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地搖撼,毀滅往往就在一瞬之間;
斷層破裂,碎石崩落,遍地的斷壁頹垣……
然而在可見的傷痕之外,
又有誰可曾看見深埋在記憶中,
不曾平息的漣漪與幽嘆?
沉靜節制的文字,寫記憶、創傷與自我療救,平和中展現出對人物的同情與理解,情懷十分動人。──石曉楓
她不僅再現六十年前的地震災難,更透過災後家鄉的跨越時空探索,反映出當代社會的複雜現象與心靈困境。──何致和
地震距離臺灣過近,文學敘事距離臺灣地震卻過於遙遠。短篇小說集《東北東》的出現,可以彌補這一缺漏,也為臺灣災後文學帶來一支精巧的丈量小尺。──高翊峰
每一篇小說作者都非常有耐性地打磨拋光,且僅僅只是很有耐性地一一描寫與鋪展對白,就使這本小說自然而然地展現其深度。──鍾文音
一場六十年前的巨震災難,當倖存者逐漸凋零,碎裂的地貌物換星移;在一切跡痕都幾近湮滅之後,要如何追弔曾經的傷痕?如果時間真的稀釋了人們的記憶,那這一切是否真確發生過?
老醫師診所的地下室裡,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無數鳥群和空籠;不時出沒在舊貨行的神祕黑貓;渴望藉由「靈魂穿越」回溯幼時火災真相的老婦;徘徊鄰里間堅持要修好收音機的的瘋漢……
小說新銳梁綉怡透過七個短篇,試圖追索並重構一九六四年白河大地震的災難記憶。經由小說之筆,她書寫七個精神困鎖在不同時間點上的受傷靈魂,拉開一道如漣漪般蕩漾擴散的傷痕圖譜。從而重新錨定了災難與受傷的面貌;當災害過去之後,真正讓傷害的記憶與情緒持續展延,前進,轉化,延續或者停止的,是時間。
石曉楓|何致和|高翊峰
童偉格|蔡素芬|鍾文音
──好評推薦
作者簡介:
梁綉怡
一九九六年夏天出生,臺南人。師大國文系、北藝大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畢業。喜歡劇場、聽團,迷戀現場發生的事。曾獲新北市文學獎、桃園鍾肇政文學獎、臺中文學獎,作品散見社群媒體及刊物。
章節試閱
降乩
七星劍的刀柄,在阿通的掌心壓出兩道紅色印記。緊緊握著的幾個小時裡,他沒有感覺到任何壓迫,隱約的刺痛大多來自額頭和後背肌膚,有時是手腕關節處。當神明因為開心而過度操弄法器,旁側人員會伸手給予制止。反反覆覆,才累積成具體的痛覺。
農曆正月初九的長夜,祭拜天公之外,大批村民聚集到關仔嶺,隨司儀指示鞠躬參拜,待正二媽正式起駕,一同簇擁神轎,走出火山碧雲寺的拱門。鞭炮聲與人的歡騰鼓譟結合,夜晚充滿活力。火把在布滿樹的古香路上零星亮起,隨信眾的步伐搖搖晃晃地前進。阿通在第一個休憩點換回便服後,繼續與轎班共進。起伏的沿途,他沒忍住呵欠,動手調整頭燈,並未意識到自己成為白熾色光點的一分子。
換花、換果,鄰近庄頭前與三媽換轎。回鑾路徑總長二十三點四公里,徒步全程,經歷黑夜與黎明,感受正午陽光與傍晚涼風。阿通抵達大廟時,早已記不清楚這之間,他有多少時間是自己,多少時候是靠神靈撐起身體。
