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闢了新的活動場所。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大工業建立了由美洲的發現所準備好的世界市場。世界市場使商業、航海業和陸路交通得了巨大的發展。這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了工業的擴展,同時工業的擴展,同時,工業、商業、航海業和鐵路愈是擴展,資產階段也愈是發展,愈是增加自己的資本,愈是把中世紀遺留下來的的一切階段都排擠到後面去。
作者簡介:
安德烈‧岡德‧弗蘭克(1929-2005)
著名經濟理論家、“依附理論”創始人,1929年生於柏林,幼年隨父母逃離納粹德國,1941年前往美國,1957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57-1962年在密歇根、艾奧瓦和州立韋恩大學任講師和副教授,隨後十年間在多倫多大學和拉美多所大學任教,1973年智利皮諾切特政變 後前往歐洲,任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訪問研究員,1978年前往英國,任東英吉利大學發展研究學院教授,1981年起任阿姆斯特丹大學發展經濟與社會科學教授,直至1994年退休。主要著作還有《蘇聯工農業的總體生產力》(1958)、《不發達的發展》(1966)、《拉丁美洲:不發達或革命》(1969)、(世界積累,1492—1789)(1978) 、《世界經濟中的危機》(1980)、《歐洲的挑戰》(1983)、《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1998)等。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導引問題
本書以及這些導引問題是試圖突破“發展理論”的惡性循環。最最當代的(即新古典派)發展理論家都作繭自縛地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他們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窮,富人之所以富是因為他們富(繆達爾,1957) 。在某些經濟學家看來,“低水平平衡陷阱”(萊本斯坦)是通過凱恩斯式的需求或市場交換方面而顯露的:由於窮人無力支付,富人投資就不能得利,因此窮人就始終受窮。其他經濟學家和大多數社會科學家(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政治學、人文地理學)則從供應或生產方面陷入惡性循環:他們的理論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缺乏資本、企業家才幹以及其他的社會、文化、心理和政治素質,這些理論家認為這都是工業資本主義國家的特徵而為投資與發展所必需。大多數當代的理論家作繭自縛地陷入了狹窄的理論惡性循環,這有效地界定了他們自身創造的理論局限而不符合發展與不發達問題的現實,因此他們無法解釋國貧與國富的性質和原因,有關的決策者們就更無法改變這種狀況了。為了突破這種惡性循環,我們建議重新回復到古典政治經濟學,將其作為出發點,並設法根據後來的歷史發展與理論發展使之發揚光大。
第一章
導引問題
本書以及這些導引問題是試圖突破“發展理論”的惡性循環。最最當代的(即新古典派)發展理論家都作繭自縛地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他們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窮,富人之所以富是因為他們富(繆達爾,1957) 。在某些經濟學家看來,“低水平平衡陷阱”(萊本斯坦)是通過凱恩斯式的需求或市場交換方面而顯露的:由於窮人無力支付,富人投資就不能得利,因此窮人就始終受窮。其他經濟學家和大多數社會科學家(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政治學、人文地理學)則從供應或生產方面陷入惡性循環:他們的理論認為,窮人之所以...
目錄
序言
鳴謝
題銘
第一章導引問題
一、“內部”決定對“外部”決定的問題
二、分期的問題。
三、生產與交換的問題
第二章世界資本積累、貿易格局與生產方式,1500-1770
一、貿易三角
二、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生產方式轉變的差別
第三章論新世界發展與不發達的根源:亞當·斯密與馬克思對韋伯派學者
一、關於韋伯的理論
(1)韋伯理論的意義
(2)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3)非正統派韋伯倖存
二、關於亞當·斯密與新世界
三、關於卡爾·馬克思與資本積累
四、關於世界資本積累、國際交換和新世界的多種生產方式
(1)墨西哥與秘魯的採礦業經濟
(2)西班牙領地的自耕農農業
(3)轉型:巴巴多斯實例
(4)加勒比和巴西的種植園制度
(5)美國南方:奴隸種植園對農業
(6)美國東北部:農業對外貿
(7)尾聲遲了兩個世紀
第四章工業革命與英國統治下的和平,1770-1870
一、宗主國資本積累與歐洲工業革命
二、資產階級的工業政策和新的國際分工
三、北美
四、拉丁美洲
五、印度
第五章國內市場的範圍受國際分工與生產關係的限制
一、關於貿易
(1)關於古典派與改良派
(2)關於比較利益與自由貿易
(3)關於貿易條件的惡化
(4)關於不平等交換
二、關於市場
(5)關於二元結構
(6)關於主產品理論
(7)關於聯繫效應
(8)關於發展國內市場
(9)關於新興工業和進口替代
(10)關於分工與技術差距
三、關於生產與積累
( 11)關於經濟部門與階級
第六章帝國主義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生產方式的轉變,1870-1930
一、羅莎·盧森堡論帝國主義對自然經濟與農民經濟的鬥爭
二、帝國主義在亞洲
三、帝國主義與阿拉伯世界
四、帝國主義與非洲
五、帝國主義在拉丁美洲
第七章多邊商品貿易不平衡與不均衡經濟發展
一、世界貿易不平衡的格局
二、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對宗主國積累與海外投資的資本貢獻
三、統計與方法論附錄
參考書目
索引
……
序言
鳴謝
題銘
第一章導引問題
一、“內部”決定對“外部”決定的問題
二、分期的問題。
三、生產與交換的問題
第二章世界資本積累、貿易格局與生產方式,1500-1770
一、貿易三角
二、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生產方式轉變的差別
第三章論新世界發展與不發達的根源:亞當·斯密與馬克思對韋伯派學者
一、關於韋伯的理論
(1)韋伯理論的意義
(2)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3)非正統派韋伯倖存
二、關於亞當·斯密與新世界
三、關於卡爾·馬克思與資本積累
四、關於世界資本積累、國際交換和新世界的多種生產方式
(1)墨西哥與秘魯的採礦...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