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解讀五○年代臺灣問題誕生的專書
時值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臺海兩岸依舊是實質的兩個政體,各自以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成立紀念百年,但臺灣除了締造經濟奇蹟,政權維繫迄今也許還是政治上的奇蹟。在一九四九年,許多專家都研判臺灣即將不保,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也將徹底潰敗,美國已經在討論是否要安排蔣介石流亡,是否要扶植當時的省主席陳誠或者臺獨人士另立政權。
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韓戰爆發,一般認為是臺灣存活的重要關鍵,但韓戰真的救了臺灣嗎?事實上韓戰初起時,第七艦隊巡防只是虛張聲勢,臺灣防禦力仍舊不佳,一直到一九五二年十月韓戰停火談判期間,美方才交付第一批飛機給臺灣。不同於一般韓戰救臺灣的共識,本書的研究意在闡明,美國並未因韓戰爆發或者中共介入,而「決意」拯救國府或保衛臺灣,也不僅是冷戰意識型態作祟,導致與中共的關係正常化拖延近三十年。
事實上,韓戰後期,隨著內部局勢穩定,臺灣才逐漸從美國的負債變成資產,美國發現自己不需要付出太多代價,就能將蔣介石塑造成反共領袖(一九五三年時不排除但也不鼓勵蔣反攻大陸),成為防堵共產世界的工具。但美國自始都未承諾保臺,臺灣也一直被認為戰略地位不高,然而韓戰的結果確實確立了東亞的冷戰局面,也使臺灣終究能在夾縫中生存,臺灣可以模糊操作的奇特地位,成為美國無須付出高昂軍事代價,但又能牽制中國的一顆棋子。
臺灣不僅在國際政治地處邊陲,如何存活下來,在研究領域上也普遍不受重視。本書可說是第一本細膩解讀臺灣問題如何在五○年代誕生的專書,除了回顧這段歷史,亦對至今仍對兩岸關係影響最大的美國,解讀其思維與決策模式。
作者簡介:
張淑雅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碩士,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歷史學博士。專長學科為美國外交史,研究範圍主要為一九五○年代美國對臺灣的政策。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島嶼新書發刊詞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對中國與世界正野心勃勃的日本,有一家出版社岩波書店推出取名「岩波新書」的書系,創辦人岩波茂雄在發刊詞裡指出,書系是針對「現代人的現代教養」,且不畏主流,對當時日本狹隘的國粹主義以及神化的國家主義多所批判,結果這套以回應時局為主,兼顧學術與普及性的小開本讀物,不僅存留至今,還成為日本出版界特殊的新書文化,許多出版社紛紛成立新書系列,培育出一代代重要的日本作家,透過出版解讀自己的社會與世界。
二○一一年,面對臺灣翻譯書占比極高的出版市場,以及時代精神的停滯不前與徬徨,衛城出版取材「岩波新書」的概念,推出「島嶼新書」,這個書系將是中文作家與研究者書寫創作的舞臺,更是一個提問的舞臺,在自我發問與回答的過程中,建立不斷啟蒙的可能性,也讓我們在往前走時,透過懷疑與認識找到方向。正如書系標誌呈現的,島嶼是因為板塊的擠壓凸出於海洋之上,新的精神、新的思想與新的文明,將在不穩定、不安的變動中,從底層被翻攪起。
德國思想家班雅明筆下,歷史的天使遭迎面的風暴所襲,倒退著走入未來。這歷史的天使正是你我,我們面朝過去,卻被時間的風暴無情地推向未來。然而天使是張開眼的,在風中瞇著眼看不斷堆高的殘片碎瓦,除此之外別無依靠。因此,這套書系所要做的,正是將你我眼前的殘片碎瓦,解讀一二,即便在我們的腳後跟,未來是虛空的,即便充滿不確定與猶豫,但至少歷史的天使,我們,是覺醒的。
這塊姑且概稱為臺灣的,我們所置身的地方,因著許多文化的交會與衝撞,出現在世界的地圖上,我們曾經沒有明確的屬性,也在這些交會與衝撞中,經歷著自我認識的屈辱與驕傲,每一回政治屬性的突變,都帶來新一波文化混血的痛苦過程。經歷無數世代的蛻變,我們在尋求自我繁衍的生命原動力,不再屬於某個特地的文明,而是以自己的色彩,成為世界文明的一部分。如今,我們還在這個創造色彩的過程之中,島嶼新書也是這個追尋隊伍的其中一員。
所有的陸地陸島皆無根,漂泊在晦暗不明的時代,湧動多變的海洋,是散居其上的人類,一步一步踏出每塊土地的輪廓、特徵,而這也是你與我,此時此刻正在做的事情。
媒體推薦:島嶼新書發刊詞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對中國與世界正野心勃勃的日本,有一家出版社岩波書店推出取名「岩波新書」的書系,創辦人岩波茂雄在發刊詞裡指出,書系是針對「現代人的現代教養」,且不畏主流,對當時日本狹隘的國粹主義以及神化的國家主義多所批判,結果這套以回應時局為主,兼顧學術與普及性的小開本讀物,不僅存留至今,還成為日本出版界特殊的新書文化,許多出版社紛紛成立新書系列,培育出一代代重要的日本作家,透過出版解讀自己的社會與世界。
二○一一年,面對臺灣翻譯書占比極高的出版市場,以及時代精神的停滯...