佛祖媽進廟之後,與竹仔港清水祖師爺會面,兩方隨即踏上各自的行程。平時早早入睡的村莊,這夜直至二媽巡視過最後一戶人家,都還有人清醒,留心看顧供桌上的香爐與兩盞燭火。在靜謐中斷斷續續迸發的爆竹聲,跨入極深的夜。阿通無夢的睡眠,沉沉壓著事物的毛邊。待他醒來,一切恢復成平時的模樣。街上能掃成幾座山的紅紙炮灰與銘黃紙張消失,攤販撤離,遮雨棚不在,神像也穩妥地坐回大殿中央。
他在額頭的傷口上塗抹藥膏,全身痠痛。透過鏡子,阿通歪曲身體,也替後背數條瘀紅做簡易處理。洗曬好衣物,阿通騎紅色電動車出門。龍頭下方,以金色墨水印製的「佛光普照」貼紙翹起一角,「照」字邊緣在風中不停來回拍打,將紙張又撕起一些。他停靠在立有長型藍色燈箱的空地前,朝圍著矮桌喝酒的村民喊聲。周遭低矮的平房,讓招牌顯得更加巨大。白色粗楷體「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霸氣聳立,搭配他們偶爾粗鄙的談話,形成詼諧的氛圍。
剛度過村莊真正意義上的農曆年,大夥既疲累又舒心。阿通就僅存的空矮凳坐下,默許身旁的男人替他斟酒。他淺淺啜一口,便靜靜待著,臉上是一貫溫和淡然的笑容。
「今天沒有去廟前站衛兵。」
「時間還沒到。」阿通說,順對方的話挖苦自己。
曬得極黑,面貌乾癟的男子笑,搖搖頭問道:「你們知道主委換人了嗎?」另一人誇張嘆氣,說是趁大家裡外都忙的時候。
氣氛些微尷尬,阿通眨眨圓眼,一臉茫然。大夥問他每日坐在廟前,人來人往,難道一點消息都不知道。他搔搔頭,笑得靦腆抱歉。雙頰紅潤的老人面目嚴肅,提醒他應當善用神明應允的潛質,說自己年紀雖大,對這類事情仍很敏感,他直覺,有什麼事情即將發生。
「這麼厲害,怎麼不去當乩身。」
「就是,現在也沒規定只能誰當。」
老人乾笑幾聲,「乩身是接收神明的意思,我是靠感覺。」
阿通啃咬手裡餅乾,不斷發出酥脆聲響,「如果我能幫上忙,佛祖媽會告訴我。你們別擔心。」
「你要好好理解祂的意思啊。」幫阿通斟酒的男人說,手肘靠上阿通的肩膀,帶來確切的壓迫感。
談話短暫收束,大夥表現得有些無趣。他們調整坐姿,等候新話題展開,沉默的空檔,自若地嗑瓜子、喝酒配菜。阿通並未時常參與這類聚會,因此多半時候只是聽。一般日子,他辛勤地到各工地和田裡做工賺錢,早晚一次,騎乘電動車四處繞庄頭。其餘閒暇,他倚坐在廟門口的金漆色獅子旁,像尊附贈的塑像。
信眾來去,若有外地香客在廟埕前擺姿勢,準備與碧軒寺三個大字合影,他也會直直地看過去,相當好奇。阿通幾乎認得所有會到大廟朝拜的人,且對這項能力抱持自信。然而近幾個月,他開始遇見毫無印象的人,久久會有兩、三個重複。他有些困惑,獨自推敲因果,始終沒有顯著的收穫。
將小小一杯啤酒喝完,花費阿通不少時間。與大夥道別後,他前往大廟,合掌參拜,向廟務人員打招呼,巡視有無需要幫忙的事。完成確認後,阿通坐回老位置,一手環住金獅子的身體,面朝對向樓房,視線自然落在從宅屋頂樓花圃蔓生垂落的草藤,和其下層,吊掛著兩盞顯目紅光佛廳燈的昏暗空間。外牆有一處特別空曠,阿通很快想起,那裡原本是一塊手寫「東山鴨頭」字樣的木招牌。招牌從他有印象以來就在,卻沒見過販賣任何食物。
他站起身,伸展雙臂,打算到其他地方繞繞。阿通轉身,朝大殿頷首,遙遙感受到神像的注視。他看向佛祖低垂的眼,腦中出現一個清晰畫面。
