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雜2本79折吳明益京極夏彥節稅長女病最透明的故事三采暢銷精選陳思宏納瓦爾寶典安寧照護矽島民防小書痴兒童文學季暢銷5折起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台灣巫宗教的心靈療遇(二手書)

作者:余德慧

評價
12收藏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二手價:74 NT$ 206 NT$ 280

賣家:東看西看的雙子寶寶
書況(讀冊判定):良好
備註(賣家自填):無畫線註記
商品備註與退貨說明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限量商品,即時庫存=1

購買新書
88 246
購買電子書(固定版型)
69 193
圖書館借閱
二手書交易資訊
限量贈品
#先蝦上市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在乩童的堂口,裊裊香煙撫慰了人世間許多悲歡離合的複雜心緒,當巫者搖頭晃腦迎接神明附身,便將求者引入一個非現實的、如夢的惦念空間,在這裡,生者與死者再度見面說話,過往的恩怨情仇可以釋放和滑動,為心靈療遇創造出種種豐富內涵。

本書為余德慧教授與其他研究者共同撰寫的論文集,主題包括:台灣巫宗教的田野反思、民間宗教虔信者的「啟蒙神學」、從俗智的啟蒙到心性倫理、從巫現象考察牽亡的社會情懷、從靈知象徵領域談哀傷的抒解等。相信這些根植於民間巫宗教和心靈文化的深入體察,將有助於華人心理治療的本土紮根和發展。

目次

前言 巫者的生成
第一章 台灣巫宗教的田野反思
【附錄】田野背景說明
【附錄一】慈惠堂的牽亡
【附錄二】牽亡須知
【附錄三】牽亡應注意事項
【附錄四】臨終病房
【附錄五】西方脈絡下的悲傷輔導
第二章 台灣民間宗教虔信者的「啟蒙神學」
第三章 從俗智的啟蒙到心性倫理
第四章 從巫現象考察牽亡的社會情懷
第五章 從靈知象徵領域談哀傷的抒解

作者簡介:

余德慧,台灣屏東人,一九五一年生,台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張老師文化公司總顧問、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教授,2006年8月余德慧自東華大學退休,轉任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學內容包括:文化心理學、宗教人類學、文化諮詢、生死學等。他也是心靈工坊文化公司諮詢顧問總召集人。
余德慧早年從事臨床心理學,擔任心理學教授二十餘年,之後因覺人的世界跟文化、經濟、生活等息息相關,在加州柏克萊大學開始埋首於心理、醫療人類學,同時也浸淫在詮釋現象心理學、宗教與臨終照顧等研究領域。
而近幾年來,余德慧持續在花蓮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擔任志工,開始接觸臨終病人,親身體證生死,本書即為他融合近年來在臨終照顧實務與研究所累積的學術理論。
其他著作:《詮釋現象心理學》、《生死學十四講》、《生命史學》、《生死無盡》、《台灣巫宗教的心靈療遇》、《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以上為心靈工坊出版)、《中國人的寬心之道》、《中國人的自我蛻變》、《中國人的生命轉化——契機與開悟》、《孤獨其實是壞事》、《男兒心事不輕彈》、《回首生機》、《感應之情》、《生命夢屋》、《情話色語》、《觀山觀雲觀生死》等(以上為張老師文化出版)。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