章節試閱
緣起
兩岸分治已經超過六十年,在臺灣(包括澎湖金馬等外島,書中簡稱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或者說是在蔣介石領導下,由國民黨主政的政府,為了方便行文,書中簡稱國府)為何在各方判定最遲到一九五○年底左右就會「百年」的情況下,不僅存活了下來,甚至到如今還可以慶祝「建國百年」?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學術界都認定韓戰的爆發,加上中共的介入,讓美國出手「拯救」了臺灣,國府乃得以死裡逃生,之後持續發展出在島上紮根的軍事、經濟與政治力量。然而,儘管如今「正式」邦交國有限,但臺灣在國際經濟以及其他層面上與各國的互動,甚至比國府遷臺之初,或之後的冷戰高峰期,更加積極、影響力也更大;而與國府已經「斷交」超過三十年的美國,與臺灣的關係卻越來越有「官方」性質。如果說臺灣在國際認知上,突破近代以來全球所熟悉的國家定義與國際互動的共識,創造了既非獨立,又非不獨立的「民主政治實體」的特例,進而修改了近代以來認定的「國家」概念,應該也不為過。這樣的特例,若非國府當年存活下來、臺灣未被中共接管,是不可能產生的。
由於對國府生存的原因已經有簡單的「共識」,因此各國研究者儘管對於當前美國的兩岸政策,以及兩岸之間的互動與未來等問題,有頗多的推究與評論,但是對於國府當年存活的原因,或者臺灣為何未被「赤化」/「解放」,卻缺乏深切與全面探討的興趣。本書是由筆者的博士論文翻譯、改寫而來,之所以想要改寫二十多年前的舊作,是因為筆者認為美國因為韓戰而決定救臺灣(或國府)的論斷,未免過於簡單,趁建國百年之機,將舊作整理出版,希望能幫助臺灣人民更深入瞭解中華民國之所以存活至今的關鍵元素。此外,筆者也認為釐清華府在此期間對臺灣與國府的想法、評價或政策轉折,可以進一步瞭解美國的決策模式,對於美國介入兩岸互動以及今後發展的評估,應該有所幫助。筆者當初之所以投入美國對臺政策的研究,就是因為不理解為何臺灣人民一向認定的「忠實盟友」美國,會一夜之間決定「拋棄」朋友、承認「敵人」;完成論文後,確實解了自己的「惑」,卻一直未將成果完整出版。
近年來,兩岸問題成為臺灣政壇與媒體固定炒作的議題,但各方對於問題起源的來龍去脈,卻都是依其政治理念各執一詞,並未深入理解問題的起源與發展,甚至有扭曲史實以宣傳政治理念的現象。做為歷史研究者,筆者認為自己似乎有幫助臺灣人民理解問題根源的社會責任。當然,一本小書不可能完全揭示臺灣/國府之所以生存下來的緣由,或者為兩岸問題的起源甚或解決方式提供完整的資訊,但當年「號稱」拯救了臺灣的美國,至今仍是影響兩岸互動最大的國家,本書或許多少有助於理解美國決策的基本關懷與思維模式,也可以做為臺灣存活大拼圖解釋中的一小片。這一小片若能對分治異途發展過程的各個層面有較深切的說明,或許在思考臺灣(或者兩岸關係)的未來之際,可以幫助我們用理解而非指責的態度來思考問題。畢竟,認為應該不顧一切動用武力解決兩岸問題的人應是少數,多數人還是希望透過理解與協商,化解歧異,和平共存。