破碎的繽紛屋瓦堆疊,琉璃片剪貼黏成的鳳鳥斜斜後仰,張著嘴,像朝天空長嘯。「碧雲傳香」木牌匾橫立上方,老舊質感與周圍物的色彩呈強烈對比。應當在顯眼處的廟名招牌,不知隱身何處。
短短一瞬,帶給阿通很深的衝擊。這是他初次以這類方式與祂連結,阿通猜想那是佛祖的旨意,又不敢貿然斷定所有細節皆由祂橫空造出。他避開去確認一張相似影像的選擇,走往拜殿。赤腳站在冰涼的大理石地面,阿通雙手合十,面朝神像,霎時不曉得該如何表述,陷入一陣苦思。
「祢,有事情,要告訴我?」他的語句稍微破碎,顫抖地擲出兩個半月形,得到一正一反的回應。
「是我個人的事嗎?」他問得迅速。
蓋筊。
撿起筊,阿通緊握,思考後慢慢問出:「是地震嗎?」
蓋筊。
「能否也給我一張籤詩?」
蓋筊。
「和我的父親、前任乩身當時一樣,祢不能洩漏太多?」
笑筊。
他低頭注視兩片朝上的平面,提問遇到瓶頸。阿通撿起筊,閉眼,默數十秒鐘,腦袋依然空白。他將兩瓣紅色新月放回桌上,三拜,朝神像低語:「還請給我指引。」心懷意念,結束這次的對話。
接下來幾週,無論他身處何方,總是惦記著那幅圖像。數度無法平靜,阿通坐在拜殿角落,祈求佛祖給予其他線索,或直接降駕到他身上。他向神明傳達祈願,在漫長的等待裡,甚至開始期待父親入夢解答。
阿通越揣測,思緒蔓延,愈發不安。當他終於將此事告知主委,江振峰的辦公室內,靠近窗戶的幾株盆栽才剛剛重新布置。江振峰坐在茶几另一側,問阿通他的擔憂為何。阿通支支吾吾,說不清最核心的關鍵。他的視線落在杯子裡的淺色茶湯,雙方靜默,僵持。
「你知道是什麼事嗎?」江振峰問。
阿通遲疑,罕見地沒有笑意,「我一直想到地震。」
「你問了?」
阿通點頭,「蓋筊。」
「那就不是啊。」江振峰的語氣爽朗乾脆。阿通稍停,問:「你看過大廟倒掉的照片吧,木柴、瓦礫。」他的雙手在空中比畫,「有另外一張,是菩薩金身直挺挺地坐在廢墟裡。」
江振峰抬起眉頭,等阿通繼續說。
「我不記得有看到神像。」
「什麼?」
「這次看到的畫面,裡頭沒有神像。」
江振峰目瞪口呆地看著阿通,捏了捏自己的後頸。他起身,走到辦公桌前,抽一張衛生紙擦臉。
「崑叔接到佛祖媽的旨意後,間隔多久,發生大地震?」江振峰問。
「三天左右。」阿通把手指關節折出聲音,「我已經有更長的時間。」
江振峰點點頭,坐回位置。
「我要怎麼做才好?」
「做了不一定比較好,你也知道。」江振峰語氣平淡,表示按兵不動也是種選擇,囑咐若有新進展,隨時告訴他。分別前,強調數次要互相幫忙。
離開辦公室,阿通腦袋裡盡是零散的憂慮。他陷入破解暗語的泥淖中,期間的廟務討論,乃至村民間流傳的風聲,都從他身邊掠過,沒被捕捉。
直到它們成為一紙具體的公告。與江振峰的討論恰好經過三天,紛雜模糊的凝結成筆墨,面對那些字,阿通先是有些抽離,接著竟慢慢感覺落地。
「因佛祖媽指示,並經信徒大會決議,本寺廟地將委由專業人士處理。遷移期間,預計迎請正二媽等眾神至文教活動中心旁臨時紅壇。」
午休時間,廟裡很安靜。阿通獨自站在布告欄前,反覆閱讀印在粉底A4紙上的消息。幾行口吻一氣呵成的文句,帶給他相當複雜的詮釋可能,其中包含這是一次惡作劇的猜想。他猶豫是否撕下公告,最後決定審慎以待,保留原狀。阿通跑到管委會辦公室找江振峰,只遇上一名志工,說主委出門了。他問對方公告的事,他似乎不太清楚,表示沒有其他人來詢問過。
