴赫的組曲
宛如但丁筆下的地獄場景
到處充滿絕望和失落的音符
◆ 布雷舞曲
大提琴家的羅夏氏測驗
巴赫天才經得起任何風格試煉?
大提琴家的詮釋各有千秋寰
◆ 吉格舞曲
巧遇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華爾特
假扮成修士逃離德國目
學拉大提琴,從中體悟巴赫的創作
音準:按在「甜蜜點」上,拉出你要的音
前往蒙克蘭大道咖啡館私下致意
第四號組曲—降E大調
◆ 前奏曲
五年內寫了超過兩百部清唱劇
在萊比錫創作大提琴組曲
◆ 阿勒曼舞曲
神劇:《聖約翰受難曲》
採歌劇演出方式的音樂會
巴赫可能認識某個猶太人?
◆ 庫朗舞曲
獻給李奧波的初生兒六首組曲
不再擁有柯騰王子樂長的頭銜
巴赫父子的音樂課
親人故舊持續凋零
◆ 薩拉邦德舞曲
拒絕為納粹德國演奏
不再向讓他失望的世界妥協
◆ 布雷舞曲
是誰讓卡薩爾斯結束流亡?
卡薩爾斯的「音樂復活」!
◆ 吉格舞曲
一頭栽進複音義大利麵裡頭
希望巴赫是義大利人
業餘樂團的不穩定讓人心驚
使勁練熟三百年前的清唱劇
巴赫變化無窮,令人讚嘆!
第五號組曲—C小調
◆ 前奏曲
親手翻閱巴赫的魯特琴手稿
真想將巴赫的瑰寶帶出圖書館
◆ 阿勒曼舞曲
德勒斯登宮廷的音樂風潮
巴赫歆羨不已的宮廷樂團
最吐露心聲的一封信
德勒斯登迎來新的歌劇時代
強人奧古斯特的奢侈生活告終
被任命為宮廷作曲家
◆ 庫朗舞曲
背負兒子猝逝的哀痛
到底誰是「修斯特先生」?
萊比錫書商、學者、市議會成員……
大提琴獨奏音樂會:「巴赫乘六」
大提琴獨奏音樂發展的重要第一步
◆ 薩拉邦德舞曲
來自波多黎各年輕女孩的鼓舞
意外錯過第一屆波多黎各音樂節
一九五七年夏天的祕密婚禮
◆ 嘉禾舞曲
全球公認的和平象徵──「老年超級巨星」
◆ 吉格舞曲
改編巴赫風潮越演越烈
搖滾樂手也瘋巴赫!
想解開巨人鎖鏈的音樂家們
每個時代都在重新想像巴赫
在巴赫作品中尋找數字的象徵意義
每首組曲都有其獨特之處
第六號組曲—D大調
◆ 前奏曲
巴赫唯一的歷史性接觸
國王與作曲家價值觀相左
巴赫家族:音樂與精神長鏈的一環
巴赫最有價值的財產?
◆ 阿勒曼舞曲
命運交織的兩對父子
最用心保存巴赫音樂遺產的兒子
收藏超過三分之一的巴赫樂譜
全日耳曼最好的管風琴師
費利德曼.巴赫家族的趣聞
第一尊巴赫雕像在萊比錫落成
◆ 庫朗舞曲
安娜.瑪德蓮娜謄寫手稿之謎
誰在執行巴赫的祕密指示?
◆ 薩拉邦德舞曲
大提琴是放在肩膀上拉奏的!?
巴赫用「小型大提琴」拉奏組曲
◆ 嘉禾舞曲
卡薩爾斯受邀參加白宮國宴
高齡超級巨星穿梭歐美兩洲演奏
不要只給我音符──要給我音符的意義!
世界知名大提琴巨星殞落
持續流傳的遺緒——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 吉格舞曲
發現巴赫手稿被拿來墊果樹?
循線追蹤在戰火中散佚的音樂珍寶
手稿可能正在分解,祕密也正在消融
註
致謝
參考書目
聆賞參考
第一號組曲—G大調
◆ 前奏曲
巴赫的手稿流落何方?
從馬友友到雲門舞集
一本不只是給古典音樂發燒友看的書
◆ 阿勒曼舞曲
巴赫沒那麼嚴肅,至少有二十個小孩
我不斷活在惱火、嫉妒和迫害之中
◆ 庫朗舞曲
收拾起悲傷,投入樂器學習
罵人家「吃了蔥之後吹低音管」……
第一次萌生創作獨奏大提琴作品的想法
這就是旋律,隨之起舞吧!
貴族氛圍下,持續創作的一年
◆ 薩拉邦德舞曲
像禪師一般的音樂家誕生
未來的演奏巨匠被大提琴音征服
◆ 小步舞曲
音樂在想像中成形,樂譜中的感性從腳底充滿到指尖
他的樂器,是不是有...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