本書的主體改寫自筆者的博士論文,當年論文完成時,美方的決策檔案幾乎已全部開放(至於政策實際執行過程的檔案則還在陸續開放中),故較不會因新檔案的開放,而需要大幅修改對美國決策過程思維的解讀。本書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添加了一章,將原先討論杜魯門時期的對臺政策,擴大成整個韓戰時期的政策分析,並重新書寫前言與結論,但各章內容改動的幅度並不大。其實在論文完成後,兩岸相關資料都有相當大幅度的開放,照理應該對三方在韓戰期間的互動做較「完整」的分析,以呈現歷史「真相」。歷史真相是否可能完整呈現是另外的議題,筆者之所以認為單獨探討美方決策的研究還有參考價值,是因為從研究經驗中清楚感受到:各方決策者都是透過自己的觀點來解讀局勢的變化以及他方的意圖與行動,以為因應決策的依據。亦即美方所認為並具以反應的中共與國府的意圖,其實只是從其觀點所做的解讀,不見得是兩岸「真正的」(或至少是呈現在可見文件中的)意圖。反映美方對局勢發展與中、臺等各方意圖的判讀,以及據此判讀擬定對策的資料,都在美方的檔案之中。再者,相較於兩岸的相關資料,美方檔案的保存與開放仍是最全面的。由於到目前為止,美國在國際間仍是與兩岸互動關係最密切的國家,依據這些資料來觀察過去美國政策規畫與決策者的思維,對於未來決策的參考還是有相當的價值。當然,兩岸與美國的三方互動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只是非本書的重點,特此說明。但筆者實深深希望關於三方互動的研究也能盡快出現,以幫助臺灣人民更深入瞭解自己的過去,以期更能智慧地展望自己的未來。
最後,有幾點需要說明。首先,書中美方人士與機構的譯名是以中央社的譯名為主,因為那是當時臺灣較通用的名稱,書後也附上譯名與英文原名對照表,以便讀者參考。其次,由於本書使用的是美國的檔案,因此舉出的時間,除了重大事件會因臺灣的習慣而修改,大抵都是用檔案上面記載的時間。較明顯的例子是北韓發動進攻為當地時間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凌晨,並於早上十一點廣播宣戰,此時華府為日光節約時間二十四日晚上九點,與亞洲日期差一日,書中用六月二十五日,是臺灣慣稱的韓戰爆發日期。第三,因為主要使用材料為美國檔案,討論的也是美國政策規畫與決策的想法,故書中所提的政府單位,如國防部、國務院、參謀首長聯席會議、政策規畫司等都是美國單位;若是提及臺灣或其他國家的單位,會特別註明,例如國府國防部。最後,本書注釋較多,是因為除了文件出處外,筆者將與本書無直接相關的小論述都以注釋方式處理,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考。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韓戰期間,國府和臺灣(地理名稱)在美國政策規畫者(主要指各部會負責分析局勢,並擬出建議政策與行動者)與決策者(高層官員,尤其指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等國家安全會議中,有關外交決策的主要官員)的心目中,是有區別的;他們想要阻止臺灣在韓戰期間落入中共手中,但並不打算援助蔣介石政府。直到杜魯門下臺前,兩者的概念才逐漸合一,亦即美國不再設想在臺灣建立一個非蔣領導的政府,而援助臺灣也就等於援助國府。
本書的完成,應該感謝的人極多,除了博士論文研究與寫作期間幫助我的美國師友與各圖書檔案館的相關工作人員,還要感謝協助翻譯論文主體的林添貴先生,特別是他大方同意筆者隨意修改譯文。另外也感謝幫忙閱讀書稿的好友曾麗娟,以及其他不斷鼓勵筆者的中研院同事們。而本書得以面世最大的功臣是催生與編輯本書的莊瑞琳小姐,如果沒有瑞琳的催促與信心,這本書只會繼續以博士論文的形式,埋藏在美國博士論文的資料庫中。本書初稿是筆者多年前的作品,如今看來當然有生澀不足之處,不揣淺陋出版,只希望多少能幫助臺灣人民理解一點自己的過去;若能進一步引起探索國府與臺灣生存根由的興趣,將感到十分欣慰。