阿通需要與人討論現況,沒能見到江振峰,遂至前任主委廖文賢的家。電動車均速前進,幾個平安符隨風翻動,稍稍安撫他的心情。坐在廖文賢對面,由於兩人熟識,阿通感到較自在。他開口,捎來有關公告內容和大廟傾倒畫面的訊息,同時提及與江振峰的後續談話,但轉述時稍微保留。
廖文賢氣色看來不太好,回應阿通的困惑,情緒卻相當激昂。他彷彿預知了這場到訪,開口滔滔不絕,流暢地講述事件發展的前因後果。從他因為對手買票綁樁而無法連任開始,廖文賢告訴阿通,江振峰假借整理信徒名單,將有權決議廟務的會員,換成自己親近的人。如此,才能通過遷移現址這類荒謬提案,官商勾結,實現充滿個人、小團體私利的詭計。
「他認定的信徒才是信徒!」廖文賢拍桌,口水噴上自己的衣服袖口。
阿通沒能很快理解完整的計畫細節,本想開口提問,發覺廖文賢額頭兩側浮現立體的青筋,於是暫時壓抑。
「我們必須做點什麼,由你來替佛祖發聲。」廖文賢說,沒有給阿通思考的時間。幾日內,他召集一群村民,鄉下地方消息傳播迅速,很快連不識字的長輩也跟上話題,人人都想擠進廖文賢的家,說上幾句。
他偕同阿通,率領眾人去找江振峰議論。管委會辦公室呈半敞開,雖寬,但無法容納所有村民。喧譁聲往四周傳遞,聲波在狹長的挑高廊道間碰撞,籠罩住整座建築的一邊。
廖文賢率先說話,以絕對的氣勢發問:「佛祖媽何時指示的?」他迎向江振峰的眼神,「連阿通都不知情。你要知道,他是二媽的乩身。」
「佛祖媽的乩身,不是有好幾個嗎?」
「繼承『唯一』血統的,只有他。」
「崑叔曾經是唯一,但你別忘記後來發生什麼。」
江振峰直白地掀開舊事,頓時讓周圍的氣氛變得緊繃。阿通站在原地,眨眨眼,沒有開口。江振峰轉向他,問:「你看到廟倒了,對吧?」
他停頓,似乎想等阿通回應。阿通皺眉,江振峰繼續說:「在那之後,我夢到一間新的大廟。」他漾開笑顏,雙眼幾乎發亮。
「碧軒寺三個字,比現在氣派好幾倍。」江振峰說,「隔天我擲筊請示,這就是佛祖媽的意思。」
「你有什麼證據?」廖文賢急著問。
聽見這個質問,江振峰挑眉,不太隱藏挑釁。他徐徐移動步伐,低頭狀似在思考。他繞了一小圈,抬頭問阿通:「那你打算怎麼做?」
阿通愣住,語言破碎。他不若廖文賢那般糾結於指示來源,甚至裡頭蘊藏的權力角逐。他在意的,是這些行動被如此選擇、決定的原因。大廟畢竟是村莊重要的信仰中心,要做如此大程度的更動,應當與居民討論協商。阿通說話時保持客氣,態度誠懇真摯,但部分人聽著,注意力逐漸渙散。
降乩
七星劍的刀柄,在阿通的掌心壓出兩道紅色印記。緊緊握著的幾個小時裡,他沒有感覺到任何壓迫,隱約的刺痛大多來自額頭和後背肌膚,有時是手腕關節處。當神明因為開心而過度操弄法器,旁側人員會伸手給予制止。反反覆覆,才累積成具體的痛覺。
農曆正月初九的長夜,祭拜天公之外,大批村民聚集到關仔嶺,隨司儀指示鞠躬參拜,待正二媽正式起駕,一同簇擁神轎,走出火山碧雲寺的拱門。鞭炮聲與人的歡騰鼓譟結合,夜晚充滿活力。火把在布滿樹的古香路上零星亮起,隨信眾的步伐搖搖晃晃地前進。阿通在第一個休憩點換回便服後...
推薦序
靜哀凝視島嶼,震動仍在繼續
鍾文音
梁綉怡的作品《東北東》是以一九六四年的白河大地震作為小說聚焦與延展的幅射,圍繞大地震為核心的創作,以此開展出的短篇小說。
因而看似是一篇篇的短篇小說,但卻又是彼此相關互文,有如車軸,軸心是大地震這個母題,但四周的輻條則是從大地震之前與之後的人性故事層疊而出一幅幅島嶼少見的震災倖存書寫。
緩緩爬梳關鍵的細節,一步步推動著情節,使整本小說雖設定在白河,帶著鄉土的氣息,但小說卻以一種充滿純粹的紀錄片特質,使人物時空自然地流動著故事與走位,時空調度自然無礙地串連。
作者以八篇(含楔子)小說裡的八個人物為主述者,兼及日常碎片生活的種種,有意思的是每篇小說都會出現鳥禽動物與人互動的世界(最後一篇乾脆整個時空調度到動物園),也許因為飛禽蟲鳴與動物比人類更能體察地震來襲。
小說的全文結構看似無關,但一開始的〈楔子〉可說是關鍵的定調,〈楔子〉的石佳昕角色就猶如是帶引出一篇篇故事的旁觀者與說故事者,彷彿回溯這場充滿生離死別大地震的人不是寫小說的人,而是和我們一起呼吸的島嶼命運。
〈楔子〉寫石佳昕收到一封匿名信,手機訊息寫:「有個東山人要寫這場地震」、「以白河大地震為背景,寫一本小說」,「作品的震央是事件的本身」……「但故事,方要開始。」
於是這石佳昕,猶如報信者,又像是《紅樓夢》初始就上場的空空道人與渺渺真人,他們是能看盡過去與看穿未來的人物,他的眼睛正是大觀園眼睛的象徵,所以唱了〈好了歌〉,因為他們看到眼前是一個充滿無窮欲望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情緣情滅就纏繞在方寸之間。
我彷彿也在《東北東》讀到這種大觀園即將要萬家燈火熄滅前的氣息,只是這大觀園變成了大地震。
對大地震即將襲來之前的日常捕捉可說是《東北東》別出一格的寫法:以靜帶動,以日常的瑣碎勾出人們無知於即將撲面而來的無常與敗壞。
小說並非走一般會寫到的傷害之後必然叩問事件帶給命運的意義,小說是直面書寫人物與事件,藉著人與事件自然浮現情節,不多作思想和論述的滔滔雄辯。每一篇小說作者都非常有耐性地打磨拋光,且僅僅只是很有耐性地一一描寫與鋪展對白,就使這本小說自然而然地展現其深度。
七篇小說的節奏拿捏都很穩當,不疾不徐,逐步吐出纏裹在暗黑人生之殤或時間之痕。或也可說「大地震」雖是作者寫作的歷史大背景,但也可說是作者虛設的小說時空,因為事件只是一個引媒,真正要小說要燃燒出來的是人物內心的小小方寸,即使那個方寸如此微不足道,如此瞬間就飛灰湮滅。
整本小說的色度落在中階,不走高也不走低,適度平穩中,偷渡靜靜的哀意,偷渡蟄伏的隱藏感情。