緣起
兩岸分治已經超過六十年,在臺灣(包括澎湖金馬等外島,書中簡稱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或者說是在蔣介石領導下,由國民黨主政的政府,為了方便行文,書中簡稱國府)為何在各方判定最遲到一九五○年底左右就會「百年」的情況下,不僅存活了下來,甚至到如今還可以慶祝「建國百年」?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學術界都認定韓戰的爆發,加上中共的介入,讓美國出手「拯救」了臺灣,國府乃得以死裡逃生,之後持續發展出在島上紮根的軍事、經濟與政治力量。然而,儘管如今「正式」邦交國有限,但臺灣在國際經濟以及其他層面上與各國的互動,甚...
目錄
緣起
第一章前言
I. 冷戰、內戰與韓戰
II. 韓戰救臺灣的共識
III. 研究資料與大要
第二章:分離臺灣(一九四九年)
I. 政治經濟手段保臺
II. 獨立於中國的臺灣
III. 聯合國託管的可能性
IV. 矛盾思維與對立政策
V. 結語
第三章:袖手旁觀(一九五○年一月至六月二十四日)
I. 袖手旁觀
II. 一邊倒的展示
III. 風向轉變
IV. 結語
第四章:力求中立(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至十一月十五日)
I. 中立臺海的原因
II. 難以執行的中立
III. 麥帥與杜魯門的對立
IV. 聯合國內的政治運作
V. 結語
第五章:有限戰爭(一九五○年夏至一九五一年春)
I. 揮軍北上
II. 錯失停戰良機
III. 及早談和可能
IV. 軍事報復的考量
V. 懲罰行動
VI. 結語
第六章:政策轉變(一九五○年十二月至一九五一年五月)
I. 對臺政策重估的制約因素
II. 臺灣參戰問題與中立化政策的反省
III. 對臺政策觀念的突破
IV. 結語
第七章:改變態度(一九五一年五月至一九五二年三月)
I. 削弱中共的努力
II. 臺灣從負債變成資產
II. 影響軍援效率的因素
IV. 分離但不獨立的中國
V. 結語
第八章:政治資產(一九五二年三月至一九五三年一月)
I. 停戰談判的遷延
II. 牽制中共
III. 取消中立化的考量
IV. 沿海騷擾
V. 成為政治資產
VI. 結語
第九章:刻意模糊(一九五三年一月至一九五三年十一月)
I. 放蔣與限蔣
II. 迴避承諾
III. 壓力楔子策略
IV. 刻意模糊的對臺政策
V. 結語
第十章 結論
I 美國對臺政策的變化
II 影響美國決策的因素
III 決策彈性和利弊
IV 韓戰救臺灣?國府決策者的感受
V 韓戰救臺灣!
尾聲
大事紀年表
譯名對照
注釋
緣起
第一章前言
I. 冷戰、內戰與韓戰
II. 韓戰救臺灣的共識
III. 研究資料與大要
第二章:分離臺灣(一九四九年)
I. 政治經濟手段保臺
II. 獨立於中國的臺灣
III. 聯合國託管的可能性
IV. 矛盾思維與對立政策
V. 結語
第三章:袖手旁觀(一九五○年一月至六月二十四日)
I. 袖手旁觀
II. 一邊倒的展示
III. 風向轉變
IV. 結語
第四章:力求中立(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至十一月十五日)
I. 中立臺海的原因
II. 難以執行的中立
III. 麥帥與杜魯門的對立
IV. 聯合國內的政治運作
V. 結語
第五章:有限戰...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