同時以契合小說的寫實性,在寫實中滲透出蘊藏的抒情(一股淡淡的傷感),以相應於其小說的內容所需的敘事口氣與節奏,使小說能具有揪心如地震般的那種難以預料的人生幻滅與殞殤,簡單幾筆,就能湧動小人物的執戀與悲歡。
隨心所欲地鑽竄,躲藏在土地或淺或深處,狡猾的蚯蚓反覆帶來意料之外的破壞與傷害,跨度從比六十年更久的過去,甚至無盡的未來。
梁綉怡曾以〈演習〉一篇獲得二○二三年新北市文學獎短篇小說的首獎,我恰好是評審,當時我的評語寫:
作者敘事與想像力十足,是一篇需要慢慢咀嚼才能逐步貼近其背後心理與外在存在的哲思小說。
〈演習〉最後成真,布偶與動物園的動物連成一氣。
何為真?何為虛?彷彿在窘困之下,追問虛實是沒有意義的。
小說設定在動物園,人穿布偶裝,擬仿成動物,細節細膩,捕捉心理到位,敘事的對話很有現場感。
最末小說寫出年輕人駐足原地的茫然感,對存在處境難以掙脫的現實。
人生如這座動物園,彷彿眼前所有的道路都被封閉了,再也無法前進。
外在的地震讓所有的道路都封閉了,而心的茫然何嘗不也讓理想的道路都封閉了。《東北東》寫出一種抵抗不可預測命運來襲的徒勞,但倖存者仍可收拾破碎,重新生活。
小說就是以這種寫實的力道深深回眸,回顧了大地震前後的日常生活,但行文卻是需要閱讀者慢慢咀嚼,才能和小說一體共震。
〈演習〉放在全書最末,也可說是將大地震收攝在島嶼的日常防空演習的用意,且〈演習〉的小說當代性與年輕世代感最強烈,彷彿是從其餘七篇故事走到了這裡才能畫上一個收尾的句點。
島嶼的共同命運交響曲即是颱風、地震、大水、酷暑……,我自己也多次將大水荒旱寫進我的「島嶼百年物語」系列小說,因而讀《東北東》特別有共情與共感。
謝謝這本小說,給出了一本扣緊島嶼命運的小說。
可以預期作者的未來將能產生如大地震的量能般繼續寫作。
祝福綉怡:「炫目耀眼。」
靜哀凝視島嶼,震動仍在繼續
鍾文音
梁綉怡的作品《東北東》是以一九六四年的白河大地震作為小說聚焦與延展的幅射,圍繞大地震為核心的創作,以此開展出的短篇小說。
因而看似是一篇篇的短篇小說,但卻又是彼此相關互文,有如車軸,軸心是大地震這個母題,但四周的輻條則是從大地震之前與之後的人性故事層疊而出一幅幅島嶼少見的震災倖存書寫。
緩緩爬梳關鍵的細節,一步步推動著情節,使整本小說雖設定在白河,帶著鄉土的氣息,但小說卻以一種充滿純粹的紀錄片特質,使人物時空自然地流動著故事與走位,時空調度自然無礙...
目錄
餘人存者的島國震殤/高翊峰
靜哀凝視島嶼,震動仍在繼續/鍾文音
推薦語
楔子
地下鳥
棄人物語
生者的遺願
指路
降乩
水族
演習
後記
餘人存者的島國震殤/高翊峰
靜哀凝視島嶼,震動仍在繼續/鍾文音
推薦語
楔子
地下鳥
棄人物語
生者的遺願
指路
降乩
水族
演習
後記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